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现状与改革_韩永红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要 实行 有效的政策评估 , 全面落实评估 制度 , 提高政
策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拥有独立有效的政策评估主 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结合我国的客观情况 , 就政策评
估 主体 而言 , 却存 在着 评 估主 体单 一 、 乏独 立 性 的 问 缺 题。面对 这样 的现 状 , 即使相 关人才聚集 , 即使评估 组织 大量建 立 , 即使进行 大量 的评估 , 定难 以保证评估 的 也注 科学 性和准确 性 。一 方面 , 公共政 策评估 难免 涉及到 某
疑。现 实 中常常会 出现这样 的结 果 : 策评估 结果 显示 政
政策没有带来其应有的效果, 但政策仍然被实施, 政策的 制定者也没有因为其决策的失误而受到任何的惩罚 , 因 此, 政策评估结果均表现出了失效的状态。
三、 完善我 国公 共政策评估 的措施
( ) 一 明确政策评估 的重要意义
不长 , 还不成熟 , 自然而然就存在着诸 多的问题。
二、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
我 国政 策评估 作为一项实际工作 , 其发展较为落后 , 因此 , 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 需要 不断改善 的问题。
( ) 一 评估 目标不 明
都在默默承受。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于公共政策 ‘ 的不断完善, 要向世界看齐, 要发展, 要效率, 就必须对我
政策评估对于中国的政府及老百姓来说, 应该算是
比较新颖的字眼。做为一个官本位思想较为浓郁的国家 来说 , 对于政府制定的政策应该是只能服从 , 不需要质疑
的, 更不用说对 政策进行评 估。从 中国各个 朝代到解放 初期 , 领导者做 出的政 策不管发生的后果如何 , 当时的人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困境及完善途径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困境及完善途径[政治]李永生约3942字公共政策评估是政府政策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政府对政策系统、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效益和效率评价,从而决定该政策的延续、调整、终结,或改善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有效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评估对于公共政策的运行和有序发展,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民主,满足公众利益和需求都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政策评估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保证公共生活的良性发展。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困境1.缺乏对评估的科学认识。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还没有形成科学机制,不少政府及其官员对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环节和分析不到位,没有形成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统一认识。
不少官员认为,政策制定科学、运行无误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表现,而公共政策评估只是应付上级和群众的一种手段,这样,在迫于政策评估时,不少政府往往缺乏对评估的科学态度,无法有效开展政策评估工作。
另外,政府内部真正搞政策评估的人员较少,绝大多数评估人员并不了解评估的意义,不知如何确立评估指标,采用哪些评估方法而只是以上级赞同为炫耀工作的标准,影响了政策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2.评估主体相对单一。
过去的公共政策评估主要由各级政府负责,是政府了解公共政策效果的过程,并依据一定标准判断这些效果是不是预期的效果。
他们以自身合法性和权威性制定政策而很少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需要,造成其他公共组织和公民被动、消极地应付政策规定,而参与、协助政府搞评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难以体现评估的客观公正原则。
原则上,不同的公共管理主体都可以参与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不同,对同一公共政策的评估也会形成不同的结论,而评估主体只局限于政府,难免会使结论显得过于单调。
3.评估资料和经费不足。
政策资料和信息是开展政策评估的前提,缺乏足够的与政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就无法有效开展评估。
由于政府对公共政策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信息管理中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不完整、不精确甚至不正确都影响了政策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及完善途径
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及完善途径摘要:公共政策评估在当前公共政策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的、合理的政策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政策的价值和民主。
然而在实际的评估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估,其主要表现在评估主体过于单一、评估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合理的评估途径等。
本文就这些问题突出几条对策,帮助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效率。
关键词:政策评估;评估现状;完善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公共政策评估已经成为当前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终结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对当前政策所达成的目标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然,政策评估体系如何按照特定的方法、科学有效的可行性进行效益和效果认定分析是当前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理论政府作为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组织者和决策者,其在公共评估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有效地发挥出政府的职能将是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方向。
其基本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政府职能决定论,另一方面是行政效能决定论。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也是行政管理的最根本体现,从行政评估职能可以体现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政府职能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基本政策统治的基本内容,其覆盖了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是确保经济稳定、文化生活的基本。
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完成行政活动以及功能的重要体现,这种体现是效益和效率的综合表现。
其评估的基本制度是公共政策评估体制运行的基本框架,对公共政策评估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1.评估主体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主要以政府机构为主,评估主体过于单一,缺乏以社会性质和社会公众组织为主导的组织的参与,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只会注重于自身的评价,从而忽略相对人群和社会组织评价的重要性,这对公共政策的长期发展很不利,最终将导致政策意愿偏离。
例如,国企和政府机构的改革等,需要多方调查和论证、评估方可出台,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在地方政府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下,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维护 , 就是让这个机关去独立 的运作。它的各种经济 问题都 有联 邦政府 独立系统运作 ,不和国会其他 的机构相关。这就很好地保 护了它的客观 性。针对我 国的政策评 估组 织的现 状 ,可 以从下 面几个 角度改 进 :首 先 ,规范和健全官方的政策评估组织 ,并且不断地提 高它 的 自主性和独 立性。评估组织 中 应该包过专家 、学者等。每一次 的结果都要 向社会公 众公布 。其次 ,要加强民家 的评估组织 ,让人们接受并且愿 意积极的参
