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Word 文档
1.这种吸附包括对电解质吸附和非电解质吸附:对电解质吸附将使固体表面带电或电双层中组分发生变化,也可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被吸附到固体表面,而固体表面的离子则进入溶液之中,产生离子交换作用。
对非电解质吸附,一般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层以外就是本体相溶液。
2.溶液有溶质和溶剂,都可能被固体吸附,但被吸附的程度不同。
正吸附:吸附层内溶质的浓度比本体相大。
负吸附:吸附层内溶质的浓度比本体相小。
显然,溶质被正吸附时,溶剂必被负吸附,反之亦然。
在稀溶液中,可以将溶剂的吸附影响忽略不计,可以简单的如气体吸附一样处理溶质的吸附,但在浓度较大时,则必须同时考虑二者的吸附.3.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及污染程度对吸附有很大的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也很重要。
图2-4给出了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关系(点击放大),图中:θ为接触角,图2-4 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关系当θ<90o时,为润湿。
θ越小,润湿性越大,液体在表面的展开能力越强。
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
液体在表面完全铺展开来当θ>90o时,为不润湿。
θ越大,润湿性越小,液体越不易铺展开,易收缩为球状。
当θ=180o时,完全不润湿,为球状。
θ角的大小。
与界面张力有关:γs=γL cosθ+γsL 其中:γs为固体表面张力;γL为液体表面张力;γsL为固体和液体界面张力。
该方程叫做Yong方程式。
它表明接触角的大小与三相界面之间的定量关系。
因此,凡是能引起任一界面张力变化的因素都能影响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从上式可以看到:当γs>γsL时,则cosθ>0为正值,θ<90°,此时为润湿;而且γs与γsL相差越大,θ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当γs<γsL时,则cosθ<0为负值,θ>90°,此时不润湿;而且γs越大和γsL越小时,θ角越大,不润湿程度越严重。
应当指出的是,上面的平衡式仅适用于固、液、气三相的稳定接触的情况。
第八章-化学吸附
§8-7 化学吸附机制
发生化学吸附时,表面原子和吸附质 点间会形成化学键。多数情况,气体化学 吸附在金属上时形成共价键或配位键,吸 附在氧化物上形成离子键。
化学吸附分子结构和键型的测定:
§8-7-1 d带理论
化学吸附 不可逆,吸、脱时吸
附物发生了变化。
eg:低压活性碳吸附氧,高温脱附
出CO、CO2。
CO
CO2
9 影响因素
O2
物理吸附: T, p, 表面大小
化学吸附: T, p, 表面大小,表面的微观结构
总之: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并不能完全 截然分开,有时可能共同存在。
§8-3 活化吸附理论 §8-3-1 吸附等压线 用粉末吸附剂吸附气体的实验:
吸附不可能发生在相邻的碳原子上, 而在六方型结构对顶角的一对碳原子上。
石墨最适宜距离2.84A0, 计算值 58kJ/mol, 实验值92 kJ/mol
金刚石最适宜距离2.8A0, 计算值 63kJ/mol, 实验值58 kJ/mol
§8-4 吸附与脱附动力学
§8-4-1 化学吸附速度研究的定性结果
平均滞留时间
0≈5×10-14 s 0≈7.5×10-14 s 0≈9.5×10-14 s
以上是假定0= 10-13 s 用Frenkel公式计 算的结果,结果表明:
Ed<40 kJ/mol 的吸附, 极短; Ed>200 kJ/mol 的吸附, 极长,即不脱附;
T , 。
一般研究时,保持温度在400~500℃、 10-8pa真空度,才能保证表面洁净。
化学吸附的确是活化的
eg: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01
02
5.2.3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形成固 体表面面积为A时,体系 的吉布斯函数增量为
d(AGs),它等于反抗表
dAsGsd面A 张力所需的可逆功。
A dG sG sdAsdA
03
s
Gs
AGs04 A
或
所以
该式表明,固体的表面张力包括两部分:
1
2
一部分是表面能的贡献,可以认为是 由体相分子变成表面层分子,新增表 面分子数目而引起的吉布斯函数的变 化;
缺点:达吸附平衡所需时间长,仪 器装置比较复杂,且需要真空系统。
优点:石英弹簧与许多气体不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石英弹簧的伸长与质 量成正比,弹簧弹性恢复好,不随 温度和时间而变。所得到的数据有 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重量法
5.4 吸附等温式
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作用力的不同,以 及吸附剂表面状态的差异,所以吸附等温线 不同,根据实验结果大致有6种类型,图中p0 表示在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
类型
1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许多吸附体系其相对压力p/p0在0.05~0.35范围内实验结 果都符合BET吸附等温式。这是因为相对压力在此范围内,相当于θ=0.5~1.5, 表观上能满足BET理论的假设。
03 1938年,Brunauer、Emmett 和 Te l l e r 三 人 在 L a n g m u i r 单 分 子层吸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简称BET吸 附理论,其导出公式称为BET吸 附等温式。
BET理论的基本假设:
1. 吸附可以是多分子层的。该理论认为,在物理吸附中,不仅 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有范德华引力,而且吸附质之间也有范 德华引力。因此,气相中的分子若碰在被吸附分子上,也有 可能被吸附。所以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物理化学第八章表面现象
见右图,液体内部分子受到的 力彼此抵销,但表面分子受到指 向液体内部的力,所以表面分子 有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并使 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张力、表面吸附、 毛细现象、过饱和状态等。
二、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
