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备考: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察考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常见的经典题型和有效的解题思路,对于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一、直言命题推理直言命题是表达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不是勤奋的”。
解题思路:1、对当关系:要清楚“所有是”与“有的非”、“所有非”与“有的是”之间的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所有非”的反对关系;“有的是”与“有的非”的下反对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可以快速判断真假。
2、换位推理:比如“有的 A 是B”可以换位为“有的 B 是A”,但“所有 A 是B”换位后只能是“有的 B 是A”。
例题:已知“所有的玫瑰花都是带刺的”,以下哪项必然为假?A 有的玫瑰花不带刺B 有的带刺的是玫瑰花C 所有不带刺的都不是玫瑰花D 有的带刺的不是玫瑰花解析:因为已知“所有的玫瑰花都是带刺的”,所以其矛盾命题“有的玫瑰花不带刺”必然为假,答案选 A。
二、联言命题推理联言命题表示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
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解题思路:1、全真则真:只有当联言支全部为真时,整个联言命题才为真。
2、一假则假:只要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为假。
例题:如果说“小李会英语并且会法语”这个命题为假,那么以下各项中为真的是:A 小李会英语但不会法语B 小李不会英语也不会法语C 小李要么不会英语,要么不会法语D 小李不会英语或者不会法语解析:因为“小李会英语并且会法语”为假,根据联言命题一假则假的原则,可知小李不会英语或者不会法语,答案选 D。
三、选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比如“小明或者喜欢数学,或者喜欢语文”。
解题思路: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不相容选言命题,比如“要么今天下雨,要么今天晴天”。
解题思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整个命题为真。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之矛盾关系【答题妙招】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在真假性上很特别,必有一句真话和一句假话。
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在做真假话类型的问题时,若能找出矛盾关系,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确答案。
【例1】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 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
”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
”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
”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A.小李说错了B.小李和小王都说错了C.小王说错了D.小王说对了【答案】D。
解析:根据小张的话“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为假可推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好”,即小王的话为真;再根据小马的话“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为假可以推出“N地区所有的廉租房都建设得好”,即小李的话为真。
则小李和小王的话都是对的。
故答案选D。
【例2】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
这三样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
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
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都是假话。
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甲乙丙三人的话可写为:甲:①甲真②乙假;乙:③乙真④丙假;丙:⑤乙真⑥甲假。
其中,①和⑥、②和⑤相互矛盾,必有两真两假。
由题干可知三人的话为三真三假,则③④也为一真一假。
假设③为真,则④为假,即乙真、丙真,根据题干“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可知,①②均为假,⑤⑥均为真,推销仿冒品的是甲。
假设④为真,则③为假,可知乙和丙的产品都为仿冒品,与题干矛盾。
故选A。
【例3】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
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资料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而“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更加。
解析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如何解这类试题,下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矛盾相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2、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事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
第二、分析题干。
1、分析问法。
矛盾命题的问法一般为“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如果几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是?”“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等。
2、找突破口。
在这类题型的考察中,根据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根据这一特性代入题干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点和,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问题。
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测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①O从来不说谎;
②P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③Q在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根据以上条件,今天是星期几?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四D.星期天
【解析】将A项代入,假设今天是星期一,那么P说假话,而昨天是周日,P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但Q今天说真话,昨天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排除。同理,将B项代入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将C项代入,假设今天是星期四,P今天说真话,昨天说假话,Q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对在这些作坊工作的手工艺人,考古学家在论断时做的假设是( )。
A.他们住在作坊附近
B.他们不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C.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富有的中等阶级的成员
