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构造图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_四川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_四川省》](https://img.taocdn.com/s3/m/341325df76eeaeaad1f330fe.png)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学习要点
• 1、掌握四川东西两大地形区的主要 • 自然差异:范围、地形、地势、气候 • 2、 认识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 3、 了解四川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B.四川省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形 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 运输体系。
一个地区的交 通状况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反映出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读四川交通图:
1.找出四川省 经济发达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哪里,它 们发展经济有哪些 有利条件。 2.找出四川省 经济落后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哪里,它 们发展经济有哪些 制约因素。
立交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古栈道
成昆铁路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
川菜、小吃、川剧、茶馆、川酒、民族风情、自然风光
夫妻肺片
四川火锅
川菜的烹调方法注重调味,加工细致,以辣、麻脍炙人口。 思考:川菜为什么以麻辣为主?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风味小吃
四川的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人 们从茶馆或喧闹嘈杂、或平和闲适之中,体味着巴蜀 民风、捕获着市井之趣„„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全山林木青翠,四 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 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 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四川盆地专题(简介与地理题)
![四川盆地专题(简介与地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8298ea4afe04a1b071ded0.png)
5.有一句古诗是这样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请问巴山为何多夜雨? 答:巴山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四周为群山所环抱,地 形闭塞,气流不畅,空气均较潮湿,云多雾重。 这里白天在云层保护下,使云层底部和地面的辐射减 弱,不会对流成雨。到了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 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下部还比较暖和,所以就发生 对流,形成了夜雨。
长江
地形以盆地,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云贵高原 3.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以亚热带季风 为主),水热资源丰富;中小河流众多;自 然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以红壤为主
B
C
3.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差异 答:地形:四川盆地主要以盆地、丘陵为主,内部丘陵起 伏,仅成都平原比较平坦;黄土高原则属于高原地形,地 表破碎,崎岖不平。 气候: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属于温 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要高于黄土高原,降水也 比黄土高原丰富 水文:四川盆地河流数量、径流量均多于黄土高原, 另外四川盆地河流冬季无结冰期,黄土高原冬季河流有结 冰期。最突出的水文差异是四川盆地河流含沙量小于黄土 高原。 土壤:四川盆地紫色土的肥力高于黄土高原的黄土。 植被: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黄土高原属 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资源能源:四川盆地多天然气,黄土高原多煤炭。
2.四川盆地是什么气候类型,说明原因 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同时它也符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冬 季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季河流无结冰现象, 冬夏季风风向明显的气候特征。所以四川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是因为其地形而 比较特殊一点 (主要) 同时也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四川盆地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使得四川 盆地冬季不易受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而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由于地形 封闭,多云雾天气,气温日较差也很小,昼凉夜暖。因此四川盆地是海洋性气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https://img.taocdn.com/s3/m/a54066ce2cc58bd63186bd31.png)
图 2-1-6 A.①为黄土高原 C.③为青藏高原 B.②为华北平原 D.④为塔里木盆地
【典例4】小红全家在暑假期间到延安旅游。有时他们看到 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其原因是黄土高原( A.千沟万壑 C.一望无垠 B.河道纵横 D.雪山连绵 )
【答案】A
【典例 5】(2010 年中考湛江卷)读我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图 (图 2-1-8),图中②所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
5.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B.昆仑山一祁连山——横断山 C.喜马拉雅山一横断山一阿尔泰山 D.天山一阴山一太行山
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是( A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7、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 B )
A. 第一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
。
四川盆地位于 我国四川省和重庆 市境内。盆地四周 被山岭和高原环绕, 盆地内部低山丘陵 起伏,海拔在50 0米左右,只有成 都平原的地势较为 平坦,像是一把扇 子斜铺在盆地的西 部。它是岷江的冲 积扇平原,土壤肥 沃,灌溉便利,物 产富饶,有“天府 之国”的美誉。四 川盆地因广布紫色 砂页岩,有‘红色 盆地“和 “紫色 盆地”之称。
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1
2
3
东北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东北,黑土 广布,肥沃深厚,是我国最重要的 粮食生产基地,机械化水平高。
华北平原
位于黄河、海河、淮河下游,又有黄 淮海平原之称,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 区域,但是水资源缺乏,土地盐碱化 较为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第三大平原,地势低平,河 网密布。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和淡 水鱼养殖基地.