二、毛细管现象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中,如果液体润湿管壁,则液 面成凹液面,液体将在管内升高;如果液体不润湿 管壁,液面成凸液面,液体将在管内下降。这种现 象称为毛细(管)现象。
h
h
二、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可 用下式求算:
2 gh p r
2 cos h gR
θ称为接触角。
2、在凸面上 显然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球心, 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表面分子。 ΔP = Pin - Pex >0 3、在凹面上 表面张力的合力仍然指向球心, 但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表面分 子。 ΔP = Pin - Pex <0 ΔP ΔP
一、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
1805年Young-Laplace导出了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 之间的关系式:杨-拉普拉斯公式
pex
h
2 2 1.250 7 5 10 (pa) 8 r 5 10
d
压力如此之大,气泡难以存在,但炉壁为多孔砖, 已有半径较大气泡存在,实际附加压力并不很大。
二、毛细管现象
润湿和不润湿: 若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铺展,则称该液体对该固体 能够润湿(后面还要讲到)。
润湿
不润湿
一、微小液滴的蒸汽压与人工降雨 二、纯液体的凝固点和过冷现象 三、微小晶粒的溶解度与过饱和溶液 四、过热液体与爆沸现象 五、亚稳状态与金属热处理
气体与固体吸附
气体与固体吸附吸附是指气体、液体或溶液中的分子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
在气体与固体吸附中,气体分子会与固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吸附物质与固体表面的作用力的影响。
了解气体与固体吸附的机制和性质,对于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都非常重要。
气体与固体吸附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通过范德华力与固体相吸引而附着。
化学吸附则是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上的化学键结合,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区别在于吸附能力和稳定性不同。
物理吸附往往发生在低温下,吸附能力不强且容易逆反应,而化学吸附则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
气体与固体吸附的机制有两种:亲和吸附和排斥吸附。
亲和吸附是指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存在吸引力,因此气体分子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
排斥吸附则是指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存在排斥力,因此气体分子会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反弹。
这两种机制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的性质以及气体分子的能量。
亲和吸附通常发生在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的情况下,而排斥吸附则发生在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气体与固体吸附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环境保护中,我们可以利用吸附技术清除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
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例如活性炭或分子筛等,可以有效地吸附有害气体和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此外,气体吸附也是制备高纯度气体的重要步骤。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将气体通过吸附床,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气体。
此外,气体吸附在催化剂制备、气体分离和储存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固体吸附剂的选择对于气体与固体吸附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吸附剂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很强的稳定性。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
活性炭是吸附性能最好的吸附剂之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多种气体污染物。
硅胶具有较大的孔隙体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主要用于水分和有机溶剂的吸附。
(整理)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
第八章表面现象和分散系统一、填空题1、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内的附加压力是。
2、液滴的半径越小,饱和蒸气压越,液体中的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液体的饱和蒸压越。
3、憎液固体,其表面不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θ 90°。
4、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随表面曲率半径不同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若以P平、P凹、P凸分别表示平面、曲面、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
5、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浓度一定它在体相的浓度。
6、润湿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内径成关系,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关系。
7、温度升高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
