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
小脑课件
口鼻腔粘膜的感觉纤维
位置
叉中桥脊 叉中桥鸡
--内脏感觉核腹外侧 组成与功能 ①三叉神经中脑核 •自中脑上丘→脑桥中部 •与咀嚼肌等本体觉有关 ②三叉神经脑桥核 •居脑桥中部网状结构内 •与头面部触压觉有关 ③三叉神经脊束核 •自脑桥中下部→C1-2节段 •与头面部痛温觉有关
回顾:
• •
脊髓小脑前束
(二)、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层)
• 由单层梨状细胞即 Purkinje细胞胞体构成。 该细胞发出树突在分子 层内展开,方向与平行 纤维垂直,并与之形成 突触。 • 来自下橄榄核等处的攀 缘纤维沿梨状细胞的树 突攀援而上,也与之构 成突触。对梨状细胞形 成强兴奋作用。
(二)、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层)
原裂 水平裂 后外侧裂
原裂
后外侧裂
水平裂
•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 行的沟,两沟之间的隆 起部分称为小脑叶片, 若干个叶片可以组成一 个小脑小叶。 • 由于脑沟和叶片在半球 和蚓部是相互移行的, 所以蚓部的每一个小叶 是与半球相对应的小叶 连续的。 • 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 深,如水平裂,始自小 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 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 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
三、小脑的分叶
前叶
分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目前多结合小脑 的进化、功能和 纤维联系,把小 脑分为三个叶。
原裂
前
叶
后
叶
后
叶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绒球 绒球脚
蚓小结
后叶
四、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 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
旧小脑
小脑-ppt课件.ppt
一、小脑皮质
• 小脑皮质自深部向表面可分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浦肯野细 胞)和分子层。
• 内含六类C:颗粒C、GolgiC、单树突细胞(颗粒层)、梨状 C (梨状C层) 、星状C、蓝C(分子层)。
(一)颗粒层
• 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颗粒 细胞,另有少量的Golgi 细胞及苔藓纤维终末。
• 苔藓纤维终末形成花结样 膨大,称玫瑰结,与颗粒 细胞树突及Golgi细胞的 轴突终末等,共同构成小 脑小球。
语言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小脑
小脑
Cerebellum
掌握的主要内容:
•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分区 • 小脑内部结构(小脑皮质、中央核、小脑髓质) • 小脑的纤维联系 • 小脑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脑(Encephalon, Brain)
端脑 telencephalon 间脑 diencephalon 中脑 mesencephalon 后脑 metencephalon
• 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 深,如水平裂,始自小 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 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 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
三、小脑的分叶
前叶 分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目前多结合小脑 的进化、功能和 纤维联系,把小 脑分为三个叶。
原裂
前
叶
后叶
后叶
后外侧裂
绒球小结叶
绒球
绒球脚 蚓小结
后叶
四、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 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
旧小脑
原小脑
新小脑
• 原小脑(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 早,称为原小脑或古小脑。它主要通过小脑下脚 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并接受少量前庭神经一 级感觉,又称前庭小脑。
小脑结构及功能
小脑位置:颅后窝、延脑和桥脑的背侧。上方隔小脑幕与大 脑枕叶相邻,前下方借小脑上、中、下三对脚与脑干的中脑、 桥脑和延髓相连。
一、小脑外形和分部
㈠小脑 外形
上面:平坦,盖 以小脑幕;
下面:中间部凹 陷,容纳延脑。 中间缩窄的部分 称小脑蚓;两侧 膨隆为小脑半球。
㈡小脑的分叶和机Βιβλιοθήκη 分部⒈共济失调:如指鼻试验阳性、交替运 动缓慢、爆发性语言等;
⒉肌张力低下:损伤旧小脑时引起; ⒊意向性震颤:肢体运动时非随意有节
奏的摆动,趋向动作目标加剧。
⒈小脑的分叶
⑴绒球小结叶:绒球和 小脑蚓的小结,绒球和 小结之间以绒球脚相连。 ⑵小脑前叶:小脑上面 原裂以前的部分。 ⑶小脑后叶:原裂和后 外侧裂之间。
小脑蚓下面:前→后: 小结、蚓垂、蚓锥体 和蚓结节。
绒球、小脑扁桃体
叶片、原裂(首 裂)、水平裂、后外 侧裂(下面)
⒉小脑的机能分部
⑴古小脑:绒球小结叶,主要接受前庭器官和前庭 核的传入,故亦称前庭小脑。
