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功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案例概述某高校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1. 实践主题:红色之旅2. 实践对象:全校大一、大二学生3. 实践时间:每年暑假4. 实践地点:全国红色教育基地5. 实践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红色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方案:学校成立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主题、实践对象、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等。
(2)选拔指导教师:选拔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报名:通过班会、年级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实践实施阶段(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讲解,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探索。
以下是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教学对象:2019级本科学生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6.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
(5)课后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效果1.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4.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增强。
四、经验与启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 X X 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附件2“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XX学院(部) XXX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教学课时:2节/3节/4节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
)(“我想怎么改革”)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
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我是怎么改革的”)(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本部分撰写提示: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

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案例一: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创业创新教育成为高校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
某高校根据改革需求,在思政课中设置了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施过程:1. 课程设置:创业创新课程融入思政课程体系,设置了开放式的学术讨论课、创业实践课等多个教学模块。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团队:学生分组组成实践团队,进行真实创业项目实施,从商业计划到市场推广,全程参与项目运营。
4. 创新实验室:学校建设了创新实验室,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让学生能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5. 导师辅导:邀请校内外企业家和专家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
成效展示:1. 项目成果:学生团队成功创办了多个创业项目,有的项目获得了资本投资,有的项目成为学校的科技孵化企业。
2. 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市场洞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3. 学校影响力提升:创业创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就业质量,校企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推广实践材料:1. 课程教学大纲:详细介绍了创业创新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供其他学校借鉴。
2. 学生项目介绍:编制学生创业项目的宣传材料,包括项目背景、业务模式、市场前景等,吸引更多学生和校外投资者关注。
3. 导师经验分享:校对部分导师的创业经验和指导方法进行整理,形成实用的导师手册,供其他学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参考。
4. 校企合作推广活动:举办创业创新论坛、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水平提升。
以上是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
这个案例以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在思政课中推进创新教育,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引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以某中学的思政教学改革案例为例,探讨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背景:某中学位于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复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全面的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改革目标:1.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2.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
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抵抗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改革实施:1.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在思政课中增加相关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开展校园文明活动,强调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价值观。
2.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感受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在体育课和班级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健康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改革成果: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
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小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培养小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本案例以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学课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以小学教育学课程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章节为例,选取以下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事件、文化成就。
(2)近现代中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文化成就。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受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重点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3)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思政实践教学例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实践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某高校开展了“红色之旅: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参观革命纪念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伟大。
2. 主题讲座邀请党史专家、革命后代等开展主题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3. 红色故事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红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
4. 实践体验开展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模拟革命战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5. 文艺表演组织学生开展文艺表演,如合唱、舞蹈、小品等,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四、活动实施1. 组织筹备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提前联系参观地点、专家、讲师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分批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确保参观质量。
参观过程中,安排讲解员为学生讲解革命历史,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
4. 交流分享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效果1.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科思政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主义”为例,选取“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通过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介绍如岳飞、文天祥、杨靖宇等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讲解重大事件: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典型案例:以“中国女排”、“港珠澳大桥”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爱国主义?(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做贡献?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
这种改革不仅需要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还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经典案例,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案例一: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某高校思政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问题。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社会公益组织,让他们了解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和方式;组织学生到农村开展调研活动,关注农村发展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社会,提高了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二: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程中加入了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三: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思政课教学某高校思政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思政课教学。
他们选择一些实际、生动的案例,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问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和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可以实现思政课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案例范文三篇摘要: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1.1 教学背景与目标1.2 教学内容与方法1.3 教学效果与反思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1 教学背景与目标2.2 教学内容与方法2.3 教学效果与反思三、案例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例3.1 教学背景与目标3.2 教学内容与方法3.3 教学效果与反思正文:一、案例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税收学”课程为例1.1 教学背景与目标税收学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财政税收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税收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1.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讲解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税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
