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材料
综合实验1
第五章 构造发展史 先按构造层划分构造发展阶段或构造幕,然后按构 造发展阶段(如表2,加里东旋回、华力西-印支旋回等),将构造地质 事件列成序列。简述各构造阶段(幕)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造运动性质、 构造作用方式和方向、构造作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活动(即将全区 地层岩相、岩浆岩、接触关系、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和发展、 构造应力场及其强度全部串联起来描述) 。如果资料丰富,可对岩相古 地理予以描绘。为了形象地说明构造特点和规律,可以绘制一些小型插 图,如剖面图、联合剖面图和立体图等。
第三章 构造 本章是文字报告的重点。首先概括区内构造 的总体特征,如以何种构造(褶皱或断裂构造)为主,构造 线方向,构造单元及其划分,总之要简明扼要概括出总体的构 造轮廓。然后按褶皱和断裂构造逐一叙述。 一、褶皱 褶皱构造先总体介绍本褶皱构造特征,然后进 行单个褶皱的描述。描述内容主要有:褶皱名称、展布位置 (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轴迹(延伸)方向、组成(核部 和翼部地层)、两翼和轴面及其枢纽产状、褶皱性质、与后 期的构造关系、形成时代副,并附松岭峪地区褶皱构造明细 表(表1):
3、褶皱 以构造(旋回)层或构造幕为主线,由老到新研究各个 构造层内的褶皱构造发育特征。从单个褶皱形态到褶皱组合形态 特征、褶皱三维空间展布规律、褶皱与断层和岩浆岩体之间的关 系以及褶皱形成的时代。 4、断层 首先分析对全区构造有控制性的大型断裂构造,按断裂 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组,分析断层的 特征、性质、形成时代、断层与侵入岩体及褶皱的关系。 5、侵入岩岩体 分析侵入岩岩体在平面及空间上的形态特征,及 其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形成时代等。 6、构造发展史 由老至新,按构造旋回(构造层)或构造演化阶 段,分析、重溯该区构造发展史。在分析构造发展史时,要紧紧 抓住地层和角度不整合关系等划分构造阶段或构造幕;要分清哪 些构造阶段是主导的奠基性的,哪些阶段是次要的调整性的;根 据各种构造形态、方位和强度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各个阶段各期 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根据地层的岩性、厚度等资料,结合区 域构造,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地壳 运动变化。
松岭峪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松岭峪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松岭峪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北25km处于晋元冲压系,地质类型复杂,成矿活动密集,构造活动激烈,成为丰宝地质研究的主要地区之一。
本次综合实习,我前往松岭峪山采集固体系的地质资料,做了以下调查和研究:
一是实地考察,包括地貌、土质、植被等,靠近场地,对松岭峪山当地的构造环境、岩石和矿物结构及其关系进行了认真观察,并繁体地勘查了当地的错综复杂的构造形式;
二是地质调查,包括矿产调查、岩芯钻探、岩石检查、岩心鉴定等,其中采集岩芯实际力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性质实测样品,运用冷抽过滤的方法,对地壳物质的内部构成、演化历史、构造演化特征、能源物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三是地
貌变化调查,通过比较了不同时期之间地貌形态进行研究,从形态到各种形貌变化,松岭峪山地面和地质构造发育程度相当明显,构造活动持续强烈,由此对晋元冲压系的构造和运动规律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四是矿产研究,手工探坑、样品分析等方法,探明了松岭峪山植物矿床和火山熔岩地质类型,检查了铁和金的普遍分布区以及存在情况,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铜矿物,对松岭峪山资源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次综合实习,最终我对松岭峪山的构造及其发育规律、火山熔岩类型、植物化矿床资源、铁、金和铜等矿产资源研究做出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与总结。
松岭峪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松岭峪地区综合地质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6月23日目录第一章引言 (2)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3)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6)第四章构造 (9)第一节震旦纪构造层 (9)第二节早寒武世—早奥陶世构造层 (10)第三节早中泥盆—早三叠世构造层(分三个层) (10)第四节古近纪—新近纪构造层 (11)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12)第六章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第一章引言(一)区域地理概况分析主要依据于《松岭峪地质图》。
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整体看,地区西高东低,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
在沿NW-SE方向上。
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
综合分析地质图,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地质知识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从而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同时,分析地质图绘制剖面图,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三)工作量统计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构造层是指由不整合,尤其是角度不整合所分开的上下两套地层,他们各自由有一套不同的沉积建造特征和不同的形态和类型的褶皱、断裂甚至岩浆岩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它们分别是地壳发展演化历史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综合地质体。
灰峪——地质实习报告模版
灰峪、野溪一带河流地质作用和褶皱构造(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本路线观察地点为门头沟军庄西北的灰峪、仙人洞、陈各庄一带。
从学校有公路经颐和园、温泉村、寨口、军庄直达灰峪村南。
(二)观察路线军庄T陈家庄T灰峪T仙人洞T返校(三)地质简介灰峪一带地质简况如下:Q第四纪J侏罗纪Ts三叠纪P二叠纪C-P石炭二叠纪0奥鮒纪€寒武纪Pt3新元古界J地庾界线锻整合\不整合接触地层:从新到老出露地层为1.第四系河流沉积物(Q):沿永泄河谷两岸为砂砾、粘丄。
永左河现款岸低河漫滩阶地,由于人工改造而不淸楚。
2.侏罗系辔髻山组(JX):出露在灰峪村北,在大牛道山及三家店东香峪大梁的顶部, 为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少数熔岩组成。
本次实习仅能远眺,如果到三家店去,可以在铁路边看到它。
3.三迭系双泉组(Ts):紫、深灰色含凝灰质砂岩为主。
4.二迭系红庙岭组(P2h):以石英砂岩、灰红色砂岩为主,在寨口以南路边有少数出露。
5.二迭系上杨家屯组(Pt):以含炭质粉砂岩和砂岩为主。
底部有含砾砂岩及细砾岩。
6.二迭系中杨家屯组(Plly):以含炭质粉砂岩、中到细粒砂岩为主,夹煤层(煤层在地面因风化而看不见)。
