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书目

合集下载

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

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

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
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可以涵盖广泛的主题和领域,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
1.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梁启超著):概括介绍中国历史发展的经典著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黄仁宇著):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2.中国文化和哲学:
•《论语》(孔子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包含了儒家思想的精华。

•《道德经》(老子著):介绍中国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涵盖了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编年体著作。

3.中国文学经典:
•《红楼梦》(曹雪芹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家族、爱情、人性等多方面内容。

•《水浒传》(施耐庵著):中国古典小说,描绘了108位好汉的故事。

4.现代文学作品:
•《活着》(余华著):描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事,反映了普通人在历史变迁中的生存状态。

•《白鹿原》(陈忠实著):描绘了中国北方山区的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小说。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是一个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好的起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一步选择阅读。

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推荐

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推荐

多看一些国学经典,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文明修身,提升人文修养。

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关于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1、《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清推荐理由: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

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一经堂完成的。

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堪称处世奇书。

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2、《中国人的精神》作者:辜鸿铭推荐理由: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

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儒家文明救西论。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着力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在当时中国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特殊。

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3、《论语》推荐理由:《论语》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对现代人修身养性、齐家立业、治国安邦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和价值。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在现代社会,指望仅靠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是不现实的,但有没有《论语》智慧的启迪却影响到治国境界之高下;同理,要安身立命,仅靠《论语》也是远远不够的,但有没有《论语》精神的涵养,却关系到人生格局之大小。

必读的国学经典著作4、《格言联璧》作者:金缨编清推荐理由:在微博、微信大行其道的“微阅读”时代,推荐一部国学“微经典”也许是契合当代大学生之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

经典书目推荐(胡适梁启超等_)

经典书目推荐(胡适梁启超等_)

《诗经》
《战国策》
《论语》
《庄子》
《荀子》
《楚辞》
《淮南子》
《论衡》
《左传》
《老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元曲选》
《史记》
《汉书》《明曲选》
杜甫
白居易
陶渊明
李白
韩愈
柳宗元
社会契约论/卢梭
伦理学/斯宾诺莎
西方哲学史/罗素
科学史/(英国)丹皮尔
哲学史讲演录·导言/(德国)黑格尔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悲剧的诞生/弗里德里希·尼采精神分析引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德国)李凯尔特人论/(德国)卡西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中国科学思想史/(英国)李约瑟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元)辛文房(生卒年不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1874~1952)历代名人年谱/(清)汪镇
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阮元
世说新语/刘义庆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抱朴子外篇/葛洪
李慎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辛(北京大学教授)
吴良镛(清华大学教授)
何九盈(北京大学教授)
何兹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芳川(北京大学教授)
余敦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张世英(北京大学教授)
张岱年(北京大学教授)
陈启伟(北京大学教授)
林庚(北京大学教授)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奥德修记/(古希腊)荷马

国学经典文库《四书五经》

国学经典文库《四书五经》

国学经典文库《四书五经》《周作人作品集》“岳麓书社”微信公众号李学勤先生曾言:“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当代经学研究大家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权威、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全书简体横排,每章节设有导读,版式疏朗,编校精良,轻松好读。

《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欧洲文学史》《自己的园地》《陀螺》《雨天的书》《冥土旅行》《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过去的生命》《艺术与生活》《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竹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收书二十种。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无须多言,同时代的鲁迅、胡适、俞平伯等大家都有点评。

平和冲淡是其公认的文学风格,但其文章中也不乏凌厉忧愤。

周作人一向被称作“小品散文之王”。

周作人作品的宗旨是“为人的”而非“为艺术”,其文字始终渗透出人文的观照。

其识见之广博,生活体验之细微,对社会人生之清醒与洞彻,能令人耳目一新,击节赞叹。

希望我们的读者都能从周作人的作品中有所收获。

基本的国学元典,学习国学的必读书目经典、精审、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书名:《四书五经》(共十一册)作者:陈戍国 导读、校注书号:978-7-5538-0960-1定价:248.00元岳麓书社三十年后重续绝响锺叔河先生年近九旬最新修订书名:《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作者:周作人 著作;锺叔河 编订书号:978-7-5538-1119-2定价:468.00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1、现代文学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

