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报告书写--胃肠道

合集下载

胃肠检查报告单

胃肠检查报告单

胃肠检查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40岁•性别:男性•住址:XX市XX区XX街道XX号检查目的本次胃肠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状况,发现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并进行相关治疗。

检查方法本次胃肠检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胃镜检查2.结肠镜检查检查结果胃部检查结果在胃镜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1.胃壁平滑,无明显异常病变。

2.胃黏膜呈淡红色,无明显充血或溃疡。

3.食管与胃交界处无明显炎症或病变。

根据以上结果判断,患者的胃部没有明显的病变或异常情况。

结肠检查结果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1.结肠黏膜呈红粒状,表面光滑。

2.结肠蠕动良好,无明显炎症或息肉。

3.直肠黏膜无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结果判断,患者的结肠没有明显的病变或异常情况。

诊断意见根据本次胃肠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出以下诊断意见:1.胃部未见异常:胃壁光滑,无明显病变。

2.结肠未见异常:结肠黏膜呈红粒状,无明显炎症或息肉。

根据以上诊断意见,初步判断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疾病或异常。

建议与治疗方案根据本次胃肠检查的结果和诊断意见,推荐患者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胃肠道健康:1.注意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进食辛辣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粗粮等易消化食物。

2.增加运动量:适量进行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情绪不稳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肠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胃肠道疾病。

如果患者有其他不适症状或需要进一步治疗,建议咨询相关医生或胃肠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束语胃肠检查是评估胃肠道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通过本次胃肠检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胃肠道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疾病或异常。

对于维护胃肠道健康,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保持情绪稳定和定期体检等措施。

如果有其他特殊需要或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获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胃肠道病变CT诊断PPT课件全

胃肠道病变CT诊断PPT课件全
34
克罗恩病
节段性肠炎,年轻人多见,多见回肠远端 节段性肠壁增厚,节段性、跳跃征 并发肠梗阻,窦道、瘘管,腹腔脓肿
35
36
2024/10/24
37
27
胃间质瘤
28
胃间质瘤
29
肠间质瘤
30
肠间质瘤
31
胃肠道淋巴瘤
分原发性与继发性 起源于黏膜下淋巴组织 胃最多见、其次小肠(回盲部) 胃肠壁明显增厚,范围较广,密度均匀,
强化均匀;很少引起结蹄组织增生并发肠 根阻,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周围淋巴结肿 大(三明治征)
32
胃淋巴瘤
33
胃淋巴瘤
11
胃癌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男:女=2:1。一般发病年龄在40~60岁,
青壮年发病并不少见。 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特异,上腹部隐痛不适、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常吐出棕褐色食物 残渣。晚期出现贫血、上腹肿块、恶病质、 粪便潜血持续阳性等。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小弯胃 窦部最常见,贲门胃底区占第二位。
12
胃癌CT表现
胃壁增厚: 局限或弥漫,粘膜面凹凸不平 腔内肿块:表面不光滑,分叶、结节或菜
花状,表面可有溃疡 胃腔狭窄:胃壁增厚基础上的胃腔狭窄,
非对称性狭窄,胃壁僵硬且不规则 胃壁异常强化: 粘膜面病灶在注射造影剂
35-45s即可明显强化,而侵及肌层的病变, 强化高峰时间在50-60s 之后出现,较正常 胃壁强化明显且时间延长。
20
升结肠癌
21
降结肠癌
22
降结肠癌并淋巴转移
23
直肠癌
24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25
直肠癌术后复发
26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超声报告模板(胃、十二指肠部分)

胃肠超声报告模板(胃、十二指肠部分)

胃肠超声报告模板(胃、十二指肠部分)正常: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贲门通过顺利,胃腔内造影剂充盈良好,胃大小形态正常,胃粘膜光滑完整,胃壁五层结构显示清楚,厚度约 mm,胃蠕动正常。

腹腔肠管无扩张,无局限性占位。

胃肠道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浅表性胃炎: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胃壁层次清晰,粘膜稍水肿,皱襞略肿胀,以胃小弯或胃窦部改变明显,未见明显肿块和溃疡灶。

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明显异常。

急性糜烂性胃窦胃炎(建议治疗后复查):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于胃窦部见胃壁呈弥漫性、均匀性、对称性增厚,回声减低,层次清晰,粘膜明显水肿,皱襞肿胀,胃窦腔相对变小,胃壁蠕动减弱,胃幽门管关闭欠佳;余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明显异常。

慢性萎缩性胃炎(必要时复查):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胃壁层次清晰,粘膜层变薄,皱襞稀少,以胃体部/胃窦部改变明显,未见明显肿块和溃疡灶。

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慢性肥厚性胃炎: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胃内造影剂充盈良好,粘膜增厚,呈突入胃腔的绒球样中、高回声团(粘膜层回声粗糙/不均/中断,肌层回声正常),胃蠕动大致正常,造影剂通过顺利。

十二指肠球炎: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形态尚规则,体积变小,其粘膜增厚水肿,未见明显溃疡灶;球部充盈有激惹征象。

胃角溃疡(建议胃镜活检):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于胃角处见胃壁局限性增厚,回声减低,其粘膜层粗糙,连续性差,中断,中央见一大小约mm粘膜凹陷,表面见强回声斑点附着,其周围胃壁层次清晰,该处胃壁蠕动减弱。

余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未见明显异常。

胃体后壁明显增厚伴溃疡,建议进一步检查: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胃体部后壁局限性凹陷,周边胃壁增厚隆起呈“火山口”样,增厚的胃壁呈低回声,层次结构消失,厚度约 mm,范围约 mm,凹陷处边缘锐利,底部为斑块强回声。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胃肠造影剂500ML后扫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变形,体积变小,前壁局限性增厚,回声减低,其粘膜面破溃,中央见一大小约mm粘膜凹陷,表面见强回声斑点附着;球部充盈有明显激惹征象。

