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简要防治策略2

合集下载

水稻害虫防治技术11

水稻害虫防治技术11

一、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1、分布与为害:分布广泛,为我国南北各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2、危害特征:以幼虫在稻草、稻桩或田边杂草内越冬,第二年在越冬部位结茧化蛹。

成虫有趋光、趋绿和趋向大田产卵的习性,白天常潜伏在秧苗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

3、特征:成虫前翅黄褐色,卵扁椭圆形,有10余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排列成鱼鳞状。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蛹长10-13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可见5条褐色纵线,中间3条较明显,足伸至翅芽末端。

4、防治方法:A、农业措施重点在冬季消灭越冬幼虫,在开春化蛹盛期,灌水淹没稻根3天,杀死稻茬内越冬虫蛹。

B、化学防治:使用以下农药,均匀细致喷雾。

营利微乳剂1500倍液或威克达乳油5000倍液或虫螨克星乳油5000倍液或通博乳油1500倍液或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8000倍或杀蛾妙微乳剂2000倍或破虫乳油800-1200倍液或博打乳油1500倍或收网或6%阿维高氯2000倍或20%除毒乳油1500倍或禾安、30%乙酰甲胺磷EC1000-1200倍。

二、稻纵卷叶螟1、分布与为害: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分布广泛,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

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随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

为水稻主要害虫。

2、特征:成虫长7-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2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一暗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也有宽带。

卵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

幼虫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红色。

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

3、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卵多单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

二化螟三化螟

二化螟三化螟

二化螟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问:请问专家:本人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症状总分不清楚,防治它们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的话,防治它们应注意的有哪些问题?谢谢!答:郭南生同志:你好!你所咨询的问题,现回复如下: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

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害症状分蘖期受到一代幼虫危害,导致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被害导致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被害导致半枯穗和虫受伤株,秕粒多,极易倒折。

二、综合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种植抗虫品种为基础,以合理适时用药为关键,坚持栽培措施与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

1.栽培措施预防虫害轻微田块秋收后的稻茬必须分散封存,去除田间存有虫稻草,消灭田边杂草,增加中间宿主,歼灭越冬幼虫,增加虫源。

做好秋整地,裂稃25厘米,导致土壤环境优良。

强化稻田的水肥管理,施肥量农家肥,重施硅肥,每亩胡硅钙肥20~25公斤;栽植前小水泡田3~4天,在一代蛹高峰期(6月下旬)深水灌溉一周,增加二代虫源。

2.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在二化螟蛾进入盛发阶段,采用黑光灯诱杀效果更好。

3.人工拔除虫伤株二化螟幼虫有先集中后分散转移的习性,在螟卵盛孵到幼虫转株前,将虫伤株拔除,带出田外沤肥,可消灭大量幼虫,防止转株危害。

4.药剂预防根据预测预报在一代幼虫受精高峰期后1周左右,辨认出枯梢率为超过3%以上时灭鼠,每亩用20%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按表明兑水喷雾;在8月初见到玉露梢黑穗时,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克或90%杀虫单50克对水50公斤喷雾或兑水100公斤打翻淋。

灭鼠后维持3~5厘米浅水层5~7天以上。

三化螟对水稻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卵孵高峰期与水稻破口期的吻合程度。

水稻扬花期颖壳张开,三化螟容易进入颖壳内危害,如果水稻破口期正好遇上三化螟卵孵高峰期,大量的三化螟初孵幼虫会进入稻粒,形成严重危害,出现白粒甚至白穗现象。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1、水稻螟虫(钻心虫)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

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

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

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

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

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3、水稻粘虫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

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4、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以产卵后至产卵高峰期的百穴卵、虫量为标准。

