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类型乳腺癌的X线表现
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
7, 血管阴影改变 患侧乳腺静脉血管增粗增多,但此
表现无特异性。约75%的乳腺癌患侧血 管直径较对侧粗。
14
8, 乳腺内淋巴结 乳腺摄影可显示乳腺外上象限的淋巴结,
这些淋巴结常位于腺体的边缘,有淋巴门切迹, 边缘光整。中心被脂肪组织替代 的淋巴结则 形成马蹄样阴影,中心透亮,是淋巴结的正常 影像。如淋巴结大于1cm直径,且失去典型的 淋巴结门切迹,则为异常现象,应进一步检查。
11
肿瘤区域乳管不规 则扩张、狭窄,走 行紊乱。
12
6,皮肤和乳头改变 肿瘤侵及皮肤可出现皮肤局限性增厚。因
瘤体纤维组织收缩或瘤细胞的直接浸润,皮肤 常常回缩内陷,而出现酒窝征。如癌细胞阻塞 皮肤淋巴管,皮肤则弥漫性增厚、水肿,皮下 组织密度增高,淋巴管扩张迂曲,表现出与皮 肤垂直的细线状阴影。乳晕区较早期的肿瘤和 深部晚期的乳腺癌均可引起乳头内陷。
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
1
1,肿块或结节 乳腺内出现肿块或结节是乳腺癌最
多的征象,肿块密度常高于正常组织, 边缘分叶或不规则,边界模糊,可见细 短毛刺。
2
3
2,钙化 钙化是乳腺癌重要而常见的征象。
呈细沙状、针尖状、棒状或小分支状。 钙化成簇分布是乳腺癌病变的特点。
4
5
6
3,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增高 乳腺局限性密度增高,呈小灶状,
17
18
19
中心密度较高,边界模糊不清。乳腺密 度弥漫性增高见于炎性乳腺癌。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4, 结构紊乱 病变没有形成肿块,而表现为组织密
度增高,结构扭曲变形,纤维小梁增粗、 变直或紊乱,并向肿瘤中心聚集。病变 组织与周围界限不清,病变较小时呈星 芒状。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摘要】目的对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76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乳腺外科就诊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分析x线表现,包括肿块、钙化等情况,同时与病理分型相比较。
结果本案患者当中乳腺癌x线表现以肿块影为主,58例患者x线表现为肿块影;乳腺癌的最重要特点是微钙化,48例患者出现微钙化;乳腺癌最重要表现为结构紊乱并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增高,18例患者x线表现有此现象;乳腺癌伴有血管征的间接征象;淋巴结增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
结论乳腺癌的x线表现多为肿块影、结构紊乱及微钙化;乳腺癌的x线表现由病理基础决定。
【关键词】乳腺癌;x线表现;病理基础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10-01乳腺癌是一种常见于女性的恶性肿瘤,其严重危害了女性的健康。
近些年来,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我国也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在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诊治主要是利用影像学检查法。
本文选取了我院76例乳腺癌患者,并对其行乳腺x线摄影,分析了其x线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案患者76例均为女性,且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施乳腺x线摄影检查,经手术后分析其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患乳腺癌。
其年龄处32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0岁。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取患者轴位和内外侧斜位行乳腺x线检查,且检查与手术之间相隔的时间要保持在12d左右。
1.3 分析方法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所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以及数据系统的标准来进行重新读片。
观察患者肿块的形态、边缘以及密度,同时分析患者乳腺癌的钙化情况。
1.4 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主要可参照中国肿瘤病理学分类来进行,其主要包括非浸润型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及其他罕见癌。
乳腺x线征象分析及birads卫生厅两癌筛查
有助于医生制定进一步的临床决策。
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03
通过规范乳腺X线检查的评估和报告书写,BI-RADS系统有助于
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治愈率。
BI-RADS系统的局限性