随着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开展 ,人们越来 越意识到经济政 策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但是有这样 的意识的人还在少数 ,更是难 以 得到党和 国家的重视。在政策评估的推广工作 中面临了很多的 问题 。并 且这些 问题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解决。在实践 中,我们认 识到政策评估对 于我 国的政治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 响,有利于提高我国政策的科学性和 民主 性 。 我国公共政 策评估存在的问题 ( 一 )政 策 目标 的 不 定 性 政策 目标的不确定性 ,我们是深有体会 。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政策 当 中,政策所要解决 的问题一定不是单一的,很多问题纠缠在一起 ,这就 出现 了目标不明确 。~般来说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 目标的难 以 量化 ,这是 目标不明确 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 ,有的政 策表面上没有 问 题 ,实 际上它的 目标之 间出现很多矛盾。最后 ,这些政策在执行 的过程 当中还会出现修改的现象 。这对 于国家来说是 人力和物理 的极大浪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 以看到公共政策评估 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 的发展 ,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 ,人 们 的思想也在跟着有所变化 。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和全球化 的进步 ,人们意识 形态越来 越弱化 ,甚至连道 德标准也有一 定的变化 。 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 人们 比任何 一个 时代都更 加的 注重 自身的利 益 ,把它作为是非 常正 当的权益。非正式评估 、内部评估 和外部评估这 三种是我国政策评估 的重要形式。但 是这三种形式都有 它们 的弊端。 二 、完善我国公 共政策评估的具体措施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已经成为公共部门管理和政府部门管理的当中非常重要内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公共部门、公共政策、公共项目和政府整体绩效。
其中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公共政策;绩效;问题;对策一、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含义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方法、标准和特殊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也称公共政策效果评价,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政策能够运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关于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概念学术界没有一个共识概念,关于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概念,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估。
这种观点是把公共政策评估看作是政策方案选择的是时候的一种手段,认为评估就是比较各种备选方案,权衡利弊得失,然后将优选方案提供给决策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指对包括对公共政策方案、政策的执行和政策效果的评估。
最后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的评估。
美国学者戴伊的观点认为,“政策评估就是了解公共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就是试图判断这些效果是否是所预期的效果的过程,就是判断这些效果与政策的成本是否符合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价值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既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的分析,又是一种政治和社会的过程。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时具有学术研究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得出的信息可以积累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可以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制定更好的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它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第一,它能够提供公共政策制定所必备的信息,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对政策绩效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估,能够看出公共政策所达到的目标的程度,和社会公众对这个政策的需求及价值的判断。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魏青龙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院 (系)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所在班级 2009级行政管理(1)班姓名魏青龙学号 **********指导老师袁华萍讲师日期 2013年6月3日【内容提要】公共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处理好公共问题、进行公共管理活动、提高公共福利,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政治工具。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科学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估能够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且由此对该政策进行调整或者终结。
通过对公共政策的评估可以总结政策经验,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依据。
所以对公共政策进行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绩效评估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欠缺和落后,影响了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它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且制约了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在实践上的运用,也影响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合理化、效率化和规范化。
怎样解决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是亟待认真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政治体制多元主体Abstract:Public policy is a government in order to handle the public problems, public management activities, improve public welfare, and realize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and the stable and harmonious important political tool.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is the key link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public policy of scientif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olicy the desired purpose, and thus to adjust the policy or an end. And through the experience in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policy can be summarized policy, provide the basis for public policy. So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is very important.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 a discipline in many areas our country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ut for lack of public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backward, and affected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cientific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us the use of it has a lot of problems, and restricte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policy on the practice of using, also affected the China's public policy of scientific, rationalization, effici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ublic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to be serious to complete task.Keywords: Public policy,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political system, multiple subjects目录一、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 (1)(一)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过程 (1)(二)公共政策绩效评估 (2)(三)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价值 (2)二、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一)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3)(二)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三、国外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对我国的启示 (7)(一)美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法律化与规范化 (8)(三)法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评估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 (8)(三)韩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制度评估 (8)四、完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对策 (9)(一)重视政策绩效评估的实践 (9)(二)促进政策绩效评估多元主体参与 (9)(三)完善政策绩效评估法律与机制 (9)(四)提高政策绩效评估技术 (9)五、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已经成为公共部门管理和政府部门管理的当中非常重要内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公共部门、公共政策、公共项目和政府整体绩效。