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

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

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1、必读书目:[1] 艾周昌、陆庭恩、宁骚等主编,《非洲通史》(古、近、现代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 戴维逊,《现代非洲史:对一个新社会的探索》,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编写组,《非洲通史》(1-8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2003;[4] 刘鸿武著,《黑非洲文化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5] 刘鸿武等著,《从部族社会到民族国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6] 陆庭恩、艾周昌编著,《非洲史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7] 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编,《非洲史》(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8] 杨人梗著,《非洲通史简编:从远古至一九一八》,人民出版社,1984;[9] 郑家馨主编,《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等;[10]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编写组,《非洲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11] Crowder, M.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Cambridge: CUP, 1984.[12] Curtin, P., Feierman, S., Thompson, L. and Vansina, J., Africa History, Boston: Little andBrown; London: Longman, 1978.[13] Davidson, B., Africa in the Modern History, Guildford: Allen Lane, 1978.[14] Oliver, R. and Crowder, M. (eds.),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Africa, Cambridgeand New York: CUP.[15] UNESCO,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8 V ols., Paris: UNESCO; London: Heinemann;Berkeley, C 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1-1989.2、选读书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1] 艾米尔·路德维希著,《尼罗河:生命之河》(上、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2] 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 艾周昌、沐涛编著,《中非关系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4] 奥尔德罗格、波铁辛主编,《非洲各族人民》,三联书店,1960;[5] 巴兹尔·戴维逊著,《古老非洲的再发现》(屠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6] 杜波伊斯著,《非洲——非洲大陆及其居民的历史概述》,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7] 洪永红、夏新华等著,《非洲法导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8] 李安山著,《非洲民族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9] 李保平著,《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0] 陆庭恩、刘静著,《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 沐涛主编,《南非对外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宁骚著,《非洲黑人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13] 舒运国著,《非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4] 西克·安德烈著,《黑非洲史》(第一、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5] 西克·安德烈著,《黑非洲史》(第四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6]杨立华等著,《正在发生划时代变革的国度南非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 《中东非洲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18] 徐济明、谈世中主编,《当代非洲政治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9] 张宏明著,《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0] 张象主编,《彩虹之邦新南非》,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

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

现当代文学参考书目(张琦:2010年3月所列)1.汪辉:《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四卷本),三联书店2004版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3.钱穆:《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4.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5.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三联书店2002版6.王晓明主编:《批评空间的开创》,东方出版中心1998版7.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版8.余虹:《艺术与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9.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版10.10、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11.11、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多版本12、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多版本13、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14、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15、薛毅:《无词的言语》,学林出版社1996版16、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版17、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版18、耿占春:《叙事与抒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版19、陈思和:《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20、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996版21、赵园:《北京: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22、赵园:《艰难的选择》,多版本23、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24、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2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多版本26、陈嘉映:《存在于时间读本》,三联书店27、布斯、华明等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版28、别尔嘉耶夫著,雷永生、邱守娟译《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1995、2004版29、巴赫金《小说理论》、《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版(文集共六本,另有《哲学美学》、《周边集》、《文本对话与人文》、《诗学与访谈》)30、胡伊青著,成穷译:《人:游戏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版31、弗雷泽:《金枝》,多版本3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多版本33、卡尔·曼海姆著,黎鸣、李书崇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34、詹姆逊著,王逢振等译:《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5、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版36、弗莱著,陈慧等译:《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版37、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38、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39、福柯著,《性史》,多版本40、福柯著,《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41、布尔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2、布尔迪厄著,《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43、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多版本44、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版45、赛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出版社46、阿格妮丝·赫勒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本科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一、作品类(以作品集为主,个别是单部作品)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卷(包括被列为“存目”的书也要看),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坟》《中国小说史略》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巴金《家》《春》《秋》《寒夜》《憩园》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猫城记》《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沈从文《边城》《长河》《八骏图》郁达夫《沉沦》钱钟书《围城》张爱玲《金锁记》《封锁》《倾城之恋》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许地山《缀网劳蛛》废名《桥》徐訏《风萧萧》《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鬼恋》无名氏《野兽野兽野兽》师陀《果园城记》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孙犁《荷花淀》施蛰存《春阳》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李劼人《死水微澜》萧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艾芜《山峡中》张天翼《包氏父子》鹿桥《未央歌》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何其芳《画梦录》梁实秋《雅舍》艾青、穆旦、戴望舒、冯至、卞之琳、徐志摩等等的诗歌。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和文学思潮研究类(压缩版)(一)作家研究类1、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2、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5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6、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7、金介甫著、符家钦译:《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8、孙党伯:《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9、钟桂松:《茅盾传》,东方出版社199610、陈思和、李辉编著:《巴金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8812、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14、宋剑华:《胡适与中国文化转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15、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16、钱理群:《周作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7、许子东:《郁达夫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8、陈子善:《说不尽的张爱玲》,上海三联书店200419、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文本的重新释义》,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二)文学思潮研究类1、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李杨:《抗争宿命之路——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3、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5、吴晓东:《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6、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7、徐行言、程金城:《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8、王富仁、王光东:《灵魂的挣扎——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9、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0、解志熙:《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1、余凤高:《心理分析与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2、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4、宋剑华:《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15、张光芒:《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16、吴福辉:《都市漩涡中的海派小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17、李今:《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18、朱寿桐:《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19、杨义:《京派海派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复旦大学出版社)22、李泽厚:《美的历程》23、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24、周策纵:《五四运动》,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三)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卷)(修订版),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这份书目的推举对象,主要是历史学科低年级本科生,以及对历史感兴趣的其他学科学生。