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由于BI-RADS系统对乳腺病变 的分类和评估存在一定的主观 性,可能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 治疗。
对微小病变评估困难
两癌筛查是我国政府为 妇女提供的免费筛查项 目,能够及早发现乳腺 癌和宫颈癌,降低死亡 率。
乳腺X线征象分析和BIRADS分类系统在两癌 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展望
01
02
03
0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 腺X线征象分析和BI-RADS分 类系统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 力。
乳腺X线征象分析能够检测出微小、隐匿的乳腺癌病灶,提高 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及早进行治疗,提高治 愈率和生存率。
BI-RADS系统在两癌筛查中的应用
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系统是一种用于乳腺影 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的标准体系。在两癌筛查中,BI-RADS系统主要用于评估乳腺X线 征象的恶性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 腺X线征象分析和BI-RADS分 类系统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 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 腺X线征象分析和BI-RADS分 类系统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 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 腺X线征象分析和BI-RADS分 类系统有望进一步完善,提高 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 力。
乳腺癌钽靶X线片基本影像表现
乳腺癌CR钼靶X线片的影像表现CR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X线征象分析乳腺癌是成年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X线摄片检查是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方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乳腺癌的基本X线表现。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数据系统BI-RADS把乳腺实质组成分为以下类型: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少量腺体型),不均质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
(加图)分型的意义在于说明:影像科医生在不同的乳腺实质组成时对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如何,对脂肪型乳腺病变的检出可达80%,而致密型则可能只有30%。
这部分的描述放在报告的起始,使临床医生对这份报告描述的病变检出的敏感度有清楚的了解。
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有肿块、钙化、结构扭曲伴随征象:一、乳腺癌钼靶X线所见可分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
主要征象: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
局限致密浸润(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病变,约1/3 为癌瘤。
恶性钙化(有时为唯一阳性依据)。
毛刺(约40%可见此征,60%癌肿块合并)。
次要征象:皮肢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和漏斗征。
血运增加。
导管征瘤周水肿块慧星尾征乳腺结构紊乱二、肿块:BI-RADS标准术语中定义肿块为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能见到的有明确鼓出边缘的占位性病灶称为肿块,如仅能在一个摄影位置上见到,则应称为“不对称”。
并从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几个方面给予描述(约70%的乳Ca患者X线上能清晰显示肿块影,但其显示率因乳腺类型及其病理类型而异。
脂肪型显示率高,年轻致密型乳房中,可因腺体组织掩盖显示率较低,小叶Ca、炎性乳腺Ca、管内Ca亦常见不到肿块。
)1、大小:绝大多数小于临床测量(测量时可将Ca性肿块周围炎性浸润,癌瘤扩展浸润及或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皮肤包括在内)。
X线与临床差异程度随肿块边缘特征而异,肿块边缘有明显毛刺或浸润者差异较大。
