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透视与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选择题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5 选择题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通知,确定设立河北省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为雄安新区。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2024年5月,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修建该铁路难度较大的缘由是( )A.气候恶劣 B.冻土广布C.地震频发D.地形坎坷2.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①工业基础雄厚②生态环境良好③现有开发程度低④河网密布,水运便利⑤资源环境承载实力较强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3.雄安新区建成后,将会使( )A.北京市首都职能凸显B.天津市服务范围扩大C.保定市城市等级提升D.石家庄用地规模减小泥沙淤积,水位浅,通航条件差。
第3题,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北京市的一些非首都职能,建成后将凸显北京市的首都职能;对天津市的服务范围不会产生影响;石家庄市的用地规模和保定市的城市等级也不会因雄安新区的建成而产生改变。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干脆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读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4~5题。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面积/万 km2生物质能满意状况薪柴总量/万 kg浙江10.55 可满意两个月380.6江苏10.72 可满意一个月14.2新疆166 严峻缺乏区79.94.下列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况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靠③发展沼气,缓解农村燃料不足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遇冻害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5.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缘由是(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图1示意我国某地一中学生对2024年12月日历所做的标注,图2为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线路图。
从命题视角透视试题,探寻区域地理复习之道
本题的命题特色是 :以两幅大 比例尺 区域示意图和 两 个问题信息组合成试题情境。以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界
4 . Y地所 在 国 : A . 处 于环 太平 洋 火山 、 地震 带
受暖流控制 ,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评价 : 可 以看出这个 时期 的高考 区域地理试题 , 虽然
D. 气旋活动频繁
仍需要结合一些记忆的知识 才能解答 , 但命题思路已经 开始转变 , 能力立意成为命题遵循 的主要原则。 究其原因,
学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 、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 描述 和阐释
事物” 、 “ 探讨 和 论证 问 题 ” 的能力 。 区域 图像 已经 不是 学 生
这是一道传统 的区域地 理试题 ,试题用一幅示意图
提供经 度与纬度信息 , 用一段 文字 , 提供海陆位置信息 。 设计 的四个问题大都需要进行空间定位 ,然后与头脑中 记忆的知识结合进行判断 。即使是空间定位 , 也必须从记
c. 纬度 D. 洋流
C. c >b >d D. b >c >d
l 0 9 . O 。
a
1 0 9 . 5 。
J
图 3
( 2 ) b 、 C 、 d三港 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 的是:
B. d >c >b
这是一组能够反 映新课程理念的试题 ,该题立 意考 查考生读 图 、 析图 、 空间定位 、 运 用所 学原理解决实 际问
二、 同一试题 的 两种不 同解题 思 路 , 反映 教 与 学 的理念转变
例3 : ( 2 0 1 2 年 新课 程 全 国卷 ) 读图 3 , 完成 6 — 7 题。
之上 , 是知识立 意为主的命题方式 , 在其影 响下 的区域地
高考地理区域热点复习
高考地理区域热点复习高考地理区域热点复习一、高考展望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卷就会发觉,试题的风格与特色有较强的连续性,关注社会问题、热点问题恒久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地理教化本身充溢着才智和乐趣,必需亲密关注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切的重大问题加以阐述、评价1、近年来高考“热点试题”的表现特征。
所谓热点试题,是指以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重大时政事务为背景而设计的试题。
分析历年来高考热点试题的命题取材和设问,不难发觉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1)取材于简单“地理化”的资料信息。
时政地理试题终归有别于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试题,对时政资料所隐藏的空间地域性、逻辑规律性、人地关系性等要求较强,而那些难以“地理化处理”的时政热点,高考地理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
如“全面建设小康”与产业结构调整;欧盟东扩、非盟成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东盟“10+3”会议与其地形、气候、物产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四大工程等都是简单“地理化”的时政热点。
(2)取材偏向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
高考地理命题有一个价值取向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集自然地貌、区域特征、经济发展、生态爱护等要素于一身。
强调重大工程建设的教学与考查,干脆体现了地理学科探讨对象和方法的综合性特征,也干脆体现了地理学科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功能。
跨世纪时期,国家提出了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其中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内容是高考命题的好素材。
例如线路的选择、资源的开发、水量平衡和水循环原理、工程与环保、三峡工程与移民等。
不失时机抓住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命题,不仅使试题新奇、规范、科学,也在客观上加快了中学地理教学从应试教化向素养教化转轨的步伐。
(3)试题设问具有开放性。
时政地理试题往往以“稀奇”来制胜。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
专题09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内蒙古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在当地选了一块试验地。
根据积雪厚度,设计了同面积的两块样地和一块对照样地。
样地A积雪厚度30cm,样地B积雪厚度10cm,对照样地为无积雪区。
下面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比照图。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实验可以得出( )A.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B.各样地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一致C.积雪越厚那么牧草生长的速度越快D.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2.根据实验推测,在牧草发育期,积雪有利于土壤( )A.保温B.保土C.增肥D.增湿“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开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1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缺乏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
答复3~4题。
3.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开展动力缺乏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D.资源开发本钱较高,国际竞争力弱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
如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
读图答复 5~7题。
