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2014银行从业考试 风险管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
二、信用评级及其方法(重点)
【答案】B ;
【解析】A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而非当前
市场数据)模拟的基础上;C从字面上看,信用评分的主
观性更大一些,定性的方法运用较多,因此提供准确数值
的可能性不大,信用评分模型只能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 的分数,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B正确,排 除C;D信用评分模型采用的是历史数据,历史数据更新 速度比较慢,从而无法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
一、信用风险识别(重点)
【答案】BD; 【解析】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的信用风险 识别过程,非财务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层风 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生产和经营风险 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自然环境分析,所
以B、D项不属于非财务因素分析。
初期繁荣:一战结束,大量公司扩充资本(有强烈的融资需要)。 2.商业银行绕过限制,通过控股的证券公司将资金投放到证券市场。 3.1927年《麦克法顿法》取消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
银行从业 风险管理
冲刺班 主讲老师:姬新龙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本章全面介绍了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思路及具体的方法,包括:信用风险识别内容及方法, 信用风险计量内容及方法,信用风险监测、报告内容及 方法,信用风险控制方法、信用风险资本计量的内容和 方法等。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测试);国家风险主权评级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风险监测对象(单一客户
风险监测,组合风险监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不
良资产/贷款率,预期损失率,单一(集团)客户授 信集中度,贷款风险迁徙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的程序 和主要方法,行业风险预警,区域风险预警,客户风 险预警);风险报告(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风险 报告的主要内容 )
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监视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
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监视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信用风险监测是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从而减少可能的损失。
在信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需要关注一系列关键指标,以确保其自身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于监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1.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组合中不良贷款的比例。
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可能意味着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下降,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定期监控不良贷款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2.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金融机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资本充足率越高,金融机构越能够承受损失,抵御不良资产的冲击。
监视和维持充足的资本充足率对于保护金融机构免受信用风险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3. 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率是指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贷款的比例。
较高的逾期贷款率可能暗示了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下降,而这可能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对逾期贷款率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4. 资金充足率资金充足率是金融机构储备充足的资金量与其债务的比例。
监测资金充足率可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面对支付追索需求时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低资金充足率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从而增加信用风险。
5. 违约风险预警指标违约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潜在的违约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负债率、现金流量覆盖率等。
监测并及时解决这些指标的异常情况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
6. 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评估其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的风险敞口。
这些指标可能包括流动性资产与负债之比、市场转换能力等。
监测和评估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保护其自身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信用风险监测的关键指标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监视其健康状况并减少可能的损失。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占比25分。
易出多选题,重点章节。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信用风险识别、计量、检测与报告、控制和资本计量,在复习时要注意法人和个人信用风险识别、内部评级法、违约概率模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和关键业务流程/ 环节控制这些知识点。
3.1 信用风险识别考点01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 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2.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3. 财务报表分析关注四项内容: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4. 盈利能力比率,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身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5. 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中过的现金流、融资活动中的现金流。
6.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导语: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即: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二)关注类贷款占比;关注类贷款占比一关注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三)逾期贷款率根据《贷款通则》(试行)(1996年),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逾期贷款率一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逾期贷款率从是否按期还款的角度反映贷款使用效益情况和信用风险程度,促进银行对逾期贷款尽快妥善处理。
此外,实践中更常采用“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这一比率,如果大于1,意味着银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延迟了“不良贷款”生成。
(四)贷款风险迁徙率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
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一(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一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概述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债务人无法按时按约偿还债务或违约时所面临的损失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方面。
