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径路使用导丝和气囊扩张支架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方法。
以下是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1.指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有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且存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其他冠心病相关症状。
2.检查与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3.手术准备和操作:介入治疗需要在心导管室进行,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
手术过程涉及导丝的穿刺、导丝导入冠脉、放置气囊扩张支架等步骤。
4.术后管理和护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包括监测血压、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并
发症,如血管穿孔、血肿、心律失常等。
5.抗血栓治疗: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通常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以预防再狭窄和血栓
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治疗指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简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该治疗方法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南。
治疗适应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后梗死的急性介入; 3. 冠状动脉狭窄:可用于单狭窄、双狭窄和三支或多支狭窄等; 4. 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包括斑块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治疗步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 1. 皮肤消毒; 2. 静脉插管,静脉注射抗凝药物; 3. 插入导管; 4. 冠脉造影; 5. 治疗:包括扩张血管、放置支架等;
6. 导管拔出;
7. 停止抗凝治疗;
8. 观察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 1. 立即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 2.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 3. 慢性药物治疗,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4. 鼓励恢复活动和锻炼。
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 1. 出血:发生率为
0.5%~4%; 2. 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5%~2%; 3. 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为
0.1%~0.3%; 4. 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1%~0.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术后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以防止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疾病。
同时,也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处理。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06
CATALOGU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与随访
短期疗效评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短期疗效评估是对PCI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及 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短期疗效评估通常在术 后1-3个月内进行,主 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 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有无 并发症,如心包积液、 支架血栓形成等。
手术过程
血管入路
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通 常为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射 造影剂,以明确病变部位 和程度。
介入治疗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 的介入治疗手段,如球囊 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拔除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 压迫止血。
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
PCI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旋磨等技术,其中支架植入是最常用的方法。
PCI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PCI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 时主要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治疗冠心病。
1987年,第一个裸金属支架(BMS )问世,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ES) 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PCI的治疗效果 。
疗。
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必要时进行紧急PCI或
血栓抽吸。
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01
02
03
04
心包填塞
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进行 心电监护和补液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PCI或溶栓治疗,必要时 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重要脏器栓塞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44卷第5期第382页-第400页自"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 [1]更新以来,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相关领域又积累了众多临床证据。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2009和2012年中国PCI 指南[1,2]的基础上,根据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结合中国人群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参考最新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以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等组织发布的相关指南[3,4,5,6,7,8,9]、并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PCI治疗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并达成一致共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