受本人专业和阅读范围所限,推举书目大都是中国古代史领域的。

与历史有关的书实在太多了,无论水平多高的专家,穷其一生也只能接触其中的一小部分,好比"饮河之鼠,各充其量'。

再加上个人的兴趣、口味有别,因此任何两个人开出的推举书目都不会完全相同。

下面是学习啦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宠爱因为要推举的是暑期书目,所以总的原则是"轻松阅读',或者叫"快乐阅读'。

首先,推举相对通俗易懂、读起来不累的;其次,推举篇幅不太大的。

这样就把许多名家巨著割爱了,但也是没有方法的事。

古人读书,有所谓"三上'之说,就是"枕上、马上、厕上'。

如今交通工具变了,所以"马上'应当改为"车上',另外还可以新添一个"会上'(无聊的会议也可以用来读书),合称"四上'。

以下这些书,假如暑期读不完,平常"四上'阅读也都比较合适。

分几类来列举:(一)通史通史类型的书,推举张荫麟《中国史纲上古篇》(三联,1955)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又名《中国近代史大纲》,岳麓书社,1987)。

两部书都是上世纪30年月写的。

虽然是史学名家,但张荫麟(1905-1942)英年早逝,蒋廷黻(1896-1965)去了台湾,所以如今的读者对他们未必了解。

两书的最大优点,是篇幅短小,文笔浅显,而又不乏深邃的思索和精辟的见解,可谓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之作。

八十年前的白话文作品,和今日的白话文几乎看不出区分,也是很难得的。

同样是白话文,鲁迅的作品今日看起来就多少有点吃力。

对于学生来说,读通史教材(包括中学课本)通常是一种折磨,但这两本书保证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清爽感觉。

(二)专题史政治方面,推举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1994),主要讲中国古代版图扩张和国土分合的大致线索。

中国经典现代名著有哪些

中国经典现代名著有哪些

中国经典现代名著有哪些1、《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3、《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4、《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5、《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

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必读世界经典名著推荐1.《君主论》《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建立与巩固政权的君主之道,提出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一备受争议的原则。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这十部经典分别是:《周易》《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诗经》《史记》中国文化常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一源,指的是《周易》,三流,指的是儒释道。

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周易》和儒释道的经典是绕不过去的。

1、群经之首,《周易》:洞察天机《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而对普通人来说,周易则是可以时时研习的生存宝典和人生指南。

64卦,其实就是64类问题或者说是人生境遇,而384爻不过是384种不断演变、冲突、发展的状态。

历史上,对周易的注疏、阐释、演绎的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是,综罗百代,易经无非讲的是知变与适变。

理: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

读懂易经,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儒家必读的经典:《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2、《论语》:做一个好人《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论语》自问世以来成为历代儒生的必读书目。

“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构筑了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

