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年产10万吨合成氨装置制工段

年产10万吨合成氨装置制工段

年产10万吨合成氨装置精制工段(烃化)设计目录1、前言2、原料的选择3、厂址的选择4、工艺的确定5、物料衡算6、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7、车间布置与设计8、工程概算9、设计总结与心得前言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料,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合成氨工艺涉及众多工段,本设计为年产10万吨合成氨装置精制工段烃化设计,烃化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烃化反应的方法来净化精制合成氨原料气,使合成氨原料气进入氨合成工段之前的气体中CO 、CO2(俗称气体中的“微量”指标)总量小于10ppm,以达到合成氨入塔要求。

对烃化的工艺条件、反应原理及工艺流程作简要论述。

二、原料的选择合成氨生产的原料有焦炭、煤、天然气、重油等。

本设计以煤作为原料,因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在原料来源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从而降低生产过程的成本。

合成氨的生产需要氢气和氮气,氢气来源是以煤为原料经过造气、净化工序后,输出地精制气体(主要含量为H2)作为合成氨工段的生产原料。

氮气的来源主要是空气中的氮气,可以在低温下将空气液化、分离而得到,作为合成氨工段的另一重要原料。

三、厂址的选择本设计合成氨厂选址选于省六盘水市盘县两河新区。

1. 原料来源便捷两河新区位于老屋基煤矿、山脚树煤矿、红果镇煤矿、火铺煤矿等几大煤矿的中心地带,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厂建立在此具有先天优势。

2.交通便利新区沪昆高速公路在沙坡和两河两地出入,即将通车的毕水兴高速公路水盘段与沪昆高速公路在区海铺呈十字交汇,正在修建的长昆快速铁路家庄站紧挨海铺交汇点和沪昆两河出口,320国道贯穿全境。

3.水资源丰富新区邻近的托长江为珠江水系分支,为工业的发展带来甘霖。

4.电力资源丰富两河新区有22万千伏安和11万千伏安的输变电站各一座,为配合搞好新区的建设,盘县供电局专门成立了两河新区电力服务领导小组,确保正常供电。

年产10万吨合成氨造气工段设计

年产10万吨合成氨造气工段设计

1 绪论 (5)1.1 煤气化发展史 (5)1.2 煤气化技术发展趋势 (5)2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论证 (6)2.1 生产方法的介绍 (6)2.1.1 固定床气化法 (6)2.1.2 流化床气化 (6)2.1.3 气流床气化 (7)2.1.4 熔浴床气化 (7)2.2 生产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7)3 常压固定床间歇气化法 (8)3.1 半水煤气定义 (8)3.2 固定床气化法的特点 (8)3.3 生产半水煤气对原料的选择 (8)3.4 半水煤气制气原理 (9)3.5 发生炉内燃料分布情况 (10)3.6 各主要设备的作用 (10)3.6.1 煤气发生炉 (10)3.6.2 燃烧室 (11)3.6.3 废热锅炉 (12)3.6.4 洗气箱 (12)3.6.5洗涤塔 (12)3.6.6 烟囱 (12)3.6.7 自动机 (12)3.7 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艺条件 (12)3.8 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13)3.9 间歇式气化的工作循环 (14)3.10 间歇式制半水煤气工艺流程 (15)4 工艺计算 (16)4.1 煤气发生炉(含燃烧室)的物料及热量衡算 (16)4.2 物料及热量衡算 (17)4.3制气阶段的计算 (20)4.3.1 物料衡算 (20)4.3.2 热量衡算 (22)4.4 总过程计算 (24)4.5 配气计算 (26)4.6 消耗定额 (27)4.7 吹净时间核算 (27)4.8 废热锅炉的热量衡算 (28)4.9 夹套锅炉的物料及热量衡算 (32)5 设备计算 (33)5.1 煤气炉指标计算 (33)5.2 煤气台数的确定 (34)5.3 空气鼓风机的选型及台数确定 (34)6 各设备的选型及工艺指标 (35)6.1 Φ3米U.G.I型煤气发生炉的工艺指标 (35)6.2 燃料室的工艺指标 (35)6.3 洗气箱工艺指标 (36)6.4索尔维式废热锅炉工艺指标 (36)6.5填料式洗涤塔工艺指标 (37)6.6 煤气发生炉自动加煤机工艺指标 (37)6.7 10000m3螺旋式气柜的工艺指标 (38)6.8 集尘器 (38)7 车间布置简述 (39)8 安全技术与节能 (39)8.1 安全技术 (39)8.2 节能 (40)9.1 人员工资 (41)9.2 总投资计算 (41)9.3 成本计算 (43)参考文献 (44)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成氨毕业设计论文

合成氨毕业设计论文

合成氨毕业设计论文【篇一:毕业论文合成氨】目录前言 (2)第一章总论 (3)1.1生产方法论述 (4)1.2氨合成催化剂的使用 (5)第二章氨合成工艺 (5)2.1氨合成工艺流程叙述 (5)2.2主要设备特点 (6)2.2.1氨合成塔(r1801) (7)第三章冷冻工艺流程说明 (8)3.1冷冻工艺流程叙述及简图 (9)第四章自动控制 (10)4.1控制原则 (10)4.2 仪表选型 (10)第五章安全技术与节能 (11)5.1 生产性质及消防措施 (11)5.1.1生产性质 (11)5.1.2消防措施 (11)5.2节能措施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前言在常温常压下,氨是有强烈刺激臭味的无色气体,氨有毒,且易燃易爆,空气中含氨0.5%,在很短时间内即能使人窒息而死,含氨0.2%,在几秒钟内灼烧皮肤起泡,含氨0.07%,即会损伤眼睛。

