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博物馆参观报告.pptx

合集下载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江西客家博物院是一座专门展示、研究和保护江西客家文化的博物馆。

它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当地客家特色,体现了江西客家人的精神风貌和传统文化。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了丰富的客家文化遗产,包括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工艺技术等。

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展示了客家人的传统房屋、农具、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等,让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该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分为几个主题,包括客家人的起源和迁徙史、客家人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客家人的传统艺术和文化等。

每个展览区都配备了详细的文字解说和图片资料,方便观众了解和学习。

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如客家文化节、客家书画展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江西客家博物院的展示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更是为了加深公众对客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展览和研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客家人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增强大家对客家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也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投资。

江西客家博物院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机构,吸引了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在此进行客家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

江西客家博物院的建造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项目,更是一个展示地方优秀文化的窗口。

通过展示和研究江西客家文化,可以带动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的建造还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梅州客家博物馆观后感

梅州客家博物馆观后感

梅州客家博物馆观后感去了趟梅州客家博物馆,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本厚厚的、超有趣的家族史书。

刚到博物馆门口,那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就“唰”地一下把我给包围了。

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随时能看到头戴斗笠、身背行囊的客家人从远处走来。

走进馆里,那琳琅满目的展品就像一个个小喇叭,争着跟我诉说客家人的故事。

那些古老的农具,像犁啊、耙啊,看着它们,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客家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画面。

他们肯定一边干活,一边还哼着那种有着独特韵味的客家山歌,虽然辛苦,但是充满希望。

说到客家建筑,那可真是绝了。

馆里有微缩的围龙屋模型,那结构复杂又精巧。

我就在想啊,以前的客家人得多聪明啊,能设计出这么厉害的房子。

围龙屋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巨型怀抱,把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紧紧地抱在一起,安全又温暖。

这房子就像是客家人团结一心的象征,不管外面风雨多大,一家人在围龙屋里就什么都不怕。

还有那些客家服饰,花花绿绿的可好看了。

布料摸起来感觉很厚实,我猜这是因为客家人勤劳朴实,衣服要经穿才行。

衣服上的刺绣精致得不得了,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绣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站在那儿,就想象着以前的客家姑娘们坐在窗前,一边绣着花,一边谈论着哪家的小伙子最勤劳呢。

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我发现客家人的文化传承真的很厉害。

不管是语言、习俗还是各种传统手艺,都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稳稳地传了下来。

而且客家人那种吃苦耐劳、热情好客的品质也体现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

感觉他们就是那种不管到哪里,都能扎根发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人。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就像刚从一场温馨又充满力量的大家庭聚会中离开。

我对客家人的敬意那是蹭蹭地往上涨啊,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我想我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知道梅州客家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群人。

客家博物馆

客家博物馆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
• 说起客家土楼,有一个广为 人知的笑话,据说,在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 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 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大型建筑, 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 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 小觑。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 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 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
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组成。主馆占地面积 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 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 “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
一样的博物馆 不一样的看法
谢谢
不一样的人
不一样的感觉
客家博物馆
参观考察 TEXT
• 我们组一行人去参观了梅州客家博物馆,在馆 内我们参观了许多有关客家文化产品,同时通 过网络查看资料,让我们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 一层的了解。
目录
博物馆简介 建筑风格
馆舍介绍
社会地位意义
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简介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是中国国内唯一收藏、研 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 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
馆舍介绍
黄遵宪纪念馆
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居荣禄第和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组成,占地面积23亩。黄遵宪纪念 馆是收藏、陈列、研究近代中国卓越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变法 先驱、爱国诗人黄遵宪的专题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对 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设 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展陈黄遵宪 “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崇高品质。古建筑文化积淀深厚的 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各具特色,展现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历史 风貌。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广东博物馆调查报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汉民族文化分支的客家文化,则是其中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为了加深对客家文化的历史了解和实践探讨,我组成员于5月30日前往广东省博物馆进行参观。

总结发现客家文化不但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中的农耕文明、客家节日以及婚嫁习俗最具代表性了。

在博物馆的广东历史展厅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客家的农耕图展,“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活写照在画面上展露无疑,展示了客家先民胼手胝足开垦梯田的业绩。

为了维持生计,客家先民在岭上依山建房,开山凿田。

由于山高坡陡,聪明的客家先民依狭窄的山势开垦小田,甚至在沟边坎下石隙之中,都会奋力开凿,从山脚开到山顶,不浪费寸土块石,让它们都变成田地,长出粮食。

这一块块、一排排、一垅垅梯田犹如横在天地间的一部厚重史诗,写满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成为客家农耕文明的一道奇观。

