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32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于公元777年改称进奏院。经由进奏院 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 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 形,后来称作“进奏院报”。 – 报纸这种媒介形式一经产生就为广告的传 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
灿烂的文化
唐朝的文化交流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繁荣的 经济生活状况
– 各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
城市的繁荣
六朝古都建康
东都洛阳 西都长安
隋唐洛阳城模型 唐朝的长安城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文 化与生活
一、灿烂的文化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白马寺香炉上的铭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 敦煌发现的唐刻《金刚经》,印于868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藏。
灿烂的文化
报纸的出现
– 中国最早的报纸,通称为邸报。 – 节度使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开始叫邸,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的广告
一. 市声广告
人们已经认识到一种好商品,不仅质量要 好,还要善于利用人们的口头宣传做广告, 并且开始用“心理战术”来推销自己的产 品。
– 隋唐统治者重视宗教,佛教、道教和其它外来 宗教,都受到重视,得以兴盛发展。这些大大 小小的佛寺,一般都拥有大量财物,包括钱、粮、 布帛等,有时会拿出来“分卖”以牟利,“分 卖”时要唱出所卖物品的名目。在唐代寺院里, 有所谓“分卖”衣物的制度,而且相当盛行, 所以又叫“唱卖”、“唱衣”、“估唱”等。 僧侣们边唱边卖,其内容大多是衣物的样式、 质料、价格及质量等,详细地唱出了所卖之物 的特征,是很到位的口头广告。
星而得名 – 专门收购和寄卖旧物的“寄附铺”,类似近代的委托店、
拍卖行 – 为参加贸易的人提供餐饮的酒肆、茶肆等 – 为外地商旅储存与批发货物及收存拨兑货款的邸店、柜坊
5. 夜市的兴起和草市的发展
唐朝初期,城市里普遍实行“宵禁”: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秋夜吟》)
中唐以后,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夜 市”,扬州的夜市极为兴盛:
有些“行”,如金银行、钉行、秤行等,则是在后面 作坊内加工制造出物品,然后拿到前面店铺出售
3. 唐朝的市场管理
(2)市场的管理制度
– 市场有固定区域,外有围墙,每天鸣锣 击钲,对营业时间进行管制。
–wk.baidu.com准许设市的地方,就有“市令”等官吏 管理,掌管市场的交易事务。
– 每件商品上都要印上所在市场的印记。
– 商业的发展,经营分工越来越细,从商 的人日益增多。
《全唐诗·卷十八》中“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 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 从事各种买卖的店肆,在长期的营业活 动中,都有着某些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于是便产生了一些以行业命名的组织, 这就是“行”。
有些“行”只买卖现成的商品,如马行、鱼行、丝行、 绢行等
文成公主进藏图
二、丰富的社会生活
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 唐朝新颖开放的服饰
三彩垂练髻女俑、三彩刀髻女俑、 三彩丫髻女俑、三彩鹦鹉髻女俑
红陶女俑
胡服骑俑
其他生活方式:饮茶、骑马、马 球游戏等
其他生活方式
彩绘陶乐舞俑
彩绘骑马俑
白釉陶奏乐女俑、白釉陶吹箫女俑、 白釉陶弹琵琶女俑、白釉陶女舞俑
第四节
唐朝初期以前,都实行严格的“坊”、 “市”制度。“坊”(或称“里”) 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坊”和“市”分开设置,严禁商人 在坊间开设店铺。
中唐以后,大都市中“坊”和“市” 严格区分的旧体制逐渐被打破,到坊 间开设店铺的商人逐渐增多。
3. 唐朝的市场管理
(1)“行会”的产生
4. 肆的经营范围
隋唐时期,市内出现了许多肆、店、铺、行。“肆” 即出售同一种商品的摊铺,排列成行,称为肆。肆 与店都是商店,但稍有差别。“肆”更接近于现在 的零售商店,“店”则更像是批发商店,有时店也 可能兼零售。两者差别不明显,所以常把肆店连用。
肆店经营有几种情况:
– 出卖某一种商品的肆,如帛肆、鞋肆、衣肆、书肆等 – 出卖各种杂货的“星货铺”,因为铺中货物摆放杂乱如繁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王建《夜看扬州市》)
中唐以后,农村集市贸易也得到很大发 展,各地“墟”、“圩”、“集”、 “场”等“草市”的兴起,成为农村贸 易集散的中心。
6. 城市居民的形成
南朝的城市中,就开始出现了小本经 营的小商品经营者。
