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问题、方法与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碍我们全面认识游戏
游戏既有好游戏,也有坏游戏,还有中性 游戏(介于好坏之间的模糊类)。 坏游戏有三种:一是危险游戏,二是低俗 游戏,三是行为不当游戏。 坏游戏不是说参与玩的儿童是坏的,而是 说对参与儿童是可能有伤害,或有负面影响的 游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强盗”游戏可能具有一种模糊性 质
男孩特别喜欢玩的“强盗”游戏是好是坏? 不能简单否定: 一是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破坏行为,只是一种装扮 行为而已; 二是如果没有过分沉迷于这一游戏,只是偶尔装 扮强盗,并不导致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是有可能形成儿童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 简单否定与简单肯定一样,是缺少问题意识的表 现,不利于研究水平的提高。
关于问题的“陌生化”处理
具有将熟悉的现象和事件“陌生化”的本领, 从而发现问题。问题常常形成和发现于“陌生化” 的过程,即把正常的现象和事件换一种方式来认识 和处理。 一是把“微观”事件或现象“中观化”或“宏观 化”,从而发现问题; 二是把“即时”事件或现象“拉长化”或“全程 化”,从而发现问题; 三是使事件或现象脱离原来的情境,产生 “换 位”思考的效果,从而发现问题。
方法和工具可以不断发明和创新
基于对早期儿童动作技能 与智力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 形成了左上图的基本规律。 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早期儿童 智力的纵向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基础。但运用到实践中实 在是太复杂了,有没有更好 的办法?古德沃夫的人形绘 制测量表创造了一种简单的 工具和方法,与花费昂贵的 智力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居伊· 勒弗朗索瓦《孩子们:儿 童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 版社,第318页)
方法能够提供和创造新的事实
理论表明,尊重儿童、保护 儿童的自尊是教育的基本要义, 但现实中我们常常自认为很尊 重儿童了,但儿童经常不买账。 问题出在哪里?方法所提供的 新事实能够促进理论本身的精 细化和完整化。(右图选自居 伊· 勒弗朗索瓦《孩子们:儿童 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68页)
(2)方法
方法的重要性:是联接未知和已知、不 确定到确定的桥梁。方法决定结果,在相当 程度上是正确判断;没有方法就没有“确定” 的结果,只有似是而非的“观念”和模糊的 “联想”。
案例:关于儿童合作的研究
关于儿童的竞争与合作,学者认定是儿童 发展中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前期研究已经认定 从婴儿开始,母婴之间就开始合作;学前期在 成人指导下进行合作,3岁左右就已经发展出 了设定共同目标,进行合作的社会性技能。 问题是: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譬如城市和 乡村,儿童合作与竞争是否具有差异性? (引自居伊· 勒弗朗索瓦《孩子们:儿童心 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66-367页)
问题:导致过于“理想化”的游戏概念
有专家认为:缺乏证据并不是这一观点的唯一缺 陷,重要的是以下两点“后果严重”: 一是导致人们对游戏形成“过于理想化”的认识, 从而掩盖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是导致成人对儿童游戏实施过分的干预,迫使 儿童无法自主选择游戏和参与游戏。而对儿童而言, 自主选择并参与游戏影响儿童的积极发展。
综合性的理解
我倾向于对教育研究下一个较为“复杂”的定 义: 教育研究是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下, 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通过规范性 和系统性的方法与过程,有意识地建构起来的 影响人们教育认知和教育行为的知识和意义系 统。
理解的要点
1、明确教育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有特定的空间和有限的范围,同时强调 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教育现象和事实的差异,从而理解教育既有 “共性”也有“个性”,承认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这对理解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极为重要; 2、承认有教育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无法解释的“现象领域”,将教育研 究的部分“对象和内容”定位于“教育现象和事实”的认识、分析和 理解,而这样一种现象和事实是主客观二者很难分离的“现象”和 “事实”,由此“关于教育实践研究”才能兴起。 3、肯定教育研究是一种方法和过程,并相应地生产教育知识与意义。方 法与过程紧密相关:方法的规定性决定了过程的系统性。“方法”决 定了某类教育研究与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密切相关的“特殊性”, “系统”决定了教育各类研究的“一般性”和“共通性”。 4、承认“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和事实所具有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 通过“知识”和“意义”的生产实现的,集中在通过主体的人的“教 育认识”和“行为选择”上,这种影响的“普遍性”体现在:“话语 的表达结构决定着现实的实践结构”。这种影响的“相对性”体现在: 研究可以是多样化、本土性和原创性。