大部分客家人居住在山区,经济以农业为要,主要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客家地区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车灌水入田。

农家肥料,以家禽的粪便作为粪种,掺上石灰肥田。

稻谷成熟后,收割时,不雇工;约左邻右舍的妇女,到时她们自带镰刀来田里帮助割水稻。

这些“帮工”等她们各家收割水稻时,被人"帮"过工的妇女再"帮"人家的工。

这是客家人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好传统的充分表现。

展厅的场馆中还展示了客家人所独特制作的农用工具。

有传统耕种时使用的犁、耙;传统灌溉时所用的脚踏水车;施肥时用于装载肥料的灰箩、粪桶;收割时使用的稻桶、打稻机、箩筐、镰刀;加工时所使用的风车、石磨等;还有在衣食住行方面上所用的斗笠、蓑衣等生活用具。

而其中的风车是杰出代表,使用风车清选粮食时,用饧箕装上稻谷或稻米倒入风车漏斗口中,再用手摇动风车,那些糠就会被吹走了,留下的就是实粒的谷子,碾出来的米粒也就会很饱满的了。

而饧箕是用篾条或竹条编制而成,做工精细,其用处很多,有一点类似量筒。

《参观博物馆》课件

《参观博物馆》课件

民族文化展示与介绍
总结词
展示博物馆珍藏的民族文化展品,介绍不同民族文化的 特点和价值。
详细描述
民族文化是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通过展示这些展品 ,可以让观众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在PPT 中,可以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展品,并 配以文字说明和解说词,介绍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同时,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 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藏品种类
列举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文物种类,如 书画、陶瓷、玉器、铜器等,展示博 物馆在各类文物复
介绍博物馆在藏品保护和修复方面所 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以及在文物保护 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介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即最具代表 性、最珍贵的文物,分析其历史价值 和文化意义。
近现代艺术品展示与介绍
总结词
展示博物馆珍藏的近现代艺术品,介绍艺术家的创作 背景、艺术风格和作品意义。
详细描述
近现代艺术品是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之一,通过展示这 些艺术品,可以让观众了解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 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在PPT中,可以展示不同时期、 不同流派的近现代艺术品,并配以文字说明和解说词 ,介绍艺术家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和作品意义。同 时,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让观 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手工艺制作体验区
手工艺制作
提供各种传统手工艺制作 工具和材料,让观众亲自 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体验 传统文化的魅力。
技艺传承
邀请手工艺大师现场指导 ,传授制作技艺,让观众 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 独特魅力。
作品展示与交流
设立展示区,展示观众制 作的手工艺品,提供交流 平台,让观众分享彼此的 创作心得。

走进艺术博物馆最终完成

走进艺术博物馆最终完成

精选2021版课件
11
作品内容
《父亲》中的这位纯朴的农人也许是作者对父亲及终 年耕作土地的默默感恩。画家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 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 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 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 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 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 在的高尚美。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 ,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精选2021版课件
8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 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 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63年6月,毛 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 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 位及办馆性质。主体大楼为仿古阁 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 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 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近7万 余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的作 品为主,兼有国民初期、清代和明 末的艺术家的杰作。其中仅齐白石 的作品就有410件。
精选2021版课件
17
国之重器-大克鼎
西周孝王(公元 前10世纪末) 高93.1厘米,口 径75.6厘米,重 201.5千克 光绪中期陕西省 扶风县法门镇任 村出土
精选2021版课件
18
大克鼎侧面
精选2021版课件
大克鼎,与中 国国家博物馆 之大盂鼎,台 北故宫博物院 之毛公鼎被誉 为晚清“海内 青铜器三宝”。 自1952年上海 博物馆开馆以 后,成为上博 引以为豪的镇 馆之宝,常年 在一楼青铜陈 列室展出。
走进艺术博物馆
精选2021版课件
1
客家博物馆
精选2021版课件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观后感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观后感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好好玩的!一进去,哇,里面好多好多古老的东西呀,像是那些大大的木雕,还有好多漂亮的衣服,都是客家人以前穿的呢。

馆里面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纸,上面写着好多字,妈妈说那是客家话,我听不懂哦,感觉好神奇呀!
我最喜欢的是看到的那个大鼓,咚咚咚,声音好响啊!妈妈告诉我,客家人以前用这个鼓来召集大家开会,真是太厉害了!还有啊,还有那个老式的茶壶,都是用木头做的,嗯,好像还能闻到香香的茶味呢。

