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中医药内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镜 检查 含尿 酸结 晶 ;③ 具备 下列 临 床 实验 室 和 x线 征 象
等1 2项 中的 6项 者 :1 以上 的急 性 关节 炎 发 作 ;炎 症 次
反 应 在 1天 内达 到 高 峰 ;单 关 节 炎 发 作 ; 患 病 关 节 皮 肤
均 ,根据 足部 大小 或疼痛 范 围 ,将 药膏 摊在纱 布上 折边 不 外漏 ,放 置凉后 即可贴 敷在 患足 ,用绷 带包 扎 固定稳 ,松
医 疗 论 垤
Me ii l T e t n o u d ea r a me t F r m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 l feho e in n tnp am c hns oma o tn m dc e ad eho hr ay i
・8 3・
中 医 药 内外 治 疗 急 性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t r i. M e h d:Ap l h O g e t n r s i g d w v rs u d so u t c st ame t o 7 a ins swe se tr a s f hi s t to p y t e F U h g n i u h n o n l e o p a d rs br t r t n 2 p t t ,a l a xe n l e o a i a e t e l u
患者难 以耐受 ,往往 中断治疗 ,导致病情反复不愈 。
本 病 在 中 医 属 于 “ 疾 、便 血 ” 等 范 畴 ,其 发 病 主 痢
组显效率 和有效率分 别达 到 8. %和 9 . % ,其 中显效率 25 75
显 著 高 于对 照组 ,表 明 中 西药 结 合 保 留灌 肠 治 疗 U , 比单 C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四肢的关节,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中医中,痛风性关节炎被称为“痛风”,主要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与体内的湿热和瘀血有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直是中医临床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将从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原则、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原则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原则是一方面要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红肿等症状,另一方面要调理体内的湿热和瘀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的目的。
具体来说,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法、饮食调理等。
中医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直备受重视,传统的中药治疗痛风多以清热解毒、化湿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红花、黄柏、泽泻等。
随着近年来对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项针对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显示,复方当归饮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等症状,且对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还有研究表明,以黄芪、白芷、人参等中药制成的复方药物对痛风性关节炎也有着一定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和红肿,减少尿酸沉积,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疗效。
近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而且还有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显著,不仅在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且在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整体思路和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
中药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探讨
中药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疾病的发作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和关节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备受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探讨四黄水蜜外敷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
1. 理论基础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湿热和气血不畅所致,中医称之为“瘀热阻滞,关节痹痛”。
四黄水蜜外敷具有疏通经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有利于缓解肿痛症状。
2. 临床疗效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能够迅速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使用四黄水蜜外敷后往往可以快速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安全性四黄水蜜外敷是采用中药制剂外敷于患处,其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药物依赖和耐受性,对肝肾功能也没有明显的损害。
四黄水蜜外敷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1. 诊断准确在进行四黄水蜜外敷治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和确诊病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病情准确。
2. 用药规范四黄水蜜外敷是一种中药制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品的保存和稳定性,避免药品受潮或变质影响疗效。
3. 定期更换四黄水蜜外敷需要定期更换,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
更换时需要将原有的药物清洗干净,清理患处的皮肤,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外敷操作。
4. 观察疗效患者在使用四黄水蜜外敷后需要定期观察疗效,如疼痛感的减轻程度、肿胀的变化情况等。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指导进行治疗调整。
5. 个体化护理患者在使用四黄水蜜外敷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护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证治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证治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特异性临床综合征。
以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和皮下组织、滑囊软骨、骨骼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炎性反应为特点。
本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而且常常迁延难愈,甚至关节畸形、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属临床难治之症,笔者就其中医临床辨治方法与思路做一探讨。
