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课堂教案

(语文教案)《曹刿论战》课堂教案

曹刿论战课堂教案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还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制止了。

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鲁庄公作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课堂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曹刿论战课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芒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解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体现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计,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作业布置和预习等)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刿(gui4)孚(fu2) 辙(zhe2)轼(shi4遂(sui4)盈(ying2 )靡(mi3)玉帛(bo2)鄙(bi3)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L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人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J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qian2时(地名)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三、正课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语音,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流畅,有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提示:凡时间,不必强记年号,也不必换算成公元纪年)【伐】攻打。

《曹刿论战》教案5篇

《曹刿论战》教案5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课前检查1、重点实词2、思考:A、文中说“肉食者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些方面?B、你如何评价曹刿、鲁庄公这两位人物形象?二、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曹刿论战教案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

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

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

如: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放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四、背诵课文五、板书设计《曹刿论战》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案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指导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步骤〗一、简介《左传》和长勺之战1、关于《左传》,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补充介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掌握字音。

刿(g uì)鄙(bǐ)孚(fú)间(jiàn)夫(fú)靡(mǐ)2、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⑴读准字音;⑵掌握节奏;⑶注意语调。

节奏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语调举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曹刿论战教案2(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二)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

(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教学实践教案(3篇)

曹刿论战教学实践教案(3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曹刿论战》中曹刿的论战观点及其背景。

-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分析曹刿论战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曹刿的爱国情怀和军事智慧。

-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历史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背景。

-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论战的深层含义。

- 将曹刿的论战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展示曹刿论战的背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曹刿论战发生在哪个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曹刿是如何分析战争形势的?- 曹刿的论战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重点讲解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曹刿论战的思想内涵。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曹刿的论战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二、课堂讲解1. 结合现实问题,分析曹刿的论战思想。

- 例如:在当今社会,如何借鉴曹刿的论战思想,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2. 引导学生思考:曹刿的论战思想对个人成长有何启示?三、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曹刿、鲁庄公、其他士兵等角色。

2. 模拟曹刿论战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历史。

四、课堂讨论1.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曹刿的论战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如何将曹刿的论战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曹刿论战》教案合集5篇

《曹刿论战》教案合集5篇

《曹刿论战》教案合集5篇《曹刿论战》教案合集5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 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才能。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才能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1.老师范读课文,或放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局部难词难句。

3.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1)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肉食者鄙:当官的人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和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单独享受。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张,一定如实反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这是忠心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

公将鼓之: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便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差不多耗尽了。

(2)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根据”等。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智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 掌握曹刿的战争策略,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交战,鲁国大将军曹刿请教鲁国君主有关战争策略的问题,曹刿分析了战争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2 故事经过曹刿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战争中的兵力、地形、指挥官等因素,指出战争中应以智取胜。

2.3 故事结果鲁国君主接受了曹刿的建议,最终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第三章:战争策略分析3.1 曹刿的战争观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和敌人,以便在战争中发挥优势。

3.2 地形分析曹刿指出,地形对战争的影响至关重要。

选择有利地形,可以增加自己的战斗力,减少敌人的战斗力。

3.3 兵力分析曹刿强调,兵力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要根据自己的兵力情况,合理分配,避免盲目进攻。

第四章:战争策略应用4.1 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曹刿的战争策略进行分析。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曹刿战争策略的应用实例,互相学习。

4.3 总结发言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曹刿战争策略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曹刿战争策略的主要观点。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曹刿战争策略,课后思考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5.3 课程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战争策略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曹刿论战案例分析《曹刿论战》中的具体案例,如曹刿如何根据地形、兵力等因素制定战争策略。

6.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曹刿的策略如何帮助鲁国取得胜利。

6.3 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心得,总结曹刿战争策略在案例中的应用。

第七章:战争策略演练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曹刿与鲁国君主的角色,进行战争策略演练。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XXX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研究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研究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相识、欣赏和评判的本领。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相识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研究,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惯)4、归纳法(解说:进修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期间左XXX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储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曹刿论战》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篇一」曹刿论战的教案教学目的一、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7、曹刿论战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二、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检查预习作业曹刿(guì)又何间焉(jiā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三、研习新课1.解题。

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

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

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曹刿论战》教案-13

《曹刿论战》教案-13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汇编5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和指挥作战时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的道理。

2.了解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3.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出处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齐读课文。

三、疏通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4.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 “根据”等。

四、把握课文写作思路1.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布置作业1.收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2.整理本课的古汉语常识、字词及句式等。

3.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引入新课。

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概括在战争的各个时期鲁庄公和曹刿的表现,能用原文来回答吗?2、根据他们的表现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