咱们还看到了好多客家人用来做饭的锅,真是很有意思。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小小的展品,好多我都没见过,像是老爷爷老奶奶用过的东西,妈妈说这是历史,必须要保护起来,不然以后我们就不知道那些东西了。

看完后,我觉得好像学到了好多东西哦,觉得好有趣,好神奇。

希望以后能再来这里玩!
—— 1 —1 —。

客家博物馆参观报告

客家博物馆参观报告

客家博物馆参观考察说明书参观时间:2014年5月18日地点:中国客家博物馆参与者主题:学习客家文化,感受客家风情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正文5月18日早上,我和小组成员一同乘车前往中国客家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

到达客家博物馆,从外面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外围建筑,博物馆是半圆型的建筑风格,右侧侧有几栋传统的建筑,左侧是通往黄遵宪故居的一座古桥。

我们走进客家博物馆,映入眼前的第一景象是一个大字“ ”,它在客家话的意思是“我”。

一楼展厅放置的是一些客家人传统制作的工艺品服饰等,参观完一楼,一楼去二楼主展览室的楼梯挂了一些描述客家民俗文化的水墨画和油画。

二楼主展览室的固定主题是《 客家》,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客从何处来的展厅内有一幅客家人迁徙路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其实是原先的中原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两千多年来一直从中原前往南方各省并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

迁徙图向我们展示了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的命运的坎坷。

该展览室还有播放着“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这首客家人传统的童谣。

此外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大家不需要与这本“族谱”近距离接触,只须用手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轻轻挥动一下手臂,“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一页翻开,帮助参观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渊源,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

客家风情主要展示通过民间收集的生活用品向我们客家人的生活习惯、耕作、婚姻等各方各面的信息,传递出客家人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客家精神。

地标围龙则通过一个高度模仿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围龙屋而做出来的模型,向我们展示客家建筑的特点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围龙屋展厅还有各种各样的客家人建筑的横梁,展示了一部全面的客家人自己的建筑史。

人文秀区和客家腾飞两个展区主要通过图册介绍过去历史上为在各方面做出成就的客家人,和客家人自己的辉煌前景。

中国客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客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客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客家博物馆是我去过的最有特色的博物馆之一。

在参观完这个博物馆后,我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给予了更高的赞赏。

这个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是专门展示客家文化的场所。

博物馆建筑独特,融入了客家民居的建筑特色,给人一种宁静而亲切的感觉。

在进入博物馆的大门之后,就迎来了一幅精美的巨型壁画,展现了客家人民的传统生活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客家村落之中。

在博物馆的一楼展厅,我看到了大量关于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的展品。

比如,展示客家人民移民历史的地图和文献资料,让人了解到客家人是如何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的。

此外,还有一些模型和实物展示,展示了客家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俗等。

我特别喜欢展示客家传统婚礼的展厅,展示了各种精美的婚礼服饰和婚礼习俗,让我对客家人民婚姻家庭的重视有了更深的认识。

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则更加注重展示客家人民的艺术和手工艺。

有很多精美的客家传统剪纸、刺绣、编织等作品,展现了客家人民的巧手和创造力。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展示客家围龙的剪纸艺术品,这种传统的剪纸技艺需要巧妙地将纸插入到多层剪纸中,制作出立体的龙形。

这些仿佛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除了展览室,博物馆还有一个户外展区,展示了客家村落的传统建筑。

走进这个展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古代的客家村落。

各种别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如四合院、土楼、客家围屋等,都让我感受到了客家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通过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我深深感受到了客家人民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我对客家文化的理解也从简单的“一种传统文化”拓展到了更加丰富的层面。

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魅力和底蕴,也更加欣赏客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我相信,在这样的博物馆的宣传和展示下,客家文化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保护。

中国客家博物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

中国客家博物馆在大学这3年里,我去过学校附近的风景名胜,其中印象颇深的是客家博物馆。

据我了解,梅州客家博物馆是一个具收藏、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08年4月8日正式开放。

它由主馆广东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组成。

主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馆内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了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主馆陈列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基本展览分成“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个部分,从大客家的概念出发,系统介绍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现状,是客家历史人文风情的完美呈现。

在了解后我发现该馆具有如下的特点:一、独一无二系全球最完整展示大客家的博物馆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历史文化,构建全球客家人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投资1.3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63.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国内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