为便于读者了解PCI对某一适应证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Ⅰ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Ⅲ类:指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
概述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解读
作者单位: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军区总医院 心内科 通讯作者:韩雅玲 Email:hanyaling@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2016)增刊 -0005-0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6. 增刊 .003
质量控制体系具体包括(:1)回顾分析整个中心 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 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对复 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2 提出最新的 EuroSCORE Ⅱ和 SYNTAX Ⅱ危险评分
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结合中国人群
近年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 了 PCI 术后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PCI 在 SCAD 中 的适应证逐渐拓宽。针对合并左主干和(或 )前降 支 近 段 病 变、 多 支 血 管 病 变 患 者, 指 南 建 议 根 据 SYNTAX 评分(Ⅰ,B)和 SYNTAX Ⅱ评分(Ⅱ a,B) 评估中、远期风险,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针 对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PCI 的证据级别由(Ⅱ a,B)上升为Ⅰ A 和Ⅰ B;左主 干和三支病变的适应证推荐纳入到统一的 SYNTAX 评分标准;对于 SYNTAX 评分≤ 22 分的三支病变, PCI 的推荐级别由(Ⅱ a,B)上升到(Ⅰ,B)。 3.2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 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2016中国经⽪冠状动脉介⼊治疗指南解读《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现状蓝⽪书2015》数据显⽰,我国⼼⾎管疾病患者⼈数已⾼达2.9亿,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其中冠⼼病的发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国⼼⾎管报告2015》显⽰,2014年我国城市居民冠⼼病病死率已达到107.5/10万,农村地区居民病死率为105.37/10万,较2013年明显上升。
作为临床上冠状动脉(冠脉)⾎运重建的重要⽅式,经⽪冠脉介⼊治疗(PCI)发展迅速,已成为恢复⼼肌⾎运再灌注的重要策略之⼀。
为规范临床介⼊诊疗操作、提⾼临床医师救治⽔平、改善冠⼼病患者的⽣命质量,中华医学会⼼⾎管病学分会介⼊⼼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管内科医师分会⾎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于今年5⽉对《中国PCI指南》进⾏了正式更新与修订。
新指南在2012年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最新的⼤型临床研究、欧美相关指南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对PCI治疗领域中危险评分、⾎运重建策略、术中操作、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及⼆级预防和⼼脏康复等多⽅⾯进⾏了说明及更新。
现对新指南的更新及要点进⾏解读,以期进⼀步指导临床⼯作。
重视质控⼯作规范质控体系随着介⼊技术的不断推⼴及完善,我国PCI治疗蓬勃发展。
据2015年冠⼼病介⼊质控数据显⽰,我国2015年PCI例数为567 583例,较2014年增长13.3%。
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外医院牵头的CathPCI研究则显⽰,伴随着我国PCI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临床介⼊⼯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病变诊疗和处理不规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因此,加强介⼊质控⼯作的监督、制定规范的治疗策略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新指南⾸次将“建⽴质控体系”列为Ⅰ类推荐,强调质控⼯作不仅是保证PCI持续发展的前提,且对指导我国介⼊规范化治疗具有重⼤意义。
优化危险评分评估风险预后新指南新增加了对EuroSCORE Ⅱ和SYNTAX Ⅱ评分的推荐,优化了原有的EuroSCORE和SYNTAX评分。
中国冠脉介入指南专业解读ppt课件
I
A
I
A
二支或三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 且左心室功能受损(LVEF<40%)a
I
A
大面积缺血(缺血面积>左心室10%) 证据水I 平增加B, 增加冠脉狭窄程
单支通畅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a 度和LIVEF描述C的
针对症状
具体数值
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表现为
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
更新评分 EuroSCORE II评分
更新原因和评分特点
由于EuroSCORE基于较早期的研究结果,过高估计了血运 重建的死亡风险,不建议继续使用,由EuroSCORE II替代。 EuroSCORE II通过18项临床特点评估院内病死率
SYNTAX评分
根据11项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解剖特点定量评价病变的复杂程 度的危险评分方法。对于病变既适于PCI又适于CABG且预 期外科手术病死率低的患者,可用SYNTAX评分帮助制定治 疗决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2016中国PCI指南解读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可用于推广目的,审批号: 437720.022,有效期至2017年6月7日
2016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公布
执笔者:韩雅玲 院士 发起单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1528例无保护左主干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术前应用SYNTAX II评分或其他评分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评 估,术后平均随访4.4年,评估不同评分对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 LM-PCI: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Xu B,et al. J Am Coll Cardiol Intv 2014;7:1128–37