功能:控制上、下肢精 确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四、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㈠特点 ⒈不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 ⒉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 ⒊典型体征: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意
向性震颤。
㈡原小脑综合征
损伤绒球小结叶所致,表现为: ⒈平衡失调; ⒉自发性震颤。
㈢新小脑综合征
新小脑损伤不论是否涉及旧小脑, 可表现为:
核来的纤维,发出纤维→小脑下脚→前庭神经核、 延脑网状结构。
⒉球状核: 接受新、旧小脑的纤维
⒊栓状核:
⒋齿状核:最大,位于球状核、栓状核的外侧,形 如开口向内的袋状,接受新小脑的纤维
小脑上脚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
10
2、旧小脑(脊髓小脑) 旧小脑(脊髓小脑)
由前叶和后叶的蚓垂、蚓锥体 和及相关的顶核与球状核和栓 状核构成。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束传入的 颈肌、四肢肌腱的本体感觉冲 动。 脊髓小脑的传出纤维经顶核、 球状核和栓状核离开小脑。小 脑蚓部发出纤维至顶核,中继 后投射到前庭神经核和脑干网 状结构,通过前庭脊髓束及网 状脊髓束,至脊髓,调节躯干 肌和肢带肌运动时的张力,维 持身体平衡和姿势。此部损伤 时,运动变得笨拙而不准确, 可能出现共济失调、辨距不良 等。
11
3、新小脑(大脑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
即新小脑,由小脑半球外侧部及 相关的齿状核构成,参与随意运 动的发起、计划和定时。此部皮 质接受来自对侧脑桥核,经小脑 中脚进入的纤维,此纤维是小脑 最大的传入纤维。脑桥核接受大 脑皮质广泛区域,如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的投射信息。此部皮 质外侧部发纤维至齿状核,齿状 核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交叉,一 部分经丘脑腹外侧核中继后至对 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形成大脑皮 质—小脑皮质环路;另一部分经 对侧红核中继后至下橄榄核。其 主要功能与四肢的精细运动和协 调有关。此部损伤表现为肌张力 低下、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 如:指鼻不准,轮替不能等现象。
(2)小脑皮质的纤维联系
小脑的传入纤维有苔藓纤维和攀缘纤维。 苔藓纤维:粗,主要来自脊髓小脑束、 苔藓纤维 橄榄小脑束、脑桥小脑束。 攀缘纤维:细,主要起于下橄榄核,从 攀缘纤维 髓质穿过颗粒层,攀缘梨状细胞的树 突进入分子层,与梨状细胞的树突棘 形成突触,对梨状细胞有强烈的兴奋 作用。1条攀缘纤维可与10~15个梨状 细胞接触。 小脑皮质有5种神经元,只有颗粒细胞为 兴奋性。 小脑皮质的2种传入纤维均为兴奋性。 小脑皮质类似大脑皮质指挥下的1台计算 机,对大脑皮质发来的的信息进行记 忆、储存、计算,又经过背侧丘脑核 反馈到大脑皮质运动区。
手把手认识小脑资料
树突 轴突
分子层 小脑中央核 前庭核(少数)
分子层
Purkinje 细胞层
颗粒 细胞层
白质
(3)颗粒层(granular layer)
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兴奋性)
轴突
分子层(平行纤维), 与Purkinje细胞的树突接触
Golgi II型细胞 (Golgi type II cell)(抑制性)
球状核 栓状核
接受中间部皮质的纤维
齿状核 —— 接受外侧部皮质的纤维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1) 既接受来自运动中枢的信息,也接受与运动有 关的大量感觉信息。
(2) 上述信息主要汇聚到Purkinje细胞,Purkinje 细胞的活动又主要通过小脑核影响脊髓、脑干 和大脑皮质的运动功能;
(3) 传入信息量大于传出信息(40:1); • 传入、传出小脑的纤维均通过小脑的上、中、
小脑三对脚的关系。
小脑
(Cerebellum)
中间部 蚓部
外侧部
一、小脑皮质 二、小脑的核团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四、小脑的功能
一、小脑皮质
1、小脑皮质的分层 2、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 3、小脑皮质内的联系环路
(1)分子层(molecular layer) 1
星形细胞 (stellate cell)
筐状细胞 (basket cell)
均与Purkinje细胞发生接触 (抑制性)
纤维——大量,Purkinje细胞、Golgi II 型细胞、颗 粒细胞、筐状细胞、星形细胞的突起
分子层
Purkinje 细胞层
颗粒 细胞层
白质
(2)浦肯野细胞层(Purkinje cell layer)
Purkinje细胞 (抑制性):皮质的唯一传出成分
小脑
谢谢
小脑
一、小脑的外形
小脑的上面
小脑的上面
小脑的下面
小脑的下面
二、小脑的分叶与功能分区 (一)分叶: 1、绒球小结叶 2、前叶 3、后叶 (二)功能分区: 1、前庭小脑(古小脑) 2、脊髓小脑(旧小脑) 3、大脑小脑(新小脑)
三、小脑的内部结构
(一)小脑皮质: 由内向外分为三层:颗粒 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
小 脑 皮 质
(二)小脑核:
包括齿状核、栓状核、 球状核和顶核。
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 为中间核。
小脑核
小脑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小 脑 上 脚 和 下 脚
小脑中脚
四、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 2、调节肌张力和维持身体的姿 势---旧小脑。 3、调节运动的协调---新小脑。
小脑
小脑复习题
1.小脑的位置、分部和分叶?