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儒家思想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实际运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研读《论语》,了解之儒家思想精髓所在,学习做人做事,领悟极高明而中庸的为人之道,为修身处世开启智慧。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书目一、文学作品类(一)必读篇目鲁迅《阿Q正传》、《狂人日记》、《伤逝》、《在酒楼上》、《祝福》郭沫若《凤凰涅槃》、《天狗》茅盾《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巴金的《家》、《寒夜》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月牙儿》曹禺《雷雨》、《日出》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冰心《超人》郁达夫《沉沦》、《迟桂花》王鲁彦《黄金》台静农《拜堂》废名《竹林的故事》许地山《缀网劳蛛》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闻一多《死水》、《发现》徐志摩《再别康桥》、《偶然》周作人《乌蓬船》、《闭户读书论》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李劼人《死水微澜》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山峡中》沈从文《边城》、《丈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施蛰存《梅雨之夕》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断章》臧克家《老马》、《难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钱钟书《围城》张爱玲《金锁记》孙犁《荷花淀》周立波《暴风骤雨》艾青《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白毛女》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穆旦《赞美》(二)选读书目鲁迅《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杂文选集》郭沫若《女神》、《屈原》茅盾《蚀》、《白杨礼赞》、《霜叶红似二月花》巴金《灭亡》、《雾》、《雨》、《电》、《春》、《秋》、《憩园》老舍《四世同堂》、《离婚》、《济南的冬天》曹禺《原野》、《北京人》、《家》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叶绍钧《倪焕之》庐隐《海滨故人》淦女士《隔绝》蹇先艾《水葬》许地山《落花生》、《春桃》胡适《尝试集》汪静之《蕙的风》冯至《昨日之歌》、《十四行集》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猛虎集》、《巴黎的鳞爪》蒋光慈《哀中国》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冰心《寄小读者》、《小桔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李劼人《暴风雨前》、《大波》、《好人家》沙汀《淘金记》、《一个秋天晚上》艾芜《南行记》、《山野》、《石青嫂子》沈从文《八骏图》、《长河》、《萧萧》、《湘行散记》蒋光慈《咆哮的土地》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吴组缃《菉竹山房》、《一千八百担》叶紫《丰收》萧军《八月的乡村》废名《桥》、《莫须有先生传》芦焚《果园城记》萧乾《篱下集》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上元灯》、《鸠摩罗什》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殷夫《血字》、《别了,哥哥》蒲风《茫茫夜》戴望舒《望舒草》、《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画梦录》臧克家《老哥哥》、《有的人》洪深《五奎桥》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包身工》、《芳草天涯》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宋之的《武则天》、《雾重庆》陈白尘《升官图》赵树理《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路翎《饥饿的郭素娥》丘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张爱玲《传奇》孙犁《吴召儿》、《嘱咐》、《芦花荡》康濯《我的两家房东》艾青《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火把》、《北方》田间《给战斗者》、《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辛笛等《九叶集》阮章竞《漳河水》、《王秀鸾》张志民《死不着》欧阳予倩《桃花扇》、《忠王李秀成》阳翰笙《天国春秋》阿英《碧血花》丁西林《三块钱国币》陈敬容《陈敬容诗文集》周文《周文选集》罗淑《罗淑选集》三、文学史、文化史、传记类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3.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4.刘增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5.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6、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7、乐黛云、王宁编《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8、钱理群《心灵的探寻》9.杨义:《中国新文学图志》;10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1.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12.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3.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98》,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4.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1—3),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15.许怀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6.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7.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8.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9.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易竹贤:《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1.孙党伯:《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2.陆耀东:《徐志摩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3.金介甫:《沈从文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4.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5.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26.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7.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28.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29.汪晖《无地彷徨》、《回望鲁迅•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30.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31.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32.刘炎生《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33.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34.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篡史》35.谭楚良《中国现代派文学史论》3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37.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38.朱寿桐主编《中国现代主义文学》39.马良春、张大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40.马以鑫《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41.谢冕:《1898:百年忧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2.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3.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4.旷新年:《1928:革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5.李书磊:《1942:走向民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6.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7.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8.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9.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50.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51.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

