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研究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衔 东 医药》 20 0 8年第 4期


9 ・
临床 医学 ・
口腔颌 面部多间隙感染 2 例 临床分析
姜 浩 强
口腔颌 面部 多间 隙感染 是 指 口腔 、颌周组 织 、 颜面及颈上部化脓性炎症 的总称 。我科 于 2 0 0 6年上
橡胶管从颞 部切 口直通 向下从 口内上颌节 处切 口抽 出 ,建立贯 通引流 。隔 日换药 ,抗炎对症 治疗 ,全 身给予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 电磁 波理疗 ,十 日后抽 出引流管 ,治愈疗效显著。
部 多间隙感染 ( 间隙 ,眶下间隙 ,颊间 隙 ,翼颌 颞 间隙和嚼肌 间隙) 该患者应 尽早找到 脓腔 ,采 取多 个 小切 口,彻底 分离脓腔 ,充分引流 ,必要 时采取 贯通式 引流 ,配合全身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理 疗方
能取得 良好疗效 。
黄色 血性脓 液 ,其 内分 离 出约 1 e 长鱼 刺一 根 , .m 0 双氧水 、生理 盐水交替 冲洗后置 引流条 。抗 炎对 症 治疗一 日后症状明显缓解 ,5日后治愈出院。 病例 2 ,女 7 ,半 个月前右 下后牙疼痛致 右 8岁 面部肿痛 ,因家境贫 困未 做 出任 何治疗 ,逐渐加 重 求 治 。查体见 :右面下部 红肿 明显 ,开 口受 限 ,开 口度约 2m,右下颌第 六 、七 磨牙颊 侧黏膜 明显 红 e 肿 。诊断为 :右面部颊 间隙感染 。遂 于门诊在右 下 颌 六 、七磨牙颊 沟附近切 开引流 ,内置 引流条 。二 天后复诊时局部肿 痛加剧 ,且范 围波及 右眶下及 右 颌下 、颏下 ,以 “ 右面部 多间隙感 染 ”收入 院 ,T :
间隙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 ,保持 口腔卫生 。次 日
晨 ,患者左颌 下区肿痛 且伴有 轻度 呼吸困难 ,遂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扩散 , 少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进 患 者 早 日 减 促
康复 。
源性及其他原 因而发生蜂 窝组织 炎时 , 十 分容易 向各 间隙蔓 延而 引起 广泛 的蜂 窝
组 织 炎 , 起 口 腔 多 间 隙 感 染 J 本 组 引 。
关 键 词 口腔 颌 面部 间 隙 感 染 临 床
于 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 。
4例多间隙感 染 患 者均 为牙 源 性患 者 治 疗不及时而发展成 多间隙感染所致 。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0 36 /. s .10 s 1x 21. 1
2 】6 5. 3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 染亦 称颌 周蜂 窝 织 炎 , 口咽 、 颈 部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脓 性 是 面 炎症的总称 , 其感 染途 径有 牙源性 、 源 腺 性、 损伤 性 、 医源 性 等 , 部 症 状表 现 为 局 红、 、 、 和功能 障碍 , 重 者全 身 出 肿 热 痛 严
见 。 口腔颌 面部 多 间隙与牙 齿及 颌骨 关 系密切 , 如牙源性感染极易 波及 到周 围 间隙 , 如下颌第 三磨牙冠周炎 、 根尖周 炎、

要 目的 : 1腔颌 面部 间隙感染的 对 : 7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进 行探 讨 。方 法 : 选 择5 3例 口腔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患者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综 合 治 疗 的 原 则 , 予 患 者 全 采 给 身 支持 疗 法 、 部 脓 肿 切 开 引流 和 清 除 病 局 灶 的 疗 法 。 结 果 :3例 患 者 痊 愈 4 5 6例 , 好转 6例 , 效 率达 9 . % , 1例 患者 有 81 仅 因未 拔 除 患 牙 导致 复发 , 拔 除 惠 牙 经 治 后 疗 后 痊 愈 。结 论 : 确 口腔 颌 面部 感 染病 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

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

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

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

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感染。

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

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

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研究进展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颌面部疾病,其中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的对病灶牙进行相应处理,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应尽快对症处理。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感染;病原菌的类型1前言口腔颌面部解剖关系特殊,具有上通颅底下达纵隔的筋膜间隙,期间以疏松结缔组织填充。