同时,结合税收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 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税收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家税收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二: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2.1 教学背景与目标管理学课程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
本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2.2 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讲解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企业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能力。
同时,结合企业管理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3 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管理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企业管理政策有了更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体验,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二、改革措施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思政课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
(3)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与企业、社区、政府等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实施实践教学项目。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优化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实行实践教学学分制。
将实践教学纳入学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3)强化实践教学考核。
将实践教学成绩与课程成绩相结合,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
三、实践效果1. 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2. 教学效果显著。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课程思政教材工作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材工作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教育强调全面育人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的语文教研组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号召,决定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具体做法。
#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宝藏。
1.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2. 神话故事中的民族精神。
像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除了讲述故事本身的奇幻情节,我们还引导学生思考盘古身上的那种牺牲精神和创造精神。
我会问学生:“盘古在黑暗中醒来,他没有害怕,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开辟了天地,最后还把自己的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
如果是你,你有这样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吗?”这就把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了。
而且我们还让学生分组创作盘古开天辟地的绘本,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这种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 (二)结合现代文学作品关注社会现实。
1. 当代小说中的人性光辉。
2. 新闻报道类文章中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教材中的新闻报道类文章,我们会引导学生关注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
比如一篇关于环保的新闻报道,我们会让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然后写一篇小文章,提出自己的改善建议。
我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篇新闻报道里提到的环境问题可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事情,咱们身边就有。
咱们不能光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也要有社会责任感,想想自己能做点什么。
”# (三)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
1. 主题作文中的价值观引导。
每次布置作文题目时,我们都会精心设计一些与思政相关的主题。
像“我心中的英雄”这个主题作文。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会先让学生们讨论什么是英雄。
有的学生说超级英雄,我就引导他们:“超级英雄是很厉害,可咱们身边也有很多平凡的英雄呢。
比如每天早起打扫街道的清洁工阿姨,她们每天默默付出,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整洁,她们也是英雄啊。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思考不同类型的英雄所体现的价值。
思政实践教学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高校组织的一次红色足迹追寻之旅为例,探讨思政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案例概述本次红色足迹追寻之旅以我国革命圣地——井冈山为目的地,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时间为期一周,参与学生为该校思政课选修课的学生,共计50人。
三、案例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1)组织策划:学校成立红色足迹追寻之旅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和实施。
(2)课程设置:将红色足迹追寻之旅融入思政课选修课程,设置相应学分,确保学生积极参与。
(3)行前教育:邀请井冈山革命历史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实践过程(1)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学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3)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学生走进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等革命旧址,了解革命先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体验红军生活:学生穿上红军服装,体验红军的生活,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和奉献。
(5)开展主题讨论: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主题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总结反馈(1)撰写心得体会:学生撰写红色足迹追寻之旅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2)开展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案例成效1.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通过红色足迹追寻之旅,学生深入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独立思考等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范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学校针对思政教育课程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
本文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一个案例——应用情景模拟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正文:一、改革背景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导的大学,教育重点一直都放在专业课程上,而对思政课程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问题分析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思政教育往往缺乏兴趣,课堂呈现单调,效果不明显。
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过于死板,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互动交流。
此外,思政课程的重点一直都是传授思想知识,但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
三、改革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我们决定引入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
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1. 制定情景模拟教学计划: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情景模拟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等。
2. 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根据思政课程的知识要点和实际生活场景,设计一系列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涵盖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
3. 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案例的情境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讨论、决策和合作等活动,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4. 提供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同时,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价,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成效评估经过一学期的情景模拟教学,我们对该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评估。
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观察和成绩评估等。
评估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效: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模拟教学活动,培养了自主思考、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案例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篇一经济效益理论1、课程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工程-经济关系,深刻理解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增强自觉运用经济效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2、思政育人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特出特征,理解市场调节与计划干预的辩证关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行为自觉。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首先系统解析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内涵:经济效益质的规定性;经济效益量的规定性及全面投入的的概念——既关注项目消耗的社会资源(成本),又关注项目占用的社会资源(投资)。
其次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要义:(1)市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典型特征:前提是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权力集中统一;本质是市场经济,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竞争优势获得资源配置机会、发展机遇。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使得政府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开、有序方面更有作为、更有效,展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2)效益及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观点。
