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战高考化学复习必修讲义第六单元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案修订稿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备好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产生兴趣。
2. 教学: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性质和相关计算方法。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化学平衡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讲解。
2.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感受和问题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平衡的概念2.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 化学平衡所遵循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化学平衡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化学平衡教案范本,希會对您有所帮助。
初高中化学平衡教案
初高中化学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
2. 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4.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
2.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的意义。
二、理论讲解(20分钟)
1. 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三、实验环节(30分钟)
1.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2. 让学生手动计算平衡常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化学平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拓展阅读和实验,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课件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只有可逆反应才有可能存在化学 平衡状态。 (2)“v(正)=v(逆)”,是化学平衡状态微观本质的条件,其含义可简单地理解为:对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物质而言,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是v(正)=v(逆)的必然结果。 (3)平衡状态直接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也是可逆反应进 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4)从化学平衡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时,要特别注意外界条件 的限制及反应本身的特点,如“恒温、恒容”、“体积可变”、“体积不变”、 “全是气体参加”等。
(2)若将2 molN2和4 molH2放入起始体积相同的恒容容器中,在与(1)相同的温 度下达到平衡,试比较平衡时NH3的浓度:(1)________(2)(填“>”、“<”或 “=”)。
解析:①由反应:N2(g)+3H2(g) 起始物质的量
2NH3(g)
(mol)
2
4
0
转化物质的量
(mol)
x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3.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1)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可逆反应,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越大 ,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越高 。
(2)平衡常数只与 温度 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3)固体 和纯液体 的浓度通常看作常数“1”,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思考:
反应:①3H2+N2
1.应用 (1)判断、比较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 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值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 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 浓度商Q=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因为
c(NH
+
4
)
=c(Cl-),所以 c(OH -)=c(H+),故溶液显中性. Kb=
c?cN?HNH+ 4 ?3··cH?O2OH?-?,c(NH+4 )=c(Cl-)=0.005 mol·L-1,c(OH -)=c(H+)
=10-7
mol·L
-1.c(NH
3·H
2O)
=a2-c(NH
+
2- 4
,计算出
c(Ag+)=1.6×10-4
mol·L -1,所
以Ag2CrO 4的溶解程度更大,可以作指示剂.由 Ksp可知,
当滴定相同体积的硝酸银时, I-沉淀最多,剩余最小,所
以a、b、c分别表示 I-、Br -及Cl-.
C项中c(Br-)=Ksp(AgBr)/ c(Ag+),同理c(Cl-)= Ksp(AgCl)/ c(Ag+),溶液中c(Ag+)一定,c(Br-)/c(Cl-)= Ksp(AgBr)/ Ksp(AgCl),C正确.D项中当I-的pX=13时,c(I-) =10-13 mol·L-1,则c(Ag+)=8.3×10-4 mol·L-1. 答案:D
2.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
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O2(g)
2H2O(g) K2=2×1081
2CO2(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CO(g)+O2(g) K3=4×10-9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1=
专题六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高中化学五个平衡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五个平衡教案模板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平衡状态的因素,能够应用 Le Chatelier 原理分析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的改变。
教学内容及安排:
1. 导入: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意义(15分钟)
2. 理论讲解:介绍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意义(20分钟)
3.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30分钟)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 Le Chatelier 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15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化学平衡的定义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 Le Chatelier 原理的应用
教具准备:
1. 实验器材:坩埚、配平摆、试管、移液管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银溶液、氧气、氧化铜等
3. PPT 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
1.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2.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延伸:
1. 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
2. 进一步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避免学生的 passivity 主学。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教案
主题:化学平衡理论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衡位置受影响因素等内容。
时间:2学时
教学内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教学步骤:
一、导入(15分钟)
向学生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平衡的现象发生。
二、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20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
2. 讲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解释平衡位置移动的过程,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