7.石炭系下杨家屯组(C3y):砂岩、粉砂岩,砂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夹薄煤层。
8.石炭系淸水漳组(C2q):很薄,为砂岩、页岩及薄层泥灰岩,泥灰岩内有海生动物(腕足类)长身贝、海百合茎等化石。
9.奥陶系马家沟组(02m):厚层石灰岩,为灰峪一带烧石灰主要原料。
含头足类及腹足类10.(寒武系及中元古界Z):以炭酸盐岩为主,本次实习只能远远看到它们。
地质构造:灰峪一带地层走向大体为北东走向,倾向不泄。
有轴向北东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如灰峪向斜,大将军索一带背斜,野溪箱形向等。
岩浆岩侵入体:本区少,只有一些岩脉和岩床。
(四)观测记录观察点1地点:在军庄以西,永泄河边的陈家庄一野溪附近。
观察项目:从公路上远眺及俯视永立河的河曲和流水地质作用。
内容:(1)观察河谷结构河床,河漫滩(低的、髙的),河流阶地(堆积的、侵蚀的)(2)观察河水主流线及其分布(河床中部、两侧)(3)观察浅水区、深水区以及螺旋流(横向环流)的变化。
松岭峪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对所学地质专业课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尤其是《构造地质学》。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后,使我们可以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外貌特征,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有了初步了解。
为了更好的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分别从地层;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图,读图时,我们要先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质,先地质后构造。
图外有地质图名称、比例尺及图例,图外要从下往上读。
地形主要是看河谷和山地,而地层则可以以岩性、厚度、出露地区、接触关系等方面着手。
构造主要是看褶皱的位置、性质、延伸长度、时代、轴面和断层的落差、两盘时代、性质等,同时也要了解到断层与褶皱、岩浆岩的关系。
使我们学到分析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这次课设计,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掌握地质图的读图方法。
在读图时,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于实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
现有老到新分述如下:一、元古界(Ar)本区元古代地层仅有震旦系。
震旦系(Pt)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主要为震旦系片岩。
二、古生界(Pz)本区古生代地层有寒武、奥陶﹑泥盆及石炭系,缺失志留和二叠系。
1、寒武系(∈):分布于F2断层附近及王村、刘村之间地区,自下而上分为三统。
分别为下寒武统千枚岩和中上寒武统板岩。
两者为整合接触。
2﹑奥陶系(O):本区缺失中﹑上奥陶统,仅有下奥陶统。
其分布于毛村北部地区,和寒武系整合接触。
3﹑泥盆系(D):广泛分布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附近地区,缺失上泥盆统。
岩性为下泥盆统砾岩和中泥盆统砂岩,和奥陶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4﹑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本地区,其位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周围地区,缺失上石炭统。
岩性为下石炭统砂岩和中石炭统砂页岩,和泥盆系整合接触。
三﹑中生界(Mz)本区中生界仅有三叠系,与下伏石炭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前言 3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第二章:地层 51、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2、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第三章:地质构造 6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3、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4、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 11第五章:结束语 12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松岭峪地区A—B,Aˊ-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前言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二、综合实习的要求1、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一幅;地质剖面图至少两幅(1:100000)。
2、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三、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1、实习用图.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
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3、图内地形地貌。
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7。
5厘米,实际长度17。
5公里,宽12。
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
75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大家知道嵩山地质实习报告总结怎么写吗?在嵩山地质实习中,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而沉积下来的。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嵩山地质实习报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xxxx嵩山地质实习报告1一兴城1岩浆岩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
块状构造,中细粒半自形等粒结构。
命名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岩。
花岗斑岩: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
块状构造,中粗粒半自形等粒斑状结构。
斑晶直径约为2㎝,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和石英。
有些岩石中可见包体和捕掳体。
命名为灰白色中粗粒黑云二长斑状花岗岩。
2 沉积岩砾岩:包括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灰黄色到灰白色石英砂岩质砾岩。
风化面为黄褐色,粒径最大为30~40㎝,最小为1~2㎝,平均为8~10㎝,磨圆较好,分选不好。
砂岩:主要包括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串岭沟组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团山子组红黄色细粒钙质砂岩、馒头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
该段岩层中发育有寒武纪叠层石。
磨圆很好,分选很好,二氧化硅含量高。
石灰岩:主要包括团山子组灰黄色白云质灰岩、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岩、馒头组紫红色中夹薄层黄绿色灰岩、张夏组巨厚层深灰色鲕状灰岩。