25.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B.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D.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6.滴灌技术的优点()①调节田间气候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增加地下水含量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年灌溉⑥保持土壤结构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④⑤⑥7.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劳动力缺乏B.农业科技落后C.水资源缺乏D.经济本钱较高3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 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详解与案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详解与案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一、知识详解: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高),太阳高度角大(小),辐射强,气温高(低)【特殊】纬度高,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日照时间增长,气温高(如吐鲁番盆地)(2)气压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3)风带: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把低纬度地区的热量带到高纬度地区,起到增温作用;反之,风若由高纬吹向低纬,把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到低纬度地区,起到降温作用,如秋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寒潮会使我国南方大幅度降温。
→大陆西部:(30-40°冬季、40-60°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温高→大陆东部:靠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低:远离冬季风源地,气温高(4)地形:→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坡向:处阴坡,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则气温低;处阳坡,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则气温高→谷地:河谷地形,易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增高,且抑制空气对流,热量不易扩散→盆地:地形封闭,冷(热)空气不易扩散,气温低(高)→冷空气:迎冷空气一侧,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背冷空气一侧,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影响小,且易形成焚风效应,空气下沉增温,气温高(4)洋流→受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明显,气温高→受寒流影响,降温作用明显,气温低(5)地面性质→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裸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湖区、库区、植被丰富区比热容大,有调温作用:(6)天气状况→云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4.3米,1975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被称为我国的“热极”。
分析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的原因。
【答案】①地处中纬,夏季白昼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②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③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海拔低,气温高);④植被、水域稀少,夏季陆面升温快。
题型04 问题措施类(20个命题角度)-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04 问题措施类一、答题技巧二、模板构建【模板一】一般问题措施类答题方向【模板二】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1.(水质的保护措施)(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
左图为该流域示意图,右图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的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甲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乙地:控制污染企业布局;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详解】甲地:位于山区,应当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减少河流含沙量;加大宣传力度,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下游水体水质。
乙地:位于平原地区,要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布局,防止水体污染;下游平原河谷农业发达,要严禁施用农药、化肥,杜绝污染水源;居民生活点较多,生活污水要净化处理。
2.(风蚀的防治措施)(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
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
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
该指数数值越大。
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
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提出图右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答案】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详解】青藏高原风力侵蚀作用增强首先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有关,重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如超载放牧、城镇化及土地利用、工业旅游业的发展等。
因地制宜防治风蚀,首先需要根据区域不同地区破坏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坚持以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生态治理与恢复: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2024年6月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浙江省)
【答案】5、C
04全面试解题密详解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02全面命解题密思路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二、素养立意,引导学科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科评价的重要指标。 试题选取时代性、生活化的真实情景,设置梯度性、创新性问题,考查地 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能力。如第11、12题以生活化、时代性的情景 切入,从产业布局变化特征到原因分析,体现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认 知到深度思考,考查了进阶思维,同时引导教师将生活中的地理事象融入 课堂教学;第26题通过创设主题情景,设问多角度、有层次的问题链,考 查认识区域的思维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链,从而引导课堂教学走进 生活、走向深度。
04全面试解题密详解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 和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 ) A. 持续升高 B. 持续降低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据图可知,河口处出现37‰的盐度数值 ,阿拉伯海也出现37‰的盐度数值,而 两者之间的海域盐度最大处是39‰,所 以,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先 升后降,C正确
03全面试解题密评析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三、深化教改衔接,引导教学回归本源