胃肠道CT检查PPT课件

胃肠道CT检查PPT课件
肝细胞癌
(hepatocellalar carcinoma)
肝转移瘤
(metastasis tumor of the liver)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肝囊肿
(liver cyst)
肝海绵状血管瘤
病理:由扩张的血窦组成 影像学表现
CT: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 增强表现为边缘性结节状强化, 向中央扩展,数分钟后与肝脏等密度 对比剂呈“快进慢出”表现
胆囊异常影像
形态及大小异常 肝内胆管、胆总管和胆囊扩张
密度和信号强度异常
食管疾病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食管下端开始 粘膜增宽纡曲 管壁边缘锯齿状 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 蠕动减弱而管壁柔软 胃底静脉曲张
立位:胃底软组织肿块 卧位:粘膜皱襞粗大扭曲
食管静脉曲张
肝硬化
(cirrhosis)
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 增生、肝结构和血管循环体系改建
影像学表现 X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T: 肝脏大或小、轮廓结节状凹凸不平、 肝叶比例失调,肝门肝裂增宽、脾肿 大,腹水。增强CT食管、胃底、脾门 区可见扩 张、纡曲成团的静脉影
胆道疾病
胆囊炎(cholecystitis) 胆囊结石(gallbladder stone)
MRI:胆囊窝积液及胆囊周围水肿带呈T1WI 低、 T2WI高信号表现
胆囊结石
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 影像学表现
X线:显示胆囊区不透X线结石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结石;等密度结石;
低密度结石;环状结石 MRI:在T2WI上,结石在高信号胆汁的衬托
下表现为低信号充盈缺损
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CT平扫表现为胆总管内高密度或软组织密度影 梗阻以上胆总管扩张

胃部疾病CT表现(特制荟萃)

胃部疾病CT表现(特制荟萃)

优选课讲
2
优选课讲
3
优选课讲
4
– 粘膜皱襞:
• 胃底:网状 • 体部:平行(小弯侧),≮5cm,锯齿状(大弯侧) • 窦部:平行、横行、斜行
– 微皱襞:
• 胃小区,1~3mm,圆形、长圆形、 多角形 • 胃小沟,<1mm
优选课讲
5
– 胃的生理:储存、消化和转运食物的作用, 通过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功能完成
– 溃疡小而浅 – 幽门管延长 – 幽门管偏位,十二指肠球底部畸形 – 幽门狭窄、梗阻
优选课讲
46
优选课讲
47
• 特殊部位溃疡 • 胃窦溃疡:
– 局限性胃炎 – 盘状龛影
• 高位溃疡(胃底或贲门部) • 幽门溃疡:
– 溃疡小而浅 – 幽门管延长 – 幽门管偏位,十二指肠球底部畸形 – 幽门狭窄、梗阻
良性胃溃疡 光滑整齐
无 无 无 有 有 有 在胃轮廓外 无环堤征 到达龛影的口部 广泛性辐辏均匀纠集 纠集的黏膜纹愈近口部愈细 多见炎性小区,小区消失带呈 移行过渡,无胃小区破坏
优选课讲
66
胃窦良、恶性狭窄鉴别要点
狭窄段近端(入口)

黏膜纹

段 胃壁形态和扩张度
狭窄段远端(出口)
良性 病变与正常分界呈渐行性 可伴有小弯良性溃疡龛影 黏膜纹存在呈横行或排列紊乱 有时可见浅表溃疡 一般可收缩和扩张,狭窄形态可变
迫,对十二指肠球底部等产生压迹
优选课讲
19
优选课讲
20
胃炎
• 慢性胃炎
• 临床资料:成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因不清 楚,临床表现不一致,常见有食欲不佳、餐后 饱胀、上腹不适、上腹钝痛等
• 病理改变: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按检查方法分类 口服钡餐造影(oral barium opacification) :
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及阑尾)
钡剂灌肠造影(barium enema) :结肠
空气灌肠造影:肠套叠
引入对比剂的种类
传统钡剂造影法: 钡剂单对比造影 粘膜法、充盈法、加压法
胃肠道正常影像表现 和基本病变
消化系统
消化管:
口腔、咽 食管 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消化腺:
肝脏、胆道系统、胰腺
其他:
脾脏
胃溃疡
胃窦癌
结肠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影像解剖 食管与胃肠道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掌握)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掌握) 了解消化系统的放射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炎性水肿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 膜 破 坏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膜平坦 黏膜和黏膜下炎
性水肿或肿瘤浸润 粘膜皱襞条纹状
影平坦、消失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粘膜纠集
多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瘢痕收缩引起,光滑、连续 少数由浸润型癌引起,僵 硬、不规则、连续性中断 粘膜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 向病变区集中
消化道黏膜皱襞改变
气钡双重造影法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食道钡餐造影
食道钡餐造影-粘膜相 食道钡餐造影-充盈相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口服钡餐造影-胃充盈相 口服钡餐造影-胃粘膜相
口服钡餐造影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 X线造影检查
口服钡餐造影(加压法)清楚显示胃窦部小弯侧 胃溃疡:龛影及粘膜集中征象

CT报告书写--胃肠道

CT报告书写--胃肠道

CT报告书写---胃肠道及肝胆胰脾1、食管(1)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见环绕管壁的不规则增粗粘膜影,粘膜连续,无中断、破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