8、氢氧化铁溶胶显色,胶粒直径的大小在 m之间。
由于氢氧化铁溶胶胶粒带电荷,所以通过直流电时,在附近颜色逐渐变深。
9、丁达尔效应是光所引起的,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次方成比例。
10、乳状液的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类,亲水性固体粉末和憎水性固体粉末可以分别作为型和型乳状液的乳化剂。
11、在讨论固体对气体等温吸附的兰格谬尔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为:吸附是层的。
12、表面活性物质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同时具有基和基。
13、KI与过量的AgNO3形成溶胶,该溶胶电泳时胶粒向移动;在KCl、K2C2O4、K 3Fe(CN)6三种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二、单选题1、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温度在400K时进行的速度较慢,在305K时更慢,该吸附过程主要是()A.物理吸附B.化学吸附C.不能确定D.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发生2、在三通活塞两端涂上肥皂液,关闭右端,在左端吹一大泡,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小泡,然后打开活塞使左右端相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B.小泡变小,大泡变大C.两泡大小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3、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和熔点与其颗粒半径的关系是()A.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低B.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低C.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大,熔点越高D.半径越小,溶解度越小,熔点越高4、在一密闭容器内,放有大小不等的圆球形小水滴,经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小水滴变大,大水滴变小,直至大小水滴半径相等B.小水滴变小,直至消失,大水滴变的更大C.大小水滴保持原来的半径不变D.水滴大小变化无规律5、关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意义相同,量纲和单位不同B.物理意义不同,量纲和单位相同C.物理意义和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物理意义和单位不同,量纲相同6、通常称为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指将其加入液体中后( )A.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B.能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C.能显著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D.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7、下述现象中与表面活性物质无关的是( )A.乳化B.润湿C.起泡D.溶解8、毛笔蘸上水,笔毛就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 ( )A.笔毛上的水在空气中有自动收缩减小表面的趋势B.笔毛被润湿C.水是表面活性物质D.水具有粘度9、对于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物理量是( )A.表面自由能B.表面张力C.附加压力D.比表面能10、对于化学吸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吸附是单分子层B.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C.吸附热接近反应热D.吸附速度较快,升高温度则降低反应速度11、下列各性质中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的是( )A.布郎运动B.扩散C.电泳D.沉降平衡12、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 )A.电渗B.电泳C.沉降D.扩散13、Langmuir气固吸附理论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B.吸附热是常数C.在一定条件下,吸、脱附之间可以达到平衡D.吸、脱附速率都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14、对于指定的液体,恒温条件下,有( )A.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大B.液滴的半径越小,它的蒸气压越小C.液滴的半径与蒸气压无关D.蒸气压与液滴的半径成正比15、凡溶胶达到等电状态,说明胶粒 ( )A.带电,易聚沉B.带电,不易聚沉C.不带电,很易聚沉D.不带电,不易聚沉16、过量的KI与AgNO3混合制溶胶,其结构为[(AgI)m·n I-·(n-x)K+]x-·x K+,则胶粒是指 ( )A.(AgI)mB.(AgI)m·nI-C.[(AgI)m·nI-·(n-x)K+] x-D.[(AgI)m·nI-·(n-x)K+]x-·xK+17、不一定。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④ 色谱吸附分离
⑥ ⑤ 循环吸附分离技术
⑦使固定吸附床源自热力学参数和移动相周期性地改变,从而
10.3.3 吸附剂
(1)对吸附剂要求
良好的选择性、较高的吸附容量、较高的机械强度。
(2)吸附剂种类
1032吸附分离过程的分类变温吸附分离温度吸附容量而温度吸附容量故低温吸附分离高温再生吸附剂
10.3 吸附
10.3.1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吸附:在一定条件下,一些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能自动
地附着在某些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吸附剂: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平衡吸附量(吸附量或吸附容量):吸附达到平衡时,吸附 剂单位面积(或单位质量)上吸附气体的物质的量或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
物理吸附:吸附力为分子间力的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力为化学键力的吸附。