2016介入指南
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稳定性冠心病
针对合并左主干和(或)前降支近段病变、多支血
管病变患者,指南建议根据SYNTAX评分(Ⅰ,B) 和SYNTAX Ⅱ评分(Ⅱa,B)评估中、远期风险, 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针对存在前降支近段病 变的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PCI的证据级别由Ⅱa B 上升为ⅠA和ⅠB;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的的适应证推 荐纳入到统一的SYNTAX评分标准;对于SYNTAX 评分≤22分的三支病变,PCI的推荐级别由(Ⅱa, B)上升到(Ⅰ,B)。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ACS)
对于NSTE-ACS,在无心电图ST段抬高的前提下,
指南首次推荐应用高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作 为早期诊断工具之一(Ⅰ,A)。指南推荐极高危 NSTE-ACS患者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2h) (Ⅰ,C),极高危因素包括:①血液动力学不稳 定或心原性休克;②顽固性心绞痛;③危及生命的 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④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 ⑤急性心力衰竭伴难治性心绞痛和ST段改变;⑥再 发心电图ST-T动态演变,尤其是伴有间歇性ST段抬 高。
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侵入策略(<24h) (Ⅰ,A),高危因素包括:①肌钙蛋白升高; ②心电图ST段或T波动态演变(有或无症 状);③GRACE评分>140分。
PCI术中操作及PCI主要并发症防治措 施
针对血管内超声、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支架
选择、药物洗脱球囊、血栓抽吸装置、冠状动脉斑 块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及左心室辅助装置等 术中辅助诊断及治疗技术,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研 究结果给出了推荐。支架选择方面,指南推荐 NSTE-ACS(Ⅰ,A)、STEMI直接PCI(Ⅰ,A)、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Ⅰ,A)及冠心病合并慢性肾 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Ⅰ,B) 患者置入新一代DES。
(精选医学PPT)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I
C
抬高。均推荐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2 h)
细化了紧急冠脉造影人群,
推荐级别升高
高危患者,包括:①肌钙蛋白升高;②心电图ST段或T波动态演变(有或无症 状);③GRACE评分>140分。推荐早期侵入策略(<24 h)
I
A
中危患者,包括:①糖尿病;②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73 m2;③左
•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替格瑞洛 • 抗凝治疗比伐芦定推荐级别上升
• 细化PCI术后管理及随访内容
3
评分标准
评估危险的变量数
临床因 素
冠 状动脉造 影因素
短期(院内或30天内)
验证结果
EuroSCORE II 新增推荐 18
0
院内死亡率
推荐类型及证据水平
CABG
PCI
IIa B
IIb C
EuroSCORE 推荐级别降低 17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可疑NSTEMI
0h <A ng/l
0h<B ng/l
or 且
Δ0-1h<C ng/l
排除
其他
观察
0h ≥ D ng/l 或
Δ0-1h ≥ E ng/l
确诊
• 如入院时hs-cTn水平较低,可基本排除NSTEMI; • 如基线hs-cTn水平低且1h内无相对升高,也可基本排除NSTEMI; • 如入院时hs-cTn水平至少中度升高或在1h内显著升高,提示NSTEMI可能性极大 • 如果初始2次检查结果不能明确诊断而症状提示ACS可能,则在3-6h后重复检查
单支通畅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a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更新要点
[ 1 1 ]马书明 ,杨勇 ,李正 杨,等.双 侧开颅去骨瓣 减压术 治疗重 型 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 J ] .激光杂志 , 2 0 1 4 , 4 0( 4 ) :6 7 .
[ 4 ] 杨小波 ,丁婕 .微 创术 在重 型 颅脑 损 伤 开颅 手 术前 应 用 体会 [ J ] .医药前 沿,2 0 1 3 , 3 5( 2 2 ) :2 9 9 — 3 0 0 .
・
指 南 ・共 识 ・标 准 ・
中 国经 皮 冠状 动 脉介 入 治 疗指 南 ( 2 0 1 6 ) 更 新 要 点
1 、首次提出建 立质量控制体系 新 版指南首次对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 C I ) 的医疗 中心提 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 ,要求建立质量控 制 体系 (I,c ) ,为冠心病患者提供 更好 的医疗服务。 2 、推荐欧洲心脏危 险评估系统 Ⅱ ( E u r o S C O R E I I )和 S Y N T A X1 I 危险评分系统 基于最新 的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 中国人 群临床研究 ,新版 指南首次推荐 E u r o S C O R E H 和S Y N T A X I I 评分 ,为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提供 了 更为统一 、科学的标准。 3 、血运重建 策略的选择 ( 1 )稳定性冠心病 ( S C A D )应 以冠状动脉狭窄 程度作为是 否干预 的决策依据 ,管 腔狭窄 ≥9 O %时 可直接 干预 ; 管腔狭窄 < 9 0 %时,仅对有相应缺血证据或血流储备分数 ( F F R ) ≤O . 8 者进行 干预。( 2 )非 s 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 ( N S T E . A C S ) 患者 若无心电图 s T段抬高 ,首次推荐检测高敏肌钙蛋白 ( h s - c T n )作为其早期诊断方法 (I ,A ) 。( 3 )极高危 N S T E . A C S 患者应行 紧急冠状动 脉造 影 ( < 2 h )( I ,C ) ;推荐高危患者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选择侵入性 干预策略 ( < 2 4 h )( I ,A ) 。 4 、 P C ! 术 中操作及 P C I 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 1 )首次推荐将药物洗脱球囊作为金属裸支架 ( B M S )及药 物洗 脱支架 ( D E S ) 内再 狭窄 的替代 治疗 (I ,A ) 。不推荐急性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S T E M I )直 接 P C I 前常规行 冠状动脉 内手动血 栓抽吸 ( Ⅲ,A ) ;但经过选 择的患 者 ( 如血栓 负荷较重 、支架 内血栓形成)可应用手动或机械血栓抽吸或将其作为应急使用 (I ,C ) 。( 2 )推荐 N S T E . A C S(I ,A ) 、S T E M I 行 直接 P C I(I ,A ) 、冠心病并糖尿病 (I ,A )及冠心病并慢性肾脏病 ( C K D )( I,B )患者置人新一代 D E S 。左主干并分叉病变 、慢性完全闭塞 ( C T O ) 病变 、静脉桥病变、开 口处病变 、静脉 桥血 管 P C I 及支架 内再狭窄患者应优先考虑应用新一代 D E S ,以降低其再狭窄发生率。 ( 3 )给 出了 急性冠状 动脉 闭塞、无 复流 、冠状动脉穿孔 、支架 内血栓形成 、支架脱载 、出血、血管并发症及对 比剂导致 的急性 肾损伤 ( C I A K I )等 P C I 主要