4.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和讨论(30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加深他们对平衡常数的理解。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平衡位置。
四、总结(15分钟)
总结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强调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方式:讲解、练习、讨论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教材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掌握程度。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答案在最后)1.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定方法。
2.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3.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二同一不能”(1)“二同”: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2)“一不能”: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即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化学平衡的特征【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CO2+H2O===2NaHCO3互为可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百分含量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mol 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考衔接】典例[全国卷Ⅲ节选]298K 时,将20mL 3x mol·L -1Na 3AsO 3、20mL 3x mol·L -1I 2和20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 33−(aq )+I 2(aq )+2OH -(aq )⇌AsO 43−(aq )+2I -(aq )+H 2O (l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图像复习讲义
授课主题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及反应方向的推断教学目的能够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平衡转化率;教学重难点推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平衡转化率的变更推断;焓变、熵变及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教学内容本节学问点讲解1.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肯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K=(C)(D) (A)(B)p qm nc cc c⋅⋅。
(3)应用①推断反应进行的限度K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
K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
K <10−510−5~105>105反应程度很难进行反应可逆反应可接近完全②推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随意状态时,浓度商均为Q c=(C)(D) (A)(B)c da bc cc c⋅⋅。
Q c>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 c=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 c<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③利用平衡常数推断反应的热效应若上升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上升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转化率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 A+b B c C+d D,达到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α(A)=A AA的初始浓度-的平衡浓度的初始浓度×100%=0(A)(A)(A)c cc×100%[c0(A)为起始时A的浓度,c(A)为平衡时A的浓度]反应物平衡转化率的变更推断推断反应物转化率的变更时,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提高等同起来,要视详细状况而定。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形:反应类型条件的变更反应物转化率的变更有多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 恒容时只增加反应物A的用量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同等倍数地增大(或减小)反应物A、B的量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m+n>p+q反应物A和B的转化率均增大m+n<p+q反应物A和B的转化率均减小m+n=p+q反应物A和B的转化率均不变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 增加反应物A的用量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m>n+p反应物A的转化率增大m<n+p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m=n+p反应物A和B的转化率不变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自发过程1.含义在肯定条件下,不须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章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意义。
3. 掌握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方法。
4. 理解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能够利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Le Chatelier原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示范演示,引导实践。
教学准备:1. 化学平衡的实验设备及试剂。
2.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计算方法。
3. 相关实验数据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化学平衡(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概念。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员示范一组化学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和反应商。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四、活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讨论平衡位置的变化。
2. 学生结合Le Chatelier原理预测不同情况下的平衡位置。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但可能需要更多实例来加深学生对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
下节课可以加强相关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第三课时: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练习六、教学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示、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化学平衡的规律。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状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清晰的化学平衡状态示意图、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示例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平衡反应瓶、指示剂等,用于现场演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3. 搜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的分析讨论。
4.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报告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报告教案
主题:化学平衡理论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通过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平衡状态。
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平衡?为什么反应会达到平衡状态?
