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生命化教育视阈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生命化教育视阈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中, 、

2 . 唤醒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 做人生规划的主人。 生命 极其 珍贵 , 我们 自当怀着 一 颗敬 畏生 命之 心 。
在思 品课 堂 中 , 让 学生 清醒 意识 到生命 的短暂 和有 限 , 激发 他们 对 自己人 生 的紧迫 感 和规划 意识 ,使 其 生命
潜能 最大 程度 地释 放 。教 师应尽 可 能根据 课 堂教 学 的 目标 及 讲 授 的 内容 ,着 手 准 备本 节 课需 要 的案 例 、 新
行! ” 了 , 实
灵活运用 , 会使学生在活动 中情感体验 , 在体验中思考 认识 , 逐 步达 到生 命 意义 的把握 和追 求 。
1 . 在体 验 中感 悟生命 的价值 。 生命 需 要体 验 , 课 堂教 学转 变 为学 生 的亲历 体验 , 鼓 励学 生进 行 自主学 习 , 更多 让学 生互 帮互 学 , 参 加 到 尝试 、 体验 中去 , 感悟 生命 价值 。 在 平 时教 学 工作 中 , 让 教 学 活动 围绕学 生 的成 长和发 展体 验 为 中心设计 和组
中, 帮助学 牛 健康成 长 , 最好 能让 学 生用 自己生命 力量
促 进 自身的 一 ・ 个 发展 。 在2 0 1 0年 天津市 河北 区青 年 教 师研 究课 活 动 中 , 笔者 承 担 了九 年 级 “ 艰 苦 奋 斗 开 拓 创新” 一 课 的授课 任务 . 备课 中发现 这部 分教 材 内容 理 沦性 较 强 , 尤 其 面对 9 0后 的学生 来 说 , 如果 一 味 告 诉 他应 该怎 么做 , 必 须做 什 么 , 是 根本 行不 通 的 。怎样 把
参加 了广 播社 团 , 成 为一 个 有 自己主 见 的 , 能流 利表 达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及活动方式的改变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及活动方式的改变
三 、 过 对 活 动进 行 评 价 , 断深 化 教 师 的观 念 通 不 由于 课 堂 活 动 处 于 动 态 形 式 中 , 许 多 不 确 定 因 素 , 以 有 所 教 师 做 出恰 当 的 判 断 和 实 施 过 程 中 , 理 的 处 理 办 法 是 非 常 重 合
办式的教学 , 教学模式 的改革往往只追随一 时的热 点, 能对 没 学 生 自主 学 习能 力 进 行 系 统 的 培养 , 成 学 生在 自主 学 习 中 力 造
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新教材降低了难度 ,淡化了知识体
系 , 加 了许 多 贴 近 学 生 生 活 , 近 社 会 的 内容 , 时 又 删 去 了 增 贴 同 许 多 同 学们 不喜 欢 的 内容 , 比如 枯 燥 的事 件 、 懂 的理 论 体 系 、 难 结论 性 的文 字 等 , 就 拉 近 了 思想 品德 课 与 学 生之 问 的 距 离 , 这 给 学 生亲 自感 知 、 动参 与 , 于 探 究 , 主 乐 交流 合 作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空 间, 这也 体 现 了 当代 教 学 改 革对 学 生主 体 作 用 的 强调 , 出 了对 突 学 生 自主 学 习和 研 究 能力 的培 养 ,这 也给 对 以教 师 的为 中心 的
不 从 心 。为 此 , 求 我 们 思 品教 师 需 要 对 常 规 教 学 活 动 重 新 进 要 行审视 , 必须 树 立 全 新 的教 学 理 念 , 掌握 全 新 的 教 学 方 法 , 立 创
全新 的教学模式及活动方式,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 主体 学 习 的作 用 , 养 自主 学 习的 能 力 。本 文 试 着 从 教 学 活 动 目标 的 培
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 的冲击, 要求教师 必须打破传统的“ 满 堂 灌 ”“ 言 堂 ” ,一 的教 学 模 式 , 分运 用 更 加 合 理 的 课 堂 活 动 方 充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生命,培养他们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提升他们的生命素养和品德修养。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命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增强生命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中学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生命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命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生命尊重意识,提升生命力量,培养积极面对生命困境的能力。

