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丙酮116-09-6
《危险化学品目录》中标注为剧毒的化学品(2022版)
2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22年版〕
“序号〞:(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22年版〕中化学品的顺序号。
“品名〞:依据(化学命名原则)〔1980〕确定的名称。
“别名〞:除“品名〞以外的其他名称,包含通用名、俗名等。
“CAS号〞: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的缩写,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化学品的唯—登记号,是检索化学物质有关信息资料最常用的编号。
“主要的燃爆危险性分类〞: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标准)系列标准〔〕等国家标准,对某种化学品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的分类。
2、除列明的条目外,无机盐类同时包含无水和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
3、混合物之外无含量说明的条目,是指该条目的工业产品或者纯度高于工业产品的化学品。
4、标记“x〞的类别,是指在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该化学品可以采纳更严格的类别。
200种化学品理化特性表(83页)
200种化学品目录丙烯酸丁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1)丙烯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2)硝酸锌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过氧化二苯甲酰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过硫酸铵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丁酮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6)苯酚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7)甲基叔丁基醚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8)三聚氰酸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9)季戊四醇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0)硬脂醇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1)多聚甲醛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2)1,2-二甲苯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13)1,3-二甲苯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14)1,4-二甲苯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15)环己烯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6)二丁胺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7)三乙胺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8)甲基二氯硅烷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19)异丁烯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0)邻叔丁基苯酚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1)对叔丁基苯酚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2)环己烷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3)二氯甲烷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4)三氯甲烷的主要理化及危险特性 (25)硫脲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6)六亚甲基四胺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7)抗氧剂AT-10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8)抗氧剂AT-76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29)抗氧剂AT-3114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0)催化剂JH-CMMS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1)抗氧剂AT-168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2)甲氧基钠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33)氧气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34)硝酸钾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5)硝酸钙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6)液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37)盐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38)丙酮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39)次氯酸钠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0)二甲氧基甲烷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1)乙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2)香蕉水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3)甲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44)氰化亚铜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5)硝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6)硫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7)铬酸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8)铬酸酐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49)氰化钠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0)丁醇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1)异丙醇的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2)硝酸银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3)间戊二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4)环戊二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55)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6)200#溶剂油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7)聚氨酯漆固化剂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8)聚氨酯漆稀释剂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59)N,N--二甲基甲酰胺理化及危险特性 (60)丙烯腈理化及危险特性 (61)二氧化硫的特性 (62)异戊二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3)醋酸丁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4)醋酸乙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5)甲苯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6)环己酮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7)三氯化铝(无水)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8)氢氧化钠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69)硝酸铅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70)电石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71)乙炔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72)氰化亚铜的理化及危险特性 (73)丙烯酸甲酯理化及危险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5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
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
国卫疾控201592号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计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了修订。
现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计委网上下载,从即日起执行。
年月日原卫生部
印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同时废止。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粉尘
、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放射性因素
五、生物因素
六、其他因素。
木质素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
