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课程教案[精品文档]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d4490f77232f60dccca119.png)
作业布置:
复习,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学习认真,方法得当,态度端正。
分教案(课次)
第 5 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四章营业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营业税的税制要素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掌握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会计核算。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税务登记,发票管理
2.纳税申报,税款缴纳
3.纳税会计的概念、特点
4.纳税会计的前提和原则
5.纳税会计的科目设置,纳税会计处理
计划讲授时间:
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开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原则;纳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消费税的概念、特点、征税对象、税目、税率
2.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3.消费税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
4.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
5.消费税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制
6.出口退(免)税的政策、退税率的确定
7.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8.出口退(免)消费税的会计核算
熟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掌握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流程,出口退(免)税;掌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熟悉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专用发票介绍、领购、开具、认证,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2.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流程,小规模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出口退(免)税基本条件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5f2b7d0029bd64793e2c69.png)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7702课程名称:税务会计英文名称:Tax account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税收学、注册税务师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税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二、课程简介《税务会计》是一门融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学科。
本课程完整、系统地阐述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区别,纳税的基本程序,税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体系;分税种介绍我国现行各税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税务代理制度;分税种全面阐述各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简述税务会计的错帐调整以及各税种的纳税检查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Tax accounting is a margin subject that combines the knowledge of financial tax regulatory system and accounting. This course complet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ax accoun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nagement accounting, tax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basic tax procedures, the elements of tax system,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axpayers, and the conception of tax system. It introduces the tax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tax agency system, the tax accounting methods, and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adjustment of tax accounting error and the tax significance and basic methods of tax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法规制度的各项规定并能进行有关的会计账务处理,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纪的观念,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b8f29bd64783e09122bac.png)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一、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要求学生:1、了解我国税收管理体系;了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了解各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义务人;了解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及缴纳;了解关税的征收管理;2、熟悉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熟悉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关税等财产税、行为税税种的计算、征收管理及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的规定;3、熟练掌握:税法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货物退(免)税、进口货物征税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来源、确定应纳所得税项目、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税收征收管理。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并能根据税法的原理、方法进行实务处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税法构成要素的全部内容;理解税收和税法的关系;了解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学习本章后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各个税种中。
教学重点:税法的构成要素教学难点:对税率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目,税率等要素的具体含义。
四、税法的分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目的税类等。
五、税法的作用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二、公平原则三、民主决策的原则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五、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一、税法的制定税收法规的法律级次二、税法的实施第五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税法的分类。
中职税务会计教案模板范文
![中职税务会计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2f64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5.png)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授课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 理解税收政策、税法规定以及税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 了解不同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税收政策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税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税务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税务会计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1. 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和税务会计核算方法。
3. 主要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运用。
2. 税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
3. 不同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的区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税务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二、新课讲授(50分钟)1. 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2. 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和税务会计核算方法。
3. 主要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以增值税为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引导学生分析该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和税务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化讲解(30分钟)1. 深入讲解其他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税种的核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份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税务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
![税务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2b49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d.png)
税务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制度也不断完善。
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税收有关的财务会计问题的学科。
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税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计算和缴纳税款,并且清楚地了解税务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便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税务咨询服务。
二、课程内容1.税法法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我国税法的体系架构、税法基本原则、税收职权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税法的基本框架,明确不同类型税收的范畴和应纳税额。
还需要了解税务机关的职权和职责,以及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2.税务会计与虚假会计处理介绍在企业会计记录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税款,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准确计算应交的税款,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另外,也需要了解虚假会计处理的相关知识,明确虚假会计处理的后果和风险。
3.税收征管学生需要了解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掌握税务机关的征税程序和征税方式,了解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力和权责。
另外,还需要了解税收征管的实操流程,包括纳税申报、纳税解释、稽查审计等方面。
4.税务筹划与税务咨询学生需要了解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明确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目的和方法。
同时,也需要了解如何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税务咨询服务,包括调查分析、策略设计和执行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讲授中涉及到一些税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学生理论操作和合理推演。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模拟纳税申报等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法该课程主要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税收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践操作实习情况。
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模拟纳税申报等实操考核。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fc1a7f4afe04a1b171de41.png)
教师备课教案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课程学时48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分教案(课次 3 次课第 1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2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3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4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5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6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7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8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9 次课 3 学时
)课次(分教案.
第10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1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2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3 次课 3 学时
)课次(分教案.