生命教育还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生命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进一步明确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生命尊重意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命困境、提升学生的生命力量。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生命教育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2. 探讨中学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生命教育,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3. 研究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的生命尊重意识,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4. 探讨教学策略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命困境,通过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5. 探讨教学策略三:提升学生的生命力量,通过体育、音乐、艺术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命力,使其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坚强面对。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康 权 的法 律 体 系 。在 “ 想 品 德 ” 教 学 “ 思 课 维护 公共 秩 序 需要 法 律 规 范 ” 一 内容 时 , 这 讲授 自觉抵 制 不 良行 为 和 违法 犯 罪 行 为 , 学 生 进 行 对
内容 , 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未来接班人 的需要 。 思想品德课因其特有
的德育功能, 在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以, 所 在
除了心理问题 , 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一直缺乏生命教育也是导致青少年
对 自 己生 命 的轻 视 及 对 别 人 生 命 漠 视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


生命教育概念 的诠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 命 教 育 , 名 思 义 就 是 有 关 生命 的教 育 , 是 引导 学 生 正 确 地 顾 就
认识人的生命价值 , 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 激发 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 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 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

( ) 见义勇为到见 义智为 与生命教育 三 从
据媒体报道 2 0 0 7年南京金陵 中学五位 初中学生帮助警察擒住了
名劫匪, 学校 对 他 们 进 行 了表 彰 , 其 中一 位 女 生 的 母 亲 在 听 完 女 而
的生命价值 。第三, 死亡教育。它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死亡 是怎么

和谐进步 。
等有关 内容 , 中包涵着 生命 教育, 其 在教学实践中应 该结 合具体教学
我 以为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 漏的一环, 是素质 教育 的重要
内容进行, 并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 培养对他人、 对其他生命 以及社
会 的爱心 , 使学 生获得全 面发展 。 ( ) 一 法制教育 与生命教 育 法律是 由国家制 定或认可 , 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的行为 准则 。 有法才会 有 自由, 生命和 生存才会有保障 。 国重视生命健康 我 权, 现已形成 以宪法 、 民法、 经济法 、 行政法、 刑法为主体的保护生命健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生命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生命的认知、尊重和关爱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发展全面的素养。

在实施生命教育时,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结合一些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考察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奇迹,增加他们的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还可以通过讲述生命的真实故事,如科学家的发现和社会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命意义,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道德观。

可以通过讲授一些生命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一些伦理问题,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权利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还可以通过学生互动和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和同理心。

可以通过讲授一些生命的悲剧和生命的喜剧,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悲喜,培养他们的情感回应能力。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感人的影片或读一些振奋人心的故事,引发他们对他人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并从中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能力和探究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生命的问题和难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从认知、尊重、关爱和发展的角度,全面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他们的生命价值观、道德观、情感和同理心,以及生命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亲身体验、生命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生命的悲喜和同理心的培养、生活实践和问题探究的引导,可以提高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应注重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策略。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旨在引导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下面将探讨如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生命教育,并提出几种教学策略。

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关爱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应当培养他们对自己、他人和自然中的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具体的生命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与生命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科普材料,让学生感受不同生命的珍贵和与其相伴的价值。

生命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生活实践能力。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调适、情感表达和情感智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

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如种植、养宠物等,可以让学生学会照顾他人和自然,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生命教育的实施还需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道德经典、进行道德伦理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应当多样化和个性化。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需要关注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关爱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情感素养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采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也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最新文档

也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最新文档

也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品德的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对于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加强生命意识、生命责任、生命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生命教育,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转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1.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创设宽松氛围,不断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师生互动,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

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情感互动,以求得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

只有激起情感上的浪花,学生的思维、行为才能理性化。

一个充满情感、理性的人往往是一个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具有强烈责任感、正义感的的人。

2.构建情境,陶冶体验式教学模式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也应体现对学生终极生命的关怀。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形式产举,通过角色塑造、小品、模拟情境等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感受,体会人生的各种情感,之后通过学生的交流,进行分享。

这样在有实践体验的背景下,学生更能体谅别人,更容易学会为人设身处地的着想。

例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将学生的眼睛蒙上,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

可以让学生不用双手和胳膊在纸上写“我能行”,从中体验感受肢残者的不易,从而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还可以让学生在肚子上背着自己的书包,模拟母亲十月怀胎的情境,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此外,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为父母做一顿饭”的活动,体验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一些平常事时的艰辛。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应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

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从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意义入手,探讨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

然后重点阐述如何在课程中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

总结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需要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同时强调了生命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生命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命教育、内涵、特点、关系、渗透、案例分析、实践、影响、重视、成长、重要意义。

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在学生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着未来社会角色定位和人生发展方向,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规范,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品质的表率和引导者。

只有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机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内化道德规范,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1.2 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意义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生命教育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并且懂得如何去帮助和支持他人。

生命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素养和情感管理能力。

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生命化教学研究
当前,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中学课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
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使得学生们态度消极,甚至出现“贬低”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们必须想办法让政治课的教学更有生
命力。

