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人体心音听诊及动脉血压测定共22页文档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人体心音听诊和心电图描记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2、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3、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4、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心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1、心音听诊心音:心脏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各瓣膜启闭、血流加速或减速对心脏和大动脉根部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血液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即为心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c/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c/ 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膜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膜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心音听诊口诀:(正常心音)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
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
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
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
2、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动脉血压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为动脉血压,动脉血压一般是指主动脉压。
由于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熟悉血压计构造袖带式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着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连。
正常人体功能实验项目(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正常⼈体功能实验项⽬(⼼⾳听诊和⾎压测量)实验项⽬三⼈体⼼⾳听诊【实验原理与⽬的】了解正常⼼⾳的产⽣机制和特点,初步掌握听诊⽅法,识别第⼀⼼⾳(S1)与第⼆⼼⾳(S2),为临床⼼⾳听诊打好基础。
⼼⾳是由于⼼肌收缩、瓣膜关闭、⾎流冲击⾎管壁以及形成的涡流所引起机械震动⽽产⽣的声⾳。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壁⼼前区位置,可直接听到⼼⾳。
在每⼀个⼼动周期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即S1和S2。
S1表⽰收缩期开始,其⾳调低、持续时间较长,在⼼尖部听得最清楚,它的产⽣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S2标志舒张期开始,其⾳调⾼、持续时间较短,在⼼底部听得较清楚,它的产⽣主要是由于半⽉瓣关闭。
【实验对象】⼈体(学⽣⾃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听诊器。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确定听诊部位图1-2 ⼈体⼼⾳听诊部位1.受试者解开上⾐,⾯向亮处静坐在检查者对⾯。
2.参照图1-2,认清⼼⾳听诊部位。
(1)⼆尖瓣听诊区:左锁⾻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尖搏动处);(2)三尖瓣听诊区:胸⾻右缘第四肋间处或胸⾻尖突下;(3)主动脉瓣听诊区:胸⾻右缘第⼆肋间处(主动脉瓣第⼀听诊区)或胸⾻左缘第三、四肋间(主动脉瓣第⼆听诊区);(4)肺动脉瓣听诊区:胸⾻左缘第⼆肋间处。
(⼆)⼼⾳听诊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拇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的胸件,置于受试者胸壁⽪肤上,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序依次听诊。
2.在每个听诊区,区分S1和S2。
根据⼼⾳的性质(⾳调⾼低、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长短来仔细区别S1和S2(图1-3)。
若难以区别时,可在听⼼⾳的同时,⽤⼿触诊颈动脉搏动,与搏动同时出现的⼼⾳为S1。
3.⽐较不同听诊部位两个⼼⾳的声⾳强弱。
图1-3 ⼈体⼼⾳的产⽣和特点【注意事项】1.听诊时环境应保持安静,如果呼吸⾳影响听诊时,可嘱咐受试者暂停呼吸。
2.正确使⽤听诊器,听诊器⽿件⽅向应与外⽿道⼀致(向前)。
听诊器的胸件要不紧不松地紧贴胸壁⽪肤,不要隔着⾐服听诊。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心音听取
实验五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实验目的及依据]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由于后者无创伤、易测定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本实验的目的为学习间接法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并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目前采用千帕(KPa)为单位,表示高于大气压的数值(1mmHg=0.133KPa)。
动脉血压随心室的舒缩活动而周期性地波动。
主动脉压在左心室快速射血相之末达到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在左心室舒张期之末降到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主动脉血压不易测定,大动脉血压的落差很少,通常用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
肱动脉压是用血压计与听诊器加以测定的,即采用Korotkoff氏听诊法测定。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
当用橡皮气球将空气打入缠缚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肱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听诊器探头按于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任何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脉搏。
如徐徐放气减低袖带内压力,当袖带内压力等于或略低于肱动脉的收缩压时,才有少量血液流过压闭区,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于是用听诊器可在远侧血管壁听到震颤音并能触到桡动脉的脉搏,此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继续减压直到袖带内压力与舒张压相等之前,血液都是断续地流过压闭区,所以一直能听到声音。
如果继续放气,以致外加压力等于或略低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便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此时袖带内压力为舒张压。
[实验对象和用品]实验对象人。
实验用品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球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储槽及橡皮球相通。
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或放气之用。
2、测量方法(1)让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静坐桌旁5分钟以上。
(2)松开血压计气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的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人体心脏听诊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心脏听诊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心脏听诊实验,了解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心脏在不同状态下的听诊特征,并探究心脏听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人体模型: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
2. 电子听诊器:用于放大和记录心音。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将人体模型摆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将电子听诊器调至合适的音量。
3. 分别在人体模型的心尖区、心包区和主动脉区放置听诊器,以听取相应位置的心音。
4. 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音特点。
