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四课练习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那么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成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第四课 把探索认识的奥秘 同步练习(含解析)下学期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四课把探索认识的奥秘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表明()A.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C.真理具有普适性不受条件限制D.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2.人工智能渗透到各个行业,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各行各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工智能会有更多创新应用出现。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人工智能()①超越人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情感等高级意识①发展目的在于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①通过创新劳动方式促进了人类实践发展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强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作出总结。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认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自主变化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谬误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实践出真知,真理能够更好地推动实践发展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合作者,综合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对嫦娥五号返回月壤样品的玄武岩和角砾岩颗粒中的硫化物开展精细结构研究,揭示了其中镍黄铁矿成因。
由此可见()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①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发展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具有反复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一、明确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③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二、自主梳理基础知识(三句话、三个含义、三对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三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互动探究(一)截至2011年10月底,①泰国北部和中部的洪水灾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泰国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水侵袭,其中30个府灾情严重,受灾人数达270万人。
洪灾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给泰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防洪水灌入曼谷,救援队加速在曼谷周围的巴吞他尼府和暖武里府等关键点,用沙包赶建防洪墙。
泰国前总理他信认为,②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为了表达对泰国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慰问,体现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③中国政府向泰国提供了价值1_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1、泰国泛滥的洪灾从根本上来说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表现。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泰国洪灾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它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________。
()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3、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水系统从建立到长期的实施再到更新体现了()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价值1 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检测题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指的是①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客观实在③万事万物的共有特性④具体的物质形态.①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水中花、镜中月⑥科学发展观.①③.②④.①⑤.②⑤3.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思想意识④生产方式.①②.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
)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6.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说法表述不当的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7.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8.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9.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
这表明了.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0.下列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③二者是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④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①②.①③.②④.③④11.人们可以修建水利设施,引水上山,灌溉农田。
2018届高三一轮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最新真题)
提示: (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 事万物的总和。 (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注意:
1、客观性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客观唯心主义; 2、可知性指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 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 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 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 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 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可 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 性、万事万物 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 唯一区别。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 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 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 界限)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的观点。
(随堂检测)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
在”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温故知新 世界的 物质性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 质的世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世界 是绝对运 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 一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
或:①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②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③从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角度认识。
思维拓展
拓展2、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 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拓展3、 有关规律的几个错误认识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 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 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 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 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 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 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 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 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 混淆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 义哲学的观点。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A C
B D
A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D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D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客观实在仅指物质现象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 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注意:哲学上说的物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 质一样吗? 例如:一枝粉笔是不是物质? 不够准确,一枝粉笔是 物质的具体形态
矫正训练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识记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2、理解两个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把握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并能为人的所反映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和的统一。
生产力是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的经济关系......。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三)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总之,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二)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观点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事物显著的变化。
()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4 中职 哲学与人生 教学课件 第四课 普遍练习与人际和谐
的小事跟你大发脾气。今天你的心情本来就不好,他(她)又
向你发了一通脾气。你会怎么想?(运动会看包的事情) 3.只要你考得比我好 一次期末考试,你的好朋友考了全班第一名,而你的成绩却 相当差。当老师和同学都在赞扬你的朋友时,你的真实感受是
什么?
限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讨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
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 相互作用的关系。
而在食物链外部,他与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事物
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பைடு நூலகம்的特点
思考:试问故 事中的这个人 错误何在?
c.联系的复杂性
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
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此外,还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因此,联系是复杂、 多样的。 第一加第一不等于第一 按照一般人理解的公式:世界第一加世界第一 应该强于世界第一。但是,在第46届世乒赛的混双 比赛中,两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输给了一对名不见 经传的香港选手,被淘汰出局。这正好说明这个公式 有时是行不通的。此前,孔令辉和邓亚萍两位奥运单 打冠军堪称黄金组合,却从来没有取得双打的世界冠 军。这也说明第一加第一不等于第一。 提问:为什么两个单打冠军在一起,却不能取得 双打冠军呢?