氨的燃点150℃,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16%~25%(体积)。

在标准状态下氨的密度0.771克/升,沸点-33.35℃,熔点(三相点)-77.75℃,气态氨加热到132.4℃以上时,在任何压力下都不会变成液态,此温度称为氨的临界温度。

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升水约可溶解700升氨,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氨易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与氧反应生成no与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然后脱水生成尿素。

4nh3?5o2?4no?6h2o2nh3?co2?nh4coonh2 (氨基甲酸铵)nh4coonh2?co(nh2)2?h2o氨还可与一些无机酸(如硫酸、硝酸、磷酸)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等。

除了化肥工业以外,氨在工业上主要用来制造炸药和化学纤维及塑料。

氨还可以用作制冷剂,在冶金工业中用来提炼矿石中的铜、镍等金属,在医药工业中用做生产磺胺类药物、维生素、蛋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等。

氨是在1754年由普利斯特里(priestly)加热氯化铵与石灰而制得。

合成氨论文

合成氨论文

论文写作与指导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合成氨合成工艺的现状The present status of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Wang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124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chemical, lanzhou, gansu ,730124 摘要:合成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合成氨设备、催化剂、合成氨工艺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设备方面,通过对冷管型合成塔和绝热型合成塔新技术的综述和两种设备的对比,阐述了国内外合成氨设备的不同之处,及国内外合成氨设备的优劣,提出了国内合成氨设备的发展建议。

合成氨工艺方面,通过转化、变换、脱碳、合成四方面综合阐述了目前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合成氨工艺的新技术和工艺流程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合成氨;新工艺;合成塔Abstract:Ammon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emical production,It has an important sta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This article has summarized the ammonia synthesis by ammonia equipment, catalyze, and technology to describe the actuality and the future which based the literature disquisition. For the equipment through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ld tube compose tower and insulate compose tower, we can know which is better and it can also give some advice of the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equipment.For the technology, through the transform, commutation, decarburization and compose which tell the technology at present and development in future .introduce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y flow.Key words: ammonia synthesis; new technology; catalyst; reactor1 、合成氨的历史过去制氢是在水煤气发生炉中加水蒸汽使其焦炭气化,氮则以空气形式通入,使氢氮维持正确比例。

大型氨厂凯洛格工艺氨合成工序工艺设计计算毕业论文

大型氨厂凯洛格工艺氨合成工序工艺设计计算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10万吨年合成氨厂两段中间间接换热式变换炉的最佳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

10万吨年合成氨厂两段中间间接换热式变换炉的最佳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

10万吨年合成氨厂两段中间间接换热式变换炉的最佳工艺设计毕业设计10万吨/年合成氨厂两段中间间接换热式变换炉的最佳工艺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20101331班学号:2010133108姓名:姚正贤指导老师:王智娟完成时间:2013年8月30日目录绪论 (6)一、合成氨原料 (6)1、合成氨生产工艺 (6)2、 氨的用途 (6)二、合成氨的生产现状 (7)1、世界合成氨生产现状 (7)2、我国合成氨生产现状 (7)三、合成氨技术的发展趋势 (8)设计条件 (9)一、最佳设计条件式的建立 (9)二、最佳温度变换率分配方案和接触时间的计算 (10)1、已知条件 (10)2、在T~x 图上标绘出平衡曲线和最佳温度曲线 (12)3、由条件式I 确定第一段出口状态和第二段入口状态。

(13)(1)绝热操作线方程及绝热温升的确定 (13)4.用条件式2T ∏确定二段出口状态 (16)三、催化剂用量的计算 (19)1、第一段11001V C R υτ= .................................................................. 19 2、第二段20022V C V T R ∴= ................................................................... 19 3、总用量3+13.5310.4214.95m 12V V V RT R R ==+= ....................... 19 四、变换炉工艺尺寸的确定 .. (19)五、 附录 (22)1、正负面积求变化率: (22)2、求接触时间 (23)10万吨/年合成氨厂两段中间间接换热式变换炉的最佳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根据效益最好的原则,以变换炉催化剂体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导出了间接换热式变换炉最佳设计的条件式,并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年产十万吨合成氨厂变换炉所需B113型催化剂的理论体积,可供有关设计部门和生产单位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

摘要:本毕业设计论文针对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的工艺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合成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通过对合成氨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能够满足年产10万吨合成氨需求的变换工段工艺。

关键词:合成氨、工艺设计、变换工段、年产10万吨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农业肥料、化工原料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合成氨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设计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种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以满足年产10万吨合成氨的生产需求。

通过对工艺参数的研究和分析,实现合成氨的高效生产和优质产品的制备。

第二章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和原理2.1合成氨的制备方法合成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催化剂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本论文选用催化剂法进行合成氨的制备,因为催化剂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2.2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气体净化、催化转化和分离纯化等步骤。