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在于防止行政执行延迟、执法部门松懈和行政执行效率低下等各个问题,以确保行政人员高效执行公共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目前,我国存在各种各样的公共政策评估的问题,引人深思,公众可从管理制度、思想方式和管理形态等角度去思考研究。
此篇文章旨在略浅分析和解剖公共政策评估出现的问题,同时,笔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关于改善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建议,希冀能为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结构的完善带来益处。
1、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问题1.1缺乏正式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官方政策评估的机构受到上级各部门的压力,在一些情况会作出有违事实结果的论断,从而使这些机构的存在成为了官方公共决策的附属傀儡,使评估组织违背了当初成立的初衷,作出维护政府本身利益的评估结果,失去了评估工作的意义。
政策评估机构在某些情况下缺少独立性、自主性、专业性和公正公平性,从而损坏公众的切身利益。
而非官方的民间政策评估组织的发展,因为资金的缺乏、官方的扶持力度不够和管理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始终发力不够,起不到很有效的作用。
1.2缺少正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开展的前提。
行政机构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评定未形成清晰和明确的规则制度。
定性的方法指用概括的思维方法,对某项政策进行笼统的概括分析,根据一些经验和理论的研究,进行政策作用的直接评估;定量的评估方法是使用精确的数据和标准,来判断该项政策的正确方面和缺失的方面。
在我国现阶段的评估环境中,定性的方法使用较多,因为一些政策的影响的不明确性、复杂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定量的方式显然不适应与这些政策的评价。
而我们又知道,定性的方法存在主观的人为的价值意识因素,存在着个人的好恶,所以这种政策评估方式具有偏颇。
1.3评估信息的短缺性准确和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能对政策评估的判断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在资源评估的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越精细丰富,政策评估得出的结论就越准确和科学,也就越有利于行政决策层作出更有利于公众的的公共政策。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困难及对策一、现状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现状令人担忧。
传统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不足。
评估过程中,客观性不足造成评估结果不具备可信度,给公共政策决策带来巨大压力。
由于传统的公共政策评估模式存在缺乏客观性的问题,有时会导致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
2、可操作性不强。
公共政策评估模式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使得政策评估的操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影响政策的实施效率。
3、政策评估质量不高。
公共政策评估缺乏科学性,评估指标定义不清晰,评估方法不够可靠,评估结果无法充分反映政策实施的效果,从而导致平衡评估的质量不高。
二、困难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政策模式不够科学。
公共政策评估模式存在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评估模型不能有效反映政策实施的效果,缺乏可靠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的政策评估。
2、政策评估缺乏系统性。
公共政策评估缺乏系统性,评估的内容和范围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反映政策实施的效果,无法及时发现政策的不足和缺陷,从而限制政策的有效实施。
3、政策评估能力不足。
公共政策评估能力不足,政策评估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缺乏技术能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缺乏科学化管理,导致政策评估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对策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改善公共政策评估体系:1、增强政策模式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公共政策评估模型,加强政策专家的专业培训,科学研究各项政策,分析政策实施的效果,以期达到政策评估科学化的目的。
2、提高政策评估能力。
加强政策评估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政策评估能力,强化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提高政策评估的精确度,以期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
3、建立政策评估系统。
建立科学的政策评估体系,引入多元评估方式和评估指标,加强政策评估和实施的有效协调,以期达到政策有效实施的目的。
公共政策评估困境及完善途径
公共政策评估困境及完善途径作者:李永生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03期[摘要]公共政策评估对于修订和调整政策目标,科学规划并促进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我国政策评估的科学化能够督促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工作质量,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改进[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46-02一、公共政策评估及作用公共政策评估是政府政策研究和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政府对政策系统、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效益和效率评价,从而决定该政策的延续、调整、终结,或改善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有效实现政策目标。
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全面考察和分析各个阶段政策的运行情况,为以后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最终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
可以说,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分析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政策评估不仅是政策过程的终点+也是提升政策质量、评价政策方案及执行活动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政策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政策运行的好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各级党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政策评估对于决策科学化、政策民主化的影响,积极开展政策评估,实现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政治性活动和政策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政策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种对政策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评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提高政策的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通过政策评估可以判断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预期效果,也是合理配置政策的有效手段,对于公共政策的运行和有序发展,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民主,满足公众利益和需求都有重要作用。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不少于1000字随着国家公共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进,对政策的绩效评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政策绩效评估是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是公共政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我国政策绩效评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绩效评估存在问题1.理念与方法不跟上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政策绩效评估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国政策绩效评估的理念和方法还没有很好地跟上。
