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解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是由膜电极和电解液灌封而成的。

气体浓度信号将电解液分解成阴阳带电离子,通过电极将信号传出。

它的优点是:反映速度快、准确(可用于ppm级),稳定性好、能够定量检测,但寿命较短(大于等于两年)。

它主要适用于毒性气体的检测,目前国际上绝大部分毒气检测采用该类型传感器。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气体相当一部分的可燃性的、有毒有害气体都有电化学活性,可以被电化学氧化或者还原。

利用这些反应,可以分辨气体成份、检测气体浓度。

电化学分很多子类:(1)、原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也称:加伏尼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也有称燃料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也有称自发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他们的原理行同我们用的干电池,只是,电池的碳锰电极被气体电极替代了。

以氧气传感器为例,氧在阴极被还原,电子通过电流表流到阳极,在那里铅金属被氧化。

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浓度直接相关。

这种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检测氧气、二氧化硫、氯气等。

(2)、恒定电位电解池型气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用于检测还原性气体非常有效,它的原理与原电池型传感器不一样,它的电化学反应是在电流强制下发生的,是一种真正的库仑分析的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已经成功地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气、氨气、肼、等气体的检测之中,是目前有毒有害的主流传感器。

(3)、浓差电池型气体传感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气体在电化学电池的两侧,会自发形成浓差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气体的浓度有关,这种传感器的成功实例就是汽车用氧气传感器、固体电解质型二氧化碳传感器。

(4)、极限电流型气体传感器,有一种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利用电化池中的极限电流与载流子浓度相关的原理制备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汽车的氧气检测,和钢水中氧浓度检测。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电流来检测气体的浓度,分为不需供电的电池式以及需要供电的可控电位电解式。

基于电化学原理工作的传感器其最简单的一种型式就是两电极系统。

其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由一薄层电解液隔开并经由一个很小的电阻联通外电路。

电化学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电化学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电化学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环境监测、生物医药、能源储存和材料分析等领域的新进展。

一、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原理电化学检测技术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来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性质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荷转移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来测量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物质浓度。

1. 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分类电化学检测技术可以分为电位法、电流法和阻抗法等多种分类方法。

其中,电位法主要通过测量电极与电解质界面上的电势差来分析样品中的物质;电流法是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来分析和测量样品中的物质浓度;阻抗法则是通过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来获得样品的电化学信息。

2. 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离子传输来测量和分析样品中所含物质的电化学信息。

通过在电解质中放置电极,应用外加电势或电流,观察电极与电解质界面上的电位或电流变化,可以得到目标物质浓度、反应速率等。

二、电化学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新进展环境监测是电化学检测技术应用的领域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电化学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机离子检测电化学检测技术可以通过选择性电极来检测环境中的无机离子,比如重金属离子、氨氮离子等。

近年来,利用新型材料和改进的电极结构,电化学检测技术在无机离子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有机物污染物检测电化学检测技术在有机物污染物检测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通过选择性电极和催化剂的应用,可以对有机物污染物进行灵敏和准确的检测,如苯酚、农药等。

3. 环境监测仪器的集成化和便携化近年来,随着微纳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化学检测技术的仪器设备越来越趋向于集成化和便携化。

这些小型化的仪器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现场环境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简介:电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响应、长寿命和环保等优势,已成为解决清洁能源储存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

其优点在于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以及充电速度快等。

该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电解质、电极材料、电极结构等方面。

1.电解质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采用高电导率和稳定性的溶液型电解质,可以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同时也可以降低电解质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分解、漏液等问题。

2.电极材料电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正极材料的选择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采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锂钴酸盐、锂镍酸盐和锂铁酸盐。

负极材料则主要选用碳材料。

3.电极结构电极结构包括电极厚度、孔结构、颗粒大小等方面。

研究表明,适当控制电极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钠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发展壮大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廉、钠资源丰富等。

研究表明,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类似,采用的电解液、电极材料等也存在相似之处。

1.电解质钠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一般采用无水有机溶剂,或是含钠盐的水电解液。

需要注意的是,在含钠盐的水电解液中,可能存在钠离子和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等问题。

2.电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采用钠金属氧化物或是钠盐。

负极材料则选用钨酸铁等金属氧化物。

研究表明,采用钠离子电池所选用的电极材料可以达到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3.电极结构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一样,电极结构的设计也对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当控制电极结构可以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功率密度。

三、超级电容器技术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能量密度相对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较低,但功率密度很高。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研究现状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分类及其研究现状