2.小脑借什么结构与脑干相连? 3.小脑内部由哪几部分结构组成?
4.小脑有什么功能? 5.小脑扁桃体与延髓及枕骨大孔的 位置关系?
6.枕骨大孔疝是什么结构突入什么部位?
压迫什么结构?引起什么后果?
小 脑 中 脚 切 面
借 小 脑 上 中 下 脚 与 脑 干 相 连
小脑上脚
借 小 脑 上 中 下 脚 与 脑 干 相 连
小脑下脚
小 脑 中 脚 断 面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1)小脑的位置
2)小脑的外形 小脑蚓 绒球 小结 蚓垂 小脑扁桃体 蚓锥体 小脑蚓
小脑半球
上面
下面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2、小脑的分叶 3、小脑的内部结构
4、小脑的纤维联系 5、小脑的功能
复习题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1)小脑的位置
2)小脑的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 连于脑桥,在延髓后方.
小 脑 位 于 颅 连 后 于 窝 脑 桥 和 延 髓 后 方
位 于 端 脑 枕 叶 下 方
连 于 脑 桥 延 髓 后 方后来自叶后叶
绒球小结叶
后叶
2、小脑的分叶
1)小脑形态分叶 2)小脑功能分叶 和小 半脑 旧 新 球蚓 中 小 小 间 脑 部 脑 为 旧 小 脑 绒球小结叶为古小脑 半 球 外 侧 部 为 新 小 脑
新 小 脑
3、小脑的内部结构
顶核 小 球状核 脑 栓状核 核 齿状核 小 脑 皮 质
小 脑 髓 体
脊 髓 小 脑 前 束 经 上 脚 至 旧 小 脑
齿状核
上脚
丘脑
脊 髓 小 脑 后 束 经 下 脚 至 旧 小 脑
小脑
旧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传递的本体感觉冲动。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入小脑,脊髓 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入小脑,它们除投射于旧小脑皮质外,还进入相邻新小脑的蚓及小脑半球。旧小脑 皮质的传出纤维主要投射至球状核和栓状核,另一部分也到达顶核。球、栓二核发出的纤维经小脑上脚 止于红核及网状结构。通过红核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影响前角神经元,控制肌张力和肌协调,从顶核发 出的纤维的行程如前所述。
五 小脑损伤出现的临床表现
小脑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下行运动通路的活动,故小脑的损伤不会引起随意 运动瘫痪。小脑损伤的曲型体征是:共济失调,为运动时在控制速度、力 量和距离上的障碍;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前庭小脑损伤时,病人表现 为:平衡失调,行走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倒;眼球震颤,称原小脑综 合征。小脑半球损伤时病人患侧肢体出现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如不能 准确地用手指点鼻,不能做快速的交替动作等。
③球状核globose nucleus。④栓状核emboliform nucleus均细小,位于齿状核与顶核之间属旧小脑。 两个核的界限不易区分,合称为间位核。间位核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小脑旧皮层,传出纤维经小脑上 脚交叉到对侧,大多纤维上行至红核。
3. 小脑的白质
小脑白质又称小脑髓质,由出入小脑的纤维构成,在正中矢状剖面的小脑,可见白质 呈树枝状伸向各叶及叶片。
一 小脑外形
小脑两侧膨隆为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中间狭细为小脑蚓vermis。
认识小脑的知识点总结
认识小脑的知识点总结小脑的形态特点(一)形态特点① 位置:小脑位于桥脑、延髓、大脑的枕叶之间,下接桥脑,上与大脑的枕叶接壤,前接中脑。
② 形状:由于小脑被横向裂隔开,呈两瓣状,左右各一半。
每一半又呈半球状,一大一小。
③ 重量:成年人的小脑重约150~180g。
左右小脑之间的重量差别一般在10g以内。
女性小脑比男性略轻。
小脑的结构一、小脑表面形态:小脑表面称为小脑外皮,相对于大脑皮,小脑皮更薄,皱褶更密。
1. 小脑回:由浅灰质组成,覆盖着小脑外皮,相互重叠,并从上到下、前到后地扭曲交错。
2. 小脑裂① 蚓状小脑(vermis cerebelli):位于两侧小脑半球之间的中央裂。
它是横断的,将两侧小脑半球分开,而且上端的部分可以将大脑的两枕叶分隔。
② 小脑大裂(fissura cerebelli):位于小脑半球的上部,将上下两个小脑半球分开,是依据小脑回的走向来进一步将小脑分隔的。
二、小脑内部结构:1. 浅灰质:主要是细胞体。
2. 深白质:分布在灰质之中,由细躯细胞纤维和支持细胞组成。
3. 小脑核团:深白质的一部分,其纸质呈叶状,互相交错。
4. 小脑髓质:深白质的一部分,混在核团和它的周围,由丝状纤维等组成。
5. 小脑鞍间脑及外部脚大脑:形成团丛,它的传入传出纤维与脑干、大脑中枢等相连。
小脑的功能1. 平衡调节小脑对人体的姿态和平衡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脑对于人体的平衡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小脑受损,会导致平衡障碍、姿势不稳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2. 运动协调小脑对运动的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