10.3.2 吸附分离过程的分类
① 变温吸附分离 温度↑ ② 吸附容量↓ , 而温度↓ 吸附容量↑ 故低温吸附分离,高温再生吸附剂。 变压吸附分离 恒温下,分压↑ 吸附容量↑ , 而分压↓ 吸附容量↓
故加压吸附分离,减压再生吸附剂。
和葡萄糖的分离等。
① 天然吸附剂,如活性铝土矿、漂白土、硅藻土等;
② 硅胶;
③ 活性氧化铝;
④ 活性炭;
⑤ 合成沸石分子筛。
10.3.4 吸附分离的应用
① 气体和液体的去湿
如:氟里昂脱水。 ② 气体的分离和净化 如: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气脱除其中的CO2、H2S、CO、SO2 等微量杂质。
③ 气体中少量溶剂的回收
如:油漆或轻纺工业中,排出的气体内溶剂蒸汽(苯、 丙酮、二硫化碳)的回收。 ④ 有机烷烃和芳烃的分离和精制 如: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分离、碳水化合物中的果糖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气体与液体有在固体表面自动聚 集,以求降低表面能的趋势。 固体表面的气体或液体的浓度高于其本体 浓度的现象,称为固体的表面吸附。 广泛的应用:
干燥剂、防毒面具、脱色剂、色谱、污水处 理、催化剂、…
Adsorbent (吸附剂) and adsorbate (吸附质)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
固体表面的特性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 也是不均匀的,而且不像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 通常它们是定位的。 Solid Na Ag NaCl MgO 石蜡 聚乙烯 云母 γ/(mJ m-2) 200 800 190 1200 25.4 33.1 2400 大多数固体比液体具有更高的表面能
♦ Since the conc. is uniform throughout the material, absorption is a 'bulk phenomenon'. But adsorption is a 'surface phenomenon'.(conc. is higher in surface of adsorbent) ♦ Absorption occurs at uniform rate. Adsorption is rapid at the beginning ,but it's rate slowly decreases
• 2、在金属氧化物上CO的化学吸附 • 一氧化碳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一 氧化碳与金属离子是以σ 结合的 • IR:2200cm-1
• 四、烯烃的化学吸附态 在金属上烯烃的吸附态 • 烯烃在过渡金属表面既能发生缔合吸附也能发 生解离吸附。这主要取决于温度、氢的分压和 金属表面是束吸附氢等吸附条件。如乙烯在预 吸附氢的金属表面上发生σ型(如在Ni[111]面) 和π型(如在Pt[100]面两缔合吸附。
吸附的基本理论与工艺
吸附的基本理论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的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该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就是吸附。
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2.1吸附机理及分类溶质从水溶液中迁移至固体颗粒表面,发生吸附,是水、溶质和固体颗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引起吸附的主要原因在于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质对固体颗粒的高度亲合力。
溶质的溶解度是确定第一种原因的重要因素。
溶质的溶解度越大,则向固体表面迁移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吸附作用的第二种原因主要由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或化学键力所引起的。
与此相对应,可将吸附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物理吸附指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静电引力或分子间力(范德华力)而产生的吸附。
其特点是没有选择性,吸附质并不固定在吸附剂表面的特定位置上,而多少能在界面范围内自由移动,因而其吸附的牢固程度不如化学吸附。
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细孔分布。
(2)化学吸附指溶质与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吸附化学键和表面络合物,吸附质分子不能在表面自由移动。
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即一种吸附剂只对某种或特定几种物质有吸附作用,一般为单分子层吸附。
通常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在低温时,吸附速率较小。
这类吸附与吸附剂表面化学性质和吸附质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2.2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2.2.1吸附平衡吸附过程中,固、液两相经过充分的接触后,最终将达到吸附与脱附的动态平衡。
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的数量称为平衡吸附量,常用q e 表示。
对一定的吸附体系,平衡吸附量是吸附平衡浓度Ce和温度T的函数。
q e=f '(C e ,T)当实验温度T不变时,q e仅是C e的函数,即q e =f '(C e)为了确定吸附剂对某种物质的吸附能力,需进行吸附试验,吸附试验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将一组不同质量的吸附剂与一定容积的已知溶质初始浓度的溶液混合或者将一组一定容积的不同溶质初始浓度的溶液与一定质量的吸附剂混合,在选定温度下使之达到吸附平衡。
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
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以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为题,我们将详细探讨化学吸附的机制和原因。
化学吸附是指气体或溶液中的分子与固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吸附在表面上的现象。
这种吸附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