D.他们的产品原料与供贵族享用的珠宝所用的原料不同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因此得出结论”,其前后分别为题干论证的论据和论点。题干论证为:“作坊所在地离贵族居住地有一定的距离”→“作坊制作的珠宝是供给一些中等阶级而不是供给贵族的”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中,逻辑推理部分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部分,解题花费时间较多,从而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甲:不是我作的案乙:丁就是罪犯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丁:乙是有意诬陷我;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
那么请问罪犯是谁?A 甲B 乙C 丙D 丁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
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
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
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之矛盾关系解题技巧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
而“矛盾”类试题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反复出现,更加。
解析凸显其重要性。
对于如何解这类试题,下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矛盾相关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2、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于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无疑;反之亦然。
3、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事互为矛盾;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
第二、分析题干。
1、分析问法。
矛盾命题的问法一般为“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如果几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是?”“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等。
2、找突破口。
在这类题型的考察中,根据矛盾的特性,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根据这一特性代入题干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
掌握了这些知识方法点和,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问题。
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测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
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解析] (1)题中“甲说‘我会’”和“丙说‘甲不会’”矛盾,必有一句真、一句假。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对于备考公务员类的考生来说,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各位考生能够系统的复习行测,还是能够在国考中获得好成绩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分的。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峙的两种情形,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例】男:女第一男女是对峙的,是男不是女,是女不是男。
而且性别只有两种:男性和女性,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男女是矛盾关系。
【例】生:死第一生死是对峙的,是生不是死,是死不是生。
而且生存状态只有两种:生和死,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生死是矛盾关系。
二、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峙的两种情形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形,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例】黑;白第一黑白是对峙的,是黑不是白,是白不是黑。
但是色彩除了黑白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黑白是反对关系。
【例】东:西第一东西是对峙的,是东不是西,是西不是东。
但是方位除了东西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东西是反对关系。
三、实战演练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解析】A。
题干中的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形。
A项,男人和女人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其他色彩,白色和黑色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包括青年、中年等其他情形,老人和小孩是反对关系。
2.物质:意识A、盈利:亏损B、清晨:中午C、党员:非党员D、富饶:贫瘠【解析】C。
题干中的物质和意识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除了真实存在的物质,就是以精神状态存在的意识形状,不存在第三中情形。
A项,除了盈利和亏损还有不赚不赔第三种情形,因此盈利和亏损是反对关系。
B项,除了清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和晚上等其他情形,所以清晨和中午是反对关系。
公务员笔试矛盾关系——不等式问题
公务员笔试矛盾关系——不等式问题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崔隽矛盾关系是行测考试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重要概念,一个命题的矛盾,就是除了它本身外其他所有情况的总和。
这个定义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还可以在一些涉及不等式关系的矛盾型题目中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介绍。
【例1】副校长:“我主张王老师和邱老师中至多有一人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校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准确地表达了校长的意见?A.王老师和邱老师都不可以被推荐B.王老师和邱老师至少有一人可以被推荐C.王老师和邱老师都可以被推荐D.如果王老师可以被推荐,则邱老师也可以【答案】C。
解析:题干中校长不同意副校长的意见,说明校长的意见是副校长所说命题的矛盾命题。
副校长说的“至多有一人可以被推荐”可以表示为“≤1”,其矛盾应该是“>1”,而题干中一共就两人,所以二人都可以被推荐。
【例2】某班同学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王宁说班里有同学不能参加。
班长说:“我看513宿舍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最多有两人能参加。
”如果班长说对了,以下哪必定为假?A.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四人中有两人能参加B.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四人都不能参加C.秋菊、阿春、秀秀和楠楠四人都能参加D.如果秋菊、阿春都参加,那么秀秀和楠楠也都能参加【答案】C。
解析:题干中班长说的“最多有两人能参加”,可以用不等式表达为“≤2”,题目问哪项必为假,即选择题干的矛盾命题,应该是“>2”,所以选项中符合“>2”的只有C项。
这两个题目本质上都是对矛盾的考察,但是不属于常规的求矛盾。
对于题目中出现“至多”、“至少”这样的字眼,可以先用不等式表达出来,再求其矛盾命题。
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特定矛盾关系的简单记忆,而要深刻理解矛盾的定义,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十大关系
