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1)产生背景: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主张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 ①进步:反映民族资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改革政体的尝试 (1)背景: 政治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西学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A.康有为: ①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经学外衣和孔子权威否定君 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③作用: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 B. 梁启超: 火”。 《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C.严 复: 封建君主“大盗窃国”,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
(4)评价: ①进步:反映民族资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②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产生背景: 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理论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3)主张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世界学习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
(三)主要内容
思潮
--顺乎世界之潮流
欧美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1640,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5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644,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老槐树上, 太监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矮点的海棠 树上
1权6力8《9,清议史会稿通过》《记权述利:法“案》五,十限八制年国(王11许769广835州),一康,地熙英进二国行十王海四外雅年贸设治易置遣粤使海臣关马,仅
辛亥革
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
革命派 命,实行民
主共和制
实践结果 维新变法,结 果失败
辛亥革命,推 翻帝制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
层次 学习 西方 制度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早期) 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内 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容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经历了哪三阶段?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推动“中国五十年”变化的主要 因素。
•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 •民族危机的加深;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时代的弄潮者】 怎么分?依据?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 政治派别
(2009浙江文综高考,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 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 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009广东单科高考,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 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B.民权 C.西学 D.科学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提纲教育PPT讲座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提纲教育PPT讲座课件

0 1
一是
1、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 和政治条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0 2
二是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 国家之一。中国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③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 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
人民强烈反对
⑤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
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
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河乡田心村125号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主观上:把孔子装扮成改革者,证明自 己的改革是继承孔子是正确的,想减小维 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 级力量弱小,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 保守;软弱性、妥协性(决定性)
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 的关系。对儒学的情感。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爱国的;
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局限性----反封建思想,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求出路,体现 软弱。 。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清溪山房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小 河乡田 心村125号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教学课件12 人民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教学课件12 人民版

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性质并未改革.
③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革命,掀起了 新文化运动 ,
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了 思想解放 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一股 了条件.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
主要 代表
林则徐 魏源 李鸿章 曾国藩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内容
指导思想 目的
代表阶级利益
宣传手段 实践效果 结果 作用
两 区种 别思 是想 什的 么主 ?要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不断扩大“西用”的范畴)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 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 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少无难也…… 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 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上》
阶 级基本 思想源自实践 活动效 果学习 层次
比较:
1、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同?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一 批 马 主 义 者 出 现 ;
建党
1921 年 中 共 诞 生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政治力量在反封建 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特点 1.各有侧重点:①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 习西方,兴民权,设国会,走 君主立宪 道 路. 民主共和 国 ②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 方案. ③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 正统思想 ,主张学习
西方的民主科学.
2.各自实践活动和结果
①维新派掀起了 维新变法 运动,依靠 光绪帝 实行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由 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②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 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 临时约法 》 ,但革命果实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本单元课标要求
⒈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⒊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单元基本线索:
• 1919.5-1920.4:马克思主义系统地全面地被介绍 到中国(五四运动期间)
• 1920.5-1921.7: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始同工 人运动相结合,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 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 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 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 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 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 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 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 风息焉。
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
京师同文馆
开平矿务局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安庆内军械所 上海广方言馆
北洋海军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 国,然驯至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证 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 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 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 四达,果足恃欤?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课件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课件

②著书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③思想主张
康有为
2021/3/10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维新变 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0
①著作:《变法通议》 ②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 图存
梁启超
2021/3/10
11
①著作:《天演论》 ②思想主张
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 相是人民的公仆
黎明—前—的周云英杰雀:,《清<海脆国地图预志告>的了孤天寂亮与后荣光的》雾
《霭维天。新演变论法》成出为版中以后国,近不代上第几一年次,思便风想行解全放国潮—,流
竟作—了周中兴学生旺的读物了。……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
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还有许多 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魏 源 康有为 孙中山 李大钊
2021/3/10
1
《南京条约》签定图
屠龙大会 2021/3/10
《辛丑条约》签订图
2
一、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出现的背景
• 1、内因:(1)、明清中国衰落的现实, 中西差距扩大;
• (2)、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
• (3)、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法;
2021/3/10
18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前期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 《敬告青年》 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狂人日记》
陈独秀 鲁迅
后期
2021/3/10
提倡新文学反对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0

