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学习体会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其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的产生过程,对于理解整个《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马克思思想的深邃和前瞻性,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指出,商品经济是基于交换和生产的社会关系,而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价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商品经济的本质是交换和价值的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商品经济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但其本质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换关系。
其次,马克思对资本的产生过程进行了生动描述。
他指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的增值。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资本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劳动的积累和价值的增值。
在现代社会中,资本的形式和运作方式不断变化,但其本质仍然是基于价值的增值。
最后,阅读《资本论》让我对现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我认识到现代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与资本积累密切相关。
资本的积累导致了财富的积累和贫困的积累,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此外,我还认识到现代社会中的市场经济与资本密切相关。
市场经济是以资本运作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其运作方式和规律与资本的本质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让我对商品经济、资本和现代社会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认识对于我理解当今社会的经济现象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思想的深邃和前瞻性,对于我们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第一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经济学巨著。
由于其篇幅繁长,所以我也就选择了第一卷的第一章商品和货币进行阅读,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个人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只是非常肤浅粗略的认识。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商品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由于约定俗成,所以商品尺度有所不同。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是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商品体就不存在。
在我们所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
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从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可见,使用价值或财富具有的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质化在里面。
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价值由于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的商品和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个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时间。
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家孩子量也就不变。
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期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卷第一章是这部著作的开篇,通过对商品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引领读者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结构。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首先对商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和规律。
他指出,商品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是劳动的产物和价值的载体。
通过商品交换,人们不仅仅是交换物品,更是交换了劳动和价值,这种交换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理论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阅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的思想深度和洞察力。
他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
通过对商品交换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阅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私有制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
通过对商品交换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的思想深度和洞察力。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首先,我被马克思对商品的定义所折服。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一种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的东西。
他指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而作为交换价值,则可以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这个简单而明晰的定义揭示了商品的本质,也为后面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其次,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通过劳动量来决定的,即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
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但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推演更加深入和严密。
他指出,商品的交换既是等价交换,也是不等价交换。
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不同的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这样,劳动价值论成为了分析商品交换与再生产的重要工具。
然后,马克思介绍了资本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他指出,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价值增殖的手段和目的。
资本家将货币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利用工人的劳动生产商品,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些商品,从而获得利润。
通过这种方式,资本家不断地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目标,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对资本的揭示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占有剩余价值的基本原理。
他认为,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只是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而剩余价值则归资本家所有。
这个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两部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取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实现的。
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的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剧烈的贫富分化现象。
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章,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剥削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透过商品这个基本单位,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规律,他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的深入阐述,让我对商品的本质、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5篇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5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此分享资本论第一卷读书心得。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1《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
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工人阶级的圣经"!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劳动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及资本积累学说。
第一卷从生产过程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最后必然消亡的客观规律。
再把思绪转向今天的中国,我认为我们又能从这部经典中汲取到许多精髓。
(一)按商品经济规律办事,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探索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是走了弯路、犯了错误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最终选择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应该牢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化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仍然是社会产品的普遍形式和细胞形式,货币仍然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流通规律和价值规律仍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作用。
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它的生产过程同样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不在于价值是否增殖,而在于这种价值增殖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即价值增殖部分归谁占有,是归少数资本家所有,还是归最广大劳动者所有。