该馆的《客家人》主题展览,从全球大客家的角度,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多维度诠释全球客家历史,深层次展陈客家民俗,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

该馆是世界客家文化研究和传播中心;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全球“客家学”研究学者进行客家学术交流的窗口;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其馆刊《客家文博》是国内唯一的专题性挖掘、整理、研究客家历史文物及客家民俗文物的学术刊物。

这些坚实的硬件建设,为申报中国客家博物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匠心独具馆中有馆的独特设计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梅州城区东山大道,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组成。

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其收藏、展陈的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激发着境外客家人的思乡情结,纷纷回乡寻根问祖。

参观永定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永定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永定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永定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最近,我参观了永定客家博物馆,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首先,客家博物馆非常有趣,因为它有许多关于客家文化的宝贵文物。

当我们参观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向我们介绍这些文物的来源、历史和现在所处的状况。

同时,他们还给我们介绍了这些文物的价值,让我们了解到客家人的历史文化。

其次,客家博物馆有一个伟大的熔窑,可以让我们看到客家人如何制作传统的陶器,了解这项技术所涉及的细节,以及这些古老技艺如何在现代使用。

最后,客家博物馆还有一个展览室,展示了客家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展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家人的故事,同时用实际行动来承载客家文化。

总之,我的参观让我深受感动,我深深感受到客家文化的伟大。

同时,我也希望客家文化不断保护和发展,以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纪念。

- 1 -。

中国客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客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客家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来到了中国客家博物馆,准备一探客家文化的魅力。

这个博物馆坐落在中国南方一个以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它是客家人的文化象征,也是他们追寻根源的圣地。

进入博物馆大门,我立刻被迎面而来的精致建筑所吸引。

建筑物巧妙地结合了现代设计和传统客家建筑风格,红墙黛瓦,独具特色。

在过道两旁,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纪念品和艺术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客家小镇之中。

走进博物馆内部,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宽阔而富有意境的大型画卷。

画中,客家村庄依山傍水,房屋错落有致,人们忙碌着种植农作物,孩子们在田间玩耍。

这幅画彰显了客家人的勤劳和生活态度,也为我展示了客家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随后,我进入了展览区。

这里陈列着各种客家文化遗产,从陶器、木雕,到传统手工艺品,应有尽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老的客家布衣。

这件衣服不仅色彩鲜艳,还绣着精美的花纹,展示了客家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在另一个展览区,我看到了被誉为客家人精神焦点的“乡贤文化”。

这里记录了许多有过卓越成就的客家人,他们或是杰出的科学家,或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家。

这些乡贤们不仅是客家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他们的事迹和贡献不仅鼓舞着后来的一代,更让我对客家人的智慧与才华充满了敬意。

随着展览的不断延展,我进入了一个模拟客家村庄的区域。

在这里,我仿佛回到客家人的祖先生活的时代。

村庄里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传统的土楼和木屋交相辉映。

村民们身穿古老的客家服装,正在进行着各种手工艺制作。

我沉浸在这个古老而文明的环境中,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根源。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客家人是中国众多民族之一,他们以勤劳和克苦耐劳而著称。

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家族和家庭的重视,传承着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

客家人的精神于是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我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意识到,客家人是一个坚韧不拔、勇敢开拓的民族,他们的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乃至世界。

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客家博物馆的观后感我这次参观的是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的客家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展品,吸引了我无数次的关注。

终于在这个假期,我有机会来到这里亲身参观。

整个参观过程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客家博物馆的大门,我就被它宏伟的外观所吸引。

这是一座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客家村落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区,每个展区都以不同的主题展示了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

首先进入的是客家文化展区。

展厅宽敞明亮,陈列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古籍碑帖、历史文物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精美的客家传统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细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民俗风格,展现了客家人勤劳智慧的一面,也让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感受。

接着是客家民俗展区。

这个展区通过复原了一个客家村落的生活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客家村落中。

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婚丧嫁娶等,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客家人的传统生活方式。

同时,展区还展示了客家人的饮食文化,如传统的腊肉、豆腐干等,让我们感受到了客家人的独特味觉。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一些关于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

客家人是中国独特的民族群体,他们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传统,开疆拓土,努力生活。

他们的优秀品质不仅体现在对周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上,还体现在对家族和社区的重视上。

他们强调家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注重团结和帮助他人。

作为一个客家人,我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客家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还走进了一间展厅,里面展示了宗祠的历史和作用。

宗祠是客家人族群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和历史的宝库。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一些宗祠的建筑特点和民俗习惯,感受到了客家人世代传承的精神。

回想起整个参观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之处和珍贵价值。

作为一个客家人,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对待自己的身份和文化。

通过客家博物馆的参观,我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起了我更深入探索客家文化的兴趣。

客家博物馆.20页PPT

客家博物馆.20页PPT
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客家博物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客家人的博物馆,厓嘿喀家人!