林业工程学报,2024,9(1):109-116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2305024收稿日期:2023-05-30㊀㊀㊀㊀修回日期:2023-09-2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1055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JJA130224);广西博世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开放项目㊂作者简介:李茉琰,女,研究方向为木质素基复合功能材料㊂通信作者:闵斗勇,男,教授㊂E⁃mail:mindouyong@gxu.edu.cn木质素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李茉琰,龙杏,张清桐,梁展明,闵斗勇∗(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4)摘㊀要:自然界中的木质素来源广泛,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可再生芳香聚合物㊂本研究利用木质素在太阳光激发下还原Au(Ⅲ)制备金纳米颗粒(AuNPs),并将其用于催化还原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㊂主要探究了不同木质素质量浓度㊁HAuCl4浓度㊁光照时间等条件对AuNPs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㊁纳米粒度仪㊁透射电子显微镜(TEM)㊁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AuNPs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㊂结果表明,木质素作还原剂成功制备了AuNPs,最佳制备工艺如下:木质素质量浓度为0.1mg/mL,HAuCl4浓度为1.00mmol/L,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为4ʒ1,光照时间为6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AuNPs平均粒径为32.14nm㊂此外,以亚甲基蓝(MB)和对硝基苯酚(4⁃NP)为污染物模型物探究了AuNPs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NPs对MB和4⁃NP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还原性能,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7658和0.3166min-1㊂木质素还原Au(Ⅲ)制备得到的AuNPs/木质素用于废水中染料和硝基芳香族污染物的光催化还原,不仅实现了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而且实现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㊂关键词:木质素;金纳米颗粒;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中图分类号:O643.36;TB38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1359(2024)01-0109-08FabricationofgoldnanoparticlesbyligninreductionanditscatalyticperformanceLIMoyan,LONGXing,ZHANGQingtong,LIANGZhanming,MINDouyong∗(CollegeofLightIndustryandFoodEngineering,GuangxiKeyLabofCleanPulp&PapermakingandPollutionControl,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Abstract:Lignininnaturehasawiderangeofsources,beingsecondonlytocelluloseincontent,andisarenewablearomaticpolymerwithvariousproperties.Iflignincanbeactivelyconvertedintoarenewableresourceorpricedasahighervaluematerial,itsabundanceinnatureishighlylikelytosolvetheproblemofrapidresourcedepletion.AuNPshaveuniquecatalyticactivityduetotheirhighspecificsurfacearea,activesurfacebondingandelectronicstates,andincompletesurfaceelectroniccoordination.Duetopeople semphasisonthebiologicalenvironmentandapreferencefornon⁃toxicchemicalsandsaferorganicsolvents,thegreensynthesisofAuNPsisreceivingincreasingattention.Ligninisanaturalthree⁃dimensionalnetworkstructurewithvariousreducingfunctionalgroups,whichcanachievegreenpreparationofgoldnanoparticlesandpreventtheaggregationofgeneratedgoldnanoparticles,maintainingtheircatalyticandantibacterialactivities.Inthisstudy,ligninwasutilizedtoreduceAu(Ⅲ)undersolarexcitationtopre⁃paregoldnanoparticles(AuNPs),whichwereusedforcatalyticreductionoforganicpollutants.Thefactorsincludingligninmassconcentration,HAuCl4concentration,andreactiontimeontheparticlesizeandmorphologyofAuNPswereinvestigated.AuNPswerecharacterizedbytheUV⁃visspectroscopy,nanoparticlesizeanalyzer,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and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TheresultsshowedthatAuNPsweresuc⁃cessfullypreparedusingligninasareducingagent.Theoptimalpreparationconditionwasasfollows:ligninmasscon⁃centrationwas0.1mg/mL,HAuCl4concentrationwas1.00mmol/L,volumeratioofHAuCl4andligninwas4ʒ1,illuminationtimewas60min,andtheaverageparticlesizeofAuNPswas32.14nm.Astypicalorganicpollutants,methyleneblue(MB)andp⁃nitrophenol(4⁃NP)arewidelypresentinindustrialwastewatersuchastextile,paper⁃making,andprinting.Duetotheirstrongphotostabilityandantioxidantproperties,theyaredifficulttodegradeandposeaseriousthreattohumanhealthandthenaturalenvironment.Therefore,MBand4⁃NPwereusedasorganicpol⁃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lutantmodelstoexplorethecatalyticperformanceofAuNPs.Thecatalyticrateofthereactionwasevaluatedbycalcu⁃latingthereactionrateconstantkvalueusingquasifirst⁃orderkinetics.ThereactionrateconstantsofAunanoparticlesforMBand4⁃NPwere0.7658and0.3166min-1,respectively,indicatingthatAunanoparticleshadgoodcatalyticreductionperformanceforMBand4⁃NP.AuNPs/ligninpreparedvialigninreducingAu(Ⅲ)toAu(0)wasusedforphotocatalyticreductionofdyeandnitroaromaticpollutantsinwastewater,whichnotonlyrealizedhighvalueuti⁃lizationoflignin,butalsoachievedefficientremovaloforganicpollutantsinwastewater.Keywords:lignin;goldnanoparticl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organiccontaminant;wastewater㊀㊀木质素是芳香族化合物中少有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之一,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㊂在制浆企业生产过程中,作为工业废弃物的木质素大部分在碱回收工段进行燃料处理获得蒸汽或热能[1],仅有5%的工业木质素用于制造分散剂㊁添加剂㊁表面活性剂和胶黏剂等高价值商业产品,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2-3]㊂木质素分子结构中还原性的酚羟基可作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并生长成纳米颗粒㊂柠檬酸钠是最早被用于合成金属纳米粒子的还原剂,由于柠檬酸钠还原性弱,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较差且纳米粒子尺寸难以调控[4]㊂相较于水合肼(H6N2O)㊁硼氢化钠(NaBH4)等有毒还原剂,木质素可以在不添加其他外源还原剂的条件下将Pt2+㊁Ag+㊁Au3+等金属离子还原并生成金属纳米粒子[5]㊂这种利用木质素的还原性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为开发一种新型木质纤维素高值化利用手段提供了新的切入点㊂金(Au)是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之一,而纳米级别的金具有独特的光电㊁物化性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6];因此,在众多的纳米材料研究中,金纳米颗粒(AuNPs)是被研究最多㊁最广泛以及最深入的纳米材料之一㊂AuNPs在构建生物传感器㊁研究电化学催化㊁光电㊁物化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㊂AuNPs具有高比表面积,活泼的表面键态㊁电子态,表面电子配位不全等特点,赋予了其独特的催化活性,是催化还原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MB)或难生化降解废水中对硝基苯酚(4⁃NP)的优良催化剂㊂作为典型的有机污染物,MB与4⁃NP广泛存在于纺织㊁造纸㊁印刷等工业废水中,因其具有较强的光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很难被生物降解,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5,7-8]㊂Wu等[9]对AuNPs催化NaBH4还原4⁃NP的性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AuNPs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其高比面积和高表面能导致其稳定性差,在水溶液中极易发生聚沉,导致催化活性显著降低㊂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在载体上沉积AuNPs的方法,如光沉积㊁化学沉积,浸渍和化学还原等,但这些技术中的大多数在控制成本和简化实验步骤等方面受到限制㊂此外,采用传统工艺得到的AuNPs通常具有多分散性,这是由于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的重力沉降和捕获引起的前驱体溶液分散不均匀导致的㊂而木质素的三维网状结构可以有效阻止AuNPs在水溶液中发生聚沉[10-11]㊂笔者以木质素为还原剂,在太阳光驱动下将Au3+还原成Au(0)并进一步生长成AuNPs,替代传统制备方法中所用的水合肼㊁NaBH4等有毒试剂[12],深入探究了Au3+物质的量浓度㊁木质素质量分数㊁光照时间等不同变量对AuNPs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再以MB和4⁃NP为模拟污染物,探究AuNPs/木质素的催化性能,揭示其光催化机理,为木质素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酶解木质素由山东龙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NP㊁MB㊁NaBH4和HAuCl4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㊂1.2㊀酶解木质素纯化酶解木质素纯化步骤如下:1)称取30g酶解木质素,室温条件下,溶解在100mL1mol/LNaOH中,过滤除去不溶杂质;2)在滤液中逐滴加入10%(质量分数)HCl,直至溶液pH=2;3)在4000r/min下离心10min,收集沉淀物并用去离子水重复多次洗涤,冷冻干燥获得粗木质素;4)称取10g粗木质素溶于100mL丙酮,连续搅拌6h,使木质素均匀溶解在丙酮中㊂然后在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10min,收集上层清液,35ħ下旋蒸,冷冻干燥获得纯化木质素㊂1.3㊀木质素结构表征采用AGILENT1260型凝胶渗透色谱(GPC,美国安捷伦)分析纯化木质素样品的分子量㊂取50mg木质素与1mL吡啶充分混合后再加入1mL乙酸酐混合均匀,室温下避光反应48h,经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并旋转蒸发3次后,得到乙酰化木质011㊀第1期李茉琰,等:木质素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素㊂使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建立标准曲线,测试乙酰化木质素的数均分子量(Mn)㊁重均分