本论文设计的工艺流程包括氨合成反应器、冷却系统、分离塔等工艺单元。

3.1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参数的确定是设计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的基础。

本论文根据生产需求和催化剂特性,确定了合成氨的最佳反应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用量等参数。

3.2工艺单元的设计根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设计了氨合成反应器、冷却系统和分离塔等工艺单元。

通过对每个工艺单元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各个单元的结构和尺寸。

第四章工艺优化和改进4.1工艺优化方法本论文采用模拟和计算的方法对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进行了优化。

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变化进行模拟和计算,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4.2工艺改进措施在进行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工艺改进措施,以提高合成氨变换工段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五章结论通过对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的研究,本论文设计了一个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合成氨工艺。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艺设计PPT课件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艺设计PPT课件

2021
15
中间冷淋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已知:变换气的流量:
185.39 koml
设冷淋水的流量:
X kg
变换气的温度:
415℃
冷淋水的进口温度: 20℃
进二段催化床层的温度:353℃
冷凝水吸热Q1= X(H-h1)变换气吸热Q2= nCpm△T 根据热量平衡:0.96 Q2= X(H-h1) X=102.397kg = 5.689 kmol= 127.44 m3(标)
2021
4
2、合成氨的典型工艺流程介绍
净化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 脱硫脱碳过程

气体精制过程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原料气的
制备、净化、压缩和合成
2021
5
3、合成氨变换工艺原理
变换工序是指CO与H2O(g)反应生成CO2和H2的 过程。合成氨中需要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 的CO。变换工段主要利用CO变换反应式:
2021
11
废热锅炉的热量和物料计算
进废热锅炉的温度为: 920℃
出废热锅炉的温度为: 330℃
进出设备的水温:
20℃
出设备的水温:
330℃
进出设备的转化气(湿):168.37kmol
进出设备的水量:
X kmol
物量在设备里无物量的变化。
水带入热Q1=XCpT 变换气带入热Q2=nCpmT 同理求得变换气带出热Q3;水带出热Q4。 热量平衡:0.96×(Q1+ Q2)= Q3+ Q4 则X=288.305koml
低变炉的热量衡算
变换气反应放热Q1=nCO×△H1
气体吸热Q2=nCpm△T
热损失Q3=Q1-Q2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终稿)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终稿)

合成氨厂变换车间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主要是对合成氨工厂变换工段的设计,此设计选用中变串低变工艺流程。

工艺计算过程主要包括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设备选型计算等。

关键词:合成氨;变换;计算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on transform System forAmmonia PlantAbstract:This design was mainly for the synthetic ammonia plant shift conversion section.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used the middle temperature change first ,and then used the low temperature change .Process calculation mainly included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and equipment selection.Key words:ammonia synthesis, transform , calcul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概述 (1)1.2 目的和意义 (1)1.3 合成氨工业概况 (2)1.3.1 基本现状 (2)1.3.2 发展趋势 (2)1.3.3 应用领域 (2)1.4 变换工艺介绍 (3)1.4.1 中温变换工艺 (3)1.4.2 中串低变换工艺 (3)1.4.3 中低低变换工艺 (3)1.4.4 全低变工艺 (4)1.5 变换工艺的选择 (4)1.5.1 工艺原理 (4)1.5.2 工艺条件 (4)1.5.3 工艺流程确定 (5)1.5.4 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 (6)第2章物料与热量衡算 (7)2.1 已知生产条件 (7)2.2 水气比的确定 (7)2.3 中变炉CO的实际变换率的求取 (8)2.4 中变炉催化剂平衡曲线 (9)2.5 最佳温度曲线的计算 (10)2.6 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10)2.6.1 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11)2.6.2 对出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变换气的温度进行估算 (13)2.6.3 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13)2.7 中变一段催化剂操作线的计算 (16)2.8 中间冷凝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计算 (17)2.9 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18)2.9.1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19)2.9.2 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21)2.10 中变炉物料、热量恒算结果列表 (23)2.11 低变炉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24)2.11.1 低变炉的物料衡算 (24)2.11.2 低变炉的热量衡算 (26)2.12 低变炉催化剂平衡曲线 (28)2.13 最佳温度曲线的计算 (29)2.14 废热锅炉的热量和物料衡算 (30)2.15 水蒸汽的加入 (32)2.16 主换热器的物料与热量的衡算 (33)2.17 调温水加热器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34)第3章设备的选型 (36)3.1 中变炉的计算 (36)3.1.1触媒用量的计算 (36)3.1.2第一段床层触媒用量 (36)3.1.3 第二段床层触媒用量 (37)3.1.4 触媒直径的计算 (39)3.2主换热器的计算 (41)3.2.1传热面积的计算 (41)3.2.2 设备直径与管板的确定 (42)3.2.3 传热系数的验算 (42)3.2.4 壳侧对流传热系数计算 (44)3.2.5 总传热系数核算 (45)3.2.6传热面积的核算 (45)3.3 其他主设备 (46)第4章设备一览表 (47)参考文献 (48)致谢 (49)第1章 绪 论1.1 概述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化学肥料的生产。

