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
钢筋混凝土楼板平法钢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楼板平法钢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4b6ba0890c69ec3d5bb751d.png)
中间支座负筋转角处分布 筋扣减计算实例
两向支座负筋相交的转角 处,两向支座负筋已经形成交 叉钢筋网,其各自的分布筋在 转角位置切断,与另一个方向 的支座负筋构造搭接
1号支座负筋筋计算:长度公式=平直段长度+两端弯折 =2*1200+2*(120-15) =2610 根数:公式=(布置范围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 起步距 离=1/2钢筋间距 =(3000-300-2*50)/100+1=27根
支座为砌体圈梁
支座为砌体墙
板顶贯通筋的连接构造
板顶贯通筋的连接区域为跨中1/2处,一般选相邻 跨较大跨的轴线尺寸
计算条件:保护层15 定尺长度 :9米 连接方式: 绑扎 锚固30D 搭接:42D
LB9X 方向:10@150:1-2跨贯通计算 钢筋长度=净跨+左端支座锚固+右端伸入3-4轴跨中连接 =(3600+7200-150)+30D+(7200/2+42D) =(3600+7200-150)+30*10+(7200/2+42*10) =14970 一个绑扎搭接头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 (1800-300-50*2) ÷ 150+1=15根
LB9 Y方向:10@150钢筋长度=净长+端支座锚固=1800-300+2*30D= 1800300+2*30*10=2100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1-2轴:(3600-300-2*50) ÷150+1=33根 2-3轴:(7200-300-2*50) ÷150+1=69根
板底筋长度计算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29f8e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e.png)
根据式(5-2)可得 X 向钢筋根数为
X
向钢筋根数
y
2min{75,S/2} S
1
2450 2min{75,25钢筋
Y 向钢筋长度 2 450 2 35 2 380 (mm)
Y
向钢筋根数
2450
2
min{75,120/2} 120
1
21
(根 )
长度缩减10%(对称配筋)
(2)由于最外侧两根钢筋不缩减,故而 X 向外侧钢筋根数为 2 根
(3)X 向其余钢筋长度及根数计算
X 向其余钢筋长度为
其余钢筋长度 0.9x 0.9 3 000 2 700 (mm)
X 向其余钢筋根数为
其余钢筋根数
3
000
(75 300
300)
2
8
(根 )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
【例 5-6】 长度缩减 10%(对称配筋)。
DJJ2 平法施工图如图 5-17 所示,保护层 c 35 mm ,计算 X 向钢筋的长度及根数。
图 5-17 DJJ2 平法施工图
长度缩减10%(对称配筋)
解:(1)X 向外侧钢筋长度为
外侧钢筋长度 x 2c 3 000 2 35 2 930 (mm)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
矩形独立基础
【例 5-5】 矩形独立基础。 DJJ1 平法施工图如图 5-16 所示。阶形普通独立基础,保护层 c 35 mm 。计算独立基础钢筋长度及根数。
图 5-16 DJJ1 平法施工图
矩形独立基础
解:(1)X 向钢筋
根据式(5-1)可得 X 向钢筋长度为
X 向钢筋长度 x 2c 2 450 2 35 2 380 (mm)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b72ac1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7.png)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一、板内钢筋类型:二、板平法: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三、板受力筋: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
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四、板负筋: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3)支座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4)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5)支座宽-保护层+板厚-保护层;6)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保护层·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锚入长度的计算方法:1)La(通常算法/04G101-4);2)0.4La+15*d(通常算法)在计算锚入长度时有些图纸也规定按伸至梁外边向下弯折,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也有伸过支座中心线即向下弯折的,通常算法为“梁宽/2+板厚-2*保护层”另外端支座板负筋同面筋。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同板受力筋五、板分布筋:板分布筋计算:·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不同……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法: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如150、300mm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为什么用“负筋板内净长”,而不扣除起步距离?原因是分布筋是自外向内布置的。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76ed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3.png)
左支座 负筋
1
2
0.142
12 Φ 6
0.222
0.640
0.4+0.12+(0.080.01*2)*2
(2.50.24)/0.2+1=12根
右支座 负筋
1
2
0.142
12 Φ 6
0.222
0.640
