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地理教案-印度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印度》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64b3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2.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类型,掌握印度的农业、工业、主要城市及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学会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3.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印度的自然现象、经济发展及人文风情,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世界地理的热情。
2.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了解印度独特的文化,尊重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7.鼓励同学们关注国际地理时事,选取与印度地理相关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并在课堂上分享。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3.小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张印度地图,标注出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类型、重要城市等要素。
2.结合印度的地理特点,分析其对农业、工业和人文风情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3.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印度城市,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渠道,了解该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份旅游指南。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1aff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0.png)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掌握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3. 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4. 了解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3. 印度的气候特点;4. 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2. 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3. 地图和图片素材;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印度的音乐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出印度的位置;2. 利用图片和地图素材,讲解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3. 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4. 讲解印度的人口和文化特点,包括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就印度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人口和文化特点展开讨论,并列举具体例子;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提问和补充;3. 实践活动: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旅游宣传海报,展示印度的特色和吸引人之处。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印度的地理特点,重点强调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人口和文化特点;2. 评价学生的讨论和海报设计,给予肯定和建议;3. 提问:你觉得印度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供阅读材料:给学生发放关于印度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印度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印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介绍印度的文化特色。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印度的地理特点,对印度的地形地貌、气候、人口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https://img.taocdn.com/s3/m/f9b2bb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0.png)
印度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学生回答略)。
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初中地理 教案 印度
![初中地理 教案 印度](https://img.taocdn.com/s3/m/f3e19d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5.png)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掌握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
3. 分析印度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印度的人文地理要素。
3.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
2. 印度地图、地形图、人口统计图等教学图片。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印度地图,找出印度的位置,了解其所在的大洲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已知的印度信息。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2. 讲解印度的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宗教、语言等。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建筑等,增强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印度的地形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人口统计图,了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讲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
2. 讲解印度的农业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种植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
2.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印象?引导学生分享对印度的看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绘制印度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地形特点。
2. 请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印度的短文,内容包括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探究、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9512376bd97f192279e9cc.png)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1)一、自学内容: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水旱灾害频繁”(34—38)二、自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三、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四、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五、自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气候有几种?说出气候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二)自学34页“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部分内容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读36页图7.35从图7.35上分析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是3、阅读36页活动3文字框内的文字材料,请你针对印度的人口问题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4、阅读36页活动4的表7.1内容,众多的人口给印度带来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5、认真观察图7.31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洋以北,东濒湾,西滨海。
6、读图7.34,“印度的地形”,①从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北部与、、国家相邻,西邻国,东邻国。
②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所在的位置,然后填写到右面的空白图上。
③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三)自学36页“水旱灾害频繁”部分内容1、读37页图7.38,图7.39南亚1月风向图,图7.40南亚7月风向图回答问题。
(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其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 _月至____月,风向是_ ,风从 吹向 。
(海洋或陆地)这时是 季,易发生 灾。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月,风向是_ ,风从 吹向 。
初中地理印度 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5957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e.png)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人口增长原因。
2. 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印度》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课件。
3. 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地图和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国家?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印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印度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
2. 教师讲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如人口超过10亿、增长速度快等。
3. 教师讲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如农业发展、旅游业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印度的农业发展案例,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原因。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印度地形分布图。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印度的旅游攻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的辅助,使学生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讲解中,结合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分析了印度经济的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印度农业发展的原因。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尤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尤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6823f9360cba1aa811da43.png)
印度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文明古国[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高龙中学谭万新教学目标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印度教案(3篇)
![印度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a979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b.png)
印度教案(3篇)印度教案范文篇一广州市21中地理科黎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明确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能力目标:能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知道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起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手提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3月17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追踪》。
自3月8日以来,马航失联客机上2百多位乘客的安危一直是我们牵挂的焦点。
现周边国家已将范围扩大到印度洋海域。
那么印度洋的名字来源和哪个国家密切相关呢?(板书) 第三节印度过渡:那么印度的位置在哪里呢?(板书)一、印度的位置出示地图《亚洲的政区》,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并说出印度所在的大洲及周边的海洋。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1: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_______部,南临__________洋,西边是________海,东边是_________湾。
(板书)1、海陆位置过渡:那么印度的范围有多大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先画出经过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经纬线。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2:经纬度范围:印度主要位于___ N~___ N,___ E~___ E,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板书)2、经纬度位置过渡:印度的范围比较大,那么他的邻国有多少个呢?出示地图《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印度的邻国。
指导学生看图思考,完成《学案》NO.3:主要邻国:北邻中国、_____ 和不丹;东北与______ 、缅甸接壤;西北与_______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_______隔海相望。
[K12学习]印度 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
![[K12学习]印度 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2ecd3ff12d2af90342e607.png)