其中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中还含有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
二秦皇岛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1岩浆岩花岗岩: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
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辉绿岩: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闪长玢岩: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金山镇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班级:011102班学号:***********姓名:***目录第一章引言 (2)第二章地层 (3)第三章岩浆岩 (3)第四章构造 (4)第五章构造演化史 (6)第六章结束语 (8)附件:1、金山镇地质图2、金山镇A—B地质剖面图3、金山镇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引言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的目的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
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
它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1幅构造纲要图、1幅地质剖面图对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本次要求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
图幅中包含大量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主要村落等。
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方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
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地层。
A-B剖面上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断层,褶皱均在其中。
其剖面大致走向为SE123°,岩层年代从K2-D2,包含地质图上几乎所有年代岩层。
由于没有等高线,需要根据其中已知的标高大致判定地形的起伏,从而画出各岩层的产状,进而分析各段的构造情况。
因为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足够了解的构造,比如飞来峰和构造窗等,所以分析难度比较大。
但是,通过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是可以容易得解释图中出现的一系列构造现象,对我们的分析能力有较好的提升。
第二章地层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K2,中间缺失T1和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
白垩统K1、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C1至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
工程地质峪沟水库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峪沟水库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峪沟水库实习报告篇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篇1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即理论、实际结合型人才,我系组织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处的石门寨地区,实习时间为__年7月8日至7月12日。
此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类型及特征。
认识岩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等等。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
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
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一)元古界青白口群1)下马岭组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
构造地质学综合地质报告地质大学(北京) 2011年6月9日目录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层第三章----- 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第五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Ⅰ构造纲要图附图Ⅱ联合面图第一章引言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他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前面的构造实习课程的总结。
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并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
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
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本次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1、编制了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
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2、编制五条地层剖面图对图中标注的五条地层剖面进行分析制图。
A-B剖面主要是分析逆冲推覆构造。
C-D、E-F剖面主要是根据褶皱关系、断层展布来分析断层类型。
G-H剖面主要是分析岩浆侵入作用与断层作用叠加下的地层表现。
I-J 剖面主要是分析地堑地垒构造。
松岭峪地质图剖析[整理版]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松岭峪地质图上虽然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红石崖、彩云岭、松岭、云岭山、杉岭、松岭峪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还有一条NW-SE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判断出该图的地形轮廓是:图区总体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松岭峪地质图是一幅很复杂的地质图,对该图可以作如下的分析:图区的下寒武统底面、下泥盆统底面和古新统底面是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根据这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可以把图区分为四大构造层,从下向上分别是前寒武系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和新生界构造层,各构造层具有不同的地层组成和构造特点。
1. 四大构造层的主要特点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角王村—任村—杉岭一带,主要由中元古界(Pt2)片岩组成,片岩中发育枢纽近EW向的褶皱,褶皱的轴面向北倾斜。
