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2、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 (1930-1960) 、 - )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 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末30 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该研究的结 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 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 工作动机和 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 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 性的需要。 性的需要。 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 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 等等。 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 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专题二 培训的 理论基础
余 红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你能做个服务生吗? 你能做个服务生吗?
如何培训? 如何培训? http://v.blog.sohu.com/ u/vw/4679231
专题二 培训的理论基础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二、培训中的主要学习理论
培训实施中的成人学习原理
课程开发理论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模仿学习的类型
(1)参与性模仿:观察榜样的示范,并立即让观察者进行实际 参与性模仿:观察榜样的示范, 的尝试性模仿操作, 观察—模仿 再观察—再模仿 模仿—再观察 再模仿” 的尝试性模仿操作,是“观察 模仿 再观察 再模仿”的 学习形式 。 (2)创造性模仿:在许多榜样示范的基础上,观察者产生一种 创造性模仿:在许多榜样示范的基础上, 新的行为模式。 如开发培训项目; 新的行为模式。 如开发培训项目;教师教学方式; (3)延迟性模仿:在学习观察榜样之后,观察者并没有立即出 延迟性模仿:在学习观察榜样之后, 现模仿行为,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模仿行为才出现。 现模仿行为,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模仿行为才出现。
系统管理理论将培训系统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系统管理理论将培训系统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培 训这个机构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的、经济的、 训这个机构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的、经济的、文 化的、习俗等因素都能对培训的基本秩序、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化的、习俗等因素都能对培训的基本秩序、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同时培训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研究影响教育质量和 同时培训本身也是一个整体, 秩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秩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各种不同组合方式所 产生的不同效果” 产生的不同效果”。
保持记忆 •编码 编码 •组织 组织 •联系 联系
行为复制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 •准确性 准确性 •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
激励过程 •强化 强化
达到 示范 绩效
行为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榜样示范的类型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 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整个观察学 习过程就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 习过程就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班杜 拉把示范分成如下几类 : (1)行为示范:行为示范无论是对动作技能的习得,还是对行为 行为示范:行为示范无论是对动作技能的习得, 方式习惯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方式习惯的形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语言示范 (3)象征示范:通过幻灯、电视、电影、戏剧、画册等象征性中 象征示范:通过幻灯、电视、电影、戏剧、 提高感染力。 介物呈示榜样的行为方式 ;提高感染力。
二、主要的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
(三)混合学习理论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它的创始人 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 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 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 。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 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 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 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 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社会学习(核心是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是对学习理论的创 社会学习(核心是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 造性贡献。 造性贡献。 社会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 社会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 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 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调了行为的操作过程, 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调了行为的操作过程, 又重视行为获得过程中的内部活动, 又重视行为获得过程中的内部活动,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重要发展, 重要发展,使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参照点又发生了一次重要的 变革。 变革。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2、自我效能
班杜拉将功效预期定义为人确信个人对特定的行为将导致某些后果的估 班杜拉将功效预期定义为人确信个人对特定的行为将导致某些后果的估 功效预期 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 胜任感及其自信 计。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 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 自我信念” 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 自我效能期待” “自我效能期待”等。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预期,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勇往直前,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预期,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勇往直前, 能力有较高的预期 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坚持较久的时间; 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坚持较久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 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逃避行为。 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逃避行为。 一些研究表明,功效预期或自我效能感确实影响人们完成某种学习或工 一些研究表明,功效预期或自我效能感确实影响人们完成某种学习或工 自我效能感 作的效果,并且影响到学习或工作的努力程度。 作的效果,并且影响到学习或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愈强烈,付出的努力愈大, 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愈强烈,付出的努力愈大,承受失败或挫折的能 愈强烈 力也愈强,坚持的时间也愈长久。 力也愈强,坚持的时间也愈长久。
2、认知主义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 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 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 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协 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作、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 协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 素。
3、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 、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关注人的兴趣态度、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关注人的兴趣态度、情绪积 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 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 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以期总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以期总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观察学习
班杜拉明确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 班杜拉明确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 和间接经验的学习。 和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过程:关注、保持记忆、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过程:关注、保持记忆、行为复制和激励过 程。
关注 •示范人物 示范人物 刺激 •受训者 受训者 特点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3、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 、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 -)
二、培训中的主要的学习理论
什么是培训中的学习: 什么是培训中的学习: 对培训中的“学习”一般有两种界定,一种是侧重能力角度, 对培训中的“学习”一般有两种界定,一种是侧重能力角度,另 一种是侧重行为角度。 一种是侧重行为角度。 1、从能力角度界定,是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家加格纳(R.Gagne)、 、从能力角度界定,是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家加格纳( )、 梅德克等为代表, 梅德克等为代表,认为学习是指相对长久且不属于自然成长过程结果 的人的能力的变化。 的人的能力的变化。 2、从行为角度界定,是以西方行为主义学派为代表,学习是一种获得知 、从行为角度界定,是以西方行为主义学派为代表, 识的过程,得到的经历体验导致持续的行为改变。 识的过程,得到的经历体验导致持续的行为改变。学习被认为是通过 经历体验而导致持续的行为改变。 经历体验而导致持续的行为改变。 3、通过观察行为来映射学习过程。外在(过程化)学习能力考虑的是人 、通过观察行为来映射学习过程 外在(过程化) 学习过程。 观察行为 类实施一种行为的饿能力。内在(分辨) 类实施一种行为的饿能力。内在(分辨)学习能力考虑的是人所具有 的知识。 的知识。
培训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 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 - )
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 (1930-1960) - )
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 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 -)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1、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 、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 - )
在西方盛行的是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形成于19世纪 在西方盛行的是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形成于19世纪 19 20世纪初 主要是系统地研究企业生产过程和行政组织管理。 世纪初, 末20世纪初,主要是系统地研究企业生产过程和行政组织管理。 泰勒为代表,着重研究车间生产,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 以泰勒为代表,着重研究车间生产,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 泰勒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指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泰勒在 科学管理理论》中指出, 使工人的工作能力同工作相适应, 使工人的工作能力同工作相适应,企业管理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 到最适合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员工, 到最适合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员工,并激励他们尽最 大的力量来工作。工作定额原理、挑选头等工人、标准化原理、 大的力量来工作。工作定额原理、挑选头等工人、标准化原理、 劳资双方密切合作等等。 劳资双方密切合作等等。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二)学习理论的发展
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 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理论应用于人的学习上, 强化理论应用于人的学习上,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 步调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 步调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与改造。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与改造。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影响较大的行为科学理论有: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 影响较大的行为科学理论有: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 的人类需求层次论 佛隆的期望值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沦、布莱克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沦、布莱克的成就需要理沦 莫顿的管理风格理论等。 莫顿的管理风格理论等。
一、培训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