口腔内含有多种正常菌群,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口腔内环境改变等,均可引发条件致病菌繁殖、扩散,导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继而引发败血症、颅内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及局部脓肿等感染性病变,对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胁。

感染途径主要为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及医源性,发病后进展迅速,致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甚至形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纵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国内外均认为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55.00%,以眶下间隙最为多见,发生率约>27.00%,发病率最低为舌下间隙[2]。

了解当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有助于及早给予合理抗感染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

因此,研究当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来源、病原菌检出及病原菌种类、主要菌株敏感试验结果,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故对该地区医院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以期为该地区临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3]。

2感染来源2.1 牙源性感染牙源性感染是成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主要的病因。

近 10 年来,文献报道的牙源性感染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比例为 55%~72%。

Yuvaraj等认为下颌第一磨牙是最主要的病灶牙[4]。

而 Storoe等比较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与 90 年代引发间隙感染的病灶牙,发现 90 年代以下颌磨牙居多,80 年代上颌后牙的比例较大[5]。

381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381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381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常见的病因有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血源性四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是牙源性,覆盖面较广,治疗过程中常见年龄偏大患者;腺源性则是以儿童为常见发病群体,血源性较为少见。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一般治愈率较高,但也存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出现或就诊不及时而导致的死亡病例。

针对该问题,本文将我科近10年来治疗的颌面部间隙感染381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来源中农村占据较大比例,本组381例中,农村305例,城镇76例,发病年龄最大80岁,最小3个月,以30-50岁居多,其中男性患者有198人,女性183人。

1.2 感染部位与感染来源颌面部间隙感染初期较多出现牙疼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根炎症扩散至面部各个间隙引起感染,其中,上颌牙引起眶下、颞下、颞间隙感染最为常见;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咬肌、颊间、咽旁、翼颌间隙较为常见,下颌牙引起颏下、口底、舌下间隙最为常见。

在分析讨论的381例病例中,颌下间隙感染91例,咬肌间隙感染65例,颊间隙感染30例,该三种感染部位为最多出现病例,翼颌间隙感染25例,咽旁间隙感染15例。

上述感染部位的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有315例,占83%,其中以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占多数;腺源性36例,占9.4%,以儿童为主;血源性6例,占1.5%,为口底坏死性蜂窝织炎;外伤性1例。

1.3 严重并发症其中常见并发症有败血症、脓毒血症28例,酸中毒2例,纵隔脓肿4例,心包脓肿2例,心衰3例,肺脓肿1例。

2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与间隙切开引流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50例,切开引流治疗331例,治疗原则以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选择有效抗生素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为主,抗生素常选用头孢类或青霉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有378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心包脓肿、肺脓肿;2例死于脓毒败血症。

3 讨论3.1 感染间隙与感染源的关系颌面间隙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有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血源性,牙源性感染的诱因主要为牙体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引起的根尖部感染,进而穿破颌骨进入颌骨周围间隙导致感染;还有牙周及冠周的炎症直接排脓至骨膜下导致颌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出版 社 , 2 0 0 0: 2 7 — 2 8 .
【 2 】 傅 洁洁 , 钟伟 伟 , 张冰 冰 , 等. 马 铃 薯 治 疗 静 脉 输 液 外 漏
的 实验研 究f JI . 护理 研究 : 上 旬刊 , 2 0 0 7, 2 1 ( 1 2 A) : 3 1 3 5. 【 3 ]周红琴 , 金霞云. 马 铃 薯 巧 治 链 霉 素 肌 肉 注 射 致 臀 部 硬 结 的效果 观 察[ J ] . I 临床 肺 科 杂 志 , 2 0 0 8, 1 ( 1 ) : 1 2.
n v a l e s c e n t Me d, Ap r . 2 01 3, Vo 1 . 2 2, No . 4 i n J Co 医学 2 0 1 3 年第 2 2 卷第4 C h
— —