0.4+0.12+(0.080.01*2)*2
(2.50.24)/0.2+1=12根
中间支 座负筋
1
5号 筋
30
341 0.355 32 Φ 6 0.222
1.6 (0.3+0.5)*2
6.24/0.2+1=32
6号 筋
30
0.340 0.078 17 Φ 6 0.222 0.352 0.025*2+17*0.006(无 6.24/0.4+1=17
抗震要求)
钢筋理论重量表
直径 ф5 ф6 Ф6.5 ф8 ф10 ф12
❖ (二)钢筋长度计算P.83-85 ❖ 1、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L1=l-2c ❖ 式中 l:构件的结构长度 ❖ c:钢筋保护层厚度 ❖ 2、带弯钩钢筋长度计算 L2=l-2c+2△l ❖ 式中 △l:钢筋一端的弯钩增加长度 ❖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l )表P.78
弯钩角度
增 Ⅰ级钢筋
加 Ⅱ级钢筋
2 2.212 1 Φ 12 5 4.644 1 Φ 16 10 0.240 41 Φ 6
1.209 1.580 0.617 0.888 1.580 0.222
3.78*2+0.24*28.165 0.025*2+6.25*0.01
4*2
12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柱
![12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柱](https://img.taocdn.com/s3/m/f4aeac4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8.png)
2、首层柱钢筋计算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基础插筋上露长度+首 层柱上露长度+与二层纵筋搭接长度liE
其中: 基础插筋上露长度=首层净高 Hn/3 首层柱纵筋上露长度=max{二
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
边尺寸(圆柱取直径)}
搭接长度与面积百分率有关,当纵筋采用绑 扎连接且某个楼层连接区的高度小于纵筋分两批 搭接所需要的高度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此时搭接长度为0。
角部纵筋
h
b
b边中部纵筋
h
b
h边中部纵筋
h
b
二、平法施工图中柱钢筋标注
传统柱配筋图 包括立面图、断面 图和钢筋详图,主 要表示构件内部各 种钢筋的位置、直 径、形状和数量等。
➢平法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 截面注写法 • 列表法 • 详图表法
截面注写法
特别注意:
只画竖向构件(柱、墙)
不画水平构件(梁、板) 轴网
φ10@100/200
加密区箍筋为 φ10@100
非加密区箍筋为 φ10@200
150 450
b边中部纵筋 框架柱,编5号φ3 22 截角面部尺纵寸筋:b=650mm 4φh2=2600mm
加密区箍筋为 h边φ中10部@1纵00筋 非加密5区φ2箍2 筋为
φ10@200
详图表法
三、平法标注下柱钢筋量计算
L内矩形筋1 =L内矩形筋2
(
b
2c 3
h
2c)
2
2 弯钩长
=( 600 2 25 600 2 25) 2 211.98 3
1657mm
单根箍筋长度=2390+1657×2=5704mm=5.704m
柱的钢筋平法(实用)
![柱的钢筋平法(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ec3f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2.png)
柱平法标注及计算
一、柱的平法标注
柱编号
柱类型
代号
序号
框架柱
KZ
××
框支柱
KZZ
××
梁上柱
LZ
××
剪力墙上柱
QZ
××
心怀梦想路致远方
HAVE A DREAM AND TRAVEL FAR
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基础插筋
基础内长度
伸出基础非连接区高度
弯折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E与Ll
注: 1.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lE与Ll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 2.在任何情况下Ll不得小于300mm。 3.式中ξ为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抗震
非抗震
LlE=ξLaE
Ll=ξLa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ξ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截面注写方式
图名表示这张配筋图表达的是第6层到第11层柱子的配筋图
KZ1一共9个 其中一个放大画断面图
KZ2一共2个 其中一个放大画断面图
KZ3只有1个 放大画断面图
LZ1一共2个 其中一个放大画断面图
01
添加标题
柱子为框架柱编号为1
02
添加标题
柱子尺寸 b=650mm h=600mm
03
添加标题
轴线定位: 轴线通过柱子宽度中间
04
添加标题
柱下边缘距离轴线150mm
05
添加标题
柱上边缘距离轴线450mm
06
添加标题
150
01
02
16G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
![16G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dbf6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5.png)
在11G101-1P9,关于柱表注写2.2.2规定第6条,注写柱箍筋说明中
“当框架节点核 芯区内箍筋设置不同时,应在括号中注明核芯区箍筋直
径及间距。”
如
,表示柱中箍筋为HPB300级钢筋,
直径 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0 20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
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 12,间距为100
16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独立基础、条型基础、筏型基础及桩基承台)
混凝土保护层
环境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16G 101-1 P54
墙、板
梁、柱
15
20
20
25
25
35
30
40
40
50
混凝土保护层