随着大众日用品市场的开拓,引起了 家庭手工业生产性质的巨大变化,即 由自给自足为目的转变为以出售产品 为目的。而手工业者自身的生活来源 也可通过市场来解决,从而城市手工 业者也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二、兴盛的国内外贸易
隋朝时的对外贸易很发达,主要通过 水、陆两条途径进行。
到了唐朝,水陆交通更为发达,中外 商贾南来北往,沿途交易,促进了国 内市场的联系和各地商品的流通,商 业空前兴旺。随着中国沿海与东南亚 一带的海上贸易剧增,广州、泉州和 福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发展起来。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城市的繁荣
《西方净土变》唐朝敦煌壁画
– 与中国来往最为密切的是日本。日本曾 13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哲学历 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
– 与天竺(印度)、波斯(伊朗)、大食 (阿拉伯)也交流甚密。从中亚属国来 的使臣、商贾和香客带了马匹、珠宝、 乐器和织物;从印度、伊朗和中亚传入 的新乐器和新曲调,使中国音乐发生了 重大变化。
– 唐朝都城长安,在当时已成为亚洲最大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 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一、“城”与“市”的 发展
市场的繁荣
– 1. 市场与民间的结合 – 2. 坊市制的初步突破 – 3. 唐朝的市场管理 – 4. 肆的经营范围 – 5. 夜市的兴起和草市的发展 – 6. 城市居民的形成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的广告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一、“城”与“市”的 发展
“城”与“市”的合一
– 唐朝时期,实现了城市的政治功能与经 济功能的结合
– 唐代的城市无论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 了巨大的发展,并大大超过了以前任何 朝代,它已经具备了近现代城市的一些 功能:组织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交通运 输,信息传递,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等
1. 市场与民间的结合
三国前期的曹魏时 期,就将城市中的 “市”,从后宫的 禁锢之中,移到了 民间街巷之中,从 而开始了“市场” 与民间的结合,客 观上使商业活动由 纯粹为统治阶级服 务转向民间。
《木兰辞》:“东市买 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花木兰从军前在集市上买东西
2. 坊市制的初步突破
灿烂的文化
唐朝的文化交流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繁荣的 经济生活状况
– 各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
城市的繁荣
六朝古都建康
东都洛阳 西都长安
隋唐洛阳城模型 唐朝的长安城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文 化与生活
一、灿烂的文化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白马寺香炉上的铭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 敦煌发现的唐刻《金刚经》,印于868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藏。
灿烂的文化
报纸的出现
– 中国最早的报纸,通称为邸报。 – 节度使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开始叫邸,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的广告
一. 市声广告
人们已经认识到一种好商品,不仅质量要 好,还要善于利用人们的口头宣传做广告, 并且开始用“心理战术”来推销自己的产 品。
– 隋唐统治者重视宗教,佛教、道教和其它外来 宗教,都受到重视,得以兴盛发展。这些大大 小小的佛寺,一般都拥有大量财物,包括钱、粮、 布帛等,有时会拿出来“分卖”以牟利,“分 卖”时要唱出所卖物品的名目。在唐代寺院里, 有所谓“分卖”衣物的制度,而且相当盛行, 所以又叫“唱卖”、“唱衣”、“估唱”等。 僧侣们边唱边卖,其内容大多是衣物的样式、 质料、价格及质量等,详细地唱出了所卖之物 的特征,是很到位的口头广告。
星而得名 – 专门收购和寄卖旧物的“寄附铺”,类似近代的委托店、
拍卖行 – 为参加贸易的人提供餐饮的酒肆、茶肆等 – 为外地商旅储存与批发货物及收存拨兑货款的邸店、柜坊
5. 夜市的兴起和草市的发展
唐朝初期,城市里普遍实行“宵禁”: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秋夜吟》)
中唐以后,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夜 市”,扬州的夜市极为兴盛:
有些“行”,如金银行、钉行、秤行等,则是在后面 作坊内加工制造出物品,然后拿到前面店铺出售
3. 唐朝的市场管理