- 引入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
- 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 讲解如何通过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平衡状态。
3. 例题训练(15分钟)
-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
-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平衡状态。
4. 总结(5分钟)
-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 督促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评价方式:通过教学练习题的答题情况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平衡理论的理解。
反思: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一份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报告的教案范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平衡常数及其应用教案
高三二轮热点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判断反应热、平衡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平衡常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模式: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三、重点、难点:平衡常数的应用;四、教学过程:(一)阐述考试说明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4、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
近几年高考对平衡常数的考查:(二)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及表达式:1、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学生板书】书写下列平衡常数表达式(1)C(s)+CO2(g)2CO(g)(2)CH3COOH CH3COO-+H+(3)NH3·H2O NH4++OH-(4)Ag2SO4(s)2Ag+(aq)+SO42-(aq)(5)CH3COO-+H2O CH3COOH+OH-小结:1、化学平衡常数类型: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2、书写平衡常数注意事项⑴固体、纯液体、稀溶液中水的浓度视为一定值,不写。
⑵表达式中的C表示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三)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⑴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表示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K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⑵Ka、Kb的大小表示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Ka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Kb越大,弱碱的碱性越强。
⑶Ksp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四)外界条件对平衡常数的影响⑴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减小;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增大。
⑵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都是吸热的,所以温度升高,Ka、Kb、Kw都_______。
化学平衡教案模板
化学平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本质。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理解平衡位置受到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4. 能够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平衡位置或平衡常数。
5.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平衡位置受到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平衡位置的计算与预测。
2. 温度、浓度和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反应平衡基本概念1. 引入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平衡位置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符号表示。
4. 解析简单的化学平衡方程式。
5.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行一些实例分析。
第二课时: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1.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介绍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的应用示例。
4. 探讨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5. 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第三课时: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1. 讲解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探讨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 分析温度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示例。
4. 实验操作:通过改变温度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第四课时: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1. 讲解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2. 探讨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 分析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示例。
4. 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压力来观察平衡位置的变化。
第五课时: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1. 综合运用平衡常数和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2. 分析一些实际反应的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
3. 提供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动手解答。
4. 总结化学平衡的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实验操作、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六章 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梳理基础一、可逆反应1.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
反应物与生成物______;任一组分的转化率______100%。
3.表示。
用________表示。
二、化学平衡状态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反应里,当_______________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___(溶液中表现为________)保持________。
2.平衡特点。
(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________反应。
(2)动:化学平衡是________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还在进行。
(3)等:v (正)______ v (逆)________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或________保持一定。
(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________,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三、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____________。
_____体和________体的浓度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
(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
(2)K 只受________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________。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①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________,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________。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化学平衡教案电子版高中
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化学平衡是什么。
2. 简要介绍化学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学习(40分钟)
1. 学习化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探究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的状态关系。
4. 学习如何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质量及浓度。
三、实践(30分钟)
1. 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各物质的浓度。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化学平衡反应的题目,并写出解题过程。
2. 下节课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提示:本课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衡反应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教案讲义: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教师版)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01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通过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2.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3.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
1.能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状态,能运用对立统一思想和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揭示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2.能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理解化学平衡常数模型的构建,能进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和判断,运用模型解释或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02预习导学自主梳理一、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当正、逆反应的速率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即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这表明该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达到了“限度”,这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研究的对象是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4)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
(5)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1.浓度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称为,常用Q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1)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2)注意事项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而不代入公式。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由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的,如N2(g)+3H 2(g)2NH 3(g),K =a 则有:2NH 3(g)N 2(g)+3H 2(g),K ′=1a ;12N 2+32H 2NH 3,K ″=a 。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平衡方案教案模板
课型:知识点讲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度和方向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度和方向。
教学准备:
1.准备PPT课件。
2.准备实验展示化学平衡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3.准备复习测试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
二、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常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
三、示例分析: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判断反应进度和方向的方法。