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 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 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下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 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 增加5mm。 5、基础底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 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框架柱钢筋设置及构造
基础插筋
地下室纵筋
框
架
中间层纵筋
首层纵筋
柱
纵筋
应
顶层纵筋
标准层纵筋
考
虑
变截面插筋
计
算
的
箍筋
钢
筋
接头
8.板钢筋平法
![8.板钢筋平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efe27c1eb91a37f1115cbb.png)
269李
• 4.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 5. 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单层双向钢骨架
一般情况下当板厚大于150时,最好双向满 布,或者考虑温度应力时,上铁也要配通 长钢筋 支座的负筋根据计算,当通长钢筋不够时, 在支座设附加筋就行。
三、板的平法标注方法
实例计算
• • • • • •
X:钢筋长度=净跨+端支座锚固*2+弯钩 =3600-300+2MAX(梁中心线,5D)+2*6.25D = 3600-300+2MAX(150,5*10)+2*6.25*10 = 3600-300+150*2+2*6.25*10=3725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6000-300-50*2)/100+1=57根
2号支座负筋短筋计算:长度公式=平直段长度+两端弯 折 =1200+2*(120-15) =141 根数:公式=(布置范围净长-两端起步距离-丁字相交 处的梁宽)/间距+1 ( 起步距离:1/2钢筋间距) =300/200+1=3根
李266 8-1-9
原位标注按梁跨布置:应包括钢筋编号、配筋信息、连续布置的跨数、自支座中心 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XXA)表示一端悬挑, (XXB)表示两端悬挑 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标注
延伸长度是指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当支座两侧对称时,延伸长度只需注写在一侧,当支座两 侧不对称时,分别注写两侧的延伸长度
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按板块划分包括板编号、板厚、配 筋三项必注内容 板编号——代号+序号 LB:楼板 WB:屋面板 YXB:延伸悬挑板 XB:纯悬挑板 板厚注写为h=XXXX,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PPT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3023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c.png)
下部纵筋:跨长-左边支座的右半边-右边支座左半边+左边锚固+右边锚固 吊筋:次梁宽+50*2+2*【梁高-2*砼保护层】/SIN 45 +2*20*D
加密区为200,肢数为2; ❖ 2Φ25表示2根二级、直径是25的通长筋;*4Φ10表示四 根一级、直
径是10的腰筋; ❖ (4 Φ 12)表示4根一级、直径是12的架立筋; ❖ (-0.100)表示梁顶标高;
原位标注:
❖ 2Φ25+2Φ22表示该处钢筋总信息为2根直径是25的加上2根直径是22 的。
第一部分 钢筋专业知识
❖ 第一单元 基本知识 及相关概念 ❖ 第二单元 平法识图(03G101) ❖ 第三单元 钢筋算法
1.1一般知识
1、钢筋种类:
1.1 按照生产条件的不同分为:热轧钢筋 、冷拉钢筋 、热处理钢筋 、冷拔低碳钢丝 等。 1.1.1 热轧钢筋(普通钢筋)按照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Ⅰ、Ⅱ、Ⅲ、Ⅳ是罗马 字母,读一、二、三、四)。表示符号:
端柱 暗柱 暗梁 连梁
根数 纵筋 箍筋
顶层 中间层
墙端为端柱 墙端为暗柱
基础层 中间层
顶层
箍筋 纵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暗柱相与平墙身
❖ 长度:
墙端为暗柱时:
❖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2*保护层+弯折
最基础的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
![最基础的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fda8050740be1e640e9a01.png)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配料计算方法与实例
![钢筋配料计算方法与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d276f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c.png)
钢筋配料计算方法与实例钢筋配料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一、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1);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1。
图1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1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2)。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2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2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2。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2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3。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3。
