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超越自卑》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如果老师想吸引孩子的注意 ,他必须先了解这个孩子以前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种兴趣和它种兴趣都能获得成功。”
这段话是第七章学校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合作兴趣)中的一段话,让我觉得很有启发性。阿德勒在第六章家庭生活中提到家庭中每个孩子年龄相差三岁最适宜,但是在学校环境中,孩子们都是一样的年龄,所以家庭中的一些规则并不适宜学校生活,学校更像是一个初等级的社会,一些孩子可能在入学后感到迷茫。
虽然我是有点不欣赏曹湘凡的举动,但是仔细思考,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面,只不过表现的方面和强度不同罢了。有时候我自己对于某件事的执拗我自己都察觉不到,知道别人对我提问“为什么”,我才会去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怀亨格的“虚构理论”并不是处处都合理,但是的却是确确实是存在的。我们需要虚构目标,因为人不能没有“理想”,我难以想象没有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也许世界上没有能飞上天空的飞机,没有带来光明的电灯……人类需要虚构,但绝对不能把追求虚构当做现实生活。
一:
“促使人类行动的动机,是个人对未来的期望(虚构),而不仅是他过去的经验,这个他所期望的生活目标虽然是虚构的,但却能使人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很多人生活在梦想中,尽管不断的失败,却仍固执于自己的目标,把虚构出来的幻想当做了现实的生活。”
这部分是第八页,代序中讲述阿德勒在融汇了怀亨格的意见后提出的观点。虽然代序中并为切入正题,但这段话让我很有感触。我想到了我从小到大的梦想,这些梦想由最初的夸大模糊,变得越来越切合实际越来越清晰,我想是时间用现实教会了我要踏实面对人生。
我有过一些做家教的经历,那些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孩子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无反应”“不配合”。我感觉不到任何其智力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是因为他“无反应”让我无法根据他的情况制定我的教学计划。阿德勒的这段话应该是改变这种孩子的方式,但是我作为家教很难实行,所以更希望朝夕相处的老师能为他们改善这种状况。
总结Biblioteka Baidu
阿德勒的这本书整体来讲并不深奥,没有太多让人看不懂的专业词汇。但对于他的一些观点,例如关于学校教育(男女生),家庭关系方面的观点,并不适用于现代的学校和家庭,有些阿德勒提出的问题已经随着时代的开化而解决了,或者说有的不太适应于中国的教育模式。这本书的确是本好书,它的多方面分析,会给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带来不同的收获,帮助每一个读过他的人,超越自卑,走向成功!
我看了这段话马上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条消息,关于一个当代的范进,被人戏称为“高考王”的人的故事。
曹湘凡参加了13次高考,终于考进了一所专科院校读法律。已经41岁的他还在读大学。他年少时成绩优异,但第一次高考失利让他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和邻人,他便一次一次的考。考了几次以后他结婚了,已经终止的高考人生又被妻子的话语重新引发了,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他靠给高三毕业生辅导过活,但却执意要做一名大学生,虽然可能大学毕业生挣钱还不如辅导员多。他的妻子在他大学入学那一天便生气的离开了他。
到了学校,孩子就不再是家里唯一或是少数的掌上明珠,他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产生不良情绪,自闭不愿意交流,对学校生活无兴趣。阿德勒也提出学校一直培养学生的竞争环境,在一些方面并不利于孩子成长,一次失败也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兴趣。阿德勒的这段话给老师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了解。也许是因为班里孩子太多,大多时候我都觉得老师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所以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对这种“无兴趣”严重的孩子进行多方面的优先了解,在孩子形成错误认识之前,导正他的方向。
读阿德勒《超越自卑》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咨询这门课,一方面是对心理方面很有兴趣,另一方面是自己有时候情绪会不太好,想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和调节方法。
期末的考核是关于阿德勒《超越自卑》的读书笔记,从中摘取两段话,结合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对我来讲很特别的书,它的内容在我最初看上去很零碎,可能因为看关于心理学书籍比较少的原因,一些观点也不太好理解,甚至觉得一些观点有些不可理喻。书中有很多的故事,有些故事看上去荒唐,有些让人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从阿德勒这本书的内容来分析,曹湘凡这些做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他自身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他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考学,“一切都遵循这个意义而行”。阿德勒在生活尺度中提到,“生活不完美,职业不尽心,朋友不多,生活是件痛苦的事”,我觉得形容他很合适。对他影响深刻的另一点是身边的人,阿德勒在十一章和十二章人和同伴及婚姻中讲述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阿德勒的许多病例都是对其施加无歧视的关心后才康复,其不正常的举动可以减轻或者消失,可见环境之重要。曹湘凡的家人邻人对他的态度,妻子的态度转变,我想都是促使他“一条道走到黑的”原因。
我们作为教师要帮助孩子寻找他的闪光点,并通过这个为他树立信心,从而使他再多方面都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发展。积极的信心远胜于消极的督促。阿德勒在本章中也指出,沮丧会埋没天才,在学校统一规格的教育中很多孩子的个性化都被磨灭了。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去帮助孩子保留一些有利于他发展的个性化因素,也就是选段中提到的“他必须先了解这个孩子以前的兴趣是什么,并设法使他相信,他在这种兴趣和它种兴趣都能获得成功”。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见这条消息第一感觉是气愤。别人都觉得这个人很有毅力,很值得佩服,但我不这么想。若说成功的人生是高挂在枝头的苹果,有人爬树有人爬梯,都会取得成功,但我觉得曹湘凡就是一个不会爬树却非要爬树的人。我觉得他后来追求的根本就不是大学,而是考大学。就像阿德勒的观点“很多人生活在梦想中,尽管不断的失败,却仍固执于自己的目标,把虚构出来的幻想当做了现实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