本试卷在问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情境设置的重要性、迁移应用的必要性以及思维 创新的鼓励性。这不仅使试卷成为服务人才选拔的精准标尺,更成为导向教学、引领中 学地理教育发展的有力指针。如第16-17题,通过比较陕西省粮食和耕地重心的变迁,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第22-23题,通过分析锂应用行业市场份额的 变化,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关注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又如第27题,情境材料 新、问题切口小、思维含量高,都是要求学生在理解地理原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地理 事象进行深度思考和变式迁移。
问题5 土壤肥力收支(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
收支类问题5土壤肥力收支(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重庆卷第12~13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植被、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对土壤肥力收支的考查,常以植被群落的分布及生长特征、土壤剖面图、土壤的理化特征统计图等为材料,设置地理实践情境,考查土壤肥力高或低的原因。
掌握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的收支分析角度,即可轻松破解此类试题。
2022年浙江卷第13~14题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022年湖南卷第18题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2020年浙江卷第3~4题地形对土壤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2022·浙江卷·13~14题)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
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答案】1.A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2.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所以选C。
3.(2022·湖南卷·第18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题型03 地表形态的变化-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03 地表形态的塑造年份卷名及题号考查情境命题特点模板01 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模板02 流水地貌形成过程模板03 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貌模板04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特点模板05 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模板06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第一步:分析岩石类型(外力作用沉积或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第二步: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使地表崎岖不平)第三步: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等作用,削高填低)(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
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
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
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
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宏图盆地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晚第四纪期间形成了统一的古大湖水系,随着气候变化,湖水退去,留下沙地和盐结壳。
盆地海拔低于750米处发育多座黏土沙丘,由黏土、砂粒和粉粒组成,单体规模较小。
黏土沙丘中的黏土和含盐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吸水时软化恢复塑性(塑性指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固体物质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受气候干湿交替影响,黏土沙丘表面冲沟发育,改变了沙丘垂直方向上的粒径分布。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5 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15 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命题热点突破一】地理信息的分类、提取与应用1.地理要素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各种地理要素信息的解题应用(以例1为例)题目答案的得出,是基于题目所提供的各类信息来完成的。
只有明确题目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并联系所学知识,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解题时可遵循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还原信息的步骤。
(1)提取地理信息将材料、图片(包括正图、图名和图例)、题干所包含的各种地理要素信息先提取出来,并且按照自然、人文、数字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的各种信息都是有用信息,从题目的严密性出发,无用或干扰信息一般不会出现。
所以提取信息时要将各类信息找准、找全。
第一步:找材料信息,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比如地名、区域特征、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分布等。
第二步:找图表信息,从图表的正图、图例、图名、附图、表格中提取人文、自然地理要素信息或数字信息。
第三步:找题干信息,从题干的设问中找到题目要求,对应前两步的信息找到关键信息。
如例1:①自然地理信息:气候、山脉、山峰、河流、湿地。
②人文地理信息:城市、辐射松、甜瓜生产基地、纸浆。
③数字信息:海拔、气温、降水量、水位。
(2)分析地理信息对各类信息的分析,要结合题干,一是把握地理要素的特点,二是注意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可先从单一要素出发,由简入繁,然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地理高考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命题规律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1.特征问题;2.成因问题;3.分布规律;4.评价问题:5.判断问题;6.区位问题。
★分析方法和技巧:一、明确答题方向(一)特征描述。
一个区域最起码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和评价。
2.地形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3.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
5.自然景观及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6、自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评价。
7.自然灾害种类及成因分析及防减灾措施。
8.生态问题及原因及措施等方面问题。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要回答的是:1.人口增长状况特征描述、成因分析、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原因、城市发展变化及条件分析、城市化水平评价及解决措施。
3.农业类型、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变化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条件分析。
4,工业区位分析及产业转移的成因分析和影响。
5交通区位分析及交通方式选择与评价。
6.商业贸易的条件分析。
7.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资源类型及价值、旅游安全措施、旅游业的影响等。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进行区域定位一一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一一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一一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1.自然环境特点一一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围绕“气候一一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地理学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解答技巧