社会主义的价值增殖意味着以更少的劳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生产更加丰富的社会财富。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商品生产、货币流通、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的方式、特点和途径,按照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办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二)重视资本的积累,更要重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积累意味着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便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学习体会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学习体会最近,我读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斯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虽然有些地方不能一次性读懂,但我仍然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我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我对“商品”和“货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首先,“商品”不再是我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淘宝网窗口里的物品,它还可以是理发师的服务,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
其次,在读到“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时,我对“劳动最光荣”、“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这两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这并不是两句喊喊口号的空话,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资料,才能推动人类的进步,劳动不再仅是个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活动,而成为了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么说来,劳动的确是最为光荣的行为。
不过要指出的是,并不只是在车间操作机器或在田间种植庄稼才是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同样可贵——从外观上看脑力劳动者似乎比较清闲,从而导致有许多体力劳动者对脑力劳动者产生误解,认为“我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你们却坐在书桌前动动笔杆,实在太不公平了”,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每一位劳动者都应得到尊敬,如果说这个社会存在不公平之处,也绝不是劳动性质本身出了问题,而且我相信种种不公平现象一定会随着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失。
然后,在理解了货币的相关知识后,我深深为自己小时候“为什么国家不多发一点钱,让每个人都成为大富翁”的想法而汗颜了,货币是一种价值尺度,先不说如果每个人都有很“多”钱其实等于大家都没钱——解放战争胜利前期国民政府发工资都使成捆的发,人们上街买块烧饼都得扛着一包包的金圆券,但国民富裕程度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
——如果国家不顾自身购买力随便发行货币,那么造成的混乱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国民的生活,这种混乱的可怕不是战场上的硝烟鲜血可以比拟的。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
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是《资本论》的开篇,它详细地分析了商品的本质和货币的起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阅读完这一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首先对商品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需求的特性,而价值则是商品所具有的能够交换的特性。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是商品的交换,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即劳动力成为商品并参与市场交换的过程。
接着,马克思对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尺度,是商品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利和灵活,也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然而,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并且可以成为资本的形式,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此外,马克思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为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商品和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总之,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我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
第一卷第一章是整部著作的开篇,通过对商品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在阅读了这一章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首先,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让我对商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指出,商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劳动价值,是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体现的。
而使用价值则是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
这种对商品的分析,让我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背后隐藏的劳动力和社会关系,以及商品交换所涉及的复杂性。
这种分析方法的独特性,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经济学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见解。
其次,马克思对商品交换的分析让我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
他指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通过商品交换,资本得以扩大和积累。
而这种扩大和积累的过程,是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来实现的。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的机制,从而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种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深入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最后,马克思对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更是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实现资本的扩大和积累。
这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让我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也让我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不仅仅是对经济现象的深刻剖析,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精选5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篇1)《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
《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
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
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
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
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
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书心得(篇2)通过四个月的读书,结结实实让我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资本论》看透了社会的真相。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主要讨论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通过对商品交换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本文将对这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对商品的分析是《资本论》的开篇之作,他通过对商品的分解,揭示了商品的双重本质: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而价值则是商品所具有的能够进行交换的特性。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论。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深层逻辑,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其次,马克思对商品交换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利润。
这就导致了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矛盾,即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往往会偏离其价值。
这种偏离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市场竞争和生产条件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这就是所谓的“商品的二重本质”,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不仅影响着商品的交换过程,更影响着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
最后,马克思对商品交换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这就导致了商品生产的过剩和市场竞争的激烈。
这种过剩和竞争不仅导致了商品的价格波动和生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贫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它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价值的体现,而货币则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尺度。
他揭示了商品和货币的产生是由私有制和分工的发展所引起的,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和货币成为了社会生产和交换的核心,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生产商品,并通过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这一过程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危机的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但这也导致了生产过剩和市场危机的发生。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贫困的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也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在这一章中对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对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一部经典的著作,通过对这一章的阅读,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资本论》第一章观后感
《资本论》第一章观后感第一篇:《资本论》第一章观后感1、对《资本论》第一章第一篇内容的感悟读过了资本论的第一章,商品在我眼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不止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去听,用手去摸。