首先,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课堂活力:以讨论和实践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热情;通过更换不同形式的教材,增加课堂趣味性;穿插游戏和音乐,增加课堂气氛紧张度;分析案例,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等。

另外,应加强教师在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指导,引导
学生参与本地政治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加强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增强课堂研讨的活力。

此外,学校应该注重为政治教学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比如安排优秀老师教课,加大投入,保证多年级课程的统一性,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总之,政治教学的生命化只有借助于各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层次的课外指导以及良好的
学习环境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将生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本文从生命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入手,探讨了生命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生命化教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教育教学、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创造力、社会实践、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教育教学中的生命化教学意义教育教学中的生命化教学意义是指将生活、生命、情感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力量。

生命化教学意义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人生的真谛,懂得珍惜生命、尊重他人。

通过生命化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生命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力。

生命化教学意义在于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生命化教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背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变迁,生命教育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命教育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与保障等方面,还包括了人观、值观、情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

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真实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爱心和生活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呢?一、开展课外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休闲娱乐活动,而且休闲娱乐活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拓宽课外活动的渠道和内容,增强学生们的生命教育意识。

例如:1.安排学生集体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野营、攀岩等;2.开展生命教育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举办艺术展、音乐会等;3.开展现场参观,如参观医院、科技展览馆等。

二、模拟情景教学法将生命教育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体验并学习一段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

在“事故现场”的情境下,让学生了解并亲自体验现场急救技术,学习正确的救护方法;在“卫生保健”情境下,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制定合理健康饮食方案、熟悉常用药品及其作用等。

三、案例教学法水到渠成的案例经常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对生命教育的认知。

1.对学生提供社会公益慈善方面的案例,如义务献血、助残服务等,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重要性和多角度的救助人类行为,并引导学生了解公益机构是如何工作的。

2. 身边的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身体问题,比如急救、突发疾病等的应急处理等。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因其趣味性、互动性和情境性,而成为生命教育课堂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1. 学生自编、演出自己所在的家庭、学校、社会部分事故故事。

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加深对环境、行为对生命的影响。

增强对感性思维的理解,提升自我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背景和问题现状,引出了生命化教学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探讨生命化教学的定义和意义,通过融入实际生活的案例教学、引入故事情境讲解、利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深入探讨生命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生命化教学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生命化教学将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加生动和有趣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高中、生命化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情境、互动性、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意义、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民主思想、道德情感、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之一。

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脱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命化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生命化教学是指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和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案例,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通过生命化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如何将思想政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问题现状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学生们在枯燥的课堂中很难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和挑战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全文如下: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教育模式,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跑道。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创设了“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需要进行取舍,构建一节张扬个性,尊重情感、体会成功的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品德学习一、触动情感、引趣导入大量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情感的触动、激活、唤起,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实施生命化教学,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首要环节。

生命是有记忆的。

如果政治课堂能够有效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唤起生命中的记忆,让生命流露真情,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领悟就会变得渴望而自觉,从而更容易实现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求的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一定的诱因,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活学生对亲情、生活、审美等生命特征的记忆,触动学生的敏感心灵,让生命流露真情,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去驱动、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的方式通常有生命叙事、听讲故事、观看视频、聆听音乐、静默沉思等。

二、表达情感、梳理知识学生经过情感触动后,心里会有许多直接的感悟,这部分思绪或许并不清晰,但是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

这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把触动的情感发酵。

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感悟自由表达出来,让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使之成为老师导入教学内容最好的切入点。

感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畅谈、交流情感的体验和感悟;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3启发学生质疑。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学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科目,思想品德课有着重要的使命,即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和生命观念。

生命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需要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出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伟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事件或者事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以及珍惜自己的生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教师需要重视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感人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真情的感受和区别,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世界观。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正确看待人生,正确看待时代和社会。

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世界观,学生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关爱社会的生命。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中的困难和挑战,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宣传,更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参与献血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行动,深入了解生命的宝贵和伟大,培养自己的生命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生命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不仅仅侧重于健康和安全,还有关爱和尊重生命、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实施生命教育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生命教育的实施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1. 尊重生命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通过课程的选题和教学方式来尊重生命。

例如,在学习人文关怀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关心他人,并且在课堂中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看法。

而在课程内容上,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物种的生命特征和生命意义,从而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并且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

2. 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可以从崇尚生命、珍爱生命、分享生命等方面来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爱国情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等来了解国家的生命价值;而在学习家庭关系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生命意义,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和情感体验来实现家庭关系的和谐。

3. 培养生命的责任感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道德规范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保护生命的责任,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这种责任。