1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1.1全身症状有全身发热、畏寒、头痛、关节发红、肿胀、剧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2局部症状男性反复发作性下肢远端为主的急性关节炎,约90%男性患者足趾被累及跖、趾、踝、膝、指、腕、肘关节亦为好发部位。
急性发作期亦可累及肩、髋、脊柱、骶髂、胸锁和下颌关节,但甚罕见。
间歇期症状几乎完全消失。
1.3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0:1,30%~50%有家族史。
1.4化验检查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有WBC增高、ESR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血尿酸增高。
1.5滑囊液检查急性期如踝、膝等较大关节肿胀时,可抽取滑囊液,旋光显微镜检查,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滑囊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
1.6 X线的表现早期关节可无明显改变,反复发作后可有骨质改变,首先为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及骨髓内均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呈凿孔样缺损,边缘锐利,骨质边缘可有增生反应。
2 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范畴,中医早就有”痛风”之称,如朱丹溪《格致余论》中就曾撰”痛风论”专篇,不过此言痛风,大抵指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致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实为”痹证”。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属中医”热毒痹”、”历节病”、”白虎历节”等辨证范围,正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指出”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发,浮则汗自出”,正是说明脾胃湿热,热蒸液泄,可成为本病。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胖、 糖尿病各 1 , 发症 可多种重复 , 0例 并 无并 发症 2例 。
12 临床表现 : . 发病急骤 , 常在夜间痛醒 , 轻者数天 内可 自行 缓解 , 的仅发 1次 , 有 有的反复发作 。两次发作 间歇期可长达
中出 现 过 痛 风 之 名 称 。 本 文 从 中 医理 论 对 此 病 从 病 因 病 机 、
燥 湿 化痰 , 血 化 瘀 , 肾 壮 骨 为 主 。 处 方 : 苡 仁 汤 加 减 。 活 补 薏
药物 : 薏苡仁 、姜独 活、 术 、 苍 革藓 、 土茯 苓 、 细辛 、 泽泻 、 前 车
吉林 医 学 2 1 0 0年 8月 第 3 卷 笫 2 1 3
・
3 90l ・
中 医 治 疗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探 讨
周 辉, 陈小薇 , 汤竞南 ( 广东省广州市残疾人康复 中心 , 广东 广州 5 03 ) 16 0
[ 关键词 ] 痛风 ; 痛风性关节炎 ; 中医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是 嘌 呤 代 谢 障 碍 , 高 尿 酸 血 症 所 致 的关 因 节炎。现代医学将痛风 归属 于新陈代 谢病 中 , 同其 他 因 免 疫 反 应 所 致 的 关 节 炎 区 别 开 来 。 我 国古 代 医 学 文 献 中并 无 痛 风 性关节炎之病名 , 元代 朱丹溪 的著作《 致余论 ・ 风论》 在 格 痛
中医学认 为: 痹证 是人体肌 表、 络遭受外 邪侵袭 后 , 经 气
血不能畅通 , 因而引起肢体 、 节 、 肉等处疼痛 、 关 肌 酸楚 、 重着 、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痛风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1. 痛风症概述痛风症,也称作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关节炎疾病。
它常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案。
2.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的策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痛风症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 首要原则: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痛风症的发生与湿热之邪阻滞、瘀血凝滞有关。
因此,治疗痛风症的首要原则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 药物治疗:中医常选用草药制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罂粟壳、秦艽、桃仁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通络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痛风症状。
3. 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饮食惯对治疗痛风症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内脏、海鲜、啤酒等,同时适量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
4.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推崇合理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患者应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免疫力和缓解症状。
5.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痛风症与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有关,因此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3. 总结中医临床路径在治疗痛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草药治疗,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和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缓解痛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病人在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
维普资讯
5 沈烈行 , 德民 . 苏 王爱 武 末方 烧 伤 药 膜 的 配 制及 临床 应
用 中 医药 研究 .9 5 3 :1 19 ( ) 5 6 杨 栋 槐 石剂 治疗 Ⅱ。 伤 3 烧 0例 中成 药 , 9 2 1 ( ) 1 19 4 8 :8
7 陈 于春 . 刚 , 小 枫 . 方 紫 草 油 乳膏 的 制备 及 临 床 应 陈 蔡 复
用. 中药 材 , 9 4 1 ( ) 4 J6 1 9 , 7 8 :5 , 8 伍 美 愿 地 黄 呋 发油 糊 治 疗 烧 伤 四川 中 医 , 9 0 8 5 : 1 9 . ( )
39
9 赵 罱福 自制 祛灼 速康 油纱 布治 疗 烧伤 1 6例 中 国中 西 5 医 结合 杂志 , 9 3 1 ( 2 :3 43 19 , 3 1 ) 6 2 53 l 陈 明哲 , 亚西 方 南 酸枣 树 皮 烧 伤 液 的 制备 与应 用 0 姜 复 中国 医院 药学 杂志 . 9 , l 1 ) 5 0 1 1 1 ( 1 :2 . 9 儿 纪 玉 霞 , 广 文 高 王石 林 复方 白芨 烧 伤 涂 膳 剂 治疗 烧 伤 6 2倒 中 国中 西 医结合 杂志 .9 2 ( )4 —0 1 9 , 1 :95 l 赵 春安 . 丙 金 , 德 乾 , 烧 伤诛 膜 剂 的 牺 床 应 用 中 2 高 郭 等 国 中西 医结 合 杂志 , 9 3 1 ( ) 4 1 9 , 3 1 :8 1 刘 晓荣 , 长安 . 痕软 化膏 治疗 烧 伤 后 癜 癌 1 5 3 陈 癜 0 例 陕