Abs t r a c t :T he s t r uc t u r e s o f f c I u r k i n d s o f e l e c t r o c he mi c a l CO s e n s o r s i n c u r r e n t u s e a r e i n t r o -
中图分类号 : T Q1 5 0 . 5 文献标志码 : A
C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a n d Cu r r e n t Re s e a r c h e s o f Ca r b o n Mo n o x i d e S e n s o r
s e n s o r s i s g i v e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v a H o u s C O s e n s o r s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d e — t a i l .T h e s t u d y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w C O s e n s o r s .
Ke y wo r d s : C O s e n s o r ;s i n g l e c h i p;s o l i d p o l y me r ;me t a l o x i d e;c a t ly a t i c c o mb u s t i o n
众所周知 , 一氧化碳 的主要危害一方面是与人体 内血红蛋白结合 , 使其无法再结合氧而使人中毒 , 严重的可导致 昏迷甚至死亡 ; 另一方面则是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 由于电火花或是与某些物体发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TGS5141介绍及其应用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TGS5141介绍及其应用
器或火灾报警器 传感器的小型化和薄型化,可以让 CO 报警器或火灾报警器等产品便于携 带,外观设计更加灵活自如。 前所未有的新用途 轻薄短小的传感器易于结合其他科技,如无线功能、声控功能、摄影机、 空气品质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自动感应灯,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创造 出新的可能性。 具备条形码校准功能且适用浸焊方式,可节省工序并缩短工时*1 每个传感器均备有条型码可读取其灵敏度,不需再以气体进行校准工序。 此外,TGS5141 适用浸焊方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 TGS5141 介绍及其应用
超小型化实现 让设计产品有更新更广阔的未来 TGS5141 为最新的超小型 CO 传感器,由在电化学 CO 传感器方面有丰硕 成果的“FIGARO”开发而成,以直径 15mm、高 7mm*的轻薄短小尺寸来满足 今后的产品开发需求 * 传感器装在电路板之后的高度 CO 传感器 TGS5141 尺寸仅为 TGS5042 的十分之一
*1 视焊接条件而定,有时可能无法使用浸焊。焊接前请根据实际焊接条 件,确认传感器特性不会受到影响。 一氧化碳传感器 TGS5141 符合以下国际技术标准 *2 TGS5141 已取得 UL2034 零部件认证,使用 TGS5141 的产品申请 UL2034 认证时可免除一年的长期测试。*3 接受 EN50291 测试时不可利用条 型码校准,必须以气体进行校准。 可因急遽又大幅度的温湿度变化 使用场所和用途变的更加广泛 一般的 CO 传感器虽然符合欧洲标准要求的性能,有时却因火灾报警器的
由于 CO 传感器 TGS5141 采用新开发的独特电解质,不需要旧型产品 (TGS5042)的储水槽,装设完成的传感器所占体积大约只有旧型的十分之 一,可大幅缩小产品尺寸。家庭用 CO 报警器的小型化自然不在话下,携带 式 CO 检测器或火灾报警器等安装空间有限的机器也均可使用本产品,用途 相当广泛。 CO 传感器 TGS5141 使用寿命长 近年来,结合烟雾传感器和 CO 传感器的复合型报警器或火灾报警器的需 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开发了与烟雾传感器同样具有十年寿命的传感器。 TGS5141 的催化剂非常优越,保证可使用十年而且由于不设水槽,不用担心 干涸造成寿命减短。有了寿命长达 10 年的 CO 传感器,生活自然更加安心安 全。

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电化学能源技术是一项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加强,电化学能源技术便应运而生。

它的研究涉及到电化学反应机理、电极材料设计以及系统性能优化等方面,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科学问题。

本文将就电化学能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综述和总结。

首先,电池技术作为电化学能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钠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钠离子超级电容器等新型电池不断涌现,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车辆、电子产品以及能量存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钠离子电池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竞争对手,其钠离子扩散动力学、电解质及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锂空气电池则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但是其电极的劣化和氧化副反应等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和电池技术类似的超级电容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高功率、长寿命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次,光电催化技术是电化学能源技术的另一重要领域。

通过太阳能的转化,光电催化技术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化和高效的污染物降解,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钙钛矿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各种光电催化材料不断发展,并已经在污染控制、能量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光电催化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纳米材料等也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转化性能,并有望在未来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电化学储能技术也是电化学能源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将能量转化成化学能进行存储,电化学储能技术可以实现电网的可调度性和能量的平衡性,是智能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具有高能量储存密度、长循环寿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正在不断涌现。

其中,流电池、钒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作为经典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以氢为能源存储媒介的氢储能技术也因其极高的储能密度、环保性和便携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电化学能源储存技术。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进展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进展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进展作者:姜思明胡艳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02期1前言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问题中,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同时传感器整体结构受到电解质材料、形状和性质的制约,所以传感器结构和电解质两方面紧密相关,本文着重从传感器整体结构和电解质两个角度对电化学CO传感器技术进展情况进行概述。

2主要的电化学CO传感器技术2.1整体结构及原理2.1.1 两电极结构最简单的电化学CO传感器是两电极结构的传感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传感器由透气膜、过滤层、电解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组成。