而在学习环境保护时,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命的影响,并且让他们通过行动来保护环境、保护生命。

教学策略1. 设计多元的学习任务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多元的学习任务。

例如,通过分析生命故事、学习生命继承、探究生命本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引导情感体验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更需要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真正地理解和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且通过情感体验来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3. 开设课外活动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实施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完成,还需要通过开设课外活动来延伸教学内容。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思想品德课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为了实施生命教育以及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我身份、生活目标、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了解对方的特点和能力,进一步促进自我认知的提升。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传递积极情感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讲述一些社会责任感强的人物事迹或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

教师需要注意实施生命教育时的方法和手段。

中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具体展示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生命教育及其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

“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

“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化”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生命化”,指的是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

以下是几项构建策略:以真实的案例为切入点。

通过讲述真实发生的道德与法治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述关于孝顺父母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尊重父母的重要性和方式。

可以选择近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反法律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遵守法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具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平与正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公平与正义。

鼓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可以提供一些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分组或者单独发言,分享自己对于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理解和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使用图片展示道德与法治事件的现场情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事件的内容和引发的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音频和视频素材,播放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演示案例。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接受和记忆。

开展亲身体验活动。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和警察局,让他们了解司法系统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来体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处理方式。

构建“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注重多种策略的运用。

通过案例讲述、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开展亲身体验活动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师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摘要:人人都拥有生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美好,珍惜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把握生命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的失衡,近几年,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发生,生命之花来不及绽放就黯然凋零,生命之章来不及奏响就戛然而止,令人惋惜,痛心疾首,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可谓是迫在眉睫。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思想的首次提出是在1968年美国学者华莱士《生命教育》一书,探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后来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开始引入这一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与发展则是在1979年生命教育中心这个国际性机构在澳大利亚的成立。

生命教育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港台地区传播,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在传统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的新见解。

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自然性、社会性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1生命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作好准备,踏实走向人生,从容面对生活。

要教导学生尊重自己和别人,是我们目前教育最急迫要做到的事,也是回归教育本质的事。

我们有必要通过学校的教育让学生知道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使他们健康地生活、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

2生命教育是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的必要途径新生代学生智商越来越高,但他们却不懂得珍爱生命,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

近年来,学生跳楼或以其他方式自杀身亡的消息屡见报端,他们突遇一点挫折、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方式,除了表明其心理的脆弱外,还跟学校对学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摘要】现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生命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方法论、评估与反思以及教师角色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命化教学的重要性。

以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实施生命化教学并评估效果。

同时强调教师在实施生命化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变和重要性。

在结论中强调了推广生命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命化教学,教育,理论,实践,方法论,评估,反思,教师角色,推广,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实践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生命化教学逐渐兴起。

生命化教学是通过将思想、政治等抽象概念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身临其境,深入体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一教学模式在各个教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新思考,分析其理论基础、实践探索、方法论、评估与反思以及教师角色的变化,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教学现状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面对大量的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联系。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对其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难理解并应用其中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与思考,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都较为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江门市怡福中学张有成摘要: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存在畏惧、厌倦心理。

这亟需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构建包含“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在内的生命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张扬个性,感受到被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少的老师和学生都反映课程内容繁多,枯燥呆板,索然无味,难以唤起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了。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由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智慧和情趣,充满生机和活力呢?这亟需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跑道。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创设了“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需要进行取舍,构建一节张扬个性,尊重情感、体会成功的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

一、触动情感、引趣导入现代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

大量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情感的触动、激活、唤起,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实施生命化教学,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首要环节。

生命是有记忆的。

如果政治课堂能够有效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唤起生命中的记忆,让生命流露真情,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领悟就会变得渴望而自觉,从而更容易实现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求的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一定的诱因,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活学生对亲情、生活、审美等生命特征的记忆,触动学生的敏感心灵,让生命流露真情,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去驱动、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的方式通常有生命叙事、听讲故事、观看视频、聆听音乐、静默沉思等。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三单元《我和父母》(粤教版)一节时,教师可先不急于向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暂时不投放“知识架构”给学生。

而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默2分钟,让心灵安静。

在学生的静默时,我轻轻的点击电脑,伴随音乐轻柔响起,大屏幕上投放出flash音乐动画《妈妈的黑头发》,爱的气息也就弥漫在空气里了,我让学生轻轻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这一曲爱的颂歌。

一曲终,我让沉醉在爱的海洋里的同学们静默一分钟,想一想“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在静寂的一分钟里,不少同学闭合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

