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6 新人教版
2013届高考生物知识整合复习教案7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一、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方法分析1.过程(1)从实验的变量看,四组实验给予小鼠的处理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第(4)组实验的结果为:某些个体会出现患败血症死亡。
(3)实验的结论是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其结构相当稳定。
(4)该实验的局限性主要是四组实验所用的小鼠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只能尽可能选取性别、大小、发育状况、健康状况等相似的多个个体进行平行重复实验,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方法分析1.实验过程2.实验方法分析(1)从实验的变量看,这里实际上是多个并列的实验组,没有明显的对照组,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但这种转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DNA的纯度越高转化率就越高。
(3)该实验的结论是: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多糖、脂类等不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不能令人信服之处在于我们所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脂类等的纯度不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因此,该实验的结论在过了将近10年后才普遍被大家所接受。
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方法分析1.实验方法分析(1)从实验的变量看,两组实验的处理各不相同,1组是含35S的噬菌体, 2组是含32P的噬菌体,因此两组实验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两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原因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不是完全同步进行的,因此,尽可能控制培养时间就非常重要,同时离心分离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子在噬菌体的前后代保持了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的缺陷:尽管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来,但离心的方法并不能将细菌和噬菌体完全分离,致使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存在放射性。
四、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篇1】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
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
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
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高考生物课堂复习教案
高考生物课堂复习教案高考生物课堂复习教案精选篇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说到了我们的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好像我们的草地上鼠的数量多了,使到猫的数量也多,最后鼠就会减少从而维持我们的生态平衡。
我们知道我们的生物圈中存在着许多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介绍各大生态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29,小组讨论一下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首先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哪里?(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数量多,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有“绿色水库”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动植物种类较少)。
那为什么要称森林是“绿色水库”呢?我们知道水库最多的是水,那一个森林为什么也能称得上水库?(因为动植物种类多,上节课我们做过实验《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所以森林能称上“绿色水库”)。
而我们再看看一条食物链在草原中,因为捕食者和被捕者的关系比较单一,所以如果其中一种生物减少了也会引起这条食物链被破坏,但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很多,一种生物减少了,还可以用其它生物代替,一条食物链不那么容易因为一种生物减少了而受到破坏,所以森林生物系统更容易维持。
谁来说说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区别?淡水中的生物能否到海洋中?从而复习生物必须适应它所在的环境。
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沼泽,掉进沼泽地越挣扎就会越陷越深,那沼泽地对我们有那么大的伤害,我们还要保护它吗?(还要,因为沼泽地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的特点是?(都是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人的监控才能正常地运作)。
需要人在这里面干嘛呢?(除草,施肥,浇水…)如果没有人的存在,这些人工生态系统都会被破坏了,像森林和草原那些生态系统我们叫自然生态系统,如果自然生态系统有人的参与会很容易被破坏,但人工生态系统没有人也很容易被破坏,这就是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写作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20__年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试测卷为指导,加强学习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核心,融入先进教学理念,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知识、培养一定的生物技能,树立科学的生物观念,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们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提高生物素养,培养合格公民。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1、认真备课按照学校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生物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认真研究新高考模式,研究教学及复习的对策。
2、认真上课①立足课堂,用好45分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为主,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探索性地去学习知识,同时配以一定量的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②上好公开课,鼓励多听课,互相促提高3、认真批改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力争做到课堂作业全批全改,课堂练习全批全改,对少数差生力争面批,课后练习力争多批。
4、认真辅导学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针对新高考模式,我们必须继续调整教学思路,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切实做好培优工作。
在补差方面,任课老师关心差生,使他们的生物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困难学生。
5、认真作好反馈检测认真组织好对知识点的检测,选题要有针对性,认真批阅,认真讲评,认真分析总结,以便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二)、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积极实施生物课堂改革,友善用脑,落实 271 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生物总复习高考教案(7篇)
生物总复习高考教案(7篇)生物总复习高考教案 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
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__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2013高考专题复习13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解析】 在人体中,如果应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 导致人体器官的异常,如有尾;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人体 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答案】 C
4.(2011·南通模拟)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 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 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及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 )
(2)若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N条,则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 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有同源染色 体________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 对。