四川省地图PPT模板含市县图
![四川省地图PPT模板含市县图](https://img.taocdn.com/s3/m/5093467ff90f76c661371ad6.png)
绵阳市
广元市 巴中市
甘孜藏族自治州
德阳市
南充市
达州市
MAP OF SICHUAN PROVINCE
成都市
遂宁市 广安市
雅 安
资阳市 眉山市
市
内江市
四川省 地图PPT
乐山市 自贡市 宜宾市
四川省下辖18个地级市、3个地级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泸州市
攀枝花市
行政区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拆分世界地图
MAP OF THE WORLD
欧洲 非洲
亚洲
中国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选中地图】-【右键】-【组合】-【取消组合】,可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拆分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辽宁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河北
宁 夏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重庆
湖北
安徽
上海
浙江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钓鱼岛
台 湾
平武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
江油市
安州区 绵阳市 游仙区
涪城区
梓潼县
三台县
盐亭县
绵阳市地图
MAP OF THE MIANYANG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含水系统的划分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含水系统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0c018df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a.png)
四川盆地早 -中三叠世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含水系统的划分摘要:四川盆地的富钾卤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赋存于早中三叠世嘉陵江期-雷口坡期的储集层中。
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实测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通过四川盆地的演化、沉积相特征的分析,结合古水文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含水系统进行了古水文地质的分期与分区。
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富钾卤水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四个水文地质时期,沉积作用、淋滤作用、埋藏-构造作用以及构造-(埋藏-淋滤)作用水文地质期;含水系统的演化在空间上又因地壳运动而有所差异性,在空间上分为龙门山断裂-龙门山前断裂褶皱带、龙门山前断裂褶皱带-华蓥山以及华蓥山-明月峡一带及蜀南地区三个区域。
关键词:四川盆地富钾卤水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古水文地质期引言本文所称的四川盆地是指四川盆地现今中生界残留范围中属四川省管辖的范围。
四川盆地是我国海相钾盐最具有勘探开发远景的重点靶区之一。
我国钾资源稀缺,是钾肥的进口大国,对国内钾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迫切需要取得突破。
富钾卤水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液态钾盐,富钾卤水被认为是多来源、多成因的深层地下水,具有沉积变质与固态钾盐溶滤的复合成因(林耀庭等,1994,2001,2002,2004)。
早中三叠纪时,原始海水受强烈的蒸发作用而浓缩成盐,在多个层段中沉积了岩盐、石膏、杂卤石等蒸发岩矿物,古海水中的K+也随矿化度增高而增高,逐渐浓缩形成沉积成因水赋存于早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在漫长的地史进程中(龚大兴,2016),经历了渗透水的交替以及沉积成因被挤出与围岩发生水岩作用而变质形成了混合型卤水(李亚文等,1998;林传律等,1994;徐国盛等,2012;张成江等,2012),同时也与二叠纪东吴运动玄武岩喷发、绿豆岩以及深部流体活动有关(张成江等,2012)。
陈科贵等(2014)认为,富钾卤水是在压实作用下,由坳陷中心向坳陷边缘聚集形成。
而关于富钾卤水的储集,多受控于构造,如川西平落坝的富钾卤水受龙门山泥岩推覆构造影响,宣汉黄金口川25井富钾卤水受控于华蓥山、铜锣峡及明月峡等背斜(商朋强,2011)。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训练-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训练-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a149f8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5.png)
2.2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训练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题。
1.该河谷()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2.图中()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回答小题。
3.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4.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是()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某研究团队到重庆市中梁山开展地质考察,并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6.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石灰岩一砂岩一泥岩B.砂岩一石灰岩—泥岩C.泥岩一石灰岩一砂岩D.石灰岩—泥岩一砂岩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开展粒子与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等领域的暗物质探测研究、中微子物理实验研究等一些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的重要研究场所。
该实验室位于四川省锦屏山公路隧道中部侧向开挖的山体中,是目前世界上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地下实验室。
