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行政单位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费用
行政事业单位常见财务管理问题清单
行政事业单位常见财务管理问题清单1. 决策不规范不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部分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未经集体研究或查找不到相关决策记录;决策前调查研究不够、准备不充分,决策不科学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等不良后果;对相关违规事项以集体研究规避责任。
2. 合同意识不强合同签订未经集体研究并征求法律顾问意见,合同条款不符合集体研究初衷,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合同签订后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合同履行情况跟踪管理,政府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极易造成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流失;不能严格按照合同进度推进项目。
3. 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完整,存在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现象,预算执行不严肃。
4. 追加预算指标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将财政拨付的追加经费用于指标指定以外的支出,或是从追加预算资金中列支部分其他支出,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5. 存量资金盘活不彻底结转结余资金数额较大,未按财政部门要求及时盘活存量资金,未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 收入不及时上缴财政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滞留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7. 少计少缴税费少数单位的会计事项存在应税行为,但没有及时计算上缴相应税费。
8. 违规收费无政策依据收费,违规以收取保证金名义变相收费,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已明令取消收费项目继续收费,擅自降低收费标准、减免收费金额。
9. 私设“小金库”将应记入单位账务的租金、资产处置收入、捐赠收入等转入下属单位、所属公司,另开账户、另设账簿或单独保管等形成“小金库”;通过虚列支出将资金转入下属单位、所属公司,另开账户、另设账簿或单独保管等形成“小金库”。
10. 虚假支出虚列小型项目或虚开办公用品等发票列支资金,套取资金用于不合规开支,违背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
11. 转嫁费用支出将相关费用转移至下属单位或所属公司列支,逃避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12.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未单独核算,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混同使用,结余资金性质不清,易造成挤占现象;专项资金结余未及时缴回财政;从自身或下属单位管理的项目资金(基金)中报销列支其他费用,或是改变专项资金(基金)用途用于其他支出。
单位经费违规使用说明
单位经费违规使用说明单位经费是指用于支持单位正常运营和开展工作的资金。
合理使用单位经费是单位管理的重要方面,任何单位都应当依法合规使用单位经费。
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单位经费的违规使用现象,这是一种违反单位财经纪律和行为规范的行为。
本文从违规使用单位经费的定义、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违规使用单位经费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单位经费的合规管理和监管。
违规使用单位经费是指单位在使用经费过程中,超出规定范围和目的,或者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非法占用经费:单位将经费挪用到与工作无关的项目或个人,或者将经费用于违法活动等。
2.超标准使用经费:单位在职工办公、差旅、会议、培训等方面超出规定标准使用经费。
3.乱花经费:单位在使用经费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预算规划、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导致经费使用混乱、浪费现象。
违规使用单位经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责任感和纪律意识:单位成员对经费的使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缺乏规范和自律,导致违规现象发生。
2.激励机制不健全:单位对经费使用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激励约束措施,导致一些成员为了私利而违规使用单位经费。
3.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单位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容易视而不见。
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带来诸多危害:首先,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导致经济浪费和资源消耗。
单位经费是纳税人的钱,合理使用单位经费是保障正常运转的前提,而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导致经济浪费和资源消耗,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降低单位运行效率。
其次,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破坏正常的财经秩序。
单位经费的使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进行,而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破坏正常的财经秩序,导致单位财经管理混乱,影响单位声誉和形象。
再次,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引发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任危机。
单位成员如果频繁违规使用单位经费,会引发其他成员对其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任的质疑,导致单位内部合作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纠纷和冲突。
【审计实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及检查方法
【审计实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及检查方法来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网站、清风徐来廉花开。
转载用作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收入1.收入票据使用不规范。
违规使用收入票据的情况屡见不鲜。
白条收费和无据收费的情况仍然存在。
有的单位在收费时,白纸收费或者不开收据直接收费,将收入转入单位账外,私设“小金库”或个人侵吞。
2.执收执罚不规范。
一是收入计划分配不公。
有的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部门下达征收计划不公平,征收人情税费。
二是擅自减免收入任务。