(3)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常发生在________非姐妹染色单 体间;若有丝分裂过程中,细长的染色质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这 种“交叉互换”________(是/不是)仅限于以上染色单体间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全国卷)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解析】 几乎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ATP的合成和mRNA的 合成;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一般都含有相同的基因;血红 蛋白是红细胞所特有的,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 C
请回答: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原理、实 验结果和结论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本实验探究X物质的作 用,而甲、乙两组所用y细胞是具增殖能力的,即DNA合成旺盛的细胞, 因此探究目的也就一目了然。培养液中加入3H—TdR是合成DNA的特有 原料,培养细胞放射性强弱可直接反映DNA合成量的大小即细胞增殖的 情况。所以应从三种情况预测X物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3届高考生物知识整合复习教案1
必修1 第一章~第二章单元体系构建基础专题整合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检测试剂的使用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的选择(1)在显色的物质鉴定实验中最好选择不带色或颜色浅的材料。
(2)斐林试剂只可鉴定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因此选择实验材料时注意不能选用甘蔗、甜菜等,因为甘蔗、甜菜中主要含有非还原糖——蔗糖。
(3)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蛋白液的浓度不可过大,否则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2.实验检测试剂的使用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斐林试剂的甲液(0.1 g/mL的NaOH)和乙液(0.05 g/mL的CuSO4)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先加A液1 mL(0.1 g/mL的NaOH),再加入B液(0.01 g/mL的CuSO4)4滴,注意加入双缩脲试剂B时,要少量(4滴),否则过量的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3.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步骤(1)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需要50~65 ℃水浴加热,其颜色变化:蓝色(氢氧化铜的颜色)→棕色(氢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混合物的颜色)→砖红色(氧化亚铜的颜色)。
(2)在脂肪的鉴定中:a.制作切片时,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b.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要用1~2滴50%酒精洗去材料表面的浮色;c.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不需加热,实验中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自主训练】下列试剂在使用过程中,都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的是(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和二苯胺试剂鉴定DNAB.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和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C.班氏糖定性试剂鉴定尿糖和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D.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和二苯胺试剂鉴定DNA解析:用斐林试剂和二苯胺分别鉴定还原糖和DNA时,都需要水浴加热;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和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不需要加热。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章单元体系构建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章单元体系构建1.根据两类催化剂催化H 2O 2产生O 2的多少来判断酶的高效性2H 2O 22H 2O +O 2(气泡多而大)2H 2O 22H 2O +O 2(气泡少而小)2.根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酶的专一性(非还,原糖)淀粉――→淀粉酶60℃ (还原糖)麦芽糖+斐林试剂→麦芽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反应)糖酸+Cu 2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反应)沸水浴O ↓(砖红色) (非还原糖)蔗糖――→淀粉酶60℃蔗糖+斐林试剂无砖红色 3.根据碘试剂与非还原糖的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淀粉+蒸馏水→淀粉+碘液→紫蓝色复合物(淀粉未被水解)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无紫蓝色复合物(淀粉已被水解)4.根据温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低温(0℃)→升温→最适温(37℃)→再升温→高温(大于70℃)↓↓↓↓↓无活性→活性增高→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未变性→ 未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已变性5.根据酸碱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过酸←酸性增强←最适酸碱度→碱性增强→过碱↓↓↓↓↓无活性←活性降低←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变性渐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变性【自主训练1】能正确说明酶不同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特性的是()A.酶都是蛋白质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提高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虽然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但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也具有催化作用。
在一定X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超过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甚至丧失。
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是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答案:D二、坐标曲线题解题方法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方法,可概括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基本步骤。
201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56 酶的研究与应用(人教版)考纲要求 1.酶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2.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酶⎩⎪⎪⎨⎪⎪⎧ ①组成: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和 等②作用:分解果胶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提高 果汁的 和 ③来源: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 胶酶2.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①酶活性:是指酶催化 的能力 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 来表示②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 的减少量或 的增加量来表示③影响因素:温度、pH 和 等二、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1.加酶洗衣粉:指含有______的洗衣粉。
2.常用酶制剂种类:蛋白酶、______、淀粉酶和________,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和碱性脂肪酶。
3.酶的去污机理(1)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或小分子的肽,使污物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2)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4.酶制剂特点:能够耐酸、耐碱、忍受____________和较高________,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其他成分隔离。
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1.固定化酶(1)应用原理: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易催化反应,又易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
(2)固定化酶的实例——高果糖浆的生产葡萄糖异构酶果糖。
①反应机理:葡萄糖――→②固定化酶反应柱:酶固定在一种________载体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柱内,柱子底端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________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而____________却能自由出入。
③生产过程: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________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________流出。
高考生物学生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生物学生复习教案七篇高考生物学生复习教案七篇高考生物学生复习教案如何写?生物这个学科就是分类学。