3 51 ・
豆价格便 宜 , 每次可用 1 个, 仅花0 . 5 元 左右 , 外 敷 操 作 简 便, 病 人 容易 接 受 , 感 觉 良好 。 3 . 2 . 3 提 高 护 理 质量 , 避 免 医 患 纠纷 , 土豆 更 胜一 筹 抽 血 外 渗 不 仅 给 病 人带 来 很 大 痛 苦 ,再 加上 心 理 过 度 紧 张 导致晕厥 , 给 病人 造 成 各 种严 重后 果 , 有可 能 会 引 发 医 患 纠纷 。因此 对于 抽 血外 渗 的及 时 处理 是 十分 重要 的 。 采 用 热水 袋 热 敷 处 理 外 渗所 引起 的 烫 伤 在 临床 上 很 常 见 。而 采 用土 豆 切 片外 敷 水 肿 部位 , 既 安全 又可 靠 , 且 无 任 何 副 反应, 不 仅 不会 发 生烫 伤 , 而 且可 治 疗烫 伤 。土豆 内含 茄 碱, 有兴奋平滑肌及抗真菌的作用¨ I , 且 内含 丰 富 的 维 生 素B 。 和维 生 素B : , 其 中维 生 素 B 参与糖 、 蛋 白质 和 脂 肪 三 中7 6 例 患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1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1例临床分析

11 I床资料 . I 缶
本组 患 者 3 例 , 中男性 l 例 、 l 其 9 女性 l 2
合应用抗菌药 物 , 时切 开引流 。引流 口应尽 量选 在 口内, 及 必须位于 口外时应选 在 隐蔽 部位 , 应避 开重要 的血 管、 经 神 及腺体组织 , 一个 引流 口时应使各 感染 间隙互 相贯通 , 否则 应切 2 或 多个 引流 切 口。本 组 引流 切 口最 多达 到 2个 。 个 引流应通畅 , 并用 3 %过氧化 氢及 甲硝 唑交替 冲洗 , 直至引流 口无 渗出 。局部炎症 的处理是 预防并 发症的关键l 早期应 , 尽量避 免不适 当的刺激 , 促使 感染吸 收、 消散 或局 限。一旦 形成脓肿 , 应及 时切开 引流 , 使引 流通畅。脓肿切 开的切 并 口过小致 使引流不 畅 , 可使病情加重 , 产生各种并发症 。 口腔颌 面部 间隙感染可发生 于任何 年龄 , 以儿 童和青少 年为多 , 儿童约 占口腔颌面部感 染总发病率的 6 %。少儿多 5 为腺源性感染 , 这可能 与少儿免 疫系统 不健 全、 体抵抗 力 机 差, 易遭 受细菌感染有 关L 。另外 , 4 ] 儿童淋 巴结屏 障动 能的 主要结构 网状结缔组织未完全形成 , 巴结感染后 易穿 破被 淋 膜 向周 围扩散而形成间 隙感染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 这与 l 8
[ ] 邱蔚六 . 1 口腔颌面外科学[ . 5 . M]第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1 8. 0 4: 2
[] 杜传亮 , 2 李立英 , 晓慧 , .0 王 等 60例颌 面部 间隙感染 l床分析 I 缶
[] 口脏颌面部外科杂 志,0 2 3 2 3—24. J. 2 0 , :6 6
口腔 颌 面 部 间 隙 感 染 3 临 床 分 析 1例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研究现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研究现状
厌氧链球菌、普氏菌及梭杆菌是牙源性感染中 最易被检出的厌氧菌 。 [3,16] Yuvaraj 等[3]报道颌面部间 隙感染中单纯厌氧菌感染的检出率为 9.1%,主要为 消化链球菌。 Lee 等[14]报道牙源性感染的患者,米勒 链球菌的检出率为 68.8%,专性厌氧菌为 43.8%。 在 Rega 等[9]的研究中 ,消化链 球 菌 在 检 出 细 菌 中 列 第 3 位。 Kouassi 等[16]报道颌面部蜂窝织炎厌氧菌检出 率为 62.3%,由高到低依次为:普氏菌、梭杆菌、韦荣 菌。 厌氧菌在颈深部感染中更易被检出。 Boyanova 等[17]报道颌面颈部感染中厌氧菌的检出率为 74.6%, 单纯厌氧菌感染的发生率为 19.5%, 常见的菌属依 次为普氏菌、梭菌属、放线菌、厌氧性球菌。 Lee 等[14] 发现,厌氧链球菌和专性厌氧菌在颈深部感染检出 率位列第 2 和第 3,是常见的病原菌。 此外,脆弱拟 杆菌也可在部分颈深部感染患者的脓液中被检出。 以上结果说明:目前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 仍为普氏菌、梭杆菌、厌氧链球菌, 这些细菌均为牙 槽脓肿的优势菌群,也是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 主要病因。 2.3 混合感染中的病原菌
耐药菌可引起院内感染,多耐药菌株的不断增 加导致了临床抗菌药物治疗的失败和病程迁延。 院 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为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抗 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亦有些患者本身是 感染性疾病入院,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双重感染。 肺 炎克 雷伯菌是院 内感染的重 要 致 病 菌 之 一[21],金 葡 菌和绿脓杆菌检出率也较高,近年来一些侵入性检 查或治疗让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细菌,如凝固酶阴性 的 腐 生 葡 萄 球 菌 的 感 染 率 有 所 增 加 [22]。
肺炎克雷伯菌是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 的优势菌群。 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肺炎克 雷伯菌的检出率可高达 50%[14]。究其原因,糖尿病患 者在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及补体激活上有损伤,免疫 上的缺陷使其口腔咽喉部更容易定植肺炎克雷伯 菌。 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往往年龄较大,需要 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和住院时间,重复感染的几 率也较高。 2.2 厌氧菌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9例治疗体会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9例治疗体会
大肠 杆 菌 、 球 菌 、 脓 杆 菌 为 主 , 据 药 敏 试 验 结 果 找 到 链 绿 根 敏感抗生素。 15 治 疗 方 法 . 首 先 选 用 广 谱 抗 生 素 与 甲硝 唑 联 合 静 滴 , 根 据 肿 胀 程度 加 用 一 定 量 激 素 。 药 敏 实 验 后 , 据 结 果 选 根 用 敏感 抗 生 素 , 身 加 强 支 持疗 法 , 持 水 电解 质 平 衡 , 全 维 增
1 1 94
V .1 N.0 d 2 o1
Ae o p c d c n r s a e Me ii e
0 t 00 c 2 1