有的执收执罚部门及个人擅自减免税(费),从中得回扣或者以“吃抵税(费)”等。
3.隐瞒收入。
一是收入缴库不及时,坐收坐支财政收入。
二是跨年度核算收入,当年收入反映失真。
有的单位为了抵顶下年度收入任务,将超计划收取的税收收入或非税收入不纳入当年收入账及时反映,而在下年度的收入账反映。
三是收入不纳入财务账核算反映,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
(二)支出1.改变资金拨付渠道,向非预算单位拨款。
有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在执行年中预算的时候,随意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或者改变资金拨付渠道,以支代拨预算单位款项,从中得回扣。
2.入账原始凭证不合规。
如有的将过期作废发票报销入账;有的用虚假供货发票报销入账;有的串用行业的发票报销入账等等。
3.违规违纪开支。
一是无计划开支。
有的单位在年初部门预算无计划指标的情况下,随意购置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等,造成支出无计划和超计划。
二是超标准、超范围列支。
有的单位超标准、超范围发放补贴、奖金,超标准、超范围列支业务招待费和送礼等支出。
4.转移、隐瞒支出。
有的单位为了减少本单位费用支出总额,将本单位实际发生的支出转移到所属单位或其它单位列支,甚至转移到私设的“账外账”和“小金库”中列支。
(三)固定资产1.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账面反映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有的账有实无,有的账无实有。
2.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3.虚增固定资产成本。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单位正常运转
防范财务风险
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 ,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确保单位各项 工作的顺利开展。
资金管理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 作用,可以避免单位出现资金短缺、 挪用等问题。
管理难度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使 用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资金管理的 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 度和流程。
02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 问题
资金使用不规范
预算执行不严格
部分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 在超预算、无预算或随意调整预 算的情况。
支出标准不统一
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项目的 支出标准不一致,导致资金使用 不公平。
05
总结与展望
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认识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 的规划和监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
下,甚至出现浪费现象。
预算管理不严格
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 在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导致预算
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差异。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部分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制约不够,容易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效果
经过整改,某市教育局的资金管理得到了有 效改善,预算执行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 合理,会计核算更加准确。
案例二
问题
某市卫生局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如违规发放 津贴补贴、超标准采购设备等。
01
处理结果
经过调查核实,某市卫生局对相关责任 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加强了对资金使 用的监管和规范。
把“六关”盯“两点”堵住单位或部门经费漏洞
把“六关”盯“两点”堵住单位或部门经费漏洞作者:严朋军来源:《财政监督》 2019年第20期严朋军自中央实行“八项规定”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与措施,加强了对单位或部门经费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单位或部门经费的不合理增长。
但在近期对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检查中,仍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有关部门或领导的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目前一些单位或部门虽然在账面上见不到诸如生活招待费超标、请客送礼、高档场所娱乐、滥发奖金补贴、领导私人开支公费报销之类的不合理开支,但实际上这类开支依然存在,只不过通过“改头换面”,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报销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换名目。
将不合理开支转换成合理开支报销。
如在印制表格、信纸等资料时,通过加大数量与提高单价(实际印制数量没有那么多,或实际价格没那么高),虚报开支冲销。
因为这类低值易耗办公用品,不太引人注意,时间一长,就无从查证了。
二是基建统筹。
在单位或部门的基建项目中冲销。
通过巧立名目(有些项目本身是不需建设的项目,就是为了消化一些不合理开支),如维修办公场所、新建职工食堂、院前院内美化等,在项目建设中加大预算,虚报项目开支用于冲销此类不合理开支。
三是转嫁下级。
有些开支让下级单位或部门承担,如为避免生活招待费超标,直接将来人来客带到下级单位或部门,由其买单;有些单位与部门利用职权给下级单位或部门多分配一些经费或专项资金,让下级单位或部门虚报开支套取部分资金后用于支付这些不合理开支。
四是政商勾结。
一方面,通过利用单位与部门职权,让某些企业承包到工程,从而让这些企业承担一部分不合理开支;另一方面,直接多分配一些专项资金给某些企业,让这些企业为其消化掉一些不合理开支。
五是制度漏洞。
一些单位与部门利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解决一些不合理开支。
如一些单位或部门钻公务卡漏洞,让公务卡卡不了公务。
通过联系一些关系比较好的餐馆、经销商、企业等,虚设可报销开支名目,用公务卡刷卡套现后用于支付其不合理开支。
“三公”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
从性质上看,“三公”经费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必不可少的支出。
