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授课人:高州市第四中学叶柳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

3、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中国四大干湿区图等。

五、教学过程:[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启发问学生----学生看书和图分析、讨论、思考、回答]导入:北方地区那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我们高州地区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异?(学生谈一谈)所有的这些差异我们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得到答案。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从课题中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

(地理环境和区域)(一)提问学生:什么是地理环境?(大气、植被……)(二)、什么是区域:(图片:南亚和意大利)1、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面积、形状和边界)。

2、区域的分类:按性质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等);按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等等。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难点】1、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2、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知识点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小试牛刀】【基础题】读右图,回答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I、II、III),回答4~5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5、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B.III区比II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6、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改良之后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桑蚕基地④淡水鱼基地⑤热带水果产地⑥油料作物生长基地 ⑦长绒棉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提升题】8、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 棉花等 大豆、亚麻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 交通 陆运发达 水陆空等运输发达 类 我国的 活 工业 我国重要的 重化工业基地 动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差 城市 异 沿河、海和铁路分布 沿铁路分布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还会 产生其他影响吗?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 产 资 源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地理环境差异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区域 发展(横向)
区域
区域发展 不同阶段 (纵向)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 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江南水乡
广东的骑楼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的层次性
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 青藏高寒区 区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稀少 微弱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制人:窦锦亮审核人:张清超使用时间:2011.11考纲下载: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析解读:1)理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2)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掌握比较两个不同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理解区域内相同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时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从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基础内容回顾1 重读教材,识记重点内容;2 完成世纪金榜P105基础回顾部分。

自主检测: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1~2题。

1.湖泊a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联系性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4.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2011·杭州模拟)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回答5~6题。

5.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夏季风的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6.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说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

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

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

2.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

2.知识点讲解讲解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水资源和气候条件。

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对于资源禀赋的多样性影响甚大,不同区域之间的资分布有所不同。

例如: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饶古利盐碱地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经济的血液,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例如:由于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资源:水资源是发展农业、工业的重要因素。

水源的多寡、分布情况、水质等都会影响地区的发展。

例如:黄土高原水资源缺乏,会限制其发展农业和工业。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于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西北干旱带气候干燥,限制了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不同,例如:北方的冬季气候严寒,形成了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文化。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不同,例如:川渝地区的火锅文化就是受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3)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政治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地理环境和政治是相互作用的,二是地理环境会导致政治上的动荡。

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和政治是相互作用的,政治制度会与地理环境产生互动影响,例如:中国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南方的地理环境和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有关。

导致动荡:地理环境가政治上也会造成动荡,例如: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由于地势险要,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地区政治管理不够严格,容易产生不稳定的因素。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案: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陆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

1.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中国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石油产地,这也使其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

西部地区则以铁矿石、钾盐等资源为主要特点,对于重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而南部沿海地区则依靠进口原材料和发达的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2. 水资源的分布影响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三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等重要的支流。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限制,水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不均。

北方平原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需要依赖人工引水进行农业灌溉。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使得该地区农业和水利工程得以迅速发展,也为沿海工业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二、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形地势也是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农业、交通以及工业布局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

1. 山地地势对农业产出和发展产业的限制。

中国地区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山地地势限制了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

农业生产受到地势限制,导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相对较低。

同时,山地地势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机会。

2. 河流和沿海地形对交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拥有大量的水运资源,包括河流和沿海。

长江、黄河等河流成为中国重要的水运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沿海地形缓和了沿海城市的发展,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中心。

三、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1. 不同气候区域的农业特点与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区 域 地 理 环 境
区域区位特征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实例从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说出区域的 含义。 2.能够结合图表资料,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 例,列表比较说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比较不 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3.初步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形成辩证地、动态地、联 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试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及成因
1、地理位置的差异
经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南 方 水 田
水 稻 土
3、土地条件差异 东 北 平 原 肥 沃 黑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对比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落后
工业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利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 发展方向 外联,重点向“高精尖” 产业发展,农业退居其次
土地、矿产优势明显,向全 国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 发展
作业:整理笔记
一、区域的特征; 二、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点; 四、中国的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分布(脑中有图)。
共同点 经纬度位置
30°N附近,120°E 东临东海和黄海 东部地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1000-1200mm 水热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件较好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43°-48°N之间,125°E 距海较远 东北地区中部 400-600mm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主题: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年级:高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和评价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 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思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 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5: 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学 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时间较短,可以考虑加课时或调整教学内容,以便更充分地让学生 参与和深入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案例,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设计及反思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要素,以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PPT、图表和实 例等方式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Step 3: 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山区地区等,分析地理环境对这些区域发 展的影响。学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各个案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学生回顾和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归纳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条件

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对比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1月均温 热带、亚热带 大于0 ℃ 秦岭—淮河以北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小于0 ℃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 河流是否结冰 植被 耕地类型
湿润地区
大于800毫米 冬季河流不结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小于800毫米 冬季河流结冰 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地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稻
甘蔗、油菜、棉花
小麦、玉米、高粱
甜菜、大豆、棉花