透气膜是气体的通道,能够透过CO、O2等气体,但它要防止电解池内的电解液外泄,还要防止电解池外的水汽渗入,因此它需要是一层多孔的疏水性强的塑料薄膜。

过滤层主要靠物理吸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防止这些物质进入传感器污染电极和影响电解质性能,所以过滤层对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稳定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载有对CO催化反应活性高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加速气体的反应。

通常情形下,气体通过透气膜扩散进入传感器,在工作电极的催化层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一定数量的氢离子(H+)和电子, H+离子通过酸性电解质到达对电极,同时电子经由外部的线路到对电极。

在对电极上氧分子发生还原反应获取电子,总的电池反应为CO被氧化生成CO2。

当气体浓度较低时,反应电流与气体浓度成正比,检测外电路的电流可实现气体的检测。

两电极电化学CO传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材料成本低较低。

在较低CO浓度下可实现线性响应和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由于两电极电化学CO传感器具有上述优点,目前已经在住宅用CO报警器和商业火灾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两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憾,不能满足所有的CO检测需要。

在测量高浓度CO时,由于电极电势的改变,工作电极的催化反应速率可能低于对电极的催化反应速率,造成传感器产生非线性信号的输出。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过程来实现信号转换和检测的传感器。

近年来,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普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势来检测化学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传感器。

它主要由电化学电极、电子传输器和信号转换器三个部分组成。

电化学电极是电化学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电流或电势信号。

电子传输器则是用来传输电极产生的电信号,以促成整个传感器的工作。

信号转换器则是将电信号转换成人类能够识别的物理量,例如电压、电流、频率等等。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能够非常准确和灵敏地检测化学物质的存在并且测量它们的浓度或其他属性。

这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在早期的电化学传感器中,大多数传感器是基于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检测实现的,并且它们需要复杂的电化学操作和仪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也随之涌现,这些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无机电化学传感器无机电化学传感器基于无机化合物或离子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它们能够检测出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气、氰化物等。

无机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2.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出特定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等。

生物传感器通常采用酶、抗体等生物体作为生物识别元件,并且它们能够高度灵敏和选择性地检测出化合物浓度。

3. 有机电化学传感器有机电化学传感器的传感元件是基于有机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比如,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溶液中的有机物质浓度、显影剂浓度、污水中有机物浓度等。

这种传感器也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特异性强等优点。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发展趋势及应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发展趋势及应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发展趋势及应用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的变化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简称生物电极。

这类传感器发展最早,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电流型传感器主要基于探测生物识别膜或化学反应中的电活性物质,通过固定工作电极的电位提供电活性的电子转移反应驱动力,探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

该电流直接反映了生物分子识别和电子转移反应的速度,即该电流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电位型传感器将生物识别反应转换为电位信号,该信号与生物识别反应过程中产生或消耗的活性物质浓度对数成正比,从而与待测物质浓度的对数成正比。

电位型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渗透离子导电膜可设计成与待测离子相关的产生电位信号的敏感膜,测试在电流为零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1.适合于对生物体液中的物质活度测定的需要,响应直观,通过计算机联用,可直接读出待测生物物质的浓度或活度。

2.由于其具有分子识别的功能和高选择性,在许多测定中,样品无需复杂处理,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监测,可连续监测患者的血液物质浓度。

3.测定速度快电讯号的输出和测定响应快速,通过与计算机的接口还可进行多成分同时测定。

4.试样用量少可以将敏感探头微型化,只需微升级样品即可完成分析。

如有的K+、Ca2+、Cl-、Na+及CO2分析仪仅需50μl样品,每小时可测100个样品,这为临床检验缩短检测周期提供了条件。

5.可对体内物质直接和动态测量。

将微小探头埋在体内或留置于血管中,可以指示体内物质的变化,有利于床旁或现场检测。

6.灵敏度高例如AFP免疫电极可测定10-8~10-10 g/ml的浓度。

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检测技术原理分析

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检测技术原理分析

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检测技术原理分析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采用密闭结构设计,其结构是由电极、过滤器、透气膜、电解液、电极引出线(管脚)、壳体等部分组成。

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与报警器配套使用,是报警器中的核心检测元件,它是以定电位电解为基本原理。

当一氧化碳扩散到气体传感器时,其输出端产生电流输出,提供给报警器中的采样电路,起着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

当气体浓度发生变化时,气体传感器的输出电流也随之成正比变化,经报警器的中间电路转换放大输出,以驱动不同的执行装置,完成声、光和电等检测与报警功能,与相应的控制装置一同构成了环境检测或监测报警系统。

如结构示意图所示,当一氧化碳气体通过外壳上的气孔经透气膜扩散到工作电极表面上时,在工作电极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碳气体在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

其化学反应式为:CO+H2O→CO2+2H++2e-在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H+离子和电子,通过电解液转移到与工作电极保持一定间隔的对电极上,与水中的氧发生还原反应。