2、形态:多是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少数形态较奇特,可为葫芦状、花瓣状或肾形等。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186影像与检验乳腺癌的X 线表现及病理基础刘斌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影像中心,江苏徐州 221006[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X 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135例乳腺癌患者的X 线表现,统计乳腺癌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等的个数。
观察乳腺癌的X 线表现,与病理分型、分级进行对照。
结果 癌灶的X 线表现中,显示钙化者58个(42.9%),有肿块者88个(65.2%),其中钙化易出现在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中,而且在导管原位癌中多出现单纯钙化现象。
肿块在髓样癌和黏液腺癌中较常见。
肿块伴钙化34个,可在各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能发现,但一般钙化颗粒>10枚或钙化灶直径>3 cm 的情况,则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
单纯肿块改变54个病灶,各类乳腺癌的边缘改变不完全相同。
结构扭曲伴钙化仅能从浸润性导管癌中可见,单纯结构扭曲则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结论 通过X 线检查乳腺癌,常见表现有单纯钙化、单纯肿块、钙化伴肿块、和结构扭曲。
乳腺癌中大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中多出现单纯钙化,浸润性导管癌中则出现其他征象;如有肿块改变现象,可考虑髓样癌和黏液癌的可能。
[关键词] 乳腺癌;X 线;病理[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10(b)-0186-02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之一的一种疾病,在全身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7%~10%,在整个妇女癌症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癌,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一大祸患。
它的发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发病年龄位于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乳腺癌的发病部位通常位于乳房腺上皮组织,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乳腺X线基本病变
乳腺X线基本病变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位置、数目、形态、边缘、密度、大小、与周围关系)●钙化(位置、数量、形态、边缘、大小、分布)●结构扭曲、紊乱●非对称性致密影(双乳腺对比观察)●皮肤、乳头、乳晕改变●其他表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异常血管、大导管相、牛角征、塔尖征、漏斗征)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是乳腺肿瘤或肿瘤样变的基本征象(形态、边缘、密度)形态:球形、类球形或卵圆形、花瓣形、深(浅)分叶、蟹状、星芒状(白星)、条状、不规则形边缘:判定肿块性质最重要,边清多为良性、边模对为恶性边界清晰、边界模糊、部分边界模糊、毛刺、晕圈征、透亮环密度:相对腺体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外形球形类球形/卵圆形花瓣状深分叶浅分叶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外形蟹状星芒(白星)条状不规则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边缘边界清边界模糊部分模糊毛刺晕圈征透亮环晕圈征:多为纤维腺瘤特有的征象,纤维腺瘤包膜包绕,挤压周围组织,形成环形透亮带。
透亮环:肿块周围(纤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性结缔组织形成的一层水肿环,外层被脂肪包绕,X线形成低密度透亮带。
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密度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乳腺X线基本病变肿块分类(I)不规则肿块乳腺X线基本病变毛刺肿块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影1、癌组织浸润型毛刺毛刺直接由癌组织向外扩散特点:根粗尖细,癌组织如星状(白星)病理:毛刺根部为癌床带毛刺中段为炎性细胞渗出带毛刺尖部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带①毛刺根部②毛刺中段③毛刺尖部乳腺X线基本病变 毛刺肿块2、淋巴管型毛刺肿块从周围淋巴管向外浸润特点:呈细条状病理:淋巴管扩张、积聚大量淋巴细胞及癌栓形成乳腺X 线基本病变 毛刺肿块3、导管型毛刺肿块浸润导管,大导管相特点:粗、长;合并导管内钙化病理:导管扩张、上皮增生、癌栓、导管粘连1、大导管相2、导管钙化3、脂肪瘤1、导管融合呈粗大导管3、脂肪瘤癌栓导管扩张、壁厚、粘连融合、癌栓、结构破坏乳腺X线基本病变毛刺肿块4、血管型毛刺肿瘤向外放射的血管群(供血血管、新生血管、扩张的毛细血管)特点:迂回、弯曲,聚集时呈笔状病理:血管扩张、癌灶新生血管、血管壁厚、癌栓乳腺X线基本病变 