二、风险评估1. 信用评级:金融机构应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对其进行信用评级。
评级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或借助外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结果应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2. 贷款审查:在贷款发放前,金融机构应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
审查结果应作为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依据。
三、风险监控1. 信用额度控制:金融机构应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 监控指标设定: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设定合理的风险监控指标,如逾期率、不良贷款率等,以及相应的预警线和止损线。
3. 监控手段: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债务人的还款情况和信用状况,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四、风险控制1. 多元化风险:金融机构应通过分散投资、多元化业务等方式,降低信用风险的集中度,以防止单一债务人违约对整体业务造成的重大影响。
2. 风险控制措施:金融机构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如加强抵押物管理、提高贷款利率、要求增加担保等,以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3. 风险转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购买信用保险、利用信用衍生品等方式,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以降低自身承担的信用风险。
五、风险应对1. 风险应急预案:金融机构应制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2. 风险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及时向相关方披露信用风险信息,包括债务人违约情况、风险事件处理情况等,以维护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利益。
六、总结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重要的风险管理工作之一,通过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客户利益的安全。
第3章 信用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PPT课件
2)贷款组合管理的类型
(1)传统的随机组合管理
在传统的随机组合管理中,组合管理者对组合的信用 集中风险只能进行定性管理,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分类 方式并从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通常是随机性的。
(2)科学的量化组合管理
“5C”分析
信用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指标
品德与声望 资格与能力 资金实力 担保 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
经营业绩指标 偿债保障程度指标 财务杠杆情况指标 流动性指标 应收款状况指标
2)评级方法
(1)OCC(美国货币监理署)的评级方法 (2)标准普尔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 (3)穆迪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 (4)评级体系结果的差别及影响
第3章 信用风险管理
3.1 信用风险概述
3.1.1信用风险的概念
1)传统的信用风险概念
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债 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 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
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 讲,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广义上讲, 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 起的风险
信用衍生品
3.3信用风险的控制
3.3.1贷款定价策略
贷款定价就是确定贷款的合同利 率,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 的高低和种类是各种客观经济变量 综合作用的结果
1)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一般,收益与风险对等。 当贷款风险度 较小时,风险收益也较小,随着贷款风险 度的增大,风险收益也在增大,当贷款风 险度达到最大时,风险收益也达到最大。
3.2.3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 行)》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1)权重法 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银行账户表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投资和交易等业务活动时,面临的债务人违约风险和信用损失的管理过程。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等方面。
一、风险评估1. 客户评级: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行业前景等因素,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以便对不同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 贷款审查:对申请贷款的客户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包括个人资信、企业财务状况、担保情况等方面的审核,确保贷款的风险可控。
3.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量化的指标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二、风险监控1. 信用额度管理:对每个客户设定信用额度,定期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客户的借款规模与其还款能力相匹配。
2. 还款监控:及时跟踪客户的还款情况,对逾期还款进行预警和催收,减少信用损失。
3. 监测市场风险: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防范市场波动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三、风险控制1. 担保要求:对于信用较差的客户,要求提供充足的担保物,并确保担保物的价值能够覆盖贷款本金和利息。
2. 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客户或某一行业,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
3. 风险控制流程: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流程,包括贷前审查、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确保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四、风险报告1. 风险指标报告: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逾期率、违约率等,帮助管理层了解当前的信用风险水平。
2. 风险事件报告:对重大信用违约事件或风险事件进行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趋势分析:对信用风险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等方面。
2020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指标
2020年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指标摘要:银行必须保证对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采用的风险权重函数仅用于相对于平均损失率来说随时率波动性低的零售贷款组合,特别是那些违约率低的贷款组合,风险评估框架及各种实施情况,包括针对实际评估做出调整的理由,都理应有文件支持,并接受银行内部和监管*的独立审查。