曹刿(1)忠心爱国眼见鲁国形势危急,不理乡人劝阻,主动求见鲁庄公,并要求同赴战场抗敌,可�他有正义和爱国心。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__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是初中语⽂教材传统的经典篇⽬,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这⼀史实。

它既是⼀部史学名著,⼜是⼀部⽂学名著。

下⾯为⼤家分享了这篇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家参考。

曹刿论战教案1教学⽬标 教学⽬标 知识⽬标 1.积累⽂⾔⽂常⽤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标 1.把握本⽂以论战为中⼼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理解课⽂的主旨。

德育⽬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思路。

背诵课⽂。

2.体会课⽂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语设计 前⾯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散⽂,领略了诸⼦散⽂特有的艺术魅⼒。

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资料助读 1.《左传》 《左传》⼜称《春秋左⽒传》或《左⽒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化等⽅⾯情况的⼀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志》都认为它是孔⼦的同代⼈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认为是战国初年⼈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量古代史料,⽂字简练⽣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动表现⼈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的发展有很⼤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认为它是⽤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常简单,近乎⼤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句话:⼗年春,王正⽉,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的标题,都是后⼈加的。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曹刿论战教案(6篇)

曹刿论战教案(6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一):《曹刿论战》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潜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衷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

这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战的。

透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1、《左传》2、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3、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曹刿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ì)弗敢专也(fú)旗靡(mǐ)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轼(shì)2、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3、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依两条线索概括: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奋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四、合作交流,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讨探究下列问题: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

2、掌握“伐、勺、靡、弗、帛、狱、轼”等7个字和“之、其”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现象,初步学会省略句的分析及翻译。

5、学习围绕中心剪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6、领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战机,就能以弱胜强的道理。

教学重点1、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②战略防御原则——详察敌情,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理解文句,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寓论于叙的写法。

2、古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题,了解《左传》。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之、其”的用法,以及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教学过程1、题解。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使学生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和“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

本文是以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贯穿全文的。

2、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正音辨字(1)正音(出示幻灯片)(2)辨字(出示幻灯片)3、讲读课文的第一、二段。

(1)第一段写备战,可分三层开头三句为第一层。

开门见山点出了战争的时间、性质、鲁庄公的态度和曹刿的反应。

接着三句为第二层。

这里插入乡人与曹刿的问答,表现了曹刿卓越的见识,果敢的行为。

下面是第三层。

第三层写了曹刿与鲁庄公三次对答。

曹刿对鲁庄公的三条迎战依据的态度是:“必以分人”、“必以信”与人民利益无关,“必以情”对人民有好处。

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接着,由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并概括段意:曹刿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2)第二段写作战,可分三层。

第一层(“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说明在鲁国方面,打的是防御战。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八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八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八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

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再请同学们质疑。

教学步骤四: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教师介绍__的背景。

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

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⑵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⑵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诵读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路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第一课时
一、自学导纲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
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

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

(板书“曹刿论战”)
2.出示导纲
简介作者、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二、合作互动
1、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
①、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②、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③、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

(用多媒体打出例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④、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2、合作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⑵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⑶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占有)
⑷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⑸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⑹公将鼓之(击鼓)
三、导学归纳
1、教师引导
概述课文大意。

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2、学生归纳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

蓸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并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四、反馈训练
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学导纲
检查背诵
二、合作互动
1、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围绕战事,分析战前状况。

⑴、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明确:长勺之战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⑵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2、合作互动
以“论”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⑴、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名确)
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⑵、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归纳回答后用多媒体打出)
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

⑶、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用多媒体打出)
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

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⑷、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答)写了两件事:出击时机的把握和追击时机的把握;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的。

⑸、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后,学生答:围绕胜利原因展开;作用: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三,导学归纳
1、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课文详略。

讨论的问题:
⑴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
⑵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有学生回答,最后用多媒体打出明确答案)
⑴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⑵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

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了“如何战”。

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第3段详写了“何以胜”。

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

4、引导学生分析蓸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明确答案)教师点拨:对于蓸刿要多肯定其成绩,对于庄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学生归纳
多媒体明确答案:
蓸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谋略。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性格;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四、梳理与反馈
1、梳理
①脉络梳理
②全文主旨:
③写作特点概括
2、反馈
①、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②《曹刿论战》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请你
写出类似于“长勺之战”的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战例:
五、课堂小结
1、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后,曹刿的英雄形象以及他的思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对此有何感受,或者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谈一谈吧。

要求: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逐句翻译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朗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形式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

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学生机械翻译的枯燥感,还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始终。

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4、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如果学生的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