子量(Mw)和多分散性(PD)㊂采用AVANCEⅢHD600型31P核磁共振(31P⁃NMR,德国Bruker)测定纯化木质素样品的羟基官能团含量㊂将0.4mmol乙酰丙酮铬加入10mL氘代吡啶中,再加入5mmolN⁃羟基琥珀酰亚胺溶液作为内标,充分溶解后即得到含有弛豫剂的内标溶液;取15mg木质素样品置于5mL棕色样品瓶中,再依次加入400μL二甲基亚砜(DMSO)㊁200μL内标溶液和80mL2⁃氯⁃4,4,5,5⁃四甲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TMDP),震荡摇匀至样品完全溶解后立即转移到核磁管中进行测试(测试参数:脉冲角90ʎ,温度298K,扫描次数32次,谱图宽度100ˑ10-6,等待时间6s,中心频率145),各级分官能团含量计算公式如下[13]:酚羟基的含量=A/Aᶄˑ0.01/w(1)式中:A为样品中酚羟基的积分面积;Aᶄ为内标量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积分面积;0.01为样品溶液中31PNMR的物质的量,mmol;w为样品质量,g㊂1.4㊀金纳米颗粒/木质素分散体系制备称取10mg纯化木质素溶于100mL丙酮,搅拌30min得到0.1g/L木质素溶液㊂按一定体积比将木质素溶液与HAuCl4溶液均匀混合,在模拟太阳光(500W氙灯)下反应1h,得到AuNPs/木质素悬浮液㊂HAuCl4浓度分别为0.05,0.10,0.50,1.00,1.50,2.00,2.50和3.00mmol/L,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0.1g/L)的体积比分别为1ʒ10,1ʒ2,1ʒ1,2ʒ1,3ʒ1,4ʒ1和5ʒ1,光照时间分别为3,5,10,20,30,60,90,120,150,180和210min㊂1.5㊀AuNPs/木质素性质表征采用RuliHT77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日本日立)观察AuNPs的形貌;采用ZS90X型纳米粒度仪(美国MalvernPanalytial)测定AuNPs的粒径与分布;采用SPECONDPLUS50型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德国AnalytikJena)测定AuNPs悬浮液的紫外⁃可见光谱;采用THERMOESCALAB250Ⅺ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美国ThermoFisher)分析样品组分与化合态(单色AlKaX射线(1486.68eV),扫描范围为0.0 1350.0eV,通过能为30eV,扫描数为3次)㊂1.6㊀催化性能测定利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100mL0.1mmol/LMB和0.1mmol/L4⁃NP㊂为防止NaBH4分解,在冰水浴中配制100mL40mmol/LNaBH4㊂分别将1.5mLNaBH4溶液与1.5mLMB㊁4⁃NP在标准比色皿(光程长度为1cm)中混合,加入100μLAuNPs/木质素溶液,利用UV⁃Vis(测量模式为光谱扫描,扫描范围为200 800nm,Delta为2nm,速度为200nm/s)分别在664和400nm处监测MB和4⁃NP特征峰的变化㊂加入不同浓度的AuNPs/木质素,探究其对两种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效率㊂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速率计算公式为:-ln(Ct/C0)=-ln(At/A0)=kt(2)式中:A0为初始吸光度;At为t时刻吸光度;C0为污染物初始浓度,mmol/L;Ct为t时刻污染物浓度,mmol/L;t为反应时间,min;k为反应速率常数,min-1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结构表征2.1.1㊀木质素的结构表征酶解木质素纯化前,木质素的Mn为1867g/mol,Mw为2744g/mol,PD为1.47;纯化后,木质素的分子量降低,Mn降低至855g/mol,Mw降低至1243g/mol,PD约为1.45,无明显变化㊂纯化前,分子量大的木质素在丙酮中溶解度低是导致纯化木质素分子量降低的主要原因㊂纯化木质素的31P⁃NMR对应主要特征峰的归属及定量分析如表1所示,纯化木质素中紫丁香基酚羟基含量为1.48mmol/g,愈创木基酚羟基含量为2.65mmol/g,对羟苯基酚羟基含量为1.52mmol/g,脂肪族羟基含量为4.37mmol/g,羧基含量为2.94mmol/g㊂31P⁃NMR分析结果表明:纯化木质素含有丰富的还原性基团(羟基),能够将Au(Ⅲ)还原成Au(0)㊂表1㊀由31P⁃NMR分析得到的木质素羟基含量Table1㊀Thehydroxylcontentsoflignindeterminedby31P⁃NMR化学位移δ信号归属纯化木质素/(mmol㊃g-1)152.5 151.5脂肪族羟基4.37142.7 140.4紫丁香基酚羟基1.48140.4 138.8愈创木基酚羟基2.65138.7 137.4对羟苯基酚羟基1.52142.7 137.4总酚羟基5.65136.0 133.6羧基2.942.1.2㊀AuNPs的结构表征AuNPs/木质素的TEM图见图1a,在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酶解木质素作还原剂和稳定剂,能够获得尺寸较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的AuNPs/木质素㊂AuNPs的高分辨图像电子衍射图像(SAED)见图1b,经测量分析可知AuNPs的晶格条纹间距111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a)TEM;b)高分辨⁃TEM;c)木质素和AuNPs/木质素的XPS光谱;d)Au4f的高分辨率XPS光谱㊂图1㊀AuNPs的结构表征图Fig.1㊀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diagramsofAgNPs为0.235nm,与文献[14]报道的AuNPs(111)晶面的晶格间距一致,AuNPs的SAED中(111)㊁(002)㊁(022)㊁(222)㊁(024)平面的出现证明了生成的AuNPs是多晶结构㊂采用XPS对AuNPs以图2㊀不同HAuCl4和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下AuNPs紫外⁃可见光谱图和粒径分布Fig.2㊀UV⁃visspectraand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AuNPspreparedwithdifferentvolumeratiosofHAuCl4/ligninsolutions及木质素的元素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其XPS全谱的测试结果见图1c,相较于木质素位于286.8eV的C1s㊁400.2eV的N1s和532.17eV的O1s,AuNPs出现了新的Au4f信号峰分别对应于Au的4f5/2和4f7/2位于87.5和83.8eV的特征峰(图1d),综上可知,本研究已经成功制备了AuNPs㊂2.2㊀AuNPs/木质素制备工艺优化2.2.1㊀溶液体积比研究表明,Au㊁Ag㊁Pt等贵金属纳米粒子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展现出很强的光谱吸收,从而发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现象,AuNPs的紫外吸收峰λ=520nm㊂因此,HAuCl4溶液/木质素溶液反应后出现的UV特征吸收峰,表明溶液中Au3+被木质素溶液还原形成Au单质㊂此外,特征吸收峰的变化可以反映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频率变换,SPR发生蓝移表明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减小,SPR发生红移表明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增大[15-16]㊂当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为1ʒ1时,在520nm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特征峰(图2a),表明AuNPs的生成,并且随着溶液体积比的增大,520nm处的吸收峰逐渐变得尖锐并出现蓝移,说明AuNPs的粒径随反应体系中Au3+211㊀第1期李茉琰,等:木质素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增多而逐渐减小,并且当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为4ʒ1时,特征峰最尖锐且蓝移最大(图2a)㊂通过纳米粒度分析仪获得了AuNPs粒径分布(图2b),其中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在不断增大时,AuNPs平均粒径出现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㊂当两溶液体积比为4ʒ1时,此时AuNPs的平均粒径最小,为33.54nm,与UV⁃Vis分析结果一致㊂这可能是因为反应体系中Au3+的增多致使AuNPs的产率随之增加,直至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为4ʒ1,体系中的AuNPs开始发生聚集,不再趋于稳定㊂因此,利用模拟太阳光催化制备AuNPs时,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为4ʒ1时获得的AuNPs平均粒径最小㊂2.2.2㊀光照时间在不同光照时间下进行AuNPs的还原实验,结果见图3㊂如图3a所示,当模拟太阳光照射10min时,在反应体系中观察到SPR峰的出现,表明有AuNPs生成㊂随光照时间的增加,SPR强度逐渐增强,当光照时间达30min时,SPR峰的强度不再变化,表明AuNPs在该溶液体系中完成了还原;继续进行光照60min时,SPR峰位较30min出现蓝移,随后SPR峰又开始红移,表明生成的AuNPs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光照催化时间为60min时AuNPs粒径达到最小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体系中不断产生AuNPs而后发生聚集㊂利用纳米粒度仪测量不同光照时间下的AuNPs粒径分布,如图3b所示,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AuNPs的粒径在光照60min时最小(32.68nm),与SPR峰测量结果一致㊂因此,模拟太阳光催化制备图3㊀不同光照时间下AuNPs紫外⁃可见光谱图和粒径分布Fig.3㊀UV⁃visspectraand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AuNPspreparedwithdifferentilluminationtimes㊀㊀光照30,60和90min制得的AuNPs的TEM形貌图见图4㊂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对AuNPs的形貌及尺寸影响较小㊂当光照时间为30min时,AuNPs的平均粒径为41.63nm;当光照时间为60min时,AuNPs的平均粒径为32.68nm;当光照时间为90min时,AuNPs的平均粒径为39.98nm㊂a)30min;b)60min;c)90min㊂图4㊀不同光照时间生成的AuNPsFig.4㊀MorphologyofAuNPspreparedwithdifferentlightirradiationtimes2.2.3㊀HAuCl4浓度当HAuCl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和光照时间固定时,反应体系中适当的Au3+浓度可以使木质素迅速将Au3+还原成AuNPs[10]㊂不同HAuCl4浓度下木质素还原AuNPs的SPR谱图见图5㊂如图5a所示,AuNPs的SPR峰随HAuCl4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强,说明溶液中生成的AuNPs不断增多㊂当HAuCl4浓度为1.00mmol/L时,AuNPs在520nm处的SPR尖锐且峰值高,说明此时AuNPs粒径分布窄且产量较高;当HAuCl4浓度增大至1.50mmol/L时,SPR峰值到达最大,继续增大浓度,SPR峰值开始逐渐减弱,半峰宽变大,峰位红移,此时生成的AuNPs因体系中Au3+的饱和而发生团聚导致粒径增大,Au核浓度也随之降低㊂不同HAuCl4浓度下生成的AuNPs粒径分布图见图5b㊂由图5b可知,随着HAuCl4浓度的增加,Au311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NPs粒径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㊂直至HAuCl4浓度增大至1.00mmol/L时,AuNPs的平均粒径最小,为32.41nm;此后随着HAuCl4浓度的继续增加,生成的AuNPs无法均匀分散在体系中而发生团聚,粒径逐渐增大,当HAuCl4浓度为3.00mmol/L时,AuNPs的平均粒径可达703.8nm㊂图5㊀不同HAuCl4浓度下AuNPs紫外⁃可见光谱图和粒径分布Fig.5㊀UV⁃visspectraand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AuNPsprepar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