毛刺肿块5、悬韧带型毛刺肿块与韧带连接或浸润韧带所致特点:短粗、牛角状(牛角征)病理:癌床带炎性细胞渗出结缔组织增生乳腺X线基本病变1年前毛刺肿块6、潜毛刺型特点:纤细、短小,密度低不容易发现为乳腺癌早诊的重要X线指标1年后乳腺X线基本病变●毛刺肿块7、蟹足状毛刺特点:形似螃蟹足向外周展开●毛刺肿块X线示意图E蟹足毛刺F潜毛刺A长毛刺B短毛刺C细毛刺D①淋巴②血管③导管型毛刺乳腺X 线基本病变分叶肿块肿块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沟陷1、肿瘤多中心生长2、肿瘤增长的不平衡性3、肿瘤周围组织的影响4、肿瘤出血、囊样改变多个小叶中心生长多个大叶中心生长发育不良及坏死癌周血管挤压中心囊变乳腺X线基本病变分叶肿块X线示意图A深分叶B浅分叶C不规则D凹陷分叶E乳头状分叶乳腺X线基本病变透亮环肿块肿块周围环绕一圈低密度透亮带,呈晕轮征象,称透亮环病理:纤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活性结缔组织,外层脂肪包绕A毛刺透亮环B分叶透亮环C圆块透亮环D模糊透亮环E花瓣透亮环乳腺X线基本病变●钙化肿块乳腺间质、实质内钙化恶性钙化:小叉状、杆状、针状、泥沙样、团簇样;小、数量多、密集良性钙化:圆点状、斑片状等大、量少,稀疏散在●良恶性钙化鉴别A泥沙样B小杆样C小叉样D团簇样乳腺X线基本病变导管浸润癌,周围炎细胞渗出模糊肿块肿块边缘模糊,呈磨玻璃样致密影病理:大量炎性细胞渗出、水中及癌组织破坏所致A圆形模糊肿块B不规则模糊肿块C条片状模糊肿块D部分边缘模糊肿块乳腺X 线基本病变囊壁肿块肿瘤生长在囊壁内或外原因:1、囊腔形成后,由囊壁向外突出生长形成肿瘤2、肿瘤生长中形成囊肿良性:圆形、半圆形、乳头状,边清恶性:毛刺、分叶、钙化囊壁内肿块囊壁外肿块A壁内圆形良性B壁内乳头状良性C壁内分叶状良/恶性D壁内毛刺恶性A壁外毛刺恶性乳腺X 线基本病变花瓣形肿块外形呈花瓣,边缘多光整多为良性肿瘤特点肿块周围出现合并征象(如血管异常、钙化等),恶性比较大A、B、C均为良性;D合并征象,恶性合并泥沙钙化乳头状癌、部分导管癌乳腺X 线基本病变 圆形肿块多为良性病变合并其他征象(如血管异常、钙化等)为恶性微小圆形(<0.5-1cm)或巨大圆形肿块(>5cm)多为恶性A圆形(良恶均可)B微小形(良恶)C合并钙化(恶性)D合并异常血管(恶性)E巨大肿块(恶性)乳腺X线基本病变不规则肿块瘤样增生恶性肿瘤(合并征象)乳腺增生非典型上皮增生导管癌瘤样增生恶性肿瘤(血管异常、泥沙钙化)乳腺X线基本病变良、恶性肿块鉴别良、恶性肿块鉴别良性恶性形态规则、边清、少数分叶边模糊、分叶、毛刺密度偏高、均匀偏低、不均匀钙化少、合并大钙化多,泥沙样、小杆状、分叉、团簇样毛刺无有(血管毛刺、淋巴毛刺、浸润毛刺、大导管相等)乳房悬韧带无有皮肤、乳头无有淋巴结转移无有乳腺X线基本病变钙化良性钙化:皮肤钙化、血管钙化、粗糙钙化、圆形钙化、中空钙化、点状钙化、环形钙化等恶性钙化:多形性不均质钙化、泥沙样钙化、分支状(小叉状)钙化、短棒状(小杆状)钙化、团簇状钙化、潜钙化等有资料报道:>15枚/cm2多为恶性5-15/cm2可疑恶性<5枚/cm2可为良性乳腺X线基本病变钙化(良性钙化)圆形钙化皮肤钙化血管钙化粗糙钙化环形钙化乳腺X线基本病变钙化(恶性钙化)泥沙样钙化分支状钙化小杆状钙化团簇样钙化潜钙化乳腺X线基本病变 钙化示意图泥沙样钙化小杆状钙化分叉状钙化团簇状钙化条状圆点钙化团球片状钙化双轨血管钙化珍珠样钙化良、恶性钙化鉴别良性恶性形态粗、大、少细、小、多密度偏高、不均匀偏低、均匀数量稀少繁多、密集部位乳腺间质(皮肤、大汗腺、血管、脂肪、纤维组织),乳腺实质少乳腺实质(腺小泡、大导管、末支导管)乳腺X线基本病变结构扭曲、紊乱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实质边缘扭曲。
乳腺癌x线诊断PPT课件
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原位癌为100%,Ⅰ期为 84%~100%,Ⅱ期为76%~87%, Ⅲ期为38%~77%, 表明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 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乳腺癌一级预防尚无良策的阶段,乳腺癌 早期诊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影像学检查更 是早期检出、早期诊断的重中之重
非浸润性小叶癌
(non-(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 较少见。病灶 小,密度较低, 在致密型乳腺 中常被掩盖, 当病变较广泛 时,则可出现 局限性致密影, 可伴有细钙化。
浸润性导管癌 (infiltrating ductal
癌实质成分多,间质成 少,癌细胞体积大、排 列紧密。X线多表现为较 大肿块,类圆形,可有 分叶,边界清晰,钙化 少见。少数病变与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出现毛 刺征或彗星尾征。
乳腺叶状囊肉瘤 (systosacoma phyllodes)
是结缔组织和上皮组 织两种成份混合组成。 X线表现为圆形、卵圆 形或分叶状肿块,高 密度,边缘较光整, 没有毛刺现象,偶见 钙化。周围组织受压 移位。
通常由小叶原位 癌发展而来。 肿瘤组织呈弥 漫浸润性生长, 通常X线表现 为局限性致密 影,没有明确 肿块形成,可 伴有结构紊乱 和钙化。
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
病理基础为浸润性导管癌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X线表 现为肿 块、结构紊乱、片状致密影或大量钙化灶。