政策绩效评估长期沿用传统的问卷调查、个别案例分析、定性评价等方法,缺乏对数据、信息的开发和运用,评价结果往往较为笼统和粗放。
2.评估指标不够科学政策绩效评估应该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合适的指标来衡量政策的效果。
然而,现有政策绩效评估中存在着指标缺失、指标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政策绩效评估结论失真,影响政策修订和改进的方向。
3.评估结果的应用有限政策绩效评估的结果主要是通过政策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的,然而现有的政策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数据主要由政府单位和研究机构掌握,无法与其他机构或公众共享。
评估结果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实际价值难以被更广泛地认可和接受。
二、政策绩效评估的对策1.创新理念和方法政策绩效评估需要加强对新兴技术的运用,借助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进行资料筛选、数据分析工作,提高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精度,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体系。
2.合理构建评估指标政策绩效评估的指标设计关系到评估的精度和有效性。
应按照政策的特点、目的和实际效果,提炼出更有针对性的指标。
应该既考虑政策的直接效果,也兼顾其长远影响,同时也需要关注效率和公平的平衡问题。
3.提高数据共享度政策绩效评估的数据管理应当加强,尽量降低数据所面临的限制,促进数据共享。
强化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各方面对评估数据的使用和应用,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提高评估数据的有效利用度。
4.加大政策绩效评估的政治支持和资源保障政策绩效评估作为公共政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政治支持和资源保障。
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未能有效反映政策实施效果以及评估工作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体系、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和反馈机制,以及加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建议加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机制与体系,从而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在完善评估机制、提高评估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加强政府对评估结果的重视等方面展开工作,以确保评估工作对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够发挥更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工作、问题、对策、标准、效果、独立性、公正性、机制、体系、发展方向、建议、展望1. 引言1.1 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公共政策评估工作是指对我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过程中,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成本效益等进行系统评估和监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提高政策的效益和执行力。
通过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的实际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公共政策评估可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作。
评估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让公众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和透明度,同时也为公众提供参与政策评估和监督的机会,促进政府和社会各方的互动与平衡。
公共政策评估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工作,政府可以更客观、全面地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参考,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行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公共政策评估工作,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评估机制,将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
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作者:蔡永红, 林崇德作者单位:蔡永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刊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01(4)被引用次数:110次1.Bernardin H J.Hangan C. M.Kane,J. S.Villanova,P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State of the Art in Practice ,Simither ,J. W. editor 19982.Cardy R L.Dobbins G. H Performance appraisal: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Cincinnati 19943.Bernardin H J Behavioral expectation scales versus summated scales:A fairer comparison 1977(62)ndy F J.Farr J. L Performance ratings 1980(87)5.Pulakos E D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programs to increased accuracy in different rating tasks 1986(38)6.De Nisi A S.Cafferty T. P.Meglino ,B. M A cognitive view of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process :A model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 1984(33)7.Zajonc R B Feeling and thinking: Perferences need no inferences 1980(35)8.Wayne S J.Ferris G R Influence tactics ,affect ,and exchange quality in supervisor- subordinate interactions 1990(75)9.Borman W C.White L A.Dorsey, D. W Effects of ratee task performance and interpersonalfactors on supervisor and peer performance ratings 1995(80)10.Ferris G R.Judeg T A Personnel/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A political influence perspective 1991(17)11.Deming W E Out of the crisis ,Cambridge 198612.Hunter J E'A casual analysis of cognitive ability, job knlwledge, job performance and supervisory ratings ' 198313.Schmidt F 1.Hunter J E.Outerbridge, A. N Impact of job experience and ability on job knowledge ,work sample performance,and supervisory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198614.Borman W C'Job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199115.Bernardin H J.Beatty R. W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 198416.Campbell J P.McCloy R. A.Oppler,S. H.Sager,C. E A theory of performance 199317.Katz D.Kah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 (2nd ed. ) 1978an D W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198819.BRIEF A P.Motowidlo S. J Prosoci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620.George J M.Brief A. P Feeling good-doing good: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mood at workorganizational spontaneity relationship 199221.Campbell J P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022.Borman W C.Motowidlo S·J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199323.Neal A.Griffin M.A Developing a model of individual performance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9(02)1.