2016 中国PCI指南解读-医学版
I
A
I I
A C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LVEF:左室射血分数;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FMC:首次医疗接触;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MACCE: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382-400
STEMI:溶栓后PCI的推荐
溶栓后PCI推荐 建议所有患者溶栓后24 h内送至PCI中心 建议溶栓成功24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需要对IRA行血运重 建 溶栓后出现心原性休克或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时建议行急诊冠状动 脉造影并对相关血管行血运重建 建议对溶栓失败患者(溶栓后60 min ST段下降<50%或仍有胸 痛)行急诊补救性PCI 类别 I I I I 等级 A A B A
CABG 类别 IIb I I I I I I 等级 C A B B B B A
I B 大面积缺血(缺血面积>左心室10%) 证据水平增加, 增加冠脉狭窄程 I C 单支通畅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a 度和LVEF 描述的 具体数值 针对症状
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表现为 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 物治疗反应欠佳 I A
STEMI:直接PCI是首选
减少时间延误是STEMI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关键问题,应尽量缩短首 次医疗接触(FMC)至PCI的时间和初次接触至医院转出时间,从 而降低院内死亡风险。
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若应用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仍不能达标,可联合应用非他汀类调脂药物 (Ⅰ,B)。
纳入22项研究、共22 434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 [172]表明,比伐芦定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 出血风险最低。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栓治疗
对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首选替格瑞洛( 负荷剂量180 mg,维持剂量90 mg、2次/d)与 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
单中心HEAT-PPCI研究[169]显示,与单用肝 素(仅紧急情况下合用GPI)相比,比伐芦定不 减少主要出血风险,反而显著增加缺血事件( 主要是支架内血栓风险显著增高)。
新近发表的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对比,比 伐芦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性死亡,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我国的BRIGHT研究采用延时注射比伐芦定的方式 (PCI术后持续静脉滴注术中剂量的比伐芦定3~4 h), 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 相比肝素或肝素联合GPI可减少总不良事件和出血风 险,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
2. SYNTAX 评分:
是根据 11 项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解剖特点定量评价病变的复杂程度的危险评分 方法。对于病变既适于 PCI 又适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预期外科手术病死率低 的患者,可用 SYNTAX 评分帮助制定治疗决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3. SYNTAXⅡ评分:
是在 SYNTAX 评分的基础上,新增是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联合 6 项 临床因素(包括 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性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和周围血管病)的风险 评估法,在预测左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 远期死亡率方面,优于单纯的 SYNTAX 评分。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更新要点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更新要点
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6(024)006
【摘要】1、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新版指南首次对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疗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要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推荐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 Ⅱ)和SYNTAXⅡ危险评分系统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国人群临床研究,新版指南首次推荐EuroSCOREⅡ和SYNTAXⅡ评分,为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统一、科学的标准。
【总页数】1页(P66-6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指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
实践 [J], 杨丽霞;郭瑞威
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解读 [J], 韩雅玲
3.2016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J], 韩雅玲
4.《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正式发布 [J],
5.《WHO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更新版)》药物分类要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推荐非梗死 相关动脉PCI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 优化早期危险评分系统 • 血运重建更加强调证据并注重实用 • 新增PCI术中操作和并发症处理的推荐 • 抗栓治疗:
•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替格瑞洛 • 抗凝治疗比伐芦定推荐级别上升
Roffi M, et al. Eur Heart J, 2016, 37(3):267-315.