该构造层内还分别发育NW—SE向延伸的、断面向NE倾斜的F4正断层和断面向SW方向倾斜的F3逆断层。
断层截切片岩中的褶皱, F4正断层被刘村一带的辉长岩体截切,而F3逆断层的上盘则覆盖了刘村辉长岩体,表明断层形成于褶皱作用之后,而且F3逆断层形成于F4正断层之后。
在下构造层的丁村和刘村一带发育辉长岩侵入体。
从丁村辉长岩体被下寒武统覆盖的地质事实知道,辉长岩体侵入活动发育在早寒武世之前,很可能与F4正断层同时,刘村辉长岩体截断F4正断层只是同一次伸展活动中的相对早晚关系的反映。
下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部,主要围绕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由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组成。
该构造层内发育NW-SE向褶皱和NW-SE向延伸的F2逆断层。
F2逆断层的断面向SW方向倾斜,由于该断层的作用,范村背斜的NE翼和毛村向斜的SW翼地层倒转。
后期的剥蚀作用在毛村东南部形成了一个由中—上寒武统地层组成的飞来峰构造。
在该构造层的东北角发育花岗岩体,该花岗岩体侵入于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之中。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断裂、冲断带以及隆起等构造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属于二叠系古近系太平洋海盆前陆盆地,孕育着丰富的构造变形历史,并形成紧密联系的构造体系及构造事件。
从该地区断裂地质分析来看,它由一系列主要山脉和支脉构成,其中有四支克罗伊斯支脉,均为横断面断层,包括北方四つの支脉、南方四つの支脉以及东南方向的原初支脉和变形支脉。
每条支脉的断层都存在断层落差和褶皱,有多处发展成滑动断层,断层破裂幅度较小,以平坦的地貌特征出现。
松岭峪地区的冲断带与褶皱、断层有密切的关联,横断面有若干个冲断带,均为沟槽型冲断带,有冲断抬升、断裂抬升、倾斜抬升和折叠抬升等。
此外,该地区也有多处隆起构造,包括发育在陆内的褶皱隆起、断层隆起以及抬升隆起等,均性质复杂,岩性变化很大。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
应力的逐 渐作用
形成各种褶皱和断层 构造应 力作用 下
第四章 构造演化史
• 第三构造层
原始地层 地壳缓慢下降 地壳下降 形成E1、E2、 E3、N地层 在应力作用下 形成各种次级褶皱 形成Q地层
第四构造层
原始地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地层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构造演化史
第五章 结束语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地层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构造演化史
第五章 结束语
第三章 地质构造
松岭背斜(直立褶
皱)
彩云岭背斜(倒转
1.褶 皱 构 造
褶皱)
红石崖向斜(直立
褶皱)
范村背斜(斜歪褶
皱)
毛村向斜(平行褶
皱)
第三章 地质构造
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断层F1
范村-陈村的逆断层F2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
----松岭峪地区
报告人: 指导老师: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地层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四章 构造演化史
第五章 结束语
第一章 前言
1.综合实习的目的
掌握分析方法 掌握地质思维方法 学会对地质现象的分析 学会编制各种图件
2.综合实习的要求
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 一幅;地质剖面图至少两幅(1:100000)。 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ES40°方向主 应力作用下
受风化剥 蚀
壳开始缓慢 抬升
形成复背斜构 造
应力逐渐加强
逆掩断层 和两条正 断层
第四章 构造演化史
• 第二构造层
第一构造层形成的地层 地壳缓慢下降 形成D1、D2、D3地层 遭受风化剥蚀 地壳上升 褶皱和断层加强,岩浆活动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报告(10000字)
松岭峪地区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第一章引言1.1 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初步掌握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分析地质图的方法,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 发挥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地质图进行细致的分析,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4.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5.学会地质学上基本的绘图技能,例如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进一步明确各种图件的图式规格。
6.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总结能力。
7.通过课程设计的过程,复习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1.2 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2.比例尺:1:100000(小比例尺图件)3.地形地貌特征:该图中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云岭山、红石崖、彩云岭、松岭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其中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估算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800-1000m。
另外还有一条北西-南东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其他河流也大致成这样的方向分布在该地区。
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大致判断出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北西—南东向的山岭与谷地呈相间分布,香溪所处地段地势最低,向两侧逐渐升高。
1.3 作业完成情况1.松岭峪地质图(涂色)(1:100000)2.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1:100000)3.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00)4.松岭峪地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一份(10000字)第二章地层2.1 主要的地层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年代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Z);寒武系(∈)、下奥陶统(O1);下-中泥盆统(D1-2)、石炭系(C);下三叠统(T1);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
景陵峪_构造报告_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第一章前言1.1实习目的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
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李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松岭峪构造实习报告