天然气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段毕业设计

天然气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段毕业设计

学院毕业设计天然气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段1引言氮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成分之一,大多数的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存在于空气中的游离氮,只有当氮与其他元素化合以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固定氮”。

20世纪初,经过人们的不懈探索,终于成功的开发了三种固定氮的方法:电弧法、氰氨法、和合成氨法。

其中合成氨法的能耗最低。

1913年工业上实现了氨合成以后,合成氨法发展迅速,30年代以后,合成氨法已成为人工固氮的主要方法。

1.1氨的性质氨化学式为NH3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辛辣味的恶臭气体,会灼伤皮肤、眼睛,刺激呼吸道器官粘膜,空气中氨的质量分数占0.5% ~ 1.0%就会使人在几分钟内窒息。

氨的主要物理性质见表0-1。

氨在常温加压易液化,称为液氨。

氨易溶于水,与水反应形成水合氨(NH3 + H2O=NH3·H2O)简称氨水,呈弱碱性,氨水极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氨含量为1%的水溶液PH为11.7。

浓氨水氨含量为28% ~ 29%。

氨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如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与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铵;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基甲酸铵,脱水后生成尿素等等。

表1-1氨的主要物理性质[1]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设计1.2氨的用途氨主要用于制造化学肥料,如农业上使用的所有氮肥、含氮混合肥和复合肥等;也作为生产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如基本化学工业中的硝酸、纯碱、含氮无机盐,有机化学工业的含氮中间体,制药工业中磺胺类药物、维生素,化纤和塑料工业中的己酰胺、己二胺、甲苯二异氰酸酯、人造丝、丙烯腈、酚醛树脂等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地以氨为原料。

另外在国防工业尖端技术中,作为制造三硝基甲苯、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等多种炸药的原料。

氨还可以做冷冻,冷藏系统的制冷剂。

1.3合成氨的发展历史1.3.1氨气的发现十七世纪30年代末英国的牧师、化学家S.哈尔斯(HaLes,1677~1761),用氯化铵与石灰的混合物在以水封闭的曲颈瓶中加热,只见水被吸入瓶中而不见气体放出,1774年化学家普利斯德里重做该实验,用汞代替水来密封,制得了碱空气(氨),并且他还研究发现了氨的性质,发现氨极易溶于水、可以燃烧,还发现该气体通以电火花时其容积增加,而且分解为两种气体:H2和N2,其后H.戴维(Davy,1778~1829)等化学家继续研究,进一步证明了2体积的氨通过电火花放电后,分解为1体积的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2]。

配合年产10万吨合成氨生产脱硫工段初步设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配合年产10万吨合成氨生产脱硫工段初步设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脱除煤气中的硫有如下意义和要求具体如下
1.1.1消除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气体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产生不可还原的血红蛋白而使人中毒。车间内硫化氢的允许浓度不高于10mg/m3,当硫化氢浓度达到700—1000 mg/m3时人吸入后会立即昏迷,窒息致死。
硫化氢的水溶液也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饮用被硫化氢污染的水,可使人的记忆力明显衰退,神经衰弱,心血管变形等,对人体危害极大。故工厂排水含硫化氢的量必须小于0.5mg/L,作为生活水必须远低于此值。
2.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各脱硫方法的进展,重点研究了ADA脱硫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
3.对ADA脱硫工艺设备进行平面布置图等,给ADA脱硫工艺提出了建厂条件。
4.提出了本设计对其他专业的要求。
4.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陈声宗.化工设计.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煤气中的硫化氢既是有害物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脱硫装置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如硫磺、硫酸、硫氨、硫代硫酸钠等。
我国储煤量为8593.88多亿吨,炼焦煤约占35~38%。目前我国才煤量已超过10亿吨/年,假定煤中平均含硫0.8%,其中10%被回收,则每年可产硫磺80万吨,用来制硫酸每年可得200多万吨,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能将焦炉煤气中的H2S回收对企业也是有利可图。
1.1.2防止含硫化氢的煤气做燃料时生成的SOx对大气造成污染。
当含有硫化氢的煤气燃烧后废气中含有SO2和SO3在大气中危害极大,严重时形成酸雨,腐蚀露天设备,危害农作物生长,我国规定车间内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为15mg/m3。
饱和煤气中含有硫化氢时,对设备、管道等均有强烈的腐蚀性,输送一般煤气时,管道年腐蚀速度为8g/m² ·a,而当硫化氢浓度高时为75g/ m² ·a,当输送压缩湿煤气时,腐蚀更加严重。

合成氨毕业设计

合成氨毕业设计

合成氨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设计——“合成氨过程的集散控制系统设计”是针对目前合成氨生产的具体要求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与设计,以实现合成氨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与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

本文是以我国中大中型氮肥生产企业为背景,天然气为原料气,在分析了合成氨生产过程基本工艺的基础上,主要对合成氨过程中的合成工段进行研究。

此次设计详细介绍了此工段中的氢氮比控制,几乎所有的合成氨装置对氢氮比的控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氢氮比系统是一个超大时滞系统,大时滞系统的控制问题是过程控制中的难题,超大时滞系统的控制更为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设计了串级加前馈控制系统用于该过程氢氮比在线控制。