损友和刺客唯一的区别是—— 刺客在背后捅你一刀,你回 头痛苦地说,啊,你是?…… 损友背后捅你一刀,你回头 惊讶地说,啊,是你!……
1.无情的班长朋友
班长是你的好朋友。有一天,你因为打扫寝室卫生,上学迟到
了。面对你满怀期望的目光,班长还是在迟到记录本上记下了 你的名字。你会怎么想 ? 2.我的野蛮朋友 如果你的好朋友是一个急性子,他(她)经常因为鸡毛蒜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练习
《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一轮复习精练___一、单选题1.“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 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高级的、正确的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经过漫长的过程终于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对我国进一步研究火星和宇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蕴含的哲学道理()①探究精神是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②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人类对火星的认识永远处于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④实践的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工具和新条件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3.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
此次发射要在满足地球与月球位置关系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时间的约束、探测器地月转移时间、返回器再入航程等的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发射时间,而凌晨发射最有利于奔月轨道的设计。
火箭发射窗口的选择佐证了()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②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③把握真理是做事情成功的前提④尊重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赴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13次下潜,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奋斗者”号于2016年立项,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20家科研院所与13家高校、60余家企业的近千名科研人员联合研发,贡献了最强中国智慧。
由此可见(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性的特征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③实践为认识的发展创造动力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珠峰高程测量综合运用北斗/GNSS定位、卫星遥感、三维建模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新高度。
哲学第四课练习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2.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可是,假如没有现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的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的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②④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物质是不可以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D.物质包括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5.(2008海南高考)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左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这是因为①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构成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 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①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决议②2008北京奥运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科学发展观⑤学校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8.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哲学生活第四课复习题 4-2-4
双基限时练一、选择题1.(2013·吉林实验中学检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②③说法与题意无关。
答案 C2.(2013·河南长葛市检测)对哲学上所讲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有()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②物质的具体形态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④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⑤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⑥是对万事万物共性的反映A.①③④B.②④⑥C.④⑤D.④⑥解析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非客观存在。
它不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反映。
故①②③⑤都是错误的认识。
答案 D3.(2013·四川成都市月考)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而人的思维、精神则不是运动的C.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同样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意识也在运动,所以意识也是运动的主体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非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和意识相比较而言的,即客观实在性,故A项错误,人的思维、精神也在运动,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故B、D两项排除。
答案 C(2013·四川南充检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据此回答4~5题。
4.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解析自然界的客观性应从人类产生前后去分析。
哲学生活 第四课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复习
Page 8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 别 含义不同 特征不同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联 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 中有静,静中有动。 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 而否认运动 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克拉底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Page 11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 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 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 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 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 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 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 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 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 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 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 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 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 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 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 不了了之。 不了了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认为, 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不可名状的“旋风” 瞬息万变。 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周练过关(四)
第四课周练过关(四)一、选择题1.在中华文化中,色彩不仅意味着客观自然的颜色,也包含着认识主体深邃的情感。
有的诗人笔下的色彩是:骤雨初歇,云散风息,抬头望见纤尘不染的天色,是“雨过天青”;黛色是指如黛石的青黑色,松柏“黛色参天二千尺”,远山“遥看黛色知何处”;月白则是带一点微蓝的白色,被认为宁静中带着高洁,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材料说明()①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反相成,密不可分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③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能深化人们对不同色彩的认识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认识主体素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性蚊子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还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
这说明()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
”这是因为()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具有社会性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4.下面漫画启示我们()A.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战胜自然C.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说明()①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③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认识世界要从实际出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C.②④
D.①②
A.运动
B.客观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规律性
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18.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
第1页共3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13.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两寓言反映同一哲理是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A.运动是相对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12.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
哲学生活第四课练习(选修)
哲学生活第四课巩固练习(选修)2007-8-6一、单项选择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回答1—2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回答3—5题: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即含静。
”回答5—7题: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疱丁解牛”事半功倍,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A.运动是绝对的 B.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夸大了主观对客观的制约作用 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一中高一哲学第四课练习
2019.3.6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B.物质是桌子、凳子、山、水等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
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2.“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①扩大了物质概念的外延②缩小了物质概念的外延
③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可知性④没有表达出物质概念的唯一特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说明
①物质是客观的、可知的
②客观实在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特性
③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共性
④物质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2018年8月12日,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去“触摸”太阳,进一步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
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地总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地质灾害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烦恼。
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
地质灾害突如其来,束手无措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地质灾害。
这是基于
①改善生产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
7.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雄安新区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材料所提要求的唯物论依据是
①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眷恋,古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里蕴含的唯物论思想是
①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必须尊重自然
②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
③人们能够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④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9.2018年12月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成功登陆火星不到一周的“洞察号”探测器通过仪器捕捉到了风吹过探测器表面时引起的振动,据悉,这也是人类首次听到火星表面的风声。
这一发现说明了
①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火星风声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正式发布一种水稻新种质,株高可达2.2米,亩产可达800千克以上,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水稻新种质的研发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水稻新种质的产生离不开水稻的内在属性
C.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水稻新种质的研发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D.在水稻新种质的研发过程中,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11.考古学家在远古人类的墓葬中发现了粟,还有猪的獠牙、下领骨、蹄子等,从墓葬中人的骨架可以推断当时人类的身高。
专家认为当时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人们开始饲养家畜,主要养猪,食物来源更加丰富和稳定。
材料中的考古发现
①佐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从一个角度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④表明人与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
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
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被发现表明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固碳释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控自然灾害、提供林产品、支撑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因此,研究氮、磷、钾、钙、镁等必需元素在森林中的积累与分配对于森林动态模拟、森林经营管理等至关重要。
我国科研人员历经十年研究,成功揭示了全球森林氮、磷、钾、钙、镁的分配规律。
材料表明
①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话动
③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利用规律
④人们可通过改造规律造福自身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2018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项成果预示,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C.创造规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D.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运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不断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和四季清楚,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
这说明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
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地见沙梁”。
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地见沙梁”说明了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D.人们的认识决定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17.2018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这是基于
①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③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8.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自然保护区,这片水域的海洋环境极为敏感。
为保护中华白海豚,研究人员300多次出海跟踪,对千余头白海豚进行了标识,举办白海豚保护知识培训29次,施工桥墩由318个减少至224个,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一做法佐证了
①人们能够突破规律的限制能动地建立新联系
②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人类能够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18年11月24日至28日,龙东地区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双鸭山市26日达到严重污染。
雾霾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制止规律发挥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