图为实验室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推断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8.锦屏地下实验室建在山体深处的主要原因()A.工程技术水平高B.交通较为便利C.屏蔽多数宇宙射线D.水能资源丰富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震中35.70°N,102.79°E)发生6.2级逆冲型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可能为拉脊山北缘东段,为挤压逆冲型断层(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而成)。
断裂带东侧的官亭盆地,位于距震中北方约10KM,黄河自西向东穿过,两岸发育河流阶地或新老洪积扇,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318a8f9f61fb7360b4c65e9.png)
48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V01.36No.1图l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二段沉积相分布图图2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四段沉积相分布图2009年2月朱如凯等: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49图3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六段沉积相分布图布格局主要受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由各类扇体侧向叠置组成的扇裙具有平行龙门山构造带呈南西一北东向展布的特点;在四川盆地北部和东北部,主要受米仓山一大巴山构造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具有自西向东随着米仓山一大巴山构造带的走向由近东西逐渐折向北西一南东向的变化,以冲积扇和三角洲为主体的扇裙展布格局也具有同方向变化的特点。
③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沉积期,以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活动为主,米仓山一大巴山活动相对较弱。
川西坳陷沉积作用主要受龙门山构造带逆冲推覆控制,而JiJ东北坳陷主要受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远端效应控制,四川I盆地自西向东由于构造活动渐趋减弱而导致川西坳陷与川东北坳陷的沉降充填以及充填方式有较大的差异。
与川东北坳陷相比,JIl西坳陷沉积厚度明显增大,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4须家河组储集层特征须家河组储集层为一套成分成熟度较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的陆源碎屑岩。
成分成熟度较低表现在石英含量较低,而长石、岩屑含量较高,成分成熟度指数石英/(长石+岩屑)一般在1.5~4.0,少数可达6.0~7.0。
大多数砂岩分选中等一较好,其中川I中地区砂岩分选性较好,川西地区砂岩分选性中等偏差。
碎屑颗粒磨圆以次圆状为主,其次为次棱角状,圆状颗粒少见。
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接触式胶结为主。
储集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再次为长石石英砂岩,少量纯石英砂岩。
须家河组主要储集层段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岩性特征在区域上存在较大变化,发育孔隙型、裂缝一孔隙型与孔隙一裂缝型3大类储集层。
根据200余口井、20条野外剖面共计36000多个样品的物性分析资料,须家河组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4.77%,最小0.10%,最大18.27%;储集层平均渗透率为0.19×10~“m2,最小低于0.001N10~弘m2,最大可达50×10~弘m2以上(有裂缝发育时)。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地层压力纵向分布规律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地层压力纵向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200b5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4.png)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3 年 4 月第 42 卷第 2 期Apr. ,2023Vol. 42 No. 2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111057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地层压力纵向分布规律范宇1 于兴川2,3郭建华1 刘森1 刘厚彬2,3(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31;2.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500)摘要: 针对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超深井地层压力系统纵向展布不清晰、溢漏复杂频发等问题,综合运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地质信息分析方法,剖析蓬莱气区不同岩性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蓬莱气区砂泥岩与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预测模型,并以现场溢漏信息与地层压力实测数据为参考,构建蓬莱气区全井段地层压力纵向展布剖面。
结果表明:蓬莱气区发育有多套地层压力系统,不同岩性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不同,应分层分段科学选择地层压力预测模型;蓬莱气区陆相砂泥岩地层多为异常高压地层,建议选用声波时差方法与Eaton 方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制有别于陆相地层,采用Eaton 方法与Fillippone 方法预测结果最佳;蓬莱气区发育有多套异常高压地层,地表至沙溪庙组中上部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沙溪庙组下部至灯影组顶部存在多套异常高压,灯影组地层为正常压力。