通过小脑的调控,人体能够做到肌肉协调运动,保证身体的动作不会出现不协调和错误。
3. 学习和记忆研究发现小脑对于学习和记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脑被认为能够通过对大脑多巴胺的释放来影响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4. 语言能力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心,但小脑也有能力对语言进行处理。
研究发现,小脑在控制语言的产生和表达上发挥重要作用。
小脑-解剖
Alligator
Rabbit
Dog
前庭小脑
脊 髓
小 脑
大脑小脑
前庭小脑
Vestibulo-cerebellum
脊髓小脑
Spinocerebellum
大脑小脑
Pontocerebellum
六、小脑的内部结构 Internal structures
㈠. 小脑皮质 Cerebellar cortex ㈡. 小脑髓体 Medullary center ㈢. 小脑核 Cerebellar nuclei ( Central nuclei)
后叶
四、种系发生和纤维联系 Phylogenetic & Functional region
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 前庭神经核 Vestibulocerebellum 脊髓小脑:蚓部和中间部 - 脊髓 Spinocerebellum 大脑小脑:外侧部 - 大脑皮质 Pontocerebellum
Cerebellar peduncles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㈢. 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
齿状核 顶核 栓核 球状核
齿状核
Dentate nucleus
㈠. 小脑皮质 cortex
Cerebellar
细胞构筑特点:
1. 细胞数量多( 约 70 billion neurons );
2. 细胞构筑复杂但规则;
3. 皮质由浅入深分三层:
分子层、梨状细胞层 和颗粒层;
⒋ 五种细胞:
星状细胞、篮状细胞、 梨状细胞、颗粒细胞 和 Golgi 细胞
小脑解剖含小脑的外形及分部荟萃材料
专业内容
10
2、前叶 • 原裂以前的部分+小脑蚓的蚓垂和蚓
锥体,又称旧小脑、脊髓小脑;
• 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 3、后 叶
• 原裂以后的部分,又称新小脑、大脑 小脑、脑桥小脑;
• 大脑皮质通过皮质脑桥束、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与新小脑相连系。
专业内容
• 其损伤后的症状以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及意向性振颤为代表。
专业内容
49
32
• 传入纤维按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
(1)爬行纤维 climbing fibers(攀缘纤 维): 来自下橄榄核。较细,在白质与
颗粒层中均无分支,当其接近梨状细胞 时,失去髓鞘,并分为几个小支,沿梨 状细胞攀缘而上,并形成突触,也可与 其它细胞相联系。由爬行纤维传来的冲 动,可以直接传给梨状细胞,对其有强 兴奋作用。
专业内容
41
5 、网状小脑纤维 6 、三叉小脑纤维 7 、顶盖小脑纤维
专业内容
42
(二)小脑的传出纤维
1 、新小脑皮质的传出纤维
• 经齿状核中继;
• 1)经小脑上脚交叉,穿过红核或经其周 围在对侧丘脑的腹外侧核、腹前核、枕 及板内核中继,至大脑皮质运动区及躯 体感觉区。
• 2)终止于对侧红核,进而发出红核橄榄 束。
红核以及背侧丘脑的腹中间核和腹前核。
专业内容
28
专业内容
29
专业内容
30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专业内容
31
(一)小脑的传入纤维
• 包括:脊髓小脑束、楔小脑束、橄榄 小脑束、前庭小脑束、脑桥小脑束。
• 按照联络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 短联络纤维:联系相邻叶片; 长联络纤维:连结同侧不同皮质。
小脑小球的概念
小脑小球的概念小脑小球是指小脑的一个重要结构,是由小脑皮质形成的球状突起。
小脑位于大脑后脑底部,是脑干和大脑之间的连接桥梁,被视为调节运动、姿势和平衡的主要结构之一。
小脑小球在小脑功能的实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脑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协调和调节运动,使我们能够维持平衡、保持姿势和执行精确的运动。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小脑需要接收大脑皮质发送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脑干和脊髓,进而控制肌肉的活动。
小脑小球是小脑表面的一个突起,形状类似于一颗颗小的颗粒,因此被称为小脑小球。
小脑小球的数量很多,通常有数百至数千个,它们分布在小脑的表面。
每个小脑小球由小脑皮质组成,具有类似于大脑皮质的分层结构。
小脑小球的结构和功能与小脑其他区域有所不同。
小脑皮质是由多层细胞组成的,包括颗粒细胞层、分子细胞层、星状细胞层和颗状细胞层。
小脑小球主要由颗粒细胞层和分子细胞层组成。