基 层 园 地

口腔 颌 面 部 多 间 隙 感 染 9例 治 疗 体 会
李 阳 阳 , 高进 白
( 西 省 榆 林 市 卫 生学 校 , 西 陕 陕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是颜 面 、 周 及 口咽 区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颌 脓 性 炎症 的 总 称 。 多 由一 个 间 隙 感 染 引 起 感 染 扩 散 所 导 榆林 78 0 ) 100
3 讨 论
4 邱蔚 六 .口腔 颌 面 外 科 理论 与 实 践 [ .北 京 : 民卫 M] 人
生 出 版 社 .9 8:8 19 3 9~3 0 9.
颌 面 部 间 隙 存 在 于颌 面 部 筋 膜 之 间 , 感 染 往 往 不 局 其 限于 单 个 间 隙 , 是 向 邻 近 组 织 和 间 隙 扩 散 , 引 发 多 间 而 会
参 考文 献
强机体抵抗力 。局 部治疗 : 症 早期局部外 敷 中药 , 炎 针对
1 吕桂 梅 . 口腔 颌 面部 多 间 隙 感 染 56例 治 疗 分 析 [ ] J.
中 国误 诊 学杂 志 ,0 8 8 9 : 1 8~ 1 9 2 0 , ( ) 26 2 6.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

[ 关键词 ] 口腔颌面部 ; 多间隙感染 ; 综合治疗
④患者病情严 重影 响某些检查的及时完成。 早期 明确诊断以便积极治疗 , 对降低死亡率 , 减少并发症
粥样硬化。②结缔组织病。③ 先天性心血管病 。④损伤及其 他。基本病变为动脉 中层囊性坏死 。其发生主要是 内膜撕裂
血液渗入主动脉 中层 , 动脉 中层 出血破入 内膜 而形 成夹层 或 血肿 , 且血肿沿着主动脉壁延伸 剥离的心血管 急症。16 9 5年 DBky e ae 根据内模撕裂 口的部位和夹层范 围分为三型 Safr t o n d 大学的 D i 根据手术需要以是否累及升主动 脉分 为 A、 ay l B二
疗。
A D的主要临床表 现有 以下 特点 : 年龄偏大 , A ① 本组平 均年龄( 8- ) 5 4 岁。②前驱症状少 , 8 常突然发作 。③多数有 高
血压 , 本组 1 , 2例 高血压 1 , 8 . %。④ 常伴有心血管 0例 占 3 3
4 参 考 文 献
症状 , 如心脏杂音( 主动脉关闭不全 ) 脉搏改变 ( , 单侧脉搏消
表现不典型 , 老年人 对疼痛反应迟钝 , 主诉不 清 , 症状 描述不
急性主动脉夹层 ( A ) A D 系主动脉 内膜撕 裂后血液通过裂
口进入 主动 脉 壁 内 , 致 血 管 壁 分 层 并 沿 主 动 脉 纵 轴 扩 展 的 导
准确 , 病史提供不详 细。② 医师思维僵 硬 , 不善于 分析病情 。
该 例 肾结 石 患 者 尿 中 无 明 显 异 常 , 经 解 痉 治 疗 无 效 , 部 且 腹
少见而严重 的心 血管危 急症 。其 准确发病率 难 以肯定 , 但有 日趋增 加趋势 。A D发病原 因 目前考虑以下 : A ①高血压 , 动脉