第四(2)代:百穴150—200粒、头;第五(3)代:百穴100—150粒、头;第六(4)代:百穴100—150粒、头。

水稻病虫害防治完整版本

水稻病虫害防治完整版本

赤 枯 病
赤枯病发生特点: 此病为生理性病害,俗称“坐兜” 。 地势低洼,长期积水。 缺磷、缺钾。
防治方法: 1、排水搁田、晒田。 2、底肥施足磷钾肥。 3、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
水稻烂秧
发生特点:
1、生理性烂秧
2、传染性烂秧:
传染性烂秧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病原菌为:腐霉菌、绵霉菌、镰刀 菌、立枯丝核菌等发病原因主要是低温 阴雨,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等
防治方法:
1、注意肥水管理。
2、抢晴天搁田。
3、药剂防治:选用3%秀苗 水剂500-800倍喷雾,连续 2-3次,每次间隔5-7天。
后期综合症
水稻后期综合症是叶尖枯病、鞘腐 病、云形病等后期发生的病害统称。 造成灌浆期功能叶早衰。对水稻灌 浆和千粒重的形成影响很大,产量 损失可大30%以上。以杂交水稻 危害最重。
水 稻 纹 枯 病
纹枯病发生特点:
高温高湿发生快.适宜温度:22- 28℃
适宜湿度:大于90% 氮肥使用过多. 以早稻后期和中晚稻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上年病残体。 2、适时晒田。平衡施肥. 3、药剂防治:选用井岗霉素。以生长嫩绿、 阴避的田块是重点。
稻 瘟 病
稻瘟病发生特点: 水稻全生育期都可能发生. 症状分:苗瘟、叶瘟、穗瘟、节瘟。 适宜温度:25℃左右;适宜湿度:
不等)
三化螟(成虫 卵)
三化螟发生特点: 主要寄主为水稻,为南方稻区的大害虫 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发生代数随地区的不同而异,主要与温度和耕 作制度有关。(2-7代不等)
防治方法:
在分蘖期,始见枯鞘时用药防治,7-10 天后再用一次;在破口期水稻抽穗5%10%时用药防治,5-7天后再用一次。 用药同时保持寸水5-7天。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化螟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二化螟进行控制,如放养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蜈蚣等,或者使用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

2. 化学防治:在二化螟幼虫孵化初期喷洒杀虫剂,如辛硫磷、敌百虫等。

3. 物理防治:如设置黄板、蓝板等诱捕器,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进行防治。

4. 农业措施: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时间和布局,避免二化螟的繁殖和传播。

5.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枯萎植株和杂草,减少二化螟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6. 抗性品种选择:选择对二化螟有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其危害程度。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治方法论文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治方法论文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方法[摘要] 三化螟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水稻害虫。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稻区,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

北限近年已达北纬38°,即山东烟台附近。

三化螟只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关键词] 二化螟;三化螟;防治一、二化螟生活习性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谷子等。

也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上,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茎秆中越冬。

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下部,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喜在嫩绿植株上产卵的习性。

在水稻分蘖前,卵块多产在叶片正面的中上部;圆秆拔节后,则多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卵。

一头雌娥可产二三块卵,140~250粒。

卵扁椭圆形,排列成鱼鳞状长方形卵块。

初孵出的蚁螟多集中在叶鞘内侧,稍大些才分散转株。

每头幼虫能为害8~10株水稻,造成枯叶鞘、枯心或枯孕穗、白穗、老熟后在茎秆基部或叶鞘间化蛹。

二化螟一般在水稻苗期为害,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在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

一般发生完全4代。

以幼虫在稻根内越冬。

越冬幼虫在4月开始化蛹,螟蛾盛发期第一代在5月,第二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第四代在9月中下旬。

螟蛾有趋光和喜欢在多肥、嫩绿的稻田里产卵的习性。

一般自10月气温下降后,幼虫逐渐转入稻茎基部越冬。

二、三化螟生活习性三化螟以成熟的幼虫在稻茬的地表下基部秆中越冬,第二年育秧期间化蛹成虫。

成虫有很强的趋绿性、趋光性,白天潜伏在秧苗下部,受到惊动时迅速飞起直落不远处,傍晚出来活动,或交尾或产卵。

一头雌蛾产卵最少的1块,最多5块,300粒左右。

卵块长椭圆形略扁,多产在中上部叶片上,初期为乳白色,发育成熟时呈灰黑色,上面覆盖一层棕色茸毛,似半粒发霉的黄豆。

孵出的蚁螟沿叶片叶鞘蛀入幼叶幼茎基部,或迅速爬上叶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植株上,从叶鞘缝隙中蛀入,咬食幼嫩茎叶,使叶片内卷,造成“枯心团”。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怎么防治?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怎么防治?