林奈时期的分类以物种不变论为指导思想,只是根据某几个鉴别特征来划分门类,习称人为分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生物学生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生物学生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辨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教法学法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
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__。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
从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
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
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
201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0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学案47生态问题归纳拓展与集训命题规律从近三年考题看,本单元主要考查内容有: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间关系与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在命题角度上,以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通过曲线、图表等信息进行结合分析考查;通过曲线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联系新情景、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在命题形式上,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图表结合的简答题为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结合在一起与环境生态问题以新情景、新材料的情景,以综合性选择题或综合性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命题趋势图表、曲线与新情景文字综合起来,考查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是选择题,但以简答题居多,难度系数在0.65以上。
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具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问题、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等问题,多以简答题为主,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1.“J”型曲线与种群增长率(1)“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 t=________________,这种简单种群增长模型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________。
(2)λ>1,种群数量________;λ=1,种群数量________;0<λ<1,种群数量________;λ=0,种群在下一代______。
2.“S”型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1)图乙的O f段相当于图甲的______段,增长速率增大。
(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________点,增长速率最大。
(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________段,增长速率不断降低。
(4)图乙的g点以后相当于图甲的________段,增长速率为0,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思维拓展1.“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曲线(如下图):“J”型增长曲线(图A)和“S”型增长曲线(图B)。
高考生物复习总教案七篇大全
高考生物复习总教案七篇大全高考生物复习总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 导课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
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篇1)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大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大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探讨与研究课程改革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以各类学科评优和竞赛活动为契机,尽快促成青年教师成长。
充分挖掘本学科资源,参与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
本学期,着重加强《生物课程标准》、《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以及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健全队伍建设。
师徒结对,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要求青年教师先听课后上课,写出备课详案。
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开展评课,给予切实的指导。
开设新教师的汇报课、年青教师的研究课、老教师的示范课。
三是组建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练组,强化竞赛意识,加强学科知识培训。
并要求全组同志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扩大我校生物组的影响。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年青教师的十足干劲,高质高效地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紧抓学科教学。
高三必须在认真学习20__届高三生物班取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大纲,搜集高考信息,确定高考目标。
针对本届高三学生选修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加强训练,努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的斗志,给每个学生以希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加强和班主任的配合,有情况及时通报,及早解决。
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想方设法,争取在最后的高考中完成预期目标,不拖学校后腿。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七篇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七篇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都有哪些?生物,指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物体的集合。
而生物圈指的是生物生态,与生物相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篇1)本学年度,生物实验室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
在这个学期中为了使实验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实验室制定了一份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各实验室、药品室、仪器室规章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
2、对仪器设备作进一步的清点、维护,对损坏仪器进行及时维修。
进一步按实验项目对现有的设备进行调整,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保证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
3、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保持地面、窗台、实验桌面干净,无尘土,空中无灰网。
每做完一次实验要及时打扫卫生,保证每月一次卫生大清查,并及时做好仪器的清理归类工作。
4、做好各防护措施,做到“十防”。
防潮、防火。
防鼠,防锈(腐蚀、霉)、防尘、防光、防毒、防震等。
5、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本学期我们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光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大力协助任课教师搞好实验教学,使实验室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篇2)一. 教研组发展教研组是每一位老师成长发展的基地,教研组的发展与个人发展密不可分,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生物教研组曾获校、市优秀教研组称号。
本学期,通过建立和完善教研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与本校其他教研组的联系,加强与兄弟学校同行的交流合作,加强信息网络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加强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力争保持发展本教研组现已有优势,成为区同学科组中的佼佼者,在全市扩大本组的影响力。
二. 教学质量提升(一)高二年级1.努力做好本学科的入门教学:高二年级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通过实验、课件、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微观领域的生物学知识;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
201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教案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
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
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