髓样癌 (medullary carcinoma)
头尾位(craniocaudal,CC)
照片显示
1. 内外侧乳房组织充 分显示
2. 乳头位于影像中心
3. 腺体组织和脂肪组 织清晰显示
50例乳腺癌患者X线表现的回顾性分析
吉林医学2012年9月第33卷第26期· 5711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之势,并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中晚期乳腺癌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其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旨在通过50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2011年之间于本院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共5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6岁,平均46岁。
有家族史者3例,占6%。
病灶大多位于外上象限。
其中无症状体检发现1例,占2%,乳房胀痛为主3例,占6%,乳头血性溢液4例,占8%,乳房肿块38例,占76%,其他4例,占8%。
1.2乳腺X线检查方法:乳腺钼靶摄影,每例均摄取侧斜位(MLO)(45°~60°)及轴位(CC)。
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型标准[1]。
由主治医师以上有经验的医师进行读片,对显示的肿块形状、大小、边缘和密度进行描述,对显示的钙化形态、大小、数量等进行详细分析,记录有无结构扭曲等其他征象。
2 结果乳腺癌的X线主要表现即主要征象为:肿块影、钙化、非对称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影、结构紊乱。
2.1肿块影: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X线征象。
50例乳腺癌患者中X线表现为肿块者38例,占76%。
肿块密度一般高于正常腺体密度,且密度不均,可表现为块中之块[2]。
回顾发现,所有患者均能扪及肿块,X线测量块影大小一般小于临床触诊。
肿块的形态可呈团块状、星形、云片状、彗星状、分叶状、结节状等。
以团块状最常见,其中单发肿块34例,占89.5%,多灶性肿块2例,占5%。
肿块边缘有毛刺,长短、粗细不一,显示较模糊。
50例中有毛刺者35例,占70%;肿块合并钙化24例,占48%。
乳腺癌的x线诊断ppt课件
肿块的边缘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①毛刺状边缘:这是大部分乳腺癌肿块的X线表现,毛刺 可长可短,可粗可细,较粗长的放射状突出称为“触角”。系癌向周围浸润生长,病灶沿阻 力最小处扩展所致。②模糊边缘:边缘呈磨砂玻璃状样改变。③光整边缘:少数肿瘤边缘较 光整。有时癌瘤的大部分边缘是清晰光整的,而一小部分边缘模糊。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h
14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 , 70 岁 , DR : 左乳内下不规 则肿物,边缘 模糊,见毛刺 影。病理:左 乳癌。
h
15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53 岁 ,DR:右 乳中央区域斑片 状致密,内侧可 见类圆形结节, 乳晕区为中心性 皮肤增厚,乳头 内陷。病理:乳腺 炎病乳腺癌(肿 块为癌灶)
h
6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5.其他征象: a.疼痛:乳腺癌患者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 b.乳头溢液:乳腺癌溢液多为单侧,单个乳管口,自发性,呈血性、浆液性、浆液血性、乳汁样或水样 溢液。 c.转移症状或体征:乳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多位于腋下。并进而压迫腋静脉,导致患侧上肢水肿。
h
h
9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39岁,左乳外上扪及两个肿物,界限不清,局部加压显示两个 不同形态肿物,手术: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多灶)。2.5*2.0cm、 1.2*1.0cm
h
10
乳腺癌的x线表现
女,68岁,右乳肿物,查体质硬,活动度差。DR:不规则肿物,边缘
略模糊浸润。皮肤广泛增厚,腋下淋巴结肿大。手术:浸润性导管
h
3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乳腺癌分级
乳头和乳晕X线表现妇女乳头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正常乳头均呈圆柱型或圆锥状,乳头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等,平均1.5~2.5cm。
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可能引起乳头产生某些非病理改变和形态变异,临床常能遇到的乳头变异需要与病理性改变加以鉴别(图1),有以下几种:(A)正常乳头(直径1.5-2.5cm);(B)小乳头(直径<1cm);(C)扁平乳头;(D)分裂乳头;(E)凹陷乳头;(F)多乳头(副乳头);(G)巨大乳头;(H)乳头缺如。