胃底部胃壁不均匀增厚,粘膜下层均匀强化,增强粘膜皱襞增粗、纡曲,与正常胃壁相移行。

(2)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后壁管壁增厚,见直径约100px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轮廓较光滑,与周围血管和气管分界清楚,局部管腔偏心性狭窄。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2、胃(1)胃癌Borrmannl型胃癌胃体后壁见局限隆起型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突出,大小约125px x 100px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CT 值30-45HU,肿块外形不规整,表面呈浅分叶状。

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邻近胃壁厚度正常。

V耳仿真内镜重建显示胃体后壁突向胃腔内不规则肿块,表面不光滑分叶状,邻近胃壁厚度正常,蠕动良好。

Borrmann H型胃癌胃窦部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中心见巨大扁平状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成锐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扁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锐角相交。

Borrmann川型胃癌胃窦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表面见巨大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周围癌性环堤呈呈斜坡状隆起,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溃疡,底部不平,周围黏膜皱襞纠集、中断,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Borrmann W型胃癌平扫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肿块影向胃腔内突出,局部胃腔狭窄、变形。

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胃窦不规则增厚胃壁明显强化,表面黏膜皱襞破坏,向下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层完整,胃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冠状位MPR重建显示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局限胃腔狭窄、变形。

(2)胃平滑肌瘤平扫示贲门区胃壁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围绕贲门口周生长,胃黏膜受推压,完整性良好。

胃肠检查报告单

胃肠检查报告单

胃肠检查报告单胃肠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胃肠道的健康状况。

通过胃肠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份典型的胃肠检查报告单。

胃肠检查报告单姓名:XXX性别:男/女年龄:XX岁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临床诊断:胃肠症状检查方法:胃镜检查检查结果:胃镜检查1.胃黏膜:胃黏膜粘膜完整,未见明显糜烂、溃疡或出血点。

2.食道黏膜:食道黏膜光滑,未见明显糜烂、溃疡或出血点。

3.胃酸分泌功能:胃酸正常分泌,PH值为X.X。

4.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

结肠镜检查1.结肠黏膜:结肠黏膜完整,未见明显糜烂、溃疡或息肉。

2.直肠黏膜:直肠黏膜光滑,未见明显糜烂、溃疡或息肉。

3.结肠肌层:结肠肌层壁弹性正常,未见明显增厚或变硬。

检查结论:根据本次胃肠检查结果,患者的胃黏膜和食道黏膜均未见明显异常。

胃酸分泌功能正常,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阴性。

结肠黏膜和直肠黏膜也未见明显异常。

结肠肌层弹性正常。

综合上述结果,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检查建议:根据本次胃肠检查结果,可以得出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正常。

为了维持良好的胃肠健康,建议患者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习惯: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油腻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空腹和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护胃措施:避免吸烟和酗酒,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的摄入,避免辛辣食物和嗜辣食品。

4.注意消化问题:避免过度用力排便,避免久坐和久站,注意腹部保暖,在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

结束语:本次胃肠检查报告单显示,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和健康状况良好。

遵循上述的检查建议,患者可以进一步改善胃肠道的健康状况,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如有其他症状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向医生咨询。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胃肠检查报告单,通过检查结果和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胃肠道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胃肠道的健康。

胃肠道CT

胃肠道CT

肠空肠区接续空肠,整体呈“C”型弯曲,包 绕胰头,按走向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 升部。
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癌
小肠
克隆氏病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
细胞免疫缺陷,传染性感染及遗传等有关。 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 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 CT表现:1、肠壁增厚,壁厚可达1-2cm。2、 肠系膜病变,肠系膜变肥厚,肠间距加大。
肠结核
肠梗阻
CT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显著增大,其内可
见气液平面,也可完全为液体所充盈,肠壁 变薄,梗阻远端肠管明显塌陷,梗阻远端和 近端肠管直径的明显差异,是诊断肠梗阻非 常有价值的征象。
结肠、直肠
直肠癌
升结肠癌Hale Waihona Puke 直肠癌阑尾阑尾
阑尾炎
谢谢!
胃肠道CT
胃底部
贲门区
胃体中、上部
胃体中、下部
胃角部
角切迹下方
胃下极
幽门
胃癌
基本CT征象 1、胃壁增厚 癌肿沿胃壁浸润造成, 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 层浸润所致。粘膜面 显示不同程度的凹凸 不平是胃癌的特点之 一。

2、腔内肿块 癌肿向腔内生长形成。 肿块表面部光滑。
3、溃疡 溃疡所形成的凹陷边缘不 规则,底部多不光滑, 周边的胃壁增厚较明显, 并向胃腔内突出。
4、环堤 表现为环绕癌性溃疡 周围的堤状隆起。
5、胃腔狭窄 狭窄的胃腔边缘较为僵 硬且不规则。
6、黏膜皱襞改变 表现为类似小山嵴状 的黏膜面隆起。
Borrmann分型
Borrmann1型
Borrmann2型
Borrmann3型
Borrmann4型
胃溃疡

胃肠超声检查报告模板

胃肠超声检查报告模板

胃肠超声检查报告模板
1. 介绍
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影像,对胃肠道进行评估和诊断。

本报告旨在提供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以供医生进行后续诊断和治疗。

2. 患者信息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就诊日期:
3. 检查目的
- 详细说明患者进行胃肠超声检查的原因和目的。

4. 检查设备和技术
- 设备:
- 技术:
5. 检查结果
在本次胃肠超声检查中,观察到以下结果:
5.1 胃部
- 描述患者胃部的形态、大小和肠壁的规则性。

如有异常,请详细描述。

5.2 十二指肠和空肠
- 描述患者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形态、大小和肠壁的规则性。

