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非线性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非线性系统

1.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达到:

(1)正确理解描述函数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2)准确理解描述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求法,并会灵活应用。

(3)熟练掌握理想继电特性、死区继电特性、滞环继电特性和死区特性等典型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并会运用典型非线性特性的串并联分解求取复杂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4)熟练掌握运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正确计算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5)正确理解相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6)熟练掌握线性二阶系统的典型相平面图及其特征。

(7)会画出非线性系统工程的典型相平面图。

(8)熟练掌握运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动态响应的方法和步骤。

2.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基本分析方法: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1)描述函数法

这是一种频域法,基于谐波线性化的近似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通过描述函数将非线性环节线性化,然后应用线性系统的频率法对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函数法在应用时是有条件限制的,其应用条件是:

(i)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可以简化成只有一个非线性环节和一个线性部分串联的典型负反馈结构。若不是这种典型结构,则必需首先利用系统中信号间的传递关系简化成这种典型结构,才能应用描述函数法做进一步的分析。

(ii)非线性环节的静特性曲线是奇对称的。

(iii)线性部分应具有良好的高频衰减特性。

(iv)只能用来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

(2)描述函数N(A)的计算及其物理意义

描述函数N(A)可以从定义式(7-15)出发求得,一般步骤是:

(i)首先画出非线性特性在正弦信号输入下的输出波形,并写出输出波形的数学表达式。

(ii)利用付氏级数求出输出的基波分量。

(iii)将求得的基波分量代入定义式(7-15),即得N(A)。

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也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典型非线特性的串并联,然后再由已知的这些简单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求出复杂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描述函数的物理意义是描述了一个非线性元件对基波正弦量的传递能力。

(3)描述函数法分析稳定性和自振荡的一般步骤是:

(i)首先求出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N(A)。

(ii)分别画出线性部分的G(jω)曲线和非线性部分的-1/ N(A)曲线。

(iii)用奈氏判据判断稳定性和自振荡,若存在稳定的自振荡,则进一步求出自振荡的振幅和频率。

特别强调的是,应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其结果的准确程度取决于线性部分高频、衰减特性的强弱。在对数坐标图上,取决于L(ω)曲线高频段的斜率和位置,其高频段斜率越负,位置越低,高频衰减特性越强,分析结果就越准确。

(4)相平面法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时域法、图解法,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极限环),而且可以求取系统的动态响应。这种方法只运用于二阶系统,但由于一般高阶系统又可用二阶系统来近似,因此相平面法也可用于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关于相平面法应着重掌握以下两个问题:

(5)相平面图的基本概念:对于绘制和理解相平面图,以及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是至关重要的。相平面图的基本概念有:相轨迹和相平面图的定义;奇点的类型、性质和求法,极限环的分类及性质;相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应当注意,奇点中的中心点和奇线中的极限环,它们的相平面图是不一样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6)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般步骤:

(i)首先选择合适的相平面坐标,并根据非线性特性将相平面划分成若干个线性区域。若系统没有外部输入,而是分析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动态过程,可选取系统的输出量c及其导数c&,作为相坐标。当系统有阶跃或斜坡输入时,选取系统的误差e和e&作为相坐标,会更为方便。

(ii)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式绘制各区域的相轨迹。

(iii)把相邻区域的相轨迹,在区域的边界上适当连接起来,便得到系统的相平面图。然后根据相平面图,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准确程度,取决于相轨迹曲线的绘制精度。因此在绘制相轨迹曲线时,要保证一定的绘制精度。

应当特别指出,由于在非线性系统中,其非线性特性往往可以分段加以线性化,而在每一个分段中,系统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因此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是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的基础。

解题示范

[例7-1]求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

解首先画出间隙特性及其在正弦信号x(t)=A sinωt作用下的输出波形,如图7-30所示。

图7-30 间隙特性及其输入—输出波形

其输出波形的数学表达式为:

⎪⎪⎪

⎪⎨⎧

≤≤-+-≤≤-≤≤-=πωψπωψπωππωωt b t A k t

b A k t b t A k t y )( )sin ()(2 )(20 ) sin ()(11

因y (t )具有半波对称性,故A 1和B 1可按下式计算。

)1(4 )]

(cos )sin ( )

(cos )()(cos )sin ([

2

)

(cos )(1

1

1

20

2

20

1-=

++-+

-=

=⎰⎰

⎰⎰-

-A

b

kb t td b t A k t yd b A k t td b t A k t td t y A πωωωωωωωωπ

ωωπ

π

ψ

ππ

ψϕππ

π

⎥⎥⎦

⎤⎢⎢⎣⎡

⎭⎫ ⎝⎛--+⎪⎭⎫ ⎝⎛-+=++

-+

-=

=⎰⎰

⎰⎰-

-220

2

20

1)21(221arcsin 2 )]

(sin )sin ( )

(sin )()(sin )sin ([

2

)

(sin )(1

1

1

A b A b A b A b kA t td b t A k t yd b A k t td b t A k t td t y

B ππωωωωωωωωπ

ωωπ

π

ψππ

ψππ

π

由式(7-15)可得间隙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

( )1(4])1()21(2 )21arcsin(2[)(11b A A

b

A kb j A b A b A b A

b k A A j A B A N ≥-+--+-+=+=

πππ

[例7-12] 求变增益特性的描述函数

解 变增益特性可以分解为一个线性与一个死区特性的并联,如图7-31所示。

线性

图7-31 变增益特性及其并联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