颌面部间隙感染治验

颌面部间隙感染治验

不同层次的。我校戴春福博士善于治疗一类慢性 炎症性疾病。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 针对其局部 有微血栓形成及纤维化 的病理变化 , 又结合中医 对 慢性 炎证病 久必虚 的 认 识 ,治 以清 热解 毒 , 活 血化瘀 , 佐以补气的方法 。方药常用三味代表药, 即大黄 、 地龙 、 黄芪 , 较之 单 纯 清热 利湿 法 疗效 显
病体系 ; 如辨证体系发展搿完善, 有感而发的。
( 收稿 日期 2 0— O i ) O ii - 2
维普资讯
《 甘肃 中医*20 第 1 卷 第 1 02年 5 期
方投之 : 水牛角 ( 先煎) 0g 升麻 5g 防风 5g 5 , , , 羌 活 2 g 川 芎 5 g 白附 子 3 g 白芷 5 g 黄 芩 , , , 1 , 0g 生甘草 3g 。连服 5剂 , 面部肿 胀较 前 明显
减轻, 此后予 左 上 前磨 牙根 管冲 洗 , 药 , 换 并用 本 方随症 加减 治疗 1 , 部肿 块消 , 周 面 康复 如常 。 案 2 刘 某 , ,l岁 ,99年 3月 7日初 诊 。右 男 2 19 侧尽 牙处疼痛 伴右 侧面部 肿胀 I ,咀嚼时疼 痛 周 更甚 , 开合 不利 。 曾于 当地 医院用青霉 素治疗 , 但 肿 胀更 甚 , 来本 院 门诊 。 查见右侧 下颁真 牙牙 而 检
著。
西 医 “ 病 与 中 医 “ 辨 辨证 ”的结 合 , 全盘 与 中医 式 的 “ 病与 辨证 相结 合 ” 存 在着 一 定差 辨 异 。这 两 种 方式 的靠拢 , 于 中医 疾 病 与西 医疾 在 病 的统 一 , 首先要 从 规 范 中医病 名 做起 。本人 这 的导 师认 为 ,确立 与西 医 相对 应 的中 医病 名 , 方 法 有 五 种 : 中 西 医 病名 相 同者继 续沿 用 , 疟 ① 如 疾 、 疾 、 疹 、 喘 等 : 中医 病 名 与 西 医 相类 痢 麻 哮 ②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存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英文缩写简称MSI病症)患者予以了临床有效治疗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存在口腔MSI病症的8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而予以实验组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后有效率和相应的白细胞实际计数。

结果:实验组行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97.6%;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后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85.7%,此外在白细胞实际计数上实验组降低幅度较为明显,两组统计数据对比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存在口腔MSI病症患者予以切开患处引流治疗具备较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治疗【中图分类号】R7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84-02通常来讲口腔MSI病症实际感染区域包含了口腔颌部软组织以及颌面和相应的颌周等区域,感染病菌集中在厌氧菌以及链球菌和相应葡萄球菌等方面,人们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则会对其日常工作和正常生活带来不便[1]。

1.资料以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实际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之间存在口腔MSI病症的8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组均被划分42例患者,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以及22例女性患者,年龄集中在25岁到44岁之间,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实验组42例患者有21例男性以及21例女性,年龄集中在26岁到44岁之间,而予以切开患处引流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具有较小差异。

1.2 方法相关医护人员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利用青霉素等相关抗生素予以药物指导服用,治疗需要一个疗程共计15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对患者患区予以麻醉,之后作切口并进行良好引流,此过程需要有效清除坏死部位并保证通畅引流,利用相应甲硝唑予以手术区域换药清洗,适当进行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方面营养良好支持[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诊治方案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急重症疾病之一,往往由于患者治病不及时、对疾病危险程度认知不清所导致。

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颌面部肿胀严重、张口受限、疼痛难耐前来就医,严重者可影响呼吸、伴发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可危及生命。

所以,好的应急处理方案尤为关键。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筋膜间隙较多,分为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等。