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怎么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害虫,在国内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为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需及时防治。

那么,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该怎么防治呢?现将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进行秋翻,减少虫源基数;(2)妥善处理稻草、稻茬等越冬寄主;(3)选用丰产、抗虫的优良品种;(4)二化螟具有趋嫩绿性和趋茂密习性,因此,要科学地处理好水、肥、栽培密度与二化螟的发生关系。

大面积推广水稻稀播稀植技术,大力提倡水稻氮、磷、钾配施等技术。

2.物理防治:在6月末、7月初用高压汞灯诱杀二化螟成虫(结合防治玉米螟)。

3.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田间防治二化螟。

4.化学药剂防治:掌握好施药时期是田间化学药剂防治二化螟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好当年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二化螟的化蛹、羽化、卵孵化盛期,一般施药时期掌握在7月10日~24日之间。

(1)药剂封垛:在二化螟羽化始期即6月24日~7月1日期间,用50倍液80%敌敌畏药液封稻草垛。

将蘸上药液的玉米杆插入草垛内30厘米处,熏杀刚羽化的成虫。

敌敌畏用药量按每立方米草垛10~20毫升。

(2)田间药剂防治:结合田间实地调查,当田间见“枯鞘”10%时即可用药防治。

目前推广使用的药剂有:90%杀虫单原粉公顷用量600克喷粉,或用20%三唑磷乳油公顷用量1500毫升兑水1500公斤进行常规喷雾,也可采用毒土法;或用18%杀虫双水剂,公顷用量3750毫升直接撒施,要求每平方米撒一滴药液。

为了提高防效,提倡第一次用药10天后再施一次药。

二、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2)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3)选择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4)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调整播期,使水稻“危险生育期”避开蚁螟孵化盛期;(5)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和水浆管理。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用药指南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用药指南

水稻三虫三病即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以及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等,它们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为这些病虫害的防治用药指南:一、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用药指南1. 虫害: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会钻进稻株内部啃食稻茎,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在防治时,需要观察虫害发生的数量和范围,以便确定用药量和次数。

2. 用药:可以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等药剂进行防治。

为了确保药效,可以交替使用药剂,并控制用药量。

对于三化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防治。

二、防治稻飞虱用药指南1. 虫害:稻飞虱不仅会吸取水稻汁液,使水稻枯黄、萎蔫,甚至还会引发稻飞虱性条纹病等病害,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

2. 用药:吡虫噻虫胺、吡蚜酮、啶虫脒等药剂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使用这些药剂时,需要注意药剂的稀释倍数,避免药害的发生。

可以根据飞虱的数量和活跃度,适当增加用药次数。

三、防治稻瘟病用药指南1. 病害: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对水稻的危害极大,能够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2. 用药:可以使用乙嘧酚、春雷霉素、噻呋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在使用这些药剂时,需要根据病情和发展趋势,确定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同时,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可以交替使用不同药剂。

四、纹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用药1. 纹枯病:可以使用噻呋酰胺、丙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

2. 恶苗病:恶苗病是水稻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可以使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也是防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使用药剂时,要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方法进行操作,以降低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也是提高水稻抗病性的重要措施。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防治方法
水稻二化螟是一种危害水稻的害虫,主要为害水稻叶片、茎和穗部,造成叶片黄化、枯萎、穗减少甚至全失,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水稻种植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枯死叶和杂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选择适合水稻生长习性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等,喷雾防治。

2. 药剂防治:根据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阿维菌素、氟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四氟乙烯、嘧啶核苷酸等。

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合理用药时间、用药量、用药方式等,避免过度用药和产生不良反应。

3. 虫口控制:利用灯光或药剂进行虫口控制,减少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灯光防治是利用水稻灯光吸引二化螟,然后利用药剂将其杀死。

药剂防治可以使用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成分的喷雾剂,如嘧啶核苷酸、阿维菌素等。

4. 物理防治: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如鸮鸟类、蜘蛛、蚂蚁等。

在水稻生长期间,可以通过捕捉、捕杀等方式控制这些天敌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二化螟的发生。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农业防治、药剂防治、虫口控制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稻种植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

同时,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度用药和产生不良反应,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防治措施
二化螟是水稻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如牛眼蜂、蚜小蜂等,来控制二化螟的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二化螟的密度选择有效的农药,进行定期喷洒。

3. 土壤管理:采用深翻土壤和彻底清除残茬等措施,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繁殖条件。