建立蓬莱气区全井段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明确全井段地层压力纵向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蓬莱气区超深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与关键工程参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蓬莱气区;地层压力;异常高压;压力预测;Eaton 法中图分类号:TE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3)02-0059-09Vertical distribution law of formation pressure inPenglai gas area in Sichuan BasinFAN Yu 1,YU Xingchuan 2,3,GUO Jianhua 1,LIU Sen 1,LIU Houbin 2,3(1.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610031,China ;2.School of Oil &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China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Exploitation ,Chengdu 610500,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unclear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system and complex and fre⁃quent spills in ultra -deep wells in Penglai gas area in Sichuan Basin ,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different lithology strata in Penglai gas area is analyzed by integra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alysis , and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rediction model for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sandstone , mudstone and carbonate strata in Penglai gas area is establish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sec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in the whole well section of Penglai gas area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field spillage information and measured data of formation pressure as a refe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everal sets of formation收稿日期:2021-11-22 改回日期:2022-05-23基金项目: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项目“深井复杂地层钻井方式优选及提速工艺技术”(2020CX040103)。
高中地理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b82b4934693daef5ef73d8d.png)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真题回放】1.(08,江苏)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答案】B【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2.(07.广东)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答案】D【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
3.(08.广东)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答案】A【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主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预测】(1)热点地区(四川震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区域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结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2)流域水文、水系、地质、地形等特点与流域开发与治理。
(3)汶川地震,主震、余震的灾情分析、成因分析。
(4)重大工程建设(找水、找矿、找油、找气、交通、水利)、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考查板块构造、板块运动。
(5)以景观图为题材,聚焦热点区域,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
【模拟演练】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据此回答问题。
(1)地震发生过后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这是因为。
【答案】(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与沉积模式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与沉积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f0fc1e1770bf78a65295440.png)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与沉积模式周进高1,2 张建勇1,2 邓红婴1 陈娅娜1 郝毅1 李文正1 谷明峰1 罗宪婴1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摘要:为指导四川盆地安岳古老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从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入手,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重建了该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及其沉积模式,取得了4项研究成果:①盆地及其周缘震旦纪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强烈的伸展作用导致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形成,其最终将四川盆地分隔成“两隆四凹”的古地理格局,“两隆”演化为台地,“四凹”演化成斜坡—盆地环境;②灯二期发育大陆边缘丘滩、裂陷边缘丘滩及台内丘滩等有利储集相带,裂陷边缘丘滩沿德阳—安岳裂陷两侧发育,呈U形分布,宽5~40 km、长约500 km,向西在什邡一带、向北在广元附近与大陆边缘台缘带相接;③灯四期继承了灯二期的岩相古地理特点,但由于德阳—安岳裂陷不断向南张裂,并最终贯穿盆地南北,裂陷边缘台缘带演化成东西2条,东部台缘带分布在广元—盐亭—安岳—泸州一带,南北向展布,长约450 km、宽4~50 km,西部台缘发育在都江堰—成都—威远—宜宾—马边一带,呈向东凸出的弧状分布,长约300 km、宽4~30 km;④建立了灯影组“双台缘”镶边台地沉积模式,指导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纪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岩相古地理沉积模式台缘带裂陷边缘台缘带震旦系灯影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的产层之一,前人对灯影组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储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8]。