致谢 本 文承 蒙北 京 中 医药 大学 温 病 教 研 室 朱 乃 光 教
授 指 导 , 此谨 表感 谢 ! 在
参 考文 献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因高尿酸血症导致的代谢性关节疾病,近年来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概述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从痛风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策略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参考信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将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概述,包括其发病率、患病人群特征以及地域分布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高尿酸血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揭示该疾病的本质和核心病理过程。
我们将系统回顾和总结中医药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常用药物以及临床疗效等,以期评估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治疗效果和潜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核心在于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沉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浓度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尿酸盐晶体析出并沉积于关节、滑膜、软骨等组织,引起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除了尿酸盐晶体的沉积,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包括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
尿酸盐晶体可以激活关节滑膜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等,进一步加剧关节的炎症反应。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临床上常用硝酸异山梨脂来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 。 中医认为冠 0病与心气 不足造 成气 血瘀滞 、 脉堵 塞有 关 , 心 因为不 通则痛 , 因此患 者表 现 出胸痹 的 症状。 该病的最主要的发病机理为气虚、 气滞, 气不运血 , 滞而成瘀 , 因此中 医在治疗该病时常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达到淤血得去、 血脉通达治疗胸 痹心痛的 目的_ 】 丹参、 】。 三七 、 冰片是构成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 , 中 其 丹参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丹参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物 能起到凉血 宁心的作用, 滇南本草》 在 一书中 记录丹参能够“ 补心定志, 安神宁心 , 治 健忘怔仲, 惊悸不寐” 三七散血定痛的作用显著 , 。 冰片则具有芳香通窍的 作用 , 能够使活血散结 、 引药入络。 三种药物组合能够更好的达到活血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此外 , 本病的发生也与饮食习惯有关, 如高梁味厚 , 不宜多食 ; 酒为湿
饮, 生湿, 多 易导 致湿 痰 注入 关 节 , 体表 感 到 湿 热烦 躁 , 而 伤及 肝 脾 令 进
肾。 , h 因此 在治疗中应以清热利湿、 解毒、 舒经通络、 补睥养气为主, 再利用 中药的特性进行联用。
职工 医 学院 学报 .06 l()3 20 ,62:4 【1 许振 山, 5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及相关药理【1 海峡药学杂志, J. 2 0 ,03 :8 0 0 82 ()9-1 0
冠 商 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痉挛造成的心肌怠性缺血缺氧有关 , 因此
【】 史晏海. 6 复方丹参滴丸和二硝酸异山梨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 究【 . J 中西医结合杂志,0 9 1( )2-2 . 】 20 ,7 1:3 5
够改善微循环, 改善外周内皮素 的释放使冠状动脉舒张, 同时有防止血小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
法选取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和对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本研究治疗组
治愈率为60%,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0%。
中医辨证论治对痛风
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稳定和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也减少了患者
对药物的依赖性。
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
方法之一,具有疗效稳定、药物副作用小、便于患者接受等特点。
【关键词】中医辨证;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案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
痛和红肿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现代医学常用的治
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由于具有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则具有疗效稳定、药物副作用小、便于患者接受等特点,因此在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中也有广泛应用。
本研究选取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率为60%,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0%。
中医辨
证论治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稳定和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同时
也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这表明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是治疗痛风
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
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具有重
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1872017.02中医中药<<下转188页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王 鸿达川区堡子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达州市 635033【摘 要】目的:探讨行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
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相对对照组,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疗法;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嘌呤醇片痛风性关节炎是因人体内嘌呤代谢的功能发生障碍,血尿酸长期增高导致的[1],年龄多在35岁以上,以男性为多。