本文基于浙大中控的JX—300X系统进行系统组态、界面组态、操作组态。

在SCKey组态软件的环境下完成了系统组态,并对其控制功能进行分析。

DCS组态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氨合成工段的集散控制系统较常规(经典)控制有明显的优势,此次设计基本成功。

关键词集散控制系统;合成氨工段;氢氮比控制;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SyntheticAmmonia ProcessAbstractThis design –“D 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aims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the specific request of the present synthetic ammonia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synthetic ammonia industrial automatic control and the management, finally enhances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efficiency is the goal.This article takes our country in the large and middle scale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roduction enterprise as a background, and takes the natural gas as the feed gas, based on analyzing in the synthetic ammonia production process basic craft, mainly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synthesis construction section of the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 The control scheme of H-N ratio in synthesis construction section is in detai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ome problems of controlling the H-N ratio exist in almost all devices of synthetic ammonia production. The system of H-N ratio is a very-large-scale-time delay system.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control a large-scale-time delay system in the field of control process and much more difficult to control a very-large-scale-time delay system. In this paper, one method to resolve this tough problem is obtained by Model-Free Control Method (MFC) with a pre-fee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ethod works well.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his article designs the cascade with a 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to use H-N ratio to the on-line control.This article which based on “Zhe Da Zhong kong JX-300X” system carries on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the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and the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After accomplishing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in the SCKey configuration software environmen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its control function.The DCS configuration test result indicate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of the ammonia synthesis construction section is more obvious superiority than the convention (classics) control system , and this design is basically success.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第1章前言..........................................................1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 1.2 合成氨过程发展概况............................................1 1.3 存在的问题及最新发展..........................................2 第2章合成氨生产过程简述及控制需求分析..............................3 2.1合成氨生产过程简述............................................3 2.2合成氨工段的工艺流程..........................................4 2.3控制需求分析...................................................4 第3章控制方案设计及论证.............................................6 3.1氢氮比控制.....................................................6 3.1.1控制对象特性分析..........................................6 3.1.2工艺对氢氮比的控制要求...................................7 3.1.3控制方案设计.............................................8 3.2惰性气体含量控制系统..........................................10 3.3合成塔触媒层温度控制..........................................11 3.4循环气氨冷器出口温度和液位控制.................................12 3.5氨分离器及冷交换器液位控制.....................................13 第4章控制系统总体设计...............................................154.1 JX—300X控制系统简介..........................................15 4.1.1 JX—300X系统结构..........................................15 4.1.2 系统的主要特点............................................16 4.2仪表设备选型.................................................17 4.2.1选择原则...................................................17 4.2.2仪表的选型.................................................20 4.3系统硬件构成...................................................30 4.3.1 控制站的配置.............................................31 4.3.2 I/O卡的配置..............................................31 4.3.3 操作站的配置..............................................32 4.3.4 工程师站配置..............................................32 4.4 系统软件构成..................................................33 第5章系统组态及控制功能的实现....................................35 5.1SCKey组态软件简介...........................................35 5.1.1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的定义 (35)5.1.2 SCKey组态软件特点 (35)5.2 总体信息组态 (35)5.2.1 主机设置 (35)5.3 控制站组态.....................................................365.3.1系统I/O组态.............................................37 5.3.2 自定义变量...............................................405.3.3系统控制方案组态...........................................41 5.4 操作站组态...................................................45 5.4.1 系统标准画面组态.........................................45 5.5 控制功能分析..................................................48 第6章结论..........................................................49参考文献............................................................50 谢辞................................................................51第1章前言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在合成氨工业中,特别是近代大型合成厂的出现,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日趋复杂,对过程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产十五万吨合成氨毕业设计

年产十五万吨合成氨毕业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是合成氨合成工段的设计,主要包括物料计算、热量计算以及设备的选型,生产产品为液氨,生产能力为15万吨液氨/年。

与传统流程相比较,具有节能低耗的特点,通过设计两个串联的氨冷器,在低压下,既减少了动力消耗,又保证了合成塔入口氨含量的要求。

合成塔出口气体经废热锅炉、水冷器冷却至常温,进入氨分离器后部分氨被冷凝并被分离出来,再进入冷凝塔上部的冷交换器冷却后与新鲜气混合,进入氨冷器1冷却至0摄氏度,为降低其负荷进入氨冷器2继续冷却至-15摄氏度使绝大部分氨冷凝下来,并在冷凝塔下部使液氨分离出来,循环气经冷凝塔上的换热器加热至22摄氏度后经循环压缩机补充压力至15MPa后进入合成塔,开始下一个循环。

