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两会法治话题
2020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0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出版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
4、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宪法、法律、制度和文化。
5、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限制: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二)政治义务1、政治义务的含义:公民依法履行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政治义务,是公民的政治责任和义务。
2、政治义务的内容: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参加国防建设、支持国家和社会事业等。
3、政治义务的履行:是公民的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4、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关系: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形式。
2、___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选举权、被选举权、代表权、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稳定。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1)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色;3)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代表机关和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是指应选名额和正式候选人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而差额选举是指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在选举方式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如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和选民文化水平等进行合理性考虑,以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公民文化水平。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和选民易受误导会影响选民的积极性,可能导致当选者结构不合理。
此外,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假宣传和金钱交易,从而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因此,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和态度以及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年高考政治事热点专题复习全面依法治国,以高质量立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材料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 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加强领导立法,使法律更好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律是每一个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准则。 答:(1)为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2017·全国Ⅰ·3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 别行政区”。 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
【命题预测】考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良法来保障善治的?
④将为公民各种权利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民事单行法的制定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 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 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推动被监督者依法行使权力。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民法典的诞生 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草案,到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走过66个春秋。 历经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制定后,中国即将正
2021高考政治必会的两会知识点
2021高考政治必会的两会知识点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一、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地方两会先于全国两会召开,汇聚地方问题,为全国两会做准备】二、今年召开的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注意“届”和“次”的不同位置)三、2021全国两会召开时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任期:人大代表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1次会议。
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构成: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任期:政协全国委员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1次会议。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两会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人大代表的产生与组成:①各级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民主选举产生。
具备条件: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方式:县级、乡镇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全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②由地方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组成。
政协委员的产生与组成:①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建议名单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②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
与人民的关系:代表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①他们一头连着社情民意、一头连着发展大计,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党和人民沟通更顺畅、连接更紧密。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三学生在准备政治高考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点的串联,不断巩固和复习每个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最高地位。
2、全国人大的权力:全国人大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人大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1)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6、民主集中制的表现:(1)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7、关于中共的常用知识点:(1)中共的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共的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4)中共的执政方式:中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中共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6)坚持中共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8、政协的性质: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时政热点必备知识点抢分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时政热点必备知识点抢分(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
多党竞选制度追求“赢者通吃”,容易造成利益排斥、分歧扩大。
而协商的本质则是寻求利益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促进共同利益形成。
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
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公开性、平等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整合起来,从多方面进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
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二者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高三政治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知识点详解
高三政治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知识点详解1. 民主政治1.1 民主的内涵•民主价值:人权、法治、自由、平等•民主形式:直接民主、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舆论监督制度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1.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事务依法管理、社会成员依法行为•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刑法、行政法等为主要组成部分1.4 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行政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1.5 深化司法改革•司法改革目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改革重点:审判权、检察权、执法权相互制约和协调•司法改革举措: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司法责任制、落实司法公开、改革司法鉴定制度等2. 法治社会2.1 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全体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组织和公民行为依法规范•法治社会特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有机统一•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2.2 社会组织与公民行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公民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增强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法治意识,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行为2.3 法治宣传与教育•法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素养•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公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法治社会建设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推动法治教育普及2.4 法治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共同参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法治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社会建设目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5 法治与民生•民生: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权益•法治民生:运用法治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法治社会建设关注点: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3. 结论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我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 高三党必读
法者,治之端也。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新年以来的首次会议。
2019高考时政热点:全面依法治国文:高正老师一、时政背景1.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2.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7)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8)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重大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近年来依法治国重大事件回顾:(1)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2020年10月18日,习近平说,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4)2020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准备政治高考的时候,我们需要将以往学过的知识的都背熟,尤其是重点知识,一定要熟记于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2024高考政治热点:聚焦2024年“两会”
聚焦2024年“两会”【热点综述】◎热点概述: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3月3日-13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审议批准俞正声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状况的报告,听取并探讨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探讨民法总则草案。