印度教案课题第8课印度(一)第课时共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 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法学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导入新课.多媒体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8课印度重难点教学过程.展示:图9.27“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展示:图9.28“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839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e.png)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认识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的理解。
2. 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
3. 印度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教师讲述印度的地形分布,强调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三、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教师讲述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如高生育率、低死亡率、医疗条件改善等。
3.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宗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等。
3. 教师讲述印度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特色美食。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增长特点和宗教、文化、农业发展情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绘制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
印度教案初中地理
![印度教案初中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6a1d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6.png)
印度教案初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明确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3. 掌握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印度的人口问题。
2. 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 印度的粮食问题。
4. 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 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领略一下印度的风采。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印度的气候类型,重点讲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 讲解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3. 讲解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重点讲解水稻种植和黄麻种植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印度的工业发展情况。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情况,重点讲解棉纺织工业和软件产业的特点。
2. 讲解印度的粮食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析印度的工业发展情况。
2. 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印度的粮食问题。
地理《印度》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印度》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4ac8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a.png)
地理《印度》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等基本情况;(2)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了解印度的河流、地形、宗教、文化等特色;(4)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与中国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等基本情况;(2)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印度的河流、地形、宗教、文化等特色;(4)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印度的河流、地形对农业和人口分布的影响;(3)印度的宗教、文化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4)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地理特点;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3.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与中国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3. 准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2)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印度有哪些特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河流、地形、宗教、文化等特色;(3)让学生思考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a429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f.png)
初中地理《印度》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2.了解印度的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3.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气候和自然环境;3.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4.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印度吗?了解印度的一些特点吗?2.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概念问题和美景图片展示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Step 2: 概念解释和学习(15分钟)1.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a.解释印度的地理位置,并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和平原,以及对农业和交通的影响。
2.气候和自然环境:a.解释印度的气候类型,并展示气候图,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印度的自然环境,如河流和湖泊,并讨论其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Step 3: 探索和讨论(20分钟)1.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a.分组讨论,学生收集有关印度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的信息。
b.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信息汇总,进行小组展示。
Step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篇关于印度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和分享答案,并讨论印度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Step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1.总结印度的地理环境、人口、宗教、语言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实施要点:1.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学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
3.混合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地图、图片和文章,帮助学生加深对印度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案文库
![地理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案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84cf81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3.png)
地理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案文库教案标题:地理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掌握印度的地形特征和气候条件。
3. 了解印度的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
4. 了解印度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宗教。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印度的地形特征和气候条件。
3. 印度的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
4. 印度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宗教。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印度地图。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印度的地形和气候。
3. 有关印度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的统计数据。
4. 有关印度文化和宗教的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并指出印度与邻国的边界。
2.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地形和气候可能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主体:1. 地形特征和气候条件:a.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印度的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等。
b. 介绍印度的气候条件,如季风气候、热带气候等,并解释其对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2. 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a. 展示有关印度人口分布的统计数据,解释人口分布的原因。
b. 介绍印度的主要城市,如孟买、德里等,并解释其经济和人口的重要性。
3. 文化特点和重要的宗教:a. 介绍印度的文化特点,如多样性、印度教的影响等。
b. 介绍印度的重要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并解释其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总结:1. 小结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和文化特点。
2. 强调印度在地理、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印度的城市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印度的历史和政治情况。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完成的拓展活动和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实地考察和互动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地理《印度》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印度》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2a6e7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1.png)
地理《印度》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了解印度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掌握印度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特色;了解印度的经济概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了解印度的政治体制及行政区划;了解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及合作领域。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印度与中国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进对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态度,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国际关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印度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特色;印度的经济概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印度的政治体制及行政区划;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及合作领域。
2. 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印度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特色;印度的经济概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印度的政治体制及行政区划。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印度地图、印度相关图片、印度经济发展数据、印度文化资料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黑板、粉笔等;4. 小组讨论准备:分组名单、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简要介绍印度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讲解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讲解印度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讲解印度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特色;讲解印度的经济概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讲解印度的政治体制及行政区划;讲解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及合作领域。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印度(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印度(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e7d557011ca300a7c39010.png)
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河流和地形分布。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再驰骋于世的帝王也有束手无力的时候,留不住身边心爱的妻子的生命,便倾举国之力,耗费巨资建成了这座象征爱情的丰碑,写下了自己对妻子无尽的思念。
所有亲眼目睹过泰姬陵的人没有不为之动容的。
如今泰姬陵已经成了印度的代名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筑所在的国家——印度。
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4.在下图中找出印度河、恒河,看看它们主要流经哪些国家。
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并补充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根据回答的正确率评选出最优小组。
4 在图中找到印度河和恒河,并指出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恒河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给出空白图让学生将地理事物: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填到空白图中。