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
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
”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密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
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再如,加拿大哈德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他们收购的多是亚寒带针叶林中动物的皮毛。
该公司历年收购皮毛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统计(见附图)说明了猞猁与雪兔是食物链中上下级的关系,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
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数量的变化。
(4)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
比如地鵏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2013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整合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
注:修改公式时请同时按下“alt+F9〞,改完之后再同时按二者即可返回第六章单元体系整合图表信息解读1.细胞分裂图。
该图显示以下信息:(1)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
(2)有丝分裂(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3)处于分裂后期(着丝点已分裂,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无染色单体)。
(4)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
(5)该生物体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为细胞膜内陷缢裂。
(6)该图每极各有两个染色体组,共有四个染色体组。
2.坐标图的信息解读:右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与染色体变化曲线:由图可解读以下信息:(1)根据间期核DNA分子复制,数目加倍,判定图中虚线表示核DN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2)根据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判定实线表示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3)根据实线,AB段表示间期、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BC段表示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CD段表示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DE段表示进入末期,两组相同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内,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
(4)根据虚线,间期ad段可分为三个阶段:ab段表示进入间期,DNA分子复制前。
bc 段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cd段表示DNA分子复制完成。
de段表示前、中、后期核内DNA 分子数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ef段表示随着两组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中核内DNA分子数目也恢复正常。
(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或核DNA的变化均可表示为:2N→4N→2N,这种变化保证了遗传物质在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之间的稳定性。
(6)图中有一不科学之处,间期所占时间过短,应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A.细胞形成时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C.染色体出现时D.染色体消失时解析:细胞周期的概念中,起点是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即新一代细胞刚形成时。
201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32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学案20遗传知识拓展与相关题型探究(人教版)考纲要求 1.遗传定律的应用(Ⅱ)。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探究点一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概率计算问题(正推法)1.乘法原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时,这样的两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概率是他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1)原理:________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________问题。
(3)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________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______个分离定律:Aa×Aa;________。
探究示例1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杂交(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是()A.4种B.9种C.8种D.18种听课记录:变式训练1(2009·江苏卷,10)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2.加法原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互为可斥事件,它们出现的概率为各自概率之和。
(1)原理:基因分离定律是____________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____________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计算两个事件独立出现的________,进而将两个事件________相加,即为________出现概率。
探究示例2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自交,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2 B.1/3 C.3/8 D.3/4 听课记录:变式训练2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 补上一课6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补上一课6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热点1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假设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 (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2019·某某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 )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析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能量开始,通常,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一、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方法分析
(1)从实验的变量看,四组实验给予小鼠的处理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第(4)组实验的结果为:某些个体会出现患败血症死亡。
(3)实验的结论是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其结构相当稳定。
(4)该实验的局限性主要是四组实验所用的小鼠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只能尽可能选取性别、大小、发育状况、健康状况等相似的多个个体进行平行重复实验,以提高实验的可信
度。
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方法分析
1.实验过程
2
(1)从实验的变量看,这里实际上是多个并列的实验组,没有明显的对照组,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这种转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DNA的纯度越高转化率就越高。
(3)该实验的结论是:遗传物质是DNA,蛋白质、多糖、脂类等不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不能令人信服之处在于我们所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脂类等的纯度不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因此,该实验的结论在过了将近10年后才普遍被大家所接受。
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方法分析
(1)从实验的变量看,两组实验的处理各不相同,1组是含35S的噬菌体,2组是含32P
的噬菌体,因此两组实验属于相互对照。
(2)从实验的结果看,两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原因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不是完全同步进行的,因此,尽可能控制培养时间就非常重要,同时离心分离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子在噬菌体的前后代保持了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该实验的缺陷:尽管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来,但离心的方法并不能将细菌和噬菌体完全分离,致使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存在放射性。
时间
解旋酶、DNA
不同个体携带的遗传信
mRNA,
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