其化学反应式为:1/2O2+2H++2e-→H2O因此,传感器内部就发生了氧化-还原的可逆反应。

其化学反应式为:2CO+2O2→2CO2这个氧化-还原的可逆反应在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始终发生着,并在电极间产生电位差。

但是由于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都会使电极极化,这使得极间电位难以维持恒定,因而也限制了对一氧化碳浓度可检测的范围。

为了维持极间电位的恒定,我们加入了一个参比电极。

在三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中,其输出端所反应出的是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的电位变化,由于参比电极不参与氧化或还原反应,因此它可以使极间的电位维持恒定(即恒电位),此时电位的变化就同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直接有关。

当气体传感器产生输出电流时,其大小与气体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电极引出线用外部电路测量传感器输出电流的大小,便可检测。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

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生物电化学传感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内产生的生物电流量和化学反应,将物质的浓度和属性转化为电信号来进行检测测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以其无标记、灵敏、快速、实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从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作用机理、材料选择、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分类根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测量物质种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氧化还原传感器、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基因传感器等几种类型。

其中,生物氧化还原传感器与电极电位有关,可用于检测溶液中的氧气、硫酸盐、硝酸盐等。

而酶传感器则广泛应用于人体内代谢产物的检测测量,如血糖、胆固醇等。

抗体传感器则能够检测到更小分子,如荷尔蒙、细胞因子等。

基因传感器则利用DNA或RNA分子与特定药物或生物分子的结合反应,检测病原体、基因变异等。

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作用机理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首先,传感器通过特定的生物信号识别元件引入测量物质到传感器内部,在传感器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如酶促反应、抗体结合等。

这些化学反应都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完成的。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电荷传输和质子转移将转换为不同的电流、电势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传感器上的电极等设备,经过信号放大处理后,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分析。

三、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材料选择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技术,其材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的材料有三种,分别是电极材料、电解质、传感层材料。

电极材料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主要有银、铂、金、铜等,非金属有碳、石墨等。

电解质是可以导电的物质,一般需要具有高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和低背景电流等特点。

传感层材料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修饰技术将生物分子固定在电极表面,是起到识别分子的重点材料。

目前探索的传感层材料有多种,如聚合物、纳米材料、石墨烯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进行选择。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对于传感器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传感器这个领域中,电化学传感器凭借其灵敏度高、实时性好和成本低廉等优势,逐渐成为新一代传感器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是指利用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时所引起的电导变化来检测物质浓度的一种传感器。

通过将待检测物质与电解质溶液接触,使其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电导率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电极上的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方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待检测物质的浓度值。

二、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分为金属电极、半导体电极、碳电极等。

其中,碳材料电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多孔性、导电性好、化学稳定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传感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电化学传感器还可以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电流型传感器、电压型传感器、电容型传感器等。

三、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1. 环境监测领域环境污染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难题,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水中的重金属、痕量有机物等污染物。

2. 医疗领域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血糖、尿酸、胆汁酸等化学物质含量,为医疗诊断提供便捷和精确的数据,同时也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安全性检测。

3. 食品安全领域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四、电化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 灵敏度问题电化学传感器对物质浓度变化的灵敏度较低,在低浓度物质的检测中尤为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改变电极材料、改变电解质体系等多种方式来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

2. 误差问题电化学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

为了避免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开展多场实验、优化电极选择以及改进实验条件等方式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化学原理实现检测、监测、分析等功能的器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传感器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实现对微量化合物的检测和监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一、化学传感器的分类化学传感器根据原理和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其中最常见的包括:1. 光学传感器:利用光学原理实现物质检测,可分为吸收、荧光、散射、表面等多种类型。

2. 电化学传感器:基于电化学原理测量物质浓度,通常包括电解质传感器和电极传感器等。

3.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体系如酶、细菌等特定的生物元素实现对物质检测。

4. 气敏传感器:利用重量变化、电阻变化等物理参量变化实现气体集成检测。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

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1. 具有可扩展性的DNA纳米结构传感器DNA纳米结构是具有自组装性和高度可控性的针对不同分子类型的高精度传感材料。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在DNA纳米结构上引入单链连接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灵敏度和选择性。

通过引入可变长度的连接器,DNA纳米结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分子浓度更高、更为复杂的检测,这种传感器还具有可扩展性、可调控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环境中的物质检测和分析。

2. 新型石墨烯气敏传感器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由单层碳原子构成,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化学惰性。

利用石墨烯的特性,科学家们研制出新型气敏传感器,实现对多种气体的高灵敏检测。

这种传感器具有响应迅速、稳定性高等特点,可用于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

3. 基于光学纳米带的化学传感器光学纳米带具有可调控的光学属性和较高灵敏度,可用于实现对微量物质的检测和监测。

在这种传感器中,基于光学纳米带的光学信号可以用于检测不同的化合物、生物分子等。

这种传感器常用于食品检测、医学检测等领域。

三、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化学传感器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1. 环境监测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实现对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的检测和监测,对环境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体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工业检测等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领域,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具有诸多的优势,已经成为了气体传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阐述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是指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或电流信号与待检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待检物质浓度的一种传感器。

