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攻略:断句方法.doc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以下是满足需求的 9 条内容:
1. “主谓宾呀要分清,就像走路找路径。
”例子:“吾爱汝”,这里“吾”是主语,“爱”是谓语,“汝”是宾语,断句自然清。
2. “名词常是断句点,好比登山有停歇。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赵”都是名词,断句一目了然。
3. “虚词就像信号灯,提示断句在哪里。
”例子:“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这个虚词就是个关键点。
4. “对话之词要留意,如同耳边话语起。
”例子:“曰:‘吾能为之。
’”一个“曰”字就该断开啦。
5. “排比句式有规律,仿若队列整齐立。
”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显的排比,断句轻松呀。
6. “对称结构左右看,恰似镜子照两边。
”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结构对称很容易断句呀。
7. “修辞手法藏玄机,好似宝藏等你觅。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的手法能帮助断句呢。
8. “特殊句式要记牢,就像钥匙开宝箱。
”例子:“何陋之有”,这是个特殊句式,断句可不能错。
9. “古代文化常关联,犹如绳索串珠链。
”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内涵,断句也得考虑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断句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顺口溜和六大规律,就像有了秘密武器,大家加油学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六个断句技巧
文言文六个断句技巧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了什么对象(何人、何事、何物),有何性格、特点或性质、功能,有何用意或者说表达了什么感情(是喜爱、赞颂,还是憎恨、批判)。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凭借语感或基本方法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分析难断开的部分。
0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1.解析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2.案例分析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0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解析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阅读词性❶答题方法虚词句式【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⑵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虚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日、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I)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 .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 .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 .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流畅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且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借助名词和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比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以及吾、余、予、尔、汝、之、其、彼等代词。
例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在这个句子中,“沛公”“项羽”“曹无伤”都是人名,根据这些名词,就可以断句为:“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二、利用对话词断句文言文中常有“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在这些词后面一般要断开。
比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根据“曰”字,可断句为:“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三、依据虚词断句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其固定的位置和作用,比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邪(耶)、耳、而已”等,还有句中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若夫、至于”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首的“夫”是发语词,应在其前断句。
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是关联词,应在其前断句。
四、根据句子结构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判断句“……者,……也”“……,……也”;被动句“为……所……”“见……于……”;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应在“者”后断句。
又如:“马之千里者”,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应在“者”后断句。
(完整word版)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1.把握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句子中各个词的词义,这样能有效避免停顿错误。
如“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解释为“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只划分一处停顿的话,应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同时,其中还可以在“柳絮”与“因风起”之间做一个较短的停顿。
2.弄清句子成分。
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来划分文言文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元方/人门不顾”(主语“元方”与谓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谓语和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如“求/二石兽于水中”(谓语“求”与宾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3.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所以”,其后应停顿。
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朗读时必须在其后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词置于句首时,朗读时需在其后停顿。
5.了解文化常识。
对古代的官名、人名、地名、干支纪年等文化常识要了解,若遇到这些词语要恰当停顿。
如“怒而触/不周之山”(“不周之山”是地名)。
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除了掌握以上规律之外,还要在平时多读文言文,形成语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划分。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1. 嘿,你知道不,文言文句子停顿可有规律啦!就好像咱走路,一步一步得有节奏。
比如说,遇到“而”“则”这样的字,就像遇到个小拐弯,得停一下。
2. 咱拿“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来说,读到“而”这儿就得顿一下,要不读起来可就别扭啦,就像跑步喘不过气儿似的。
3. 还有啊,那些个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啥的,那也是要停顿的。
就好比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后面得停,像是给它单独的时间站出来一样。
4. 有次我读文言文,就是没注意停顿,结果读得乱七八糟,家人都笑话我呢,就跟那刚学说话的小孩儿似的。
5. 再就是句子意思转折的时候,也得停顿哦!就像走在路上突然改变方向了似的。
6. 记得有回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读文言文,有个同学停顿错了,一下子全班都哄笑起来啦。
7. 另外,那些特殊句式,像判断句、倒装句啥的,都有它们专门的停顿地方。
这就像是给它们量身打造的停顿规则。
8. 哎呀呀,掌握了这些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读起文言文可就顺溜多啦,再也不会闹笑话咯!。
文言文断句有绝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 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 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 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 诺。 (节选自《鸿门宴》)
⑸句首的时间词:今、少顷、一时、时、 忽、忽然、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 例3: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反问句式:“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 “何…之 有” ” “如…何” “不亦…乎”“得 无…乎” ”“况……乎”“其如……何” 等 被动句式:“为…所…”“受… 于…”“见…于…” 其它:“以…为…” “唯……是……” 非唯……抑亦……” 例5: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 安与项伯有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 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 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 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 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 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 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Word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