我像是朝着某地下宫殿扔了一束火把,《资本论》映出了它的光辉,又展现了资本主义的地下世界。
但是我可以理解我们的劳动所制造的物品在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具有的不同的价值定义以及这个流通的世界是如何通过这种双重性质的转化来运转的。
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的介绍了何为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不只局限于具体的实物上,他所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中得到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比如我们去足疗店接受足疗等对他人的非物质劳动这些都是有使用价值的。
因为各种物有了使用价值,所以,不同的物的交换会产生一种关系或是比例即交换价值。
由于交换是一个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必定是能够找到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的其它种商品。
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价值上等同的东西。
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即它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
注入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一夸特小麦,总能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
我们所讨论的物,商品,均是由人来进行加工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
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学习体会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学习体会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的学习体会——关于劳动价值量一、阅读内容概述马克思从资本主义世界最普遍最普通的物质——商品出发,首先提出了使用价值概念。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它代表了财富。
商品的交换就是使用价值的交换。
那么商品交换总是存在着一个比例,这个比例有什么确定。
是一个不是使用价值的东西。
马克思说: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由于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也就是说使用价值表现的是交换的结果,而非本质。
既然与使用价值无关,就能够把使用价值抽去,这是商品只剩下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因此马克思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概念——价值,即人类无差异劳动的结晶。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者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这差不多就构成了劳动价值论的要紧内容。
二、不明白与思考马克思说了这么一句话: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含: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进展水平与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与自然条件。
他在书中举了一个小麦的例子:同一劳动量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收年只表现为4蒲式耳。
也就是说,丰收年8蒲式耳小麦的价值量与歉收年4蒲式耳小麦相同。
我们再运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能够得出,丰收年生产1蒲式耳小麦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歉收年生产1蒲式耳小麦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半。
也就是说,生产1蒲式耳小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自然原因导致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改变了。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心得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心得《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剖析和批判的经典之作。
阅读《资本论》第一卷,我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资本论》第一卷的读书心得。
第一章中,马克思对商品和货币的分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指出,商品不仅有使用价值,还具有交换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使得各种不同的商品可以通过货币来统一交换,进而形成了商品的普遍等价物。
货币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方便,也给了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无限的扩张和发展空间。
第二章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劳动价值论。
他提出了“劳动时间是决定价值的唯一尺度”的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使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和价值的关系,也揭示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秘密。
第三章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他讲述了资本家如何利用雇佣工人和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不仅控制了生产工具,还对工人施加压迫和剥削,从而实现了对社会财富的垄断和掌控。
这一分析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和剥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章中,马克思对商品的实现和再生产进行了论述。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不仅需要被生产出来,还需要被出售出去,否则就会造成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
资本家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
这一分析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乱象的根源。
第五章中,马克思讲述了剩余价值的流转和分配。
他指出,剩余价值不仅会重新投资于生产中,也会以利润的形式流向其他行业和领域。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并进行剥削,不断积累剩余价值,从而扩大了自己的财富和势力。
这一分析让我深入了解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和剥削。
第六章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
资本论卷一第一章读后感5篇范文
资本论卷一第一章读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资本论卷一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最近我拜读了著名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的作品资本论,虽然只是看了第一章的一些皮毛,更没有深刻的思想去联系社会经济。
但是相对于高中里政治课上枯燥地死记硬背来说,现在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对于商品和劳动的看法,马克思在第一章就是一商品和货币作为研究对象的,在读完第一章之后,我概念中的“商品”不再是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网上放着照片让人挑选里的物品,它甚至可以是服务员的端茶倒水,可以是一个首席理发师三个小时的精剪,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
因为商品的概念不仅仅是其本身有价值,而是他可以通过交换而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因此我们评判商品的时候并不是看它是不是实物,而是看他是否具有价值并且通过交换而具有了使用价值。
比如一顿美味的晚餐比一顿原材料相同但平淡无味的晚餐,就多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
因此,服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但是同时也不能只是单纯为别人,就像封建社会中农民给地主交租的粮食,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
而在这里就是一个第一章非常关键的概念“二重性”的引入——在整个第一章的概念中,“二重性”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铺垫概念——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说到商品不得不提到劳动。
第一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那商品就只剩下一种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由此可以看出,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唯一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也只有劳动才能产生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而劳动又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比如在一个公司中,上层管理人员并不会在工厂的流水线前进行操作,他们要做的是安排和管理,及脑力劳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而公司的员工则要通过体力劳动而产生价值,这就是具体劳动。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凝结在商品中的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为什么社会中上层和底层的差距这么大呢,体力劳动者通常要比脑力劳动者付出多得多的劳动,所谓的“剥削”——一些上层的资本占有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不同的使用价值定义不同的价格。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资本论缩译版的第一卷。
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偶然间听别人说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读过资本论还叫共产党员吗,而且资本论最好是看德文版的,因为德文英文中文,这当中有着大量精髓的流失,并且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但是鉴于本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也不必像老夫子那样求甚解,所以选择了一本中文缩译版。
其中几点令我印象颇深。
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
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
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
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
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
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则站在资本家角度上的。
而且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通过各种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系统来弱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现在你存在以下问题吗?你的工作日超过了生理界限+道德界限的时间吗?你的工资形式是计件工资吗(跟项目走或者叫多劳多得)?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究竟为何?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的,那社会主义社会又是怎样的?没有读过《国富论》不懂资本主义,没有读过《资本论》不懂社会主义。