今天,我们应怎与归,皇驳其马。”
这个女子出嫁、结婚,乘坐着 黃红色的马车。
《文学改良刍议》: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计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革命论》:
北大为何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 蔡元培校长的办学思想先进 一批新文化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存在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象
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
他们自由发展。”
—— 蔡元

请问:
(1)引文反映蔡元培怎样办学思想?
(2)这种办学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北大的 “三只兔子” (1919年) :
革命/维新思想的根本区别?原因?
区别——对清帝(君主制)态度 前者: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建立资阶共和国 后者:通过变法,保留清帝,实现君主立宪
原因—— ①清府面目暴露程度不同: 19C末,人们对清朝抱幻想; 20C初,清朝面目暴露,人们坚决反清 ②民资力量不同: 19C末,初步发展、力量小 20C初,进一步发展、力量壮大 ③阶级地位不同 民资上层,与封建势力联系较紧; 民资中下层,反封建相对彻底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资阶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的比较 相同点:
a.都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主张用资本 主义体制取代封建体制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 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 要事例或事件。
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
26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 事件?这个事件最主要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 什么?
新文化运动。……
(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 西方历程及其特点。
②中国知识份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 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③对东西方文化评价存在绝对肯定或 绝对否定错误倾向
三、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十月革命后传入 李大钊 过程 (2)五四运动的促进
(3)中共早期组织的宣传 (1)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者 影响 (2)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
29
(4)各阶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6分)
开明地主:提出“师以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派:“中体西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
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
行改良;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
度,建立民主政体;
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倡导者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 的主要异同及二者的关系。
(1)同:①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异:②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①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主要是为了“制 夷”即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师夷长技”则主要是 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但也包含抵御外侮的意图。 ②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没有付诸实践,而洋务派则掀 起了洋务运动。

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3、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其中“新”的含义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除弊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的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bcd
C:acd
D:abcd
c
4、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主张
A:反对西学
B:变法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D
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意义包括
a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
b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志的一次挑战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使“开眼看世界”发展成社会思潮
A:abc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民用(辅助军 事工业)
天津开平煤矿、 上海轮船招商 局(最早)
天津机器制造局
汉阳铁厂
“ .”
军 机 无 远 略 , 诱 佳
鬼 计 本 多 端 , 使 小













京师同文馆
馆 ;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4、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
正确的是(

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2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2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三总复习 ·人民讲
3.洋务运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而未能使中国 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进步潮流,不 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 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 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就无视这 一客观事实。
高三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三·专题十四·第27讲
【轻巧识记】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两个阶段:抵抗派、洋务派。 两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 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高三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高三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三·专题十四·第27讲
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 何意义? 尝试解读: (1)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所
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制夷”,就是 抵抗西方侵略,制胜敌人。(2)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 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 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步。
高三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三·专题十四·第27讲
课标提示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三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进入导航
必修三·专题十四·第27讲
2.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的主要异同点。 洋务派 维新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阶级的局限性。
维新变法---学西方君主立宪制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
的兴起。
后期维新思想产生原因:
⑴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 深重。 ⑵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为 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 ⑶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自为一支独立的战争力量登上历史的 舞台。
2.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 (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 维新变法制造理论依据,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 法的理论基础;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 践。 (2)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 现在文化上。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③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 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维新变法的特点:西方与儒学结合;利用孔子。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主观上:把孔子装扮成改革者,证明自己的改革是继承孔 子是正确的,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软弱性、妥协性(决定性) 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对儒学的 情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背 景:
①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 治 ③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 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 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⑤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一批激进的 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 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 的大旗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b.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 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④ 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 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对维新思想的评价 1、特点: 1)、表现 把西方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奠定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基础;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变法活动。 2)、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减少阻力,斗争策略。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评价 进步性----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爱国的; 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 局限性----反封建思想,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求出路,体现软 弱。
必修(Ⅱ)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 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 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 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 《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兴起标 前期指 志 导思想
主要代 表人物
主要阵 地
主要活动 基地
新文 化运

191 《新青 5 年》的 年 创办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北京
胡适 《新青年》 大学
鲁迅
主要内容: ①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 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
•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
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 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新文化运动的 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子为 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 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 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 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 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 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 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 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认识
1、涵义----
2、出现的 原因----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长处;民族危机 后探寻救国之路。
3、评价
进步性----集中体现了新思想的精髓,激发了爱国知识分 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以”制夷“为直接目的,具有爱国 心。
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最终不能实现救国的 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