图1 乳头变异示意图(A)正常乳头;(B)小乳头(发育不良);(C)扁平乳头(发育不良);(D)分裂乳头(畸形,发育不良);(E)凹陷乳头(先天畸形);(F)多乳头(先天畸形,副乳头);(G)巨大乳头;(H)无乳头(先天乳头缺如)。
以上各型乳头非病理性改变,但由于畸形而引起功能障碍,造成继发性病变,如乳头乳晕炎、乳头湿疹及Paget病等。
乳晕的X线表现和体表形态受妇女的生理年龄和乳房功能的影响而变化,有些变异须与病理改变进行鉴别诊断。
乳晕由环形肌和幅射肌组成,内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和淋巴系统,稍向前突出,平均直径为3-4cm,厚度约0.5,表面颜色呈橘红色或褐色。
哺乳期乳房增大,乳晕亦按一定比例扩大、乳晕厚度可以增至3-4倍,甚至更厚,表面颜色深,呈紫红色或黑紫色,参考图2乳晕X线所见示意图。
图2 正常及变异的乳晕示意图(A)标准型乳晕。
(B)增厚型乳晕。
(C)麦氏结节发育型乳晕。
(D)内突型乳晕。
(E)漏斗乳晕。
(F)肥大型乳晕。
乳房皮肤厚度X线测量为了搞清中国妇女乳房皮肤厚度,我们曾对750例正常乳腺X线片作过测量和统计,由上胸壁至乳根部形成半圆形弧线,皮肤厚度可分成4段。
表1皮肤段平均厚度(mm)乳晕上段 1.5~2乳晕区5-10乳晕下区2-2.5乳根部3-5图3 正常乳房皮肤厚度乳腺实质的X线分型通过流行病学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来研究乳腺癌的预防措施,是大面积人群普查经常采取的方法。
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X线影像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分期和手术导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在X线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特点,以供参考。
一、乳腺癌的乳房X线检查表现1.1 乳房纤维结构增生型乳腺癌乳房纤维结构增生型乳腺癌在X线影像上呈现为乳腺表面模糊不清,乳腺纤维增生,界面不清晰。
在乳腺造影中,可见肿瘤周围有网状血管分布,肿瘤内可有不规则钙化。
1.2 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癌在X线影像上表现为乳腺内快速生长的肿块,边界清晰。
在乳腺造影中,可见肿瘤周围血管密集,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
若肿瘤较大,还可出现乳头凹陷、皮肤浮肿等表现。
1.3 乳腺浸润癌乳腺浸润癌在X线影像上表现为乳腺内的结构紊乱,乳房密度增高,界面不清晰。
在乳腺造影中,可见肿瘤周围有多种形态的血管分布,肿瘤内可有不规则、片状或团块状钙化。
二、乳腺癌的乳腺超声检查表现2.1 乳腺癌的超声影像特征- 肿块形态:乳腺癌肿块一般呈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或锯齿状。
- 内部回声:乳腺癌肿块内部回声多样,可为低回声、混合回声或高回声。
- 血流灌注:乳腺癌肿块周围可见异常血流信号。
- 淋巴结受累:乳腺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通过超声可观察到淋巴结的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灌注情况。
2.2 乳腺癌的超声分型- 囊性癌:回声呈囊性,内壁不规则。
- 实质性癌:回声均匀,内部可见结节状回声或局灶高回声。
- 混合型癌: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实性结节。
三、乳腺癌的乳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3.1 乳腺癌的MRI信号特点- T1加权成像:乳腺癌呈等或低信号。
- T2加权成像:乳腺癌呈等或高信号。
- 动态增强MRI:乳腺癌呈强信号,早期呈均匀强化,后期可出现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
3.2 乳腺癌的MRI分型- 切迹癌:呈线索状强化,短时间后可完全消失。
- 团块状癌:呈大块强化,持续时间较长。
- 间质增生型癌:呈边缘强化,病灶周围可见间质增生。
乳腺X线征象分析及报告规范
缝线钙化: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
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 样改变常可见到;
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出现于放疗后、外伤后乳腺、
自体脂肪移植整形术后,钙化形态不规则,大多大于 0.5 mm,呈中空状改变
2、可疑钙化
形态学不定形或模糊钙化。 常为圆形或薄片形,非常 小而模糊,形态学上不能 确定其性质。
3、深度:根据与胸壁的平行分成前1/3、中1/3、后1/3。
乳晕下、中央区和尾叶区不要求深度定位。
4、距离乳头的距离。
报告系统及规范
2013年版BI-RADS中,实质背景分型已被取消 不再按乳腺实质(即纤维腺体组织)与脂肪的百分比来分
类,主要根据乳腺构成的纤维腺体组织密度高低和分布范 围划分 每一份诊断报告应有乳腺实质构成的简洁描述和相应分类 强调使用英文小写字母a,b,c,d来表达乳腺实质构成分 类
摄片的技术员应该在皮肤病变处放一个不透X线的标志。
七、单侧导管扩张
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 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恶性的PPV约
为10%,常见于不含钙化的导管原位癌(DCIS)。
八、合并征象