u3+㊀㊀在光照条件下,控制不同浓度的HAuCl4溶液得到AuNPs的形貌如图6所示㊂当HAuCl4浓度较低时,Au3+被还原成Au核后,由于Au3+不足,导致Au停止生长,稳定分散在溶液中(图6a和b);随着Au3+浓度的增加,被还原的Au核也越来越多,Au3+开始附着在Au核表面上生长从而出现了不同形貌(图6c);当HAuCl4浓度为1.00mmol/L时,生成的AuNPs浓度较0.50mmol/L时更高,尺寸更均一(如图6c和d);当HAuCl4浓度继续增加至1.50mmol/L时,AuNPs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团聚(图6e),继续增加HAuCl4浓度,团聚现象加剧(图6f)㊂这与图5a中Au3+高于1.50mmol/L时,AuNPs的SPR峰强度降低,并伴随着红移现象的出现一致㊂因此,利用木质素在模拟太阳光催化下制备AuNPs最佳的HAuCl4溶液浓度为1.00mmol/L㊂a)0.05mmol/L;b)0.10mmol/L;c)0.50mmol/L;d)1.00mmol/L;e)1.50mmol/L;f)2.00mmol/L㊂图6㊀不同浓度HAuCl4制得AuNPs的TEM图Fig.6㊀MorphologyofAuNPsprepar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u3+2.3㊀AuNPs/木质素的催化性能2.3.1㊀AuNPs/木质素催化还原模型污染物室温下,以MB和4⁃NP作为有机污染物模型探究AuNPs/木质素分散体系的催化活性㊂利用UV⁃Vis分别测定MB和4⁃NP在664和400nm处的紫外吸收峰强度变化[14,17]㊂在3mLMB(0.05mmol/L)和NaBH4(0.05mmol/L)溶液中加入15μLAuNPs/木质素分散液(1mmol/L),MB在664nm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并在5min后趋于平缓(图7a)㊂MB的催化还原率在5min内达97%,MB几乎完全被还原;同样地,加入20μLAuNPs/木质素分散液(1mmol/L)时催化还原率在3.3min内达95%(图7b);而当反应体系中只有MB和NaBH4存在时,即使均匀混合12min,MB在664nm处的吸收峰也几乎不发生变化,这说明没有AuNPs存在时,MB未发生还原反应(图7c)㊂在3mL4⁃NP(0.05mmol/L)和NaBH4(0.05mmol/L)溶液中加入50μLAuNPs/木质素411㊀第1期李茉琰,等:木质素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分散液(1mmol/L),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4⁃NP在40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图7d)㊂同时,300nm处新出现的紫外吸收峰,表明4⁃NP被逐渐催化还原成4⁃氨基苯酚(4⁃AP)㊂反应进行到7.3min时,AuNPs对4⁃NP的催化还原率达82%;AuNPs/木质素分散液(1mmol/L)加入量为80μL达83%(图7e),AuNPs/木质素分散液加入量的增加使其对4⁃NP的催化还原时间明显缩短;当反应体系中只有4⁃NP和NaBH4时,即使混合反应12min,4⁃NP在400nm处的紫外吸收峰也基本不变(图7f),这说明体系中无AuNPs/木质素存在时,4⁃NP未发生催化还原㊂实验结果表明,AuNPs/木质素分散体系对MB和4⁃NP均有良好的催化还原作用㊂d)50μLAuNPs(1mmol/L)(4⁃NP+NaBH4);e)80μLAuNPs(1mmol/L)(4⁃NP+NaBH4);f)无AuNPs(4⁃NP+NaBH4)㊂图7㊀MB和4⁃NP在664和400nm处的紫外吸收峰强度变化Fig.7㊀UV⁃visspectraofMBand4⁃NPsolutionsaddedwithdifferentAuNPssolutions图8㊀AuNPs催化NaBH4催化还原准一级动力学Fig.8㊀Quasifirst⁃orderkineticsofreductionofMBand4⁃NPbyNaBH4catalyzedwithAuNPs2.3.2㊀AuNPs/木质素催化还原动力学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究AuNPs/木质素对MB和4⁃NP的催化还原活性,通过准一级动力学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值评估反应的催化速率,k值越大,催化反应速率越快㊁反应时间越短,说明AuNPs/木质素的催化性能越好㊂根据ln(Ct/C0)与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结果如图8所示㊂20μLAuNPs对MB和NaBH4的催化反应速率k值为0.7658min-1,80μLAuNPs对4⁃NP和4的催化反应速率k值为0.3166min-1,说明催化剂AuNPs/木质素对MB㊁4⁃NP均有较好的催化还原活性,且反应动力学常数随AuNPs/木质素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㊂基于以上实验结论,提出AuNPs/木质素在该条件下对于MB的催化反应机理:NaBH4在水溶液中首先电离出Na+离子和BH4-离子,BH4-离子提供电子诱导MB的还原;在不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该反应的发生需要越过一个较高的能量势垒,因而该反应自发过程十分缓慢㊂然而,当体系中引入AuNPs后,Au分子511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和BH4-离子与AuNPs接触时,MB分子从AuNPs催化剂表面获得电子,随之立即被还原和解吸,为后续的MB分子释放一个新的还原位点,并重复上述过程以确保还原反应的连续性㊂4⁃NP的还原机理同上,4⁃NP分子从AuNPs催化剂表面获得电子后被立即催化还原,最终达到较高催化还原水平㊂3㊀结㊀论利用一种简单的光催化木质素还原Au(Ⅲ)的方式制备了具有优异催化还原性能的AuNPs/木质素,深入探究了Au3+浓度㊁木质素质量分数㊁光照时间等不同变量对AuNPs尺寸和形貌的影响,以MB和4⁃NP为模拟污染物,探究AuNPs/木质素的催化性能,揭示其光催化机理,具体结论如下:1)纯化木质素溶液作为Au3+的还原剂和稳定剂,在光催化条件下,通过调控HAuCl4溶液/木质素溶液体积比㊁光照时间以及HAuCl4浓度可以制得粒径可控的AuNPs㊂2)制备AuNP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AuCl4与木质素体积比4ʒ1,光照时间60min,HAuCl4浓度1.00mmol/L,其平均粒径为32.41nm㊂3)催化降解动力学分析证明AuNPs/木质素对MB(3.3min,95%)和4⁃NP(5.7min,83%)均有较好的催化还原活性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WANGBB,YANGGH,CHENJC,etal.Green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goldnanoparticlesusingligninnanoparticles[J].Nanomaterials,2020,10(9):1869.DOI:10.3390/nano10091869.[2]LOWLE,TEHKC,SIVASP,etal.Ligninnanoparticles:thenextgreennanoreinforcerwithwideopportunity[J].EnvironmentalNanotechnologyMonitoring&Management,2021,15:100398.DOI:10.1016/j.enmm.2020.100398.[3]ARRUDAMDM,DAPAZLEÔNCIOAS,DACRUZFILHOIJ,etal.CharacterizationofaligninfromCrataevatapialeavesandpotentialapplicationsinmedicinalandcosmeticformul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2021,180:286-298.DOI:10.1016/j.ijbiomac.2021.03.077.[4]荆京.水解条件下柠檬酸根修饰的球形银纳米粒子的尺寸调控[D].长春:吉林大学,2011.JINGJ.Sizecontrolofthecitratecapedsphericalsilvernanoparti⁃clesinhydrolyzingconditions[D].Changchun:JilinUniversity,2011.[5]苏秀茹,傅英娟,李宗全,等.木质素的分离提取与高值化应用研究进展[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21,40(2):107-115.DOI:10.19670/j.cnki.dlgydxxb.2021.0205.SUXR,FUYJ,LIZQ,etal.Researchprogressonextractionandhigh⁃valueapplicationoflignin[J].JournalofDalian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2021,40(2):107-115.[6]王玉先,张红漫,朱丽英,等.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及抗菌效应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22,20(1):81-87.DOI:10.3969/j.issn.1672-3678.2022.01.011.WANGYX,ZHANGHM,ZHULY,etal.Researchprogressinthesynthesisandantimicrobialeffectofmetalnanoclusters[J].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2022,20(1):81-87.[7]岳华东,杭梦婷,郑梦绮,等.新型的氨基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2,50(6):146-150.YUEHD,HANGMT,ZHENGMQ,etal.Studyonprepara⁃tionofnewtypeaminoY⁃MOFmaterialand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oforganicdyes[J].NewChemicalMaterials,2022,50(6):146-150.[8]CHENY,WUT,XINGGL,etal.Fundamentalformationofthree⁃dimensionalFe3O4microcrystalsandpracticalapplicationinanchoringAuasrecoverablecatalystforeffectivereductionof4⁃nitrophenol[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19,58(33):15151-15161.DOI:10.1021/acs.iecr.9b02777.[9]WUF,YANGQ.Ammoniumbicarbonatereductionroutetouni⁃formgoldnanoparticlesandtheirapplicationsincatalysisandsur⁃face⁃enhancedRamanscattering[J].NanoResearch,2011,4(9):861-869.DOI:10.1007/s12274-011-0142-9.[10]张清桐,运晓静,颜德鹏,等.太阳光催化木质素制备银纳米颗粒[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39(4):35-41.DOI:10.3969/j.issn.0253-2417.2019.04.005.ZHANGQT,YUNXJ,YANDP,etal.Preparationofslivernanoparticlesbyligninundersolarlightirradiation[J].ChemistryandIndustryofForestProducts,2019,39(4):35-41.[11]LIJ,ZENGHC.PreparationofmonodisperseAu/TiO2nanoca⁃talystsviaself⁃assembly[J].ChemistryofMaterials,2006,18:4270-4277.DOI:10.1021/cm06362r.[12]DASSK,DICKINSONC,LAFIRF,et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catalyticactivityofgoldnanoparticlesbiosynthesizedwithRhizopusoryzaeproteinextract[J].GreenChemistry,2012,14(5):1322-1334.DOI:10.1039/C2GC16676C.[13]ZHANGQT,LIMF,GUOCY,etal.Fe3O4nanoparticlesloadedonligninnanoparticlesappliedasaperoxidasemimicforthesensitivelycolorimetricdetectionofH2O2[J].Nanomaterials,2019,9(2):210.DOI:10.3390/nano9020210.