四、实验展示:进行化学平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应的平衡过程。
五、练习:布置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六、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度和方向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增
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化学平衡判定高中教案
化学平衡判定高中教案教案名称:化学平衡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定律;2. 掌握判定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如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教学难点:应用化学平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定方法3. 化学平衡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反应图像或实验现象引出化学平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思考。
二、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Kc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3. 根据化学平衡的条件讨论反应达到平衡的特点。
三、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20分钟)1. 判定达到平衡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趋于稳定;2. 探讨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 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或观察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四、化学平衡定律的应用(2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定律;2. 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化学平衡定律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和解答,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并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并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备战高考化学复习必修讲义第六单元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 第六单元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解读与阐释考纲要求权威解读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常见的考查形式:①结合图像考查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判断及比较;③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预计2012年高考还会加强此方面的考查)一、可逆反应 导学诱思向含有2 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____2 mol(填“<”“>”或“=”)。
教材回归 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既可以向____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____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____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________”表示。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一定要注意“相同条件下”“同时”,如2H 2+O 2=====点燃2H 2O 与2H 2O=====电解2H 2↑+O 2↑因条件不同就不属于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导学诱思对于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1)若N 2、H 2、NH 3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答:____;(2)若某一时刻,v 正(N 2)=v逆(NH 3),此时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答:____。
教材回归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对一定条件下的某个可逆反应,在向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反应物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
反应开始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__________,生成物的浓度则由零开始逐渐________。
因此,反应开始时,v正最____,v逆为______。
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________,v逆逐渐________。
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________________,此时,该可逆反应达到了________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反应,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____的状态。
(2)特征逆:研究对象是________反应。
等:v正____v逆____0(化学平衡的实质)。
动: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定: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__。
变:条件改变,平衡________。
三、化学平衡常数导学诱思对于N2+3H22NH3ΔH<0,(1)若增大压强、增大N2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K值将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2)如果K=a,温度相同时,那么对于2NH3N2+3H2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教材回归1.概念在________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____________时,生成物__________与反应物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______表示。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及应用(1)K 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
K 值越小,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
(2)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
①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②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在使用平衡常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理解与深化 一、化学平衡的标志 1.绝对标志 (1)v 正=v 逆≠0⎩⎪⎨⎪⎧a.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b.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 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a.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b.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 间的改变而改变c.各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2.相对标志反应体系中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适用于气体反应中前后体积不等的反应)。
3.综合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可能的情况举例是否能判断 已达平衡 混合物体 系中各成 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 应速率 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 同时生成m mol A ,即v 正=v 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 同时生成p mol C 不一定平衡 ③v (A)∶v (B)∶v (C)∶v (D)=m ∶n ∶p ∶q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 ,同时消耗q mol D不一定平衡 压强不变①m +n ≠p +q (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 +n =p +q (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 量(M r ) ①M r 一定,当m +n ≠p +q 时 平衡②M r 一定,当m +n =p +q 时不一定平衡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气体的密度 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不变,就是有色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例1】 可逆反应:2NO 2(g) 2NO(g)+O 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全部 二、化学平衡常数 1.特点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K =c p C·c q Dc m A·c n B。
注意:(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如:CaCO 3(s)CaO(s)+CO 2(g) K =c (CO 2)Cr 2O 2-7(aq)+H 2O(l)2CrO 2-4(aq)+2H +(aq)K =c 2CrO 2-4·c 2H +c Cr 2O 2-7但非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如:C 2H 5OH +CH 3COOHCH 3COOC 2H 5+H 2OK =c CH 3COOC 2H 5·c H 2O c C 2H 5OH·c CH 3COOH(2)同一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
如: N 2O 4(g) 2NO 2(g) K =c 2NO 2c N 2O 4=1/2N 2O 4(g) NO 2(g) K ′=c NO 2c 1/2N 2O 4=错误!=2NO 2(g)N 2O 4(g) K ″=c N 2O 4c 2NO 2=错误!≈ 因此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意义就不明确。
2.应用(1)利用K 可以推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K 的大小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大说明反应进行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大。
K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小。
(2)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C·c d D c a A·c b BQ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K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 正=v 逆>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3)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K 值与温度的关系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时K 值增大;反之,则减小。
【例2】 (2011·湖南常德检测)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 2·c H 2c CO·c H 2O,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t ℃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O(g) CO 2(g)+H 2(g)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 .若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2和H 2各1 mol,5 min 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 2为 mol 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c CO 23c CO =c H 2O5c H 2,则此时的温度为1 000 ℃三、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通常利用“三段式”列式求解。
所谓“三段式”就是在反应方程式下面,表示出“初始状态”“转化部分”“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进行列式求解。
例: m A + n B p C + q D起始: a b 0 0 转化: mx nx px qx 平衡: a -mx b -nx px qx注意:(1)转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2)这里a 、b 可指物质的量等。
(3)转化率=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100%【例3】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2X 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 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 .5%B .17%C .25%D .33% 实验与探究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是高考必考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对此知识点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如结合定量实验对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