由于相邻间隙之间软组织较疏松,感染可沿着各间隙之间扩散出去,上至颅脑、下至纵隔,可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感染来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为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疾病未得到及时医治,长期以往突发急性炎症引起的间隙感染。

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外伤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等[1],儿童的间隙感染多来源于腺源性感染[2] 。

临床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颌面部感染区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头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增高、机体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严重者肿胀可挤压软组织压迫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3] 。

病原学特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花雯等学者采集12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并分析细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普雷沃菌[4]。

不同地区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也存在差异,所以,应根据药敏结果来选取最有效的抗菌药物[5]。

治疗方案1.保持呼吸道通畅:轻症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是接待每一个间隙感染患者应首要注意问题。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可采取吸氧、气管切开等应急处理方法。

2.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混合菌感染,在菌培养未出结果之前也应采取经验性抗生素抗炎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孢唑啉联合奥硝唑作为首选抗生素治疗间隙感染,不良反应低,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很强的敏感性[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6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6例临床分析
的临 床 观 察 .中外 医 疗 , 2 0 0 8 , 2 5 ( 3 ) : 3 3 2 — 3 3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0 6 )
糜烂性食管炎作 为一种 常见病 , 其发 病率高 、 治 疗难 、
临 床症 状 多 样 , 目前 研 究 认 为 其 发 病 大 多 是 由于 各 种 内在 和外在的理化因素改 变破坏 了机体正 常菌群 活动 , 从 而 打
(P < 0 . 0 5 ) 。
综上所述 , 对 于 临床 上 糜 烂 性 食 管 炎 患 者 的 治 疗 , 应 用
埃 索美拉 唑时 , 治 疗总有 效率 显著 提高 ,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低。
参 考 文 献
[ 1 ] 杨 国萍 。 郭玉显. 奥 美 拉 唑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临床 观 察 . 中 国
( 5 ): 5 3 0 — 53 1 .
表 明 在 临 床 上 应 用 埃 索 美 拉 唑 治 疗 糜 烂 性 食 管 炎 效 果 显 著, 具 有 较 高 的临 床 应 用 价 值 。
3 讨 论
[ 3 3 綦天红 , 李 春 霞 .奥 美 拉 唑 、 多 潘 立 酮 联 合 治 疗 胃食 管 反 流 病
消防总队医院, 0 3 0 0 0 1
作 者 简介 : 王颖, 女, 1 9 7 3年 1 1月 生 , 主 治 医师 , 山西 省 公 安
口腔颌 面部 间隙感 染 4 6 例 临床 分析
山 西省 汾 阳 医 院( 0 3 2 2 0 0 ) 乔 丽 平
口腔颌 面部 间 隙 感 染 是 口 腔 科 的 一 种 常见 疾 病 , 经 过 治疗 , 大多数病例能够顺利治愈 , 但 一 旦 对 治 疗 时 机 和 治疗 方法掌握 不 好 , 或紧急处理不当, 往 往 会 出 现 严 重 的 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2例临床治疗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2例临床治疗
分 析 和讨 论 。 不 健 全 , 体抵 抗 力 差 , 遭 受 细 菌 感 染 有 关 。另 外 , 童 淋 机 易 儿 1 临 床 资 料 巴结 屏 障 机 能 的 主要 结 构 网状 结 缔 组 织 未 完 全形 成 淋 巴 结 感 20 0 3年 1月 至 2 】 O 0年 月 , 科 共 收 治 疗颌 部 间 隙感 染 染 后 易 穿 破 被 膜 向 周 围扩 散 而 形 成 间 隙感 染 如 儿 童 不 能 正 我 者 1 2 , 中男 性 8 3 例 其 5人 , 6 ; 性 4 占 4 女 7人 , 3 ; 龄 确 描 述 病 情 而 贻 误 病 情 , 弱 多 病 者 能 加 重 病 情 导 致 并 发 症 占 6 年 体 在 8 ~ 1 5岁 之 问 , 均 2 岁 ; 程 短 者 5d 长 者 3 ; 2 . 平 5 病 , 周 年龄 出现 , 在处 理这 类 感 染 患 者 时 忽视 了 全 身 情 况 , 由 于 局 部 症 或 分布 1 5岁 以 下 和 6 0岁 以 上 的患 者 共 为 8 4例 , 6 。本 组 状 的严 重 性 而 掩 盖 了其 他 部 位 的严 重 并 发症 。颌 面 部 间 隙 感 占 4 患者 中颌 面部 多 问 隙 感 染 的 有 6 2例 , 下 感 染 的有 2 例 ,口 染 可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 以 儿 童 、 年 人 居 多 , 是 由 于其 他 眶 1 但 老 这 底 间 隙感 染 的 有 1 , 间 隙感 染 的有 1 4例 翼 9例 , 下间 隙 感 染 疾 病 和 抵 抗 力 差 , 质较 弱所 致 。 因此 加 强 预 防 和 治 疗 儿 童 、 颞 体 的有 1 2例 , 旁 问 隙感 染 的有 5 。 咽 例 老 人 的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 强 宣 传 口腔 卫 生 保 健 知 识 ,积 极 做 加 2 治 疗 方 法 好 牙 病 的 防 治工 作 , 对 减 少 颌 面 部 炎 症 及 问 隙 感 染 是 十分 这 本 组 病 例 的 治疗 主 要分 为单 纯 保 守 治 疗 6 2例 、 刺 抽 脓 重 要 的 。 ( ) 原发 灶 处 理 的 不 当 : 部 炎 症 的处 理 是 预 防并 穿 3对 局 治疗 2 4例 、 肿 切 开 引 流 4 例 。根 据 病 情 进 行 药 品搭 配 , 发 症 的关 键 , 期 应 尽 量 避 免 不 适 当 的 刺 激 , 脓 7 以 早 以促 使 感 染 吸 青 霉 素 、 霉 素 、 那 霉 素 、 大霉 素 及 头 孢 等 抗 生 素 进 行 静 收 、 散 或 局 限 , 成 脓 肿 时 应及 时 切 开 引 流 。如 处 理 时 忽 视 红 卡 庆 消 形 脉 滴 注 。首先 全身 抗 炎 支 持 治 疗 , 用 足 量 有 效 抗 生 素 控 制 敏感 抗 生素 的应 用 , 用 量 不 足 , 时 问 过 短 等 , 使 病 原 体 选 或 或 致 感 染 一 般 选用 广 谱 药 物 青 霉 素 类 或 头 孢 菌 素 类 , 用 甲 硝 唑 产 生 抗 药 性 ; 肿切 开 时 的切 口过 小 致 使 引 流 不 畅 , 些 都 可 加 脓 这 类 , 据 患 者 情 况 加 用 能 量 合 剂 , 持 水 电解 质 平 衡 , 极 治 使 病 情 加 重 , 生 各 种 并 发 症 。( ) 它 原 因 : 成 并 发 症 的 根 维 积 产 4其 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作者:李和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6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在收治的6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伴DM,所占比例为17.9%;有28例患者属于牙源性感染,所占比例为41.79%;其余患者属于多间隙感染,所占比例为40.31%。