[14]ZHANGQT,LIMF,LUOB,etal.Insitugrowthgoldnanopar⁃ticlesinthree⁃dimensionalsugarcanemembraneforflowcatalyticalandantibacterialapplication[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21,402:123445.DOI:10.1016/j.jhazmat.2020.123445.[15]CHENX,ZHUHY,ZHAOJC,etal.Visible⁃light⁃drivenoxi⁃dationoforganiccontaminantsinairwithgoldnanoparticlecata⁃lystsonoxidesupports[J].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nEnglish),2008,47(29):5353-5356.DOI:10.1002/anie.200800602.[16]TAKAHIROK,NAYASI,TADAH.Highlyactivesupportedplasmonicphotocatalystconsistingofgoldnanoparticle⁃loadedme⁃soporoustitanium(Ⅳ)oxideoverlayerandconductingsubstrate[J].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2014,118(46):26887-26893.DOI:10.1021/jp5094542.[17]ZHANGQT,SOMERVILLERJ,CHENL,etal.Carbonizedwoodimpregnatedwithbimetallicnanoparticlesasamonolithiccontinuous⁃flowmicroreactorforthereductionof4⁃nitrophenol[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23,443(PtB):130270.DOI:10.1016/j.jhazmat.2022.130270.(责任编辑㊀李琦)611。
HPLC检测发酵液中二羟基丙酮和甘油的含量_谢光蓉
HPLC 检测发酵液中二羟基丙酮和甘油的含量
谢光蓉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摘 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二羟基丙酮和底物甘油浓度。在流动相乙腈、纯净水的比例为
72
2013 年第 4 期
4.840 4.836
线性关系良好; 甘油在 0.1-1.0mg/
1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
3.3 DHA 和甘 油 HPLC 检 测 方 法
的精密度
同一日内分别检测 6 次,DHA
检 测 峰 面 积 积 分 值 的 RSD 为
0.38%, 甘油检测峰面积积分值的
RSD 为 0.83% , 结 果 显 示 , 日 内 精
的生成和底物甘油的残留, 以便于对转化过程进行 控制,并根据底物甘油的残留量判断发酵终点。已报 道的 DHA 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7],二苯胺法[8]和 薄 层 色 谱 法 [9],这 三 种 方 法 由 于 操 作 复 杂 、 线 性 范 围 窄或者定量准确度差等原因, 难以应用于光 蓉 (1973-),女 ,博 士 生 ,高 级 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 :药 物 蛋 白 质 工 程 。
密度符合检测要求。
3.529 3.3.568863
4.077 5.329
7.517 7.939
3.4 DHA 和甘 油 HPLC 检 测 方 法
的特异性
3.4.1 不 同 碳 源 和 氮 源 的 培 养 基
3.995 4.117
成分对检测的影响
将含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配
丙酮氰醇MSDS
丙酮氟醇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2•羟基异丁晴化学品俗名:氯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2・hydroxyisobutyronitri1e英文名称:Acetonecyanohydrin技术说明书编码:1471CASNo.:75-86-5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其次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2.羟基异丁精含量CASNo.75--86-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的蒸气或液体对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毒作用与氢氟酸一致。
一般接触4・5分钟后出现病症,早期中毒病症有无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严重者可致死。
可弓I起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滚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服睑,用滚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中止时,当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用1:5000高钵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成氨氨酸及丙酮。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氢。
方法:消防人员必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终止0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需马上撤离。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当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主要有机化合物可生物降解性的评定
序号名称COD/(mg/m BOD 5/(mg/m BOD 全/(mg/mg)BOD 5/BOD 全BOD 全/COD BOD 5/COD可生物降解性一、烃类135********不能降解主要有机化合物可生物降解性的评定汽油 3.540.110.0312苯 3.070.50 1.150.4350.3750.16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3正丁苯 3.220.490.0000.152经长期驯化可降解4异戊二烯 3.240.430.550.7820.1700.133不易降解5二甲苯 3.170.980.98 1.0000.3090.309经驯化可降解6松香油 2.10.60 1.20.5000.5710.286可降解7α-甲基苯乙烯3.11 1.401.580.8860.5080.450可降解8丙苯 1.6 1.20.750可降解9丙烯不可降解10甲苯 1.870.19 1.10.1730.5880.102经驯化可降解11苯乙烯 3.07 1.12 1.60.7000.5210.365可降解12异戊间二烯 3.290.430.550.7820.1670.131不易降解13四聚丙烯 3.430.470.137不易降解乙烯基甲苯31013004214 3.10.130.042不能降解二、醇类15丙烯醇 2.2 1.50.682可降解16戊醇 2.73 1.230.451可降解25115059817苯甲醇 2.51 1.50.598可降解18丁醇2.6 1.26 1.430.8810.5500.485可降解19丙三醇(甘油) 1.230.770.860.8950.6990.626可降解20一缩二乙二醇 1.270.060.180.3330.1420.047不可降解21 2.70.8 1.80.4440.6670.296二甲基苯甲醇可降解22异戊醇 2.73 1.50.0000.549可降解23异丁醇 2.6 1.66 1.4 1.1860.5380.638可降解24甘露醇1.030.680.660可降解25三甲基-1,3-丁二醇2.15 1.350.628可降解26甲醇1.50.770.980.7860.6530.513可降解ME RS U RE27甲基苯基甲醇2.6210.0000.382可降解28辛醇 2.95 1.20.4070.000经驯化可降解29丙醇2.4 1.50.625可降解30三缩四乙二醇 1.650.50.303可降解三缩三乙醇14050357可降解31三缩三乙二醇1.40.50.35732环己醇2.3410.427可降解33乙醇 2.08 1.25 1.820.6870.8750.601可降解34乙二醇 1.50.54 1.230.4390.8200.360可降解137021015335季戊四醇 1.370.210.153不能降解36异丙醇 2.3 2.1 1.68 1.2500.7300.91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37丙二醇 1.59 1.16 1.520.7630.9560.730可降解三、醛类38 1.070.720.9440.673可降解甲醛0.680.63639乙醛 1.820.91 1.070.8500.5880.500可降解40正丁醛 2.44 1.16 1.230.9430.5040.475可降解41丙烯醛 1.980.430.520.8270.2630.217不易降解42巴豆醛 2.290.82.120.3770.9260.349可降解43戊醛 2.6 1.280.492可降解44丙醛 2.2 1.190.541可降解45糠醛 1.67 1.40.838可降解46苯甲醛 2.42 1.62 1.780.9100.7360.669可降解24411612309430504047547异丁醛 2.44 1.16 1.230.9430.5040.475可降解四、酮类48丙酮 2.17 1.12 1.680.6670.7740.516可降解49苯丙酮 3.03 1.30.429可降解26038550戊酮-3 2.610.385可降解51庚酮-2 2.80.50.179经长期驯化可降解52甲基异丁基酮30.120.040不能降解53甲基乙基酮 2.44 1.70.697可降解54 2.6110.383环己酮不能降解ME RS U RE55丁酮3.540.110.0000.0310.000不能降解561,1-二甲基吡咯烷酮1.95 1.80.0000.9230.000可降解57萘醌2.120.010.0000.005可降解五、有机酸及其盐类58甲酸035019028067908000543可降解0.350.190.280.6790.8000.54359乙酸 1.070.770.860.8950.8040.720可降解60乙酸钙0.640.280.480.5830.7500.438可降解61丙酸 1.510.840.556可降解1330831505531128062462丙烯酸 1.330.83 1.50.5531.1280.624可降解63邻氨基苯甲酸1.64 1.320.805可降解64苯甲酸20.96 1.610.5960.8050.480可降解65苯甲酸钠 1.6 1.130.706可降解66缬草酸 2.04 1.050.515可降解67戊糠钠 1.610.480.298可降解68酒石酸0.520.30.577可降解69酸 1.130.080.071不能降解70庚酸钠 2.10.330.157不能降解71羟基乙酸0.630.180.286可降解72葡萄糖酸-c-内酯0.990.520.525可降解732,2-二氯丙酸钠0.480.10.1 1.0000.2080.208不能降解742-甲基戊酸钠 1.690.570.337可降解22061205000545027375松香皂 2.20.6 1.20.5000.5450.273可降解76辛酸钠 2.070.760.367可降解77棕榈酸 2.87 1.1 2.030.5420.7070.383可降解78硬脂酸 2.94 1.66 1.790.9270.6090.565可降解11408508500877074679邻苯二甲酸 1.140.8510.8500.8770.746可降解80对苯二甲酸1.44 1.150.799可降解81戊酸2 1.380.690可降解82己二酸钠 1.28 1.020.797可降解83邻磺胺基苯甲酸1.10.120.109不能降解ME RS U RE84羟基乙酸0.630.450.714可降解85甲酸钠0.220.180.818可降解86藻朊酸钠0.840.580.690可降解87草酸0.180.160.889可降解己酸钠2030690340可降解88 2.030.690.34089顺-丁烯二酸0.830.570.687可降解90顺-丁烯二酸酐0.980.60.612可降解91丁酸 1.820.89 1.40.6360.7690.489可降解138041029792丁酸钠 1.380.410.297可降解93甲基丙烯酸 1.70.890.524可降解94戊烯酸 1.980.140.071不能降解95扁桃酸 2.270.310.137不能降解96乳酸 1.070.960.897可降解97壬酸 2.520.590.234可降解98棕榈酸钠 2.610.450.172不易降解99丙酸钠 1.070.520.486可降解100丙酸 1.510.840.556可降解101水杨酸 2.90.950.328可降解102粘酸0.680.250.368可降解103硬脂酸钠 2.69 1.20.446可降解104乙酸钾0.640.320.500可降解162120741105苯二甲酸酐 1.62 1.20.741可降解106富马酸0.770.60.779可降解107琥珀酸0.920.640.696可降解六、酯和醚1082340310132经长期驯化可降解乙酸戊酯 