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2.1 新元古界2.2 早古生界2.3 晚古生界2.4 中生界2.5 新生界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3.1 岩浆岩3.2 变质岩第四章地质构造4.1 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4.2 总体构造特征4.3 褶皱分析4.4 断裂分析第五章构造发展史第六章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I 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II 松岭峪地区A-B地质剖面图附图III 松岭峪地区C-D地质剖面图第一章引言本次读图资料为松岭峪地质图。
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属于中比例尺地质图,图区面积约243平方千米.图区总体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点,最高点位于图西的云岭山,海拔为1320m;低处于图东南香溪处,低于630m。
河流自西北汇至东南。
村镇主要分布于沿河带与图东北一带。
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展布、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期等,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理解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第二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地层发育不太齐全,缺失地层较多。
图区内出露的地层按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表1):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和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表(1)松岭峪地区地层概况第四系Q 砂砾粘土图东南赵村-黄村一带喜马拉雅阶段新近系N 泥灰岩图西云岭山渐新统E3 泥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始新统E2 砂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古新统E1 砂岩砾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下三叠统T1 灰岩,泥灰岩沿香溪,白玉山海西—印支阶段上石炭统C2 泥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下石炭统C1 砂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中泥盆统D2 砂岩沿松岭,彩云岭下泥盆统D1 砂岩砾岩松岭、彩云岭,沿陈村-范村下奥陶统O1 板岩千枚岩毛村加里东阶段中上寒武统∈2+3 板岩,变砾岩毛村南东下寒武统∈1 千枚岩,变砾岩范村,陈村-王村震旦系Z 片岩,大理岩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2。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松岭峪地区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一个区域性的断裂带和山岭系统。
该区域是中国古生代岩石的代表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价值。
本综合报告将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
(一)地质背景松岭峪地区所处位置是北华地台东缘,是早古生代岩石的代表地区,岩石类型较多,有花岗岩、闪长岩、斑岩、变质岩和水成岩等。
该地区处于东北—西南向的断裂带上,具有明显的构造特点,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松岭峪地区地处盆山区交界处,是华北地区地壳变形的重要区域之一。
(二)地质构造松岭峪地区是一条唐山—昌平大断裂带的中段,该断裂带的总长约700公里,成为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该地区以北山为主,南山较低,断裂比较明显。
该地区的燕山期构造以及中新世以来构造变化对该地区地质构造发育起了重要作用。
(三)地质特征1. 岩体类型多样:松岭峪地区具有丰富的岩体类型,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斑岩、变质岩和水成岩等。
2. 长样是主要矿物:在松岭峪地区的岩中,长样是其中的主要矿物,如长石石英岩、长英岩,长分别为30%,35%和55%。
3. 性质较为复杂:该地区岩体性质较为复杂,有受环境影响的变质岩和侵入性的花岗岩等,其结晶状态和形成方式也各不相同。
4. 地貌类型多样:松岭峪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和坡地地貌等,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
(四)地质演化历史在松岭峪地区漫长的地质演化历程中,该区域经历了从古生代到现代的四个主要地质时期,即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这四个时期中,松岭峪地区的构造和地貌形成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其原因主要包括不同的构造运动、沉积、抬升、剥蚀和侵蚀等。
(五)综合分析和结论通过对松岭峪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早古生代岩石的代表地区和东北—西南向的断裂带;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是华北地区地壳变形的重要区域之一;而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则表现为多样性,包括岩体类型多样、性质较为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等。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区域构造位置
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区域构造位置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区域构造位置篇一: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序言本次实习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接触实物,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使能更好的掌握并巩固相关的知识,并且加强知识的可用性丰富野外实习经验,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做更好的铺垫,20XX年6月1日上午,我们在北京昌平虎峪进行了地质考察活动。
实习地:北京市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时间:20XX年6月1日实习内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进一步识别并分析三大类岩石其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可能形成环境。
地质地貌和形成环等。
岩石沉积岩.角砾岩:具砾状结构,由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成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物为硅质。
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其中还有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是细粒或中粒结构细粒或中粒结构,,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其表层常发育有刀砍纹刀砍纹。