国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国学经典书籍推荐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书目(100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书目(100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已出书目【第一辑 四十种】马氏文通马氏文通 马建忠马建忠国故论衡国故论衡 章太炎章太炎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 王国维王国维吴梅词曲论著四种吴梅词曲论著四种 吴梅吴梅中国中古文学史中国中古文学史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刘师培刘师培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 郭绍虞郭绍虞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于省吾中国俗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郑振铎汉语语音史汉语语音史 王力王力红楼梦辨红楼梦辨 俞平伯俞平伯中国韵文史中国韵文史 龙榆生龙榆生 汉魏六朝诗论丛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余冠英台湾通史(上、下)台湾通史(上、下) 连横连横秦汉史秦汉史 吕思勉吕思勉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史 金毓黻金毓黻史学要论史学要论 李守常李守常中国通史简编(上、下)中国通史简编(上、下) 范文澜范文澜国史大纲(上、下)国史大纲(上、下) 钱穆钱穆中国史纲(一、二卷)中国史纲(一、二卷) 翦伯赞翦伯赞春秋史春秋史 童书业童书业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唐长孺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傅衣凌傅衣凌 西夏史稿西夏史稿 吴天墀吴天墀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 蔡元培蔡元培新唯识论新唯识论 熊十力熊十力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梁漱溟科学与玄学科学与玄学 罗志希罗志希中国艺术精神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徐复观论逻辑经验主义论逻辑经验主义 洪谦洪谦九朝律考九朝律考 程树德程树德比较宪法比较宪法 王世杰王世杰 钱端升钱端升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瞿同祖中国民治论中国民治论 鲍明钤鲍明钤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王亚南王亚南通货新论通货新论 马寅初马寅初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 唐庆增唐庆增中国厘金史中国厘金史 罗玉东罗玉东北平生活费之分析北平生活费之分析 陶孟和陶孟和 论社会学中国化论社会学中国化 吴文藻吴文藻第四种国家的出路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吴景超吴景超【第二辑 三十种】目录学发微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古书通例 余嘉锡余嘉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 杨树达杨树达现代中国文学史(外一种:明代文学)现代中国文学史(外一种:明代文学) 钱基博钱基博等韵源流等韵源流 赵荫棠赵荫棠诗言志辨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经典常谈 朱自清朱自清话本小说概论(上、下)话本小说概论(上、下) 胡士莹胡士莹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李长之李长之 明清史讲义(上、下)明清史讲义(上、下) 孟森孟森国史要义国史要义 柳诒徵柳诒徵中国南洋交通史中国南洋交通史 冯承钧冯承钧 通史新义通史新义 何炳松何炳松魏晋清谈思想初论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贺昌群贺昌群中国救荒史中国救荒史 邓云特邓云特认识论认识论 张东荪张东荪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论科学概论 王星拱王星拱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胡适知识论(上、下)知识论(上、下) 金岳霖金岳霖法相唯识学法相唯识学 太虚太虚陈康:论希腊哲学陈康:论希腊哲学 陈康陈康康德的知识学康德的知识学 齐良骥齐良骥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殷海光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史 傅勤家傅勤家监狱学监狱学 孙雄孙雄中国法制史概要中国法制史概要 陈顾远陈顾远新政治学大纲新政治学大纲 邓初民邓初民财政学财政学 何廉何廉 李锐李锐 中国之棉纺织业中国之棉纺织业 方显廷方显廷中国田制史中国田制史 万国鼎万国鼎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 陈达陈达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林惠祥林惠祥【第三辑 三十种】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鲁迅现代吴语的研究现代吴语的研究 赵元任赵元任古典新义古典新义 闻一多闻一多谈艺录谈艺录 钱锺书钱锺书唐诗综论唐诗综论 林庚林庚 中古文学史论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王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梁启超梁启超通鉴胡注表微通鉴胡注表微 陈垣陈垣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陈寅恪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郭沫若古史辨自序(上、下)古史辨自序(上、下) 顾颉刚顾颉刚 安阳安阳 李济李济绿营兵志绿营兵志 罗尔纲罗尔纲东汉的豪族东汉的豪族 杨联陞杨联陞佛道散论佛道散论 蒙文通蒙文通中国哲学史(上、下)中国哲学史(上、下) 冯友兰冯友兰艺境艺境 宗白华宗白华西方美学史(上、下)西方美学史(上、下) 朱光潜朱光潜近代唯心论简释近代唯心论简释 贺麟贺麟康德学述康德学述 郑昕郑昕历代刑法考(上、下)历代刑法考(上、下) 沈家本沈家本中国商事法中国商事法 刘朗泉刘朗泉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李剑农李剑农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 萧公权萧公权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年)(外一种:国民所得概论)(外一种:国民所得概论) 巫宝三巫宝三 中国棉纺织史稿中国棉纺织史稿 严中平严中平当代中国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学 孙本文孙本文乡土中国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乡土重建 费孝通费孝通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 滕固滕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沈从文【英文品种】【英文品种】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Y uen Ren ChaoModern Democracy in China ,Mingchien Joshua Bau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hina ,Ch'ien Tuan-sheng The Post-war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 Industrial Captial in China ,H.D.Fong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T ’ung-Tsu Ch ’ü’ü。