为了实现对某种气体的浓度检测,需要将该气体与探测元件表面的感受层发生反应,从而引起电流信号的变化。

目前常用的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传感器、电化学阻抗传感器和电化学离子传感器等。

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根据气体检测机理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气体直接与探测元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另一种是利用气体被吸附在探测元件表面的一种物理现象,例如气体吸附电容式传感器和气体吸附热电偶传感器。

三、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电化学气敏传感器是一种直接反应式电化学传感器,它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对某些气体浓度的检测。

气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将待检测气体与探测电极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电极表面的电荷状态和电导率,最终由信号放大器将这种变化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气敏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响应线性度好的特点,因此在环境空气检测、医学诊断、工业安全监督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未来展望在未来,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针对不同气体的检测要求,开展相关探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专业化的探测材料库;其次是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进行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要加强传感器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传感器的功耗和成本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研究人员需要在多方面对传感器进行优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检测需求。

总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工业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研究

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研究

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研究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应用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动力学以及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首先介绍电解质基本概念,然后探讨常见的电解质及其电化学反应研究,最后综合分析电解质的研究意义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解质基本概念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可以被电离成带电粒子的物质,其溶液在电场作用下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前者是指电离度极高的物质,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等,后者是指电离度较低的物质,如乙酸和一氧化碳等。

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离子浓度、离子迁移数、电离度和溶液pH值等。

离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的数量,它是影响电解质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离子迁移数是指在液态电解质中的每个离子的电荷输运到电极的迁移速率,它是影响电解质电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电离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它是评价电解质强weak的量化指标。

溶液pH值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对于一些反应而言,酸碱度的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常见的电解质及其电化学反应研究2.1 酸性电解质酸性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以氢离子(H+)为标志的酸,如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钾等。

酸性电解质在电化学反应中常与碱性电解质相对应。

酸性电解质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导率、酸碱度和电化学反应等。

酸碱度是酸性电解质反应特性的重要指标,它能影响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产物的选择。

在酸性电解质中,重点研究的是酸催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例如,酸性电解质中的碘离子可以与银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银碘,这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反应。

2.2 碱性电解质碱性电解质是以羟根离子(OH-)为标志的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铝等。

碱性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通常比酸性电解质高,因此在电化学反应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碱性电解质中的核心研究领域是还原反应,例如,氧和还原反应的产生和消失等。

在铜电池和锌电池中,碱性电解质往往是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的溶液中羟根离子浓度比酸性电解质高,因此加速了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速度。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重要。

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来探测分析物质的一种传感器。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空气、水质、生物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

一、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电化学传感器通常分为金属电极、半导体电极、氧化还原电极和生物电极四类。

其中金属电极和半导体电极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中离子的检测,氧化还原电极用于检测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生物电极用于检测生物体内某些物质的浓度变化。

二、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1. 纳米电极纳米电极是一种具有微小尺寸的电极,通常是指电极的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电极。

纳米电极具有表面积大、电极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等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纳米电极,并应用于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检测中。

2.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敏感元件,通过生物物质与目标污染物之间的作用产生信号的传感器。

常用的生物材料有酶、细胞、抗体等。

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医学和食品安全领域。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出利用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环境检测等领域。

3.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是利用化学发光反应来检测化学物质的一种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选择性强等优点,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生物医学领域。

现已经研制出多种基于电化学发光原理的传感器,如萤石发光传感器、荧光修饰电极传感器等。

三、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1. 环境检测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大气、水域、土壤和废气中污染物的检测。

例如,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金属氧化物电极,用于检测含重金属的水体中的浓度。

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

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

AQ6205-2006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2006-05-26发布 2006-12-1实施AQ6205-2006前言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是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普遍采用的用于监测一氧化碳的仪器。

MT446-1995《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对规范此类传感器的设计、生产、检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标准中的部分条款已不能满足要求,部分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也需要修正和补充。

本标准替代MT446-1995《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荣、于庆、杜文军、黄强、王涛、陈福民、李振新。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说明书、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 和导则:振动(正弦)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0111-88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3.1 显示值 displayed value传感器显示的测量数值。

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设计与实现

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设计与实现

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设计与实现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矿山中可能会产生,并且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矿山中进行一氧化碳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设计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基础。

一氧化碳传感器通常采用电化学原理工作。

其结构由两个电极组成:一个是工作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当一氧化碳气体通过传感器时,它会被氧气氧化,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反应会引起电流变化,从而检测到一氧化碳的存在。

其次,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能力。

在矿山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因此传感器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极的面积和电极间的距离等因素。