颗粒细胞层是小脑小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含颗粒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很高的密度。
颗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大脑皮质的信息,通过突触传递将其传递给其他小脑区域。
分子细胞层位于小脑小球的外部,主要包含细胞间空隙、神经纤维和突触。
分子细胞层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调节神经传输和处置废弃的突触。
研究表明,小脑小球在协调和调节运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脑小球通过接收来自大脑皮质的信息,调节和平衡运动控制系统的功能。
具体来说,小脑小球参与了动作执行的规划、动作的协调和运动的组织。
小脑小球在协调运动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动作学习来进一步理解。
动作学习是指通过实践和重复,逐渐改进和完善动作技能的过程。
小脑小球在动作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模式识别和模式生成的机制,识别和储存动作的模式,并在需要时回放这些模式来指导和协调运动。
除了在动作学习中发挥作用外,小脑小球还与大脑其他区域有着广泛的连接。
小脑小球接收来自前额叶、顶叶、颞叶和顶枕叶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运动皮层和脑干。
锻炼小脑的最佳方法
锻炼小脑的最佳方法小脑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位于颅后窝内,主要控制人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小脑的功能不仅仅是控制身体的动作,还涉及到人的智力和情感。
因此,锻炼小脑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最好地锻炼小脑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最佳的小脑锻炼方法。
一、进行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锻炼小脑的最佳方法之一。
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小脑得到更好的锻炼。
同时,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增强人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也可以选择一些需要协调能力的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
二、进行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锻炼小脑的另一个好方法。
智力游戏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小脑的锻炼非常有益。
智力游戏的种类很多,可以选择一些益智类游戏,如数独、拼图、华容道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策略类游戏,如五子棋、象棋、围棋等。
三、进行舞蹈训练舞蹈训练也是锻炼小脑的一种好方法。
舞蹈训练可以提高人的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对于小脑的锻炼非常有益。
同时,舞蹈训练还可以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舞蹈,如拉丁舞、爵士舞、街舞等,也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舞蹈,如民族舞、古典舞等。
四、进行音乐训练音乐训练也是锻炼小脑的一种好方法。
音乐训练可以提高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对于小脑的锻炼非常有益。
同时,音乐训练还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和情感,增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选择一些乐器演奏,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唱歌训练,如声乐训练、合唱训练等。
五、进行瑜伽训练瑜伽训练也是锻炼小脑的一种好方法。
瑜伽训练可以提高人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对于小脑的锻炼非常有益。
同时,瑜伽训练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和焦虑。
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瑜伽动作,如莲花坐、山式、树式等,也可以选择一些高难度的瑜伽动作,如倒立、手倒立等。
综上所述,锻炼小脑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锻炼。
小脑
3、有传入和传出纤维,传入 纤维比传出纤维多3倍以上。
小脑传出纤维模式图
经小脑下脚的传入束
1、前庭小脑束 止于同侧绒球小结叶、小舌、蚓垂
通过此纤维,获得头部加速运动及空间
位置的信息