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1)要将因素调整为有意义的风险要素(因基于实际经验、并征求专家意见)(2)在风险评估中,银行对这些因素变动的敏感度和不同因素相对权重的设定必须合理(3)风险评估框架及各种实施情况,包括针对实际评估做出调整的理由,都理应有文件支持,并接受银行内部和监管*的独立审查注: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控制框架”,框架分为5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收集(operationriskossdatacoection,DC)(1)收集内容总损失数据损失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单位信息总损失中收回部分损失的原因(2)损失数据收集的流程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明确损失所有者找到同一损失的业务单位和法律实体归属对所有财物损失发生的相关损失事件、潜在损失和损失发生日实行描述找出对应的损失发生原因、损失事件和影响度类别对所有部门的操作风险实行集中管理分析、统一管理(3)损失数据收集的步骤损失事件发生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确认损失事件并收集损失数据信息会同本部门操作风险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部门相关人员何核实失数据损失部门向本部门/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交损失数据信息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就数据的完整性、合规性作出最后审查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完成损失数据的录入、上报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敞口预期损失E=Expectedoss(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4)贷款风险迁徙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注重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注重类贷款余额-期初注重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注重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债项评级1.信贷资产风险分析(1)五级分类(2)银行需要做到如下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审贷分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层能够即时得到相关贷款的重要信息敦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地财务信息即时根据情况变化调节分类2.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1)违约损失率(ossRateGivenDefaut,GD)指发生违约时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的比例(2)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E)=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GD)*违约敞口风险(EAD)(3)预期与非预期区别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失要用经济资本金补偿3.内部评级法下的债项评级——核心是GD(1)项目因素(2)公司因素(3)行业因素(4)宏观经济周期因素(5)优先清偿率(seniority)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企业资本结构因素4.巴塞尔协议对违约损失率估计上的一些规定对于抵押品未认定的优先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50%,抵押品未获认定的次级公司债,GD75%,全额抵押,则在原违约敞口的违约风险损失率基础上乘以0.15个人客户风险识别1.个人客户的识别与分类(1)个人客户的识别。
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指标解析
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指标解析信用风险评估是在金融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债权人评估借款方或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
在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关键指标的选择和解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几个关键指标进行解析。
一、债务比率(Debt Ratio)债务比率是评估借款方资产与负债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被定义为借款方的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
债务比率越高,说明借款方的负债占比越大,意味着其偿还能力越弱。
一般来说,债务比率低于50%被认为是较为健康的水平。
二、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流动比率是评估借款方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指标。
流动比率通常被定义为借款方的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高于1被视为比较安全的水平,表示借款方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偿还债务。
三、资产负债率(Asset-Liability Ratio)资产负债率是评估借款方负债杠杆水平的指标。
资产负债率通常被定义为借款方的负债总额除以净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借款方的负债杠杆越大,其偿还风险也相对较高。
四、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利息保障倍数是评估借款方偿付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通常被定义为借款方的息税前利润除以其所应支付的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借款方有足够的利润来支付利息,偿还能力较强。
五、信用历史(Credit History)信用历史是评估借款方还款意愿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借款方过去的还款记录、信用评级和违约历史等信息。
信用历史良好的借款方通常更有可能按时偿还债务。
六、收入稳定性(Income Stability)收入稳定性是评估借款方债务偿还能力的指标。
借款方的收入稳定性可以通过其工作稳定性和收入来源的稳定性来衡量。
收入稳定性较高的借款方更有能力按时还款。
综上所述,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指标对于评估借款方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定性指标或非财务指标),二是财务指标。
① 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 品质类指标:还款意愿、信用记录 实力类指标:技术设备的先进性 环境类指标: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节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② 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偿债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
增长能力指标
第三节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2)外生变量 从客户风险的外生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 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上述相关群体的变 化,均可能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造成影响。因 此,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 企业。
区域风险预警 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客户风险预警
建立客户风险预警信号指标体系
A.外部环境因素预警信号
B.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C.经营管理因素预警信号
D.道德风险预警信号
三、风险预警
2. 行业风险预警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①经济周期因素
②财政货币政策
③国家产业政策
④法律法规
三、风险预警
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的变化,如汇率、利率 的调整,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政策;
预期损失=PD×LGD×EAD, 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 违约风险暴露。
二、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3.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 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 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 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 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 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 定义一致。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各章分值占比及考点归纳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各章分值占比及考点归纳《风险管理》必考点主要在第2、4、6、7章,考前需重点(理解)记忆。
具体各章重要知识点归纳如下: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占比10分左右)第一节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知识点一:风险、收益与损失。
(了解)知识点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掌握)知识点三: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掌握)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知识点一: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了解)知识点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了解)第三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知识点一:资本的定义和作用。