以下将从分子间力、化学键形成和表面特性等方面解释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
分子间力是导致化学吸附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等。
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于电子在分子中的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当气体或溶液中的分子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会使分子倾向于在表面附近聚集,从而产生化学吸附。
另一种分子间力是氢键,它是由于氢原子与氮、氧或氟等电负性较高的原子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力。
氢键的形成使得分子更容易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引起的,当带电的离子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离子间的吸引力使得离子更容易吸附在表面上。
化学键形成也是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之一。
当气体或溶液中的分子与固体表面接触时,表面的活性位点会与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化学反应导致分子与表面之间形成了化学键,从而使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例如,金属表面上的氧化反应会导致氧分子与金属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从而实现化学吸附。
固体表面的特性也对化学吸附起到重要的影响。
固体表面的特性包括表面活性位点的种类和密度、表面结构和形貌等。
表面活性位点是指固体表面上能够与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置。
表面活性位点的种类和密度决定了吸附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
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主要包括分子间力、化学键形成和表面特性等。
分子间力使分子在固体表面附近聚集,化学键形成使分子与固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吸附在表面上,而固体表面的特性决定了吸附的效果。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五、注意事项
温度及气压不同,得出的吸附常数不同 使用的仪器干燥无水;注意密闭,防止与空气接触影 响活性炭对醋酸的吸附 称量活性炭要迅速,以免活性炭吸潮 滴定时注意观察终点的到达 在浓的HAc溶液中,应该在操作过程中防止HAc的挥发, 以免引起结果较大的误差。 本实验溶液配制用不含C02的蒸馏水进行。
以c/ Г对c作图,得一直线,由这一直线的斜率可求得Г∞,再结 合截距可求得常数k。这个k实际上带有吸附和脱附平衡的平衡常
数性质,而不同于弗罗因德利希方程式中的k。
根据Г∞的数值,按照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的模型,并假定吸附质 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是直立的,则吸附剂的比表面S0可按下式计算得到:
3 s0 N0 a 6.02 24.310 2
Г=
v ( c c0 ) x m m
式中:x---吸附溶质量,mol;m---吸附剂量,g; 这样得出的吸附量通常称为表观式相对吸附量,其数值 低于溶质的实际吸附量
稀溶液中固体的吸附可用到弗罗因德利(Freundlich)和兰格缪 尔(Langmuir) 公式。 1、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 )从吸附量和平衡浓度的关系曲线, 1 1 lg lg c lg k n 得出经验方程: kc n 以lgГ对lgc作图可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n和k。 此方程纯系经验方程式,只适用于浓度不太大和不太小的溶液。 2、兰格缪尔(Langmuir)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提出固体对气体的单 c 1 1 ck c 分子层吸附理论 : k 1 ck
四、实验步骤
(1)、准备6个干的编好号的125 mL锥形瓶(带塞)。按记录表 格中所规定的浓度配制50 mL醋酸溶液,注意随时盖好瓶塞,以防 醋酸挥发。 (2)、将120度下烘干的活性炭(本实验不宜用骨炭)装在称量 瓶中,瓶里放上小勺,用差减法称取活性炭各约1g(准确到0。 001g)放于锥形瓶中。塞好瓶塞,在振荡器上振荡半小时,或在不 时用手摇动下放置1小时。 (3)、使用颗粒活性炭时,可直接从锥形瓶里取样分析。如果是 粉状性活性炭,则应过滤,弃去最初10ml滤液。按记录表规定的 体积取样,用0.1M标准碱溶液滴定。 (4)、活性炭吸附醋酸是可逆吸附。使用过的活性炭可用蒸馏水 浸泡数次,烘干后回收利用。
物体表面的吸附与界面现象
物体表面的吸附与界面现象物体表面的吸附与界面现象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水滴在玻璃表面上的扩展,油漆涂层的均匀吸附以及蚊子在水面上行走等。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各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对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吸附是指物质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吸引和结合现象。
在吸附过程中,物质可以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与表面相互作用。
物理吸附主要是通过范德华力或静电力的作用将物质吸附到表面上。
这种吸附相对比较弱,吸附物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脱附。
而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的形式与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强度较高,很难脱附。
例如,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膜,能够有效防止金属表面的进一步氧化。
界面现象则是指两种不同物质之间的界面现象,包括表面张力、润湿和胶团等。
表面张力是一种阻碍液体扩展的力,主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
这种力使得液体在接触到表面时从外向内产生收缩,导致液体呈现出球形或半球形的形态。
润湿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当液体与固体完全接触时,我们称之为完全润湿。