4. 轮作和间种:合理进行轮作和间种,避免连作和单作,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传播途径。

5. 发生预测和监测:及早发现二化螟的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和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6. 化学调控:根据二化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使用合适的药剂和喷药方法进行化学调控,如使用性别信息素等。

7. 机械防治:采用捕捉器具和陷阱等机械装置,吸引并捕杀二化螟。

8.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加强农田排水和灌溉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二化螟的发生和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二化螟时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二化螟的种类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并且要遵守环境保护和农药使用的相关法规。

水稻螟虫分布与防治

水稻螟虫分布与防治

水稻螟虫分布与防治
一、分布情况
水稻螟虫又叫钻心虫、谷桩虫,是危害水稻的大敌,影响水稻产量很大。

四川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

二化螟属杂食性,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甘蔗等。

在水稻分蘖期危害,先蛀食叶鞘,枯鞘过后咬断心叶,造成枯心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或虫伤株。

我区第一代螟虫一般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近年来有提早趋势,部分乡镇早栽田4月中旬就开始危害。

二代螟虫发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

三代螟虫大约发生在8月上中旬。

我区坝区乡镇发生时间一般比岩区、深丘区早一周左右。

近年来的螟虫发生特点:虫口基数大,发生期早,发生不整齐世代乱。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螟虫,压低发生基数,在越冬螟虫快要化蛹时,及时春耕灌水泡田;
2、品种布局上避免混栽,减少螟虫“桥梁田”;合理调节水稻生育期,使蚁螟大量孵化期,错过水稻易受螟害的分蘖期、孕穗期,避免或减少危害。

(二)、物理防治:
安装频整式杀虫灯,减少用药量。

(三)、药剂防治
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阿维菌素、Bt等药剂;或三唑磷(铁不钻);或55%特杀螟,亩用50克,兑水40-50公斤进行常规喷雾防治,隔5-7天可再施药一次(尤其是螟虫发生较重的稻田);。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

水稻二化螟防控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素,它的危害非常严重,也是农民们防治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水稻二化螟的生命周期、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生命周期水稻二化螟名为螟蛾科二化螟,也叫作水稻螟蛾,其生命周期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在高温季节,发育期缩短,成虫数量大。

一般来说,雌虫较多,寿命较长,大量孵化后,雄虫数量就会增加。

二、危害1.幼虫吞噬叶片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主要通过吞噬水稻叶片来进食。

由于幼虫的吞食力极强,会导致叶片受损,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2.寄生虫危害水稻二化螟还是一种重要寄生虫的宿主,对水稻产量把控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水稻的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益。

三、防治措施1.药物防范水稻二化螟主要是在春季和夏季出现,可以通过喷洒农药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防止螟蛾、飞爪螨和咪唑酰等多种产品。

2.生物防治除了传统的农药防治,农民可以选择利用蜘蛛和寄生昆虫等生保方式进行防治。

蜘蛛是主要的捕食者,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很好。

3.农业生态措施采用科学管理库,适时施肥、保温保湿,配合整地、整水、除草等复合技术控制病害。

还要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不同深耕、深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病害发生。

4.化学管理应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规格,选择合适比例的农药种类,用农机等器具统一喷洒。

在密度和实效管理上,要注意防风,减择化性污染。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施策,加强产业链顶端的监管管理,同时提高农民的技术和专业水平,增强农民的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才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的危害,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化螟的发生特点与有效防治策略

二化螟的发生特点与有效防治策略

农家科技42二化螟的发生特点与有效防治策略二化螟别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白穗虫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食性较杂,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蚕豆、油菜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国外分布在埃及、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国内分布很广,向北可到黑龙江克山,向南可到海南。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太湖县的田间系统调查,摸清了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对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为今后高效防控二化螟提供参考。

一、二化螟发生特点笔者根据田间调查,发现今年太湖县二化螟的发生有以下特点。

1.冬后虫口基数较高。

4月21日剥查,冬闲田、油菜田、花草留种田3种类型田二化螟加权平均亩残留虫量为7317.3头,较前3年均值增加50.7%。

2.当前灯下蛾量不高,未见明显蛾峰。

截至5月16日,小池、徐桥、新仓智能测报灯下二化螟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61、159、44头;据剥查推算,二化螟发蛾高峰在5月16—18日,卵孵高峰在5月28—30日,较常年推迟约3天。