皮肤凹陷 乳头凹陷回缩 皮肤增厚 小梁结构增粗 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构扭曲和钙化等。
1.肿块边缘描述
(1) 清楚:超过75%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锐利。
其余部分可能因组织重叠而不清,与周围组织之间分界清 楚。有浸润、任何边缘模糊或毛刺的肿块,不能归于此类。
境界清楚 等密度
境界清楚 高密度
(2) 遮蔽:超过25%的肿块边界被邻近的正常组织遮 盖而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
关于乳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及诊断
关 于乳腺癌 的 X线摄 影表现及诊 断
( 新疆 昌吉州人民医院 放射科 ,新疆 昌吉 8 3 1 1 0 0 )
丁 玉娟 ,肖葵 ,负新泉
摘要 :目的 通过探 讨乳腺 癌的 X线摄影特 点来提 高对乳腺癌 的影像诊 断水平 。方法 回顾 性分析我 院 3 6 例手 术病理
皮肤 增厚 主要 是皮 肤淋 巴管 的癌 细胞浸 润 . 充 血及淋 巴 水肿所 致 , 此 为重要 的继发 征象 。癌肿反 应性纤 维化及 收缩 , 引起 皮 肤 变平 . 收缩 ,出现 “ 酒 窝征 ” 。本 组 病例 中有 此 征 象者 7例 ,占 2 0 . 4 %。
2 . 2 . 6 水 肿
2 . 2 . 4 乳 头凹陷
1 临床资料和检查 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 组经 手 术病 理 证实 的 乳腺 癌 3 6例 ,均为 女性 ,年龄 在 3 5~ 8 0岁 , 以 4 0— 6 0岁 居 多 ,患 者 多 以 乳 房 肿 块 , 乳 房胀 痛 或 乳 头 溢液 内陷 为 主诉 就诊 ,其 中 因乳 房肿 块 就 诊 的有 2 8例 ,占 8 4 %。
本组病例中有 l 3 例可见细小簇样钙化 ,大多表现为细
小 泥 沙样钙 化 。 2 . 2 . 2 血管增 多增粗
本组 病例 中 4例有 此征 象 , 占 1 0 . 2 %,主要 表现 为乳 癌 周边 见迂 回扩张 的血管影 。 2 . 2 . 3 乳房外形 的改变 本组病 例 中有此征 象 的 3例 ,占 6 . 9 %。
硬 癌 2例 。
1 - 3 检查方法
采 用德 国西 门子 公 司 的 Ma mm o ma t 3 0 0 0数 字 x线 机 , 做 常规 拍 摄 加压 片的 轴位 ( e e位 ) 和斜 位 片 ( m l o位 ) ,使 肿 块术 在两个 不 同的位 置上显 示 ,必 要 时拍摄局 部放 大片 。
医学影像学:乳腺癌的X线表现
医学影像学:乳腺癌的X线表现乳腺癌在X线片上的表现可归纳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两大类。
主要征象包括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局限致密浸润,毛刺和恶性钙化;次要征象包括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和漏斗征,血运增加,阳性导管征以及彗星尾征等。
1)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
约70%的乳腺癌患者在X线片上能清晰显示肿块影,但其显示率随乳腺本身类型及病理类型而异。
脂肪型乳腺的显示率高,而在年轻致密的乳腺中,因腺体组织掩盖,显示率较低。
癌瘤的密度在多数情况下比较致密,比同等大小的良性肿块密度高。
肿块的形状多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肿块的边缘多数可见轻微或明显的毛刺或浸润,或两者兼有。
2)局限致密浸润:当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发现不对称的较致密区,即为局限致密浸润。
此征象在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病变,如增生、慢性炎症等,但约1/3系癌瘤所致,特别是小叶癌。
3)钙化:钙化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主要X线征象,它不仅可帮助对乳腺癌的确诊,而且约有4%~10%的病例,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依据。
在所谓临床隐性乳腺癌中,至少有50%~60%是单独凭借钙化而作出诊断的。
乳腺癌的钙化多表现为成簇细砂粒状或针尖状,钙化可在肿块内或在肿块外,也可看不到肿块,只见成簇的钙化。
4)毛刺:毛刺征为乳腺癌的一个重要X线征象,通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
X线上,毛刺的形态表现为多种多样,它可表现为较短小的尖角状突起,或呈粗长触须状、细长状、伪足状、火焰状、不规则形等等。
有的病例毛刺较细小,须用放大镜或放大摄影观察才能识别出。
5)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腺癌中的皮肤增厚可能是由于癌瘤越过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而直接侵犯皮肤,或由于血运增加、静脉瘀血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所造成。
在出现皮肤增厚的同时,还可同时伴有邻近的皮下脂肪层致密、混浊,并出现粗糙网状交叉的索条阴影,悬吊韧带增宽、增密,浅筋膜浅层也显示局限增厚、致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类型乳腺癌得X线表现
ﻫﻫ一、病因:
1)、遗传因素;2)、激素因素;3)、饮食;4)、吸烟与饮洒;5)、病毒;6)、其它;