但因个别地方对“三公”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个别单位和个人超规格接待、公款吃喝、超标准配车、公车私用、公费旅游、公费出国等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助长了浮夸奢侈享乐之风,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党和政府也采取一些措施予以积极回应。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再到李克强总理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对控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审计人员,深感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在反腐败决心上,态度鲜明而务实,联系到审计工作,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审计开展理论研究与探讨,并在审计领域提出恰当可行的对策,更好地实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01(一)公务接待费超标公务接待费超标虽有物价上涨的因素,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公款消费项目多部分单位的公务接待项目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欢迎接待—结束庆功—饭后娱乐—考察景点—走时特产。
概括起来包括吃、喝、唱、洗、按、赠、游等形式。
2、公款消费档次高在一些领导的理念里,档次的高低,接待标准的高低往往与对客人的尊敬程度及地位联系起来,这就使得接待档次高居不下。
3、公款消费规模大在中国的传统里,接待的规模与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为了表示重视,接待陪客的人必须多,主要领导要到、分管领导要到、对口处、科室人员要到,再加上一些相关人员参加,接待规模越来越大。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市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显示,乡(镇)、县(市)以及市直单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业务招待费超支的问题,个别单位的超支情况非常严重,应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一、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突出审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市各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开支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超支现象普遍。
如在2006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葛市查出被审计单位招待费超支576万元;襄城县查出被审计单位招待费超支430万元;许昌县查出被审计单位招待费超支314万元,等等。
就市直部门而言,各被审计单位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业务招待费超标准问题,有的甚至非常严重,个别单位超标准竟高达十几倍。
2006年的审计资料显示:市直某人数不足20人的单位,2003年至2005年业务招待费超支21.9万元;而另一个仅有9人的单位,2003年至2005年的业务招待费超支竟达28.7万元。
从2007年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来看,各个被审计的单位均存在着业务招待费超支的现象。
如市直某单位,局机关2004年实际支付招待费8.31万元,是当年部门预算中公务费允许列支招待费金额的265%;其下属单位2004年和2005年实际支付招待费11.07万元和11.58万元,分别是当年预算中公务费允许列支招待费金额的170%和230%。
而另一个单位,2004年至2006年度,在基本经费支出中的招待费,分别占同期公用支出的31%、9%和11%;在项目经费支出中的招待费,分别占同期公用支出的30%、30%和25%。
远远超出了财政部门有关“招待费用不得超过当年公务费的2%”的规定标准。
日益频繁的迎来送往和公款吃喝导致的单位业务招待费不断超支,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略格格不入,不仅浪费了国家资财,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经费支出问题的探讨
对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经费支出问题的探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经费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度下降。
但是在对各单位公务的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公务经费的开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支出票据不规范1、支出票据要素不全。
票据的要素主要包括票据类型、日期、使用单位、票据内容、计量单位、单价、金额大小写、开票单位、印章、开票人等相关内容。
就检查的情况来看,报账的支出票据大多存在要素不全问题。
2、支出票据附件不齐全或无附件。
支出票据附件是用来证明该票据所列业务真实性的重要凭证,附件不齐全或无附件就难以证明入账票据的合理合规。
就检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入账列支的经费存在这样的问题。
3、支出票据所列业务张冠李戴。
发票与附件所列的经济业务或所列的时间不一致。
4、支出票据审核审批不合规。
支出业务应该由经办人经办、业务科室和财务主管审核、分管财务领导审批,缺一不可。
检查中发现,有的单位支出发票只有经办人和分管财务领导的签字,有的还直接自签自报。
5、使用过期的发票入账。
过期发票是指过了有效使用期的发票,一是发票版本过期,二是发票使用时效过期,三是发票已废止不用。
使用这些发票入账,掩盖了支出业务的实际情况,很难证明其所列支出业务的真实性。
6、结算凭证用作支出凭证。
目前很多单位有内部结算凭证,这些凭证只能作为往来或临时性结算使用,不能作为支出凭证入账。
检查中发现,有些单位为了方便或规避税收,就使用其内部结算凭证报账列支出。
7、使用大额不合规发票。
按政策规定,不得列支涉及“礼品、烟、高档酒、娱乐、大额副食”等相关内容的发票,而且小额副食发票也必须有相应的附件。
就检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仍然存在此类发票,有的甚至是几张大额连号发票且无任何附件入账列支,还有的使用印章不全的定额发票一次性开支几万元且无任何附件。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监督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监督管理办法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县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经费的监督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进“三公”经费管理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巩固和深化我县厉行节约工作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三公”经费支出范围。
“三公”经费包括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因公出国费用。
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为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支出,包括在接待中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因公出国费用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的住宿费、旅差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第二条“三公”经费统计单位。
“三公”经费统计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有经常性经费往来并有“三公”经费列支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
第三条“三公”经费支出口径。
