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6c15317fd5360cbb1adb0b.png)
元结文言文《右溪记》原文译文及赏析《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作品赏析】《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
这一层重在描写。
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右溪记》阅读答案
![《右溪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e5a77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d.png)
《右溪记》阅读答案《右溪记》阅读答案《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右溪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右溪记》阅读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 yìn ) 荫庇,遮蔽; ②乃疏凿芜秽( huì )污秽,肮脏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
“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
![文言文古文翻译右溪记](https://img.taocdn.com/s3/m/52b24d9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2.png)
【原文】右溪在零陵之西,其上有石窍,下有石窦。
泉从石窍出,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之旁,有古树一株,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冽,映日生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每当微风拂面,翠竹摇曳,仿佛置身仙境。
【翻译】右溪位于零陵的西边,溪上有一处石洞,洞下有一处石窦。
泉水从石洞中涌出,如悬流数十尺,其下石潭深不可测。
潭边有一古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
潭水清澈见底,映照阳光,波光粼粼,游鱼细石,清晰可见,毫无阻碍。
每当微风吹拂,翠竹轻轻摇曳,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原文】溪水南流,经数十里,至芙蓉山。
山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中多钟乳石,状若莲花。
时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至月明之夜,月光如水,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犹如仙境。
【翻译】溪水向南流淌,经过数十里,到达芙蓉山。
山中有石门,门内有石室,室内多钟乳石,形状犹如莲花。
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每当月明之夜,月光如同流水一般洒在石室之中,钟乳石晶莹剔透,宛如仙境。
【原文】又有瀑布自山巅飞流直下,其声如雷,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如烟如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其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翻译】又有瀑布从山巅飞流直下,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水珠飞溅,形成一片水雾,似烟似云。
瀑布之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古文,相传为仙人遗迹。
【原文】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自唐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诗作文,传颂千古。
今虽人事已非,然右溪之美,依然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翻译】右溪之美丽,非一日之功。
自唐朝以来,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下诗作文章,传颂千古。
如今虽然人事已变,然而右溪之美丽,依旧如故,令人流连忘返。
《右溪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右溪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df71b5727a5e9856a6133.png)
《右溪记》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 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 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1、 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 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 下一段写情, 突出情为景设, 以景寄情, 情景交融, 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 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 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 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 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 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 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 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 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 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 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 “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1/52/53/54/55/5。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1171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a.png)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右溪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右溪记》阅读答案_1
![《右溪记》阅读答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d78a3f70312b3169a451a48e.png)
《右溪记》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22~26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垂阴相荫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污秽,肮脏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4、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25、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正面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26、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6eee2cc58f5f61fb736660a.png)
23、《右溪记》一、全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
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形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
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
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
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二、重点字词解释。
23、《右溪记》过关卷元结[2]【题解】这篇文章实是一篇游记,是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期的作品。
全文一百六十多个字,描述了一条风景优美的无名小溪,先描绘小溪幽美的景色,“怪石不可名状”,清流“激注”,溪岸是佳木异竹,再写美景“无人赏爱”,然后写元子加以整理,使它光采显露,并为之命名。
作者在深情的描写里,表现对美的向往、追求以及恬静的思想情趣和怀才不遇的情感。
文字简洁,内容充实。
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论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3],水抵两岸[4],悉皆怪石[5],欹嵌盘屈[6],不可名状[7],清流触石,洄悬激注[8],佳木异竹,垂阴相荫[9]。
右溪记阅读答案
![右溪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ca71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3.png)