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有关节痛、关节畸形、尿路结石、肾脏病变等,其中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3]。
临床实践[4]证实,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不明显;而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为探讨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嘌呤醇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
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为(46.8±4.6)岁,患痛风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4.5±2.6)年。
研究组中,男性40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39~73岁,平均年龄为(45.7±4.5)岁,患痛风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4.8±3.3)年。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综述一、概述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其多有遗传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症”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关。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和系统化。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体质、饮食、劳逸、情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在体质方面,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体质因素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痛风性关节炎。
在饮食方面,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或过度饮酒,易导致湿热内生,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
劳逸失度、情志不畅等也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从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来看,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主要涉及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
湿热内蕴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内因,而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则是其发病的外因。
内外因相互作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需根据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
通过调理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改善体质;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湿热内生;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以及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中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领域,需要不断挖掘和整理中医经典理论,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以揭示其发病机理和治疗规律。
1. 痛风性关节炎的概述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发病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甚至关节畸形、功能受限。
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症”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相似。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
2014.08中医中药238痛风是一种以遗传或获得性病因为基础导致尿酸的排泄量减少或嘌呤的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则是原发性痛风中最为常见的首发病症,本病发病部位通常在下肢关节,起病急骤,关节以及周围组织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并且疼痛通常较为剧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人群中男性要明显多于女性,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疗效较为显著,且副作用很小。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因病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而且痛风一词在中医中由来已久,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痛风论》一书中即有对痛风一词的描述,并详细的解说了痛风的病因[1]。
痛风之因主要是由于血分受热,污浊凝滞,郁于阴分所致。
在传统医学家的观点中,急性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热、瘀所致。
而且急性痛风通常好发于体型偏胖好食肥甘厚味醇酒的人群中,此类患者的病变处通常会有静脉扩张或瘀斑现象,因此其证型多为湿热兼血瘀,因此在治疗中通常采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为原则[3]。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式的进展(1)单味中药治疗:黄嘌呤氧化酶是人体产生尿酸过程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治疗痛风的药物作用靶点。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张学武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303【摘 要】近年来,急性痛风患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于痛风治疗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
在我国,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在对痛风的治疗中一直有着显著的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医对急性痛风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在临床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还减少了患者痛风发作的次数,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痛风关节炎;中药治疗;发展实验论证后发现,猫须草对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的有效抑制成分为猫须草中所存在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探索和再认识
不仅可 由感 受湿 热之邪而起 ,就是风 寒湿邪 ,“ 邪郁病 久,寒
变 为 热 ,湿 变 为痰 ” ,亦 为湿 热 ,提 出 以通 络 活 血 、疏 散邪 滞 ,
降火、血致病说,唐容JI 血证论》 I《 、张锡钝 《 医学衷 中参西录》 有颇多闸发 。叶天士对于痹 久 愈者,有 “ 久病入络 ”之说 , 倡用活血化淤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络脉 。叶天士对于痹久不