“三公”经费支出是指通过当年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以及其他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以前年度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以及其他资金结转和结余安排的实际支出数。
第四条坚持厉行节约原则。
按照“三公”经费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结合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及“三公”经费执行情况,由财政部门共同核定下达当年单位“三公”经费控制数,并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章公务接待管理第五条公务接待费用实行总量规模控制和进度控制。
XX 年,各单独核算单位接待费支出,以前三年年度公务接待支出平均数为基数,超100万元的,要缩减50%;80万-100万元的,缩减40%;60万-80万元的,缩减35%;40万-60万元的,缩减30%;20万-40万元的,缩减20%;20万元以下的,缩减10%。
将缩减后的公务接待费作为XX年控制数,今后每年招待费支出都不得超过此控制数,从而实现招待费支出“零增长”或“负增长”。
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召开会议的分类、审批和会议费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办公厅,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四条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简朴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范会议费管理。
第五条各单位召开的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第六条各单位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控制预算规模,执行中不得突破。
会议费在部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
会议费实行定额包干、节约留用、超支不补。
第二章会议分类和审批第七条各单位会议分类如下:一类会议。
代表大会及其全委会、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协商会议及其常委会。
二类会议。
召开的全省性会议,要求各市、县(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经批准,各民主党派区委会、工商联及各人民团体的换届选举大会,五年一次的表彰大会。
三类会议。
经同意,由有关部门召开的本行业全省性会议。
要求各市、县(区)分管领导、有关部门和本行业或本系统有关人员参加。
四类会议。
是指除上述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召开的内部会议。
第八条会议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一类会议。
经批准召开。
会务、经费预算等工作由办公厅负责。
二类会议。
经准召开。
会务、经费预算等工作由办公厅以及相关单位负责办理。
三类会议。
各单位应当于每年11月底前,将次年度会议计划按程序报请办公厅审核、批准。
各单位召开三类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
四类会议。
经各单位办公会审批后执行,列入单位年度会议计划。
各单位应当建立四类会议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年度会议计划(包括会议数量、会议名称、召开的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 须经各单位办公会审定。
国务院纠风办公室关于治理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纠风办公室关于治理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通知正文:---------------------------------------------------------------------------------------------------------------------------------------------------- 关于治理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当前,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在一些地区还相当严重,成为影响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乡镇企业负担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大乡镇企业减负工作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发〔1996〕13号)等文件精神,经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批准,决定今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向乡镇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和各种摊派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公布取消的对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等项目,适用于乡镇企业,一律不得再向乡镇企业收取。
二、凡属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计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明文规定(含中发〔1997〕14号文件下发后,经财政部、国家计委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重新审批保留的省级财政、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之外向乡镇企业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明文规定之外向乡镇企业实施的罚款和集资项目,国务院及财政部规定之外向乡镇企业收取的基金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用于支援农业和农村社会性支出之外的基金项目均一律取消;各种摊派和乱集资,一律取消。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违规问题的分析和规范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违规问题的分析和规范建议报销违规问题分析及规范建议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各单位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斩断滋生不正之风的通道。
对财务报销违规问题进行了集中治理,发现仍然存在一些违规违纪问题。
一、财务报销违规问题(一)财务票据及其附件仍有“残缺不全”1、使用非有效票据进行财务报销。
接收和使用内部结算票据及其他往来票据,使用如市场上购买的非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盗版发票等网上不能查询的票据和不按国税、地税、财政等各类票据用途和类别使用票据以及白条进行财务报销。
不仅规避了税收,扰乱了票据管理秩序,掩盖了支出事实,而且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
2、财务报销票据要素难以完整规范。
报销无印章发票、报销无使用单位“抬头”的发票和报销内容不详细发票等;报销附件不齐全或无附件、支出理由不充足的票据,不能明白“支出了什么”和“为什么支出”;报销业务与发票时间、或与其所附的附件时间或内容或与票据领用单位、开票单位不一致、不对称;财务报销业务未能按照单位内控制度管理程序和要求以及特殊的、重大的支出事项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必要审核审批等,影响了财务报销业务的真实性。
