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
囚绿记-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囚绿记-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76a4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4.png)
囚绿记-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囚绿记》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及其背后的思想;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掌握小说中语言的表现手法;5.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中的情节及其背后的思想;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小说中语言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深层含义;2.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鉴赏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1.教师简要介绍《囚绿记》的背景,并与学生探讨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现象;2.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作者张爱玲,以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课时:小说情节及思想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及其中所反映的思想;2.学生们分组进行小说情节分析,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1.教师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分析其性格特点;2.学生们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第四课时:语言表现手法1.教师介绍小说中的语言表现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2.学生们结合小说情节,分析语言表现手法,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语言表现手法的作用及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第五课时:现代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并与现实社会进行联系;2.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课堂作业1.阅读《囚绿记》全文,并对小说进行分析;2.反思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并与现实社会进行联系;3.撰写1000字以上读书笔记。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们对《囚绿记》的作者、背景以及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思辨能力,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了期望的效果。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5d2c3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b.png)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 3 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0a7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e.png)
《囚绿记》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内在情感。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浏览。
囚绿记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
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dfd0d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4.png)
《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囚绿记》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2a5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5.png)
总第课时【课题】3、囚绿记【教学目标】1、通过记叙作者行为变化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2、欣赏文中对绿细致精彩的描写。
3、理解作者对绿色所赋予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
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绿”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
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囚绿记》中的“记”字点明了它的文体,作者通过描述事、景、物“逐章显志”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感情,那么从标题看文章“记”的对象是什么呢?绿。
思考:围绕绿,作者记叙了自己的哪些行为?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寻—赏---囚---放---怀----因此,文章以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写囚禁又释放常春藤枝条的事情,表达自己对于绿的喜爱。
三、赏析课文(一)寻绿色思考:感情的变化总是因为事物的触动,第一段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接着写到作者初到北平,首先做的事是选房子。
这是一间怎样的房间?第2段写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
第3段指出小屋的窗朝东,早晨阳光就照进屋里,炎热可畏。
这样一间毫无优点可言的小屋,我为什么还“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呢?绿!因为它的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绿影照到了房内,我随意地一瞥,绿影映入我的眼睛,更打动了我的心,我欢喜地决定住下。
“占有”更表达了作者急切、兴奋之情。
我便是欢喜这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二)赏绿色思考:1、朦朦胧胧的绿影就让我感到喜悦而满足,住进来后我又会怎样呢?(齐读课文的5-7段。
)住进来后“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这一切的行为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绿色。
2、人人都爱绿,但作者之于绿有别样的情怀,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爱绿啊?请大家用圈点批注法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加以分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c947d8bb68a98270fefa0d.png)
《囚绿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的个人品质与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难点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一)预习导学案1.通读文章,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涸辙()镶嵌()婆娑()蕈()菌茎()葱茏()迁徙()学徒()猗()郁瞥()见急不暇()择了截()爽直揠()苗助长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互相(或教师)纠正错误字音。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流露出第二课时:课堂教学(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几米说: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我要问:你曾喜欢的那一片浓绿,囚住了,是不是可以算作真的拥有呢?(二)课文研读,品味鉴赏1.预习检测。
课文中哪一部分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部分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填写下表)2.重点研读。
速读课文,筛选出描写常春藤(绿)的语句,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关注下面一些语句,引导学生品读画线的词句: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嫩叶,渐渐变青。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d4444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2.png)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课文《囚绿记》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囚绿记》的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一、二章节内容概括。
3. 重点知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仿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2)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1.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囚绿记优秀教案6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囚绿记优秀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23c3da16d1f34693daef3eec.png)
人教必修二《囚绿记》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囚绿记》是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
文章满怀深情地思念北平的一棵长春藤,祝愿和歌唱它永不屈服于黑暗,期待着与它重新见面。
作者从一棵树木引出了对山河沦亡的感叹,又很含蓄地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该作品以小见大,富含作者深沉、蕴藉的情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自然也颇受教材编委的青睐,因此人教(实验)04年5月版将其选编在高一年必修Ⅱ,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瓦尔登湖》一起,组成第一单元。
这几篇课文艺术构思精巧独特、语言优美隽永。
而《囚绿记》又以其新奇精巧的结构、深沉婉转的抒情、纯朴清丽的语言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别于其它三篇。
《囚绿记》一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在高中阶段仍安排进入必修教材,是考虑到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要求由“欣赏”到“鉴赏”层次的提升,通过指导学生对其鉴赏,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课标的教学目标,作用是不可忽视。
【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所以本人尝试让学生通过抓住标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来研读。