石英砂岩: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碎屑物质中90%以上为石英碎屑,,以中—细粒常见,磨圆及分选性良好,石英颗粒表面光滑石英颗粒表面光滑、干净。
在滨海或浅海地区沉积而成。
在虎峪主要在团山子组中出现。
页岩:具有泥质构造主要由粒径含有少量其他的矿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
具有极薄的层理构造。
岩浆岩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深灰、灰黑色。
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长石,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
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山子组和串岭沟组。
此处为岩床如图为侵入的岩浆岩变质岩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可含有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
【报告】构造报告全套
【关键字】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区域地质概括一、区域地层二、构造第一节褶皱第二节断裂第三节岩浆岩三、构造发展史第三章致谢第一章引言一、实习目的在课堂教学和室内作图实习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质图的能力,按要求编制构造纲要图、图切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报告能力,使学生能充分把地质平面图与剖面图联系起来,把地质图和地质报告的内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分析金山镇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
2、明确该地区堆积环境及演化史。
3、初步掌握具体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的方法与步骤。
三、实习任务1、绘制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2、绘制金山镇地区A—B和C—D图切地质剖面图。
3、概述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
该图比例尺为1:20000,图区最高点为正南方图区边缘,高程1536米左右。
次高点香花岭顶部至图区边缘,高程1484米左右。
最低点位于正北方向图区边缘,高程598左右。
区内相对高差938米左右。
图区地势较平缓,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北东部发育有呈北东走向的山脊。
图区村镇分布于南西部和北西部,杨柳市位于图区南西方向凤台—白竹逆断层边缘。
本报告主要由本人于2014年1月10日完成。
实习主要包括编制《杨柳市AB地质构造剖面图》、编制《杨柳市构造纲要图》,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编写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层杨柳市出露地层主要从志留纪到古近纪。
地层出露的地层为8个时代14个小层。
其中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再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杨柳市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下第三系(E),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其中地层出露有三次缺失:J1—K缺失中侏罗统(J2)和上侏罗统(J3);T1—J1缺失中三叠统(T2);S3—D2缺失下泥盆统。
分述如下:下第三系(E):图例出露于杨柳市东部靠南地区,代表性岩石为红色砂砾岩。
白垩系(K):角度不整合图例出露于杨柳市东部靠南地区,代表性岩石为砾岩夹砂粗砂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前言 3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第二章:地层 51、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2、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 6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3、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4、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 11第五章:结束语 12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松岭峪地区A-B,Aˊ-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前言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的要求1、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一幅;地质剖面图至少两幅(1:100000)。
2、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三、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1、实习用图。
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
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
在沿NW-SE方向上。
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松岭屿地区地质彩图第二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地层出露不太完整,有很多地层缺失,主要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区内图中所涉及的年代地层单位有14个,其地层岩性及分布如下表格:松岭峪地区地层简表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第三章:地质构造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Pz约为543Ma)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
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Ⅰ、松岭峪地区构造特征概述。
松岭峪地区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
褶皱和断层的走向大体一致,为北北-西方向。
褶皱构造: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四大断层(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断层F1、范村-陈村的逆断层F2、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区内构造层:根据角度不整合(三个角度不整合),全区可分为四大构造层,分别为Z、∈1、∈2﹢3、O1构造层;D1、D2、C1、C2、T1构造层;E1、E2、E3、N构造层;Q构造层。
Ⅱ、松岭峪地区中的褶皱构造。
①.松岭背斜分布在松岭一带,中间高两边底,呈ES20-35°延伸,长约为10km,宽约为4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
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5: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穹隆构造。