(二)各类违规支出行为仍然“屡禁不止”1、发放补助补贴奖励等“踩踏红线”。
一是仍然存在发放政策不支持的补助补贴津贴奖励等。
仍有单位仍然踩着政策的红线发放加班补助、值班补助、特岗津贴,超标准、超月份发放奖励性工资或发放奖励性工资没有政策依据或政策依据不足等。
二是仍然存在自设名目发放补助补贴津贴奖励等。
还有单位仍然依据似是而非的依据和过去惯例,自设名目发放司机出车补助、课题奖励、宣传奖励、档案贡献奖、论文奖、学校管理奖励、教育培训奖励、职称培训和学历培训补助等各类奖励和补助。
2、报销公务接待费“花样百出”。
一是同城同区域公务接待开支。
政策规定同城同区域内的公务活动不得进行公务接待开支。
仍然存在用同城或同区域单位公务活动联系函堂而皇之的报销公务接待费用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务违规与处罚规定
事业单位的财务违规与处罚规定事业单位作为一类特殊的单位组织形式,在中国的公共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一些事业单位财务违规现象不容忽视,给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规定和执行合理的财务违规处罚制度势在必行,以保障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事业单位的财务违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规定。
一、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行为的类型及案例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虚报、隐瞒、套取、挪用、侵占公款、贪污受贿等多种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案例。
1. 虚报行为:事业单位通过编造假帐目、假借名义等手段,故意夸大或缩小收入、支出等财务数据,以达到偷税、骗贷或其他非法目的。
比如某事业单位通过虚报绩效、虚构项目进展等方式,骗取了大量的经费拨款。
2. 挪用公款行为:事业单位负责人或财务工作人员私自将公款挪用、侵占用于其他非法用途。
例如,某事业单位负责人将原本用于购买设备的公款挪作私用,用于购买房产或者进行赌博。
3. 贪污受贿行为: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收受贿赂、索取好处等手段获得私利。
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单位的财产利益和公共利益。
比如某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审批报销款项时,常常要求供应商支付一定的回扣。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行为的类型丰富多样,具体的案例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发现。
二、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行为的社会后果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具体的社会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损失: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行为直接导致了经济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公款被挪用、套取等行为使得原本应该用于公共事务的资金流入了个人腰包,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无谓开支。
2. 社会信任破裂: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财务行为应该遵循诚实、透明、公正的原则。
然而,一些财务违规行为让社会失去了对事业单位的信任,使得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价产生质疑。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是一项重要的支出,其合理列支和有效管理对于保障单位正常运转、规范财务管理、防范廉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业务招待费的定义和范围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住宿费和礼品费等。
但需要明确的是,业务招待费应仅限于与单位业务活动直接相关的必要招待支出,不得将与业务无关的费用列入其中。
二、列支原则1、必要性原则业务招待活动应是为了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促进业务发展而必须进行的,不得为了个人私利或无实际业务需求而安排招待。
2、合理性原则招待费用的标准和规模应合理适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得超标准、超范围列支。
3、真实性原则每一笔业务招待费的支出都应有真实的业务背景和相关凭证,严禁虚构业务、虚报费用。
4、合规性原则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得违反财经纪律。
三、预算管理1、编制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年度预算编制时,根据工作任务和业务需求,合理预估业务招待费的支出规模,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和审批预算。
2、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安排使用业务招待费,不得超预算支出。
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3、预算监督加强对业务招待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四、审批程序1、事前审批每次业务招待活动前,应填写业务招待审批表,注明招待事由、对象、人数、预计费用等内容,并按照单位内部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2、事后报销业务招待活动结束后,凭合法有效的票据和审批表,按照财务报销制度办理报销手续。
报销时应提供详细的费用清单和相关说明。
五、报销标准1、用餐标准根据当地物价水平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餐标准,如每人每餐的费用上限等。
八项规定财务管理
八项规定财务管理有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项规定,财务管理,希望对你有用!八项规定后涉及财务的八十项禁一、经费管理1.严禁以各种名义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
2.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3.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慰问困难群众职工不在此限)。
4.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纳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核算,严禁违规转移到机关所属工会、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等单位账户使用。
5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6.严格控制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年度预算执行中不予追加。
7.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支出报销审核,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8.政府采购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不得超标准采购,不得超出办公需要采购服务。
9.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