右溪记阅读答案关于右溪记阅读答案第一篇:《《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第二篇:《右溪记阅读答案》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e19724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1.png)
右溪记翻译右溪:又名右溪洞,在婺源县城西七里。
是古时从歙州到京都的要道。
古时山道崎岖,开车骑行走在这条路上,只见一路峰峦奇特,青翠碧绿,真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啊!即使经过很多高山险阻,即使日夜兼程,来回的路途,至少也有两千里之遥。
当你第一次听到自己所行走的路,已经穿越了无数崇山峻岭,历经了无数险阻艰难,到达目的地后,还没有什么实际感受,当你再往前走,在深深的丛林中经过时,惊奇得无比喜悦,身体劳累和疲倦顿时消失,就连脸上的汗珠儿也都无影无踪了。
当你对奇形怪状的山峰发出感叹,觉得他们奇妙无比,有的象巨蟒横卧,有的像乌龟爬行,有的似蛟龙腾空飞翔,也感到神秘莫测,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遇到一座天桥,站在上面向下望去,溪水仿佛不流动了;如果有月光照耀,它好像要把万物都融化。
这样景色优美的地方,那里只有古代的文人才能够享受呢?建炎丁未( in于1198年),我的叔父朝散大夫熊朝弼随从皇帝出师征讨江淮,我从南方赶来与他同往。
一起乘船沿着这条山间小路前进,路边景致迷人,奇形怪状的岩石层层叠叠,都是那样精巧细致,生机盎然。
自从我年幼时起就有不凡之志,想要干一番事业,但是时运不济,颠沛流离,屡次改换门庭,家产荡尽,亲戚死散,不由得悲愤满腔。
这次来到这里,虽然危险但是充满了乐趣,感到是我最大的幸运,暂时放下了忧愁,于是挥笔写下这篇游记。
此之是皆钟灵人也哉!我曾经问一位老者:“哪里有奇秀幽深的地方?哪里有仁慈温和的君主?哪里有高洁美好的人?”老人说:“右溪呀!我知道的那条小路尽头的山脚下的村落,就是朱熹的故居。
”听了这些话,又见了眼前所见的奇妙景观,更加感慨。
山路从南面绕到北面,转了个弯子,奇异秀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溪水汇合在三块岩石之间,清澈明净,连水底的沙石和水藻都看得清清楚楚。
岩石好像象牙,高低不平,有的直立,有的倒垂,重重叠叠,像在表演杂技,各种各样。
树木长在上面,就好像美丽的女人戴上了珠宝。
有的浓密茂盛,有的树枝低垂,荫蔽着溪流。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1aa62df18583d04964596c.png)
元结《右溪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yìn )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huì )污秽,肮脏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
“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
《右溪记》译文
![《右溪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9085d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4.png)
《右溪记》译文嗨,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右溪记》这篇文章哦。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就汇入营溪了。
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从溪流水小的地方到上边的渡口,把它叫做“右溪”。
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我心里想着:这么美妙的景色,却无人来欣赏,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被遗落在角落里。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可惜吗?就好比是一个超级棒的游乐场,里面有各种各样好玩的设施,可是却没有一个小朋友去玩,游乐场只能孤零零地在那里,多让人心疼呀。
这条右溪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它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地方;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那它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供喜爱它的人游玩休憩。
可是现在呢?它就这么被闲置着,无人问津。
我游览的时候就发现,这溪水呀,就像一个充满活力却被忽视的小伙伴。
我呢,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可我又有点难过,因为这个宝藏还没有被更多的人发现。
我就想啊,我得做点什么。
我就沿着溪水走着,心里琢磨着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地方。
这时候我碰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明,我兴奋地对他说:“小明,你知道吗?我发现了一个超级美的地方,叫右溪。
那里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就像被神仙捏过一样,溪水呢,特别清澈,冲击石头的时候溅起的水花可高了,就像小喷泉似的。
岸边还有好多好看的树和竹子,影子交错在一起,可好看了。
可是这么美的地方,就像被遗忘了一样,没什么人去呢。
”小明听了之后,眼睛亮晶晶的,他说:“哇,听起来真的很棒呢。
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呀?”我用力地点点头说:“对呀,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可以告诉村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也去看看。
”于是我们就跑回村子里,找到小伙伴们就开始讲右溪的美。
有的小伙伴不太相信,还说:“真有那么美吗?不会是你们吹牛吧?”我着急地说:“真的呀,我怎么会骗你们呢?那地方就像仙境一样,要是骗你们,我就是小狗。
《右溪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精选4篇)
![《右溪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736e2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c.png)
《右溪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精选4篇)《右溪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篇1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右溪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右溪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 yìn ) 荫庇,遮蔽; ②乃疏凿芜秽( huì )污秽,肮脏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
“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右溪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右溪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a8034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3.png)
《右溪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右溪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常常接触并使用练习题,只有仔细完成作业,乐观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别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力量,深化我们对学问的理解。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右溪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共享。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行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认真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怀才不遇的惆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悉皆怪石③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④乃疏凿芜秽⑤植松与桂⑥遂命之曰“右溪”2.“右溪”的位置在哪?命名的缘由是什么?3.用文中原话回答问题。
①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②文中如何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参考答案:1.①汇合,汇入;②全部;③相宜;④于是;⑤种植;⑥因此,就2.小溪的位置在道州城西面百余步的地方。
由于小溪在州右,因而命名为“右溪”。
3.①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②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6eae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c.png)
余尝游于右溪之上,览其胜景,心悦神怡。
右溪者,盖吴郡之名胜也。
溪水潺潺,清泉石上流,映带左右,宛如仙境。
余乃援笔记之,以传后世。
右溪之水,源自远方,蜿蜒曲折,经山川之阻,流至此地。
溪畔绿树成荫,翠竹婆娑,鸟鸣山涧,鱼跃水面。
时有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