结果统计
结果令人吃惊:在群体奖励的最初3次尝试中, 两个小组没有显著区别,而且每一次都有提高;在单 个的奖励的后三次尝试中,农村小组每一次合作成功 都明显高于城市小组。
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
研究者用“合作板”继续进行观察性的研究: 墨西哥的乡村和城市儿童; 以色列的乡村和城市儿童; 哥伦比亚的乡村和城市儿童; 黑足印弟安儿童和加拿大城市儿童; 毛利儿童:新西兰乡村与城市儿童。 结果均是前者比后者更具有合作性,从而揭示出:乡村 居民更倾向于合作,因为合作与舒适、亲密紧密相关, 而竞争与紧张和疏离紧密相关。
好问题的特质
1、面向现实形成问题:从对社会、教育、人的 观察中形成和发现问题,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 题; 2、 发现属于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异已”的问 题,要强调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能够研究、操 作和解决的问题; 3、发现具有研究空间和维度的问题,不要简单 地把工作和问题划等号,更不要人云亦云,赶 潮流,追时髦。
教育研究中“人”的研究
教育研究的范围极为宽泛,既有人的研究,也有 “非人”的研究(不是直接以人为对象的研究)。我 们既要关注人的研究(如校长研究、教师研究、学生 研究)本身如何,更应关注“非人”研究如何以人的 研究为基础,围绕着人、以人为中心做研究。“非人 研究”不能“目中无人”。 无论是宏观的政策、制度、体制等方面的研究, 中观的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校设施等 方面的研究,还是微观的教学内容、组织、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都要有关于人的假设、人性的假设和人的 需要的假设,即人的“不在场”的“在场”,都要有 教育学的意义、价值、伦理的判断和考量。
教育研究兼具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 性质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它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现象、 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秩序),与政治、经济、文化、 伦理、习惯、习俗等现象紧密相关,必然地与一个国 家(地区)的法律、制度、政策等社会背景和环境等 紧密相关,很宏观、很整体也很复杂; 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它涉及到作为主体的人的研 究,与最广泛的人类及其文明和文化,与最微观的人 的身体、心理、个性、人格甚至气质等紧密相关,既 需要研究整体的人类,也需要研究群体的人,还要研 究作为个体的人,既需要研究人的一般特征也需要研 究不同个体的人的发展和成长,很微观、很深入与也 很复杂。
“合作板”设计
研究设计分三个维度:
对象设计:随机选择两个儿童组(非洲的巴布亚新 几内亚),共8名儿童,一个小组(4人)的儿童来自 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另一小组 (4人)来自城市化的环境,受到迅速现代化的影响。 操作设计:要求四人小组合作画线,要求每一分钟 尽可能多地成功画线:即一次画一条通过数字圆圈的 直线;每个小组有六次机会。 奖励设计:成功一条奖给儿童一个硬币,前三次群 体奖赏,后三次个体(一对)奖赏。
关于问题的空间和维度
1、要明确三类问题:一是不能研究的问题,二 是不好研究的问题,三是能够研究的问题; 2、同一个问题可能具有多维的研究空间,不同 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3、不轻信肯定性的判断,不轻易否认否定性的 判断,对中性判断要有开放性的态度。
关于“游戏具有发展性”的研究
这是一个肯定性的判断: 斯通· 史密斯认为:游戏对儿童的生理、情绪、认 知、社交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游戏为儿童的未来发 展做一定的准备。 这个判断能被证实吗?马丁和克罗在对有关游戏 功能的文献进行检索整合后认为:除了对儿童的行为 存在一些短时影响外,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证据证 明有其他任何重要的好处。大量研究表明:短期影响确 实存在,长期影响无法证实。
本体论的困难
