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启示与借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的启示与

借鉴

1999 年到2009 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截至

2011 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 高校连年扩招,一方面使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有机会步入大学殿堂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又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个性特点的差异增大,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招生就业市场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等各种变革层出不穷,高校学生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成熟,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提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创新。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启示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最早由胡德( Christopher Hood )在1991 年提出,是一种强调责任、产出和绩效,采用商业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2]它以“三E'即经济、效率和效益为追求目标,其核心是“市场价值的重新发现和利用” 。[3]

新公共管理变革了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优质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民以“顾客”身份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以满足“顾客”需要,提供优质服务为第一要务。[4]

2.新公共管理带给学生工作的启示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20 世纪中期以后人类社会所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两场大革命。公共事务管理要能够回应时代要求,就必须构建知识密集型治理和学习型治理,[5]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式实施管理和治理,更要求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新公共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强调民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和满足民众的诉求,并

努力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值得我国高等院校借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并促进其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高校学生工作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优质服务。高

校学生工作者应适应时代的要求,运用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为学生提供服务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误区与困境

1.“替代父母制”的学生管理模式普遍存在

所谓“替代父母制” ,就是学校行使学生父母的职责,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活动加以约束,通过各种手段惩罚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主要是保证平稳不出事,对学生采取的做法主要是

“管、卡、压” ,管住学生不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必将严加惩罚,在学生的生活和日常事务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各部门往往扮演着管理者的身份,处事方式往往不是以服务学生为目的,而是发现问题后被动地去解决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处理学生的诉求,忽视学生个性化特点和个性化成长需要。

2.法治化的学生管理理念未受重视

近年来,高校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冲突和纠纷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高校没有较强的法治意识、较高的立法技术运用水平以及良好的运行秩序。从法律意义上看,我国先后颁布多项教育法律及200 多件规章制度,但仍然出现高校在没有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出台文件禁止学生恋爱、突击搜查学生宿舍、校园监控曝光学生隐私等行为,引发人们对于高校管理权限的讨论。[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均满十八周岁,高校理应把大学生视为成年人平等看待和给予尊重,放手让其以成年人身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教学环节与学生工作严重脱节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认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方面,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学生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却没能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只是通过课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师生之间在课堂以外缺少基本的了解和互动。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实中教师往往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见到教师。很多教师甚至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观、责任感培养等与自己无关,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搞好教学,等等。诸多因素导致教学环节与学生工作出现了严重脱节。

三、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学生工作 1.崇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认为,历史的进步表现为个人依附解除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成年

人并不依附于学校,高校应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以学生需要为中心,以学生满意为标准,以激发学生潜能为手段,以帮助学生成功为目标,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首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工作者要将学生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看待,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校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应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通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个体充分认识到自己发展的状态和所处的位置,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生活和发展,鼓励学生自己做决定,由学生本人承担所做出的决定的一切后果。

最后,要强调“服务至上”的理念。高校应用“服务” 、“支持”、“指导”、“帮助”等取代“管理”这一用语,摒弃“父母替代制”的学生管理模式,将自己的服务宗旨定位于“为学生提供周详的服务及设施,以帮助学生成长,发挥其潜能及提高其学习能力”,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2.树立“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

美国在大学学生事务发展的第二阶段(1950 年—1979 年)提出了“完人”培养理念,即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 ,全面关注学生的生理、社会、情感、精神和智能发展。[7]英国对高等教育育人的任务也提出明确要求,“高校应通过技能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贡献社会等教育,教育他们的学生更加完整地度过人生” 。[8]香港职业教育学院在其九所分校大力推行全人发展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及情绪智商,教导他们一些可于不同工作岗位上应用的关键技能,并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引导他们拓展潜能,迈向成功。

“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灵全面发展,成为处世成熟,关心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在“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驱使下,高校教育者应该接受和欣赏学生的不同个性,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支持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自由民主化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