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江门市怡福中学张有成

摘要: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存在畏惧、厌倦心理。这亟需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包含“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在内的生命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张扬个性,感受到被尊重,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思想品德课堂迸发生命灵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少的老师和学生都反映课程内容繁多,枯燥呆板,索然无味,难以唤起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了。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由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智慧和情趣,充满生机和活力呢?这亟需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它不是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所需要营养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的跑道。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创设了“触动情感、引趣导入------表达情感、知识梳理------碰撞情感、关注生成------内化情感、质疑探究------目标分层、体验成功”五步教学法,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需要进行取舍,构建一节张扬个性,尊重情感、体会成功的思想品德生命化课堂。

一、触动情感、引趣导入

现代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大量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人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的触动、激活、唤起,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实施生命化教学,诱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首要环节。生命是有记忆的。如果政治课堂能够有效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唤起生命中的记忆,让生命流露真情,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领悟就会变得渴望而自觉,从而更容易实现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要求的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

择一定的诱因,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活学生对亲情、生活、审美等生命特征的记忆,触动学生的敏感心灵,让生命流露真情,并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去驱动、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的方式通常有生命叙事、听讲故事、观看视频、聆听音乐、静默沉思等。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三单元《我和父母》(粤教版)一节时,教师可先不急于向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暂时不投放“知识架构”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默2分钟,让心灵安静。在学生的静默时,我轻轻的点击电脑,伴随音乐轻柔响起,大屏幕上投放出flash音乐动画《妈妈的黑头发》,爱的气息也就弥漫在空气里了,我让学生轻轻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这一曲爱的颂歌。一曲终,我让沉醉在爱的海洋里的同学们静默一分钟,想一想“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在静寂的一分钟里,不少同学闭合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很显然,他们再次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埋在心底的情感深深被触动,为导入新课准备了情感基础。

在课后反思中,我们发现创设感人的情境,营造生命化的课堂,有利于活化课堂,引起学生参与、表达、求知和创造的欲望,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二、表达情感、梳理知识

学生经过情感触动后,心里会有许多直接的感悟,这部分思绪或许并不清晰,但是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这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把触动的情感发酵。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感悟自由表达出来,让情感得到合理宣泄,使之成为老师导入教学内容最好的切入点。感悟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畅谈、交流情感的体验和感悟;(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注意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示;(3)启发学生质疑。在这环节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善于发现问题,找出疑问,为下一环节的质疑析疑、多向对话、求知探究做准备。

还是以“感恩父母”这一课为例,在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之后,我叫3个同学起来谈谈感受,他们的声音都哽咽了。同学们都把自己最直接、真切的感受说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回答缺乏完整性,与教材要求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些“感恩父母”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对他们而言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在同学们谈完自己的感受,情绪平静下来后,给10分钟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心灵导航”。同时老师给学生三个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感谢父母?(2)如何报答父母?(3)如何化解爱的冲

突?接下来再请一些同学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在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的同时帮学生梳理课文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了一个“宣泄情感-----梳理情感-----理性表达情感------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这是一个尊重学生生命诉求,以学生情感需求为线索的自主学习过程。

三、碰撞情感、关注生成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和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生命化课堂教学正是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不断地体验、升华情感,促进双方的人格得以提升的教学过程。要让思想品德课不成为死气沉沉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就应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正确把握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而且让“预设”为“生成”让路,课堂就会多一份精彩与活力。

比如在执教八年级第二单元《诚实守信》(粤教版)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讨论“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却有一个顽皮的学生突然冒出一句:“人也不能什么时候都说真话吧,坏人打算到你家偷东西,询问你家情况时,你也老实地告诉他啊?”课堂突然沉寂下来。另一顽皮的孩子也插嘴了,说道:“医生有时也不会把真实病情告诉患癌症的病人”。课堂气氛紧张起来,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质疑我刚才让他们讨论的话题是否有价值。这时候,我没有按“预设”的教案继续对“诚实的重要性”进行归纳,而是立刻表扬了这两位同学。表扬他们看问题有“辨证思想”,有个性,没有从众心理。并且顺势引入本课教学的难点内容-----“诚信、隐私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让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讲诚信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

课堂中遇到的这类意外情况,就属于生成性资源,它稍纵即逝。如果教者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学生动态的“生成”,那么课堂上的精彩就会与你擦肩而过。生成性资源是随着教学活动不断展开,学生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而迸发出的创造性火化。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斥责。在教学中如果生成性目标不被关注,就会压制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我们将会伤害一颗心灵,甚至制造一个自卑者。所以,临时调整教案,利用课堂上新的资源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