实验结果:一、心脏在正常状态下的听诊结果:1.心尖区听诊结果:心尖区是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的位置,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心尖区听诊,可以听到心脏发出的两个明显的心音: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
第一心音是由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收缩所产生的,具有低沉、正常声音。
第一心音的S1和S2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停顿,称为“心音间期”。
此外,第一心音的强度和音质在不同人群中可能会略有差异。
第一心音是心音中较难听到的部分。
第二心音是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时产生的,具有高调、清晰的声音。
第二心音的强度通常比第一心音要弱,并且S2和下一个S1之间有较短的停顿,称为“心动周期”。
2.心包区听诊结果:心包区是位于胸骨左缘第三肋间的位置,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心包区听诊,可以听到心包膜在心脏运动中摩擦产生的心包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的特点是具有类似“擦擦擦”的声音,与心脏的心音有所不同。
心包摩擦音的强度和音质与心包炎的严重程度有关,轻微心包炎时心包摩擦音可能很弱或不明显。
3.主动脉区听诊结果:主动脉区是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的位置,在正常状态下,通过主动脉区听诊,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关闭时产生的第二心音(S2)。
二、心脏在运动状态下的听诊结果:实验中,要求受试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速走动、跳绳等),然后再听诊心脏。
运动状态下的心脏听诊结果与正常状态下有所差异。
在运动状态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加快,引起心音的改变。
人体心音听诊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 掌握听诊器的使用技巧,提高临床听诊技能。
3. 通过听诊心音,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了解其产生原理和生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心音是心脏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纤维收缩、各瓣膜启闭、血流加速或减速对心脏和大动脉根部管壁的加压和减压作用以及形成的血液涡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导到胸壁,即为心音。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都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三、实验材料1. 听诊器(stethoscope)2. 受试者(实验者)3. 心音听诊图四、实验步骤1. 受试者静坐,解开上衣,面向亮处,保持呼吸均匀。
2. 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器,置于受试者胸壁上(不要过紧或过松)。
3. 确定心前区心音听诊区各个部位:- 二尖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稍内侧(心尖部)。
-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助间。
- 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又称第五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此处可听到杂音。
-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或剑突下。
4. 听心音:- 按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次进行听诊。
- 在胸壁任何部位均可听到两个心音。
5. 区分两个心音:- 听取心音同时,可用手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与此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
- 此外,再根据心音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判断第二心音。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测量不同个体的动脉血压,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及个体差异。
3、探究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如体位、运动等。
二、实验原理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原理是基于柯氏音法。
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声音。
当外加压力低于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在收缩期能断续通过动脉,形成湍流而发出声音。
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流连续通过动脉,不再产生声音。
因此,通过听诊法可确定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实验对象_____、_____、_____等实验对象姓名。
四、实验器材1、水银血压计2、听诊器五、实验步骤1、受试者静坐休息 5 10 分钟,保持情绪稳定。
2、测量前,检查血压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0”刻度处。
3、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将右臂伸直平放于桌面,掌心向上。
4、测量者将血压计袖带平整地缠于受试者右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上方约 25cm 处,松紧适度,以能插入 1 2 指为宜。
5、测量者戴上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处。
6、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使水银柱升高 20 30mmHg,然后缓慢放气。
7、当听到第一声清晰的搏动声时,此时水银柱所对应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8、继续缓慢放气,声音逐渐减弱,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此时水银柱所对应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9、测量完毕,解下袖带,排尽余气,关闭血压计。
10、每个受试者测量 3 次,每次间隔 1 2 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六、实验结果以下是各受试者的动脉血压测量结果(mmHg):|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结果分析1、正常血压范围一般认为,成年人的正常收缩压在 90 139mmHg 之间,舒张压在60 89mmHg 之间。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人体心音听诊、心电图描记及肱动脉血压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2. 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
3. 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4. 学习人体血压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一般来说,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
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以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
第二心音:声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
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见图:与心音完全不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GG)是记录的心脏电变化。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
心电变化首先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系统至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引起肌肉的收缩。
心脏兴奋活动的综合性电位变化可以通过体液传播到人体的表面,经体表电极引导并放大而成的波形为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
正常心电图包括P、QRS和T三组波形,它们代表心脏活不同的生理意义。
其中P波: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化;P-R间期:兴奋由心房至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