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仔细履职尽责,主动建言献策,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1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执行状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关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执行状况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6个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审议表决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等3个确定(草案)。
◎备考指南:每年的两会既是我国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纲领,也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热点。
透视两会,我们既能看到国家意志的重点和方向,也能把握高考的重点和切入点。
本专题涉及的高考考点主要有:经济生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提高效率、促进公允;财政的巨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政治生活——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生活与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敬重客观规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课件:聚焦 2020年全国两会(共37张PPT)
哲学生活
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价值判断和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辩证法:危中寻机,变局中开新局——矛盾对立统一、
发展观(前进性和曲折性)
政治生活
国家:性质,民主最真实 政府:性质、宗旨、工作原则、
‘六稳’和‘六保’的关系体现在‘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八个字上。‘六保’ 是‘六稳’的着力点。当前形势下,要通过‘六保’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从而为实 现‘六稳’创造基础和条件。
‘稳’有弹性,时间也长;‘保’则显出刚性,短期必须确保,是硬任务。 “‘稳’是高线,‘保’是底线。” 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落实好“六保”,为 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才能实现“六稳”,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这个大局, 实现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高考预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全面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吸纳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把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促进高校毕业生多 渠道就业。从政府层面看,以下促进就业的措施中合理的
注意这一设问主体限定
有
①增加创业贷款,以创业促就业
②强化干预市场力度,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 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 “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
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 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建议收藏)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建议收藏)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第一高考考点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第二高考考点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与政治知识复习汇总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忧考为您提供2020年⾼考时政热点与政治知识,⼀起看看吧。
2020年⾼考时政热点与政治知识:推动社会主义⽂化⼤发展⼤繁荣 经济⽣活 1.推动⽂化产业成为国民⽀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民⽇益增长的精神⽂化需要,提⾼⼈民⽣活⽔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软实⼒、综合国⼒。
2.怎样推动⽂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经济、法律、⾏政⼿段进⾏宏调,保证财政收⼊⼒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提⾼⽂化产业消费⽔平,推动⽂化产业发展。
⑥扩⼤对外开放,推动⽂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才,学习优秀⽂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信⽤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权益。
4.经济⽣活分析我国⽂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主创新能⼒,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产⾼质量产品。
政治⽣活 1.加快⽂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较量,发展社义⽂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提⾼综合国⼒。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2020高考时政热点:政治新经济7大考点+例题“新经济”是伴随新技术应运而生的。
新经济新在什么地方?不应当把新经济仅仅理解为网络经济,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新经济正在把人类带入一场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革命之中,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根本的转折。
对于新业态、新形式,考生必须保持足够的敏感度,除了多留意,更重要的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辩证思考。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注意目前,我国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数字经济或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中长期的增长动力。
以此为切入点考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体现了高考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特点。
思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
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凸现。
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
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局部有领先态势。
从数字经济“追随者”到“引领者”,“中国快车”出海造船,不断将方案与经验反哺海外,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世界级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时政热点必备知识点抢分
2020 年高考政治生活时政热点必备知识点抢分(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
多党竞选制度追求“赢者通吃” ,容易造成利益排斥、分歧扩大。
而协商的本质则是寻求利益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 ,促进共同利益形成。
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
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公开性、平等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整合起来,从多方面进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
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 R二者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两会法治话题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两会法治话题,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两会法治话题
1、【司法改革】
进入决战年,主体框架初步成型
2016年,从司法责任制改革到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从设立巡回法庭的便民改革到提起公益诉讼的维护公共利益改革……尤其是聂树斌、陈满等一批冤假错案得到纠正,户籍制度、
异地挂失补办身份证等便民措施的出台,不仅提高了司法公信力,
还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初步成型。
2017
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
可以预见,围绕上述制度
的落实,一些新的改革举措将会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
2、【打虎拍蝇猎狐】
力度加大,治标向治本迈进
纵观2016年反腐斗争成绩,压倒性态势形成,治标向治本迈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给予纪律重处分
10.5万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33496件45168人,对令计划、苏荣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
进一步加大对“小官大贪”、“蚁贪”等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
犯罪案件查处力度。
去年1至11月,共从18个国家和地区劝返遣返、缉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43人。
2017年反腐定是力度
不减、节奏不变。
3、【民法总则】
立法修法,“民法典时代”将启
2016年,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共新制定法律10部,修改法律25部,出台法律解释1部,对多部法律草案进行了审议。
无论从立法
成果,还是制定新法的数量,均为近年来所罕见。
其中最重大的立
法事件之一便是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从2016年6月法律草案进入
审议程序后,民法总则便牵动了全社会的人心,成为举国关注、升
温不止的热点。
“两会时间”开启,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
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宣示着中国离“民法典时代”更近一步。
而今年,反不正当竞争法时隔24年首次修订,企业所得税法、
红十字会法等法律草案予以修改……这些正在路上的立法努力,为
未来的立法图景埋下了伏笔。
4、【公益诉讼】
数量“井喷”,检察机关发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定,
授权最高检在北京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药安全、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展为期两年
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
到2016年初,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12件,再到2016年底,这一数字达到了495件,提起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呈“井喷”之势。
到今年7月试点期满,公益诉讼能否在更大范围内
推广、是否能形成固定制度,必定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5、【监察体制改革】
元年开启,反腐新政加速破题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方案》,明确在北京市、
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2017年,中国监察体
制改革元年正式开启,“时间表”已明确,即试点地区要整合行政
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
犯罪等工作力量,先完成检察机关相关部门的转隶,确保今年3月
底完成省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6月底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
会组建工作。
此后,三地陆续推进改革。
监察体制改革不但是反腐
动向中的一个热点,更会是今年两会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反腐
“红利”值得期待。
6、【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源头治理,护好百姓的钱袋子
2016年8月,山东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案发生。
不久,又一
名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不幸离世。
针对愈演愈烈的电信网络诈骗,2106年,各部门连续发力: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
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
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12月,“两高一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意见》。
全方位全链条打击,为更加有力有效打击犯罪发挥了重要
作用。
7、【惩治校园暴力】
依法惩戒,也需综合治理
2016年11月,最高检、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
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
件的发生。
而随着“中关村二小学生遭疑似校园欺凌事件”的发酵,校园欺凌和暴力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如何推动促进多部门合力应对
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专门化、切实补齐家庭教育短板等问题,或许成为本次两会热议话题。
8、【产权保护】
顶层设计,开启产权保护新时代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台,且是以最高
文件形式出台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
今年1月9日,最高检发布了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22条意见”,全面保护物权、债权、股权、知
识产权等各种类型的财产权,切实维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
中国
经济正在立志成为创新经济体,产权问题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