(了解)知识点二:监管资本的构成。
(了解)知识点三: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了解)第二章风险管理体系(占比5分左右)第一节风险治理知识点一: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了解)知识点二:监事会。
(了解)知识点三:高级管理层。
(了解)知识点四:风险管理部门。
(熟悉)第二节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知识点一:风险偏好的定义。
(熟悉)知识点二: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和风险偏好声明。
(熟悉)知识点三:风险偏好维度和指标。
(熟悉)知识点四:风险文化。
(熟悉)第三节风险额度知识点一: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原则。
(熟悉)知识点二:风险限额的种类和限额设。
(熟悉)知识点三:限额管理。
(熟悉)第四节风险政策、流程知识点一:风险政策。
(了解)知识点二:风险管理流程。
(掌握)第五节风险数据与IT系统知识点一:风险数据加总。
(了解)知识点二:风险管理IT系统。
(了解)第六节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知识点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了解)知识点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熟悉)知识点三:内部审计。
(熟悉)第一节信用风险识别知识点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知识点二: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知识点三: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知识点四: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掌握)第二节信用风险计量知识点一:专家判断法。
(了解)知识点二:信用评分模型。
003.信用风险管理
第03章信用风险管理考试内容(一)掌握单一法人客户、集团法人客户、个人客户和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要点(二)熟悉信用风险评估和计量的发展历程、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以及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三)掌握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报告的方法及内容(四)掌握信用风险限额管理、关键业务环节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缓释方法(五)掌握信用风险资本计量的权重法、内部评级法(六)熟悉集中度风险的定义和特征、授信集中度管理主要框架(七)熟悉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分类和风险管理框架(八)掌握贷款损失准备管理与不良资产处置方法3.1 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应主要从基本信息分析、财务状况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担保分析四个方面入手。
(一)基本信息分析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需要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二)财务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1)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2)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3)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4)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2.财务比率分析(1)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
(2)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一、引言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履行债务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或减少因债务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方面。
二、风险评估1.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包括个人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档案应包括客户信用评级、历史交易记录等信息,以便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2. 信用评级模型:建立信用评级模型,根据客户的信用档案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客户进行评级。
评级模型应综合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历史信用记录等因素,以准确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3. 风险预警指标:制定风险预警指标,通过监测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
预警指标应具有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风险监控1. 信用监控系统:建立信用监控系统,通过对客户信用档案和交易记录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控系统应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2. 风险指标监测:设定一系列风险指标,监测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风险指标可以包括逾期率、违约率、资产负债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外部信息监测:及时获取和监测与客户相关的外部信息,如行业动态、经济环境等。
外部信息的变化可能会对客户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及时了解并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前预警和控制风险。
四、风险控制1. 信用额度控制: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水平,设定合理的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应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因素进行评估,避免超出客户的承受能力。
2. 风险分散:通过分散投资组合,降低信用风险。
将资金分散投向不同的客户、行业和地区,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个特定领域,以减少因特定客户或行业的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监测对象
正确答案:A 解析:管理层素质属于品质类指标。 2.运营效率属于()指标 A.品质 B.技术 C.实力 D.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实力指标包括营运指标在内的多种指标,实力指标是通过财务数据将 企业的各个方面能力进行量化,给企业一个合理定位 3.客户风险的基本指标不包括()。 A.品质类指标 B.技术类指标 C.实力类指标 D.环境类指标 正确答案:B 解析: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定性) 4.()是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 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阀值。 A.信用风险识别 B.信用风险度量 C.信用风险监测 D.信用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C 解析:略。 5.我国监管当局出台的贷款分类包含()等级的贷款。 A.正常 B.关注 C.次级 D.可疑 E.损失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风险监测对象
● 定义: 信用风险监测是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
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阀值。 ● 详细描述:
1、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 (1)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定性 ) (2)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定 量) (3)内部评级是监测和控制单一借款人或交易对方信用风险的重要工 具 (4)评级下降的客户应当接受额外的管理和监测。 (5)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2、结构进行分析监测 (2)资产组合模型 ①估计各暴露之间的相关性 ②资产组合模型 例题: 1.管理层素质属于()指标。 A.品质类 B.技术类 C.实力类 D.环境类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我国监管当局出台的贷款五级分类包含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 失的贷款。 6.客户风险的基本面指标不包括() A.品质类指标 B.技术类指标 C.实力类指标 D.环境类指标 正确答案:B 解析: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和环境类指标 7.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贷款客户间最不可能产生违约相关性的事件 是()。 A.贷款客户所在地区经济持续下滑 B.贷款客户间互保联保现象较为普遍 C.贷款客户所投资的个别项目出现亏损 D.市场资金紧张,企业票据贴现利率大幅提高 正确答案:D 解析:市场资金紧张企业票据贴现利率大幅提高很多人会选择去贴现所以有 钱还款不可能违约 8.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组合分析的过程中,当组合模型采用集中度指标来近 似表示相关性时,集中度越大,则组合中的()。 A.负债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大 B.资产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大 C.负债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小 D.资产和组合的相关性越小 正确答案:B 解析:资产越集中相关性就越大 9.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 因素的贷款,属于关注类贷款 B.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
银行业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
银行业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为了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有效地识别、衡量和管理风险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测与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就像是银行的“健康检测仪”,能够帮助银行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信用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它指的是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用风险指标: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指不良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不良贷款包括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这个指标反映了银行贷款资产的质量状况。
不良贷款率越高,说明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
2、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率。
它反映了银行对不良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
较高的贷款拨备覆盖率意味着银行有更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损失。
3、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率是指逾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日期归还的贷款。
这个指标能够及时反映银行贷款的偿还情况,是信用风险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
4、客户信用评级银行通常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根据其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信用记录等因素将客户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评级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银行客户群体的信用风险水平。
二、市场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导致银行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化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1、利率风险指标(1)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
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利率敏感性缺口会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2)久期缺口久期缺口用于衡量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
久期越长,资产或负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
2、汇率风险指标(1)外汇敞口头寸外汇敞口头寸是指银行在外汇买卖中,未进行套期保值的外汇多头或空头头寸。
《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风险管理》二、学分及学时4学分、64学时三、适用专业金融与证券专业四、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专业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运用本课程所独有的知识,能为企业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能够参与制定风险管理决策方案,能看懂风险评估报告等工作能力。
五、教学要求学生已修完《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基础教程》、《概率与数理统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与事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参考《风险管理》,作者刘新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风险管理》,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丛书编委会著,立信会计出版社,时间为2009年3月。
六、教学学时数分配表七、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风险管理(8学时)内容提要:风险管理的含义、风险与收益损失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风险的本质。
2.风险管理的概率统计知识。
§1.1风险的基础知识(1学时)1.1.1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2风险与不确定性1.1.3风险与收益1.1.4风险本质§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类型(1.5学时)1.2.1信用风险1.2.2市场风险1.2.3操作风险1.2.4流动性风险1.2.5国家风险1.2.6声誉风险1.2.7法律风险1.2.8战略风险§1.3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策略(1学时)1.3.1风险分散1.3.2风险对冲1.3.3风险转移1.3.4风险规避1.3.5风险补偿§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5学时)1.4.1资本的含义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性§1.5风险管理常用的概率及数理统计知识(3学时)1.5.1常用的概念和统计分布1.5.2收益的计量1.5.3风险的量化1.5.4风险的敏感性分析第二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2学时)内容提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教学重点和难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和风险管理组织(0.5学时)2.1.1商业银行风险文化2.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学时)2.2.1 风险识别2.2.2 风险计量2.2.3 风险监测2.2.4 风险控制§2.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0.5学时)2.3.1 数据收集2.3.2 数据处理2.3.3 信息传递2.3.4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4学时)内容提要: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监测和监控。
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一、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一)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
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二)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
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三)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二、信用风险相关指标及计算1.不良资产率(一级指标)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
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
不良贷款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的一部分,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定义一致。