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对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最宜使用切口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另外加强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切口引流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5-02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在目前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面部疾病,由于该疾病传播速度比较快,而且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防治,那么极易造成患者的脸部的症状加重[1],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能够探究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口腔颌面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者为37例,女性患者为32例,年龄在1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8.5岁,病程在1-3个月之间,平均病龄为2个月。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研究进展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研究进展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治研究进展王启晋【摘要】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指口腔、颈部、面部软组织出现感染的常见病,由于颌面部存在许多肌筋膜间隙,一旦出现感染极易在间隙间相互扩散,出现多间隙感染,进而导致败血症、静脉炎、脑脓肿和纵膈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本文就颌面部感染部位及来源、扩散途径、微生物学研究,诊断方法及治疗,以及口腔颌面部创伤后整形美容修复中如何预防颌面部间隙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Oral and maxillofacial infection refers to the oral,neck,facial soft tissue infections common.As the maxillofacialregion is divided into many myofascial space,due to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s of fascial spaces,infections can spread fromone space to another.Multiple space infection could lead to sepsis,phlebitis,brain abscess and mediastinal inflammation andsome other serious diseases,which could be life-threatening.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theresearches on facial space infection has been gradually enriched.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literatures evaluated the locationand origin of maxillofacial infections,the ways of diffusion,related researches of microbiology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7(026)012【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感染;微生物学;牙源性感染;美容【作者】王启晋【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遵义 5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3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因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患者感染后表现为颌面部的红、肿、痛及功能障碍,由于其极易在间隙中扩散,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多间隙感染,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脑脓肿和纵膈炎等严重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

结果 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56例患者痊愈,25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4.19%,5例治疗失败。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1]。

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同时伴有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