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材料,增加电极的面积和缩小电极间的距离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第三,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一氧化碳到发出响应的时间。

对于矿山中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来说,响应时间需要非常短,以便及时发出警报。

要实现较短的响应时间,可以采用微纳米级材料来制备传感器,以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

第四,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情况。

在矿山中,传感器需要经受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恶劣的气氛,因此稳定性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可以采用稳定的电极材料,如金属或合金,并对传感器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最后,传感器的输出方式是指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一氧化碳浓度转化为可读的信号形式。

通常,传感器的输出方式可以是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等。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出方式。

总之,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灵敏度、响应时间、稳定性和输出方式等方面。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传感器的结构和加强质量控制,可以设计出性能稳定、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的一氧化碳传感器,以确保矿山中的安全环境。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传感器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传感器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传感器研究一、绪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传感器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其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二、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传感器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包括食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成分等方面。

它们利用感受器件对不同参数的变化进行捕捉,然后将这些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送入处理电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科学手段。

1.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用于检测食品中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和异味物质(如臭味、霉味等)的重要传感器。

在食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食品会与气体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利用气体传感器检测食品中气体的浓度变化,可以有效监测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保障食品质量。

2.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物理参数和化学成分等,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吸收、散射和传播的光学特性进行检测。

例如,利用红外光谱仪可以测定食品成分的含量和分布状况,通过检测光学指纹图谱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含有有害成分或其它掺杂物质,保障食品卫生。

3.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可测量食品中活性氧化物、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其原理是利用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使电极电位发生变化并实现检测。

在食品中,电化学传感器可应用于检测硫代硫酸酯、亚硝酸盐、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对食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4.电子鼻电子鼻是利用生物或化学方法来生成响应信号的传感器。

它利用多个传感器捕获食物中的不同气味成分,然后将它们与已知的气味。

使用模式比较,进而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新鲜度。

电子鼻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研究,尤其是判定鱼类、家禽和肉类的新鲜度。

三、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食品安全检测也得到了相应的进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传感器组合成传感网络,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和测量技术,它主要是基于电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和制造的一种传感器。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医疗、食品、安全、工业等领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

1. 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电化学传感器是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一种传感器。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电极材料与被检测物质之间的反应,来感应检测物质的特性和浓度等信息。

电化学传感器的结构通常包括电极、电解质和检测材料等组成部分所构成。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极: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的基础组成部分,电极的主要作用是传递电流和测量电压,通过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传递,来实现被检测物质的测量。

电极通常是由金属、半导体或碳等材料制成,具体根据被检测物质、反应特性及测量方法等不同因素来选择。

电解质:电解质是电化学传感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被检测物质转化为离子,以促进电化学反应的发生,并且稳定电极和反应体系。

电解质通常是由无机盐、有机溶剂和水等组成,其选择是为了避免干扰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检测材料:检测材料可有机、无机、生物等来选择,根据被检测物质的不同特性和检测要求而定。

检测材料可以是电极表面修饰剂,也可以是反应物质、底物、辅助试剂等等。

在传感器的设计中,检测材料选择是核心难点之一。

因为检测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2. 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下面就例举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环境检测: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水质、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比如,在水质检测领域,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检测材料,可以测定水中的PH值、溶解氧、铜、铅、锌等物质的浓度等信息,从而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水质并采取措施。

(2)生命科学: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在生物学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生物成分或生化反应,可以帮助医生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检测生物标志物,从而辅助诊断疾病,治疗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文章编号:1002-1124(2006)07-0034-03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解质研究进展刘俊东(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8) 摘 要:本文对国内外电化学C O 传感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介,重点对电化学C O 传感器电解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做了概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C O ;电解质中图分类号:T Q15 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on electrolyte in carbon monoxide sensorLI U Jun -dong(Heilongjing Provinical Chem 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rbin 150078,China ) Abstract :The basic in formation of carbon m onoxide electrochemical sens or over w orld was offered 1The researchand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s of electrolyte using in carbon m onoxide electrochemical sens or were summarized 1The tech 2nique future was als o mentioned 1K ey w ords :electrochemical ;sens or ;carbon m onoxide ;electrolyte收稿日期:2006-04-18作者简介:刘俊东(1973-),男,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现从事科研工作。

作为信息摄取和转换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正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对环境安全性和生活舒适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由于C O 气体报警受到政府安全法规的推动,国内外对C O 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目前达到实际应用水平的C O 传感器主要有半导体式和电化学式两种。

半导体C O 传感器从结构上可分为簿膜型元件式、厚膜型气敏元件式;根据加热与否可分为:加热式和常温式两种。

半导体式C O 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测量范围宽、体积小等优点,但是半导体式元件普遍存在在空气中阻值漂移大、功耗较高、加热式元件不是本质安全的等不足,不适于定量测量和制造便携式的设备,限制了半导体式C O 传感器的使用。