吕宜之360度反馈在专业教师绩效评估中的运用[期刊论文]-职教论坛 2010(18)2.唐建.彭珏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评价——以重庆市为例[期刊论文]-农业技术经济 2009(6)3.唐建.彭珏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评价——以重庆市为例[期刊论文]-农业技术经济 2009(6)4.张幼芳证券经纪人关键业绩指标绩效考核制度初探[期刊论文]-党政干部论坛 2009(6)5.钟柏昌.李艺教育绩效管理论纲[期刊论文]-教育学报 2009(1)6.谢海欧浅谈税务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估[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2)7.刘翔.胡道松.王超.曾颖临床科室主任绩效考评[期刊论文]-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1)8.李伟春公安院校教员年度量化考核系统的设计[期刊论文]-电脑学习 2009(1)9.石秀英.张大均.郭改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期刊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5)10.崔坤杰.崔淑燕建构360度师德考核法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08(24)11.刘萌.马慧琼美、加、日三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启示与借鉴[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6)12.张燕红基于系统因素影响下的企业员工绩效评估建议[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8(35)13.王相英基于网络的高校田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性评价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8)14.申华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宜宾市公立综合性医院绩效评估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08(15)15.张洪婷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期刊论文]-云南档案 2008(7)16.陈云华浅议如何构建公共部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期刊论文]-福建轻纺 2008(5)17.周茜.王志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陈胜军周边绩效与总绩效评价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1)19.丁宁宁.路军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中的跨层次整合[期刊论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12)20.吕力.张毅萍.王进进.刘英360度反馈评价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21.王光辉.肖三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 2007(11)22.吴殿廷.任春艳.张文新.朱青.戎鑫.顾文选.杨春志.夏紫光.俞晓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宁波为例[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5)23.李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期刊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24.陈宝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M公司为例[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3)25.程慧娟对建立有效的教师考核制度的思考[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7(4)26.庄漫燕我国企业员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绩效考核视角[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32)27.何琪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发展[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论坛 2007(8)28.陈宝杰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改进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以M公司为例[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11)29.彭湘玉国有企业薪酬分配问题探析[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7(3)30.戴清绩效管理理论下高校教师考核的研究[期刊论文]-平原大学学报 2007(2)31.张敏适应性绩效:教师绩效结构的新发展[期刊论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2)32.刘颜.蔡志明.王光明.卢祖洵公立综合性医院整体绩效评估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卫生经济 2006(3)33.吕政宝.马超绩效评估的研究取向概述[期刊论文]-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3)34.吕政宝建立基于胜任特征的绩效评价体系[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06(2)35.郑晓霞.徐向阳浙江电信BPR业绩考核体系的新思考[期刊论文]-引进与咨询 2006(4)36.刘进.蔡灿泉企业绩效评估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期刊论文]-行政与法 2006(3)37.孙晓伟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期刊论文]-新疆社科论坛 2006(6)38.张晓红.杨继平绩效因果模型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06(11)39.张有道绩效反馈中的面谈沟通和薪酬激励策略[期刊论文]-社科纵横 2006(5)40.杨永辉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41.杨化邦邦泰集团的绩效考核[期刊论文]-企业管理 2006(3)42.辛志勇.王莉萍.刘刚喜中小学校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析[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6)43.范晖做好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44.张伶.张大伟.谢晋宇.程科鹏组织公正:绩效评估的核心[期刊论文]-江淮论坛 2006(6)45.杨敏杰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6(6)46.程万江.杨晖运输企业车辆管理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期刊论文]-公路与汽运 2006(4)47.任更新企业员工岗位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学位论文]硕士 200648.杨咸华SM公司生产部员工绩效考核优化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649.刘玉红GP公司绩效考核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0.段莉基于有效性的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以W公司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51.刘晓凤鲁药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652.康传刚山东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3.赵龙基于合作博弈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设置[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26)54.王书军上海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外部环境分析和科室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5.罗俊X营销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656.唐晓华基于SH集团的绩效考评者个体特征与考评有效性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7.徐少智茂名石化动力厂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8.王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9.江荣华南通纺院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60.蔡志明.陈春涛.王光明.王琦.卢祖询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期刊论文]-中国医院 2005(3)61.王悟.张堃绩效评估精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发展 2005(1)62.