1.1不良贷款率(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2.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一级指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是指报告期末授信总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2.1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
(整理)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大纲(2013年版)第1章风险管理基础1.1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收益与损失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2.1信用风险1.2.2市场风险1.2.3操作风险1.2.4流动性风险1.2.5国别风险1.2.6声誉风险1.2.7法律风险1.2.8战略风险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3.1风险分散1.3.2风险对冲1.3.3风险转移1.3.4风险规避1.3.5风险补偿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4.1资本的定义、作用和分类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1.5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1.5.1收益的计量1.5.2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1.5.3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第2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2.1.1公司治理2.1.2内部控制2.1.3风险文化2.1.4管理战略2.1.5风险偏好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2.2.1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2.2.2监事会2.2.3高级管理层2.2.4风险管理部门2.2.5其他主要风险控制部门/机构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2.3.1风险识别/分析2.3.2风险计量/评估2.3.3风险监测/报告2.3.4风险控制/缓释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3.1信用风险识别3.1.1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2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3.1.4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3.2信用风险计量3.2.1风险暴露分类3.2.2客户评级3.2.3债项评级3.2.4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3.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3.3.1风险监测对象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3.3.3风险预警3.3.4风险报告3.4信用风险控制3.4.1限额管理3.4.2信用风险缓释3.4.3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3.4.4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3.5信用风险资本计量3.5.1权重法3.5.2内部评级法3.5.3经济资本管理第4章市场风险管理4.1市场风险识别4.1.1市场风险特征与分类4.1.2主要交易产品及其风险特征4.1.3账户划分4.2市场风险计量4.2.1基本概念4.2.2市场风险计量方法4.3市场风险监测与控制4.3.1市场风险管理总体要求4.3.2市场风险监测与报告4.3.3市场风险控制4.3.4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4.4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4.4.1标准法4.4.2内部模型法4.4.3经济资本配置和经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4.5交易对手信用风险4.5.1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定义和计量范围4.5.2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计量4.5.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第5章操作风险管理5.1操作风险概述5.1.1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特点5.1.2操作风险相关概念辨析5.1.3操作风险的监管规则5.1.4操作风险分类5.1.5操作风险识别方法5.2操作风险评估5.2.1操作风险评估的定义与原理5.2.2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5.2.3操作风险评估的步骤5.2.4操作风险评估的价值5.2.5操作风险评估与其他管理流程的结合应用5.3操作风险控制5.3.1操作风险控制环境5.3.2操作风险缓释5.3.3主要业务操作风险控制5.4操作风险监控与报告5.4.1关键风险指标法5.4.2损失数据收集5.4.3风险报告5.5操作风险资本计量5.5.1基本指标法5.5.2标准法5.5.3高级计量法第6章流动性风险管理6.1流动性风险识别6.1.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6.1.2资产负债币种结构6.1.3资产负债分布结构6.2流动性风险评估6.2.1流动性比率/指标法6.2.2现金流分析法6.2.3其他流动性评估方法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6.3.1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6.3.2压力测试6.3.3情景分析6.3.4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第7章其他风险管理7.1国别风险管理7.1.1国别风险的概念7.1.2国别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7.2声誉风险管理7.2.1声誉风险的概念7.2.2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7.2.3声誉危机管理规划7.3战略风险管理7.3.1战略风险管理的概念7.3.2战略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第8章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8.1总体要求8.2风险评估8.2.1风险评估最佳实践8.2.2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8.3压力测试8.3.1基本框架和要求8.3.2关于压力测试的监管要求8.4资本评估8.4.1资本定义、功能与分类8.4.2资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及频率8.4.3主要监管要求8.5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ICAAP报告)8.5.1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作用8.5.2关于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的监管要求第9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9.1银行监管9.1.1银行监管的内容9.1.2银行监管的方法9.1.3银行监管的规则9.2市场约束9.2.1市场约束机制9.2.2信息披露9.2.3外部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定义:风险监测指标有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分别用定量分析和现状信息分析● 详细描述:1、信用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层面:①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②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2、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2)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x100%(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集中度一般指客户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
(4)关联授信比例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x100%(5)贷款风险迁徙1)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x 100%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4)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5)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 x 100%,在报告期内, 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例题:1.以下有关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正确的是()。
