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主题分类及鉴赏的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

(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0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0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古代诗歌的分类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分类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鉴赏古诗鉴赏0401 0836古代诗歌的鉴赏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根据高考试题的实际,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具体分析。

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从1994年开始,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1997年和1999年。

1、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初中语文的归纳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解读方法

初中语文的归纳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解读方法

初中语文的归纳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解读方法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美学追求,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以及解读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本文将从体裁分类和解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主要包括诗、词、赋和曲四种。

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 诗诗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体裁,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律诗四种形式。

四言诗形式简练,多用于古乐府歌谣;五言诗形式流行,成为唐代的主要韵文表达方式;七言诗形式宽广,适用于叙事和抒情;律诗则以规定的诗律和押韵方式创作。

2. 词词是唐宋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

词分为宋词和元曲,其中宋词以抒发爱情、离别、怀古等主题为主,运用婉约唯美的语言风格;元曲则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采用快板、曲调丰富的表达形式。

3. 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和表达的文学形式。

赋类似于散文,但更加注重繁复、华丽的修辞和夸张手法。

赋分为骈赋和格律赋两种,骈赋重视修辞华美,格律赋则以平仄、押韵为基本要求。

4. 曲曲是古代戏曲文学的一种形式,包括独角、对口和杂剧。

独角曲一般由一个人演唱,以抒发思想感情为主;对口曲由两个人对答演唱,形式活泼、生动;杂剧则以多个演员表演,包含音乐、舞蹈和对白等元素。

二、古代诗歌的解读方法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之后,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解读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1. 通读全文在阅读古代诗歌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整个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整体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

2. 研究诗歌结构诗歌往往有明显的韵律和格律,学生可以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句式结构、平仄关系等,以解读诗人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分析用词手法古代诗歌用词丰富多样,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分类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分类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分类及鉴赏技巧一、按表达方式分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

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

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

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

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品。

叙事诗则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是一个诗国,但数量庞大、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诗作品几乎屈指可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叙事诗只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寥寥几首。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1 、古体诗四言古诗:出观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杂言古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2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颧雀楼》)绝句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律诗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排律3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4 、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数(散套)(睢景臣《高祖还乡》)戏剧(只是供演出的剧本)杂剧传奇三、按内容分(题材)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意象、意境,风格流派、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律(意象、意境,风格流派、艺术手法)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 双关 反复 反语 互文等 记叙Fra bibliotek描写、议论、抒情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铁马秋风大散关。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 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观点、看法。
--王之涣《凉州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孤独冷寂
二、把握诗歌的不同分类
按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 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 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赠友 送别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 诗等等; 按诗歌的思想情感可分为:忧国 忧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 活杂感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慷慨悲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雄浑苍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恬淡自然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雄浑壮观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悲壮苍凉
四、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古 诗 描写类 词 表 达 修辞方法 技 巧 表达
方式
表 现 手 法
抒情类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烘托、渲染、对比、衬托、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 (动作)描写、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铺陈 描写、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 工笔、以小见大等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教学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
一、分清诗体
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
律诗[五、七]
绝句[五、七]


小令、中调、长调

豪放、婉约
小令
散曲

套曲
杂剧
按表达方式: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诗的 分类
按作者: 文人诗 民间诗
按 格 律
格 律 诗
诗 词 曲
自由体诗
古古
按 时
代 诗
体 诗
间现 代
近 体
诗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感怀诗 咏物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三、吃准题材,快速主题定位[五]
• 怀古讽今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 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思妇闺怨主题定位
• 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 • 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 • 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 • 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 • 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愁哀叹; • 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 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 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 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 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 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 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 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 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古代诗歌的主题分类及鉴赏的一般规律

古代诗歌的主题分类及鉴赏的一般规律

古古代代诗诗歌歌常常见见的的主主题题分分类类★ 识别要点:阅读古代诗歌,先要总体把握其类别,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不会离谱。

一、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⑴ 戍边报国 ; ⑵ 渴望安定 ; ⑶ 思念故乡 [ ⑴苦寒 ⑵尚武 ⑶思乡 ⑷征战 ⑸风俗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使至塞上》(王维) 《渔家傲》(范仲淹)二、山水田园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也有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⑴ 赞美山河 ; ⑵ 热爱生活 ; ⑶ 闲适安逸 ; ⑷ 超脱避世; ⑸ 恬静淡泊如:《过故人庄》(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归园田居》(陶渊明)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含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沧桑变化,以达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⑴ 仰慕先贤 ; ⑵ 借古讽今 ; ⑶ 评价史实 ; ⑷ 怀才不遇 [ ⑴ 品史 ⑵ 览古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赤壁》(杜牧) 《咏史》(班固)四、羁旅行役诗:通常借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来表达心中所想,也有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⑴ 文人失意 ; ⑵ 游子哀伤 ; ⑶ 世民困苦 ; ⑷ 互勉自励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枫桥夜泊》(张继)五、思乡怀人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⑴ 思亲念友 ; ⑵ 乡情乡愁 ; ⑶ 怀人闺思 ; ⑷ 客居游学 ; ⑸ 伤离恨别如:《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六、写景咏物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展开全文一、咏史怀古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等字词。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评,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忧民。