吴殿廷.李东方从北京师范大学绩效考核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1)63.肖玮.王剑辉.车文博.苗丹民军事飞行员工作绩效结构的分析[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5(3)64.蔡永红.林崇德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教师教育研究 2005(1)65.张秀敏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初探[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66.董玲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期刊论文]-大众科技 2005(8)67.张会平KPI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可行性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68.庞兰文工程设计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9.郑斌领导风格和OCB与团队绩效关系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0.陈芳管理者价值观、组织公民行为及员工留任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1.王强上海银河工程公司工程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2.柏定国基于项目管理的县域文化产业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73.史术高企业绩效管理人性化问题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4.卞玉玲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5.陈文晓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6.李娜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7.陈欣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绩效技术应用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8.王海威标杆法提取KPI的赤峰热电厂绩效考核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9.陶佳迎基于工作能力的电力企业核心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0.赵立莹.马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合理性反思与建议[期刊论文]-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3)81.于峰企业知识型中层主管绩效评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2.杨建军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员工绩效考评方案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83.佟丽梅抚顺石化公司下属二级业务组织绩效考评方案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84.黎志锋360度绩效考评系统改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5.张红旭大连陆海电子公司项目经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6.李千秋LY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绩效考核及薪酬体系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87.朱会英建筑施工项目KPI安全绩效管理体系[学位论文]硕士 200588.蔡永红.林崇德同事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1)89.王春茹绩效评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04(8)90.王悟绩效评估精确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4(2)91.杨静.张庆新.刘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4(6)92.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初探[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93.王巍关系绩效理论对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有益启示[期刊论文]-宁夏党校学报 2004(5)94.李永壮.赵涛立体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4(5)95.赵炳起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创新[期刊论文]-教育评论 2004(5)96.黎志锋.余永生五星图模型:一种新的绩效考评方法[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04(5)97.王悟.张堃绩效评估精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管理评论 2004(4)98.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99.马晓君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0.吴海税务人员绩效评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1.杨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2.杨立英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分析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3.马凤婷市政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4.陈俊傲知识员工职业行为评价维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5.葛国耀国家战略性基础研究的绩效评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06.卢春香试论现行教师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3(1)107.张俊星.李振富.邵华欣战场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组织建设刍议[期刊论文]-军用标准化 2010(3)108.蔡永红.林崇德.陈学锋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3(3)109.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110.王淑红.龙立荣绩效管理综述[期刊论文]-中外管理导报 2002(9)111.文举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常见问题探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26)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sfdxxb-shkx200104016.aspx。
试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困境及对策
试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困境及对策摘要科学、完整的公共政策离不开公共政策评估,政策评估贯穿在政策过程的始终,制约着政策制定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和政策调整过程的功能发挥,影响政策系统的产出。
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因此公共政策评估十分重要。
但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政策的制定和半醒,对政策的效果和效益的评估缺乏足够的重视,政策评估科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从评估观到评估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改变观念和提高技术。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重要性问题对策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必要性政策评估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以下六方面的作用。
1.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过去,由于不重视对政策的评估,一些政策执行结束就算完了,致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政策运行的信息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
现在,通过政策评估,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来收集相关信息,并把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力求通过政策评估掌握第一手的政策运行数据,从而为政策改进提供指导性信息。
1.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到某一阶段时,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价值方面的变化,需要对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帮助决定政策“是否应该继续、改善、扩展或缩减”。
这种政策调整一般有三种走向:①政策接续,即政策问题尚未解决,政策目标尚未实现,而实践证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活动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的选择是是政策在原有的性质、问题、目标和途径等轨道上继续执行。