溪之东岸,有石桥横卧,如长虹卧波。
桥上青石铺就,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桥下溪水潺潺,水声如鸣琴,悠扬动听。
时有渔翁垂钓,悠然自得,似与世无争。
右溪之北,有一古刹,名为“溪山寺”。
寺宇古朴,红墙绿瓦,香烟缭绕。
寺内僧人诵经念佛,梵音悠扬,如入仙境。
寺后有一石阶,直通山顶,登高望远,尽收眼底。
寺旁有一石井,井水清澈见底,寒泉甘美。
村民常来此取水,以供日常饮用。
井畔有一古树,枝繁叶茂,荫蔽数人。
树下设有石桌石凳,村民闲暇之余,常于此纳凉、弈棋、话桑麻。
右溪之美,美在自然。
春日,桃花灼灼,梨花飘雪;夏日,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秋日,丹桂飘香,枫叶如火;冬日,白雪皑皑,溪水凝冰。
四季变换,美不胜收。
余游右溪,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
想当年,溪水清澈,鱼翔浅底,鸟鸣林间,一片生机盎然。
然世事变迁,岁月沧桑,右溪之美,犹存于世。
余欲将右溪之美,传诸后世。
虽不能亲临其境,然心中所想,笔下所记,足以表达余对右溪的热爱之情。
愿后人游至此地,亦能感受到右溪之美,流连忘返。
右溪之美,非一日之功。
它历经沧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右溪之水,滋润着两岸的生灵,孕育着丰富的文化。
右溪之美,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余游右溪,感慨万千。
愿右溪之美,永存于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愿右溪之水,长流不息,滋润着这片土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右溪记,记右溪之美,传右溪之情。
愿右溪之美,永世长存,流芳百世。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963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3.png)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①嵌②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③悬④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⑦,俾⑧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①攲:倾斜。
②嵌:凹陷。
③涸:水回旋而流。
④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⑤逸民退士:指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府。
州,古时的行政区域。
⑦芜秽:杂草积土。
⑧俾:使。
⑨裨:增益,增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攲嵌盘屈,不可名状()(3)佳木异竹,垂阴相荫()(4)植松与桂()2.翻译句子。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对右溪景物作了生动的描写,依次所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怎样叙述整治右溪的经过?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汇合,汇入(2)说出(3)遮蔽(4)种植2.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繁华都市的`胜地,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3.怪石、清流、佳木、异竹。
4.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e508e1bb4cf7ec4afed0f9.png)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版本(一):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秀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能够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之后人!
右溪记翻译版本(二):。
《右溪记》译文
![《右溪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ee1bd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b.png)
《右溪记》译文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可惜在这繁华的都市附近,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却没有人来欣赏它。
我为它感到惋惜,于是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山水的喜爱,古代的仁人志士和我是一样的。
然而它处在僻远的地方,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即使有人来了,也很快就离开了。
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所处的地方太偏僻了吗?唉!好的景致没有被人发现,被发现了却不被爱惜,这是那些仁人志士所痛惜的啊!我坐在溪边,看着右溪的美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卧着的牛,有的像蹲着的狗,有的像高耸的山峰,有的像低垂的山谷。
溪水在石头间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寂寞和无奈。
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而那些青竹,修长挺拔,翠绿欲滴,给这片景色增添了一份清雅。
可惜的是,这么美丽的地方却被人们遗忘了。
人们总是忙碌于功名利禄,追逐着繁华和喧嚣,很少有人能够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欣赏这大自然的恩赐。
我想,如果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宁静和美丽,也许右溪就不会如此寂寞了。
如今,我把右溪修整一新,希望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我相信,只要人们愿意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好,就一定能够发现像右溪这样隐藏在角落里的珍宝。
当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右溪上,整个水面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
【古诗文阅读】《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fdd0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73.png)
【古诗文阅读】《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道州市以西100多步处有一条小溪。
数十条小溪向南流去。
当水到达两岸时,人们注意到有奇怪的石头,它们被嵌入并弯曲。
它以难以形容的清澈流动触碰着石头,而迁移和悬浮刺激着注入。
美丽的树木和不同的竹子挂在树荫下。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系元慈山集》)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这两段表达方式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在这篇文章中,前半部分场景被书写,后半部分被清晰地书写,突出了场景的情感设置,情感与风景的融合,以及形式与精神。
两段之间的关系:最后一段是关于风景的,下一段是关于情感的。
它以情为景,以情为景,情与景交融,形神兼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复在风景中抒情,用清澈的水和正确的溪流中的石头写下宁静而陌生的环境。
它值得欣赏,但没有人欣赏,这导致了作者未能接触到人才的悲哀。
译文:道州市以西一百多步处有一条小溪。
向南流数十级,流入映溪。
小溪两边都有奇怪的石头。
它们倾斜、镶嵌、旋转和缠绕。
他们的姿势很奇怪,无法用语言描述。
清澈的溪流撞击岩石,激起巨浪和迁徙的溪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稀有的翠竹相映成趣。
如果溪流在开阔的山中,它非常适合隐士居住;如果你在一个人口稠密的地方,它也可以成为一个度假胜地,供市民参观,并像一个花园安静的人休息。
然而,自从道州成为国家行政办公室以来,没有人欣赏和关心它;我在小溪边徘徊。
我很抱歉!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
![《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ccdbc20066f5335b812104.png)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2分)①垂阴相荫( yìn )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 huì)污秽,肮脏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2分。
“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
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3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分。
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6、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1、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2、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