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合集下载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作者:张国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初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区别介绍

初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区别介绍

初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主要区别介绍初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要紧区别介绍
(一)东亚季风:
(1)夏季风
风向: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源地:副热带太平洋
性质:温顺潮湿
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2)冬季风
风向:西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源地:西伯利亚、蒙古
性质:冰冷干燥
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二)南亚季风:
(1)夏季风
风向:西南风
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
源地:赤道邻近的印度洋
性质:高温潮湿
分布地区:要紧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2)冬季风
风向:东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源地:西伯利亚、蒙古
性质:低温干燥
分布地区:要紧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1、南亚季风气候有何特点?其成因与东亚季风气候有何差异南亚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之分,冬干夏湿是其主要气候特征。

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为辅,这与东亚季风正好相反,东亚季风的形成中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是主要方面。

南亚季风形成的主要过程: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2、两个关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问题,地理高手请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季风形成的原理。

东亚季风是海洋和陆地的气压产生的。

夏季欧亚大陆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温度低气压高,形成夏威夷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产生东风,受自传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南季风;冬季相反,大陆是西伯利亚高压,海洋是阿留申低压,产生西风,地转偏向力形成西北风。

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至于其性质不同,东亚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是故寒冷,南亚冬季风,由于冷空气长途南下,到了印度温度已经没有那么寒冷了。

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季风发源地不同,一个在亚热带海域,一个在热带海域,温度自然不一样。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PPT课件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PPT课件
东亚季风VS南亚季风
夏威夷澳大利亚来自亚洲高压亚洲高压
高压
高压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温暖湿润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气压带、风带季节 . 移动
1

活动探究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2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3.海陆分布 5.洋流
2.大气环流 4.地形
3
5
6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 庭幸福。
7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亚寒带⑥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蒙古、 西伯利亚 低温干燥
源地
副热带太平洋
蒙古、 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性质
温暖湿润
分布 地区
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 岛、日本)
南亚(主要在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及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季风环流2.swf
流的成因有哪 些。
解说 导航
水平运动 季风环流 理想环流 课堂练习 三圈环流 影响气候 风带移动 主页 热力环流 海陆影响
季风
东亚季风 夏季 冬季 西北风 夏季
南亚季风 冬季 东北风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
赤道附近 印度洋 高温湿润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源地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赤道附近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高温湿润低温干燥分布地区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亚主要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我国西南局部地区
1、东亚季风是海 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是 源于蒙古高原,夏 1 、东亚季风的成 季的西南风是来源 因是什么? 于印度洋上北移的 2 、南亚季风的成 东南信风; 3、季风的主要成 因与东亚相比 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有何异同? 气压带风带移动也 3 、请总结季风环 是重要原因。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3.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0°S左右,该地区被东南信 风控制,所以该月份盛行东南风。
[答案] A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解析] 由图可知,①和③均为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 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 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为寒流。
[答案] (1)B (2)D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10年广州二测)读下图,影响多年0℃等温线分 布东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09年江门调研)读图,回答8~10题。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8.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解析] 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答案]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 是(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冬季,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北季风,风从高纬大陆吹向低纬海洋,性质是寒冷干燥。

夏季,风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高纬陆地,性质是温暧湿润)。

(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冬季,风从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北信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

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往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和亚洲低压强烈吸引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高纬陆地,性质是温暧湿润)。

(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主要有?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夏季,陆地更热(陆地比热小,温差大),形成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低压,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纬度低,气温高,进而气压更低),又称为印度高压。

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以上是书本上要求的6个主要气压团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的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高、低气压系统。

常出现在一定地区,其位置、强度和范围随季节更换而异。

北半球永久性的低压中心有阿留申群岛和冰岛;永久性的高压中心有亚速尔,太平洋和格陵兰。

半永久性活动中心,陆地上,冬季强烈冷却降温而成为冷源,空气冷缩下沉则形成高压;夏季强烈增温而成为热源,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则形成低压。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世界各区域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世界各区域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世界各区域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它具有稳定性,下面是世界各区域气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生物有帮助。

一、东亚: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二、东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三、南亚: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四、中亚: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五、西亚和北非: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六、撒哈拉以南非洲: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2、热带雨林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地中海气候;七、欧洲: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九、北美: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十、拉丁美洲: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十一、大洋洲: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十二、南极:1、酷寒:①纬度高,热量小;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2、干燥: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3、烈风: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十三、北极: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有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夏季从副高西南部吹出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西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东南季风。

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行星风带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从蒙古高压吹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南季风。

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南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成,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风较强。

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
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南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成。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造成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由于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发生偏转,变为西南风;
冬季由于位于陆地高压的西南侧,有高压吹出的风为东北风,夏季风较强。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 一重要知识

中学高三区域地理复习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知识点归纳一、重要知识点梳理(一)东亚1.概述(1)位置和范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范围(国家):中国(临海国)、蒙古(内陆国)、朝鲜、韩国(半岛国)、日本(岛国)(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3)气候: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受纬度位置影响:分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受海陆位置影响:分海洋性季风(日本)和大陆性季风(我国),朝鲜半岛有过渡性西部内陆(中国西部和蒙古):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4)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种和民族:黄色人种为主,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东西部差异:东部沿海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西部内陆人口稀少,畜牧业发达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韩国:汽车、电子、服装等工业发达;蒙古: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现代工业发达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2.日本: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过一亿。