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2]。

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共治疗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2012年6期间收治的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86例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17-75岁,平均40.5±6.4岁,其中牙源性感染62例,腺源性感染24例。

1.2 方法局部治疗炎症早期采用理疗、外敷药物来促进炎症吸收。

已经形成脓肿则及时切开引流,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等重要结构。

其中眶下间隙感染切口一般选择口内上颌尖牙区的前庭沟底部作横切口,咬肌下间隙感染切开在下颌角下1.5-2cm 处作与下颌骨平行的弧形切口,颌下间隙感染切开在下颌骨下缘约2cm处,作与下颌下缘平行切口,口底蜂窝织炎切口一般从一侧颌下到对侧颌下,逐层切开,切断部分口底肌肉打通脓腔,放置引流。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2 0 , 2 ):3 0 1 (O 8

丽, 代亚丽. 音乐 疗法 的研究进 展 [ ] 齐鲁护 理杂 志,0 8 J. 20 ,
枫. 慢性情绪 应激 对大 鼠行 为、 神经 内分 泌
1 ( )4 4 1 :0
和免疫反砬的影响: 一个新的情绪应激模型[ ]科学通报, 0 , J. 2 3 0
adcne[ ] L eSine,0 27 ( ) 14 n acrJ . i cecs20 ,1 9 :0 7 f (0 1 2—2 收稿 ) 王一 伊 2 1 —0 2 ( 编辑 )
10例 1腔颌 面 部 间隙 感染 临床 研 究 晓锐
河北滦县 03 0 ) 6 70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 1 年 7月第 1 01 3卷第 4期
JN r hn ol dcl nvr t 2 1 uy 1 ( ) ot C i C a i i s y 0 1Jl,3 4 h a Me a U e i
d n [ ] Pyh t 0 3 3 ( )2 6 et J . s ir 2 0 , 2 : s c ay 7 2
理 学报 ,0 13 ( )5 3 2 0 ,3 6 :4 王玮文 , 邵 枫 , 文 娟 . 同 时 程 应 激 对 大 鼠行 为 、 疫 和 交 感 林 不 免
神经系统反应 的影响 [ ] 心理学报 ,07 3 ( )2 2 J. 20 , 2 : 9 9
Mai n z a l nd,Da i n rs ta. Mu i mmu i raJNd e ,P ua Ma vdLiae ,e 1 sc,i nt y
L a o n epe op a , ee L a o n 6 7 0, i ) u nC u t o l H si lH b i u n C u t 3 0 n yP t y0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04T15:10:57.8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想宋勇王耀辉蔡嫚
[导读]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
4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07-02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疾病发病急,发展快,且疾病症状严重等,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性命安全。

本院对收治的40例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

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

年龄范围为38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69.2±3.4)岁。

就诊时间为4天到12天,平均时间为(8.1±1.0)天。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

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广谱抗菌药物给予患者进行静注治疗,必要情况增加激素治疗,同时予以营养支持,强化患者免疫力。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手术切开脓肿排脓,各个间隙分离相通,并采用硅胶管、碘仿纱条或者橡胶片构建引流,结合患者脓肿情况选择合理引流方式,包括对口引流、橡皮片引流。

引流管一端与负压球连接,一端置于切口外,便于患者实施术腔灌注冲洗。

冲洗液采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以及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交替冲洗,之后采用80000U庆大霉素以及30毫升且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反复冲洗,同时对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1小时。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治愈:患者治疗后,机体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灼痛感消失,咀嚼、进食以及言语功能等均恢复正常。

(2)有效:患者治疗后,机体症状有所改善,局部红肿、灼痛感减轻,咀嚼、进食以及言语功能等有所改善。

(3)无效:患者治疗后,机体以及局部症状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如下表所示:
可见,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感染疾病,主要因根周炎以及冠周炎继发感染所致,多为细菌感染。

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病原菌以及患者自身免疫情况存在联系,病情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导致病原菌疏松结缔组织扩散,产生多间隙化脓性、腐败坏死型炎症[1]。

在治疗上,脓肿切开引流能够有效排脓,清除坏死和病变组织,从而消除感染源,抑制病原菌的扩散。

同时结合高压氧,能够有效改
善患者的代谢情况,促使组织的修复,同时对机体器官功能以及免疫力具有改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感染位置进行压迫,予以全身支持以及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此次研究显示,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陈泽[2]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牛金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0(19):131-132.
[2]陈泽,龚仁国.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8(19):143-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