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教育观察法应用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者们对教育现象的关注越来越深入。
教育观察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探讨教育观察法的应用案例。
二、案例概述某小学是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公立小学,近年来,该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该校教师运用教育观察法进行了一项研究。
三、研究方法1. 观察对象:该校五年级两个班共100名学生。
2. 观察内容:学生在课堂、课间、课外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3. 观察工具:教师自制的观察记录表。
4. 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课间、课外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连续一周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1. 课堂观察结果(1)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2)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少,课堂参与度不高。
(3)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
2. 课间观察结果(1)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大部分学生能够放松身心,与同学交流。
(2)部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表现出孤独、焦虑等心理状态。
3. 课外活动观察结果(1)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2)部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退缩、不愿与他人交流等心理状态。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六、结论教育观察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法律实事近期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23年3月15日,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在某市某大型超市购买的某品牌鸡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经调查,该批次鸡蛋中检出违禁药物氯霉素,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
二、案例分析1. 案件概述某市某大型超市销售的某品牌鸡蛋被检出违禁药物氯霉素,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人体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长期摄入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
此次事件涉及消费者众多,影响范围广泛。
2. 违法主体分析(1)某品牌鸡蛋生产商:作为违法主体,该生产商在明知氯霉素对人体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某大型超市:作为销售商,超市在进货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进货产品的质量把关不严,未能及时发现并停止销售问题产品。
3. 法律责任分析(1)某品牌鸡蛋生产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2)某大型超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
4. 案例启示(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2)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识别不合格食品,发现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3)企业自律: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
小学教育观察法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采用教育观察法对某小学四年级一班的课堂进行了观察研究。
二、观察目的1. 了解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现状;2. 分析影响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因素;3. 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观察对象和方法1. 观察对象: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共40人);2. 观察方法:采用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四、观察内容1.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持续时间;2.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3.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分散原因;4.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五、观察结果与分析1.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观察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平均为25分钟。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25分钟内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而部分学生则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
2.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因素:(1)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符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反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2)教学方式: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3)课堂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如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等。
3.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分散原因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方面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1)学生自身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2)教学内容因素: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幼儿园日常观察法案例分享
幼儿园日常观察法案例分享一、主题:幼儿园日常观察法案例分享二、案例:案例一:幼儿园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班里一位男孩不爱与其他孩子玩耍,总是独自待在角落里,甚至拒绝和老师互动。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位男孩的身体素质较弱,缺乏锻炼,导致造成孤僻性格。
于是,老师根据男孩的兴趣爱好,在课间时间组织男孩参加运动活动,如跑步、接力等,让他与其他孩子融入在一起,提高了他的体能,也慢慢改善了他的孤僻性格。
案例二:幼儿园老师日常观察后得知班里一位女孩常常带着其他孩子的玩具回家,常常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
老师多次与女孩沟通后发现,女孩自认为后加入班级,很多时候被其他孩子排挤,导致她带走其他孩子的玩具。
老师采用了社交技巧,组织班级的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女孩逐渐融入班级,以平等自在的状态与其他孩子相处。
女孩亲情感能力逐渐提升,虽然仍会带走其他孩子的玩具,但频率大大降低,也不会与其他孩子多次发生争执。
案例三:班里有一位男孩总是爱哭爱闹,老师观察后发现,男孩很多时候比较情绪化,容易因为小事情而发些脾气,甚至发泄到其他孩子身上。
老师认为该男孩缺乏表达能力,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于是老师通过观察男孩的平时行为,发现他特别喜欢画画,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老师决定通过画画解决男孩的情绪问题,经过几次指导,男孩慢慢学会了用画画来表达心情,不再到处大声哭喊,也没有再欺负其他孩子。
三、结语以上三个案例都是通过幼儿园老师日常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到问题所在,然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幼儿园老师在日常教育中,需要通过观察孩子,发现问题所在,然后辅导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成长。
同时,也需要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情感表达能力、身体素质等,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观察法调查流程案例
观察法调查流程案例
嘿,大家好呀!今天来给你们讲讲观察法调查流程的案例,保证超级有趣哦!
比如说,咱就拿观察一个超市来举例吧。
你走进超市,哇塞,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一片海洋,各种颜色、形状的东西摆在那里。
你开始观察,咦,那边那个阿姨在仔细挑选苹果,她为啥对那几个苹果看了又看呢,是嫌不新鲜吗?再看这边,那个小朋友一直在糖果区逗留,眼睛放光,肯定是超级想吃糖果啦!这就是在观察人们的行为和反应呀。
然后呢,你再看看那些售货员。
这个售货员态度真好,一直笑眯眯地给顾客介绍产品,嘿,那个售货员咋有点心不在焉呢,难道是累了?这可都是观察到的细节呢!这多有意思呀,就像在解读一个大谜团一样。
再瞧瞧货架的摆放。
为啥这种热门商品要放在那么显眼的地方呢?这肯定是有讲究的呀!还有那些促销的标签,颜色那么鲜艳,不就是为了吸引顾客的目光嘛。
观察法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工具,让你能发现平时注意不到的好多事情。
它能让你深入了解人们的喜好、习惯,就像一个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刺激!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好多让人惊喜的事情,也会看到一些让人无奈的现象。
但不管怎样,这都是真实的生活呀!