3.田间卵量较高。

5月16日系统调查,二化螟平均亩卵量为72.3块,累计平均亩卵量为87.1头,较前三年同期增加9.4%。

由于越冬代发蛾期长,田间卵量将继续上升。

4.寄主状况及气象条件有利。

据安徽省气象预报,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安徽省长江以北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条件有利于一代螟虫的发生。

同时,太湖县早稻和再生稻种植呈区块状分布,生育期正值分蘖期,有利于螟虫集中为害。

二、二化螟的识别1.成虫。

体长11~13毫米,翅展22~35毫米。

雌蛾前翅近长方形,灰黄,散生褐色鳞粉,外缘有7个小黑点;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中央有3个紫黑色斑,斜行排列。

后翅为白色,呈三角形;腹部末端无茸毛。

2.卵。

呈扁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7毫米。

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孵化时为紫黑色。

卵块多为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上盖透明胶质物,无茸毛覆盖。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水稻二化螟,以成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一般较轻年份损失5%左右,大发生年份损失20%以上。

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也逐年扩大,目前已成为我地区作物主要害虫之一。

一、发生规律水稻二化螟在我地区每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8—1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初孵幼虫开始集中为害叶鞘,二龄后开始蛀茎危害,到9月末开始越冬。

二、危害特点水稻二化螟卵主要产在叶色浓绿,茎杆高大,粗壮的植株基部。

幼虫三龄前不移动,主要集中在叶鞘间为害叶鞘,形成褐色条斑即“枯鞘”,二龄开始蛀茎,三龄开始转株为害。

分蘖后期蛀茎形成枯心苗,孕穗期蛀茎形成死穗,抽穗期蛀茎形成白穗或伤株。

三、防治适期防治水稻二化螟一般选择在一化螟卵盛孵高峰期5—7天,幼虫没有转株为害之前。

观察田间枯鞘率达1%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用药,过10天后第二次用药,在我地区最佳时期在7月10日—20日。

四、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二化螟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①用50%杀螟松乳油每亩用量50—75毫升,对水50—60公斤,叶面喷雾。

②用20%三唑磷乳油每亩用100—200毫升,对水40—60公斤叶面喷施。

③用18%杀虫双撒滴剂每亩用量250毫升直接甩施田
中,或用25%杀虫双水剂每亩100—20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

2.农业防治:①选优良品种,适施氮肥,增施钾肥。

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②消灭越冬虫源,于每年5月底前对稻荐和稻草,以及田埂边进行处理。

水稻三化螟及二化螟防治

水稻三化螟及二化螟防治
;i 编:g 。 ; sg @ 。 9 h商 。 。 ii 辑o a蓉 nn . r
z 霹 o 辇
水 稻 茎 部 驻 入 .周 左 右 .造 成 枯 心 1 苗 。 穗 末 期 至 抽 穗 初 期 . 孵 幼 虫 孕 初 从 包 裹 稻 穗 的 叶 鞘 上 或 稻 穗 破 口处 侵 入 . 食 稻花 发 育至 2 . 稻 穗 颈 取 龄 在 部 咬孑 侵 入 . 咬断 稻茎 造成 白穗 L 并
1农 业 防治 ( ) . 1 灌水 杀 蛹 : 当越 冬 三 化 螟 化 蛹盛 期 . 冬 闲 田 、 肥 对 绿
留 种 田等 灌 水淹 没稻 桩2 3 。2 栽 ~ 天 ()
培 治 螟 : 免 单 双 季 稻 混 栽 , 种 或 避 不 少 种 插 花 田 . 少 “ 梁 田 ” 减 轻 螟 减 桥 .
三 、 治 技 术 防
三化 螟
三化 螟属 鳞 翅 日螟 蛾 科 . 称蛀 俗 心 虫 、 心 虫 等 . 我 国南 方水 稻 主 钻 是 要 : 之一 . 葺虫 . 陔虫 以幼 虫 钻蛀 稻 株危 害 , 分 蘖期 危 害形 成 枯 心 病 , 孕 存 在
防治 水 稻 i 化 螟 必 须 在 搞 好 农 业 防 治基 础上 . 理 使用 化学 农 药 防 合 治 . 制螟 虫 危害 控