相反,如果液体不能与固体完全接触,形成局部凹陷,则称之为不完全润湿。
胶团则是多个液滴或气泡在液体中相互聚集而形成的结构。
这些界面现象不仅仅与物体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在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高分子材料中,通过控制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
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提高润湿性和防水性。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油漆涂层和医疗用品等领域。
另外,在电子器件中,表面吸附和界面现象对于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可以有效控制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寿命。
除了材料科学领域外,物体表面的吸附和界面现象在生物医学和环境工程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吸附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步骤
吸附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步骤
吸附的基本原理是指固体表面对气体或液体物质的吸收作用,使物质分子沉积在固体表面上形成吸附层。
吸附是由于固体表面存在的无定形结构、电荷、亲疏水性以及表面活性位点等因素所引起的。
过程步骤如下:
1. 接触:吸附物质与固体表面接触,形成物质分子与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扩散:吸附物质的分子从溶液或气相中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进行扩散,并在表面形成致密分子层;
3. 吸附:吸附物质的分子与固体表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吸附物质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形成吸附层;
4. 平衡:吸附物质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形成吸附平衡,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吸附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节吸附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可以改变吸附平衡及吸附量,以实现固体表面的选择性吸附。
固体表面的吸附与催化作用
固体表面的吸附与催化作用1. 引言固体表面的吸附与催化作用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许多化学和工艺过程中,固体表面吸附和催化作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催化机理以及它们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2. 固体表面的吸附吸附是指气体、液体或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2.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引起的。
范德华力是一种短程力,主要由于分子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或分子之间的诱导相互作用。
物理吸附通常发生在低温下,吸附量与温度呈反比关系。
2.2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气体或液体中的分子与固体表面上的活性位点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化学吸附通常发生在高温下或在存在催化剂的情况下。
化学吸附是可逆的,并且在形成化学键的同时伴随着能量释放或吸收。
3. 固体表面的催化作用催化是指通过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过程。
固体表面上的催化作用是许多工业和生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1 催化剂的种类常见的固体催化剂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碱土(如钙、镁)等。
不同的催化剂对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于提高反应的效率至关重要。
3.2 催化机理固体催化作用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吸附、反应和解离等过程。
在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形成中间体,然后通过反应形成产物。
催化剂能够提供活化能,降低反应的能量阻隔,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4. 固体表面的吸附与催化在应用中的重要性4.1 催化剂在工业中的应用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工业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氨合成、石油cracking、氧化反应等。
通过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节省能源和原料,并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4.2 固体表面的吸附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空气污染控制中。
通过将污染物吸附到固体表面上,可以有效去除或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压差的变化,用气体状态方程可计算吸附量。 用量气管中水银液面的升降,调节系统中的压力和体 积,可得到不同压力下的吸附量,从而可绘出吸附等 温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将一定量的吸附剂 装入样品管1中,加热、 真空脱附,然后放在恒 温缸中关上活塞。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从贮气瓶4中放出一 定量气体,用压力计读 出压力;再打开样品管 活塞,达吸附平衡后再 读取压力。
根据加样前后该端点读数的变化, 可知道加样品后石英弹簧的伸长,从 而算出脱附后净样品的质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容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预先将吸附质气体或蒸汽装 在贮气瓶4中,整个吸附系统和量气管的体积都经过 精确校正。