第14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5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6 次课 3 学时。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b2d0e4195f312b3169a5e5.png)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反馈,教学效果较好。
分教案(课次)
第 10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分教案(课次)
第 12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能够正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
8.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核算
9.纳税申报
计划讲授时间:
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会计核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如何确认计税依据;土地增值税及其金额的确定。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认识企业纳税工作基本流程
2.掌握企业主要纳税种类的税额计算、申报和基本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增值税纳税申报
2.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
3.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
各章节学时的分配:
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论3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6
第三章消费税会计3
第四章营业税会计6
第五章其他流转税会计6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会计6
分教案(课次)
第 11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税制要素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3a3d148e9951e79b8927ae.png)
授课对象
(填写“年级、专业、班级号、本科/专科”)******************************
教材:(填写教材全名、出版社、版别、出版时间、是否国家/省级规划教材)
************************************************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案例、课后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教学重难点适中,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做题。
分教案(课次)
第3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如何申请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3.一般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增值税的账户设置,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4.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
计划讲授时间:
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增值税征收范围,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区别折扣销售(商业折扣)、销售折扣(现金折扣);视同销售情况下销项税额核算。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税务会计》教学大纲
![《税务会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1550f48e9951e79b8927ed.png)
其他类型的税务登记由学生按小组自主进行
教学检查
1.学生相互检查
由学生相互检查对方的成果,并判别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填写检查单。重点检查内容:
(1)判断需办理税务登记的类型是否准确
(2)税务登记表填制是否正确
(3)办理税务登记应提交的各种资料是否合理充分
(4)税务登记流程是否了解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软件
(4)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1.明确工作流程
案例引入——教师讲述——学生针对学习目标学习
2.教学组织形式
本任务以个人为学习单位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4.安排学习时间
(1)讲述(1.5课时)
(2)学生练习(0.5课时)
(3)课外作业(2课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组织与实施
步 骤
教学活动
明确任务
1.税务登记基本知识
2.开业税务登记
3.变更税务登记
4.停业与复业税务登记
5.注销税务登记
6.税务登记证的使用与年检
7.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
8.发票管理基本知识和发票领购流程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收集下列信息
(1)办理税务登记相关资料
(2)发票样式与种类
(2)税款缴纳方法与流程
2.引导学生获取完成具体任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了解纳税申报流程及技能
(2)了解税款缴纳流程及技能
3.准备教学实施工具
(1)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
(2)多媒体教学设备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c14443c281e53a5802ffea.png)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师备课教案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课程学时 48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分教案(课次)
第 1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2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3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4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5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6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7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8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9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0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1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2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3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4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5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16 次课 3 学时。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fa78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f.png)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教案名称】:税务会计课程教案【教案编写人】:XXX【教学目标】:1. 了解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流程;3. 理解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4. 能够运用税务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税务会计概述1.1 税务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2 税务会计的发展历程1.3 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2. 税务会计核算方法2.1 税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2.2 税务会计的账簿和凭证2.3 税务会计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3.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3.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点3.2 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3.3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与整合4. 税务会计实务4.1 税务会计的税收管理功能4.2 税务会计的税收筹划功能4.3 税务会计的税收风险管理【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系统介绍税务会计的概念、核算方法和实务内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税务会计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填制税务会计凭证、编制税务会计报表等。
【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1 引入税务会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2 通过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2. 知识讲解2.1 介绍税务会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2 分析税务会计的发展历程;2.3 详细讲解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流程;2.4 探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3. 案例分析3.1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运用税务会计知识解决问题;3.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的结果和思考过程。
4. 学生互动4.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税务会计的理解和经验;4.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5. 实践操作5.1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填制税务会计凭证、编制税务会计报表等;5.2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反思。
税务会计电子教案 走进税务会计教案01
![税务会计电子教案 走进税务会计教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79c156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0.png)
税务会计教案一体化教学模块一认知税务会计一、熟悉税务会计的含义税务会计是纳税人以国家税法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财务会计连续、系统、全面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上,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了解税务会计的特点(一)税法的制约性(二)会计主体的特定性(三)核算目的的双重性三、理解税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一)纳税主体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经济实体,包括单位和个人。
(二)持续经营(三)货币时间价值(四)纳税会计期间四、熟悉税务会计的对象(一)经营收入(二)成本费用(三)经营成果(四)税款计算与缴纳(五)税收减免五、理解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会计目标不同2.会计核算范围不同3.核算依据不同4.核算基础不同5.核算原则不同6.计算损益的程序和方式不同模块二熟悉税务会计岗位一、熟悉税务会计的岗位目标(一)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二)正确进行税务会计处理,协调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关系(三)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提高纳税人的经济效益二、了解税务会计的岗位职能(一)核算职能(三)筹划职能三、熟悉税务会计的工作任务(1)核算和监督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情况,做好纳税相关的账务处理,认真履行纳税义务,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关系。
(2)按照国家税法所规定的税种、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目和税率,正确计算纳税人在纳税期内的应纳税款,并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3)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金,充分履行纳税义务,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正确编制、及时报送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材料,认真执行税务机关的审查意见。