二、公务接待10.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11.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12.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13.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14.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
15.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16.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
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违规列支经费的原因
违规列支经费的原因1.引言1.1 概述违规列支经费是指组织、个人在经费管理中,超出规定的范围或未经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甚至造成资金损失或浪费。
违规列支经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管理漏洞等因素。
首先,制度不健全是违规列支经费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组织或机构在经费管理的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制度设计不合理、审批程序不严格等,容易给相关人员提供违规操作的空间。
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使得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给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违规列支经费的重要原因。
一些组织在财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督力度不够,对资金使用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控。
这样一来,相关人员可能会趁机滥用资金,进行违规操作,而监管部门在发现问题时缺乏及时的处理和制止。
此外,管理漏洞也是导致违规列支经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管理漏洞指的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审批、核对、记录等环节的缺失或不严谨,为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
例如,一些组织在资金使用的审批流程上存在不合理的规定或操作上的不严格,容易产生滥用资金的行为。
综合上述原因来看,违规列支经费的发生与制度问题、监管不到位以及管理漏洞密切相关。
要有效预防和遏制违规列支经费的发生,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并完善管理流程和环节,严格执行各项规定,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违规行为,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逻辑顺序,它决定了文章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部分:首先给出背景信息,解释违规列支经费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
介绍该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出本文的主题。
2. 正文部分:分为至少两个要点,详细阐述违规列支经费的原因。
2.1 第一个要点:列出一些常见的违规列支经费的原因,并逐一进行分析和解释。
存在行政账列支工会支出整改建议
存在行政账列支工会支出整改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存在行政账列支工会支出整改的经验。
我刚接触这个事的时候啊,那真是一头雾水。
行政账列支工会支出这事儿,其实不少单位都有类似问题。
我觉得首先得找到问题的根源,为啥会搞混呢?就拿之前我遇到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个小单位,财务人员就那么一两个,可能事情又多又杂,行政那边和工会在费用划分上就不是那么清晰。
每次有开支的时候啊,财务人员想都没想,图省事就记到行政账里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家里有好几个存钱罐,你图方便就都往一个罐子里放钱,到最后就乱套了。
那怎么整改呢?我觉得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全面的账目清查。
就把那些行政账里列支的工会支出一项一项挑出来。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啊,你得仔细地核对每一笔费用的来源和用途。
哦对了,还有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我就曾经因为粗心大意漏掉过几笔小钱,结果后来复查的时候又得重新来一遍,那叫一个折腾!接下来,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我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明确规定哪些费用该由行政出,哪些该由工会出。
不能模棱两可,就像家里定规矩一样,谁负责买菜谁负责交水电费得清楚。
比如说员工的工会福利费用,那肯定得从工会账里出。
可以参考一些老企业的制度,他们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比较完善。
当然啦,每个企业情况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但是可以取取经。
再一个就是要加强对于财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很多时候啊,就是因为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才会出错的。
我之前也和一个同行交流过,他们公司就专门请了财务专家来讲课,这之后情况就好了很多。
不过我觉得光培训还不够,后续得定期地进行检查。
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培训完了要看看效果。
如果发现还有从行政账列支工会支出的情况,就得有点惩罚措施,不然根本不长记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啊,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也非常关键。
行政部门和工会之间不能各干各的。
我记得我之前所在的企业,行政部门要举办一场活动,就没和工会打招呼,结果费用结算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这种行为在很多地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种党政纪条规中鲜少涉及的行为,究竟该如何定性呢?一、存在即合理?“存在即合理”是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来的,他在《法哲学原理》第11页中是这样表述的:“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凡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再来看看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的这种行为,它存在的道理有哪些呢?笔者认为有3个。
一是操作简单。
往往是上级单位领导和下级单位的负责人打个招呼,就可以拿上级单位不便报销的费用到下级单位报销,下级单位的负责人也会秉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财务审核一路绿灯。
二是“即有规则”使然。
按“即有规则”,上级领导吩咐的事情,下级单位的负责人必须尽心尽力,用最快的速度办好,如果办事拖拖沓沓,领导一不高兴,说不定负责人过些天就换成别人了。
三是便于规避风险。