中国哲学、宗教学书目

中国哲学、宗教学书目

中国哲学、宗教学书目1.经典类()《周易》《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孙子兵法》《韩非子》《大学》《中庸》董仲舒:《春秋繁露》李翱:《复性书》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张载集》二程:《二程全书》朱熹:《朱熹全集》陆九渊:《陆九渊集》王阳明:《传习录》王夫之:《船山全书》(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第1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1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失译:《别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心经》《维摩诘经》《楞严经》《四十二章经》《圆觉经》《梵网经》(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8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9册。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10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大正藏》第12册。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大正藏》第16册。

(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大正藏》第16册。

(唐)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

(箫齐)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大正藏》第24册。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大正藏》第22册。

(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大正藏》第22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大正藏》第22册。

(后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大正藏》第23册。

(北凉)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大正藏》第24册。

龙树造,(唐)玄奘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弥勒说,(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无著造,(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大正藏》第31册。

无著造,(唐)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大正藏》第31册。

学术著作推荐书目

学术著作推荐书目

20世纪学术名著精选30家
民国以来,大师辈出,不胜枚举,实难取舍。

本书目按照学术性、思想性、经典性、可读性的原则,结合个人阅读之心得体会,选择三十位名家,列举其一二著作。

当然也有未入列之学者其著述亦甚可观,并且已入之学者其代表作也不止上述一二。

限于篇幅,立足实际,迫不得已,仅列此数。

读者自明,勿限我荐,多阅群书,必当精进。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章太炎:《国故论衡》、《检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垣:《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
柳诒徵:《国史要义》、《中国文化史》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民族与中国古代史》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隋唐佛教史稿》
钱穆:《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殷海光:《中国文化之展望》
费孝通:《乡土中国》
胡适:《胡适文存》
顾准:《顾准文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郭沫若:《十批判书》
朱自清:《诗言志辨》
闻一多:《唐诗杂论》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张居正大传》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
钱锺书:《谈艺录》、《管锥编》
朱光潜:《诗论》、《文艺心理学》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历史哲学》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经典用书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经典用书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经典用书推荐考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1、现代文学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