(2)市场的管理制度
– 市场有固定区域,外有围墙,每天鸣锣 击钲,对营业时间进行管制。
–wk.baidu.com准许设市的地方,就有“市令”等官吏 管理,掌管市场的交易事务。
– 每件商品上都要印上所在市场的印记。
– 商业的发展,经营分工越来越细,从商 的人日益增多。
《全唐诗·卷十八》中“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 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 从事各种买卖的店肆,在长期的营业活 动中,都有着某些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于是便产生了一些以行业命名的组织, 这就是“行”。
有些“行”只买卖现成的商品,如马行、鱼行、丝行、 绢行等
文成公主进藏图
二、丰富的社会生活
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 唐朝新颖开放的服饰
三彩垂练髻女俑、三彩刀髻女俑、 三彩丫髻女俑、三彩鹦鹉髻女俑
红陶女俑
胡服骑俑
其他生活方式:饮茶、骑马、马 球游戏等
其他生活方式
彩绘陶乐舞俑
彩绘骑马俑
白釉陶奏乐女俑、白釉陶吹箫女俑、 白釉陶弹琵琶女俑、白釉陶女舞俑
第四节
唐朝初期以前,都实行严格的“坊”、 “市”制度。“坊”(或称“里”) 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坊”和“市”分开设置,严禁商人 在坊间开设店铺。
中唐以后,大都市中“坊”和“市” 严格区分的旧体制逐渐被打破,到坊 间开设店铺的商人逐渐增多。
3. 唐朝的市场管理
(1)“行会”的产生
4. 肆的经营范围
隋唐时期,市内出现了许多肆、店、铺、行。“肆” 即出售同一种商品的摊铺,排列成行,称为肆。肆 与店都是商店,但稍有差别。“肆”更接近于现在 的零售商店,“店”则更像是批发商店,有时店也 可能兼零售。两者差别不明显,所以常把肆店连用。
肆店经营有几种情况:
– 出卖某一种商品的肆,如帛肆、鞋肆、衣肆、书肆等 – 出卖各种杂货的“星货铺”,因为铺中货物摆放杂乱如繁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王建《夜看扬州市》)
中唐以后,农村集市贸易也得到很大发 展,各地“墟”、“圩”、“集”、 “场”等“草市”的兴起,成为农村贸 易集散的中心。
6. 城市居民的形成
南朝的城市中,就开始出现了小本经 营的小商品经营者。
随着大众日用品市场的开拓,引起了 家庭手工业生产性质的巨大变化,即 由自给自足为目的转变为以出售产品 为目的。而手工业者自身的生活来源 也可通过市场来解决,从而城市手工 业者也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二、兴盛的国内外贸易
隋朝时的对外贸易很发达,主要通过 水、陆两条途径进行。
到了唐朝,水陆交通更为发达,中外 商贾南来北往,沿途交易,促进了国 内市场的联系和各地商品的流通,商 业空前兴旺。随着中国沿海与东南亚 一带的海上贸易剧增,广州、泉州和 福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发展起来。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城市的繁荣
《西方净土变》唐朝敦煌壁画
– 与中国来往最为密切的是日本。日本曾 13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哲学历 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
– 与天竺(印度)、波斯(伊朗)、大食 (阿拉伯)也交流甚密。从中亚属国来 的使臣、商贾和香客带了马匹、珠宝、 乐器和织物;从印度、伊朗和中亚传入 的新乐器和新曲调,使中国音乐发生了 重大变化。
– 唐朝都城长安,在当时已成为亚洲最大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 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一、“城”与“市”的 发展
市场的繁荣
– 1. 市场与民间的结合 – 2. 坊市制的初步突破 – 3. 唐朝的市场管理 – 4. 肆的经营范围 – 5. 夜市的兴起和草市的发展 – 6. 城市居民的形成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的广告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一、“城”与“市”的 发展
“城”与“市”的合一
– 唐朝时期,实现了城市的政治功能与经 济功能的结合
– 唐代的城市无论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 了巨大的发展,并大大超过了以前任何 朝代,它已经具备了近现代城市的一些 功能:组织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交通运 输,信息传递,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等
1. 市场与民间的结合
三国前期的曹魏时 期,就将城市中的 “市”,从后宫的 禁锢之中,移到了 民间街巷之中,从 而开始了“市场” 与民间的结合,客 观上使商业活动由 纯粹为统治阶级服 务转向民间。
《木兰辞》:“东市买 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花木兰从军前在集市上买东西
2. 坊市制的初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