如有异常,请详细描述。

5.3 粘膜纹理
- 描述患者胃肠道粘膜纹理的正常情况。

5.4 异常发现
- 描述患者胃肠道任何异常发现,如肿块、息肉、溃疡等。

6. 结论
根据本次胃肠超声检查的结果,患者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列举可能的诊断,如胃炎、胃溃疡、结肠息肉等。

7. 建议和处理意见
基于本次检查结果,我们建议患者进行以下处理和后续监测:
- 针对检查结果指出的问题,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

- 如果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疾病。

8. 注意事项
- 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胃肠道的健康。

-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胃肠道相关的检查和随访。

9. 医师签名
- 医师姓名:
- 医师职称:
- 医师签名:。

胃肠道CT检查

胃肠道CT检查

小肠淋巴瘤
病理:淋巴瘤多起源于肠壁粘膜下层中的淋 巴组织,当病变沿着肠壁并向纵深发展时,向外 可侵入浆膜层、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向内则浸润 粘膜,使粘膜皱襞变平、僵硬。肠管可以狭窄亦 可较正常稍宽,与正常肠管的分界不及癌肿明显, 一般无局限结节状肿块或明显的溃疡形成。 症状:由于肠壁神经丛受到淋巴瘤浸润的压迫, 常有腹部钝痛,可有不规则发烧和腹泻,很少有 便血发生。
胃肠道CT检查
检查前准备
1、胃小肠检查前禁食、水8小时, 结肠:口服泄药进行肠道准备。对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大出血的 患者,可口服班靓眼泪谢药
胃淋巴瘤
2.CT表现: 胃壁广泛性或节段性浸润增厚。胃壁浸润增厚平 均可达4-5cm。胃壁的不规则增厚使胃壁内、外缘 均不整齐,内缘受侵使胃腔变形、变小,但在胃不 同的充盈情况下,其大小、形态可有改变,提示胃 壁尚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增厚的胃壁密度均匀,增 强后强化一致,其强化程度较皮革样胃癌CT值低 10-20HU。继发性胃淋巴瘤还可发现有肠系膜、后 腹膜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胃平滑肌肉瘤 CT表现: 胃腔内或向腔外生长的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肿瘤内可 见出血、坏死、囊性变、溃疡形成和 钙化,增强后强化不均匀,肿瘤还可 直接向周围侵犯胰、结肠、脾等。
胃底部平滑肌肉瘤。CT增强扫描示胃底部巨 大分叶状实质性肿块(上图*),下方CT层面 显示肿块.显示肿块胃腔面上凹陷性溃疡形成 (下图白箭头)。
小肠肿瘤基本CT表现: 1。肿块与肠壁增厚;
2。肠套叠和肠梗阻 小肠 常见肿瘤 :
腺癌、平滑肌肉瘤 、淋巴瘤
鉴别诊断要点
小肠腺癌
1。好发部位 空肠近端、回肠远端。 50%发生于十二指肠 2。肿块:管腔狭窄明显。 3。肠壁增厚: 局限性增厚

CT报告书写--胃肠道

CT报告书写--胃肠道

CT报告书写---胃肠道及肝胆胰脾1、食管(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见环绕管壁的不规则增粗粘膜影,粘膜连续,无中断、破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

胃底部胃壁不均匀增厚,粘膜下层均匀强化,增强粘膜皱襞增粗、纡曲,与正常胃壁相移行。

(2)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后壁管壁增厚,见直径约100px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轮廓较·光滑,与周围血管和气管分界清楚,局部管腔偏心性狭窄。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2、胃(1)胃癌BorrmannI型胃癌胃体后壁见局限隆起型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突出,大小约125px×100px,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CT 值30-45HU,肿块外形不规整,表面呈浅分叶状。

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邻近胃壁厚度正常。

V耳仿真内镜重建显示胃体后壁突向胃腔内不规则肿块,表面不光滑分叶状,邻近胃壁厚度正常,蠕动良好。

BorrmannⅡ型胃癌胃窦部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中心见巨大扁平状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成锐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扁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锐角相交。

BorrmannⅢ型胃癌胃窦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表面见巨大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周围癌性环堤呈呈斜坡状隆起,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溃疡,底部不平,周围黏膜皱襞纠集、中断,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BorrmannⅣ型胃癌平扫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肿块影向胃腔内突出,局部胃腔狭窄、变形。

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胃窦不规则增厚胃壁明显强化,表面黏膜皱襞破坏,向下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层完整,胃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冠状位MPR重建显示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局限胃腔狭窄、变形。

(2)胃平滑肌瘤平扫示贲门区胃壁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围绕贲门口周生长,胃黏膜受推压,完整性良好。

胃ct病历 -回复 -回复

胃ct病历 -回复 -回复

胃ct病历-回复-回复患者:年龄:52岁,性别:男性主诉:上腹疼痛,反酸,腹胀检查目的:胃CT检查检查结果:1. 胃黏膜:局部胃黏膜增厚(胃窦至胃体)2. 胃黏膜下层:胃体部位见局限性低密度影,大小约为2.3cm ×1.7cm3. 肝脏:结构及轮廓正常4. 胰腺:未见明显异常5. 脾脏:未见明显异常6. 肾脏:未见明显异常7. 膀胱:未见明显异常8. 骨盆器官:未见明显异常胃CT检查结果解读:局部胃黏膜增厚,可能是胃炎或溃疡病变;胃体部位见局限性低密度影,大小约为2.3cm ×1.7cm,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

胃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检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腔和周围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胃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检查中,患者主诉上腹疼痛、反酸和腹胀,这些症状可能与胃部疾病有关,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和病变情况,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胃CT检查。