关键词:合成氨;合成工段;节能低耗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inly 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design, including the calculation of material, heat calculation and equip ment selec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a mmonia, liquid a mmonia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50000 tons / year.Co 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co mpared with energy saving, low consu mp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two series of the a mmonia cooler, under low pressure, which reduces power consu mption, and ensures that the synthetic tower entrance a mmonia content require ment.Synthesis tower outlet gas waste heat boiler, water cooler cooling to room temperature, ammonia into ammonia separator after being condensed and separated out again into the condensing tow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ld heat exchanger cooling and fresh gas mixture, into the ammonia cooler 1 is cooled to 0 degrees Celsius, to reduce the load into the ammonia cooler 2 continued cooling to -15 degrees C make most ammonia condensed, and the condensing tower bottom so that the liquid ammonia is separated, circulating gas by condensation tower heat exchanger heating to 22 degrees C after circulating compressor added pressure to 15MPa after entering synthetic tower, the start of the next cycle.Key words: ammonia synthesis; synthesis process; Low energy consumption目录前言 (1)第1章说明书 (2)1.1合成氨的原料组成 (2)1.2合成氨的方法 (2)1.3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2)1.3合成氨的机理和反应条件的确定 (4)1.4合成氨的催化剂 (5)第2章原材料及产品主要技术规格 (7)2.1原材料技术规格 (7)2.2氨水产品技术规格 (7)2.3液氨产品技术规格 (7)第3章工艺流程简述 (9)3.1工艺流程图 (9)3.2流程简述 (9)3.3设计规模及特点 (10)第4章物料计算 (11)4.1设计要求 (11)4.2带工作点的工艺流程简图 (11)4.3物料计算 (11)第5章热量衡算 (28)5.1冷交换器热量计算 (28)5.2氨冷凝器热量计算 (30)5.3循环机热量计算 (32)5.4合成塔热量衡算 (33)5.5沸热锅炉热量计算 (34)5.6热交换器热量计算 (35)5.7水冷器热量衡算 (36)5.8氨分离器热量衡算 (37)第6章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38)6.1合成塔催化剂层设计 (38)6.2热锅炉设备工艺计算 (42)6.3热交换器设备工艺计算 (45)6.4水冷器设备工艺计算 (50)6.5冷交换器设备工艺计算 (52)参考文献 (58)致谢 (59)前言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年产12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年产12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第一章物料与热量衡算已知条件:计算基准:1吨氨计算生产1吨氨需要的变换气量:(1000/17)×(2×)= M3(标)因为在生产进程中物料可能会有损失,因此变换气量取3000 M3(标)年产10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一年持续生产300天):日生产量:100000/300=d=h要求出低变炉的变换气干组分中CO%不大于%。

进中变炉的变换气干组分:假设进中变炉的变换气温度为370℃,取转变气出炉与入炉的温差为20℃,出炉的变换气温度为390℃。

进中变炉干气压力。

P=.1.水气比的确信:O/CO=考虑到是天然气蒸汽转化来的原料气,因此取H2故V= =(标) ,n(水)=(水)2.中变炉的计算中变炉CO 的实际变换率的求取假定湿转化气为100mol ,其中CO 湿基含量为%,要求变换气中CO 含量为%,故依照变换反映:CO+H 2O =H 2+CO 2,那么CO 的实际变换率公式为:X p %=()a a a a Y Y Y Y '+'-1×100 (2-1)式中a Y 、'a Y 别离为原料及变换气中CO 的摩尔分率(湿基) 因此:X p =()()8.87210010028.87-⨯+⨯ =%那么反映掉的CO 的量为:×%=那么反映后的各组分的量别离为:H 2O %=%%=27% CO %=% %=% H 2% =%+%=% CO 2%=%+%=%中变炉出口的平稳常数:Kp= (H 2%×CO 2%)/(H 2O %×CO %)= 查得Kp=时温度为424℃。

中变的平均温距为424℃-390℃=34℃依照《合成氨工艺与节能 》可知中温变换的平均温距为:30℃到50℃,中变的平均温距合理,故取的H 2O/CO 可用。

中变炉催化剂平稳曲线依照H2O/CO=X P =AWqU2-×100%V=KPAB-CDq=W VU42-U=KP(A+B)+(C+D)W=KP-1其中A、B、C、D别离代表CO、H2O、CO2及H2的起始浓度中变炉催化剂平稳曲线如下:最正确温度曲线的计算由于中变炉选用QCS-01型催化剂,最适宜温度曲线由式1212ln 1E E E E RT T Tm e e-+=进行计算。