P波:0.08-0.11 s ,<0.22 mvQRS波群:0.06-0.08 s,<0.10sT波:不低于R波的1/10,0.1-0.8mv与QRS波群主波同方向,时间0.05-0.25s T波倒置(心肌缺血)P-R间期:P波起始点至QRS起始点,0.12-0.20s延长(房室传导阻滞)P-R段:P波终点至QRS起点S-T段:升<0.1mv, 降<0.05mv,升高或降低(心肌有损伤,缺血)导联方式:标准肢体导联:Ⅰ左臂右臂Ⅱ左腿右臂Ⅲ左腿左臂单极肢体加压导联:aVR 右臂F+L+5000欧电阻aVL 左臂R+F+5000欧电阻aVF 左腿R+L+5000欧电阻单极胸导联:测量电极参考电极(负极)V1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V2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R+L+F+5000欧电阻V3 V2-V4连线中间R+L+F+5000欧电阻V4 左胸乳头下方第五肋下缘V5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前缘垂线交点V6 第五肋下缘水平延长线与左腋窝中央垂线交点额切面心电图六轴系统心电向量轴(主心电轴)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
听心音测血压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生理指标,它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和血管的弹性状态。
血压的测量对于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听心音测血压是一种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的跳动声音,结合血压计读取血压值。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听心音测血压的方法,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听心音测血压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提高听诊技巧,正确识别心脏的跳动声音。
3. 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准确测量血压值。
4. 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
三、实验对象与器材实验对象:某班级同学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水银柱血压计、记录本四、实验原理听心音测血压的原理是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的跳动声音,根据心跳声的变化来判断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冲击动脉壁,产生振动,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砰砰”声,即收缩音;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壁回弹,血液流动减慢,听到的声音变弱,即舒张音。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检查器材是否完好。
2. 测量血压前,让被测者保持安静,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身心。
3. 将袖带缠绕在受试者的上臂,袖带下缘距离肘横纹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4. 打开血压计,将听诊器放在受试者的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
5. 轻轻按压听诊器,使听诊器紧贴皮肤。
6. 旋转血压计的充气旋钮,开始充气。
在充气过程中,注意听取心脏的跳动声音。
7. 当听到第一个清晰的心跳声时,记录此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为收缩压。
8. 继续充气,直至心跳声消失,然后缓慢放气,直至再次听到心跳声。
9. 当心跳声再次出现时,记录此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为舒张压。
10. 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血压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共测量了10名同学的血压,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听心音测血压的方法,提高了听诊技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心音听诊实验报告
心音听诊实验报告心音听诊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检测心脏疾病。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验对心音听诊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实验一,健康志愿者心音听诊。
首先,我们邀请了十位健康志愿者参与了心音听诊实验。
在安静的环境下,医生使用听诊器对志愿者进行了心音听诊。
经过实验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每位志愿者的心音均呈现出规律的跳动声,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
实验二,心脏病患者心音听诊。
接着,我们对十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心音听诊实验。
结果显示,心脏病患者的心音与健康志愿者有所不同,其中部分患者出现心率不齐、心音增强等异常情况。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心音听诊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脏问题。
实验三,心音听诊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心音听诊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医生可以通过心音听诊来判断心脏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心脏疾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我们建议医生在日常诊断中加强心音听诊的应用,以提高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结论。
心音听诊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心音听诊在临床医学中的价值,希望能够为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总之,心音听诊实验报告的结果表明,心音听诊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医学界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doc
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实验6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听诊器与血压计,及其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求;2.了解心脏输血原理。
二.实验原理心音:第一心音: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引起房室瓣关闭时发生。
特点是低频高幅,此时,心室收缩期开始。
第二心音:在心室收缩期末期,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关闭时引起了高频低幅的第二心音。
除了瓣膜及其邻近结构的振动外,血液快速流动时产生的湍流和大血管的位移对心音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第二心音中经常可以听见两种成分,一种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引起,另一种主要与肺动脉瓣关闭有关,通常称之为心音的分离现象。
吸气时较明显,听诊容易区分;呼气时这种分离现象消失。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产生于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
是由于血液快速、被动流入心室造成的。
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
若成年人听到第三心音,一般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异常。
第四心音产生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动造成的,与第三心音一样,一般只有在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听到第四心音。
在人体,通常用压脉带和听诊法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当压脉带内压大于舒张压但小于收缩压时,血液会以湍流形式通过上臂测量点的肱动脉。
而当压脉带内压与收缩压相等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第一听音;而当压脉带内压与舒张压相等时,可以听到最后一个听音。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
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纳克于1816年创造,于1819年公布。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听诊器主要由铜、橡胶管、弹簧片和听头等材料组成。
实验项目:心音听诊+血压测定
肺动脉瓣 听诊区
S1
S2
S1
S2
S1
S2
S1
S2
音调比较 持续时间 安静时HR: 测心率 (HR安静 或活动 运动后HR: 次/分)
讨论:分析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的原因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瓣狭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肺气肿肺动脉高压 结论应包含: 1、心功能哪些评价指标发生变化?(主要从搏出量、心 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等指标考虑) 2、心腔压力变化如何?(左右房室压力升高或降低) 3、血流方向有无异常?血流量(速度)有无改变?
