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介绍、作用机理和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肌细胞的特征
(三)不应期的存在
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由0相开放
失活
复活, 细胞才能接受刺激再一次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
位,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不应期,主要有
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等。
三、动作电位时程与不应期
(一)动作电位时程( APD): 是从除极开始到复极结束的时间(0相-3相时程合称 为APD)。
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正常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其正常的电活动,其 正常电活动的基础是组成心脏的每一个细胞动 作电位活动的整体协调平衡,而每一个细胞的 动作电位又取决于细胞的各种跨膜电流。
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不完全相同。
第一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瞬时外向 钾电流
二、心肌细胞的特征
(一)自律性 心脏自律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
发生节律性兴奋。其自律性源于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 快反应细胞由If决定,慢反应细胞由Ik逐渐减小,而If 、 ICa 逐渐增强所致。
(二)传导性 心肌细胞膜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可沿细胞膜扩布,
也可通过细胞间通道传导另一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 相除极化速率决定传导性。
心律失常
药药物物治治疗疗
非药物治疗
起搏器 电复律 导管消融 手术
心律失常的分类
• 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阻断窦房结M2受体,从而解 除了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心率加快。
本章主要讨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产生的机理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
心律失常按发生原因分两类: 冲动起源(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ERP(-60mv) APD
四、心肌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与心肌电生理紊乱密切相关,而心肌膜 电位所反应的电生理变化与离子转运有关。
(一)静息电位 膜外正内负约-90mv,其形成主要是膜内外离子浓
度差和各种离子通透性不同而产生的;此期与k+离子 外流,Na+, Ca2+缓慢内流有密切关系。
相当于从复极-80mv到-90mv的时期。此期内,用<正 常阈值的刺激,就可引发动作电位,表明心肌的兴奋性超过 正常 。
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引出的动作电位,其0相上 升的幅度和上升速率均低于正常。这主要是由于部分Na+ 通道仍处于失活状态之故。这样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较 慢,是心律失常及折返形成的原因之一。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
2、要有高度的选择性
要求既治疗心律失常,又不影响正常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但是,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过大时,可导致药源性心律失常;
3、酸中毒、低血钾、心肌缺血时,治疗量也可诱发心律失 常。 因此,要正确、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必须掌握
心脏电生理特征、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
因此,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要减少异 位起搏冲动,调节折返环路的传导性或 有效不应期以消除折返。
பைடு நூலகம்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
1、药物与作用部位 (1)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适度阻滞Na+通道 --- 奎尼丁;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等; 阻滞Ca2+通道 –维拉帕米(异搏定)
(2)拮抗心脏的交感效应: 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
(二)动作电位:当心肌受到刺激或(自发的) 发生兴奋,出现除极化,构成动作电位。膜内电 位由-90mv上升到约 +20-30mv。 0相(除极):是由于快通道的开放,Na+快速内 流而形成的;
1相(快速复极初期): 从+30mv迅速下降到0, 是由于Cl -进入细胞内为主, k+外流引起。
(二)心肌动作电位
快速复 极初期 1 2 缓慢复极末期
0

3 快速复极末期

4
Na+ Ca2+
++++ ____
K+
K+ K+
Na+
Ca2+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折返(reentry)
1. 折返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 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
2. 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外向延迟整 流钾电流
内向整流钾电流
尽管有多种电流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但与抗心律失常药治疗作用相关的主 要有INa ICa(L) If Ik Ito
(二)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分类
工作心 肌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
静息电位稳定, 执 行收缩功能
自律心肌 窦房结、 房室 静息电位不稳定,
细胞
结、浦肯野细胞 有自律性兴奋
抗心律失常药介绍、作用机理和 分类
以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等 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 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
心律失常:识即丧心失、动抽节搐律等表和现频。率的异常
动态ECG
1957年由美国人 Holter 首创,1961年 应用于临床;能够连 续监测 24-48 hour的 动态ECG变化。
细胞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为ERP。
3.相对不应期(RRP): 相当于从复极 -60mv到约-80mv的时期;在此期内,用>
正常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内大部分Na+ 通道已复活,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在此期内,膜电位靠近阈 电位,故所需的刺激阈值
小于正常阈值
4、 超常期(SP):
(二)不应期: 1、绝对不应期(ARP): 从0相除极开始到3期复极达-55mv这一期内,无论给以多 大的刺激,心肌细胞均不产生反应,也就是说,此期内兴 奋性等于零,称为绝对不应期(ARP)。
2. 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 从0相除极开始到3期复极至-60mv这一段时间内,心肌
2相(为缓慢复极期):是由于Ca2+缓慢内流为 主(由L型慢通道流入细胞内而产生) Ca2+ 、 Na+ 内流,k+外流→相对平衡,维持100 ms的短暂 平衡→此期又称为平台期。
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k+快速外流而产生。
(二)心肌动作电位
4相: 非自律性细胞是(由如于心k+室外流肌减、弱心,房和肌),为静息 期,在Na+ 、 Nka+泵+ 、的C作a2用+缓下慢,内流恢,复膜内外原来 的离子分布。互相影响的结果。 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普氏纤维),在此期 可产生自发除极;当除极达到了阈电位水平时, 就能重新激发动作电位。 影响窦房结自律性的主要因素是4相Ca2+缓慢内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