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二、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村、乡间生活环境优美、恬静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赞物,闲适,富有生活情趣。

赞美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

三、边塞诗、战争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

赞美边塞奇异的风光。

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建立功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怨愤。

四、羁旅诗、贬谪诗标题中多出现具体的地名等。

思念家乡、思念亲友之情。

久宦在外,漂泊在外,引起的愁苦之情。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或豁达、洒脱、乐观的心境。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五、咏物诗标题指出具体的某物,如蝉、梅、竹、菊等。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

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六、送别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别后情景的想象,离别之悲伤。

友人逝去,悲伤、孤独、惆怅的情感。

七、爱情闺怨诗标题多为“无题”,或花间派、婉约派词人的词作等。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八、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一篇就够!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一篇就够!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规律总结,一篇就够!古诗词专题高中古诗词模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众多考生每年在此折戟。

为帮助大家重点攻克这一难题,我们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规律,分享给大家!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
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拥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主题。


下是对古诗常见的九大题材进行归类和鉴赏。

1.风景题材:歌颂自然山水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的
热爱和赞美。

如《登鹳雀楼》中描绘了烟波江上使人升起幽思的景色。

2.思乡题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人常常因为流离失所或远行
而怀念家乡,这种怀念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

如《登高》中表达了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

3.咏史题材: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诗歌来咏史、讴歌
历史。

如《白日依山尽》通过文天祥的事迹,表达了忠诚的情感和对正义
的赞颂。

5.感慨题材:通过对社会风俗、人生哲理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来表达
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如《乌衣巷》通过描绘乌衣巷的景色来表达对社会
风气的不满和思考。

7.思考人生题材: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生老病死等人生的现实。

如《登鹳雀楼》通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名利的看透和超脱。

8.咏物题材:以自然或人造物品为题材,通过描写物的特点和形象来
表达情感。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描写小桥、流水和人物来借物抒怀。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古文、古骈文、古辞、古乐府等不同
形式的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诗歌体裁:古代诗歌有律诗、绝句、词、曲、辞等不同的体裁。

律诗的韵律严谨,
有五、七言律诗之分;绝句是四句的小诗,通常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词
是由音乐发展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多用于表达情感;曲是以曲调和歌唱为基础的一
种诗歌形式;辞是古代宫廷史书的一种形式,多用于纪实性的记述。

2. 韵律格律: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韵律和格律。

韵律是指诗歌中的平仄、押韵等音韵
特征,格律是指诗歌中的长度、断句、停顿等句法结构。

韵律和格律的运用对于诗歌
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起到重要作用。

3. 意象与意境:古代诗歌常使用大量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

意象是以物体
或形象等具体感观形式来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意境则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
表达,给人以美感和联想的情景感受。

4. 诗歌题材和主题:古代诗歌的题材和主题多种多样,既有描写自然山水、表达情感
的田园诗,也有歌颂爱情、抒发壮志的边塞诗,还有表达社会思考和政治抒发的辞章。

了解诗歌题材和主题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寓意。

5. 作者背景和诗歌流派:古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因素对诗歌的风格和内容有着深远的
影响。

了解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同时,不同的诗人形成了不同的诗歌流派,如唐代的\。

古典诗歌分类与鉴赏技巧(定)000

古典诗歌分类与鉴赏技巧(定)000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典诗歌的分类:常见的诗歌题材(10类,有交叉) ①送别诗: 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 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 ②咏史怀古诗 :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 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 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 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如 《赤壁》。
第三类: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 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 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高 考常考)。 第四类: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 (高考常考),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小结四类:描写(景、人),抒情,结构。
附:艺术手法的知识结构。大家可以按照不同思路进行教学, 上述教学设计只是个人的一种思路,仅供参考。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比兴、 用典、渲染、联想、想象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复、借代、双关、互文、叠字、反问 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 九种修辞手法
二、诗歌的写作手法(技巧)
写作从正侧面、虚实写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 (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从修辞手法看:比喻、比拟、反问、设问、夸张、对偶、 排比、 反复、借代、双关、互文、叠字、用典、化用、列锦等 3.从描写手法看: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 考常考)、象征、点面结合、铺陈、白描勾画。动景静 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4.从观察的层次看: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 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5.从调动感觉的角度看:视觉(形、态、色、光),听 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如: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 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 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二、鉴赏示例:
[一20]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2、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 的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4分
泛指山中的隐士,也可指诗人自己。
2.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静于动”或 “动中显静”,请以颈联为例,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喧”从声音的角度写热闹,“动”从动 态的角度写“热闹”,以热闹烘托山间的 幽静。
3.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 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 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一、课本“咏物诗”加温: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出悲凉之气。
清缠绵之悲,表达出豁达豪放
之情和对朋友的祝福。
C、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坦陈心志,表达 远大的志向或抱负、天涯漂泊之感、悠悠思古之 情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D、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3.写作技巧。(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表现 手法上看,是托物言志和象征,从修辞角度看用拟人, 比喻;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 烘托)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咏物抒怀诗的两种类型:一、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
情趣。
【咏柳】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岑参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2、描写艰苦的戍边生活和激烈紧张 的战争场面。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 下 曲》 卢 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Hale Waihona Puke 边塞征战诗典型 意象: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
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
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 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称为“诗眼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六大主题