(1)自然地理特征: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地震频繁——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季风气候显著,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比较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森林、水能资源丰富(2)发达的经济: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欧共体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港湾。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工业部门齐全:主要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工业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为日本的四大工业区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简述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5分)

简述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5分)

简述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5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是两种影响亚洲地区气候的重要季风系统。

东亚季风和气候类型判断 共36页

东亚季风和气候类型判断 共36页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 围和差异。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洋流 地形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而 西欧为平原地形,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使其范围较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及主要气候类型
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请阅读教材42页,思考三种 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状况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特点
气流以辐合上 升为主
全年高温多 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 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多雨)。
即:气候的大陆性表现为 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 少。
气 气温高低 气 温 气温年较差 候
由沿海向内陆各气候的气温 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特 征 降 年降水量 致使出现水这种差各异月的降最水主量要的原分因配是什么?
海陆分布
4、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 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温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温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 西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4)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 (灾害);而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 (灾害)。

(1997年上海卷)●案例探究[案例1]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知识依托: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以及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和区域自然地理知识。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对题干审题有误,也可能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记忆不清或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移动的影响理解不清,还有可能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不熟悉而出现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副热带高压北移偏快”,联系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的进退又与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有关,副热带高压过强,北移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副热带高压偏弱,造成副热带高压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故造成南涝北旱。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台风的影响,降水始终都很丰富,不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故D 项错误,故本题应选A 。

关于雨带的移动规律在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2003年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A[案例2]读图1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1—3(1)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

(2)C 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季风影响,形图11—2成气候;D处属气候,夏季仅能受到季风的影响,形成季。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

知识依托: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气压中心位置和气流的方向,也可能对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成因区别掌握不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锦囊妙计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

●歼灭难点训练1.★★★★★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A.地中海沿岸多雨B.新西兰正值夏季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1998年未启用高考题)2.★★★★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反气旋与气旋的交替控制④季风洋流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图11—4,甲地的月均温及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3~6题。

图11—43.★★★★甲地所在半球及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C.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4.★★★★适宜在甲地生长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可能是()A.地中海型农作物B.畜牧业C.适合水稻和黄麻生长D.冬小麦5.★★★★★甲地可能分布在图11—5中哪个地区?()图11—56.★★★★据5题判断结果,甲所在地是(国家)的(地形区)A.巴西巴西高原B.印度印度河平原C.中国珠江三角洲D.法国巴黎盆地7.★★★★读南亚区域略图11—6,完成有关问题。

图11—6(1)A表示国家,图中B是地区。

(2)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能反映C地气候类型、C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

(3)图中C国的斜线阴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分布区,该地此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8.★★★★★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及耕作制度图”(图11—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1—7(1)该地区气候类型属气候,该地可能位于半岛或半岛。

(2)11月至2月为何不适宜作物的生长?(3)该地区除种植水稻外,糖料作物可能有。

(4)第一季水稻育秧期间为避免低温危害,往往采用育秧技术。

(5)近期该地区稻田面积在减少,可能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2.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差异,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之相关的主要农业生产的类型甲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而乙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故第1题选B,第2题也选B。

答案:1.B 2.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根本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故此题应选D。

答案:D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的理解,审题是关键,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应为3月21日至6月22日,即北半球由春季向夏季过渡,A、B、C均为北半球季风气候,应由旱季向雨季过渡,故只有A项正确,D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应由雨季向旱季过渡。

答案:A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理解能力。

我国的季风气候按季节分夏季风和冬季风,冬季由于我国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小,且昼短夜长,还有降水偏少,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大,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而且降水偏多,即南北温度相差很小,故夏季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太显著,故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度大。

答案:D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雨带的位置和时间和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熟练程度。

第(3)题关键是看清楚图中C、D两点的地理位置,C处于华北地区,D处于东北地区,不难想到华北地区春旱非常严重,而东北地区因有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而没有春旱。

答案:(1)5 10 (2)梅雨(3)C 春季积雪融水(4)南旱北涝南涝北旱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审题能力,根据题干应为北半球夏季,只有C 项符合条件。

A项此时地中海为炎热干燥;B项在南半球应为冬季;D项盛行西南季风应为顺时针。

答案:C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成因区别的理解。

东亚季风只有一个成因即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南亚季风有两个成因,冬季风主要为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夏季风主要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故本题只能选A。

答案:A3~6.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最冷月在7月月均温度在26℃左右,最热月在1月温度在20℃左右,应为热带地区;一月降水比较集中,而7月份降水稀少,有明显的干湿季区别,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下,故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选C,根据第3题推知第4题应选B,第5题应选D,第6题应选A。

答案:3.C 4.B 5.D 6.A7.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亚区域地理的记忆和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能力,根据左图A、B的位置,A应为阿富汗,B为克什米尔地区;根据甲、乙两幅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图不难分析出甲图和乙图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但降水量甲图比乙图要少得多,根据C在图中的位置,由于处于德干高原内部,受地形影响,降水偏少,而且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故易出现洪涝灾害。

根据C图的气候特征不难推论出该图的主要经济作物应为棉花,主要条件是光照充足且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分布。

答案:(1)阿富汗克什米尔(2)乙图夏季风强弱不同且年际变化大(3)棉花德干高原气候相对干燥,阳光充足,且有肥沃火山灰土分布。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示图中粗射线最高点代表温度,折线与射线交点表示降水量,故根据气温与降水的组合特点,应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可能位于印度半岛或中南半岛。

第(2)题因11月至2月为冬季,故气温偏低,降水偏少,不适宜作物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