在胃CT检查结果中,发现患者胃黏膜局部增厚,说明可能存在胃炎或溃疡病变。

胃窦至胃体部位的胃黏膜增厚可能导致上腹疼痛和反酸等症状。

此外,胃体部位还出现了一个局限性低密度影,大小约为2.3cm ×1.7cm。

这种低密度影的出现可能是胃黏膜下层的异常。

为了对此进行进一步鉴别分析,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例如内镜检查或活检。

胃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食物因素、药物不良反应、抽烟和酗酒等。

患者应该详细向医生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协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是否有类似症状的慢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针对胃CT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处理建议:1. 内镜检查:由于CT检查发现了胃黏膜增厚和局限性低密度影,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内镜检查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2. 药物治疗:针对已经明确诊断的胃病,例如胃炎或溃疡病变,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酸药物、抗生素等。

CT报告书写--胃肠道

CT报告书写--胃肠道

CT报告书写---胃肠道及肝胆胰脾1、食管(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见环绕管壁的不规则增粗粘膜影,粘膜连续,无中断、破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

胃底部胃壁不均匀增厚,粘膜下层均匀强化,增强粘膜皱襞增粗、纡曲,与正常胃壁相移行。

(2)食管平滑肌瘤食管后壁管壁增厚,见直径约100px 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轮廓较·光滑,与周围血管和气管分界清楚,局部管腔偏心性狭窄。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2、胃(1)胃癌BorrmannI型胃癌胃体后壁见局限隆起型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突出,大小约125px×100px,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CT值30-45HU,肿块外形不规整,表面呈浅分叶状。

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邻近胃壁厚度正常。

V耳仿真内镜重建显示胃体后壁突向胃腔内不规则肿块,表面不光滑分叶状,邻近胃壁厚度正常,蠕动良好。

BorrmannⅡ型胃癌胃窦部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中心见巨大扁平状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成锐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扁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锐角相交。

BorrmannⅢ型胃癌胃窦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表面见巨大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周围癌性环堤呈呈斜坡状隆起,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溃疡,底部不平,周围黏膜皱襞纠集、中断,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BorrmannⅣ型胃癌平扫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肿块影向胃腔内突出,局部胃腔狭窄、变形。

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胃窦不规则增厚胃壁明显强化,表面黏膜皱襞破坏,向下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层完整,胃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冠状位MPR重建显示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局限胃腔狭窄、变形。

(2)胃平滑肌瘤平扫示贲门区胃壁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围绕贲门口周生长,胃黏膜受推压,完整性良好。

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一、正常影像学表现(一)正常X线表现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主要应用钡剂造影,显示胃肠道的位置、轮廓、腔的大小、内腔及黏膜皱襞的情况,但对胃肠道肿瘤的内部结构、胃肠壁的浸润程度和壁外侵犯及转移等尚有一定困难,还需与其他影像检查相结合。

目前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首选当是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1.咽部咽部是胃肠道的开始部分,它是含气空腔。

吞钡正位观察,上方正中为会厌,两旁充钡小囊状结构为会厌谿。

会厌谿外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侧对称,梨状窝中间的透亮区为喉咽凸,勿误为病变。

正常情况下,一次吞咽动作即可将钡剂送入食管,吞钡时梨状窝暂时充满钡剂,但片刻即排入食管。

2.食管食管是一个连接下咽部与胃的肌肉管道,起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

食管入口与咽部连接处及膈的食管裂孔处各有一生理狭窄区,为上、下食管括约肌。

食管充盈像:食管吞钡充盈,轮廓光滑整齐,宽度可达2-3cm。

正位观察位于中线偏左,胸上段更偏左,管壁柔软,伸缩自如。

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于主动脉弓压迹与左主支气管压迹之间,食管显示略膨出,注意不要误认为憩室。

食管黏膜像:少量充钡,黏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纤细条纹状透亮影。

这些黏膜皱襞通过裂孔时聚拢,经贲门与胃小弯的黏膜皱襞相连续。

透视下观察,正常食管有两种蠕动:第一种蠕动为原发性蠕动,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钟达胃内;第二种蠕动又称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所引起,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

所谓第三蠕动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常见老年人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

另外,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时停顿于膈上方,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之膈壶腹,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

医院胃部诊断报告模板

医院胃部诊断报告模板

医院胃部诊断报告模板尊敬的医生:您好!经过对患者进行胃部检查和诊断,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患者姓名:XXX患者性别:XXX患者年龄:XXX检查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胃部进行了全面的诊断评估:1. 临床询问和病史收集2. 体格检查3. 影像学检查:XXX(如:胃镜、X射线等)4. 实验室检查:XXX(如:血液和尿液分析等)胃部检查结果:1. 胃镜检查结果:- 胃粘膜:XXX(如:正常、异常改变等)- 胃壁:XXX(如:正常、有肿块、溃疡等情况)- 食管胃袢连接部:XXX(如:正常或异常)- 幽门括约肌:XXX(如:正常或异常)- 其他相关结构:XXX(如:有无异常情况)2. 影像学检查结果:- X射线检查:XXX(如:正常或异常)- CT扫描:XXX(如:正常或发现异常结节、肿块等)- 超声检查:XXX(如:正常或异常)- 其他相关检查:XXX(如:磁共振成像、内窥镜超声等)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上述胃部检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诊断结果:1. XXX(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2. XXX(如:胃动力障碍、食管-胃反流病等)3. XXX(如:结肠炎、胃肠道感染等)治疗建议:根据诊断结果,我们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XXX(如:抗生素、消化药、抗酸药等)2. 饮食调控:XXX(如:忌辛辣食物、少食多餐等)3. 生活方式改变:XXX(如:戒烟限酒、注意饮食规律等)注意事项: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 定期复查:XXX(如:胃部复查、血液检查等)2. 规律用药:XXX(如:按医嘱规定用药)3. 饮食规律:XXX(如: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医生建议的饮食)此报告旨在向您呈现患者的胃部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以供参考。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您对患者健康的关注与辅助!祝患者早日康复!此致,(医院名称)。