ﻫ二、乳腺癌X线征象:ﻫ乳腺癌X线诊断得主要目得就是发现早期乳腺癌及鉴别良恶性,认识乳腺癌得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乳腺癌得X线表现一般可分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
一)、直接征象:
肿块/结节ﻫ钙化ﻫ非对称性致密影ﻫ单导管增粗、扩张ﻫ二)、间接征象:ﻫ乳晕增厚
皮肤增厚
乳头内陷ﻫ乳腺结构扭曲
静脉血管增多增粗
牛角征ﻫ腋下淋巴结肿大
常见类型乳腺癌X线征象
ﻫﻫ一、导管原位癌(DCIS)ﻫ占普查中得20%-—30%,90%D CIS在X线片上因有钙化而发现。
ﻫ病理:来源于乳腺小导管肿瘤,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侵及基层。
ﻫ分型:粉刺型、非粉刺型ﻫ临床
1)、表现:触及无痛性肿块,部分伴Paget’s病ﻫ典型X线表现:ﻫ
2)、一象限内不伴肿块得圆形、不伴肿块呈“V"形分布得簇样钙化;ﻫ
不规则形簇样分布钙化,或分散分布多个小簇样钙化。
ﻫ
二、浸润性导管癌 (IDC)ﻫ最为常见占乳腺癌60%ﻫ发展规律:正常上皮-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形成癌巢与索带,瘤内可发现广泛纤维与间质、
生物学特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极少见到出血与坏死。
1)、单纯肿块
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
ﻫ典型X线表现:ﻫ
2)、单纯钙化
3)、结构扭曲ﻫ4)、肿块伴钙化
5)、X线阴性ﻫﻫ三、浸润性小叶癌ﻫ占原发性乳腺癌第二位,占8%--14%,中等恶性,以多灶性,多中心性及双侧生长为特点。
ﻫ病理:癌细胞体积小,形态较一致,细胞质少,常呈单一索状可线状排列,
癌细胞围绕导管或小叶呈同心圆或靶样结构、
典型X线表现:
1)、结构扭曲:较常见,不伴钙化
2)、不定型钙化介于良恶间得钙化
3)、局灶性不对称致密ﻫ4)、X线阴性ﻫ注意:伴钙化得肿块不就是浸润性小叶癌得特征性表现。
四、粘液腺癌
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年龄大,肿瘤生长慢,转移晚。
ﻫ病理:瘤体大,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切面呈胶冻样;镜下见间质内有丰富得粘液,癌细胞分隔成岛状,胞质内有小空泡,核小而圆,分裂少,深染,常偏于一侧。
ﻫX
线表现:
1、以不伴钙化肿块最为常见,其她特点就是:瘤体大,境界清,位于腺
2、钙化少体边缘、或呈小分叶状、少数边缘模糊、浸润,密度高、ﻫ
见ﻫ3、局限性致密影
五、髓样癌
好发年青人,瘤体大,常在4—6cm间,多居乳腺中央深部,呈球形或结节状,边界清,质软,常见出血与坏死。
病理:癌细胞体积大,形态不一,呈膨胀性生长,胞质丰富,核大呈空泡状,核分裂多见,淋巴结转移少、ﻫX线表现:
1、多见乳腺深部不伴钙化圆形肿块;ﻫ
2、肿块呈小分叶,浸润边
3、肿块呈等腺体密度;
缘;ﻫ
少见类型乳腺癌X线表现
ﻫﻫ五、髓样癌
好发年青人,瘤体大,常在4-6cm间,多居乳腺中央深部,呈球形或结节状,边界清,质软,常见出血与坏死。
ﻫ病理:癌细胞体积大,形态不一,呈膨胀性生长,胞质丰富,核大呈空泡状,核分裂多见,淋巴结转移少。
X线表现:ﻫ1、多见乳腺深部不伴钙化圆形肿块;
2、肿块呈小分叶,浸润边缘;ﻫ3、肿块呈等腺体密度;
ﻫ二、炎性乳腺癌
又名癌性乳腺炎或丹毒癌ﻫ临床:常发生于较大得悬垂乳腺,病变发
展快,范围广。
常伴腋下淋巴结与远方转移。
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
三、分叶状肿瘤
就是双分化得纤维上皮性肿瘤、
临床表现:少见,患者一般情况好,以40—59岁多见,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多数单侧乳腺单发,位于外上象限,触诊时可触及肿块巨大呈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呈结节样软硬不一,边界清,活动。
病理:肿瘤常分叶状,质韧,界清,有完整得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多种颜色相间,小者呈实性,大者可见囊腔,内有棕色液、血块或胶冻样物,癌灶内常有出血坏死或粘液样变。
ﻫ镜检:由上皮成分与丰富得间质细胞构成;根据间质细胞量、细胞异形与核分裂相多少,划分为良性、恶性与交界性、ﻫX线表现:主要依肿瘤大小而定
1、小型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光滑得圆结节影,密度均匀;
2、肿瘤大者表现为分叶状外形,密度不均,但边缘光滑;少见毛刺等恶性征象;ﻫ3、钙化少见约占8%呈粗大不规则或片状钙化;ﻫX线判断良恶性分型有困难,一般说来,肿块直径大于8cm 多为恶性,生长快,倍增时间短,恶性者为36天,良性为165—638天。
四、恶性淋巴瘤ﻫ罕见,占恶性肿瘤0。
12—0.53%
临床表现:乳腺恶性淋巴瘤得年龄分布、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与乳腺癌相似,主要主诉为乳腺肿块。
它有原发与继发两种。
ﻫX线表现:恶
性淋巴瘤可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结节型,另一种为弥漫型结节型表现为:圆形或其它型肿块,边缘可有不同程度毛刺或不规则,有时边缘清,似良性。
少皮肤受累。
ﻫ弥漫型:病变弥漫,常累及乳腺四分一以上,边界不清,多数伴有皮肤弥漫性水肿、增厚、恶性者常有腋下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