近年来,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灯影组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旺苍、南江、峨边、绵竹等地识别出灯影组大陆边缘型台缘,并在德阳—安岳台内裂陷东侧的高石梯—磨溪地区和西侧的威远—资阳地区发现了裂陷边缘台缘带,提出台内裂陷控制了裂陷边缘台缘带的发育和展布的认识,建立了“双台缘”镶边台地沉积模式,指导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不仅支撑了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高效勘探,而且还对我国其他地区古老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测试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f24d274b73f242336c5f9b.png)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2012年7月3日,狂风暴雨雷电冰雹突袭南京,金川河桥廊坍塌致多人伤亡。
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灾害()A.属人为灾害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4~6题。
4.该地理现象是()A.地震B.台风(或飓风) C.赤潮D.梅雨5.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豫B.琼C.藏D.沪6.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A.东南亚B.中美洲C.孟加拉D.几内亚湾新华社北京2010年8月24日电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24日说,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已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12个省份的113个县(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是松树的一种危险性和毁灭性病害,是国内外要求控制和消灭的一种检疫性病害)。
据此回答7题。
7.下列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染容易B.致死速度快C.蔓延迅速D.危害树叶8.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A.4级以上地震已属强烈地震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C.震级虽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9.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和火山B.暴雨和泥石流C.洪涝和台风D.滑坡和沙尘暴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
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
回答10-11题。
10.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11.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袭击沿海地区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7979cc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d.png)
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评价导读:四川盆地地热资源禀赋好,不同构造单元均有地热资源存在。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不同构造带地热资源赋存的构造层往往不相同,存在着地热条件和成热模式差异,增加了地热勘探开发选区难度。
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四川盆地的地热储层、地热流体、大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场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比研究了四川盆地不同类型盆山结构区的地热储盖层组合和地热条件的异同性,指出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有利勘探靶区。
研究建议以中~下三叠统和中二叠统岩溶型热储为重点层系,尤其在川东和川西地区二者勘探潜力较大,其次优选其他海相层系岩溶型热储进行勘探,而陆相碎屑岩热储层盖层、地下水补给和热源等条件较差,勘探潜力一般,开发风险高且需谨慎。
研究成果提高了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认识,为四川盆地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勘探靶区选择指明了方向。
另外,本文插图十分清晰精美,资料丰富、值得学习和借鉴。
0引言地热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化石燃料碳替代的主要能源之一。
我国地热资源禀赋良好,年热值可达3.06×1018kWh,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分带性。
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提升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比,进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受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等影响,四川盆地风能和光能的应用前景不乐观,地热成为可再生能源中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基地,勘探程度较高,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非常丰富,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川盆地为典型的多旋回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较好,但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热储构造复杂,新生代地表差异隆升剥蚀,导致盆地不同构造带的地热条件差异较大,地热成因模式不清,制约着四川盆地的地热勘探开发利用。