A.不良贷款率=(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B.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C.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D.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E.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正确答案:B,C,D,E解析: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x100%A.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B.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C.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贷款类资本总额×100%D.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正确答案:C解析: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3.商业银行某笔贷款,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为1%,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为30%,贷款违约风险暴露为2000万元,则该笔贷款的预期损失()万元。
A.20B.6C.10D.60正确答案:B解析:200×10%×30%=6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A.不良资产率B.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C.预期损失率D.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E.不良贷款率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都包括5.对中长期客户授信,需要了解下列哪些情况?()A.客户预计资金来源以及使用情况B.预计的资产负债情况C.损益情况D.项目建设情况E.运营计划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都正确1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9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1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A.0.5B.0.33C.0.13D.0.11正确答案:D解析:某银行的资产状况如下:正常类贷款余额为300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9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1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117.某银行2011年年未次级类贷款余额为30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20亿元,可疑类货款余额为50亿元。
2009年年末该银行拨备余额为120亿元,则该银行2011年年末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A.1.2B.1C.0.9D.0.8正确答案:A解析: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8.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类贷款A.关注B.可疑C.次级D.损失正确答案:C解析:贷款风险迁徙按种类可分为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次级类贷款9.一个由5笔等级均为B的债券组成的600万元的债券组合,违约概率为1%,违约后回收率为40%,则预期损失为()万元。
A.3.6B.36C.2.4D.24正确答案:A解析:一个由5笔等级均为B的债券组成的600万元的债券组合,违约概率为1%,违约后回收率为40%,则预期损失为3.6万元。
10.某银行2011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100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8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总额为60000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A.0.0133B.0.0233C.0.03D.0.0367正确答案:D解析:银行2011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00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为400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1000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8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总额为60000亿元,则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036711.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外部原因包括()A.违反贷款授权授信规定B.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工破产倒闭C.企业逃废银行债务D.企业违法违规E.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正确答案:B,C,D,E解析: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外部原因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工破产倒闭、企业12.某银行2011年年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为4000亿元,其中在2011年年末转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货款金额之和为600亿元,期间关注类货款因回收减少了500亿元,则关注类货款迁徙率为()。
A.12.5%B.15.0%C.17.1%D.11.3%正确答案:C解析: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600/(4000-500)=0.171,关注类货款迁徙率为17.1%13.某银行2011年贷款应提准备为1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80%,则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为()亿元。
A.880B.1375C.1100D.1000正确答案:A解析:某银行2011年贷款应提准备为1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80%,则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为880亿元。
14.预期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是()A.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B.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贷款资产总额*100%C.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资产总额*100%D.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总额*100%正确答案:A解析:预期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是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A.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B.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C.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D.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的贷款余额正确答案:D解析:风险迁徙类指标计算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1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包括()A.不良资产、贷款率B.预期损失率C.贷款风险迁徙D.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E.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正确答案:A,B,C,D,E解析:以上全部属于中国银监会评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17.贷款迁徙类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商业银行()的变化程度A.市场风险C.流动性风险D.信用风险正确答案:D解析:贷款迁徙类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变化程度,风险迁徙类指标:动态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18.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属于()A.关注类贷款B.可疑类贷款C.损失类贷款D.次级类贷款正确答案:D解析: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
19.某商业银行当期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为600亿元,其中100亿元在当期期末成为损失类贷。
期间由于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核销等原因可疑类贷款减少150亿元,则该银行当期的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A.25%B.20.22%C.22.22%D.32.22%正确答案:C解析: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