医看-影像报告模板-胃肠造影

医看-影像报告模板-胃肠造影

医看-影像报告模板-胃肠造影目录1.慢性胃炎2.胃底憩室3 .慢性胃窦炎4.胃溃疡5.胃穿透性溃疡6.胃癌7.溃疡型胃癌8.胃窦癌9.残胃癌10. 胃粘膜脱垂11.胃石形成12.幽门梗阻1.慢性胃炎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食道:走行正常,管壁柔软,光滑,粘膜规则,未见中断和增粗,蠕动如常,未见狭窄。

造影剂通过顺利,贲门形态完整,开放良好。

胃:呈角钩形,轮廓光整,未见龛影,粘膜增粗走行紊乱,胃小区增大,形态不规则。

胃内潴留液无增多,蠕动如常。

幽门开放良好。

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形态规则,未见龛影,无激惹,十二指肠环不大,无压迹,蠕动如常,造影剂通过顺利.2.胃底憩室胸透:心肺膈未见常。

食道:走行正常,管壁柔软,光滑,粘膜规则,未见中断和增粗,蠕动如常,未见狭窄。

造影剂通过顺利,贲门形态完整粗,开放良好。

胃:呈角钩形,轮廓光整,未见龛影,胃底贲门区后壁见一突出于胃腔外约()X()CM大小椭圆形囊袋状影,边缘整齐光滑,其内充钡,可见液平,并可见有粘膜皱襞伸入其中。

胃内潴留液无增多,嚅动如常。

幽门开放良好。

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形态规则,未见龛影,无激惹,十二指肠环不大,无压迹,蠕动如常,造影剂通过顺利。

3 .慢性胃窦炎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食道走行正常,管壁柔软,光滑,粘膜规则,未见中断和增粗,蠕动如常,未见狭窄。

造影剂通过顺利,贲门形态完整,开放良好。

胃:呈角钩形,轮廓光整,未见龛影,胃窦狭窄,窦部粘膜皱襞增粗,紊乱呈弹簧状纵横交错排列,窦壁柔软轮廓呈粗锯齿改变,狭窄胃窦与近端正常胃段移行过渡、无陡峭改变,狭窄胃窦与近端正常胃段移行过渡、无陡峭改变。

胃小区大小正常,形态完整。

胃内潴留液无增多,蠕动如常。

幽门开放良好。

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形态规则,未见龛影,无激惹,十二指肠环不大,无压迹,蠕动如常,造影剂通过顺利。

4.胃溃疡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

食道:走行正常,管壁柔软,光滑,粘膜规则,未见中断和增粗,蠕动如常,未见狭窄。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胃肠道CT检查结果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胃肠道CT检查结果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正常值: 适用:1.食管病变;2.胃病变;3.小
肠病变;4.结肠病变。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相关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肛门指检、血清白细胞介 素8、胃液潜血试验、胃液潜血试验、胃 液乳酸测定。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相关症状: 嗳腐、吞酸、术后腹胀、心胃的奇怪感觉、 男性小腹痛、小腹冷痛。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相关疾病:
肿瘤性息肉、结肠脂肪瘤、大肠类癌、大 肠癌、结肠癌、类癌、残胃癌、胃泌素瘤、 胃癌、食管癌、老年人大肠肿瘤、胃畸胎 瘤、小肠平滑肌瘤、小肠脂肪瘤、结肠平 滑肌瘤、胃溃疡、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原 发性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十二指肠外瘘、 十二指肠内瘘。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 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别名: 胃肠道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简介: 胃肠道的CT检查是通பைடு நூலகம்CT对胃肠道进
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医学检验·各论:胃肠道CT检查 结果>>>
临床意义:
1.探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局部或远处 转移源。 2.CT查明胃肠道病变的侵犯范 围,尤其向胃肠壁外侵犯的情况,有助于 疾病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3.某些 特殊病变的确诊。

胃肠道报告模板

胃肠道报告模板

胃肠道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是对患者胃肠道状况的评估和诊断的总结。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得出评估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 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就诊日期:XXX3. 主诉XXX(患者所提出的主要症状)4. 现病史XXX(患者胃肠道相关的病史,包括病程、症状发生的时间、疾病的严重程度等)5. 体格检查XXX(包括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皮肤黏膜、腹部触诊等相关检查结果)6. 辅助检查6.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XXX•生化指标:XXX•肝功能:XXX•胰功能:XXX•其他:XXX6.2 影像学检查•腹部X光:XXX•腹部B超:XXX•胃肠钡餐透视:XXX•其他检查:XXX7.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结果,考虑以下可能的诊断:•XXX•XXX•XXX根据以上综合评估和诊断判断,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XXX8. 治疗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和锻炼等建议。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药物治疗:XXX•饮食调整:XXX•休息和锻炼:XXX9. 随访及复查计划根据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随访及复查计划,以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具体计划如下:•随访时间:XXX•复查项目:XXX10. 结论本报告对患者胃肠道状况进行了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希望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同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就医咨询。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注意:该文档仅为模板,每位患者的报告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请在编写报告时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报告书写---胃肠道及肝胆胰脾1、食管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见环绕管壁的不规则增粗粘膜影,粘膜连续,无中断、破坏,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