2017医疗美容技术 《正常人体功能》 实验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教研室 黄拥军
实验项目 正常人体心音听诊
一、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的区别
心音 S1 标志 成因调较低 反映心肌收缩力 持续时间长 强弱及房室瓣功 能状态
S2
心室舒 心室舒张, 张开始 半月瓣关闭 及血液冲击 主动脉根部
心 的 体 表 投 影
心尖的体表投影点: 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1~2cm处(或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实验报告:正常人体心音听诊
1、实验目标: 5、实验结果: 2、实验用品: 3、实验对象:4、实验方法及步骤:
听诊区 心音 结果 项目
二尖瓣 听诊区
三尖瓣 听诊区
主动脉瓣 听诊区
音调较高 反映动脉压的高 持续时间短 低及半月瓣功能 状态
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特点
心音 音调 S1 低 持续时 最响部 间 位 较长 心尖部 主要因 房室瓣 关闭所 致 心底部 主要因 半月瓣 关闭所 致 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产生机 制
机能学实验3
注意事项
• 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 听诊器接触皮肤不易过紧或过松,切勿将听诊 器胸器压在袖带下进行血压测量。 • 如果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休 息10min后复测。 • 结束测量后,应在袖带内气体驱尽,卷好,放 臵盒内。将血压计向右倾斜45°,使管内水银 退回水银槽内,然后关闭开关,防止水银泄露。
心音。
④心尖部第一心音较强,而第二心音在心底部较强。
如何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 一般情况下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辨别并不 困难,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加快, 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心音间的间隔差别不明 显,同时音调也不易区别,则需利用心尖搏 动或颈动脉搏动帮助辨别。如仍有困难,心 底部尤其是肺动脉瓣区清晰的第二心音则有 助于区分第二心音和第一心音,并进而确定 收缩期和舒张期。
人体心音听诊、动脉血 压测量和心电图描记
实验一 人体心音听诊
实验目的
• 初步掌握心音听诊方法,正常心音(s1、 s2)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心音听诊 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 心音(heart sound)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 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 诊器可直接听取。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可听到两个心 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第一心 音发生在心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其音调 较低,持续时间较长;心室收缩能力越强,第一心音 越强。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标志着心室舒 张开始,其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其强弱可反映 主动脉和肺动脉压力的高低。听取心音可以辅助诊察 心瓣膜的功能,也可判断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等,是 临床常用的体格检查手段。
心电图分析
(1)波形辨认:在心电图记录纸上辨认出P波、QRS波群、T 波和P-R间期、S-T段、Q-T间期 (2)波幅和时程测量:在心电图记录纸上,纵坐标代表电 压(波幅),每一小格(1mm)代表0.1mV。测量波幅时,凡是 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垂直测量至波峰的顶点; 凡是向下的波形,其波幅从基线下缘垂直测量至波谷的底点。 横坐标代表时间,当心电图纸的走速为25mm/s时,每一 小格(1mm)代表0.04s。测量两个波间期时,从第一个波起 始部内缘测量至另一个波内缘,并且正向波测量基线下缘, 负向波测量基线上缘。
量血压听心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听诊器正确听取心音,了解心音的产生机制。
3. 掌握血压与心音的关系,了解血压测量时心音的变化。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人体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代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管内的压力。
听诊器可以捕捉到心脏跳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通过分析心音的变化可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子血压计2. 听诊器3. 压脉带4. 记录本四、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准备就绪,确保电子血压计和听诊器功能正常。
2. 受试者准备:让受试者取坐位,放松身心,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3. 血压测量:a. 受试者脱掉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横纹2-3cm处,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b.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
c. 旋紧与气囊相连的气球充气旋钮,并开始充气。
在气囊充气过程中,观察电子血压计上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
d. 待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继续以恒定的速率缓慢放气,直至听诊器中再次出现搏动音。
e. 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读数。
4. 心音听取:a. 在血压测量过程中,注意听取心音的变化。
b. 分别记录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出现时间、音调和持续时间。
5. 数据分析:a. 对受试者的血压和心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受试者之间的血压和心音特征。
b. 分析血压与心音的关系,探讨血压测量时心音的变化规律。
六、实验结果1. 血压测量结果: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2. 心音听取结果:a. 第一心音出现时间在收缩压峰值后,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b. 第二心音出现时间在舒张压峰值后,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3. 数据分析结果:a. 受试者之间的血压和心音特征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