2、脊髓小脑后束 止于前叶及后叶的蚓锥体、蚓垂、旁正中
经小脑上脚的传出束
小脑上脚 主要为齿状核和中间核的穿出纤维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
1、前庭小脑 (原小脑)
小脑的纤维联系(前庭小脑)
2、脊髓小脑 (旧小脑)
小脑的纤维联系(脊髓小脑)
3、大脑小脑 (新小脑)
小脑的纤维联系(大脑小脑)
(四)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肌张力) 3、协调随意运动 4、小脑除调节躯体运动,也参与脑干网状上行
7、三叉小脑束 8、弓状小脑束 9、舌下周核发纤维至小脑传递内脏、味、嗅觉
经小脑下脚的传出束
小脑前庭束 直接起自绒球小结叶核前叶蚓部、蚓锥体、蚓垂 止于前庭核和脑桥、延髓网状结构
经小脑中脚的传入束
1、脑桥小脑束 人最发达,主要终于小脑新皮质,也有 部分止于旧皮质
2、脑桥被盖网状核 接受大脑皮质纤维,发纤维交叉, 止于除蚓小结外全部小脑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小脑中脚-connect with pons, contain afferent fibers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小脑上脚- connect with midbrain, contain mostly efferent fibers
Flocculonodular lobe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3、大脑半球下面:由额、 枕、颞叶组成。额叶下面有 纵行的嗅束,其前端膨大为 嗅球,后端扩大为嗅三角。 颞叶上方有海马旁回,其前 端弯成钩形,称为钩。在海 马旁回的上内侧为海马沟, 海马沟的上方有呈锯齿状窄 条皮质,称齿状回。在齿状 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 上有一呈弓状的隆起,称海 马。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2)连合纤维:是连 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 穹隆连合。
•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 裂的底部,连接左右半 球的广泛区域。胼胝体 呈弓状,前部称胼胝体 嘴,弯曲部称胼胝体 膝,中间部称胼胝体干,后部称胼胝体压部。
• 前连合:连接两侧颞叶,有小部分纤维联系两侧嗅球。
• 穹隆连合又称海马连合:穹窿是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状 纤维束。穹窿连合指穹窿的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的海 马。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可借三条大脑沟 和两条假想的连线分为额、 顶、枕、颞叶及岛叶。 大脑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1、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1)额叶:中央沟之前方有与之 平行的中央前沟,在其与央沟之间 为中央前回。自中央前沟有二条向 前水平走行的沟,分别称为额上沟 和额下沟,将其余额叶额上回、额 中回和额下回
• 身体各部代表区为倒置人 形,但头部是正的。
• 左右交叉管理,即一侧身 体的浅、深感觉投射到对侧 半球的感觉区。
• 身体感觉敏感的部位其投 射区面积较大,如手指、唇 和舌的投射区最大
(3)视区:位于距状裂两 侧的皮质。一侧视区接受同 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 膜鼻侧半的纤维。因此,当 一侧视区损伤时,可引起双 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2、大脑半球内侧面:额、 顶、枕、颞四叶都有部 分扩展至半球内侧面。 在间脑的上方有联络两 半球的胼胝体。胼胝体 下方的弓形纤维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 & 运动:临床观察
Gordon Morgan Holmes(1876~1965) 和 Stewart描述了反跳现象(rebound)(1904) Holmes更正了Hammond的观点,小脑外的 后颅窝肿瘤也能产生眼球震颤 一侧小脑肿瘤,患者感到自己从患侧向健侧旋转 ;小脑外肿瘤,患者的感觉恰好相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接诊了一些急性小脑损 害的伤员,观察到损害侧的肌力和肌张力降低 Harry Boterell和John Fulton(1937): 损害猴一侧小脑半球部分齿状核引起同侧肢体震 颤和共济失调
小脑的非运动功能
Leiner(1986):新小脑和齿状核与皮 质有联络 Middleton(1994):小脑齿状核与前 皮质区域有纤维投射,明确小脑与认知功 能有关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存在认知缺陷、语言障 碍(失语法结构和语速降低)、注意力调 节困难、运动技巧学习障碍
语言运动行为
小脑和皮质下结构 对言语的产生有重 要作用 小脑的主要作用是 差错的控制和纠正
小脑
小脑--细致而微的脑
重量和体积占整个脑的 10%~15% 神经元数量占整个脑的 25% 高度组织性、有序性 与感觉、运动、认知、情 绪有关
如果小脑出了问题, 我们如何判断呢?