推荐
极高危患者,包括: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②顽固性心绞痛;③危 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④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⑤急性心力衰竭伴难 治性心绞痛和ST段改变;⑥再发心电图ST-T动态演变,尤其是伴有间歇性ST段 抬高。均推荐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2 h) 高危患者,包括:①肌钙蛋白升高;②心电图ST段或T波动态演变(有或无症 状);③GRACE评分>140分。推荐早期侵入策略(<24 h) 中危患者,包括:①糖尿病;②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73 m2;③左 心室功能下降(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肌梗死后早发心绞痛; ⑤近期行PCI治疗;⑥既往行CABG治疗;⑦GRACE评分>109但<140分;⑧无 创检查时反复出现缺血症状。推荐侵入策略(<72 h) 低危缺血患者,先行非侵入性检查(首选心脏超声等影像),寻找缺血证据,再 决定是否采用侵入策略 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如SYNTAX评分),由心 脏团队或心脏内、外科联合会诊制定血运重建策略
IB
SYNTAX II
新增推荐
6
12
4年死亡率
IIa B
IIa B
注:SYNTAXII 比 SYNTAX 增加1个造影因素(无保护LM)
更新评分 EuroSCORE II评分
评分特点
由于 EuroSCORE 基于较早期的研究结果,过高估计了血运 重建的死亡风险,不建议继续使用,由 EuroSCORE II 替代。 EuroSCORE II通过18项临床特点评估院内死亡率 根据11项冠脉造影病变解剖特点定量评价病变的复杂程度的 危险评分方法。对于病变既适于 PCI 又适于 CABG且预期外 科手术死亡率低的患者,可以继续采用 SYNTAX评分帮助制 定治疗决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SYNTAX评分
SYNTAX II评分
在 SYNTAX 评分的基础上,新增是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并联合了6项临床因素(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性 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在预测左 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远期死亡率方面,优于单纯 的SYNTAX评分
EuroSCORE II评分临床因素:年龄、性别、肾功能损伤、外周动脉疾病、严重活动障碍、既往心脏手术史、慢性肺脏疾病、活动性 心内膜炎、术前状态差、正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学会心绞痛分型、 左心室功能、近期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紧急外科手术、是否为单纯CABG、胸主动脉手术
辅助技 术
•
特点
通常用于造影结果不明确、或不可靠 的情况下,如开口病变、血管重叠及 分叉病变等。 对PCI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高 危病变,可明确支架大小、膨胀是否 充分以及定位是否准确等。 • • •
推荐
推荐采用IVUS指导有助于查明支架失败 原因(IIa,C) 对于选择性患者(无保护左主干、三支、 分叉、慢性闭塞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病 变等),推荐IVUS指导的优化支架置入 (IIa,B) 对于没有缺血证据的SCAD患者,推荐对 冠状动脉造影目测直径狭窄50%-90%的 病变行FFR评估(I,A) 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推荐FFR指导的 PCI(IIa,B) ·对于选择性患者,OCT可以优化支架 置入(IIb,C)
对合并左主干和(或)前降支近段病变、多支 血管病变患者,根据SYNTAX评分(I,B)和 SYNTAX II评分(IIa,B)评估中、远期风险, 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 SCAD患者血运重建方法推荐
PCI 冠心病程度(解剖/功能) 类别 无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单或双支病变 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单支病变 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双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 SYNTAX 评分≤22分 SYNTAX评分22~32分 SYNTAX评分>32分 三支病变 SYNTAX 评分≤22分 SYNTAX评分>22分 I I I I IIa III I III 等级 C A C 类别 IIb I I 等级 C A B CABG
员会首次参与指南制定
• 优化早期危险评分系统 • 血运重建更加强调证据并注重实用
• 新增PCI术中操作和并发症处理的推荐
• 抗栓治疗:
•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替格瑞洛 • 抗凝治疗比伐芦定推荐级别上升