而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会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本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读书方法,了解作者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圈点时往往抓不住要点,或者批注认识肤浅,不能深入思考与联想,表达不能做到准确完整,以致对“囚绿”深层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味深度不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 《囚绿记》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 《囚绿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4d1ddba1aa8114531d976.png)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旨。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力量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的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绿色(展示“绿”的图片,畅谈对“绿”的感受)二、品读悟情,探究主旨(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研读1-7段)1、作者的哪些举动表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关语句,轻声朗读,发言时请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小组活动找句子并轻声朗读:1)“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中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2)“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4)“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
5)“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小结:绿藤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特点?――蓬勃、旺盛,它甚至带给了作者以生命、希望2、朗读悟情:朗读5-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深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后,研读8-14段)1、小组活动:绿藤被囚后有何表现?体现了它怎样的精神?作者对绿藤的变化,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呢?(请找出相关语句,品读,体会)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
②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囚绿记》教案(优秀4篇)
![《囚绿记》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c2d3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4.png)
《囚绿记》教案(优秀4篇)《囚绿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文题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注重审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歌颂。
学习“绿”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旨,探究其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对话、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提到绿色,你会想到什么?生命、希望……(学生自由发挥)绿色是美丽的,绿色是美好的,我们喜欢,文人墨客也喜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家陆蠡的《囚绿记》,去感受这个有着“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的作家心中的那一抹“绿”。
二、解题课前预习问题:文题中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学生解答——“绿”是指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指“我”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我的桌前,以便时时欣赏。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1、文章哪几个段落集中写了“囚绿”?这株常春藤在被囚之前和被囚之后与作者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依次找出文中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体会其感情变化。
四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明确——(1)写作思路:遇绿(第1-4段)—赏绿(第5-7段)—囚绿(第8-12段)—放绿(第13段)—念绿(第14段)。
(2)对常春藤的称呼及感情变化称呼:“绿影”(第4段),“绿色”(第5—8段),“绿友”(第10、14段),“绿囚”(第12、13段)。
分析:“绿影”“绿色”的称呼,作者还是把“绿”当作物来看,而“绿友”“绿囚”的称呼,说明作者已把“绿”当作有感情的人来看,这表明作者对“绿”的情感在不断的升温。
学生根据行文思路,试着用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一见钟情——日久生情——情不自禁——一往情深四、鉴赏语言,体会作者美好的情感1、学生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完成任务:给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记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囚绿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囚绿记》](https://img.taocdn.com/s3/m/c6d0ba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f.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囚绿记》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陆蠡的生活经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学习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2.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深入研读课文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
教师介绍《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陆蠡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文章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概括文章内容。
3.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色?他是如何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4.练习。
教师组织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囚绿?他后来为什么要放绿?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师使用PPT展示《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陆蠡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2.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研读课文,讨论交流;3.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点拨和总结。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作业: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片段,进行鉴赏;3.评价方式:进行课堂测验或者撰写读书报告,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介绍《囚绿记》的背景和作者陆蠡的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2.与《囚绿记》写作特点相关的论文、赏析文章等;3.其他相关的教学视频、音频资源等。
七、结论本教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囚绿记》的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49653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f.png)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作为必修二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梁实秋的《囚绿记》将生动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自由。
我们认为自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权利,但是它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剥夺的,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这篇小说来讨论这个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由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方式。
2.学生们能够加深对自由的认知,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自由权。
3.学生们能够提高理解英语文本的能力,并通过朗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二、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主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教师应该先介绍一下“自由”这个概念,然后询问学生们对自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来引导进一步的讨论。
最后,把重点放在小说中的主题上,并解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2.阅读小说:由于小说篇幅较短,可分为几段阅读讨论。
如第一段,阅读内容是描述主人公所处环境,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这个关押于牢狱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强制措施和深度痛苦的感受。
第二段讲述主人公是如何逃离押后之后,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穿新衣、偷东西、值夜、打工等。
英汉对照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和读音。
3.测验:在阅读和讨论之后,可抽出10道选择题和3道问答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问答题的答案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意见,他们需要从小说中选择一个例子来支撑他们的回答,因此学生需要在阅读和讨论中认真思考,详细回答问题。
4.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组提出“保护人类自由权”的计划方案。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讨论出一个完整有效的保护自由的计划。
每个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示他们的计划,并给出他们相互的反馈。
学生们需要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逻辑和理解能力。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c56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9.png)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186638998fcc22bdd10d09.png)
课题名:《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紧扣文本,抓关键句进行吟咏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够多角度思考,解读文章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