目前倾向于后两种认识,主要是因为: 困难一:就连自然科学都陷入方法论的困境,“模型实 在论”告诉我们,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真实、客观和本 质,更不要说教育这样的“人为制造”的现象与事实; 困难二:离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把“教育” 抽象出来,几乎无法理解和解释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 情境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行为,人只能是某一文化背 景下特定情境中的人(听从着文化指令、遵循着文化 “规则”、面戴文化面具、成为文化符号)。
2、教育研究的三大要素
支配和影响教育研究的全过程的内在要素 或要件主要三: 一是问题; 二是方法; 三是理论。 三者的有效运用和恰当配合,内在地决 定了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1)问题
课题源自于问题,是问题表述方式的转换 (又称之为假设)。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 研究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因此“问题”对研究者极为重要,好问题 是好研究的开端,因此有“成功提出问题”, 课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之说。 问题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标尺,即衡量研究 者水平和素养的重要尺度。但这一尺度并不以 “多少”为准。问题满天飞,并不必然地表明 问题意识和能力的高下。
教育研究的问题、 方法与理论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彭钢
讨论四个问题
1、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 2、教育研究的三大要素; 3、教育研究的基本模型; 4、案例:儿童的秘密
1、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
关于教育研究是什么的认识,大体有三种: 1、本体论的认识:假定“教育”是一种独立的、客观 的事实(自然现象与物理事实),主要目的是形成对 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解。 2、文化学的认识:假定“教育”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 象,教育研究主要是分析和把握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教 育的意义和价值系统,从而能够理解特定情境下的教 育“行为”和教育“选择”的“复杂内涵”。 3、现象学的认识:假定“教育”只是一种人类社会的 “现象”和人为制造的“事实”,教育研究主要是分 析和理解特定情境中的具体“教育现象和事实”,由 此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认识。
儿童研究的兴起
在教育学的人的研究中,我们既需要“校长研 究”、“教师研究”,更需要“儿童研究”,即一种 直接以儿童为对象的研究或“儿童文化”的研究。 儿童研究既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又需要进行 综合学科、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更需要进行 学校情境、课堂情境、教学现场的儿童研究,需要结 合学校教育的实践形态广泛地研究各类真实、具体的 儿童,而不是仅仅研究“一般儿童”、“标准儿童” 或“理想儿童”。 儿童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并逐步 有效影响其他的研究领域,推动其他领域教育研究的 实质性变化,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的兴 起和进步,我们才能重建和重写新的“教育学”。
间接相关、直接相关、紧密相关
一是与人的研究“间接相关”的教育宏观研究如政策、制度、体 制的研究,要“目中有人”,要有普遍的人,要基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 二是与人的研究“直接相关”的学校教育研究,要“目中有人”, 有特定的、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多数人,尤其要能够促进特定学 校情境中(在人中)师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师生成长的需要、快乐 和幸福; 三是与人的研究“紧密相关”,尤其是与学生发展紧密相关的课 程与教学研究,要“目中有人”,不仅要有“群体的人”也要有“个 体的人”,要照顾和关注到研究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 展,要体现“关爱”和“亲密”而不是导致 “疏远”和“陌生” 。 我姑且把这样一种教育研究称之为“理想主义”、“人道主义” 或“人性主义”的价值选择和伦理追求。
三类(3/3)“问题”
1、从问题形成的来源看:一是“现实”问题,即从现 实中提取问题,二是“比较”问题,从相同的事实和 现象的比较中形成问题,三是“预测”的问题,从对 未来的预测中形成问题; 2、从问题涉及范围来看,有宏观问题、中观问题和微 观问题,但三者具有相互转化的性质,如某个宏观问 题可以转化为微观问题(核心与关键),反之亦然; 3、从问题的性质来看:有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政策 问题,或理论、制度、技术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