深刻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性地解决机制不活、效益不高问题。
(3)创新的观点。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论述。
(4)现代竞争的观点。
认识在经济融合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双赢。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无不体现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合作与竞争观点。
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篇二价值管理与工程管理哲学1、课程教学目标深刻把握Miles式思考的逻辑,学习、借鉴工作研究、工作设计、工作创新的思路历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提出,大学思政课教育改革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大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提高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各大学纷纷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共享教学资源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些改革案例为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学改革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改革还可以拓宽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
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改革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字数:177】2. 正文2.1 案例一: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是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1. 团队建设目标: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还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是为了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等。
2. 团队构成:合理构建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教学助理团队、教学设计团队等,确保各个环节协同合作,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在传统的观念里,思政课可能是一门略显枯燥、充满理论说教的课程。
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学校的思政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这个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
之前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思政课的兴趣也不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决定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二、改革措施。
# (一)案例教学法——故事里的大道理。
1. 寻找接地气的案例。
老师们开始广泛搜集各种案例,不再局限于书本上那些高大上但离学生生活有点远的例子。
比如说,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时,老师没有直接讲那些大道理,而是讲了学校门口小商贩缺斤短两被学生发现后生意一落千丈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他们一听就来了兴趣。
2. 课堂讨论热烈展开。
然后老师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小商贩,你会怎么做?”“这个事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们那叫一个积极,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要遵守商业道德,有的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就算是小生意也不能丢了诚信。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就像一颗种子,悄悄地种在了学生的心里,而且是他们自己通过思考和讨论种进去的,印象那叫一个深刻。
# (二)角色扮演——穿越时空学思政。
1. 历史场景重现。
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我们的思政课玩起了角色扮演。
比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时,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革命者、有普通民众、还有反动派。
然后设置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像是五四运动中的街头场景。
2. 学生的精彩演绎与深刻感悟。
学生们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会主动去查阅大量的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扮演革命者的同学会体会到先辈们为了理想和国家的热血激情,而扮演反动派的同学也能深刻认识到当时反动势力的腐朽和不得人心。
思政课教育典型案例分享(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思政课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各地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本文将以某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例,分享其教育经验。
二、案例简介某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内容:1. 案例背景某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由10名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全校本科生的思政课教学。
团队成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教学团队。
2. 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2)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育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社会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理论知识。
(2)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相结合。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线上线下相结合。
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在线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线下开展各类主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4)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思政课学习中有所收获。
4. 教育成果(1)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得到增强,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以思政为抓手的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思政为抓手,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如何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重点中学。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该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具体案例。
2. 案例实施(1)课程设置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学科课程。
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文学魅力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历史课上,教师讲述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活动开展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月”、“道德教育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加志愿服务等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思政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教师培训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
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掌握思政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为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3. 案例效果(1)学生道德品质得到提升通过思政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弘扬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在国家大事面前能够坚定立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3)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XXXX”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模板)
XX学院(部) XXX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提示:本次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提示:XX专业XX年级)
教学章节:(提示:请项目负责人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选取一个相对完整的、最适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的教学章节)
使用教材:(提示:教材名称、出版社)
教学课时:2节/3节/4节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500字左右)
(本部分撰写提示: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在本章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如何评价教学成效等。
)(“我想怎么改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过程(3000字左右)
(本部分撰写提示:本部分为课程教学实录,要详细写明前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
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开展的真实情景【如具体有哪些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以及关键性环节或活动开展的设计意图等】,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我是怎么改革的”)
(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问题导向,要紧紧围绕所欲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通过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六、教学反思(“对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本部分撰写提示: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
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
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
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
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
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
七、教学效果
(提示:本部分请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哪些具体成效”)
附: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典型成果
(本部分提示:
1.相关教学资源: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参考的
课程思政方面的书目、文章、网站信息等。
2.学生相关学习成果: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与本章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方面的典型资料;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体现教学改革效果的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学习心得、感悟等。
)
(特别说明:以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撰写模板只是给各位项目负责人提供了一个撰写基本框架,各项目负责人可以在撰写过程中结合本人教学特点及本课程实际增加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