• 细化PCI术后管理及随访内容
评估危险的变量数 评分标准 验证结果
推荐类型及证据水平
临床因 素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I-LOVE-IT 2 研究: BP-SES 1年疗效不劣于DP-SES1
ABSORB China 研究:BVS1年节段内晚 期管腔丢失不劣于CoCr-EES2
97.5%置信上限0.14mm 非劣效性P值=0.01
• 细化PCI术后管理及随访内容
建议以冠脉病变直径狭窄程度作为是否干预 的决策依据,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 当病变直径狭窄<90%时,建议仅对有相应 缺血证据,或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 SCAD患者血运重建推荐
冠心病程度(解剖/功能) 针对预后 左主干直径狭窄>50%a 前降支近段直径狭窄>70% a 二支或三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 且左心室功能受损(LVEF<40%)a 大面积缺血(缺血面积>左心室10%) 单支通畅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a 针对症状 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表现为 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 物治疗反应欠佳 I A I I I A A A 类别 等级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 优化早期危险评分系统 • 更加强调血运重建证据并注重临床实用 • 新增PCI术中操作和并发症处理的推荐 • 抗栓治疗:
• 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替格瑞洛 • 抗凝治疗比伐芦定推荐级别上升
• 细化PCI术后管理及随访内容
• 股动脉径路是PCI的经典径路 •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选择 经桡动脉径路 (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指南首次明确推 荐,经桡动脉路径应作为首选推荐(I,A) • 特殊情况下可酌情选择其他适宜的血管径路,如尺动脉、 肱动脉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可疑NSTEMI
0h<B ng/l or 且 Δ0-1h<C ng/l 0h ≥ D ng/l 或 Δ0-1h ≥ E ng/l
0h <A ng/l
其他
排除
观察
确诊
• 如入院时hs-cTn水平较低,可基本排除NSTEMI; • 如基线hs-cTn水平低且1h内无相对升高,也可基本排除NSTEMI; • 如入院时hs-cTn水平至少中度升高或在1h内显著升高,提示NSTEMI可能性极大 • 如果初始2次检查结果不能明确诊断而症状提示ACS可能,则在3-6h后重复检查
高危
中危 低危
考虑转运行PCI或药物保守治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减少时间延误是STEMI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关键问题,应尽量缩短首 次医疗接触(FMC)至PCI的时间和到医院转出时间,从而降低院 内死亡风险
推荐 对于首诊可开展急诊PCI的医院,要求FMC至PCI时间<90 min 对于首诊不能开展急诊 PCI 的医院,当预计 FMC 至 PCI 的时 间延迟<120 min时,应尽可能将患者转运至有直接PCI条件 的医院 根据我国国情,可以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 PCI 设备的医院行 直接PCI,但要求FMC至PCI时间<120 min 类别 I 等级 A
I
B
IIb
B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
如预计FMC至PCI的时间延迟>120 min,对有适应证的 患者,应于30 min内尽早启动溶栓治疗(I,A )
早期荟萃分析、近期Fast-MI注册研究、FAST-PCI研究、STREAM研究 以及两项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均显示,溶栓后早期实施 PCI的患者 30d 死 亡 率 与 直 接 PCI 的 患 者 无 差 异 , 溶 栓 后 早 期 常 规 PCI 的 患 者 1 年 MACCE 发生率有优于直接 PCI 的趋势。因此,对 STEMI 患者尽早溶栓 并进行早期PCI治疗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无直接PCI治疗条件的患者
指南首次推荐以下患者优选新一代DES
推荐 类别 等级
临床情况
NSTE-ACS I A
STEMI直接PCI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I
I I
A
A B
病变情况
开口处病变
静脉桥血管PCI 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IIa
I I
B
A A
左主干合并分叉病变和CTO病变, 优先考虑应用新一代DES,以降低再狭窄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3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