②政策革新,即决策者和执行者针对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照现有的政策目标、政府价值、政府组织和政府人员情况,最政策执行做出局部性调整,包括组织结构、实施时间和实施方式等。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摘要】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标准不够明确、评估工具不够科学、评估结果不够及时等。
为了完善公共政策评估,可以从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标准、提高评估工具的科学性、加强评估结果的监督与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
建议在完善公共政策评估的途径中,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加透明度与问责制度的实施。
通过完善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可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效果,有助于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服务。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更加注重公共政策评估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性,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完善途径、建议、政策实施、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政策评估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政府决策和政府绩效评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绩效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政府决策、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评估标准不够科学、数据不够完备、评估报告不够透明等,导致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
为了提高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透明度和独立性,有必要探讨完善途径,提出建议并加以实施,以推动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1.2 问题提出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分析及完善途径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方法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策效果的实际发挥,也影响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完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发展路径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相关部门根据规范的评估标准,经过严格的评估过程,检验一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是判断政策目的一项重要的根据。
公共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的价值化和民主化;而当前的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健全的评估体系,评估主体结构单一、素质过低,评估标准不明确和一些消极因素的抵制等。
对此也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建立完善政策评估制度体系、加强对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建设、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过程中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标签:公共政策评估;评估主体;制度化公共政策评估,从广义上讲,是指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从狭义上讲,是专指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政治行为。
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形成、规划及合法化、执行以后的又一个环节,也是公共政策动态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项目与目标、汇总信息资料、综合分析与沟通论证这三个部分。
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政策价值进行判断,以确保公共政策的效果。
公共政策评估是检验公共政策质量和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决定公共政策延续、改进或终止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基础,另外,对政府等公共部门组织成员责任感的增强也存在一定作用。
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发展在我国现代的规范的公共政策评估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在很多政府部门已经有了评估意识和评估制度,开始自行或者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公共政策评估。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还是以绩效评估为主,预评估和政策执行评估较少。
总体来看,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在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评估方式。
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还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系,评估方法比较落后,评估人才有缺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10月/19日/第007版
研讨・法纪周刊
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现状与改革
韩永红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政府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为在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中增加公民参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的不足,也为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动力。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完善政务信息网络覆盖,对于促进我国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重大公共政策,指的是一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本辖区内采取的对于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政策。
从国家层面来看,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采取的4万亿元的投资,还有近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房价的调控等等;从地方政府的层面来看,比如2009年的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以及资源转型改革、千亿投资高速公路等等。
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指的是由于重大公共政策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需要使用各种方式和指标来评估其对于国家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诸方面的效果,以使得政策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我国政府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目前正在探索中扎实推进。
2011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复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监察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组成,监察部为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监察部。
联席会议的突出职能,就是研究提出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政府绩效管理工作。
2012年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支持和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对重大公共政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和专项工作的绩效评估,探索实现绩效管理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
”
由于重大公共政策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使得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的特质:一是民主性。
由于重大公共政策对民众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有着重大利害关系以及对于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使得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应当具有民主性,缺乏辖区民众对于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参与,往往会使得绩效评估以偏概全。