小脑的解剖和功能
只要我们遵循一定原则, 可以了解更多
The Cerebellum:
Where is it?
小脑的进化
Pa-ta-ka
Control
Ataxic
Syllable
AMR in Ataxic Dysarthria
AMR 异常包括:
速度慢 时间变异 音节持续时间变异 发同一音节用力的变异度 呼吸的不稳定和不协调
The Cerebellum: what does it do?
平衡 协调运动 不连续动作的定时 运动学习 认知和情绪
小脑研究的历史:非运动功能
Galen(130~200):动物小脑的功能相 当于阀门,控制从脊髓和颅神经产生的情绪 Thomas Willis(1621~1675):动物的 情绪形成于小脑叶,小脑是储藏动物情绪的 场所
小脑的非运动功能
Franz Josef Gall (1758~1828): 小脑与性功能密切相关 Snider (1976), Heath(1977): 参与情绪调节 Andrezik(1984):小脑通过与网状结 构的联络,影响觉醒程度
250 ms
500 ms
750 ms
小脑仅负责动作的停止和起动,不支配连续动作 Spencer et al (2003) 连续动作 不连续动作
有明确的时间目标 受小脑控制
运动学习
小脑损害患者对可预知的位置变化的调节 能力差 当干扰的方向和幅度可以预知,正常人能 够恰当调节初次姿势反应 小脑损害患者无法通过前馈控制姿势反应
Ⅸ
Ⅹ
自主神经功能、情绪、平衡、姿势、感觉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情绪、平衡、姿势、感觉运动
小脑的解剖-功能
小脑半球内侧区
Ⅲ Ⅳ Ⅴ Ⅵ ⅦA_CrusⅠ ⅦA_CrusⅡ ⅦB ⅧA ⅧB Ⅸ Ⅹ
功能
初级感觉运动 初级感觉运动 初级感觉运动 认知 认知 认知 认知 次级感觉运动 次级感觉运动 平衡、眼球活动 平衡、眼球活动
}
小脑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 协同不能(asynergia)
动作分解
构音障碍(dysarthia)
爆发式语言
辨距不良(dysmetria)
不能精确定位于靶目标
轮替运动障碍(dysdiadochokinesia)
快速交替运动不能
肌张力降低(hypotonia) 意向性震颤(intention Tremor)
小脑的解剖-功能
小脑半球外侧区1 Ⅴ Ⅵ ⅦA_CrusⅠ/1 ⅦA_CrusⅡ/1 ⅦB ⅧA ⅧB 小脑半球外侧区2 ⅦA_CrusⅠ/2 ⅦA_CrusⅡ/2 功能 认知 认知 认知 认知 认知 认知 认知 功能 认知 认知
小脑的结构
皮质
外层(分子层):卫星细胞和篮细胞-输入 中间层:浦肯野细胞-输出-抑制性 内层(颗粒层):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输入
小脑 & 运动:动物实验
Marie-Jean-Pierre Flourens (1794~1867):切除猪和狗的小脑后,蹒跚步 态和肌肉协调性丧失
脊髓和延髓产生运动,小脑使这种运动变得协调
John Call Dalton(1825~1889):切除鸽子 的部分小脑,鸽子能够站和走,但不协调。16天 后,鸽子的协调能力基本恢复,可以独自进食、 飞翔,甚至赶走其它鸽子的掠食。处死鸽子,没 有发现小脑重新生长(1861)
共济失调型构音障碍
辅音含糊,元音不准,不规则的破音 语音刺耳, 音调单一 音量缺乏变化 重音过度或均等,发音延长,停顿延长,语速减 慢,间隔停顿不当
发音Articulatory 语音Voice 呼吸Respiratory 韵律Prosodic
AMR in Ataxic Dysarthria
小脑 & 运动:临床观察
William Richard Gowers(1845~1915):步态 不稳与旋晕不是必然相关 Charles Karsner Mills(1845~1931):小脑前 蚓部损害导致患者前倾,后蚓 部损害则向后倒
小脑 & 运动:临床观察
Joseph Francois Félix Babinski(1857~19 32):小脑损害病人无 法完成连续的交替动 作 引入了一个专有名词 “asynergia”,指 无法完成涉及多肌群 的复杂协同操作