继续增加压力,凝聚液体增 多,当达到图(b)中的b线处,液 面成平面,这时的吸附等温线如 CD线所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8.6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比表面,孔容和孔分布是多孔催化剂和吸附剂的 重要参数,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吸附实验得到。常用 的测定方法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在静态法中 又可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两种。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8.3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体系,达到吸附 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
q f (T, p)
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
(1)T=常数,q = f (p),得吸附等温线。 (2)p=常数,q = f (T),得吸附等压线。 (3)q=常数,p = f (T),得吸附等量线。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8.4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 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信息。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 称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
为吸附质的压力)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8.32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
q V /m单 位 : m 3g -1
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 (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Ⅴ)发生多分子层吸 附,有毛细凝聚现象。 例如373K时,水汽在 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 这种类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8.5 毛细凝聚现象
设吸附剂的孔为一端开口半 径为R'的圆筒, R'的大小属于中 孔范围,可以应用Kelvin公式。设 液体能完全润湿孔壁,这样所得 的吸附等温线如图(a)所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Ⅲ)这种类型较少见。 当吸附剂和吸附质相 互作用很弱时会出现 这种等温线,如352K 时,Br2在硅胶上的吸 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Ⅳ)多孔吸附剂发生多 分子层吸附时会有这种 等温线。在比压较高时, 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 在323K时,苯在氧化铁 凝胶上的吸附属于这种 类型。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 的转变 吸附热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8.1 吸附剂和吸附质(adsorbent,adsorbate)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 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 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在测定固体的吸附量之前,必须将固体表面原有 吸附的气体和蒸汽脱附。脱附过程一般在加热和真空 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度在0.01Pa以下脱附2小时,加 热的温度根据吸附剂的性质而定,防止温度太高而影 响吸附剂的结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将吸附剂放在 样品盘3中,吸附质放在样品管4中。 首先加热炉子6,并使体系与真空装 置相接。到达预定温度和真空度后, 保持2小时,脱附完毕,记下石英弹 簧2下面某一端点的读数。
第八章 固体表面的吸附
第八章.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质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毛细凝聚现象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静态法 (重量法、容量法)
动态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量线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BET吸附等温式
AB线段代表低压下的吸附,当 压力达到折点处,发生毛细凝聚, 即蒸汽变成液体在毛细管中凝聚, 吸附量迅速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能润湿固体,在孔 中液面呈弯月形,如图(b)所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毛细凝聚现象
根据Kelvin公式,凹面上的 蒸汽压比平面上小,所以在小于 饱和蒸汽压时,凹面上已达饱和 而发生凝聚,这就是毛细凝聚现 象。在测量固体比表面时,采用 低压,因为发生毛细凝聚后会使 结果偏高。
返回
2020/11/2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Ⅰ)在2.5nm以下微孔 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 线属于这种类型。例 如78K时N2在活性炭上 的吸附及水和苯蒸汽 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2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Ⅱ)常称为S型等温线。 吸附剂孔径大小不一, 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在 比压接近1时,发生毛 细管和孔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