2.340.310.132109苯甲醚 1.810.170.094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10乙酰乙酸乙酯 1.720.83 1.160.7160.6740.483可降解111乙酸乙酯 2.20.520.0000.236经驯化可降解112 1.670.810.8000.5990.479乙酸乙烯酯可降解ME RS U RE11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240.43 1.920.2240.8570.192经驯化可降解114顺二烯二酸二丁酯 2.45 1.250.510可降解1154,4-二甲基-1,3-二烷1.20.40.450.8890.3750.333可降解1161,4-二烷 1.740.000不能降解乙醚2590860332难降解117 2.590.860.332118一缩乙二醇二乙醚 2.180.10.046不能降解119乙二醇二乙醚 2.30.10.043不能降解120乙酸异丁酯 2.20.67 2.050.3270.9320.305可降解220260118121乙酸异丙酯 2.20.260.118不能降解122乙二醇-甲基醚 1.68 1.10.655可降解123乙二醇-乙基醚1.96 1.560.796可降解124乙酸-缩二乙二醇-乙基醚酯1.81 1.10.608可降解125乙酸乙酯 1.880.85 1.50.5670.7980.452可降解126甲酸乙酯 1.510.50.331可降解127丁酮乙酯 1.720.88 1.160.7590.6740.512可降解128乙酸乙烯酯 1.670.810.8000.5990.479可降解七、酚类129间苯二酚 1.89 1.15 1.50.7670.7940.608可降解130苯酚 2.38 1.1 1.1 1.0000.4620.462可降解131间苯三酚 2.540.470.185不易降解132邻甲氧基苯酚 2.06 1.40.680可降解189048076063204020254133对苯二酚 1.890.480.760.6320.4020.254低浓度可降解134二甲酚 2.620.820.313可降解135间甲酚 2.52 1.40.556可降解136邻甲酚 2.39 1.70.711可降解2521640651137对甲酚2.52 1.640.651可降解138邻、间、对甲苯酚2.52 1.54 1.560.9870.6190.611可降解139α-萘酚 2.5 1.690.676可降解140β-萘酚 2.5 1.750.700可降解141 1.480.020.014邻苯三酚不能降解ME RS U RE142邻苯二酚 1.890.691.470.4690.7780.365可降解143间苯二酚 1.89 1.50.794可降解144叔辛基酚 2.52 1.10.437难降解145氢醌 1.890.760.402难降解八卤化物八、卤化物146偏二氯乙烯0.83不能降解147六六六0.66不能降解148二氯丁烯 1.280.30.234不能降解23141341492,3-二氯-1,4-萘醌 1.34不能降解150二氯醋酸0.590.20.339可降解151三氟氯丙烷0.35不能降解1521,2,4-三氯苯1.060.30.283可降解153氯苯0.910.030.033不能降解154氯乙醇0.990.10.480.2080.4850.101经驯化可降解155一氯甲烷0.52不能降解156三氯甲烷0.34不能降解157四氯化碳0.21不能降解1581,1-二氯乙烯0.83不能降解159一氯醋酸0.590.30.508可降解1602-氯乙醇0.990.10.480.2080.4850.101不易降解161三氟乙烯0.550.380.691可降解038162二氯甲烷0.38不能降解1632,4-二氯苯氯醋酸钠 1.050.750.714可降解1642,4,5-三氯苯氧基醋酸不能降解九、含氯化合物165190515033307890263可降解己二酸己二胺盐1.90.5 1.50.3330.7890.263166乙二腈 1.92 1.750.911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67丙氯酸 1.890.840.444可降解168苯胺 2.41 1.76 1.90.9260.7880.730可降解169 1.080.630.583乙酸胺可降解ME RS U RE170乙腈 1.56 1.40.897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71丁胺 2.62 1.250.477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72丁二胺 2.340.03 1.580.0190.6750.01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73甘氨酸0.640.550.859易降解谷氨酸0980640653易降解1740.980.640.653175二甲基胺基 2.640.250.095不能降解176二甲基甲酰胺 1.540.020.10.2000.0650.013不能降解177二硝基苯 1.33不能降解106010094178二羟乙基胺 1.060.10.094不能降解179二乙胺 2.95 1.310.444可降解180二乙基苯胺 2.79不能降解181异丙胺 2.690.810.301不能降解182吲哚 3.07 2.070.674可降解183乳腈酸 1.350.80.59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84三聚氰三酰胺 1.42不能降解185甲基丙烯酰胺1.70.170.90.1890.5290.100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86乙醇胺 1.310.80.611可降解187乙基胺 2.130.80.376可降解188乙苯胺0.380.050.132不能降解189吗啉 1.840.020.011不能降解190硝基苯 1.91不能降解209191羟基喹啉 2.09不能降解1923-甲基吲哚 2.95 1.510.512可降解193丁二腈 1.6 1.250.781可降解194对甲苯胺 2.54 1.430.563可降解1660010006195三乙醇胺 1.660.010.006不能降解196三乙胺 3.080.050.016不能降解197吡啶 3.130.06 2.020.0300.6450.019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98对苯二胺 1.920.060.031不能降解199 1.971.770.898喹啉可降解ME RS U RE200环己酮胺 2.120.040.019不能降解201甲酰胺 1.81 1.50.829不能降解202酰基腈 1.81 1.50.829可降解203丙烯腈 2.15 1.470.684可降解甲基硝基胺205030146不能降解204二甲基硝基胺 2.050.30.146205邻甲苯胺 2.54 1.10.433难降解206己内酰胺 2.120.222.10.1050.9910.104经驯化可降解207异丁腈 2.150.80.372难降解1750540309208二羟基乙基胺1.750.540.309难降解209丙烯腈 3.17 1.210.382难降解210甲基丙烯胺 1.70.170.90.1890.5290.100难降解211三氯酰胺 1.420.000不能降解1.4212二甲酰肟 2.150.651可降解213异丁酸偶氯腈1.390.070.050不能降解214巴豆腈2.15 1.240.577可降解十、含磷化合物2150,0-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钾 1.580.340.215难降解2160,0-二乙基二硫代磷酸不能降解2170,0-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钾不能降解218敌敌畏不能降解219马拉硫磷不能降解220一0五九(内吸磷)不能降解221甲基一六0五(甲基对硫磷)不能降解222二甲基一0五九不能降解223一六0五(对硫磷)不能降解216040185224磷酸三丁酯2.160.40.185不能降解225乐果不能降解226敌百虫不能降解227磷酸三苯酯 2.06不能降解228磷酸二苯酯2.970.10.034磷酸苯酯不能降解ME RS U RE十一、碳水化合物229葡萄糖0.60.53 1.010.525 1.6830.883可降解230淀粉 1.030.630.612可降解231蔗糖 1.120.70.625可降解乳糖1070550514可降解232 1.070.550.514十二、金属有机化合物233二乙基汞不能降解234氯化乙基汞不能降解十三染料十三、染料235甲基橙不能降解236甲基紫不能降解237金莲橙不能降解238酚红不能降解239根皮红不能降解240苯胺黄不能降解241溴百里酚蓝不能降解242孔雀绿不能降解十四、其他有机化合物243松脂皂 2.10.6 1.20.5000.5710.286不易降解244十二烷基硫醇 3.19 2.250.705可降解245原油 3.940.430.109不能降解3480350101246重油 3.480.350.101不能降解注:COD (mg/mg )为单位重量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BOD (mg/mg )为单位重量有机物的五天生化需氧量;BOD 全(mg/mg )为单位重量有机物的第一阶段完全生化需氧量;ME RS U RE。
二羟基丙酮介绍
二羟基丙酮介绍1,3-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tone聚合体Cas 号:【62147-49-3】单体CAS#:96-26-4M D L:MFCD00051019 EINECS号:202-494-5 FEMA登录号:4033海关编码:38249097分子式:C6H12O6 分子量:180.16别名:二羟基丙酮, 1,3-二羟基二甲基酮性状:有特殊气味。
味甜。
易吸湿并分解。
其正常形式是二聚物。
能缓慢地溶于一份水中或15份乙醇中,微溶于乙醚。
新鲜制品在溶液中能很快转变为单体,其单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
熔点:75~80℃质量标准:外观Appearance 白色至类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红外光谱鉴别Infrared spectrometry Conforms纯度Purity ≥98.0% (HPLC)水分water ≤0.5%(K.F)PH值:4-6水溶性:250G/L贮存:密封4℃干燥保存用途有机合成。
半乳糖氧化酶的底物。
人造自晒黑剂我们产品工艺以甘油为底物,利用菌株代谢产生的甘油脱氢酶对甘油分子上的羟基进行脱氢,产生1,3-二羟基丙酮。
再经特殊的分离技术制备高纯度的产品。
该技术的某些方法已取得国家专利。
目前我们的生产能力年产1000吨。
1,3-二羟基丙酮主要用于化妆品自晒黑功能性添加,医药中间体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食品营养补充剂及饲料添加剂,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上海翔楼商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研发,销售特殊化学品、化妆品原料、以及医药中间体。
公司谨记化学的基础功能,不断完善公司体系,从商贸到研发,从研发到生产,从生产到应用。
在各个领域帮助客户获得重要的信息。
使客户更好的了解产品的品质、功能、和应用,以支持客户新得业务的发展。
公司的主打产品1,3-二羟基丙酮(DHA)工艺稳定,质量优良,价格低廉。
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
目前我们是此产品在国内唯一的生产商。
本着绿色化学的理念,结合多方技术参数以及企业生产综合能力,我们联合国内知名药企设计并建造了年产1000吨的生产装置。
羟自由基清除率检测试剂盒(Fenton比色法)
羟自由基清除率检测试剂盒(Fenton 比色法)简介:在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自由基,其中羟自由基·OH 是体内最活跃的活性氧,可介导许多生理变化。
羟自由基作用于体内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分子,造成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Leagene 羟自由基清除率检测试剂盒(Fenton 比色法)又称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试剂盒或羟自由基检测试剂盒,其检测原理H 2O 2/Fe 2+ 通过Fenton 反应产生羟自由基,将Fe 2+氧化为Fe 3+,求得标准曲线,通过分析捕获产生的羟自由基可计算出自由基清除率或清除能力。
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测定植物组织、血清、血浆等样本中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 蒸馏水2、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芹菜、绿豆、玉米等叶片)、血液、组织样本等3、 研钵或匀浆器4、 离心管或试管5、 离心机6、 比色杯7、 分光光度计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准备样品:①植物样品:取正常或逆境下的新鲜植物组织,清洗干净,擦干,切碎,迅速称取,按 OH编号 名称TO1133 50T Storage试剂(A): OH Lysis buffer 250ml RT 试剂(B): OH Assay buffer 25ml RT 避光 试剂(C): H 2O 2基液 1ml RT 试剂(D): OH 显色液 50ml 4℃ 避光 试剂(E): Fenton 基液 25ml RT 避光 试剂(F): OH 萃取液 100mlRT 使用说明书1份Lysis buffer的比例,加入OH Lysis buffer后匀浆或研磨,室温静置4h,3000g离心,上清液即为羟自由基粗提液,4℃保存备用。