诗歌六大主题

诗歌六大主题
古代诗歌的六大主题包括: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和边塞诗。

这六大主题各有特点,涵盖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感表达。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代表诗人有陶渊明等。

思乡送别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咏物诗是以自然或社会事物为对象,借物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则是怀念古人古事,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羁旅行役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边塞诗则描绘了边疆战事和士兵的生活,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主题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首诗可能会包含多个主题的元素。

因此,在阅读诗歌时,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歌的主题,还要深入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诗歌鉴赏分类及特点

诗歌鉴赏分类及特点

【鉴赏示例】 鹧鸪天· 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 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 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 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 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 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 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 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 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 人格的追求。
【鉴赏示例】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 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这首词,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 理。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 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 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 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 等),意合即可;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 思念等),意合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古代代诗诗歌歌常常见见的的主主题题分分类类
★ 识别要点:
阅读古代诗歌,先要总体把握其类别,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不会离谱。

一、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⑴ 戍边报国 ; ⑵ 渴望安定 ; ⑶ 思念故乡 [ ⑴苦寒 ⑵尚武 ⑶思乡 ⑷征战 ⑸风俗 ]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使至塞上》(王维) 《渔家傲》(范仲淹)
二、山水田园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也有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⑴ 赞美山河 ; ⑵ 热爱生活 ; ⑶ 闲适安逸 ; ⑷ 超脱避世; ⑸ 恬静淡泊
如:《过故人庄》(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含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沧桑变化,以达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⑴ 仰慕先贤 ; ⑵ 借古讽今 ; ⑶ 评价史实 ; ⑷ 怀才不遇 [ ⑴ 品史 ⑵ 览古 ]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赤壁》(杜牧) 《咏史》(班固)
四、羁旅行役诗:通常借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来表达心中所想,也有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⑴ 文人失意 ; ⑵ 游子哀伤 ; ⑶ 世民困苦 ; ⑷ 互勉自励
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枫桥夜泊》(张继)
五、思乡怀人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⑴ 思亲念友 ; ⑵ 乡情乡愁 ; ⑶ 怀人闺思 ; ⑷ 客居游学 ; ⑸ 伤离恨别
如:《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六、写景咏物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⑴ 托物寓理 ; ⑵ 托物言志 ; ⑶ 写景味趣 ; ⑷ 借景抒情
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咏柳》(贺知章) 《蝉》(李商隐) 《石灰吟》(于谦)
七、即事抒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⑴ 忧国忧民 ; ⑵ 仕途失意 ; ⑶ 河山壮美 ; ⑷ 闲情逸趣 ; ⑸ 人生感悟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思妇闺情诗等。

古古诗诗词词内内容容的的鉴鉴赏赏
★ 鉴赏要点:
应善于从总体上把握鉴赏对象,把握写谁、怎么写的、用什么办法写、要表达什么,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读者的所得。

基本规律为:形象—— 写谁
语言—— 用什么写
内容 观点、态度
技巧—— 用什么办法写
简缩成10字:
诗歌鉴赏者阅读第一遍,就应总体上把握这10个字、5个方面,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确定哪一方面内容更为突出,则这方面一般就是本诗应当重点阐述的内容。

★ 古诗词中名句鉴赏解题思路
一、整理——名句赏析答题角度总结及答题语言表述
1、描绘情景(神韵):它描绘了什么情景。

2、抒发感情:它抒发什么感情。

3、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什么气氛。

4、营造意境:它营造了什么意境。

5、阐述哲理:它阐述了什么哲理。

6、言明心志:它表明了什么心志。

7、技法效果:它用什么技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二、入门——答题步骤及规范用语
第1步:使用了什么手法。

第2步:描绘了什么情景。

第3步: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营造了什么意境。

第4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阐述了什么哲理,或言明了什么心志。

三、示范——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古诗词词语鉴赏解题思路
1、这个词是如何活用的,是什么意思。

2、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3、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4、它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它激发我们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6、它使用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7、在结构上,它起到了铺垫或其它什么作用。

天仙子张先
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析】这个“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这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化静为动。

这个“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答题角度及步骤:第一步:激发联想、第二步:技法效果、第三步:描绘情态)2:试析下面这首词中加点的“倦”字的妙处。

人月圆·山中书事黄钟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析】“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答题角度及步骤:第一步:描写状态、第二步:结构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