本文初步梳理了四川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四川盆地不同盆山结构区地热条件和勘查潜力,提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带的有利勘查区和重点目的层,可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热勘查、选区、选靶提供依据,提高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四川盆地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及勘探选区
![四川盆地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及勘探选区](https://img.taocdn.com/s3/m/ad49fe28482fb4daa58d4b1b.png)
(1.中 国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北 京 100083; 2.中 国 石 油 西 南 油 气 田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四 川 成 都 610051)
摘要: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岩溶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的地 质 及 地 球 物 理 响 应 分 析 ,同 时 对全盆地200余口探井的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2种 古 地 貌 分 析 方 法 开 展 了 茅 口 组 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指出茅口组顶部发育岩溶洼地、岩 溶 斜 坡 和 岩 溶 高 地 3 种 地 貌 单 元,古 地 貌 具 有 “三 高 地、两 斜 坡、两 洼地”的特点,岩溶洼地地层保存基本完整,岩溶高地缺失茅口组 四 段 和 部 分 茅 口 组 三 段 ,岩 溶 斜 坡 的 地 层 缺 失 介 于 岩 溶 高 地 和 岩 溶洼地之间。突破了前人对茅口组风化壳古地貌存在“两高地”的认识,根据这一新认识并结合烃源 岩 生 烃 强 度 特 征 将 茅 口 组 顶 部 风化壳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关 键 词 :四 川 盆 地 ;中 二 叠 统 ;茅 口 组 ;岩 溶 储 层 ;岩 溶 古 地 貌 ;有 利 勘 探 区 带 中 图 分 类 号 :TE11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储层成因与分布
![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储层成因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c5f002e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d.png)
第25卷第期2020年6月成果专栏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成果海相油气地质2020年第25卷第2期表1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沉积相特征碎屑的填平补齐后,盆地内古地貌趋于平缓,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开始了清水碳酸盐沉积。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以大套白云岩为主,下部石灰岩较多,中部常夹膏盐岩,上部夹少许砂泥岩,厚0~727m 。
区域上在川西广元—资阳—乐山一带地层缺失,川东、黔东地层增厚,向两侧厚度减薄,具有2种特征不同的岩性组合:①单一的碳酸盐岩组合。
主要分布在川中及其邻区,多为白云岩与石灰岩沉积。
②含膏碳酸盐岩组合。
分布在川南南部及川东地区,多为碳酸盐岩与膏岩、盐岩或膏质白云岩互层。
龙王庙组纵向上可进一步细分为上、下2段,代表2次海平面升降旋回:下旋回以通江—开江—重庆—赤水为界,东侧石灰岩发育,西侧白云岩发育,膏盐岩仅见于宁2井一带;上旋回在全盆地均发育较厚,以白云岩为主,颗粒滩发育,局部可见膏盐岩层。
川中磨溪地区发育颗粒滩和滩间泥晶白云岩岩相组合。
颗粒滩普遍白云石化,孔隙发育;旋回中部多为深灰色—黑色泥质泥晶白云岩、深灰色泥岩夹层,反映水体为较深的缺氧环境。
川东北地区下旋回以泥晶灰岩为主,上旋回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夹颗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位于旋回的上部,孔隙发育。
川东南地区下旋回以泥晶灰岩、泥质泥晶灰岩为主,含有陆源物质,向上逐渐减少;上旋回以膏盐岩发育为特征,潟湖周缘发育膏云坪白云岩,夹少量颗粒白云岩,孔隙发育。
1.2龙王庙组双滩沉积相模式在露头地质调查、分区单井相分析和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龙王庙组远端变陡的缓坡沉积模式,自西向东(自陆向海)依次为古陆—近岸潮坪—浅水内缓坡—开阔内缓坡/局限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及盆地沉积,各相带沉积特征见表1。
陈娅娜等: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储层成因与分布龙王庙组记录了从潮湿到干旱气候的完整沉积序列,由于在万州—赤水潟湖的两侧均发育颗粒滩相带,此模式亦为龙王庙组双颗粒滩缓坡沉积模式。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格局与演化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格局与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be78e80816fc700abb68fc48.png)
四川盆 地蜀 南地Hale Waihona Puke 区飞仙关 组 沉积格 局 与演化