地理学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解答技巧一、前言高考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地理知识,而且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地理的复习和备考过程中,掌握热点问题解答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解答技巧,帮助您在高考地理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热点问题解答技巧1. 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地理热点问题往往与时事热点紧密相关。
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国内外重大地理事件,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迅速作出判断,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地理原理和规律是解答热点问题的基础。
要深入学习地球运动、气候、水文、地貌、生物等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在解答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综合分析能力高考地理热点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解答问题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同时,要注意分析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提高答题效率。
4. 逻辑思维能力在解答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时,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确保解答过程的严密性。
此外,在答题过程中,要遵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原则,使解答更加易懂。
5. 实际操作能力高考地理热点问题往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测量、观测、调查等,为解答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6. 创新思维能力在解答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时,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尝试创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实例分析以下以近年来高考地理热点问题为例,简要分析解答技巧:实例一:城市雾霾问题问题描述: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雾霾现象,对市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鲁教版必修3
块
块
考 分析:
热
情
点
透
(1)自然地理要素
讲
析
练
要素
主要内容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地理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 位置 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菜单
LJ ·地理 必修三
要素
主要内容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气象灾害等
地形 类型、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2012·上海地理T35—37; 2012·广东文综T41; 2012·江苏地理T13、14; 2012·浙江文综T37(2)
模 块 热 点 讲 练
菜单
LJ ·地理 必修三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模 块
1.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特
模 块
考
热
情 透
征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讲
析
练
②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优势条件、限制
条件等。
③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菜单
LJ ·地理 必修三
1.(2012·浙江高考)根据图文材料(图 1 为黄河三角洲示 意图,图 2 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模
模
块
块
考
热
情
点
透
讲
析
练
菜单
LJ ·地理 必修三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 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012·山东文综T26; 2012·天津文综T12(4)
模 块 考 情 透 析
鲁 教 必 修 三
合 开 区域农业可 发 持续发展 与 可 持 经济发达地 续 区的可持续 发 发展 展
高考真题中透视的地理解题思维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3、比较思维(异同+时空)
试比较B、C两地发展园艺业的农业区位差异 (2015.9浙江)
①市场条件发生变化;随着经济 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市场对蔬 菜、水果、乳酪等需求量增加,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农业生产由 粗放的放牧业向蔬菜、水果、乳 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②交通运 输条件发生变化;冷藏保鲜技术 发展及运输速度加快,使得蔬菜、 水果、乳酪可以尽快运抵市场, 满足需求。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2、地温、气温极值等的分析 3、土壤肥力 【2016.10浙江 28】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 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 因。(3分) 4、海水盐度变化 5、人口数量变化 6、湖泊污染物 【2015新课标Ⅱ卷 第13题】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 污染严重的原因。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高 考真题 中透视 的地理 解题思 维(共3 2张PPT )
4、发散思维
(2018.4浙江)说明火山喷发对该区域农业 生产的影响 1、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 响农作物生长 2、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 3、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高考地理热点透析与经典试题赏析
09年高考地理热点透析与经典试题赏析(一)地图(2007年海南卷,地理)读图7,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西南方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 0.11万km 2B. 1.1万km2C. 11万km2D. 110万km2(2007年全国卷,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回答3-4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 米B.900 米C.1000 米D.1100 米4.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 B.M、P C.M、Q D.P、Q(2008年广东卷,地理)5.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图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图2 等高线示意图A. ①B. ②C. ③D. ④(2008年江苏卷,地理)6.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① B.②C.③D.④7.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A.300米 B.400米C.500米D.600米(2008年全国卷2,文综)读图l.完成8~9题图18.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9.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B.0.5km2C.5 kim2D.50km2(2007年上海卷,地理)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回答10-11题。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点20%,农业产值约点4%。
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点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活。
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点30%,农业产值约点1%。
德国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
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10.在下列沿图中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正确表示法国与德国地形分布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