五脏 六 腑 ,则 导致 脏腑 之 痹 。 金 匮 要 略 ・ 《 中风 历 节病 脉 证 并 治 》
记载:“ 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沉 即主肾,弱即 寸 为肝 ,汗 出入水中,如水伤心 ,历节黄汗 出,故名历节 ” 盛 。“ 人脉涩小,短气, 自汗 出,历节痛 ,不可屈伸 ,此 皆饮酒汗 出 当风所致 ” 外 台秘要》谓其 “ 。《 热毒气从脏腑 中 ,攻于手足 , 则赤热肿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 ,皆出于手足指 ,故此毒从 内而生,攻于手足也。 病机多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 ,不通则痛 。 ” 在此基础上 ,现代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 究也在不 断深入 。 巢元方 《 诸病源候论》在 《 问・ 素 痹论》的基础上 ,把痹证分作
“ 湿 痹 ”“ 痹 ”“ 不 仁 ”“ 冷 ”“ 四肢 拘 孪 不 得 屈 伸 ” 风 风 风 风 风
31 辨证分型 论治 丘青 中 把 痛风性 关节炎分 为浊毒瘀滞 . )
型和痰湿 阻滞 型。王迎春等 『 1 6例痛风性关节炎病 人依据 6 】 5 将
症 状 分 为 湿 热 蕴 结 型 ; 热 阻滞 型 ; 浊 阻滞 型 ; 肾 阴虚 型 。 瘀 痰 肝 并 分 别 予 白虎 加桂 枝汤 加 减 、身 痛 逐 瘀 汤 加 味 、桃 红 饮 加 味 、
、呷NIDXUO _ ISIRCTH - E{IEI育 一 fMM jb ,CE为DEfA DOID 教 H CENAC I蓬 现 远 F Ei S C I E T 程 哼  ̄O 代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我社区服务站共收治的8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布洛芬和别嘌呤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药治疗。
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及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两组比较p<0.05。
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本文从传统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情况、现代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和发展前景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具有独特优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将促进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步。
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希望,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关键词】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势,发展前景1. 引言1.1 痛风性关节炎的定义和病因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
在人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过程的产物,当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加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直接原因,因为在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尿酸会在关节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发关节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
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通常包括急性关节炎症发作,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热度和功能障碍,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阶段则可能引起关节破坏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病因方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代谢异常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倾向是痛风性关节炎特别是原发性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饮酒过度、缺乏运动等因素也是增加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过程,需要综合因素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1.2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意义中医药强调治疗疾病的根本,注重调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非简单控制症状。
中医药通过诊断辨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论治浅析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论治浅析摘要】目的:总结痛风性关节炎应用中医论治方面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方法:查询与分析有关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归纳与总结相关问题。
结果: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重点是以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关键,通过补肾活血的方式排湿祛热,分型治疗以巩固疗效。
结论:分期论治以及分型论治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以高尿酸血症为生化基础,继发关节损害、结石形成以及尿酸盐结晶大量沉积等一系列症状[1-3],是一组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慢性关节炎病症,属于痛风病症的中期阶段[4-5]。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根治方法,而中医论治着眼于整体辨治,对患者有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
1 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中医领域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较早。
痛风一词最早被记录于《名医别录》中,产生痛风的主要原因为人体湿热、痰浊,进而导致经络堵塞,湿气进入关节内部,影响气血运行,最终诱发痛风[1]。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涉及到了气血津液、内外因、饮食、先后天、情志等多种因素。
病变可累及筋脉、骨节、脏腑等。
其中,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是发病之本,外感、内生之邪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饮食失节是本病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6-7]。
若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气虚阳弱,易于感受风、寒、湿等外邪,或内生寒湿热瘀浊毒,导致邪凝筋脉关节而发本病;饮食不节,嗜食膏脂厚味,生湿酿痰化热致瘀,或情志失调,易于影响气机调畅,使气血津液运行敷布失常,产生气郁血瘀痰阻,留滞筋脉关节,亦可致本病。