鄂西一带已属于开阔海陆棚相沉积 ,以薄板状灰岩为主。沉积物分区明显 ,自西向东依次为以碎屑岩为 主的飞仙关相 区、以碎屑岩 、碳酸盐岩混积为主的夜郎相区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大冶相 区。研究区主体 位 于夜 郎相 区内 ( 1o 图 通过对野外露头 、录井 、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 结合上述的区域地质背景,可以看 出飞仙关期本 区西 靠源 源不 断提供 陆 源碎 屑沉 积物 的康 滇古 陆 ,东 临广海 ,以堆积 海相 陆源 碎屑岩 和碳 酸盐 岩及 其两 者的混合沉积为特征 ,可视为连陆混积 台地类型,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潮坪 、泻湖、台内滩等沉积相带, 沉积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三分性 ,西部以潮坪相陆源碎屑沉积 占优势 ,中部主要为泻湖相混合沉积 ,东部 以发育台内滩相颗粒灰岩为特征 , 相带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下面简述这三种沉积相的主要特征。 21潮 坪相 . 潮 坪是指 位于 最大 高潮 面与正 常浪基 面之 间 的 、极 浅水 的 、 滚 岩 性 结 沉 积 帽 度 沉积 特 征 综音 描 述 _ 鼙 面 壹 亿 _ _ 一 一 j平 平 坦 的海岸 带 ,沉 积水 动力 以潮汐 作用 为 主 ,波浪 影 响微 弱 , f m 捣 剖 面 亚 菇 能量总体上较低 ,泥砂沉积物并存且分带明显。向陆一侧过渡 为最高涨潮线之上的滨岸平原沉积 ,向海一侧渐变为平均低潮 线之下的泻湖沉积。通常可以划分为潮上 、潮问和潮下三个亚 相 。沉积 物 以紫 红色 泥 岩 、泥质 粉砂 岩 和粉 砂岩 为 主 ,发育 交 错层 理 、波痕 、潜 穴 等沉 积构 造 ,往 往形 成 向上 变粗 复 变细 的 沉积序 列 ( 2) 图 。根 据水 动力 和沉积 物特 征可进 一步 识别 出 以 下微 相 :①处 于平 均 高潮 面 附近 的 、以 紫红 色泥 质沉 积 物为 主 的 、低 能 的泥 坪微 相 ,包 括潮 上 带泥 坪 和潮 间带 上部 泥 坪 ;② 位于平 均 高潮 面 与平 均低 潮面 之 间 的潮 间带 中部 的 、反 映强 、 图2 塔2 井飞仙关组泻湖 一潮坪相 结构 0 剖 面 图 弱水动 力 交替 、砂 泥交 互沉 积 的混 合坪 微 相 ;③处 于平 均 低潮 面附近 ( 问带下 部 至正 常浪基 面之 上 )的 、以砂 质沉 积 物为 主 的 、高 能 的砂 坪微 相 。本 区该相 带主 要 潮 分布在西部地 区,平行于西侧康滇古陆轴线呈南北 向带状分布 ,陆源碎屑物供应充足 ,主要堆积了一套 细粒 碎屑 岩 ,有时 也有 碳酸 盐岩 沉积 发育 ,形 成碎 屑岩 与碳 酸盐 岩不 等厚 互层 组成 的混 积潮 坪 。潮 坪相 在 整个 飞仙关 期均 有发 育 ,其 中飞一 段 和飞三 段分 布范 围相 对较 小 ,飞二 段 和飞 四段分 布范 围增 大 ,具 有 向海进 积 的特 征 。 2 泻湖 相 . 2 泻湖主要处于平均低潮面以下的台地内较低洼地区 ,水体循环受到限制 ,环境能量低 ,以静水沉积 为 主。岩石 类 型主要 包括 深灰 色 、灰黑 色及 灰绿 色泥 、页岩 ,深灰 色 、灰 色泥 晶灰岩 、泥 质灰 岩 、泥灰 岩等 ( 3) 图 ,可夹泥 晶砂 屑灰 岩 、生 屑灰 岩薄层 等 。根 据泻 湖相 沉积 物的成 分 ,可 区分 出泥 质 ( 灰泥 或 质 ) 湖 、泥灰 质泻 湖 、灰质 泻湖 等微 相类 型 。泥质 泻湖 微相 主要 发育 在飞 二段 和飞 四段 ,以发 育深 灰 泻 色 、灰 黑色 、灰 绿色 泥岩 和页 岩为 特征 ,时 常含 灰质 ,可 夹薄 层状 灰质 泥岩 、泥 灰岩 和泥质 灰岩 ,水 平 层理 、韵律层理发育 良好 ,有时呈块状层理。当泻湖中灰质含量增高 ,以沉积灰质泥岩为主时 ,则可变
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以米仓山、龙门山前陆盆地及其褶皱带为例
![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以米仓山、龙门山前陆盆地及其褶皱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9d7a7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c.png)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以米仓山、龙门山前陆盆地及其褶皱带为例姓名:***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构造地质学指导教师:***20070101第二章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褶皱带区域地质特征第一节四川盆地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米仓山前、大巴山前的通南巴构造带,以及龙门山前中段的安县构造、磁丰场构造、大邑构造,总体上属于扬子台地西缘、西北缘(圈2一1)。
四川盆地(台坳)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上偏西北一侧,是扬子准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也是扬子台地上的最大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四川盆地印支期时已具盆地雏形,后经喜山运动全面褶皱形成现今构造面貌。
盆地具明显的菱形边框,西北和东南晒条边界稍长,呈北东向延伸,相互平行、整齐;东北和西南边界略有弯曲,主要是北西向,但向东西方向偏转。
四条边界遥相对应,盆地轮廓清晰。
盆地靠西北是龙门山褶皱带,向外过渡到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东北一侧大巴山台缘断褶带,向外过渡到秦岭褶皱系;东南和西南一侧是滇黔川鄂台褶带(马力等进一步分为雪峰山构造带)(图2一1)。
扬子地块进一步可分为(马力,2004):图2-1四川盆地区域地质简图①龙门山前陆盆地:受三江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双重控制,中三叠纪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喜山期大规模逆冲,形成逆掩冲断带。
②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纪大巴山核部由北向南推覆,下中侏罗统明显覆盖在褶皱冲断带上,中燕山运动强烈,喜山期全面褶皱。
③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形成褶皱冲断,喜山期全面褶皱.④雪峰山类前陆盆地:中燕山运动形成侏罗山式褶皱,喜山期加强褶皱。
雪峰山类前陆盆地即川东高陡构造带,原来的命名描述的只是构造形态,没有描述构造带的性质。
⑤川中隆起:龙门山、大巴山、雪峰山三个前陆盆地的前陆盆地隆起。
12加里尔运动中表现为强烈的上升活动,志留系、奥陶系、甚至一部分下寒武统全被剥掉,形成天井山加里东期线形隆起。
其东侧与乐山一龙女寺隆起带间隔着一个狭长坳陷,西侧则呈斜坡向地槽区过渡。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9363c086c85ec3a87c2c508.png)
四川盆地沉积建造历史成都理工大学环境水文地质摘要:通过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的初步探究,可确定四川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沉积旋回,其上沉积震旦系到第四系盖层,厚度达6000~12000m。
由此将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发展阶段(T32-E2)和晚新生代盆地演化形成(E3-Q)三个大的阶段。