运动学习
运动的适应性(尝试法)
对棱镜的适应 (Thach et al., 1992) No Prisms Prisms Off
Prisms On
Example data
反馈环路:
小脑如何校正运动,保证其精确性
皮质
修正错误 下橄榄核
小脑
脊髓小脑束
脊髓
运动的反馈
小脑共济失调 中线结构
姿势不稳 倒向同侧 躯干共济失调 姿势控制和协调 Romberg sign 步态共济失调 伸肌强直 眼球震颤 单侧损害为眼球分离
蛙 鸽子 鲑鱼 海豚
鳄鱼
鸡
小脑的解剖
Bolk & Comolli (1904~1910):后外 侧裂和原裂为界
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或前庭小脑 前叶-旧小脑或脊髓小脑 后叶-新小脑或脑桥小脑
蚓部 蚓旁 小脑半球外侧
前叶
后叶 绒球
Larsell & Jansen
小脑的解剖-功能
小脑蚓部
白质 深部小脑核
小脑的结构
三对深部核团
顶核(fastigial) 中间核(interposed)
球核(globose) 栓状核(emboliform)
齿状核(dentate)
以三对小脑脚与脑干交通
The Cerebellum: what does it do?
平衡 协调运动 不连续动作的定时 运动学习 认知和情绪
逆向追踪
The virus is carried retrograde to the thalamus where it replicates and continues back to: Basal Ganglia
Cerebellum
TIMING
调控发生、节奏,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操作 小脑的定时作用主要针对短时程(ms~ s) 调节与实时、即时过程相关的运动行为 操控运动系统的输出,使之最优化 小脑损害患者不能跟随节拍器完成轻扣动作
步态共济失调
多关节间联动被打破 ,成为一系列单关节 活动作为代偿 关节的活动被分解为 大幅度的水平和垂直 运动 下肢的辨距过度表现 为跨越障碍物时抬腿 过高
小脑性步态共济失调
向健侧歪斜(右 侧) 健肢站立稳定 患肢站立不稳 行走步态蹒跚
构音障碍
弛缓型 痉挛型 共济失调型 运动过少型 运动过多型 混合型
后颅窝损伤或小脑肿瘤:行为失抑制、情 感迟钝 OPCA:行为失抑制、沮丧、恐惧 精神病患者:小脑蚓部体积减小 经颅磁刺激或电刺激小脑:情绪提高 正性心境反应:小脑活动度增强
功能定位
绒球小结叶产生平衡差和眼球运动不协调 小脑前蚓部和蚓旁区域损害产生前-上蚓综 合征,主要表现为姿势不稳 小脑外侧损害:运动启动的延迟,多关节 活动的分解 旁正中结构损害:构音障碍
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站立时摇晃增加 对于微扰的反应过度或不足 平衡控制差 异常的躯干振荡(蹒跚步态)
小脑的基本功能包括预测和准备
建立在小脑序列学习基础之上 (既有外源感觉传入,又 有内源皮质传入 ) 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进行应答
小脑 & 认知功能
说出一个名词,让其连结相应的动词, PET显示小脑下外侧部明显的反应
这种反应与运动及讲话时小脑旁正中部的反应 不同
正常人默念数字或进行运动想象,SPECT 显示小脑外侧部血流量增加 小脑外侧部参与了认知及语言功能
控制运动仅有锥体束是不够的
起动和指挥 随意动作
将感觉性传入信号 转化为随意动作的意图
丘脑是枢纽
运动学习、 刺激和发动
运动学习、 同& 运动
调节时间、速度、力量 定时、控制增益、多关节协同联合 姿势的控制
小脑 & 运动:动物实验
Constanzo Varolio(1543~1575):小 脑主要控制运动,大脑掌管感觉 Luigi Rolando(1773~1831):损毁小 脑后,动物的意识仍保留,自主活动未减 少。Rolando观察到切除小山羊的小脑部 分中央叶,小山羊行走时摇摆,东倒西歪 (1814) 小脑主管肢体肌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