学生独立在空白图中填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等地理事物的名称。
同位互相矫正答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印度的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对印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印度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课下收集资料。
印度风俗:印度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例如,印度服饰文化:印度女性的钟爱——纱丽。
印度数学家还研究了分数象我们今天这样书写它们年,伏拉罕密希拉能通过计算星的位置;阿耶波多论述了确定平方根的法则,给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建筑:泰姬陵宗教: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本,泰国,缅甸等。
初中印度地理教案
![初中印度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5084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6.png)
初中印度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掌握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经济发展。
(3)小组讨论,探究印度的社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印度地理文化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培养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社会问题。
(3)印度的经济发展策略及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图、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小组讨论,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 课堂讲解(1)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农业分布。
(2)讲解印度的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及主要城市。
(3)讲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4. 互动环节(1)提问:印度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对农业有什么影响?(2)提问: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3)小组讨论:印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人口增长、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经济发展及主要城市。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印度(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印度(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6eae42de80d4d8d15a4f7b.png)
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
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重点)3.了解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的地位。
【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助学。
:过渡承转印度的水热条件优越,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棉花、黄麻、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我们知道,热带季风气候的不足之处是旱涝不均,印度也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展示图片“旱涝灾害”:印度时常发生这种自然灾害,为什么粮食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们在印度的农田里也能看到很多沟渠,为什么?沟渠是排灌用的。
原来,印度政府在农业方面,进行了改良。
不只是在粮食生产上,在其它部门也有改革,使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充满了活力。
阅读“绿色革命”展示补充材料“绿色革命”提高粮食单产,“绿色革命”以来,平均每年增长,粮食产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三粮食生产大国。
粮食实现出口。
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板书设计】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3.下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热丰富,旱涝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少的国家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4.下列关于印度工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 B.印度工业体系不完整C.孟买是印度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信息产业中心5.读“印度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回答问题Array (1)印度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 ,发展了钢铁工业。
麻纺织工业中心是_____,棉纺织工业中心是_______。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https://img.taocdn.com/s3/m/fd765e4767ec102de2bd8999.png)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印度》教案1.知识与技能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教具准备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板书〕东方文明古国印度〔引入新课〕唐僧取经是到个国家当时是学习种宗教呢图片上的荷花就是印度的国花在许多有关佛教的场所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再盛行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些也导致印度的政治版图的变化〔学生活动〕恒河沐浴〔归纳小结〕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严重〔学生活动〕提供参考网址:印度的人口阅读印度人口、民族和语言欣赏印度的沙丽和泰姬陵印度世界建筑奇迹泰姬陵〔板书〕二、农业生产大国〔学生活动〕在“印度”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恒河、德干高原、印度洋〔板书〕1.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灌溉和航运价值高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板书〕2.印度河和恒河〔学生活动〕为什么恒河没有印度河长但流量远远超过印度河〔板书〕3.热带季风气候〔学生活动〕观看影片:热带季风气候绝大多数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板书〕4.“绿色革命”主要通过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为中心提高粮食产量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学生活动〕看图分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前后粮食产量的变化〔板书〕5.经济作物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黄麻种植发展迅速茶树自我国引种现茶叶产量巨世界第一位分析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的关系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沿海地带平原为主.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地处德干高原背风坡,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中部茶东北部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学生活动〕阅读观看印度的牛〔板书〕6.印度的牛是世界养牛最多的国家〔板书〕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板书〕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基础最好机械、化工发展快原子能和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空间技术、核能利用、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板书〕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工业孟买是著名的棉纺织城两地分别是重要的海港并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学生活动〕提供网址:印度的软件业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板书设计印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世界农业大国之一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2.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3.“绿色革命”4.经济作物5.经济作物6.印度的牛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教后感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印度的古代文明作为导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我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气候部分的知识采取观看教学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印度的气候并且客观分析降水对印度的影响理解降水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将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合层层深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案-印度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
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
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
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对于印度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部分,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读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归纳表格
世界第二大人口国,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得出人口增
长过快对农业生产压力大
对于工业生产与主要的城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法,重点培养观察、分析“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的能力:印度有哪些工业部门?
印度工业区主要分布何处?为什么?
主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
归纳表格
关于“印度”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景观图片;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展示印度景观图片,这是哪个国家的?
第二节印度
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一、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农业—生活—交通
印度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
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光热、水、土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农业生产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农作物
分布
与地形、气候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水稻需水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小麦棉抗旱能力强,棉花后期生长需更多光照,这些地区光照足,降水较少,地势和缓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较好的低山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请分析原因?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修水库等等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及其中心城市
【教学难点】印度的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自然条
【教学用具】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主要工业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
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
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
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
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
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教师进行归纳,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
棉纺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麻纺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地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
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板书设计】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工业发展条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关于“印度”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相关的印度教学
【教学过程】
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
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印度从位置看,位于南亚次大陆上,与我们相邻,那么大家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了解多少呢?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
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
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世界文明古国
在印度有一种动物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及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农业生产作为保障,而农业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从地形及气候两方面看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教师进行总结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印度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