合成氨布朗工艺论文设计

合成氨布朗工艺论文设计
氨合成简介
氨合成指(氮氢混合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为的工艺过程。其这是放热、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反应式为:
温度、压力对此反应的化学平衡有影响。当混合气中氢氮摩尔比为3时,氨平衡含量随着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而增加。氨合成的反应速度十分缓慢,需采用催化剂来加快其反应速度。由于受到所用催化剂活性的限制,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为提高反应后气体中的氨含量,氨合成宜在高压下进行。当工业上用铁催化剂时,压力大多选用~(150~300atm),即使在以上压力条件下操作,单循环时也只有一部分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故氨合成塔出口气体的氨浓度通常为10%~20%(体积)。因此决定此反应的主要因素有:铁催化剂的活性;反应所产生的氨;氮气与氢气的分离;氮气与氢气的循环使用
惰性气体(CH4,Ar)来源于新鲜原料气,它们不参与反应,因而在系统中积累。惰性气体的存在,无论从化学平衡还是动力学上考虑均属不利。但是,维持过低的惰性气体含量又需大量排放循环气,导致原料气消耗量增加。假如循环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一定,新鲜气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根据物料平衡关系,新鲜气消耗随之增大。因此,循环气中惰性气体含量应根据新鲜气惰性气体含量、操作压力、催化剂活性等条件而定。由于原料气制备与净化方法不同,新鲜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也个不相同,循环气中所控制的惰性气体含量也有差异。
在实际的生产中,反应不可能达到平衡,合成工艺参数的选择,除了考虑平衡氨含量外,还要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催化剂使用特性以及系统的生产能力,原料和能量消耗等,以期达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氨合成的工艺参数一般包括温度、压力、空速、氢氮比、惰性气体含量和初始氨含量等。
(1)温度
与其他可逆放热反应一样,氨合成反应存在着最佳温度Tm(或称为最适宜温度),它取决于反应气体的组成、压力以及所用催化剂的活性。氨合成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400~500℃之间(依据催化剂类型而定)。催化剂床层的进口温度比较低,大于或等于催化剂使用温度的下限,依靠反应热床层温度迅速提高,而后温度再逐渐降低。床层中温度最高点,称为“热点”,不应超过催化剂的使用温度。到生产后期,催化剂活性已经下降,操作温度应适度提高。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车间工艺设计任务书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车间工艺设计任务书

化工设计概论课程(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车间工艺设计)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车间工艺设计目录一、设计任务 (2)1.1.1项目名称 (2)1.1.2生产产品 (2)1.1.3设计规模 (2)1.1.4全年生产时间 (3)1.1.5生产模式 (3)1.1.6建厂地区 (3)1.1.7水电气供应 (3)1.1.8广西扶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 (3)二、概论 (3)2.1.1氨的历史背景 (3)2.1.2氨的性质 (4)2.1.3氨的用途 (4)三、合成氨工艺流程 (5)3.1合成氨原料(氮气)的制备 (5)3.1.1氮气的性质 (5)3.1.2氮气的制备 (6)3.1.3深冷空分制氮 (6)3.1.4分子筛空分制氮 (6)3.1.5膜空分制氮 (7)3.1.6 PSA制氮装置 (8)3.1.7几种空分方法的比较 (8)3.2合成氨原料(氢气)的制备 (10)3.2.1氢气的性质 (10)3.2.2氢气的制备 (12)3.2.3电解制氢技术 (12)3.2.1制氨典型流程 (12)3.2.2以焦炭(无烟煤)为原料的流程 (12)3.2.3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流程 (13)3.2.4 以重油为原料的流程 (13)一、设计任务1.1.1项目名称: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车间工艺设计1.1.2生产产品:合成氨(NH3)1.1.3设计规模:10万吨/年1.1.4全年生产时间:330天1.1.5生产模式:连续性生产1.1.6建厂地区:广西扶绥1.1.7水电气供应:由本厂提供1.1.8广西扶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9。

C,全年平均降水量1000~2000mm。

二、概论2.1.1氨的历史背景利用氮、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曾是一个较难的课题。

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约经历了150年的时间。

1795年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

后来又有人在50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

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

年产1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年产1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目录1概述 (1)1.1甲醇发展现状 (1)1.2甲醇的发展前景 (1)1.3甲醇合成 (2)1.3.1甲醇合成方法及设备简介 (2)1.3.2甲醇合成工艺流程简介 (2)1.4甲醇合成催化剂的选择 (3)2合成工段工艺计算 (4)2.1合成工段物料衡算 (4)2.1.1设计条件及参数 (5)2.1.2合成工段物料衡算 (5)2.2合成工段热量衡算 (11)2.2.1合成塔的热量计算 (11)2.2.2入塔气换热器的热量计算 (13)2.2.3水冷器热量的计算 (14)3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16)3.1甲醇合成塔的设计选型 (16)3.1.1传热面积计算 (16)3.1.2催化剂用量计算 (16)3.1.3传热管数计算 (16)3.1.4合成塔壳体直径计算 (16)3.1.5合成塔壳体厚度计算 (17)3.1.6合成塔封头计算 (17)3.1.7管子拉脱力计算 (17)3.1.8折流板计算 (18)年产1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3.1.9管板计算 (18)3.1.10支座计算 (18)3.1.11合成塔设计汇总表 (18)3.2甲醇合成工段设备一览表 (19)年产1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1概述1.1 甲醇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稳定的发展,不管是能源生产总量还是需求总量都在不断增长。

7O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让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将是能源结构逐步向多元化结构发展的时代[1]。

目前,人类己经面临着石油及天然气这一宝贵的化石能源在不断的枯竭,根据我国提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缺油、少气、富煤”的客观现实,意味着今后30年内,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但是我们如果还是沿用落后技术,把煤直接燃烧用于发电和其它工业目的,不断扩大低效、高污染应用技术中煤的用量,则同样是难以为继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将是难以估量的。