2. 从关键词、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 通过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和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对自由的向往,引导学生热忱乐观地对待生活。
2.紧扣文本感受作者心灵的悸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教学重难点】1、重点: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
2、难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学设想】以本为本,由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既立足文本,又高出文本,合理联想并解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由巴金对陆蠡的评论“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一首贝多芬的交响曲,因为我是和崇高的灵魂在接触”引入文章阅读。
朗读作者在文中对引入文本阅读。
二、走进“绿”快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从标题读起,思考文章标题中的“绿”具体指什么?“囚绿”又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囚禁“绿”?(2)圈划文中作者对绿直抒胸臆的句子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
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因为爱,“更便于时时观赏。
”所以囚禁。
屏幕显示直抒胸臆句,“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个读加合读)三、品读“绿”1、找出描写常春藤被囚禁前的生命状态的句子,概括此时这位绿友的特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cd02b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1.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绿”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运用的独特技巧。
(3)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表及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迁移训练,课外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观;明白对错误的自省便是一种成长。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的多重象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教学难点作者在临行前才开释“绿”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私心的审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赏四幅图片。
提问,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文题,发现问题绿色是多么美好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作家陆蠡也写过一篇关于“绿”的文章。
投影文题《囚绿记》,请同学们看文章标题,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留下哪些悬念?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三、阅读文章,合作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分小组。
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一致。
最后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解决问题,答疑解难1、囚绿探因(1)关于“生命、希望、慰安、快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房间的窗朝东,在亮得很早的北方的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1:30,都受太阳照射,特别炎热,何况房间靠南的小窗,一角玻璃还给打碎了。
但“我”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我”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我”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b9038cc17552706220824.png)
囚绿记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陆蠡。
作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②“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恋绿(1 —7 )囚绿(8 —11)释绿(12—13)念绿(14 )3、学生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②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蓬勃、固执、向阳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三、拓展延伸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c28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8.png)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8376c85ef7ba0d4a733b32.png)
《囚绿记》教案南康市第二中学刘运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了解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⑵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⑶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德育目标: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探究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写景状物的散文,《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囚绿记》。
这篇文章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高中阶段又能学到哪些新的东西呢?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幼时有“神童”之称。
他有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38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
三个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二、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读课文1、探讨:课文写了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等几个层次的内容,为什么要以“囚绿记”为题目?小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文入题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但是要想对题目理解得深刻,还是要回到文章中,结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综合分析方可。
2、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1)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
2)请在文中找出绿枝条的特点,运用什么修辞描写的?3)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后明确:1、文章8~12段才写到囚绿,此前还写了择绿、观绿,此后又写了释绿、怀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陆蠡。
作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
②“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
恋绿(1 —7 )
囚绿(8 —11)
释绿(12—13)
念绿(14 )
3、学生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②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固执、向阳
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三、拓展延伸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4永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事例:
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2.张海迪,高位截瘫。
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3.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4.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毕业于哈佛大学.
5.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
师生共勉: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四、课堂小结
《囚绿记》展示了人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的生活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但当一种东西侮辱你的自由的时候,人会为了自由而反抗,甚至牺牲。
如果是朱自清,写“绿”不稀奇,因为他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多愁善感,喜欢花花草草。
当把这篇散文的作者陆蠡的人生历程和“绿”放在一起看,就会引发很多的联想。
陆蠡是一名烈士、为了自由和民族,遭到日寇的屠杀。
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烈士、战士都该是铁血汉子,粗犷,充满豪气,而不该有朱自清似的“温柔”。
而陆蠡选择了写“绿”,这种不和谐原因何在呢?我觉得,这正深刻地写出了血性男儿心灵中真实的另一面:他的生活中不但有斗争,还有和睦,有对美的热爱。
战斗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和平安逸才是他内心真正的需要。
从他对绿叶的描写看,他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你看,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这是一种真正的爱,只有诗人才会写出。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当一种东西侮辱了他的精神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逼他去抗争,他为精神自由而死,死而无憾。
也许通过陆蠡,我们能思考出为什么那么多文人会投身革命,为自由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裴多菲,拜伦,柔石,郁达夫……这一串光辉的名字,仿佛在诠释着什么才叫一个真正的作家。
一个武夫为革命献身,值得我们尊敬,一个文人献身了,更值得我们尊敬。
联想到如今的许多作家对社会的阴暗面漠不关心,失去了文人的骨气,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囚绿记》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
我羡慕作者是这样一个有慧根的人,而命运又垂青于他,给他一段悠闲寂寞的时光,在他的窗前又放下那棵绿色的常春藤。
三者组成了和谐的美的整体。
由此,我想到,同样一位作家,日本的川端康成写《花未眠》,他在北海的旅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凌晨四点,一个安静的时间,发现了海棠花的美,并由一朵花引发了那么多人生感叹。
普希金因为流放,才从大海中看见了自由的光芒,写出了《致大海》。
艾青在牢中,孤独无望,对着漫天的雪花,想起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写出了感人的诗章。
人总有诗意、温柔的时候,总有最有缘分发现美的时候,捕捉住那个特定的时刻,就会让它成为人生中精彩的篇章。
附板书设计:
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热爱生命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呼唤自由和光明
咏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