继而又可将其细分成早期台地沉积(Z-S)、中期台地沉积(D-P1)、晚期台地沉积(P1-T32)、晚三叠纪晚期前陆盆地期(T33)、侏罗-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期(J-K1)、陆内盆地萎缩期(K2-E2)、盆地形成演化(E3-Q)七个次一级阶段。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建造盆地演化海相陆相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北缘,是一个发育于中新生代和具备多方位逆冲推覆构造背景条件下的挤压性构造盆地【1】。
地貌上成一菱形盆地(图1)。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四周由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山地环绕,按地理差异可将其分为盆西平原(成都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盆内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煤、盐类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早已引起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研究和应用中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研究四川盆地无论在地质学或工程应用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在大批地质学家工作的基础上,加上笔者的一些分析认识、归纳总结,本文就四川盆地的沉积建造和演化形成做简单的阐述。
图(1)四川盆地1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发展阶段(Z—T2)1.1早期台地沉积阶段(Z—S)。
1.1.1早震旦世: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形成了线性褶皱,同时伴生了强烈的同造山期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槽转化为地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
早震旦世时,围绕上扬子古陆边缘普遍发育大陆板块张裂、断陷活动,形成各种类型次稳定型建造,包括大陆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
位于上扬子古陆西缘川滇一带,沿板溪期断陷带进一步发展成南北向地堑式张裂。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四川地形地貌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四川地形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8146cd68e9951e79a892702.png)
四川地形地貌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
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川西高原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
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
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
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
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
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33%。
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
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
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地理课件-四川盆地
![地理课件-四川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8fd540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b.png)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
米等作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周被高山环绕,内部地形平坦,是典型的盆地地 形。
盆地内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其中平原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是四川盆地的主 要农业区。
气候特点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 季分明,温差较大。
四川盆地拥有许多世界级 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 峨眉山等,具有极高的观 赏价值和生态价值。
人文历史丰富
四川盆地是中国文化的发 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 都江堰、乐山大佛等。
旅游设施完善
四川盆地的旅游设施比较 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 游客的需求。
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旅游人数持续增长
03
四川盆地的人文环境
四川盆地的人文环境 历史沿革
人口分布
四川盆地的人口分布呈现出城市密集、乡村稀疏的特点。成都市作为四川盆地的中心城市 ,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而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也较大。在乡村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正在向城市迁移。
经济发展
四川盆地的经济发展较快,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成都市的经济实力较强, 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也较强。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四川盆地的 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构造盆地,由喜马 拉雅运动中亚运动形成,以紫红色砂 页岩为主。
盆地内部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丘 陵、山地等,其中平原主要分布在盆 地底部。
盆地特点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 内陆盆地,也是中国四大盆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