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强度理论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

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

2、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四个强度理论的比较

材料极限值获

通过任意

一种使试件发

生破坏的试验

来确定

通过任意一种

使试件发生脆断破

坏的试验来确定

通过任意

一种使试件发

生屈服破坏的

试验来确定

极限应力σjx

由简单的拉伸

试验知

σjx =σb

极限应变εjx

由单向拉伸试件在

拉断时其横截面上

的正应力σjx决定

εjx =σjx /E

极限剪应力τjx

由单向拉伸试

验知

τjx =σs /2

σs为材料的屈

服极限

极限形状改变

比能μd jx

在简单拉伸条

件下因

σ1=σs,σ2 =σ3=0

μd jx =

材料破坏条件脆断破坏

σ1=σb (a)

脆断破坏

ε1=εjx=σjx /E (b)

屈服破坏

τmax =τjx =σs /2

(c)

屈服破坏

μd =μd jx

强度条件σ1≤[σ] (1-59)

[σ]由

b

除以安

全系数得到

公式中的σ

1

须为拉应力

1

-μ(σ

2

3

)]≤[σ]

(1-60)

[σ]由σjx 除以安全

系数得到

1

3

)≤[σ]

(1-61)

[σ]由σs 除以安

全系数得到

说明

该理论在

17世纪就已提

出,是最早的强

度理论;

此理论基

本上能正确反

映出某些脆性

材料的强度特

性。用铸铁圆筒

作试验,使其承

受内压并另加

轴向拉力,其试

验结果与最大

拉应力理论符

合得较好。所以

这一理论可用

于承受拉应力

的某些脆性金

属,例如铸铁。

用铸铁制成的

薄壁圆管试件在静

载荷的内压、轴向拉

(压)以及扭转的外

力矩联合作用下进

行的试验表明,第二

强度理论并不比第

一强度理论更符合

试验结果。工程实际

中更多地采用第一

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

的缺点是没有

考虑中间主应

力σ

2

对材料屈

服的影响

从公式可

以看出,公式右

边的三个主应

力之差分别为

三个最大剪应

力的两倍,因

此,第四强度理

论从物理本质

上讲,也可归类

于剪切型的强

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