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

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

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制度渊源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缘起
天师道舆滨海地域之关系
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锺会撰四本论始华条后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
崔浩舆寇谦之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读哀江南赋
庾信哀江南赋与杜甫咏怀古迹诗
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
元稹之连昌宫词与诗及悼亡诗
韦庄秦妇吟校笺
读东城老父传
论韩愈
武曌与佛教
斯坦因所获西夏文大般若经考
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
连花色尼出家因缘跋
梁译大乘起信论伪智恺序中之真史料
马一浮
泰和会语
宜山会语
复性书院讲录
尔雅台答问
濠上杂著
廖平蒙文通
廖平卷
今古学考
古学考
知圣篇知圣续篇
四益馆经学四变记
五变记笺述
经学六变记
蒙文通卷
古史甄微
经学块原
儒学五论(选本)
法家流变考
杨朱学派考
道教史琐谈
唯识新罗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方东美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上
生命情调与美感
生命悲剧之三重奏
哲学三慧
易之逻辑问题
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严复
天演论
群学肄言
群已权界论
原强
救亡决论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论译才之难
西学门径功用
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
说党
思古谈
读经当积极提倡
《民约》平议
与吴汝纶书(三封)
与《外交报》主人书
与熊纯如书
杨树达余嘉锡
·余嘉锡卷
余嘉锡先生小传
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
太史公书亡篇考
寒食散考
四库提要辨证序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
杨家将故事考信录
·杨树达卷
古书句读释例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
积微居金文说
积微居小学述林
积微居甲文说
耐林庼甲文说
顾颉刚
汉代学术史论
《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
论《诗经》所录全为民歌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
《尧典》著作时代考
《尚书·大诰》今译(摘要)
周公东征和东方各族的迁徙
《古史辨》第一册自序
与钱玄同论古史书
答刘胡两先生书
《古史辨》第四册自序
州与岳的演变
九州之戎与戎禹
息壤考
由“烝”“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中国近来学术思想变迁观
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
《禹贡半月刊》发刊词
《史林杂识初编》小引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魏晋玄学论稿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洪业杨联升
·洪业卷
引得说
第一篇何谓引得
第二篇中国字庋*
第三篇引得编纂法
仪礼引得序
礼记引得序
春秋经传引得序
杜诗引得序
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
论利玛窦地图答鲇泽信太郎学士书
《蒙古秘史》源流考
破斧
·杨联陞卷
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
晋代经济史释论
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和量词
侈靡论
从经济角度看帝制中国的公共工程
佛教寺院与国史上的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科举时代的赴考旅费问题
道教之自博与佛教之自扑补论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
汉语否定词杂谈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
人心与人生
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
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
儒佛异同论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梁漱溟先生学术年表
梁漱溟先生著述要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只
魏晋玄学论稿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
人心与人生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
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
儒佛异同论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梁漱溟先生学术年表
梁漱溟先生著述要目
陈垣
元也里可温教考
元西域人华化考
史讳举例
校勘学释例
旧五代史辑本发覆
通鉴胡注表微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证
明成祖生母记疑
夷夏东西说
史学方法导论
战国子家叙论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个短记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城子崖”序
《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唐君毅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新史学
翻译文学与佛典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历史统计学
中国地理大势论
学与术
三十自述
杨文会欧阳渐吕澂卷
杨文会
等不等观杂录
佛教初学课本
十宗略说
阐教篇
欧阳渐
瑜伽师地论叙
法相诸论叙合刊
支那内学院院训释
吕澂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
集量论释略抄
董作宾卷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甲骨学六十年
卜辞中所见之殷历
殷历中几个重要问题
殷历谱的自我检讨
谈历
商代龟卜之推测
甲骨实物之整理
为书道全集详论卜辞时期之区分
谭“谭”
论商人以十日为名
从麽些文字看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中国历史上三正问题之科学证明
古文字中之仁
殷代的鸟书
殷虚文字中之“人猿图”
殷虚文字甲编自序
殷虚文字乙编序
黄侃刘师培卷
·黄侃卷
文心雕龙札记
说文略说
·刘师培卷
中古文学史讲义
钱基博卷
钱宾四卷
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文化史导论
中国学术通义
朱子学提纲
先秦诸子系年
《国史大纲》引论
魏晋玄学与南渡清谈
理学与艺术
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鲁迅吴梅吴宓陈师曾卷鲁迅卷
鲁迅先生小传
中国小说史略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先生学术年表
鲁迅先生著述要目
吴宓卷
吴雨僧先生小传
……
吴梅卷
陈师曾卷
熊十力卷
熊十力先生小传
新唯识论
原儒
论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甲午存稿之一:与友人中国学术思想的自立之道
熊十力先生学术年表
熊十力先生著作要目
章太炎卷
国故论衡
检论
李济卷
中国民族的形成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
中国文明的开始
安阳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
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
论“道森氏·晓人”案件及原始资料之鉴定与处理关于在中国如何推进科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胡适卷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
戴东原的哲学
说儒
荷泽大师神会传
《红楼梦》考证
《水浒传》考证
《水浒传》后考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金岳霖卷
论道
逻辑
知识论
太虚卷
真现实论
新僧
法相唯识学概论
论法相必宗唯识
再论法相必宗唯识
唯识新论
破神执论
近代人生观的评判蔡元培卷
中国伦理学史
中学修身教科书康有为卷
实理公法全书
教学通议
春秋董氏学
孔子改制考
张君劢卷
新儒家思想史
冯友兰卷
新理学
新事论
新世训
新原人
新原道
新知言
郭沫若卷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