形 态 特 征

戍 虫 : 虫 体 长约 l 毫 米 , 黄 雌 2 体 白色 , 前翅 鼍角形 . 黄色 . 淡 中央 有… 黑 点 , 卵 前 腹部末 端 有 一撮 黄 色绒 产 毛 : 蛾 体 长约 9 米 , 身灰 自 色 , 雄 毫 全 前翅 淡 灰 褐 色 . 中央 小 黑 点 比较 馍
睃足退 化 2 0 3 0 升 :0 5 ~0 毫 9 %杀 虫 可 溶 性 粉 剂 3 克 :O 5 5 %杀螟 松 乳 油】 o o 毫升 。 以 二、 危害 症状 上药剂任选 一种 , 加水4 - 0 5- 千克喷雾 5 水稻 苗期 和 分 蘖期 , 孵 幼 虫从 初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
介绍
•二化螟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
•为了有效防控二化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方案目标
•减少二化螟的繁殖和造成的损失
•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方案措施
1. 综合防控措施
•强调农田的卫生管理,清除二化螟的寄主植物和遗留物
•采用轮作、合作作业等措施阻断二化螟的传播
•加强农田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二化螟的危害
2. 生物防治技术
•增加天敌数量,利用天敌捕食二化螟
•发展和利用杀虫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推广使用性别引诱剂和光陷阱等生物陷阱
3. 化学防治技术
•在发生高发期,采用合理的防治农药进行喷洒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强调农药的安全使用,遵守使用说明和防护措施
4. 技术培训与推广
•通过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示范
•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加强信息传播和技术交流
方案成果评估
•对农田进行定期监测,统计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和损失程度
•比较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
•收集农民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
结论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防控二化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方案的推广应与农业部门、专家和农民共同合作,共同为农作物安全生产而努力
以上为2023年二化螟防控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简要防治策略
药剂防治水稻螟虫会造成污染,增加种植成本,只要采取恰当的种植方法,一样可以较好的控制螟虫为害。

1. 处理稻桩:冬前或第二年3月底前翻耕泡田,灌水淹没稻桩,拾毁残存稻桩,铲除田边杂草(特别是茭白)残株,能杀死大部分越冬虫蛹。

晚稻种植前及早耕翻土壤,放水泡田,将稻桩翻埋入土,可消灭部分幼虫。

2. 灌水杀蛹:即在螟虫初蛹期采用烤、搁田或灌浅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进入化蛹高峰期时,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经3至4天,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会被淹死。

深浅交替进行,可杀死大量幼虫。

3. 立秋后插田:晚造过早插田使螟蛾有了在本田期产卵的机会,提倡立秋后插田,尽量缩短插田持续时间,在秧田移植前恰当施用“送嫁药”。

4. 统一种植时间:同一片地区种植的水稻,栽秧时间和水稻成熟期差异不宜太长,以免造成交叉为害。

5. 合理处理早造稻杆:早造收割后的稻杆切勿直接投入稻田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将稻杆铺到玉米、茶叶、油茶等其他作物田中,既可以控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作为绿肥,水稻害虫不会在其他作物上为害。

将稻杆烧成草木灰后再施入田中也可避免螟虫为害,但造成一定空气污染。

将稻杆发酵堆肥也可以避免螟虫为害,但时间周期过长。

6. 药剂防治:一般在低龄阶段即盛孵期至1、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施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氯虫噻虫嗪、阿维菌素等有效成分的药剂。

施放农药时,切勿在同一片田中长期使用同种有效成分的农药,会严重影响防治效果,最好是几种农药交叉轮流使用。

目前推荐使用杜邦的康宽、先正达的福戈、拜尔的稻腾,这三种均是高效低毒农药。

双季连作稻区,秧苗移植前施药一次,本田一造二次药,第一次水稻分蘖后至园秆期、第二次水稻破口前后。

单季中稻,可在分蘖盛期、园秆拔节、孕穗后期各施药一次。

采用低浓度药液直射喷洒法,田间尽量保持浅水层,尽量避免在暴雨前施药,施药后需要控制排水时间,力求在3天内不排水,不让农药浓度较高的稻田水排出。

用油茶饼0.5公斤,磨碎过筛,加水10公斤,浸泡一天,喷雾施用,每亩用量100-150公斤;或者将油茶饼磨成碎粉,均匀撤布田间,每亩用量20公斤。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