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精品教案 全册合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走进地球家园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讲解地球的赤道、纬度、经度等基本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对昼夜变化和季节交替的影响。
1.3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讲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亚洲的自然环境2.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亚洲与其他大洲的接壤情况。
2.2 亚洲的地形和气候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脉、平原等。
介绍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2.3 亚洲的河流和湖泊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里海等。
介绍这些河流和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亚洲的人文环境3.1 亚洲的人口和城市讲解亚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
介绍亚洲的主要城市,如北京、东京、孟买等。
3.2 亚洲的文化和宗教讲解亚洲的主要文化和宗教,如中华文明、印度教、伊斯兰教等。
介绍这些文化和宗教对当地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3.3 亚洲的经济和发展讲解亚洲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中国的经济改革、东南亚的经济合作等。
分析亚洲的发展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欧洲的自然环境4.1 欧洲的位置和范围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了解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欧洲与其他大洲的接壤情况。
4.2 欧洲的地形和气候讲解欧洲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平原、半岛等。
介绍欧洲的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4.3 欧洲的河流和湖泊讲解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伏尔加河、里海等。
介绍这些河流和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五章:欧洲的人文环境5.1 欧洲的人口和城市讲解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法国、德国等人口大国。
介绍欧洲的主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罗马等。
5.2 欧洲的文化和宗教讲解欧洲的主要文化和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教案.docx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蹭域(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岀我国的地理位査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而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人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重点)2.通过与俄罗斯和卬度尼西亚纬度位置的比较,认识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M 蒙古和口本海陆位置的比较,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3.能看图说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纽讨论法。
【教具准备】中国政区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通过正确 判读我国 的半球位 置、海陆位 置及所在 的温度带, 培养学生 读图能丿J 。
衔接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样的位置有怎样的 与过渡 优越性?下血让我们來分析一下。
图)取地理信半球位置: ____ 半球、 半球转度位置:大部分在 ____ 带,小部分在_带, 没有寒带丿海陆位置:_洲东部,_洋西岸息的能力 及利用图 像说明地理问题的 能力。
观察 与发现多媒体出示图1.2 “中国与其他几个国家 地理位置比较”后,深 入各小组之间巡视指 导。
1. 我国与俄罗斯、印度 尼西亚相比,纬度位置 是否优越,为什么?2. 我国与日本、蒙古相 比,海陆位置是否优越, 为什么?在学生观察发现后,教 师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 和交流,教师在学纶展 示后,结合课件,进行 释疑解惑。
根据教师的要求小组内合作,思考教师 提出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展示成果,边指图边讲解。
■・ 「 ■j 牛y -r___ 尸—r ,・.-F 戶-J f 6 iF"1q —y■ ■ ■■丄 4 ■EA 人通过学生观察和小组内 合作交流,培 养学生正确 表达和团结 协作能力。
能 充分调动学 生的思维,在交流、碰撞屮 解答休I 惑、突破难点。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精品教案1
多民族的大家庭【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我国5个自治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
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
2.记住我国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并能举例说出一些独特的习俗。
(重点)★过程和方法目标3.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汉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分布特征。
(重点、难点)★情感和价值观目标:4、通过了解中国的民族以及主要的民族文化,增强对祖国感情,知道民族不管人口多少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它们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中国民族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观察,抢答。
傣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学生观察课本P17的图片,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说一说。
蒙古族:摔跤朝鲜族:跳板黎族:竹竿舞哈萨克族:叼羊(目标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民族:()A.55个 B.65个 C.56个 D.52个(目标3)2.我国各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是:()A.汉族 B.回族 C.彝族 D.蒙古族(目标1)3.我国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B.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C.回族、藏族、布依族、满族、朝鲜族D.朝鲜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目标4)4.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跳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A.傣族B.藏族C.苗族D.维吾尔族(目标3)5.关于我国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是壮族B.我国5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口都比汉族多C.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D.新疆、广西、青海、西藏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区(目标4)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C D⑴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四幅图代表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 族 B. 族 C. 族D. 族。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第二节众多的人口4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6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11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6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18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9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22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27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30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反思】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我国人口分布图【教学过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反思】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了解地球的相关地理数据,如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等。
1.2 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坐标等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
1.3 经纬网学习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方法。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和文化特点等。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问题。
2.2 欧洲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和文化特点等。
了解欧洲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问题。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等基本概况。
了解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3.2 中国的地形与气候学习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学习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区等。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自然资源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4.2 环境问题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章: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5.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增长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政策。
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问题以及城市规划。
5.2 经济发展学习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6.1 农业学习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市场需求等。
了解主要农作物和养殖业的分布、生产技术和现状。
6.2 工业学习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资源、市场、交通等。
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工业部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7.1 交通学习交通设施的种类和功能,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1.1》是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地理位置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掌握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辽阔疆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地理位置。
2.难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和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疆域范围和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一幅我国行政区划图和一幅中国地图。