看来对于《资本论》后两卷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篇2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了三个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
在本文中以这三种理论为线索展开论述。
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以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的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第1篇: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1867年9 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
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现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助于政治学的诞生。
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的观念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的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他们的共同基础。
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四个会圣火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辨证方法和认识论犹记得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马克思使用重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放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全面的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的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突破,在《资本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
《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的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最彻底的一元劳动价值论。
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1)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翻过资本论的第一卷第一章,很多高中时候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面,不再是那时候的死记硬背现在跟多的是最求意义上面的理解能力,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过再重现认识的过程中我有获得了更多不一样的认识更多的加深了映像。
在资本论第一章在在理解我们所面对的资本主义里面存在的经济的模式在从批判之中找到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负面的现实黑暗面。
但是在我看来商品的定义应该是放在最前面的,即第一节的最后一段应该放在第一节的第一段,然后再是按原来的顺序往下写。
当然我更希望第一章乃是财富、劳动产品、交换、商品,也就是把从一般的劳动产品到变成商品的过程先描述出来。
我们可以从大到小地看这些概念:财富、劳动产品、商品。
财富是最为广阔的概念,不是劳动产品的如土地还是财富。
然后缩小下来是劳动产品,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生存,他只为自己劳动时,那么就只有劳动产品,再缩小下来是商品,即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在整个第一章中,主要内容就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通过“二重性”概念的引入,物品本身拥有了一个自身属性转化的平台。
抽象劳动产生价值,而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
一个商品,在人们需要发挥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的时候,那么以A 的形式呈现它(定义所有的大写字母代表具体劳动与使用价值);当人们把这件相同的物品放到了交易的世界里的时候,人们把这个物品本身所具有的α的一面展现出来(定义所有的希腊字母为抽象劳动与价值)。
通过“二重性”概念的引入,物品完成了自身的使用和交流的双重作用。
在历史的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有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始终切合的较好、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巨大偏移的物品(某个希腊字母)渐渐地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交易含义,而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却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化——货币和以它为主宰的货币经济也随之产生了。
人需要精神交流和物质交流——这是人健康存在的必需品。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第一卷第一章是《资本论》的开篇,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阐述了商品交换的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在第一章中对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商品不仅是物质的实体,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价值的量度单位是劳动时间。
这一观点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深层次规律,也引导我们思考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商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生产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其次,马克思在第一章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种剥削的关系,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来获取剩余价值,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矛盾,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
这一观点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为我们思考如何改变现存的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最后,马克思在第一章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生产的本质,为我们改变现存的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学习体会
最近,我读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斯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虽然有些地方不能一次性读懂,但我仍然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我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我对“商品”和“货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首先,“商品”不再是我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淘宝网窗口里的物品,它还可以是理发师的服务,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
其次,在读到“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时,我对“劳动最光荣”、“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这两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这并不是两句喊喊口号的空话,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资料,才能推动人类的进步,劳动不再仅是个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活动,而成为了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么说来,劳动的确是最为光荣的行为。
不过要指出的是,并不只是在车间操作机器或在田间种植庄稼才是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同样可贵——从外观上看脑力劳动者似乎比较清闲,从而导致有许多体力劳动者对脑力劳动者产生误解,认为“我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你们却坐在书桌前动动笔杆,实在太不公平了”,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每一位劳动者都应得到尊敬,如果说这个社会存在不公平之处,也绝不是劳动性质本身出了问题,而且我相信种种不公平现象一定会随着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失。
然后,在理解了货币的相关知识后,我深深为自己小时候“为什么国家不多发一点钱,让每个人都成为大富翁”的想法而汗颜了,货币是一种价值尺度,先不说如果每个人都有很“多”钱其实等于大家都没钱——解放战争胜利前期国民政府发工资都使成捆的发,人们上街买块烧饼都得扛着一包包的金圆券,但国民富裕程度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
——如果国家不顾自身购买力随便发行货币,那么造成的混乱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国民的生活,这种混乱的可怕不是战场上的硝烟鲜血可以比拟的。
第二个,我对马克思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首先,他在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一味地说,而是从各个方面让人理解从而接
受他的观点。
我不是指他常用的例证法,这一点许多其他学者也运用的炉火纯青,而是指他的辩证否定的论证态度,在讲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时,他提了两个看似可以驳倒自己的观点,一个是“一个人越懒他生产的商品价值越高”,一个是“一斤猪肉和十斤猪肉价值量一样”,这两个论题当然是荒谬的,但又是从马克思的理论上推出的,难道马克思难以自圆其说了吗?读到这里我觉得十分诧异,放下书肚子思考了一会儿,总觉得还是有哪里不对,于是再往下看,看到书中强调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分配在一斤猪肉和十斤猪肉上的时间不同”之后,终于恍然大悟,也对这个地方的理解程度又深了一层。
这里一立一破,然后再一立,充分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精神。
其次,他在讲解商品和劳动的关系时,在读者面前,把商品慢慢分解,直到最后成为无数个纯洁的最小粒子——劳动。
我觉得这一段非常有浪漫主色彩,近代自然科学中化学的发展,使人类得知了每一样看得见的物质都是由无数微小粒子组成的集合体,马克思把这个说法引用到自己的商品价值体系上,看似奇怪,仔细一想却不得不为其贴切形象而叹服。
我们知道,马克思作为一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对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关注之热切令人吃惊,但如果仔细研读他的著作,就会发现,他关注科学技术不仅是因为科技能推动社会发展,而且科技的进步,能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探索渠道,仅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一个观点处,他就运用了辩证否定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来更为详尽的说理,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再运用到新的研究中去,这种研究精神不可不惟令人钦佩。
总之,我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之后,不仅对马克思的商品价值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学习到伟大思想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受益良多。
当然,《资本论》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巨著,想要完全参悟不在一朝一夕,现在的我只是刚刚窥见了殿堂的大门,以后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我认为我已经有一个好的起点,所以,我相信自己能在今后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