9.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一个事物发生导致另一个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前因后果无疑。因果关系有必然因果关系,非学术场合,其逻辑属性与充分条件关系类似,不赘述例证。此外,还有或然因果关系。指事物间的原因和结果存在某种联系,但不充分也不必要。如:“地震∶海啸”;“雷电∶山火”;“读大学∶赚大钱”等。再者,还有反变因果关系,如:“阳光∶黑暗”。“反变”是对概念的断定或否定后而形成的因果联系。(1)有阳光,就必然不黑暗。(2)没有阳光,是否黑暗不能确定。(可以有灯光、烛光等)。(3)黑暗就是没有阳光。(4)不黑暗,是否有阳光不能确定。在具体分析中,要辨别其中某个概念一旦反变,两者要具有必然(充分)因果关系的性质。上例中“有阳光,就必然不黑暗”就变化为具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属性。但是,如果变化为“没有阳光就黑暗”显然是谬误。
5.互补关系
互补关系不同于并列关系,它是指两个相互组合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一个完整的事物或现象的关系。比如我们常见的“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网球和网球拍”、“秤杆和秤砣”等等,如果只存在一个词语或者事物的话,那么对于实现它的整体功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两个事物或者词语相互组合才能构成一个整体,不然就不可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或者功能。
10.充分条件关系(逆向必要)
很多时候所给的两个词语或事物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可以逆转的映射关系,而是可以由前者必然性的得出后者,但这种必然关系却并不一定是可逆的。当然,有的老师随便把它归为因果或属性等关系,但这并不能概括全部,所以才有必要向大家阐述这种关系。如手术与消毒.正向看,手术一定要求消毒,但是反过来消毒的并不仅仅是手术。
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
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一)华图教育何晓鹏在判断推理的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块即为真假推理。
真假推理的解题技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矛盾关系。
所谓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命题之中非此即彼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我们所表述的这两种情况,没有其他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这两个命题便是矛盾关系。
在对于真假推理中,寻找矛盾是解题的第一步,那么考试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将矛盾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集合矛盾。
所谓的集合矛盾,主要是针对集合推理中“所有”和“有的”之间的关系所确立的矛盾关系,也是矛盾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主要包含两组矛盾关系,我们讲所有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第一: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一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和有的不。
我们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
假如说,给我们一间教室,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男生,甲如是说。
那么乙说:甲在说谎。
那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情况下甲是在说谎,也就是,当教室里只要有一个人不是男生,那么甲的说法就是不成立的。
根据我们逻辑学的理论,这一个是可以叫做“有的”。
因此,所有都是的矛盾项就是有的不是。
第二: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二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不和有的是。
我们同样通过刚才那个例子解释一下。
假如说,甲说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不是男生。
那么同样甲依然在说谎。
那么什么情况下,甲就是在说谎的。
同样,只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要教室里有一个人是男生,那么就可以确定甲在说谎。
这个“某个”依然可以称为“有的”。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所有都不其矛盾命题是有的是。
在我们了解这两组矛盾关系之后,关键在题目中如何进行应用,下面我们来看,这两组矛盾关系在考试中是如何出现的。
例: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逻辑判断中四种常用的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逻辑判断中四种常用的矛盾关系华图教育胡泊真假推理题目是逻辑判断中的高频考题,而真假推理题目的特点在于题干中给出的诸多条件是真假不确定的,我们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唯一一假或唯一一真的范围,然后再根据其余条件的真假来解题。
确定唯一一真或唯一一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找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一种是找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
本文为考生们梳理了在行测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矛盾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快速准确的解决真假推理题目。
矛盾关系是指主题一致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必有一真一假,这里的主题一致指的是两个命题的主语和谓语必须相同。
比方说“小张穿了白色的上衣”和“小王没穿白色的上衣”这两个命题就不是矛盾命题,因为两个命题的主语不同。
“小明是党员”和“小明爱国”也不是矛盾命题,因为两个命题的谓语不同。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老师今天穿了白色的上衣”和“老师今天没穿白色的上衣”,两个命题是主题相同,且必有一真一假。
在行测考试中常用的矛盾关系有四种:1.A与非A;2.所有S都是P和有的S不是P;3.所有S都不是P和有的S是P;4.A→B和A且B。
【例1】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个人捐的。
经询问,赵说:“不是我捐的”;钱说:“是李捐的”;孙说:“是钱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D.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A的矛盾命题为非A。
通过题干可知,钱说“是李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两个命题可以翻译为:李捐和不是李捐,互为矛盾命题,那么另两个命题一定为假,赵说“钱不是我捐的”,它的否命题为真,所以钱是赵捐的。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020云南红河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指导:详解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2020云南红河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指导:详解直言命题矛盾关系在云南红河公务员行测考试部分直言命题在逻辑判断部分是比较重要而且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那么今天红河中公教育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一.直言命题矛盾含义简单来说,三个条件。
①对于一个话题②有且只有A,B两种情况③并且A,B不交叉。
比如说:生和死,男和女,开和关。
对于生存状态,有且只有生死两种,并且生死不交叉;性别也只有男女,机器的状态也只有开和关两种。
那么比如,黑和白是否是矛盾关系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颜色不仅有黑白,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并不是反义词就是矛盾,这个大家需要注意。
二.矛盾的性质矛盾二者必为一真一假。
如果A真,那么B假;如果A假,那么B真。
比如我说:小明是男生为真,那么能推出小明是女生这句话必然为假。
三.如何找矛盾加否定词。
在命题前加否定词“并非”,或者在概念前加否定词“非”。
一些比较简单的,当然可以根据常识判断。