2.实例材料:收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相关资料。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版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省份,通过实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和特点,加深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我国疆域的认识和感受。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 教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临国和频临的海洋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教学时间】教学3课时,活动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播放课件:选取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图片进行展示,配以《大中国》歌曲。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
对于母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位置、疆域。
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授新课: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活动:屏幕显示图1-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X围。
(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6.你能再列举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吗?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活动]屏幕显示图1-2与图1-3,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1第1节 辽阔的疆域》word教案 (13)
1第一章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课 型 】新授课【课标要求及解读】【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球仪、课本插图、地理助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与 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 配背景音乐《大中国》,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天安门城楼、长城、珠穆朗玛峰 、西北大漠、江南园林、山东泰山、南沙群岛等自然、人文景观图片。
[指导读图]请看课本P2图[教师点拨]:上面两幅图第一个是我国的最西端,第二个是我国的最东端。
下面两幅图第一个是我国的北方,第二个是我国的南方。
学生观看我国的地域风景图片感受祖国之伟大[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1.东西昼夜差异明显是因为东西跨度大造成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中国地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的景观图片的比较,说明我国的疆域十分的辽小资料: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73ºE —135ºE ),自西向东跨越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
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53ºN 多-4ºN)。
跨多个温度带为什么我国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这与我国辽阔的疆域有什么关系?2.南北季节差异显著是因为南北跨度大造成的。
3.东西昼夜差异明显,南北季节差异显著是疆域辽阔的必然结果。
阔。
衔接过渡通过看图,我们知道我国的东西跨度非常大,南北跨度也非常大。
所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我们的大中国真的是好大的一个家,我们必须要了解她!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地理位置。
观察与记录新授:(板书)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探究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相对位置)每小组放一个地球仪;多媒体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诱导点拨]: 1 .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4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6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11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6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8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9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2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27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30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反思】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我国人口分布图讲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不平均,建国前速度慢,建国后速度快。
结合课本14页插图,讲述自己的体会板书:二、计划生育阅读课本,找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政策的内容。
(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要准确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转承)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解: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总结:我国人口众多,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发。
读课本,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政策包括三个方面: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3、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
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
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
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作业设计】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反思】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总体教学设计】本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众多的民族】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8页的景观图片。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
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1.读课本图1.12“我国民族的分布”。
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政策】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一单元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
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
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教学反思】地形的分布【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
3.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具准备】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下列图表:(1)中国轮廓空白图及分别绘有三组山脉的复合投影片(若用小黑板,山脉走向先用暗线绘出)。
(2)绘出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安排一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利用后面半个课时让学生做有关的读图、填图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图”。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讲述应放慢速度,边讲边指图,指图顺序应与下边要讲的三组山脉走向一致)。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山脉?请在图上找一找。
(学生议论、看图)(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形分布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读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
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展示图片] 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 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指图回答] 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置。
[展示图片] 取走绘有东西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换上绘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投影片。
(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再加绘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板书]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指图讲述]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
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
[提问] 还记得这是什么界线吗?(学生回答: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指图讲述] 位于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
第三列,也就是最东边的一列为台湾山脉。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也用红笔描绘这三列山脉。
[板书]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指图回答] 教师指图,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板书]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读图]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并用红笔描出。
[讲述] 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让学生看图3·6)。
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同学们可以从课本前面的彩图5中看到它的雄姿。
[练习] 请三位同学依次到黑板前指图说出山脉名称(学生依次指图,相互补充、划正)。
[提问] 请同学们在图3·5上找出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并请一位同学到挂图前指出这些山脉的位置,再说说这些山脉各自是什么走向。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讲述] 我国高大的山脉中,有东西走向的,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呈弧形的;还有南北走向的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讲述应慢,便于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所讲内容)。
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比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 二、主要地形区[讲述] 不同走向的山脉交织成的地形骨架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许许多多地形区(指图),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结合课本28页分析四大高原的特征。
(学生议论、分析地图)[练习] 出示绘制的表格,请学生根据表格中所列的山脉,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它们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并把答案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