②.彩云岭背斜分布在彩云岭-白玉山一带,呈ES30-40°延伸,长约为14km,宽约为2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5°),且两翼倾角不相等,一翼约为40°,另一翼约为70°,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
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大于3:1(7: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短轴褶皱。
③.红石崖向斜分布在红石崖一带,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1、E2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E2,两翼地层为E1,即中新两老,所以为向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8°),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
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又可以说是平缓褶皱。
松岭屿地区A-B剖面图④.范村背斜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Z,两翼地层为∈1、∈2﹢,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8°),且两翼倾角不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
⑤.毛村向斜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O1、∈1、∈2﹢3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O1,两翼地层为∈1、∈2﹢3,一翼有部分地层被喷出的岩浆岩侵入,翼部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岩体裸露在原地岩块之上,构成一个小型飞来峰。
形成是时代约在O1之后D1之前。
⑥.一些小褶皱小型褶皱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云岭山、黄村、白玉山一带。
松岭屿地区Aˊ-Bˊ剖面图Ⅲ、松岭峪地区中的断裂构造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①.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该断层西起古新统,经过彩云岭背斜,东被金沟的花岗岩切断,其西端延伸到图外。
断层中间被两个后期形成的小断层切断,断层总体走向ES20-40°。
图内断层延伸长达15km以上。
断层倾向南,倾角在30°-50°之间,两盘岩层的产状受到断层的影响显著。
北盘地层发生倒转,导致中间地层变陡,中间有一部分断层被后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切断。
断层形成在E1-T1之间,使C2地层推掩在T1地层之上,且该断层切穿彩云岭背斜,导致彩云岭背斜的一翼地层发生倒转,北盘地层上升(上盘),使该背斜的核部变宽、变老。
可以说明该断层形成在褶皱后期,是燕山运动南北向挤压而形成的。
②.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分布在陈村-范村-毛村一带,切穿范村背斜和毛村向斜的一翼,从东向北所经过的地层依次有Z、∈1、∈2﹢3 、O1,其两端皆延伸到图外,断层的走向为ES30-50°,倾角约为24°,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图中只有上盘的岩层产状受到断层的影响,使上盘地层发生倒转上升,从而导致范村背斜的核部变宽、变老。
可以说明该断层是在褶皱后期产生的。
③.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该断层北起刘村,穿过任村,延伸到图外,所穿过的地层只有震旦系(Z),北端被后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切断。
断层的走向为ES35-45°,倾向约为28°,形成于花岗岩体(r)和震旦系(Z)之前,辉长岩体(v)之后。
④.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图内断层分布在刘村与任村之间的震旦系地层,并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断层的走向为ES25-35°,倾向约为25°,与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非常相似,只是形成时间较晚,该断层形成在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之后,形成在辉长岩体(v)之前。
⑤.切割松岭背斜的一系列小断层这一系列小段层不等的切割松岭背斜的C1、C2、D1、D2、T1地层,走向EN70-80°,倾向不明,一端延伸到地图的外面,根据岩层的出露关系,可知松岭背斜的一系列小断层为正断层,在平面上的组合形式为地垒式。
形成时代在早三叠世(T1)之后,古新世(E1)之前。
Ⅳ、松岭峪地区中的岩浆岩构造与变质岩构造。
区内总体岩浆岩出露较少,主要有燕山期花岗岩体(r)喷发、花岗闪长岩体、和辉长岩体。
燕山期花岗岩(r),主要分布在金钩、刘村以西、松岭背斜的核部等地方。
金钩地区的花岗岩体裸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刘村以西的花岗岩体裸露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辉长岩之后;松岭背斜核部的花岗岩侵入在花岗闪长岩体的上面,裸露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边的花岗闪长岩体之后。
花岗闪长岩体(r﹠),分布在彩云岭背斜、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一带,裸露的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
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与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体一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辉长岩体(v),分布在丁村与刘村一带,裸露的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丁村的辉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时代很晚,形成在寒武系(Z)与震旦系之间(∈1);刘村的辉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松岭屿地区构造纲要图第四章:构造演化史松岭峪地区构造发展简史:该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地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下,经历了多次不同规模的构造运动。
根据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可将松岭峪地区划分为四个构造层。
根据各种地质构造形成的机理模式和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大地构造在全球地质应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的基本特征,现将其构造发展史具体描述如下:第一构造层:该构造层包括地层有震旦系(Z)、下寒武统(∈1)、中上寒武统(∈2﹢3)、下奥陶统(O1),对应中国的加里东阶段,该时期地壳缓慢下降,接受沉积,逐渐形成震旦系(Z)、下寒武统(∈1)、中上寒武统(∈2﹢3)、下奥陶统(O1)地层,他们之间属于整合接触关系。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在构造作用的影响,该地层发生多次弯曲,形成复背斜构造,走向约为ES40°,主应力方向也大致为ES40°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