相比之下,电化学C O 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功耗低、本质安全等独特的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就发明了电化学C O 传感器专利产品;自从1972年Bay 和Blurton 等发表用恒电位电解法测定C O 浓度的报告以来[1],许多国家均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国外已经形成多种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电化学传感器和各种固定和便携式的探测器和报警器产品,如英国Sixth Sense 公司的EC O -Sure 传感器、德国Drger 的miniPac 检测仪、日本理研计器株式会社研制的C O -82型、C O -7型C O 检测仪,美国BWT echologies 的MI NI MAX 型C O 检测仪。

我国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了电化学C O 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形成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品。

电化学C O 传感器一般是由电极、电解质按照一定的结构组装而成。

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在国内外有大量的报道[2-6],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问题中,传感器性能受到电解质材料、形状和性质的制约,所以本文着重从传感器电解质研究和应用的角度对电化学C O 传感器技术进展情况进行概述。

1 电解质研究进展电解质是电化学传感器电极间的导体,是构成电池的重要成分。

它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是碱性溶液,但必须与气体扩散电极形成较好的电极电位,易产生电化学反应,不出现干扰气体。

电化学Sum 130N o 17 化学工程师Chem ical Engineer 2006年7月C O传感器按照电解质状态又分为液体电解质型、半固态电解质型和固体电解质型。

111 液体电解质和半固态电解质早期的电化学C O传感器采用液体电解质,一般用一定浓度的H2S O4作为电解质,这种传感器体积较大。

由于H2S O4在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体积有很大的变化,使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或因电解质泄露而失效,且不可避免地带来腐蚀、泄露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寻求了多种解决办法。

目前达到实用阶段的是采用半固态电解质。

半固态电解质是替代单纯硫酸液体电解质的较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解质类型。

半固态电解质是介于液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电解质形式,是将一种亲水性的多孔材料(或称为灯芯材料)浸泡在H2S O4中来形成的,这就要求该材料有很好的耐酸腐蚀性质,如聚苯乙烯磺酸膜、玻璃纤维膜、Nafion膜等。

这些膜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关于Nafion的性质详见下文固体电解质部分),但是膜内H+的迁移能力却强烈依赖于其含水量,所以一般仍然加入H2S O4溶液,故称这种传感器为半固态传感器,实际上半固态传感器仍然属于液态电解质传感器范畴。

半固态电解质已达到实用水平,英国的Sixth Sense、City等公司的产品中都广泛采用了这种类型的电解质,其产品寿命达到2~5年。

112 固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型电解质的研究和开发是最近十几年来C O传感器研究的重点,代表了传感器未来发展的方向。

固体电解质型电化学传感器进一步可分为无机固体电解质、胶体电解质和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等类型。

无机固体电解质型传感器主要以无机盐类,如Z rO2、K Ag4I5、K2C O3、LaF3等为固体电解质,加上阴、阳极材料组合而成。

这类传感器在尺寸、价格、灵敏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优点,但也存在工作温度高、长期稳定性欠佳、易受其他气体干扰等不足,目前其主要应用于高温环境气体监测领域(如汽车排气系统)。

胶体电解质型[7]是用无机物胶体制作电解质,常见材料是多硅酸钠(Na2O・n SiO2)。

其优点为原料来源广泛,不漏液,但是由于胶体电解质制备工艺上要严格控制硫酸浓度和Na2O・n SiO2中模数n的范围,并且胶体本身不稳定需加入稳定剂,上述因素不易控制,从实用角度讲,胶体电解质的传感器寿命仅为1~2年,所以人们对胶体电解质研究较少。

因此,人们开始转向研制以Nafion膜为代表的质子导体固态高聚物电解质型C O传感器。

电化学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型C O传感器以聚合物中的官能基来传导离子,由于能在室温下工作,并且聚合物可按照设计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改性,便于加工。

因此,该类传感器是目前受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

一般所使用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有Nafion[8]、FE O(P olyethylene Oxide)、D ow Sulfonic acid、D ow Car2 boxylic acid等[9,10]。

Nafion[poly(sulphonylfluoride vinyl ether)]是美国DuP ont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解工业和燃料电池领域。

这些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Nafion是含磺酸基团的亲水聚合物,电荷由聚合物中的结构水的离解出的质子(一般为H+)补充。

由于水分子以水合作用健合在聚合物上,所以聚合物没有宏观可见的水,呈固态。

Nafion的几何尺寸和导电性能与聚合物中含水量紧密相关。

通过将Nafion在水中煮沸可使聚合物获得最大含水量,为每个磺酸基对应22个水分子(即水合数22)。

在饱和水蒸汽中水合数稳定在14;水合数随着环境中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湿度变化时Nafion膜吸收和放出的水是不同的[11,12],所以含有Nafion的传感器受环境湿度影响。