图3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弯起钢筋斜长系数 表3注:h 0为弯起高度。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6591f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8.png)
计算公式:外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钢筋长度=(5000+2×150-2×15)+(3000+
过程
2×150-2×15)+2×15×14 = 8960
4-2-18
3.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基础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mm且不小于两道水平
总结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 筋计算——以转角 处遇暗柱墙为例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数量计算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以转角处遇暗柱墙为例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1.转角墙水平分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
计算公式:内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1号筋长度=5000+2×150-2×15+2×15×14=5690 过程 2号筋长度=3000+2×150-2×15+2×15×14=3690
分布筋与拉筋间距。
各楼层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 = (层高-2*0.05)/间距+1
起步距离
4-2-22
计算 过程
基础底-3.4
基础内水平分布筋根数 = 2根 -1至3层水平分布筋根数=[(3000-2*50)/200+1]+[
(3600-2*50)/200+1]*3 = 73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1,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2,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96G101、00G101、03G101-1、11G101-1共四套图集,目前最新出版的是11G101-1,此图集从2011年7月21日起执行。
3,新版未来钢筋翻样软件在继承以往00G101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3G101-1图集中的内容,该软件以图形标注录入钢筋数据的方式将梁、柱、剪力墙直观地表示出来,其中相关参数还可以进行修改以满足特殊要求。
本培训教材是依照11G101-1的计算规则,分别对梁、柱、剪力墙的配筋进行手工计算,使用户在了解11G101-1规则的同时,可以直接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校对。
(一)平法梁配筋计算1,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下面以一个实例具体介绍梁配筋的计算规则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3,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集中标注表示:见下图框架梁KL1、3跨,一端有悬挑,截面为300×600:箍筋为Ⅰ级钢筋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2的Ⅱ级钢筋。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①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Ⅱ级钢筋,支座②两边上部纵筋为6根直径22的Ⅱ级钢筋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下部纵筋为3Φ18的,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筋4Φ18,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说明:1. Lae: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Ln: 梁净跨; Hc: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宽度; Hb: 框架梁高度;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 二至四级≥1.5Hb手工计算结果如下:上部通长筋2Φ22:L=各跨长度之和+悬挑梁跨长度+左支座左半宽-2×BHC+Max(Lae -支座宽+BHC,15d)+12d =3600+5800+3600+2800+200-2×25+35×22-400+25+12×22=15950+395+26415950支座①右端上部一排筋2Φ22: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BHC+Max(Lae-支座宽+BHC,15d)=(3600-200×2)/3+400-25+35×22-400+25=1442+395支座②两端上部一排筋2Φ22: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5800-200×2)/3+400+(5800-200×2)/3=4000支座②两端上部二排筋2Φ22: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4+支座+Ln/4=(5800-200×2)/4+400+(5800-200×2)/4=3100KL1(3A) 300×600梁平法表示图C25砼 ,3级抗震梁配筋图支座③两端上部一排筋2Φ22: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3+支座+Ln/3 =(5800-200×2)/3+400+(5800-200×2)/3=4000支座③两端上部二排筋2Φ22:L=Ln(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4+支座+Ln/4 =(5800-200×2)/4+400+(5800-200×2)/4=3100支座④两端上部一排筋2Φ22:L=Ln/3(Ln为净跨值)+支座宽+悬挑梁长度-BHC =(3600-200×2)/3+400+2800-200-25=4042第一跨下部纵筋3Φ18:L=Ln+支座宽-BHC+Max(Lae,0.5Hc+5d)+15d=3600-200×2+400-25+35×18+15×18=4205+270第二跨下部纵筋4Φ18:L=Ln+Max(Lae,0.5Hc+5d)×2=(5800-200×2)+2×35×18=6660第三跨下部纵筋3Φ18:L=Ln+Max(Lae,0.5Hc+5d)×2=(3600-200×2)+2×35×18=4460右悬挑梁下部钢筋3Φ18:L=悬挑梁长-BHC+15d=(2800-200)-25+15×18=2845箍筋尺寸:L1=300-2×25+2×8=266L2=600-2×25+2×8=566箍筋根数计算:第一跨箍筋根数:N=2×Round(1.5Hb-50)/间距+Round(Ln-2×1.5Hb)/间距+1=2×Round[(1.5×600-50)/100]+Round[(3600-400-2×1.5×600)/200]+1=2×9+7+1=26根第二跨箍筋根数:N=2×Round【(1.5×600-50)/100】+【Round(5800-400-2×1.5×600)/200】+1 =2×9+18+1=37根第三跨箍筋根数:(同第一跨)N=26根右悬挑梁箍筋根数:N=Round【(2800-200-2×50)/100】+1=26根总根数:N=26+37+26+26=115根。
二(平法柱配筋计算)1,柱钢筋主要分为纵筋和箍筋。
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 边中部筋和h 边中部筋;相邻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柱纵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2,柱箍筋按钢筋级别、直径、间距注写,当为抗震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内箍筋不同间距。
如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用“/”;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1.5 Lae(与梁上部纵筋搭接)边柱柱头柱截面注:KZ1为边柱,三级抗震,采用焊接连接,主筋在基础内水平弯折为200,基础箍筋2根,主筋的交错位置及长度按“11G101-1规范”计算。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考虑相邻纵筋连接接头需错开,纵筋要分两部分计算: 基础部分:6Φ25:L1=底部弯折+基础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满足≧Hn/3)=200+(1000-100)+(3200-500)/3=200+18006Φ25:L2=底部弯折+基础高+基础顶面到上层接头的距离+纵筋交错距离=200+(1000-100)+(3200-500)/3+Max(35d,500)=200+1800+35×25=200+2675一层12Φ25:L1=L2=层高-基础顶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3200-Hn/3+Max(Hn/6,Hc,500)=3200-900+550=2850二层12Φ25:L1=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3200-Max(Hn/6,Hc,500)+Max(Hn/6,Hc,500)(550为柱宽)=3200-550+550=3200三层12Φ25:L1=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3200-Max(Hn/6,Hc,500)+Max(Hn/6,Hc,500) (550为柱宽)=3200-550+550=3200顶层柱角纵筋4Φ25:2Φ25: L1=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梁高+柱头部分=3200-Max(Hn/6,Hc,500)-500+Hb-BHC+1.5Lae-(Hb-BHC)=3200-550-500+(500-30)+1.5×35×25-(500-30)=2620+8432Φ25: L2=层高-(本层楼层距接头距离+本层相邻纵筋交错距离)-梁高+柱头=3200-[Max(Hn/6,Hc,500)+Max(35d,500)]-500+Hb-BHC+1.5Lae-(Hb-BHC) =3200-(550+35×25)-500+(500-30)+1.5×35×25-(500-30)=1745+843柱内侧纵筋8Φ25:4Φ25: L1=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梁高+柱头部分=3200-Max(Hn/6,Hc,500)-500+Hb-BHC+12d=3200-550-500+500-30+12×25=2620+3004Φ25: 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本层相邻纵筋交错距离)-梁高+柱头 =3200-【Max(Hn/6,Hc,500)+Max(35d,500)】-500+Hb-BHC+12d =3200-(550+35×25)-500+(500-30)+12×25=1745+300箍筋尺寸:B边 550-2×30+2×8=506H边 550-2×30+2×8=506箍筋根数:一层:加密区长度=Hn/3+Hb+Max(柱长边尺寸,Hn/6,550)=(3200-500)/3+500+550=1950非加密区长度=Hn-加密区长度+Hb=(3200-500)-1950+500=1250 N=Round(1950/100)+Round(1250/200)+1=27二层:加密区长度=2×Max(柱长边尺寸,Hn/6,550)+Hb=2×550+500=1600非加密区长度=Hn-加密区长度+Hb=(3200-500)-1600+500=1600 N=Round(1600/100)+Round(1600/200)+1=25三、四层同二层总根数:N=2+27+25×3=104根。
KZ1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加密底部柱根加密≥Hn/3≥柱长边尺寸(圆柱直径)Hn/6,≥500取其最大值H nH nH n H n 抗震 KZ、QZ、LZ 箍筋加密区范围(Hn为所在楼层柱净高)箍筋加密区范围(11G101-1)(三)平法剪力墙配筋计算1,剪力墙身表达形式为Qxx (x 排),括号内为墙身所配置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排数(排数的规定见平法11G101-1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