将自己或单位的费用放在下级单位报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上级单位和下属单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个体,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的行为虽然有存在的道理,但并不合理,因为它影响了两个单位财务的独立性,影响了下属单位的正常运行。
二、是否合纪合规?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的行为是否合纪合规呢?笔者认为要分3种情况来分析,一是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个人费用。
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72条、《行政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3条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18条的规定,在下属单位报销个人费用这种行为,是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是明显违纪违规的。
二是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单位的正常费用。
如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办公费、培训费等。
虽然这种行为不合理,但在党政纪条规中没有明确规定,按照“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原则,实践中不宜作为违纪违规行为来处理,但如果发现这种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应责令其改正,并退还相关费用。
单位经费违规使用说明
单位经费违规使用说明单位经费违规使用是指在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单位领导或财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以违反相关规定的方式使用单位的经费,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的财务状况,也损害了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在单位经费违规使用中,存在着不同的情况和原因。
本文将从违规使用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单位经费违规使用的原因:1.财务管理不严: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履职尽责不够,无法对经费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给单位经费违规使用创造了条件。
2.内部控制失灵: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导致经费管理流程混乱,留下了违规使用的空子。
3.领导失职: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加以监督和指导,导致经费管理中出现问题。
4.利益驱动:有些单位人员为谋取个人私利,通过违规使用经费来获取非法利益。
5.缺乏诚信意识:一些单位人员对单位的财务安全意识不强,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可以被接受的。
二、单位经费违规使用的表现形式:1.虚报冒领:单位人员编造虚假的费用项目,伪造相关单据进行冒领经费。
2.超标准使用:单位人员将经费用于不符合规定标准的项目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范围。
3.小额分拆:将大额的费用分拆成多个小额的费用,绕过审批程序进行违规使用。
4.非工作或私人开支:将单位经费用于个人消费或者非工作相关的开支,如购买奢侈品、旅游等。
5.偷逃公款:单位人员私自将单位的公款据为己有,使得单位经费遭受损失。
三、单位经费违规使用的后果:1.经济损失:单位经费违规使用会导致单位的经济损失,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2.影响形象和声誉:单位若经常发生经费违规使用的问题,将会损害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引发社会舆论质疑和不信任。
3.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规,对单位经费违规使用者进行相应的法律追究,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4.工作效率低下:单位经费违规使用会动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单位的工作效率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行政单位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费用
近期,我们在对部分中央驻赣基层预算单位开展预算、资产、财务监管时发现,有些预算单位通过下属事业单位列支各项费用,其中包括人员经费、“三公经费”等,形式多样,数额巨大,性质恶劣,值得警惕。
一是通过“其他应付款”、“暂存款”等往来科目,将下属事业单位的资金转到机关,并直接在往来科目列收列支,用以弥补机关行政经费不足。
比如,将下属事业单位的修购基金转到机关用于购买干部交流用房;将下属单位的事业收支结余转入机关用于发放津补贴.
二是直接在下属事业单位列支机关各项费用。
比如,在事业单位交通费科目中列支机关通勤车的租车费用;在办公费科目中列支机关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在招待费科目中列支机关招待费用;在人员经费科目中列支机关人员的综合治理奖;在出国费科目中列支机关人员出国费用等。
三是将本单位国有资产委托下属服务中心出租,或者直接将国有资产划拨给下属单位,将租金收入沉淀在下属单位,作为机关不合理开支的“蓄水池”。
比如,有的行政单位将国有资产委托下属服务中心负责出租经营,收到的出租收入存放在服务中心,没有上缴;有的单位在房屋出租时与承租户签订两份协议,约定承租方除了缴纳租金外,还要缴纳管理费,且管理费收入明显大于房租收入,然后将房租收入上缴中央财政专户,而管理费收入做服务中心的事业收入,变相的截留国有资产出租收入。
通过种种手段将资产出租收入“沉淀”在下属单位,作为机关一些不便出账的开支的“蓄水池”,随用随取。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部门预算收支的不真实、不完整,而且不利于预算单位各年度数据的对比,无法对预算资金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也容易造成下属单位内控制度失效,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最关键的是导致了部分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混乱,极易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的问题,并滋生腐败。
针对这些现象,为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综合财政监管工作重点,建议继续加强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管,加大检查力度,并对其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清理,尤其是要对一些往来账务进行清理,同时专员办应加强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预决算编制的管理,通过提前介入,促进综合财政监管和预算安排的有机结合,推动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增强财政财务管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格预算执行和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同时切实提高综合财政监管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