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文言文语言组织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文言文语段的断句,划分时借助一定的标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标志如下:1.名词、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器物名等。
也可以找出代词,如:吾、余、予,而(尔)、汝(女)、公、卿、君,其、彼、此、之等。
这些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它们的后面就可能断句。
例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部分)“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句段中名词有“郡、楼、材、侯、阁、门”,首先判断这些词是作主语还是宾语,结合上下文在这些词前或后初步划分,根据一个完整的文言文句一般是主谓句的原则确定最终划分。
正确的断句为: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
2.动词、形容词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到了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从而正确断句。
例如2015年高考湖北卷断句题(部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先大概确定“王慎中”为人名,下文围绕他而来。
再找句中谓语动词,如“高谈、谓、取、悟、焚”,据此断句为: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
3.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句首虚词夫、盖、惟、凡、苟、纵、若、至若、若夫、虽、且、且夫、于是、已而、是故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前面一般要断开;句末虚词也、乎、哉、矣、耶、焉、与(欤)等,常用于句尾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如2014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部分)“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借助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虚词“且”,断句为: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可断可不断)4.排偶句文言文讲究整齐对称,讲究修辞,所以行文中常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对偶句,除此之外,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个特点,确定句读就容易多了。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1.据顶真,进行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
“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标在文中)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文言文断句方法归纳
文言文断句方法归纳
1.文本段落分割:根据文本内容分段,每段尽量不超过10句话,避免过长过难的句子。
2. 语法分割:将长句子按照语法结构分割成短句子,每个短句子表达完整意思。
3. 标点分割:根据标点符号分割句子,尤其要注意顿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
4. 逗号分割:逗号是最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适当的位置使用逗号可以使文句更加清晰明了。
5. 句号分割:句号是句子的结束符号,根据一句话表达的完整意思,合理使用句号。
6. 连词分割:根据连词把句子分成独立的两部分,使文句更加简明易懂。
7. 修饰语分割:将修饰语或从句放在主句后面,以此来达到修饰和强调的效果。
8. 行文节奏分割:根据文本语气、情感及行文节奏,合理分割句子,使文句流畅自然。
- 1 -。
文言文断句技巧有哪些
⽂⾔⽂断句技巧有哪些语⽂考试中,⽂⾔⽂断句对于很多同学⽽⾔是⼀个难点,但是⽂⾔⽂断句也是有⽅法的,⼀起看看吧。
1.借助名词⽂⾔⽂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为什么,采⽤什么⽅式,取得什么效果。
以此为突破⼝,断句就⽐较容易了。
2.借助动词可借助"⽈""云""⾔""谓"等动词来判断⼈物的对话,进⾏句读。
3.利⽤古⽂化常识断句利⽤古代⽂化常识来断句,如姓名称谓、官职升迁、宗教礼仪等。
如:“董宣,⼦少平,陈留围⼈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第,累迁北海相。
”这两句话中涉及到了姓名、地名和官职,利⽤这些姓名、地名和官职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4.利⽤修辞断句在⽂⾔⽂中,排⽐、对偶等是⽂⾔⽂中常⽤的修辞,讲究对称⼜是⽂⾔⽂的⼀⼤特⾊,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如:“以道观之,物⽆贵贱;以物观之,⾃贵⽽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
”5.看关键词(1)凡看到“⽈”字者必定是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要加冒号和前后双引号。
如上⽂:滕⽂公问⽈:“……”孟⼦对⽈:“……”。
(2)也,乎,矣,哉,⽿等语⽓词常出现在句⼦末尾表达某种语⽓,他可以提⽰句⼦结束的位置。
如“……能及也”“……可为也”“事齐乎”。
⼜如“夫”“盖”常位于句⾸作发语词。
⽽“故(是故)”常位于分句之⾸,表⽰顺承关系。
⽽“岂”常位于句⾸表反问语⽓。
(3)看称谓。
对⼈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
常位于句⾸或句尾。
上⽂中滕⽂公、孟⼦都是主语,位于句⾸。
(4)感叹词。
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使⽤。
6.看句式(1)看固定搭配。
常见的⽂⾔特殊句式都有固定的搭配。
如上⽂“滕,⼩国也”是“也”位于句尾的判断句。
其他如“……者,……也”,“……者也”也是判断句。
如上⽂“事齐乎?事楚乎”中“……乎,……乎”就是⼀个选择⽂句的固定搭配。
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一、通过句意来判断
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
二、找出代词定位主宾来判断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文言文中常出现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呵指示代词,注意观察。
三、通过虚词的位置来判断
1、语首发语词:夫、盖、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四、根据语法句式来辨别
1、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2、……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3、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
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4、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5、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攻略:断句方法.doc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攻略:断句方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攻略: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6.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不亦……乎”、“得无……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7.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
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8.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9.名词、代词经常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攻略:断句方法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满分攻略:断句方法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6.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不亦……乎”、“得无……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7.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
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8.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9.名词、代词经常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开;如果判断这个名词或代词做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10.古人写文章,很多时候讲究对仗工整,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
利用这一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