胃底部胃壁不均匀增厚,粘膜下层均匀强化,增强粘膜皱襞增粗、纡曲,与正常胃壁相移行。


(2)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后壁管壁增厚,见直径约100px 软组织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轮廓较·光滑,与周围血管和气管分界清楚,局部管腔偏心性狭窄。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2、胃
(1)胃癌 BorrmannI型胃癌
胃体后壁见局限隆起型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突出,大小约125px×100px,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CT值30-45HU,肿块外形不规整,表面呈浅分叶状。

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邻近胃壁厚度正常。

V耳仿真内镜重建显示胃体后壁突向胃腔内不规则肿块,表面不光滑分叶状,邻近胃壁厚度正常,蠕动良好。

BorrmannⅡ型胃癌
胃窦部后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中心见巨大扁平状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肿块与周围胃壁分界清楚,成锐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扁平状溃疡,底部不平,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锐角相交。

BorrmannⅢ型胃癌
胃窦部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表面见巨大溃疡,溃疡底部不平、凹凸状,周围癌性环堤呈呈斜坡状隆起,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3D重建显示胃角切迹处胃腔内巨大不规则溃疡,底部不平,周围黏膜皱襞纠集、中断,周围癌性环堤环绕,与周围胃壁呈钝角相交。

BorrmannⅣ型胃癌
平扫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肿块影向胃腔内突出,局部胃腔狭窄、变形。

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胃窦不规则增厚胃壁明显强化,表面黏膜皱襞破坏,向下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浆膜层完整,胃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冠状位MPR重建显示胃窦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局限胃腔狭窄、变形。


(2)胃平滑肌瘤
平扫示贲门区胃壁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突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围绕贲门口周生长,胃黏膜受推压,完整性良好。

肿块内侧胃黏膜面形成连续的弧线性强化征。


(3)胃平滑肌肉瘤
胃体上部小弯侧见部分突向胃腔部分向胃壁外突出生长之软组织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突向胃腔内肿块表面黏膜破坏并见不规则溃疡,肿块向外浸润并突破浆膜层,胃壁外脂肪间隙模糊。

冠状位MPR图像可清楚显示胃壁肿块同时向胃腔内和胃腔外生长,胃腔内肿块表面溃疡形成。


(4)胃淋巴瘤
平扫胃体部胃壁不规则增厚,胃腔变小、轮廓不规则。

增强扫描增厚胃壁不均匀轻度强化,表面明显线状强化的黏膜皱襞较粗大。

胃体后壁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胃壁外脂肪间隙消失。

3、小肠
(1)小肠腺癌
平扫示空肠肠壁不规则增厚,肿块沿肠壁环形浸润致局部管腔向心性狭窄,增厚肠壁密度不均匀减低,肿块表面不规则溃疡。

肠管浆膜面模糊和周围脂肪层消失。

增强扫描肿块及不规则增厚肠壁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2)小肠淋巴瘤
A)回肠肠管肠壁呈限局对称性增厚,壁厚约50px,形成向肠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

在肠腔内造影剂的衬托下见正常, 粘膜皱襞消失,正常与病变组织间无明确分界,受累的管腔狭窄不明显。


B)回肠远段肠壁弥漫性增厚,肠腔无明显狭窄。

腹膜后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包绕肠系膜血管,呈典型“三明治征”。


(3)小肠平滑肌肉瘤
平扫示空肠肠管局部向肠壁外突出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瘤体大小约125px×125px,边缘光滑清楚,内部密度不均,中心部大面积低密度区。

肿瘤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两端肠管萎陷。

肿块偏心性腔外生长,推移周围肠管移位。

增强:肿瘤周边部明显强化,与邻近肠管肠壁强化程度相近,中心部坏死区不强化。

肿块周围肠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4、结肠
(1)肠结核
回盲部肠腔轮廓不规则,肠壁对称性增厚,肠腔变窄,回盲瓣增厚变形。

回盲部不能很好充盈,而小肠充盈良好。

结肠系膜内散在淋巴结影,无明显融合征象。


(2)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分布广泛,累及全部升、横及降结肠,肠壁轻度增厚,增厚程度相对较均匀,粘膜面呈锯齿状凹凸不平,浆膜面光滑。

受累结肠肠腔变细,结肠袋形消失。


(3)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
右半降结肠肠壁节段性增厚,增厚肠壁密度不均,肠壁水肿,黏膜皱襞粗大,肠腔不规则狭窄。


(4)结肠癌
BorrmannI型
结肠腔内偏心性肿块,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大小约100px×75px,表面浅分叶状,肿块与周围肠壁分界较清楚,周围肠壁厚度正常。

肿块突向肠腔内致局部肠管狭窄,肠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BorrmannⅡ型(局限溃疡型)
直肠前壁肠壁不规则增厚,表面形成不整形溃疡并伴有境界清楚的环堤,溃疡与周围肠壁分界清楚,与邻近肠壁锐角相交。


BorrmannⅢ型(浸润溃疡型)
平扫示乙状结肠后壁见突向肠腔内的较大溃疡性病变,周围伴有境界清楚的环堤,与周围肠壁呈钝角相交。

增强扫描癌肿明显均匀强化,浆膜面尚光滑。

周围肠壁厚度正常、均匀强化。


BorrmannⅣ型
平扫示直肠肠壁环周型不规则增厚,肠壁各层广泛浸润,浆膜面毛糙,直肠壁外脂肪间隙模糊,局部肠腔向心性狭窄。

增强扫描示癌肿侵犯肠壁全层并向浆膜外侵犯,增厚肠壁及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

肝胆胰脾
1、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
平扫: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密度均匀,肝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

胆囊不大,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门脉血管显示清楚。

胰腺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胰管未见扩张。

脾脏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肝脏、胆囊、脾脏及胰腺各时相强化均匀,未见异常强化灶。