客家人的博物馆,厓嘿喀家人!

客家人的博物馆,厓嘿喀家人!
广东省梅州市,世界客都,中国客家博物馆坐落着此。

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客家匾额馆、梅州名人廉吏馆、展览中心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等组成。

博物馆的外观为圆形客家土楼造型,气势宏伟。

进入博物馆大门,一个大大的“亻厓”(客家方言,即“我”的意思)字散发出浓浓的客家味。

厓,即我
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是读懂客家的必经之路,是客家人寻根问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梅州的“客家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还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内植物茂盛,种有荷花,木棉,梅花,竹子,蜘蛛兰,凤凰木,福建茶,睡莲等寓意美好的植物,馆内建筑以客家文化为准,如客家土楼围龙屋造型,黑瓦白砖,大门口处设有水井,上书“饮水思源”,博物馆正门有一个池塘,种满荷花莲花,还在多处设计了水景,使得一切美不胜收。

客从何来,客往何处。

在漫长的迁徙史诗中,客家人不断淬炼自己,吸收各种文化精华,创造了辉煌的客家文化。

如今,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特征,共同的心理素质,始终维系着客家人,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走进博物馆,体验客家风情(陈冰倩)

走进博物馆,体验客家风情(陈冰倩)

走进博物馆,体验客家风情(陈冰倩)在朋友的盛情邀约之下,我来到了她的家乡江西省龙南市,那里享有“世界围屋之都”的美誉。

我走进了龙南市博物馆。

龙南市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赣南围屋为主题的博物馆,依次设有历史厅、围屋厅、技艺厅、民俗厅四个主题展厅,全面展示了客家传统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

这些文物见证了龙南历史齿轮的转动,细数着它的古往今来,现如今又静静地待在玻璃展柜里,等待着人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最中央的围屋厅,它是整个龙南博物馆的核心,展厅主题为“东方古堡,围屋之都”。

我们得知,赣南围屋现存536座,其中龙南有376座,博物馆建有围屋微缩模型26座。

在众多围屋中,我一眼就被栗园围所吸引,这是龙南市最大的客家围屋。

栗园围是王阳明设计的,按八卦的布局建设而成,围中有围,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

看着这小而精美的围屋模型,我的脑海里好似能复刻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小孩在院落里嬉戏打闹,大人们在祠堂议事,好不热闹。

龙南这些围屋建于明末至清末之间,其中有些历经百年仍屹立在人们眼前,见证着客家人的艰辛与坚韧。

但有些围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只剩断壁残垣,令人惋惜。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重要的载体和象征。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叹他们曾经的丰功伟绩,自然要承担起保护的重责。

2012年11月,赣南围屋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政府后续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维修保护。

现在,有些围屋仍对人们开放,让我们有机会与古老的围屋来场美丽的邂逅。

除围屋外,“客家遗风非遗宝库”民俗厅也让我充满好奇,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客家文化。

民俗厅分为几个小场景,我可以通过蜡像了解龙南客家人的嫁娶、节气庆典等独具风情的民俗。

每个场景都特别逼真,我可以是闹洞房的亲戚朋友,也可以是舞龙的村民,能切身体会到不一样的客家风情。

一旁还展示有客家小吃、客家技艺和客家服饰等,客家酿酒等保留至今,一些传统的技艺也传承了下来,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江西客家博物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历史悠久的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面积約40,000平方米。

博物院于2013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和江西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江西客家博物院的展示主题以客家文化为主轴,展现了客家群体的历史、风俗、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博物馆以“客家家园”的概念进行建构,包括“客家家族”,“客家聚落”,“客家文化”,“客家人生”等多个专题区域和展示内容。

其中,客家家族模块主要介绍了客家群体的原乡、迁徙和族群特征,生动的展现了客家人的用料精细、工艺精湛的民俗文化;客家聚落模块则展示了客家人与土地、房屋、生活习惯的紧密联系,让人们感受到了客家人节俭朴素、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而客家文化模块,则包含了客家文化的歌舞、剪纸、民间医药等内容,全面展现了客家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1. 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2. 提高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江西客家博物院是展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同时也能够扩大客家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

