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20世纪初的的世界
美西战争
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当时世界领土已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美国垄断资本遂把侵略矛头指向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同年5月和7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1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牙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土的代价。
美西战争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车主义战争。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将帝国扩大到亚洲。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它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但需保全中国领土及行政的完整,世界各国可以获得同等和公正的条件,在中国从事贸易。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在列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大棒政策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
金元外交
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现在泛指利用金钱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罗斯福推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各国。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1904年2月,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日俄战争由此展开。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1905年8月,日、俄在美国的调停下开始谈判,9月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日本战胜了欧洲陆军强国俄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更加增强了称霸东洋的野心。亚洲的新兴小国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庞然大物俄国,黄种人打败了白种人,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亚洲民族主义的作用。总之,俄国1905年革命和日本战胜俄国,给了整个亚洲以闪电一般的影响。
朴资茅斯条约:1904年2月,日本未经宣战突然袭击在旅顺口和仁川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正式开始。这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资茅斯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根据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俄国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界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无偿转让给日本;以北纬50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日俄战争影响深远。标志着日本的崛起。它的外交与军事力量经过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考验。这对于远东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在中国。《朴资茅斯和约》又承认了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势力的增强。对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来说,这是又一场灾难。
列宁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是多数派的俄文译音。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张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党,要求每个党员必须承认党钢,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在最后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拥护列宁的人占了多数,称布尔什维克,反对者占少数,称孟什维克(少数派的俄文译音)。
此次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这是一个新型的、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