②血浆、血清和尿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4℃保存,用于羟自由基(·OH)的检测。
化学类IR谱图库
化学类1. 苯的IR谱图2. 乙酸苯酯(C8H8O2)的IR谱图3. 乙醚(CH3CH2OCH2CH3)的IR谱图4. 对苯二甲酸二环己醇酯的IR谱图5. 对苯二甲酸二戊酯的IR谱图6.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的IR谱图7. 邻甲苯甲酰氯的IR谱图8. 丁二烯(1,3)均聚物的IR谱图9. 1-丁烯腈(C4H5N)的IR谱图10. 异丙叉丙酮(C6H10O)的IR谱图11. 丁酐(C8H14O3)的红外光谱12. 苯丙酮(C9H10O)的IR谱图13. 丙酐的IR谱图14. 乙酸乙酯的IR谱图15. 苯甲酰胺的IR谱图16. 丙酸的IR谱图17. 邻甲基苯甲酸的IR谱图18. 1-己烯的IR谱图19. 正丙苯IR谱图20. 2-丁醇的IR谱图21. 正丁醇的IR谱图22. 叔丁醇的IR谱图23. 仲丁醇的IR谱图24. 丁醛的IR谱图25. 苯甲醇的IR谱图26. 正丙醚的IR谱图27. 苯乙醚的IR谱图28. 3-戊酮的IR谱图29. 2-甲基丁醛的IR谱图30. 丙酮的IR谱图31. 苯乙酮的IR谱图32. 正己酸的IR谱图33. 乙酸的IR谱图34. 硝基苯的IR谱图35. 间苯二酚的IR谱图36. 尿素的IR谱图37. 苯丙醇的IR谱图38. 苯甲酸的IR谱图39. 苯甲酸钠的IR谱图40. 苯甲醇的IR谱图41. 苯酚的IR谱图42. 酚酞的IR谱图43. 邻硝基甲苯的IR谱图44. 正丁胺的IR谱图45. 1-癸烯的IR谱图46. 苄醇的IR谱图47. CaSO4.2H2O的标准IR谱图48. L-苏糖酸钙的IR谱图49. 四氯化碳的IR谱图50. 正己烷的IR谱图51. 醋酸正丁酯的IR谱图52. 邻-苯基苯酚的IR谱图53. 新戊醇的IR谱图54. 丙烯氰的IR谱图55. 空气的IR谱图56. 环戊基腈的IR谱图57. 异氰酸乙酯的IR谱图58. 二苯乙炔的IR谱图59. 异丙基丙烯酰胺(isopropylacrylamide)的IR谱图60. 碳酸钙的标准IR谱图61. 对甲苯磺酰氟(para-toluenesulfonyl fluoride, 97%)的IR谱图62. 氢氧化钠的IR谱图63. Na2C2O4的IR谱图64. EDTA的IR谱图65. 二苯甲醇的IR谱图66. 三苯甲醇的IR谱图67. 乙酰二茂铁的IR谱图68. 苯甲酸乙酯的IR谱图69. 正己酸的IR谱图70. 对-甲基苯乙酮的IR谱图71. 环己烯的IR谱图72. 安息香的IR谱图73. 正溴丁烷的IR谱图74. 叔丁基氯的IR谱图75. 二苯乙醇酸的IR谱图76. 二苯乙二酮的IR谱图77. 氨基喹啉的IR谱图78. 对叔丁基氯苯酚的IR谱图79. 苯甲酸的IR谱图80. 1,3,5-三溴苯IR图谱81. 1-己炔的红外光谱82. 多环芳香烃-蒽IR谱图83. 2,6-双(4-氯苯亚甲基)环己酮的IR谱图84. 正癸酸的红外光谱85. 未知物的IR图86. 异丁胺的红外光谱87. 化合物C13H12S的IR谱图88. 化合物CH4N2S的IR谱图89. 化合物C16H22O2S的IR谱图90. 化合物C14H14OS的IR谱图91. 化合物C8H7N的IR谱图92. 8-羟基喹啉(C9H7ON)的IR谱图93. 对叔丁基氯苯酚的IR谱图94. 1,6-庚二烯-4-醇的IR谱图95. 羟基丙酮的IR谱图96. 酞酸二(乙基己基)酯的IR谱图97. 脲素的IR谱图98. 1-己烯(1-hexene)的IR谱图99. 1-己炔(1-hexyne)的IR谱图100. 4-庚酮(4-heptanone)的IR谱图101. 乙酸苄酯(benzyl acetate)的IR谱图102.丁酰胺(Butyramide)的IR谱图103. γ-丁内酯的红外光谱104. 二丁胺的红外光谱105. 间-甲苯胺的红外光谱106. 邻-氯甲苯的红外光谱107. 对-氯甲苯的红外光谱108. 2-萘酚的红外光谱109. 1-己醇(正己醇)的红外光谱110. 苯甲酰胺的红外光谱111. 三丁胺的红外光谱112. 乙酰氯的IR图113. 没食子酸异戊酯的IR谱图114. 2-溴丙烷(2-bromopropane)的IR谱图115. 二丁氧基苯(p-dibutoxybenzene)的IR谱图116. 丙烯酸正丁酯(isobutylacrylate)的IR谱图117. 氟化镁的IR谱图118. 硫化锌的IR谱图119. 苯甲酸的IR谱图120.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IR谱图121. 光谱纯溴化钾的IR谱图122. 苯丙酸的IR谱图133.134.135.苯的IR谱图乙酸苯酯(C8H8O2)的IR谱图乙醚(CH3CH2OCH2CH3)的IR谱图对苯二甲酸二环己醇酯的IR谱图对苯二甲酸二戊酯的IR谱图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的IR谱图DOTP的IR光谱图中1728.0cm-1为酯类C=O的伸缩振动,1268.9cm-1和1117.7cm-1为酯基中C—O伸缩振动的特征峰。
简介二羟基丙酮
简介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tone)或1,3-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简称DHA,是多羟基酮糖,是最简单的酮糖,外观是带有甜味的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为75-80℃,水溶性>250g/L(20℃),在pH为6.0时稳定。
二羟基丙酮为单糖中的非还原糖,且无不对称碳原子,故无旋光性。
化学结构CH2OH--C=O--CH2OH理化性质二羟基丙酮理化性质表中文名称1,3-二羟基丙酮,又称二羟基丙酮,简称DHA英文名称1,3-Dihydroxyacetone;Dihydroxyacetone;外观特征带有甜味的白色粉末状结晶分子量90.07884分子式C3H6O3熔点75-80℃水溶性>250g/L(20℃)CAS NO. 96-26-4EINECS 登录号202-494-5FEMA 登录号4033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当前的生产方法以化学合成法为主,包括甲醛缩合法和甘油氧化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利用效率等问题,而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利用率高,副产物少,工艺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从技术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看,微生物发酵法更具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安全术语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用途二羟基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和功能添加剂。
其用途主要分为2 类: 直接用途和间接用途( 化学中间体) 。
直接用途二羟基丙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酮糖, 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可食用且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 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添加剂, 可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行业。
用于化妆品工业二羟基丙酮主要用作化妆品的配方原料, 尤其作为防晒霜有特殊效果, 能阻止皮肤水分的过度蒸发, 起到保湿、防晒和防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另外, DHA 中的酮官能团可与皮肤角蛋白的氨基酸和氨基基团起反应形成褐色聚合物, 使人们皮肤产生一种人造褐色, 所以还可用作日晒肤色的模拟剂, 得到看起来与长时间暴露于太阳光下所得结果一样的棕色或棕褐色的皮肤, 使其看上去很美。
乙炔衍生物(译文)
乙炔衍生化合物乙炔[74-86-2],C2H2,是极为活泼的碳氢化合物,普遍被用来作为化学中间体,但因为它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很难,或经济地进行长途运输。
为了避免存在大的自由容积和较高的压力,乙炔储罐内含有多孔的固体包装和一种有机溶剂。
乙炔管道也在尺寸上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必须在低压下使用。
因此,对于大规模的生产,乙炔使用商必须邻近乙炔制造产地。
历史上以乙炔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合成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替代原料的可适用性。
直到最近美国碳氢化合物的库存量仍十分充足,他们不象德国那么依赖于乙炔的供应,因而德国对碳氢化合物的需求有较大束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座合成橡胶的生产厂在德国建成,以取代当时已不能进口的天然橡胶。
碳化钙(电石)制得的乙炔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2,3-二甲基-1,3-丁二烯:乙炔→乙醛→乙酸→丙酮→2,3-二甲基-2,3-丁二醇→2,3-二甲基-丁二烯。
由此单体聚合获得的甲基橡胶十分昂贵,而且具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性质,所以在一战结束后便停止生产了。
而到了二战时期,天然橡胶的采购再一次中断,德国开发出了基于丁二烯[106-99-0]的更好的合成橡胶。
在美国,丁二烯最初通过乙醇制备,后来又采用了裂解含四碳的碳氢化合物蒸汽的方法。
德国的丁二烯是由乙炔通过以下几步制得的:乙炔→乙醛→3-羟基丁醛→1,3-丁二醇→1,3-丁二烯。
到了二战末,一种可选择的制备丁二烯的德国方法产生了,它消耗更少的乙炔:HC≡CH+2CH2O→HOCH2C≡CCH2OH→乙炔甲醛 1,4-丁炔二醇HOCH2CH2CH2CH2OH→CH2=CHCH=CH1,4-丁二醇 1,3-丁二烯因为它的价格相当高,所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寻找其它便宜的原料来取代乙炔。
这样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在美国,乙烯已取代乙炔作为乙醛、乙酸、乙烯基乙酸盐和氯化溶剂的原料。
仅有少量美国乙烯基氯化物的生产仍以乙炔为基础。
丙烯已取代乙炔成为丙烯酸和丙烯腈的原料。
1,3-二羟基丙酮
【引用】二羟基丙酮生产研究进展2011-03-13 22:24:0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云中鹤《二羟基丙酮生产研究进展》二羟基丙酮或1,3-二羟基丙酮,英文名为1,3-dihydroxyaeetone或dihydroxyacetone,简写为DHA,是最简单的三碳酮糖,外观是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结晶,具有甜、凉的味道,易吸湿并分解。
一般状态下是二聚体(1,4-Dioxane)的结晶,能缓慢地溶于1份水中或15份乙醇中,微溶于乙醚,但经溶解或加热则变为单体,其单体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熔点为75~80℃,水溶性>250g·L-1(20℃),在pH为6.0时稳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化原料,医药、农药合成中间体和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用途十分广泛。
国内有关DHA的报道很少,其生产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而国外DHA已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1 工业生产方法二羟基丙酮的工业生产方法目前是利用微生物分批发酵。
该法是在菌体生长到适当的时期,利用菌体产生的脱氢酶以甘油为底物进行脱氢反应,产生DHA。
用于生产DHA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和葡萄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微生物,尤其是弱氧化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uboxy-dans)和氧化葡萄糖杆菌(Gluoonobacter Oxydans)。
菌种在复苏后先进行预培养,然后转发酵罐扩大培养,待菌种达到一定浓度后,接种到含有甘油的发酵培养基当中,经过60-80h的耗氧发酵后,再将发酵液一次放出,经分离纯化得到DHA。
每一个分批发酵过程都经历接种、生长繁殖、菌体衰老进而结束发酵,最终提取出产物。