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广客家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价值。

3.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打造江西客家博物院的建设,可以作为江西省以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之一。

同时,它的建设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形象的打造。

作为江西南昌市的一个文化地标,它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更好地推动城市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

总之,江西客家博物院的展示与价值建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在江西客家博物院提高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过程中,有助于推动社会文化多元化和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

江西客家博物院展示与价值建构江西客家博物院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作为全国客家文化主题博物馆,该博物院展示了客家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建设过程中,博物院不仅对江西省特有的客家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还以现代化的手段将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

首先,江西客家博物院对客家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展示。

博物馆内将客家人在祖先崇拜、民俗风情、民居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的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解析,展示了客家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墙面相关图文以及文物实景复原,使游客准确、直观地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多元特征。

同时,博物馆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VR、AR、多屏互动等多种方式,为游客提供深度的客家文化体验和互动式的文化展示,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其次,江西客家博物院在客家文化价值的建构方面具有创新性。

除了对传统的客家文化进行展示之外,该博物馆还以客家人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为核心,创新地建设了《客家春节话春》、《火把节》、《梯田祭》等不同主题的场馆,以丰富多彩的场景和展品向游客展示客家人民在不同传统节庆时的生活和文化特色,体现客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博物馆在文化价值建构方面,也重视对客家文化的当代传承。

其通过开展客家文化素质教育、各类主题讲座、文化体验和互动活动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公众传播客家文化,使更多人了解、认可和传承客家文化,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最后,江西客家博物院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客家人是一个勤劳、好学、节俭、勇敢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直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推动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

江西客家博物院的建设,将客家文化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使得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和继承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民众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的需求。

总之,江西客家博物院作为全国客家文化主题博物馆,通过对传统客家文化的展示,创新性的文化价值建构,以及对客家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它对于推动全国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 海 无涯
人的命运的坎坷。该展览室还有播放着“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 过莲塘”这首客家人传统的童谣。此外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 族谱,大家不需要与这本“族谱”近距离接触,只须用手在悬空的上方 做翻书的动作,轻轻挥动一下手臂,“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一页翻开, 帮助参观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渊源,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客家 风情主要展示通过民间收集的生活用品向我们客家人的生活习惯、耕 作、婚姻等各方各面的信息,传递出客家人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客 家精神。地标围龙则通过一个高度模仿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围龙屋而做 出来的模型,向我们展示客家建筑的特点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围龙 屋展厅还有各种各样的客家人建筑的横梁,展示了一部全面的客家人 自己的建筑史。人文秀区和客家腾飞两个展区主要通过图册介绍过去 历史上为在各方面做出成就的客家人,和客家人自己的辉煌前景。随 后我们参观了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纪念馆黄遵宪书斋人境庐以及故 居荣禄第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恩元第三处相连组成,它是收藏、 陈列、研究近代中国卓越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变法先驱、爱国诗 人黄遵宪的专题馆,在民居古建筑恩元第内设有《黄遵宪生平事迹陈 列》及《黄遵宪藏书陈列》,展陈黄遵宪“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 的崇高品质。古建筑文化积淀深厚的人境庐、荣禄第、恩元第各具特 色,展现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历史风貌。
学海无涯
客家博物馆参观考察说明书
参观时间:2014 年 5 月 18 日 地点:中国客家博物馆 参与者 主题:学习客家文化,感受客家风情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
正文
5 月 18 日早上,我和小组成员一同乘车前往中国客家博物馆 进行参观考察。到达客家博物馆,从外面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外围建筑, 博物馆是半圆型的建筑风格,右侧侧有几栋传统的建筑,左侧是通往 黄遵宪故居的一座古桥。我们走进客家博物馆,映入眼前的第一景象 是一个大字“ ”,它在客家话的意思是“我”。一楼展厅放置的是一 些客家人传统制作的工艺品服饰等,参观完一楼,一楼去二楼主展览 室的楼梯挂了一些描述客家民俗文化的水墨画和油画。二楼主展览室 的固定主题是《 客家》,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 “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 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 文化底蕴。在客从何处来的展厅内有一幅客家人迁徙路线图,从图中 可以看出客家人其实是原先的中原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两千 多年来一直从中原前往南方各省并定居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迁 徙图向我们展示了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
结论 通过此次考察,让我对客家人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行了
2
学海无涯
一次全面的客家文化的熏陶,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客家风 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随时间流失。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