门静脉未见异常改变。

余未见异常强化改变。

3、肝脏
(1)原发性肝癌
平扫:肝脏左叶S2、S3、S4段交界处见一巨大低密度灶,大小约*×*,边界不清。

肝脏表面光滑,密度均匀,各叶比例未见异常改变,脾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扫描层面胰腺、双肾及肾上腺未见异常。

增强:动脉期肝左叶病灶内可见明显血管影,门脉期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未强化区,门脉左支显示不清。


(2)转移性肝肿瘤
平扫:肝脏表面略不光滑,实质内密度不均,可见多个不规则低密度病变,边缘不清,最大病灶大小约59.7mm×48.2mm,病灶中心呈极低密度,周边呈略低密度,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增强:肝内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均呈环形强化(靶征),病灶推挤周围血管。


(3)肝血管瘤
平扫:肝脏体积不大,轮廓光整,肝脏左外侧叶见大片状密度减低区,其密度不均,内可见更低密度区,CT值约37HU,边界较清晰。

增强:动脉期肝左外侧叶病灶即呈明边缘强化,肝右叶强化程度较左侧低,静脉期病灶强化区域进一步扩大,至延迟期病灶几乎完全强化呈等密度填充,更低密度区未见强化。


(4)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平扫CT肝实质密度均匀减低,血管结构不清,轻度脂肪肝;增强CT动脉相左内叶(S4段)类圆形肿块,明显强化,边界清晰,有浅分叶,最大直径约5.75px,中心可见裂隙状瘢痕,强化不明显;左外叶另可见一小病灶,均匀强化;门脉相,病变实质部分的强化基本消退,与肝实质密度相似,中心瘢痕及周边的包膜有强化;延迟相,病变呈等密度,与肝实质无法分辨。

(5)肝腺瘤
平扫和增强CT动脉相。

肝右叶低密度肿瘤,密度均匀,边缘不整。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门脉分支呈受压改变。


(6)肝囊肿
平扫肝脏S7段近边缘处见一圆形低密度灶,内为水样密度,边缘光滑锐利,大小约11.8mm×11.2mm。

肝脏外形光整,表面光滑。

增强后S7段病变无强化改变。


(7)肝硬化
平扫:肝脏右叶缩小,左叶及尾状叶增大,肝脏表面不光整,呈波浪状,肝实质内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小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脾增大,近9个肋单元。

肝周及脾周、左侧胸腔内见少量水样密度影。

增强:肝脏内低密度灶未见明显强化,余肝实质均匀强化,肝内动脉普遍变细,走行纡曲,门脉主干直径为42.5px。


(8)脂肪肝
平扫肝实质密度明显低于脾脏,CT值约为10HU,肝内血管影呈高密度影。

肝脏形态饱满,表面光滑,各叶比例协调。

胆囊及双肾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

脾脏约5个肋单元。

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均匀,肝内血管显示无异常。


(9)肝脓肿
平扫:肝右叶内见一大小260px×182.5px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并可见分隔。

邻近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肝门结构未见异常。

增强:病变实质部分门脉期轻度强化,周围可减低密度水肿带,内部无强化。


(10)Budd-Chiari综合征
平扫及增强CT见肝脏密度不均,肝表面呈波浪状,可见肝脾周围腹水形成。

肝段下腔静脉明显狭窄,门脉分支纤细僵直;肝脏外周斑片状强化。

广泛性密度不均。

至延迟期肝静脉均未见明确强化。

3.胆囊
(1)胆囊癌
CT平扫胆囊壁非均匀性弥漫增厚,显示不清,并形成实质性密度不均肿块,胆囊腔缩小明显;增强扫描见增厚胆囊壁明显不均匀强化。

肝脾周围可见水样低密度带。

(2)胆管癌
平扫: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以左侧为重,肝门部结构紊乱。

肝外胆管未见扩张,未见胆囊显影。

胰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

脾不大。

增强扫描:肝内扩张胆管显示清楚,扩张的肝内胆管在肝门部变细,相当于肝门水平可见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强化不明显。

4、胰腺
(1)急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腺体肿大,实质正常羽毛结构消失,密度均匀减低。

胰腺边缘轮廓模糊,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并见大量液体渗出影。

渗出影主要积聚在胰周、脾门、肾旁间隙,左侧吉氏筋膜明显增厚。

腹腔内可见液性渗出影。

扫描层面肝实质密度明显减低,血管呈相对稍高密度影。

增强:胰腺实质强化不均匀,胰颈及部分胰体实质密度相对减低。

胰周渗出性液体无增强改变。

胰周血管形态规则,无受侵改变。


(2)慢性胰腺炎
平扫:胰腺实质萎缩,体积明显减小,形态尚规则,胰管扩张明显,胰头不大,胰周脂肪间隙存在。

增强:胰腺实质均匀一致强化,致使胰管显影更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病变。


(3)胰岛细胞瘤
平扫:胰体尾交界部背侧见圆形等密度影,略突出胰腺表面,边界较清,直径为2.3mm。

增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以动脉期显著,静脉期后逐渐呈等密度改变。

同时可见左侧肾上腺亦明显粗大,形态不整。

MPR重建:可见肿瘤具体位置及全貌。


(4)胰腺癌
平扫:胰尾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实质内见低密度区,边界不清。

病变与脾脏内侧实质关系密切。

肝S3段实质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缘模糊。

增强后胰尾处病变。

余周围正常实质相比呈少血供改变,相邻脾实质呈不规则强化。

肝左右S3段低密度区呈环形强化,中心可见坏死区(肝内转移灶)。

5、脾脏
(1)脾的恶性淋巴瘤
脾外形增大,实质内见多个低密度区,边缘模糊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