2 中医治则治法研究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人体肾虚以及体内湿热过多有密切关联性,内在因素是发病的根源,具体而言即人体先天性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并且与脾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熊辉,姜国勇,胡楠等人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及证型的聚类研究》[8]中认为,肾气减少会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缺乏肾精会导致关节养分供应不足。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研究摘要:痛风性关节炎,其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继发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
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饮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致使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率不断上涨。
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该疾病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NSAIDs等药物,虽然可以对病情进展进行控制,但是容易出现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治疗效果。
下文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详细如下。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引言:痛风性关节炎,其是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发展来的,严重侵犯了关节,且常累及血管、肝脏、内分泌系统、肝脏等,甚至会致使患者出现急性、慢性肾衰竭,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关节剧烈红肿热痛,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晚期有可能会出现蛋白尿,且伴随肾小管浓缩功能尖锐,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等长期功能性损伤。
在中医学中,痛风属于痹证范畴,又被称作为时痛痹。
目前,痛风没有根治方法,治疗时主要是以缓解患者疼痛为主,但是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刺激胃肠道、损害肾功能等,具有一定局限性。
而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确切效果。
1.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大多是在夜间突然发病的,受累的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
首发关节经常累积第一食指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膝关节有关节红肿热、压痛、全身无力、头痛、发热等表现,且表现可持续7天左右,通常发生在饮酒、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部分感冒、手术刺激、神经紧张时[1]。
急性关节炎期过去后便会进入到间歇期,间歇期时间通常是数月或数年,随着病情反复发作,间歇期时间会越来越短,病期会逐渐延长。
再就是进入慢性关节炎期,该阶段患者易发生关节僵硬、畸形、运动受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因高尿酸血症所致的关节炎。
现代医学将痛风归属于新陈代谢病中,同其他因免疫反应所致的关节炎区别开来。
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痛风性关节炎之病名,在元代朱丹溪的著作《格致余论·痛风论》中出现过痛风之名称。
本文从中医理论对此病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利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提高。
1.2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常在夜间痛醒,轻者数天内可自行缓解,有的仅发1次,有的反复发作。
两次发作间歇期可长达数月或十数年之久。
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拒按,活动受限,系因湿痰流注关节所致,重者关节腔可抽出黄色积液,镜检可见结晶。
缓解期红肿热痛消退,活动如常,其来急去快的特点与一般痹证不同。
反复发作湿痰在关节处不能排改者则间歇期愈来愈短,甚至经久不消,导致关节骨骼破坏,永久残废。
皮下痛风结石经久不消,有的愈积愈大愈多,甚至可破溃流出白色浆液是为湿痰积聚之证据。
1.3 治疗1.3.1 饮食控制:一般痹证不需严格控制饮食,本病的发作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需控制高嘌呤食物,仅能进食蛋、牛奶补充营养,急性期过后,视排出湿浊的能力进食。
1.3.2 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当以清热利湿,化痰泄浊,活血通络为主。
处方:三妙丸加减。
药物:苍术、黄柏、川牛膝、苡仁、茯苓、泽泻、车前草、秦艽、萆薢、白芷、独活、益母草、赤芍等。
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有瘀血者加丹参、川仙子芎、延胡索;痛肿剧烈者加入山慈茹10~20 g,加强消炎镇痛,因山慈茹有毒性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降低,故中病痛减即止,不能久服。
如有高血压头痛眩晕者加钩藤、杜仲、川芎、白芍,心功能差者加玉竹、细辛,肾功能差者加黄芪、淫羊霍、女贞子、川芎或大黄。
1.3.3 慢性期:病久,发作频繁,肿痛不消,结节较多,关节破坏,关节周围有瘀斑,长期不能活动体质较差者,以健脾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主。
处方:薏苡仁汤加减。
药物:薏苡仁、姜独活、苍术、萆薢、土茯苓、细辛、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川芎、红花、当归、淮牛膝、骨碎捕、淫羊霍、补骨脂等。
加减:皮下结节多者加胆南星、半夏。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
其余按急性期法加减。
本病用以上治法大多可获缓解。
2 结果
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3例,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
3 讨论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名,但也有类似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描述。
如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记载:“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相当于中医的“痹症”、“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均称痹证。
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不和而成。
《素问·痹论》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三邪感受大都合并而来,但常有偏胜,故临床证候应有区别。
此外常有一种热痹,多属邪郁化热所致。
现代医学的风湿热、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均属痹证范畴。
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内生。
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
本病多由过食高粱厚味、嗜酒而生湿,湿痰流注关节,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过食肥甘醇酒而使脾失健运,则水湿内聚为患。
本组病例发作前均有过食高梁厚味及饮酒史。
此二者均可在体内生成水湿痰饮,痰湿随气血流窜,流注关节则关节肿胀发炎,流注皮下组织软骨、筋膜、韧带则形成结节即为痛风结石。
湿痰聚久化热,故关节红肿热痛。
湿性重浊故发病之初多在足部及下肢,病久才波及上肢,一般不侵犯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