(完整版)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宁夏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工艺设计姓名:王康洲指导教师:陈学文院系: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提交日期:目录中文摘要 (2)外文摘要 (3)1.总论 (4)1.1设计任务的依据 (4)1.2概述……………………………………………………………………………1.2.1设计题目 (7)1.2.2设计具体类容范围及设计阶段 (7)1.2.3设计的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市场需要 (8)1.2.4简述产品的几种生产方法及特点 (8)1.3产品方案 (8)1.4设计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原料规格、来源 (8)1.4.1设计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来源 (8)1.4.2涉及产品所需要的主要原料规格 (8)1.5生产中产生有害物质和处理措施 (8)1.5.1氨气和液氨 (8)1.5.2合成氨废水 (8)2.生产流程及生产方法的确定 (8)3.生产流程简述 (14)4.工艺计算 (16)4.1原始条件 (16)4.2物料衡算 (16)4.2.1合成塔物料衡算……………………………………………………184.2.2氨分离器气液平衡计算 (19)4.2.3冷交换器气液平衡计算 (19)4.2.4液氨贮槽气液平衡计算 (25)4.2.5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29)4.2.6热交换器热量计算 (35)4.2.7水冷器热量计算 (36)4.2.8氨分离器热量核算 (39)5.主要设备选型 (39)5.1废热锅炉设备工艺计算 (40)5.1.1计算条件 (40)5.1.2官内给热系数α计算 (41)5.1.3管内给热系数αi计算 (42)5.1.4总传热系数K计算 (43)5.1.5平均传热温差mΔt计算 (44)5.1.6传热面积 (45)5.2主要设备选型汇总 (46)6.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47)6.1环境保护 (48)6.1.1化学沉淀—A O 工艺处理合成氨废水 (49)6.1.2合成氨尾气的回 (50)6.2安全措施 (51)6.2.1防毒 (52)6.2.2防火 (53)6.2.3防爆 (54)6.2.4防烧伤 (55)6.2.6防机械伤 (56)6.2.5防触电 (57)结束语 (40)注释………………………………………………………………………………40 参考文献 (42)致谢…………………………………………………………………………………4 3 附录…………………………………………………………………………………43年产1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艺设计指导老师:王绪根摘要:介绍合成氨合成生产工艺流程,着重通过对此工艺流程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确定主要设备选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rocess Design of200kt/a Synthetic AmmoniaSynthesis
Abstract:Ammonia is the basis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but also an important pioneer of China chemical industry,in which 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is the central part ofthe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is to optimize outputting 200,000 t/a of synthetic ammonia synthesisis as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andthe use of ammoni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isbriefly introduced.
(2) 以“油改气”和“油改煤”为核心的原料结构调整和以“多联产和再加工”为核心的产品结构调整,是合成氨装置“改善经济性、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实施与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是未来合成氨装置的必然和惟一的选择。生产过程中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物、废物,实现或接近“零排放”的清洁生产技术将日趋成熟和不断完善。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ynthetic ammonia synthesis is designed in the medium pressure and catalyst.Therefinedhydrogen and nitrogen mixtureismadeinto synthesis ammoniaby the design,then took the synthesis ammonia gas out of the mixture that has not been become ammonia.At last,the mixture of not reacting is supplied a certain amount of fresh gas to continue to cyclic response.
在物料衡算中出塔气氨含量达到16.50%,合成氨27.778t/h,合成率为29.133%,由热量衡算得到合成塔、中置锅炉和塔外换热器的热量变化。并根据设计任务及操作温度、压力按相关标准对换热器的尺寸和材质进行选择。塔外换热器采用换热面积为546.97m2的立式列管式换热器。
关键词:氨合成 物料衡算 能量衡算
年产10万吨合成氨工艺设计
摘要:合成氨是化学工业的基础,也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先驱,其中氨合成工段是合成氨工艺的中心环节。本设计目的在于对年产10万吨合成氨进行设计,并简要介绍了氨的用途、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中压法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设计合成氨合成工段的生产工艺流程,将精制的氢氮混合气直接合成为氨,然后将所得的气氨从未合成为氨的混合气中冷凝分离出来,最后在未反应的混合气中补充一定量的新鲜气继续循环反应。
(4)提高生产运转的可靠性,延长运行周期是未来合成氨装置“改善经济性、增强竞争力”的必要保证。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运转率、延长运行周期”的技术,包括工艺优化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等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Keywords: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material balance accounting;energy balance
accounting
第一章 综 述
1.1 氨的研究背景
世界合成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低能耗制氨工艺、装置单系产量最大化三个阶段。根据合成氨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 未来合成氨的基本生产原理将不会出现原则性的改变, 其技术发展将会继续紧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周期, 改善经济性”的基本目标, 进一步集中在“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2,3,4]。
The design of raw material of gas refining section in production process the synthetic ammonia content that gets out from synthetic ammonia toweris maderich to 16.50% in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s,synthetic ammonia 27.778 t /h,synthetic rate 29.133%in thisdesign of raw material of gas refining section in production process.The heat change of the synthesis tower,the boil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is attained by the heat balance,also we selected piping size and material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peration of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relevant standards.The heat exchanging area of 546.97m2 of vertical tube type exchanger is used as external heat exchanger of tower.
(1) 大型化、集成化、自动化, 形成经济规模的生产中心、低能耗与环境更友好将是未来合成氨装置的主流发展方向。在合成氨装置大型化的技术开发过程中, 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关键性的工序和设备, 即合成气制备、合成气净化、氨合成技术、合成气压缩机。在低能耗合成氨装置的技术开发过程中, 其主要工艺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