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自 然 要 素 特 征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交通位置等 地 形: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地势、地貌等 气 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温、降水、 光照、风、气象灾害)等 水 文:补给类型、水量、汛期、流速等 植 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 土 壤:土壤类型、肥力等 资源能源:主要类型、分布等 经济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
差 异 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 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 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跨纬度广,内部差异 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明显,根据气候等要 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 素的差异,又可分为 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间差异也越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水 稻 土
黑 土
旱 田
水 田
(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③ 都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 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 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境 差 异

广东省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套教案

广东省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全套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用区域的地理环境不用;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也不一样。

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例举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图片反应的景观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一个地区发展有什么影响?什么是区域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2第一、二自然段,思考问题:什么是区域及其特征?(展示课件)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因此,通常区域具有区位(位置)面积、形状和边界)过渡:那么对于给定的一块区域,它又有哪些特征呢?(展示课件)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

过渡: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由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讲解:(课件展示)同学们,对一个区域发展进行分析,我们该如何下手呢?一般来讲,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最后由两者共同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下面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读图回答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思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均有很大差异,为什么呢?(展示课件)读两地的《地理位置图》、《气候》、《矿产资源分布图》等图,找出两者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这些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地理环境、认识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而在地理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为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呢?一、了解地理环境主要因素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研究中,了解地理环境主要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像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区域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响地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实地考察、调查所选取的一些区域,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学生可以在考察中了解某区域的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了解该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再从中找出环境因素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深入了解区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探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方式。

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件和现象,让学生能够在思维的过程中挖掘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无论是工业的发展还是城市化进程,都有经典的案例被广泛研究。

而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讨论。

四、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针对一个区域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大量相关资料、收集数据,从而分析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信息。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某区域的经济收入、耕地面积、风景资源质量等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得出“贫困、耕地面积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等结论。

五、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例如,针对农业或工业的区域发展模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如:为什么某些地区会成为工业重镇?工业如何影响区域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讨论能够使得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走向更深层次的了解。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人类 活动
地理 环境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水系成为天 然水道
黏重的土壤 适合种水稻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
优越的气 候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不 利
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能源、有色金 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 利用铁路与 国际联系 海运便利
不 利
多山、气候干 旱、水源紧张
生态环境 更为脆弱
本节小结: 自 然 环 境
气候
地形 土壤 人 类 活 动
区域A 区 域 区 域 差 异
高地水土流失
地理 环境
冬季多雨 多暴雨
人类 活动
低地沼泽化
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期成长阶段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兴修水利 拦洪灌溉 涸沼开垦
对水的因素进 行季节调节
适合水果、 蔬菜、花卉 的生产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成为南欧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 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 A ) ①船舶被广泛使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 3、“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 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 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 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D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2楼兰地区的变迁 案例 楼兰地区的变迁 楼兰地区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 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 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 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 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 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 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 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 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 年以后, 年以后 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 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 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 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 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世纪末, 世纪末 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 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市场 交通
……
黄 海 32° ° N
长江
东 海
小 兴 安 岭 大 兴 长 白 安
45° 45° N
长江三角洲 共同点 地理位置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土地条件 差 异 矿产条件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入海口, 入海口,水陆交通发达 便利
松嫩平原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 位于东北内陆, 交通条件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 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
劳动力动力相对较少
长江三角洲 农 耕作方式 业 主要农作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课标)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课标)

C)
C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 理 环 境 差 异
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
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方向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了解两地的地理位置--找共性
同一划分标准的同级别的区域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
发展轻 工业 长 发展重 工业 农业 发达 江
长江入海门户
沿海航线中枢
运进 矿产
商业贸 易发达
地理环境除对农业、 工业、商业活动有 影响外,还会对哪 些方面有影响呢?
•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北 黄海
降 水 由 南 向 北 减 少 南
中国第三大岛 东海 (长江流入东海)
富春江 钱塘江
杭州湾
31° N
长江 三角洲
黄 海
东 海
嫩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降 水 由 东 南 向 西 北 减 少
松嫩平原
松花江
辽河
辽河平原
小 兴 安 岭
大 兴
45° N
安 岭
松 嫩 平 原
长 白 山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4)“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与周 围的区域发生着联系—具有开放性。 (5)“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一致性”同一区域具有整体性 ,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6)“区域即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 区域”—区域具有层次性。
2、区域的特征 层次性 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这一概念包含三个方面: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可以说是地球表层一个片段,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边界。

(2)区域划分的基础是“地域环境差异特征。

”由于地理圈的不均一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地球表层难以找到性质或功能绝对相同的地段,因此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上从主观认识出发1划定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或边界,形成一定的区域,例如亚洲、中国、东北地区。

(3)区域的划分要有“一定的指标。

”区域的特定性质或功能是根据人的主观愿望去发现的,例如我国柑橘适宜栽培区,沿海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等,人们多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去划定区域的范围界线,有的按单一指标划分,如干湿地区、高原区、热带雨林区;有的按综合指标划分,如自然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区。

2、“区域的特征”
(1)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佛山市既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等。

(2)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也就越小。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
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参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界线是很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的边界是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3、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江三角洲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
长江入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城镇。


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