二是科学性。
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既需要制度化、系统化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科学技术手段来支撑。
缺乏科学技术手段支撑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往往缺少精准性。
目前来看,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现状,呈现如下的特点:
一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制度化建设不足。
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政策评估机制,以至于我国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
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有比较健全的政策评估制度。
二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社会参与性不足。
由于我国特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得政策决策主体往往也是核心评估者,一般的民众甚少可以参与到评估工作中去,决策者缺乏外部制约。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决策者自我决策,自我评估,对于评估工作往往重视不足,对能不评估的尽量不评估;必须要进行评估的,经常是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得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或者是借评估以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或将责任推给他人等。
三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社会化程度不足。
独立第三方进行的外部评估是当代公共政策评估的发展的大方向,如法国公共政策评估机构包括国会、中央和地方行攻机关、国家审计法院和地方审计法庭,以及由公务员、民选议员和评估专家组成的大区评估委员会,并于2002年成立了全国评估委员会。
这种亏家型专业化的评估使得评估结论相对客观、准确。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独立评估组织在我国当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缺乏制度方面的保障,导致其在评估实施过
程中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足。
四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专业化程度不足。
我国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专业化程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引进和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理论指导,缺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模式。
第二,评估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
无论是在公共政策评估学的学科建设方面,还是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实践方面,都缺少专业化的队伍。
公共政策评估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都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化公共政策评估学的学科建设,缺少研究人员、缺少研究资金、缺少研究基地、缺少相应的学科建设队伍培养方案和计划等等。
在实践方面,评估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知识体系陈旧不合理。
这些都导致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整体质量的欠缺。
五是重大公共政策评估机制技术不足。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在技术方面,主要是采取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手段。
而其中,定性分析又多有主观价值评判的倾向,而定量分析又有注重成本效益分析的倾向,比较单一。
定性方法侧重于事物的定性,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进行问题的探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这种方法不涉及统计技术和方法,简单、快捷、方便和直接,能够使党和政府迅速掌握政策实施的大致情况,但科学性、客观性相对欠妥,有流于主观化的倾向。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公共政策的分析最好也同样是采取数量统计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经验分析相结合的办法。
为了改善我国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工作情况,一般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从法律、法规、规章乃至于其他非规范性文件的层次,建立起关于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制度体系。
二是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强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专业化建设。
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加大扶持的力度,帮助孕育新的理论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扩大公众的参与度,增强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民主性。
四是增强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开放性,积极引进外部的评估机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促进外部评估队伍的成长。
五是加强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技术改进,不断提高评估水平。
以上几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是,前四个方面都是基础性的工作,非短期内可以获得重大的进展,而第五个方面的工作,在取得成就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这种在促进事物发展方面,注重技术进步,通过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工作和社会发展的思路,在二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一种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民主参与理论应运而生。
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使政府在福利、教育、交通、工商贸易、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负担。
因为这些问题涉及许多领域的专门技术,委托立法趋势日益增强,相应地就削弱了立法机构的权力,加强了行政机关的权力,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共权力越来越集中于技术性专家手中。
同时,科技发展为公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为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独立做出判断和及时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行政管理领域应不断加强技术的应用,努力促进公众的参与,通过公众参与把更多的利益和价值纳入考虑范围,增强民主的合法性。
在众多的新型技术之中,信息技术对于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在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国家管理方式,增加了公民与国家机关的互动。
比如,2012年8月,全国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系统,共收到超过30万条针对《预算法》草案的意见。
就我国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政府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为在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中增加公民参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的不足,也为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动力。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完善政务信息网络覆盖,对于促进我国的重大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广泛的信息提供可以开阔公民的视野,提高公民的素质,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同样信息平台可以大大增加公民参加民主活动的自由度。
在重大公共政策的绩效评估之中,公民利用信息平台可以自由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可以自由地对政策进行评价,改善公共政策的质量。
在日常的重大政策绩效评估之中,公民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以直接参与评价,可以为决策献计献策。
同样,公民也可以对重大公共政策的决策进行民主监督,这对于防止权力的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广泛的网络管理,也为上级政府部门对于重大公共政策的决策的指导和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