用憎水导电聚合物部分代替亲水Nafion能减小这种不良影响,目前最常见的是聚四氟乙烯与Nafion共聚物,但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消除该影响。

所以Nafion制备的固体电解质电化学传感器在使用时对空气湿度有一定要求,不能在极端条件下长期工作。

Nafion有不同的表观分子量和膜厚,也有管状、珠状和粉末产品。

制备传感器常用厚度为0117μm 的Nafion117成品膜或用Nafion的醇水溶液蒸发制备的膜。

研究表明电解质的几何结构是影响传感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7],由于Nafion产品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这给传感器的设计带来很多变化,有利于制造出高性能的电化学传感器。

2 展望新材料、燃料电池等领域最新进展可能给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02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 el Aviv Univ1)首先开发成功了一种新的电解质膜用于甲醇燃料电池。

这种电解质膜主要是由聚偏二氟乙(PVDF)和二氧化硅构成。

生产成本方面也要比Nafion低。

Nafion的成本为780美元・m-2,而该大学开发的电解质膜仅为4美元・m-2左右。

多种非Nafion膜的出现,为电化学532006年第7期 刘俊东: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解质研究进展传感器提供了更多电解质的选择,并可能降低传感器成本。

日本可乐丽(K uraray )在“第2届国际氢・燃料电池展”(2006年1月25~27日,东京Big Sight )上,介绍了2006年1月24日发表的新型碳化氢电解质膜的部分材料技术,该膜由碳化氢热可塑树脂制成,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

图1给出了国际上引起关注的非Nafion 材料的分子式[13],它们具有不同的优于Nafion 的性质,可能替代Nafion 用于燃料电池和传感器领域。

从原理上,上述材料都有可能用作电化学C O 传感器的电解质膜,这为电化学C O 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图1 几种非Nafion 膜材料分子式3 结论目前国外C O 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很高水平,形成了多系列多品种的产品。

相比之下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滞后,特别在产品开发上亟待加强。

随着中国在世界加工制造业领域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技术交流的频繁开展,在传感器制备方面的条件正在成熟,加上政府对C O 安全立法的重视和人们对安全的需要,对电化学C O 传感器需求的持续增长,电化学C O 传感器的市场正在不断成熟,相信在几年内我国会出现自己知识产权的电化学C O 传感器产品。

希望本文会对国内C O 传感器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1] Bay H 1W ,Blurton K 1F 1,Lieb H 1C ,et al 1E lectrochem ical m easurem ent ofcarb on m on oxide[J ]1Am er 1Lab.,1972,4(7):57-581[2] A 1B 1LaC onti ,M 1E 1N olan ,J 1A 1K osek ,J 1M 1Sedlak ,ACS Sym posiumSeries N o 1149,W ashington ,DC ,1981,5511[3] H 1Y an ,C 1C 1Liu 1S 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electrochem icalcarbon m onoxide sens or [J ]1Sens ors and Actuators B ,1994,17:165-1681[4] W 1J 1Buttner ,et al 1Integrated am perometric m icrosens or[J ]1Sens orsand Actuators B1990,(1):303-3071[5] R 1C 1C ook ,R 1C 1M acDu ff ,A 1F 1Sammels.[J ]1E lectrochem 1S oc 1,1990,1871371[6] S 1K omatsu ,M 1T anaka ,A 1Okumura ,A 1K ung ,Preparation of Cu -s 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com posite electrodes and application to gas -phase electrochem ical reduction of CO 2[J ]1E lectrochim 1Acta 40,1995,745-7531[7] 邵良彬,李章俊,高清宝1电化学胶体电解质一氧化碳传感器元件的研制[J ]1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1):37-391[8] 孙鲲鹏,杨明,白守礼1全固态一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响应研究[J ]1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29(4):59-611[9] Lee S B ,C ocoo A ,K eycani D ,et al .Hum idity dependence of carbon 2m onoxide oxidation rateinanafion based electrochem ical cell [J ].E lec 2trochem 1S oc 1,1995,142:157-1621[10] M orim oto Y,Y eager E B 1CO oxidation sm ooth and high area Pt PtRu and Pt Sn electrodes[J ]1E lectroanal Chem 1,1998,441:77-811[11] A 1Y asuda ,K 1D oi ,N 1Y amaga ,T 1Fujioka ,S 1K usanagi [J ].E lectrochem 1S oc 1,1992,139:32241[12] H 1Y an ,C 1Liu 1Hum idity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a s olid polymerelectrolyte oxygen sens or[J ]1Sens ors and Actuators B ,1993,(10):133-1361[13] Y u Seung K im 1N on -Nafion M embrane E lectrode Assemblies 1LosAlam os National Laboratory Institute for Hydrogen and Fuel Cell Re 2search ,M ay 24,2005163刘俊东: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解质研究进展 2006年第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