但是一些一时之间判断不出来反义词和矛盾之间区别的,可以在前面加入否定词。
比如:男生的矛盾是女生,开的矛盾是关。
这些比较简单。
但是如果比如黑色,可能有些同学就会自然觉得是白色。
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可以在黑色前面加“非”,所以黑色的矛盾是非黑色。
四.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在直言命题中主要考查三对矛盾关系:所有是和有些非,所有非和有些是,某个是和某个非。
比如我班所有同学都考上了公务员,找到矛盾,命题前加“并非”,即“并非所有同学都考上了公务员”,说明至少有一个同学没考上,那么就等价于有些同学未考上。
所以,所有是的矛盾是有些非,其他情况同样如此推理。
那么大家在记忆的时候,总而言之就是:“所有”和“有些”的互换,“是”和“非”的互换。
五.矛盾的意义矛盾的矛盾是它本身。
比如①所有是的矛盾是②并非所有是,那么②并非所有是意为③有些非,③有些非的矛盾则为①所有是。
也就是说,所有是矛盾的矛盾仍然是所有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吉林华图每天为大家整理发布大量备考资料、考试资讯,请大家时刻关注吉林华图官网/进行查看。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类比推理一般都会以10道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不是很好拿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大量的练习。
类比推理的备考重点在于词项间关系的掌握,尽可能多地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比较常见的是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类比推理的出题形式有二元推理、三元推理和四词推理三种,其考查的本质是二元关系,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在此针对类比推理的二元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比如“生”和“死”,不是“生”一定是“死”。
用集合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图:非A即B的关系,A与B穷尽了整个集合。
一、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比如“黑色”和“白色”。
不是“黑色”,不一定就是“白色”。
因为还有其他颜色的情况存在。
用集合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图: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275513529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了A和B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C这种情况。
【例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答案】A#p#副标题#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关系,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况。
A项,男人和女人也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别的颜色,也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有青年这么一种情况,也是反对关系。
【例2】火炬:蜡烛A、中药:草药B、矿石:煤炭C、棉布:丝绸D、扇子:蚊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对关系,火炬和蜡烛都可以照明,除了火炬和蜡烛之外还有其他可以照明的,比如灯泡。
盘点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易犯十大逻辑错误
盘点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中易犯十大逻辑错误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题中考生很容易陷入一些“陷阱”,只要这些错误能绕过去,就一定能拿下这部分分数,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就把这些错误指出来。
1、同语反复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3、概念不当并列对概念分类的标准不一致会导致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
例如:【例1】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
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的按国别的,后者的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A。
A指出了题干对外国文学作品分类中犯的逻辑错误是标准不一致。
B指出的是如何分类好,不是题干的逻辑错误;C和D明显不合适。
4、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中如果没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例2】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A。
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
B、D显然不合适。
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
5、转移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库与解析
逻辑基础知识根据逻辑关系和考察问题的形式分为两类一、对当关系的判断解题依据:⑴矛盾关系(答题时用处非常大)全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之间、全称否定命题和特称肯定命题之间,有矛盾关系。
另外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之间也有矛盾关系。
比如张三考试及格了,和“张三考试没及格”。
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例: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2004年中央A类真题)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对当关系,判断两个命题(是一真一假,还是至少一个假,至少一个真),再给其他命题下真假的结论看两点:1、速度、2、有没有别的思路⑵上反对关系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之间是上反对关系。
例如:“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所有同学都没及格。
”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是假的⑶下反对关系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之间是下反对关系。
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例题: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⑴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⑵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⑶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人会使用。
D.不能确定。
例1、屋子里有四台电脑,每台电脑开机时都显示一句话。
第一台电脑显示:“所有电脑都安装了办公软件”;第二台电脑显示:“此电脑中安装了游戏软件”;第三台电脑显示:“此电脑没有安装图像处理软件;”第四台电脑显示:“有些电脑中没有安装办公软件。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为真话,那么下面哪项为真?A.所有的电脑都安装了办公软件;B.所有的电脑都没有安装办公软件;C.第二台电脑中安装了游戏软件;D.第三台电脑中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真题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真题知识点归纳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一直是考生们重点关注和备考的内容。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板块的考试。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它表达了对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断定。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不是勤奋的”等。