(5)正确进行税收资金运动的财务分析,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税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升办税能力。
(6)理顺和筹划好纳税人的税务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节约纳税成本,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
税务会计学教学设计
![税务会计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596e4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a.png)
税务会计学教学设计学科背景税务会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税收政策、税法、税制、税务会计等。
它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税务会计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合理的税务会计学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熟悉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2.理解税务会计的核算方法;3.掌握税务会计制度的应用和操作技能;4.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税务会计核算。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介绍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税务会计的定义、任务、意义和特点,以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还要讲述税务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税务会计核算讲解税务会计核算的方法、原则和步骤,包括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纳税申报、税务审计和税务处理等内容。
同时,还要讲述常用的会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
税务会计制度的应用和操作技能深入探讨税务会计制度的应用和操作技能,包括会计档案及其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填报、防止税务纠纷的控制措施、税务检查和稽查等。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税务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加深对税务会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讲授和授课:通过讲解案例、呈现数据等方式讲授课程。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税务会计知识和技能;2.课外阅读和研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总结教材内容,分组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并发扬光大;3.案例分析和探索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模拟实战:通过模拟实战,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税务会计核算的流程,提高其操作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日常表现、论文和学术报告、考试等。
1.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出勤、讲述案例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2.论文和学术报告:让学生针对特定主题撰写论文或组织学术报告,体现其对税务会计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通过笔试、上机实验等方式进行考核,测试学生对于税务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税务会计教学设计
![税务会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a1430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f.png)
税务会计教学设计一、概述税务会计作为重要的会计分支领域之一,是指以税法和财会原则为基础,运用会计法规对财务会计进行管理、监督和税务计算的领域。
在中国,税务会计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税收缴纳的必修课程。
随着税法的不断调整和税务管理要求的提高,税务会计的教学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税务会计教学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经过税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税法和财会原则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处理实际业务中的会计核算问题;2.熟悉税法和税务管理的要求,能够正确计算税金,并及时、准确地上报和缴纳税金;3.了解相关的税务解释和法规变化,能够预计税务风险,并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
三、教学内容1.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介绍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税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消费税法等;2.实务应用:介绍各类企业、个人在实际中遇到的税务问题,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3.税务筹划:介绍税务筹划的方法和策略,教授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税负而合法合规;4.税务风险管理:介绍税务风险的种类及如何进行防范和规避。
四、教学方法1.讲授:采用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税务会计的理论和实践;2.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课前课后问题解答等方式,加强学生思维策略、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3.实践:通过实践操作、企业实地调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税务风险识别能力。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综合表现;2.作业:对学生课后作业内容进行批评和评分;3.期中考核:对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4.期末考试:对学生在整个学期所学习知识的综合考核。
六、教学资料1.考试大纲:详细解说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考试方案;2.参考书目:在教学过程中推荐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和论文;3.课程PPT: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相应PPT演示文稿。
七、教学评价1.教学效果:从学生的成绩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教学服务: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估;3.教学改进:通过分析所收到的教学评估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对教学改进方案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教案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课程学时 48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学时48 总学时:48 学时讲课:48 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其他: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课( ) 基础课( ) 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授课对象(填写“年级、专业、班级号、本科/专科”)******************************教材:(填写教材全名、出版社、版别、出版时间、是否国家/省级规划教材)
************************************************
主要参考资料(或网站):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认识企业纳税工作基本流程
2.掌握企业主要纳税种类的税额计算、申报和基本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增值税纳税申报
2.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
3. 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
各章节学时的分配:
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论 3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6
第三章消费税会计 3
第四章营业税会计 6
第五章其他流转税会计 6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会计 6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9
第八章财产税、行为税会计 6
复习 3
分教案(课次)
第 1 次课 3 学时授课章节:
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认识企业纳税工作的基本流程,培养依法办理涉税事务、依法按时纳税理念
2.能够依法进行各类税务登记、纳税申报
3. 掌握纳税会计的前提和原则,熟悉会计处理方法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税务登记,发票管理
2. 纳税申报,税款缴纳
3. 纳税会计的概念、特点
4. 纳税会计的前提和原则
5. 纳税会计的科目设置,纳税会计处理计划讲授时间: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开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原则;纳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如何申请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分教案(课次)
第 2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征税范围;掌握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掌握根据经济事项进行增值税账务处理的方法。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的概念、类型、征税范围、优惠政策
2. 销项税额的计算、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进项税额的确定,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 一般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增值税的账户设置,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4. 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计划讲授时间: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增值税征收范围,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区别折扣销售(商业折扣)、销售折扣(现金折扣);视同销售情况下销项税额核算。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案例、课后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教学重难点适中,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做题。
分教案(课次)
授课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熟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掌握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流程,出口退(免)税;掌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熟悉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专用发票介绍、领购、开具、认证,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2.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流程,小规模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出口退(免)税基本条件
3.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政策
4.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
5.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计算
6. 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计划讲授时间: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流程;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如何开具、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申报,先抄税,再申报;理解并运用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