很显然,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

埋在心底的情感深深被触动,为导入新课准备了情感基础。

在课后反思中,我们发现创设感人的情境,营造生命化的课堂,有利于活化课堂,引起学生参与、表达、求知和创造的欲望,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二、表达情感、梳理知识学生经过情感触动后,心里会有许多直接的感悟,这部分思绪或许并不清晰,但是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

这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把触动的情感发酵。

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感悟自由表达出来,让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使之成为老师导入教学内容最好的切入点。

感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畅谈、交流情感的体验和感悟;(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3)启发学生质疑。

在这环节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善于发现问题,找出疑问,为下一环节的质疑析疑、多向对话、求知探究做准备。

还是以“感恩父母”这一课为例,在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之后,我叫3个同学起来谈谈感受,他们的声音都哽咽了。

同学们都把自己最直接、真切的感受说了出来。

虽然他们的回答缺乏完整性,与教材要求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些“感恩父母”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对他们而言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

在同学们谈完自己的感受,情绪平静下来后,给10分钟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心灵导航”。

同时老师给学生三个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感谢父母?(2)如何报答父母?(3)如何化解爱的冲突?接下来再请一些同学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在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的同时帮学生梳理课文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宣泄情感-----梳理情感-----理性表达情感------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这是一个尊重学生生命诉求,以学生情感需求为线索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碰撞情感、关注生成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要把个体精神和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生命化课堂教学正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升华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的教学过程。

要让思想品德课不成为死气沉沉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就应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正确把握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而且让“预设”为“生成”让路,课堂就会多一份精彩与活力。

比如在执教八年级第二单元《诚实守信》(粤教版)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讨论“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却有一个顽皮的学生突然冒出一句:“人也不能什么时候都说真话吧,坏人打算到你家偷东西,询问你家情况时,你也老实地告诉他啊?”课堂突然沉寂下来。

另一顽皮的孩子也插嘴了,说道:“医生有时也不会把真实病情告诉患癌症的病人”。

课堂气氛紧张起来,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质疑我刚才让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否有价值。

这时候,我没有按“预设”的教案继续对“诚实的重要性”进行归纳,而是立刻表扬了这两位同学。

表扬他们看问题有“辨证思想”,有个性,没有从众心理。

并且顺势引入本课教学的难点内容-----“诚信、隐私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

让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讲诚信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

课堂中遇到的这类意外情况,就属于生成性资源,它稍纵即逝。

如果教者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学生动态的“生成”,那么课堂上的精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生成性资源是随着教学活动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而迸发出的创造性火化。

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斥责。

在教学中如果生成性目标不被关注,就会压制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们将会伤害一颗心灵,甚至制造一个自卑者。

所以,临时调整教案,利用课堂上新的资源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目标,是生命化课堂的重要元素。

只有尊重学生“节外生枝”,学生探究干劲才会愈加浓厚,探究效果才会愈加明显。

四、内化情感、质疑探究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冲动。

质疑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情境契机,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

析疑就是通过老师组织的辩论、讨论、交流与相互探究使各个学生产生的疑惑得到析疑。

辩论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情绪理性化。

这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与知识这三者生命火花碰撞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过程。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到求同存异,并适时点拨,要善于把握辩论、对话的主题与方向,要鼓励学生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大胆表达又善于聆听,培养学生民主文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勇于竞争、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

在学习八年级第三单元《竞争与合作》(粤教版)一节时,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那么整节课就会变得呆板无味,就会削减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

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与对手合作就会帮助对手成功,导致自己失败”。

在辩论前,教师不要指定正方和反方的学生名单,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见解自由地代表正方或反方发言。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真情实感在质疑探究中碰撞出真理的火花。

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准备后开始辩论。

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每个同学都在施展自己的口才,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情景就像似一幅幅生命舒展的画卷,让人感动。

期间,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调控好辩论的进程。

在正方和反方都得到充分发言之后,教师(评委)对正方和反方的发言作了点评,并对“辩论话题”谈了自己看法,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既需要竞争,也离不开团结合作,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懂得中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走向心灵的真善美。

本节课的辩论环节调节了课堂节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了学生求知欲望,课堂也就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经过情感触动、梳理归纳等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理解,再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质疑探究辩论,学生困惑的问题逐步明朗化。

最后通过老师的点评总结,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初步感知”转向“部分深究”,实现知识理解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合符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主流意识的教学目标。

五、目标分层、体验成功生命化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多元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多元评价。

新课程主张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做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性,练习设计应该具有梯度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

“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练习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知识直接运用的填空或选择题;第二层次简答题;第三层次为辨析题或综合探究题,属于选拔性质的题目。

相应地,教师也要按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题目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题目只要求BC层次学生做,对A层次学生不作要求;第三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属较高要求的加分题,只要求C层次学生做。

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因而提高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