在真题中,常常会考查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掌握这些关系,能够快速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
以矛盾关系为例,“所有的S 都是P”和“有的S 不是P”是矛盾关系,“所有的 S 都不是P”和“有的 S 是P”也是矛盾关系。
当一个命题为真时,其矛盾命题必然为假;反之亦然。
二、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联言命题表示几个情况同时存在,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选言命题则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表示几种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比如“他或者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跳舞”;不相容选言命题表示几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种存在,例如“要么是晴天,要么是雨天”。
在真题中,经常会通过真假推理来考查对这两种命题的理解和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联言命题只有当所有分支都为真时才为真,而选言命题中,相容选言命题只要有一个分支为真即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则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真假。
三、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它表示一种条件关系,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常见的表述有“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对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前件成立,那么后件一定成立;对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后件成立,前件才成立。
在真题中,常常会通过推理规则、真假判断以及条件的等价转换来考查对假言命题的掌握程度。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会湿”,当“下雨”这个前件成立时,“地面会湿”这个后件必然成立;而“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只有“取得好成绩”,才能推出“努力学习”。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测真假推理矛盾关系公式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推理矛盾关系公式在行测逻辑判断的真假推理中,矛盾关系的第四种表现形式是:A→B与A且(—B)互为矛盾关系,即A→B=—[A且(—B)]。
按照徳摩根等价命题去括号可知A→B=—[A且(—B)]=—A或B,即A→B=—A或B。
这个公式在解析一些表现形式较复杂的题目以及一些推导过程较难的逻辑题目时效果很显著。
例题1:某县举行文明乡镇评比,4位评委对参评的青莲乡、夏荷乡和芙蓉镇获得文明乡镇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
评委甲说:“如果青莲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那么夏荷乡和芙蓉镇也能获得此称号。
”评委乙说:“如果青莲乡和夏荷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则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
”评委丙说:“不管青莲乡能否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都获得此称号是不可能的。
”评委丁说:“我看青莲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但是,如果夏荷乡能获得此称号,则芙蓉镇不可能获此称号。
”评比结果揭晓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成立。
据此,可以推出:()A、三个乡都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B、三个乡镇都不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C、青莲乡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D、青莲乡不能获得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能获此称号解析:真假推理题目,找矛盾关系。
甲:青莲乡→夏荷乡且芙蓉镇,其矛盾命题为:青莲乡且[(—夏荷乡)或(—芙蓉镇)] 丁:青莲乡且(夏荷乡→—芙蓉镇),其等价命题为:青莲乡且[(—夏荷乡)或(—芙蓉镇)] 故甲的矛盾命题和丁的等价命题一致,所以甲丁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乙丙都假。
乙:青莲乡且夏荷乡→—芙蓉镇,这是假的,则其矛盾命题为真。
其矛盾命题为:青莲乡且夏荷乡且芙蓉镇,即A。
例题2:某机关拟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办专项国防教育活动。
至于采用何种活动形式,组织者甲、乙、丙三人意见如下:甲:如果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那就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乙:如果不搞文艺演出和专题展览,那就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
丙:不搞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上述三人的意见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与最后结果相符合,最后结果是:A。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逻辑推理题型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这类题型不仅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几种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及相应的解答方法。
一、翻译推理题翻译推理题是逻辑推理中的基础题型,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和结论,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干中的逻辑关联词,并将其翻译为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常见的逻辑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只有……才……”“且”“或”等。
例如,“如果 A 那么B”可以翻译为“A→B”,“只有 A 才B”可以翻译为“B→A”。
在推理过程中,要熟练运用“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一定”等推理规则。
同时,还要注意“且”关系全真才真,一假则假;“或”关系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二、真假推理题真假推理题的题干中往往会给出若干论断,并且其中有真有假,需要考生判断出论断的真假情况。
解题时,首先要找出题干中存在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或包容关系。
矛盾关系必定一真一假,反对关系“两个有的,必有一真”,“两个所有,必有一假”,包容关系可以通过“一真前假,一假后真”来进行推理。
然后,根据这些关系以及题目所给的真假限定,逐步推断出各个论断的真假情况。
三、分析推理题分析推理题通常会给出一组对象和相关的信息,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确定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题干信息明确且选项信息充分,可以采用排除法,直接将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排除掉。
如果题干信息较为复杂,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等方式辅助解题,使关系更加清晰直观。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分析推理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某个条件成立,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如果推理结果与题干条件相符,则假设成立;如果推理结果与题干条件矛盾,则假设不成立。