目前已有采用流加甘油方法,在菌体生长到对数期时,并在产物DHA达到一定水平(80-120g·L-1)后,放出部分产物,并补加原料和培养基,这样就可以减少达到生产水平的生物量的时间,提高底物甘油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已使用化妆品原料
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XXXX年XX月XX日关于“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的说明为了规范化妆品原料的使用,特编制本“名单”。
在整理了近十余年直至2000年以来,经卫生部批准的化妆品中成份基础上,本“名单”在卫生部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和卫生部化妆品安全评审委员会参与下编纂而成。
本“名单”分为三大部分;1.一般性化妆品原料2.特殊化妆品原料1)一般限用物2)防腐剂3)防晒剂4)色素3.天然化妆品原料(含中药)其中一般原料2128 种,植物原料(含中药) 502种,特种原料546 种,合计共3176种。
成份名按新编“国际化妆品原料(INCI)英汉对照名称”译成中文。
成分命名原则,规定均以该英汉对照名称中限定为准。
其主要参考资料为:1. 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7th ed(1997)2. 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1)天然成分以下列参考书中命名为准:1.中国药典(一部) 2000年版2.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96),航空工业出版社3.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江纪武编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4.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本名单收录原则为:1、国际、国内化妆品行业多年使用的原料成分,且未发现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2、具INCI名一般化妆品成份。
3、天然成分以我国中药药典收载,及我国所具有种类属为主,加上国外已长期应用,且安全性明确的国外专门种属。
本名单为开放式名单,将继续收录已证明安全的化妆品成分,同时删除名单中已证明不安全的成份。
几点说明:1.天然化妆品原料命名以中文名为准,拉丁学名作为物种鉴定用。
2. 色素中文名译自C.I.通用名(General name)。
AMP Aminomethyl Propanol 氨基甲基丙醇AMPD Aminomethyl Propanediol 氨基甲基丙二醇BHA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丁基化羟基茴香醚BHT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丁基化羟基甲苯CD Completely Denatred 完全变性CHDM Cyclohexanedimethanol 环己烷二甲醇CI Colour Index 染料索引DBM Dibutyl maleate 马来酸二丁酯DEA Diethanolamine 二乙醇胺DEDM Diethylol Dimethyl二羟乙基二甲基DIBA Dihydroxyisobutylamine 二羟基异丁胺DIPA Diisopropanolamine 二异丙醇胺DM Dimethyl二甲基DMAP Dimethyl Amionopropylamine 二甲基氨基丙胺DMDM Dimethylol Dimethyl二羟甲基二甲基DMHF Dimethyl Hydantoin Formaldehyde Resin 二甲基乙内酰脲甲醛树脂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DVB Divinylbenzene二乙烯基苯EDTA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乙二胺四乙酸EDTHP Ethylenediamine Tetrahydroxy Propylene 乙二胺四羟丙烯GLY Glycine 甘氨酸HC Hair Color 毛发染料HCl Hydrochloride氢氯酸HDl Hexyldecyldiisocyanate十六烷醇二异氰酸酯HEDTA Hydroxyethyl Ethylenediamine Triacetic Acid 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MA Maleic Anhydride马来酐MDM Monomethylol Dimethyl 单羟甲基二甲基MEA Monoethanolamine 单乙醇胺MEK Methyl Ethyl Ketone 甲基乙基酮MIBK Methyl Isobutyl Ketone 甲基异丁基酮MIPA Monoisopropanolamine 单异丙醇胺NTA Nitrilotriacetic Acid 次氮基三乙酸PABA p-Aminobenzoic Acidp-氨基苯甲酸PCA 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 吡咯烷酮羧酸PEG Poly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PEI Polyethyleneimine 聚乙烯亚胺PG Propylene Glycol 丙二醇PPG Polypropylene Glycol 聚丙二醇PTFE Polytera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PVM/M A Polyvinyl Methyl Ether/Maleic Anhydride聚乙烯基甲基醚/马来酐PVP Polyvinylpyrrolidone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附录 缩写字义对照表3. 色素只译C.I.号主名,除特别注明外不译出其色淀及盐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海运危规 : 1224
国际空运危规 : 1224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KETONES,LIQUID,N.O.S.(Hydroxyacetone) 国际海运危规:KETONES,LIQUID,N.O.S.(Hydroxyacetone) 国际空运危规:KETONES,LIQUID,N.O.S.(Hydroxyacetone)
无数据资料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无数据资料
7.3 特定用途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防渗透的衣服,阻燃防静电防护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 择。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无数据资料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 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身体保护 无数据资料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 送风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 件。
GHS02:易燃物; 【警告】
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下可能对健康不利.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S23;S25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3H6O2 分子量 - 74.08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无数据资料 如果误服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无数据资料 污染了的包装物 无数据资料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羟基丙酮 CAS No.: 116-09-6 别名: 羟丙酮;丙酮醇;乙酰甲醇;1-羟基-2-丙酮;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吸入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吞咽 无数据资料 皮肤 无数据资料 眼睛 无数据资料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https:// 3/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附加说明 无数据资料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碳氧化物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移去所有火源。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 能在低洼处积聚。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清晰、液体
颜色 : 淡黄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https:// 2/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3.4 at 50 g/l at 20 °C (68 °F)
e) 熔点/凝固点
-17 °C (1 °F)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45 - 146 °C (293 - 295 °F)
g) 闪点
56 °C (133 °F) - closed cup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14.9 %(V)/3 %(V)
k) 蒸气压
7.5 hPa (5.6 mmHg) at 20 °C (68 °F)
l) 相对蒸气密度
2.56- (Air = 1.0)
m) 相对密度
1.082 g/cm3
n) 溶解性 /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C / °F) 280 °C /536 °F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热,火焰和火花。
10.2 化学稳定性
强酸,强氧化剂
10.3 敏感性(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吸入可能有害。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如服入是有害的。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2,200 mg/kg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0.1%含量的组分被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UC2800000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 消防措施
https:// 1/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1 灭火介质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FlammableLiquids:Flam.Liq.3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AcuteTox.4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信号词 危险申明 H226 H303 警告申明 无数据资料 RS Hazard symbol(s) R-phrase(s) S-phrase(s)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3
国际海运危规 : 3
国际空运危规 :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III
国际海运危规 : III
国际空运危规 : III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15 法Fra bibliotek信息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无数据资料
Powered by TCPDF ()
https:// 4/4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 部分)。
6.2 环境预防措施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227节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