四、归纳推理题归纳推理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在解题时,要注意选项的表述是否过于绝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备考: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在判断推理的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块即为真假推理。
真假推理的解题技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矛盾关系。
所谓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命题之中非此即彼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我们所表述的这两种情况,没有其他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这两个命题便是矛盾关系。
在对于真假推理中,寻找矛盾是解题的第一步,那么考试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将矛盾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集合矛盾。
所谓的集合矛盾,主要是针对集合推理中“所有”和“有的”之间的关系所确立的矛盾关系,也是矛盾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主要包含两组矛盾关系,我们讲所有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第一: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一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和有的不。
我们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
假如说,给我们一间教室,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男生,甲如是说。
那么乙说:甲在说谎。
那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情况下甲是在说谎,也就是,当教室里只要有一个人不是男生,那么甲的说法就是不成立的。
根据我们逻辑学的理论,这一个是可以叫做“有的”。
因此,所有都是的矛盾项就是有的不是。
第二: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二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不和有的是。
我们同样通过刚才那个例子解释一下。
假如说,甲说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不是男生。
那么同样甲依然在说谎。
那么什么情况下,甲就是在说谎的。
同样,只要教室里有一个人是男生,那么就可以确定甲在说谎。
这个“某
个”依然可以称为“有的”。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所有都不其矛盾命题是有的是。
在我们了解这两组矛盾关系之后,关键在题目中如何进行应用,下面我们来看,这两组矛盾关系在考试中是如何出现的。
例: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
乙说:“丁不是团员。
”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
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我们发现,这道题首先给了我们若干论断,然后根据设问可以确定这些论断有真有假,最后,让我们确定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道真假推理的题目。
然后我们解题第一步骤是找出其中是否具有矛盾关系。
在这道题目中我们发现了,存在我们之前所说的,所
有都是与有的不这一组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的特性是必有一真一假,那么剩下的两个论断中必然全部都是真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乙和丁说的必然是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确实有的人不是团员。
那么就知道,甲说的是假的。
乙确实不是团员,这样便可以得出结论了。
考试中另一组常见的矛盾关系即推理矛盾:A→B与A且—B。
这一组矛盾关系对于考生来说是个难点,大家往往并不能准确的理解这组矛盾关系,并且在考试当中,在真假推理的题目中并不能准确的找到这组矛盾关系。
那么接下来华图带着大家一起来详细的了解这组矛盾关系。
对于A→B与A且—B这一组推理矛盾,我们同样那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来帮助大家进行理解。
我们假设,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公务员,那么我就给你买辆汽车。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这句话中有着明显的逻辑关联词,我们就可以讲句子翻译为:考上公务员→买车。
当乙考上公务员之后,甲食言了,并没有给乙买车。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确定,甲是在骗乙。
那么,同样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转折关系。
我们都知道转折关系事实上是“且”关系的替代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句话表述为“考上公务员且没有买车”。
我们将其中的重要信息符号化,可以写为A→B与A且—B这两中推理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A→B与A且—B事实上属于一组矛盾关系。
同样,这组矛盾关系同样也是考试中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在理解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其进行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看看在考试中如何对其进行应用。
例: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关于事故原因,甲、乙、丙、丁四位负责人有如下断定:甲:如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那么肯定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乙:确实有人违反操作规程,但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设备故障。
丙: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实是设备故障,但并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丁: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设备故障。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
则以下断定哪一项为真?( )
A.甲的断定为真,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
B.甲的断定为真,但没有人违反操作规程
C.乙的断定为真
D.丙的断定为真
这道题首先给了我们若干论断,然后根据设问可以确定这些论断有真有假,最后,让我们确定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道真假推理的题目。
然后我们解题第一步骤是找出其中是否具有矛盾关系。
在这道题目中需要我们简单的进行翻译,得出来的结果为:甲:原因→违反。
乙:违反且—原因。
丙:原因且—违反。
丁:原因。
通过简单的翻译,我们可以看的出来,其中在上述论断中存在一组矛盾关系即甲与丙。
即A→B与A且—B。
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乙与丁所述皆为错误的。
即“原因”为错误的。
也就是说A是错误的。
那么A且—B一定是错误的。
可以确定丙说的是错的。
同样,原因是错误的,违反且—原因是错误的,就可以得出结论,并没有人违反。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便可以确定为B。
对于推理矛盾来说,在考试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因此,提醒各位考生,应当将这个知识点牢牢记住,并熟练运用。
更多公务员资料试题:/g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