我的观点就是,观察法真的是超级有用的,能让我们看到很多表面之下的东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所以呀,大家都可以试试用观察法去探索身边的事物哦,肯定会有大收获的啦!。
教育综合观察法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发现教育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在近年来大力推广教育综合观察法。
本文将以某中学为例,运用教育综合观察法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
近年来,该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家校沟通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决定运用教育综合观察法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
三、观察对象与方法1. 观察对象:该校全体师生、家长及相关部门。
2. 观察方法:采用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
(1)实地观察:观察学校的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2)访谈: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3)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全体师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1. 教学环境与设施设备(1)教学环境:该校教学环境整洁、舒适,但部分教室通风不良,影响学生学习。
(2)设施设备:学校设施设备较为齐全,但部分设施设备老化,需要更新。
2. 教学方法与教师队伍(1)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2)教师队伍: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但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3.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1)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较为严格,但部分班级管理方式过于严厉,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2)学生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较好,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4. 家校沟通(1)家校沟通:家校沟通渠道较为畅通,但沟通频率较低,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不够。
(2)家长满意度: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但对部分问题仍有意见。
五、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环境与设施设备:改善教室通风条件,更新老化设施设备。
心理学观察法案例
心理学观察法案例心理学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情绪、思维等来获取信息和数据。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心理学观察法的应用和意义。
案例一,超市购物观察。
在一家超市进行了一项心理学观察实验。
研究人员观察了超市内顾客的购物行为,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他们发现在特价商品的陈列区域,顾客的购物情绪更加活跃,购买欲望也更强烈。
其次,他们观察到在周末和节假日,超市内的人流量明显增加,顾客的购物速度也更快,似乎受到时间的压力而加快了购物步伐。
通过这些观察,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购物行为和心理状态,为超市的商品陈列和促销活动提供参考和建议。
案例二,学生学习观察。
一位心理学家对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学习观察。
他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时更喜欢独自一人,安静地思考和阅读;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在小组中讨论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观察中,他还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学习时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兴致勃勃,有时又情绪低落。
这些观察结果为学校提供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情绪管理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学校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案例三,工作场所观察。
在一家公司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工作场所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员工在工作时更喜欢安静的环境,他们更加专注和高效;而另一些员工则更喜欢在轻松的氛围中工作,他们通过交谈和调侃来缓解工作压力。
此外,他们还观察到一些员工在工作中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充满激情,有时又感到疲惫。
这些观察结果为公司提供了关于员工工作方式和情绪管理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以上案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观察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情绪、思维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发展。
因此,心理学观察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来源。
观察法的案例
观察法的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超有意思的观察法。
先给你们说个例子哈,就像福尔摩斯探案那样!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人,他不停地四处张望,神色还有点慌张。
我就好奇啊,这是咋回事呢?我就多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他老是盯着一个包看,而那个包的主人正好去了厕所。
哎呀,我当时就想,这家伙不会是想偷东西吧!这就是观察法呀,通过仔细观察别人的行为举止来推测一些事情。
再比如说,你去参加一个聚会,你可以观察大家的表情和动作呀。
看到有人笑得特别开心,说不定是遇到了特别高兴的事儿;看到有人愁眉苦脸的,嗯,那可能是遇到烦心事啦。
这不就是观察法嘛,多好玩呀!
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旁边坐着一对小情侣,那女孩子一直低着头玩手机,男孩子一直在看窗外。
我就想,他们是不是吵架啦?哈哈,后来男孩子跟女孩子说话,女孩子爱搭不理的,哎呀,我这观察得还挺准呢!你说这观察法是不是很神奇呀!
观察法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就好像我们走路,每一步都可能观察到不同的东西。
我们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路上的行人,街边的店铺。
我们可以从这些观察中发现好多有趣的事情呢!它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
界,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想法。
通过观察,我们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呢,别人的优点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错误我们可以避免。
我觉得观察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把钥匙,能打开好多未知的大门,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精彩和可能。
所以呀,大家都要学会观察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观察法的案例
观察法的案例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和反应来获取信息和数据。
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揭示人类的特点和规律。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案例一,婴儿的社会性笑容观察。
在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常常用于研究婴儿的社会性笑容。
研究者通过观察婴儿在与他人互动时的表情和反应,来了解婴儿对于社会性互动的认知和反应。
通过观察婴儿在不同情境下的笑容表现,研究者可以发现婴儿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情绪变化和社会互动能力。
案例二,学校操场上的群体行为观察。
观察法也常常用于研究群体行为。
比如,在学校操场上观察学生在体育课或者课间休息时的行为。
通过观察学生在群体中的互动、活动和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行为特点和社交能力。
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学生在不同社交环境下的行为特点和规律,为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案例三,家庭亲子互动观察。
观察法还常常用于研究家庭亲子互动。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在家庭环境中的互动、沟通和表现,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通过观察家庭亲子互动,研究者可以揭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为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的改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总结。
观察法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和反应,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揭示人类的特点和规律。
在实际研究中,观察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研究婴儿的社会性笑容、学校操场上的群体行为、家庭亲子互动等多个领域。
因此,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教育观察记录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进行教育观察和反思,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本文以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为例,对教育观察记录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教育观察记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以《小蝌蚪找妈妈》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以下是教育观察记录:1.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3)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坚持和勇气。
(5)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 学生表现(1)兴趣浓厚:在导入环节,学生被动画吸引,积极参与课堂。
(2)认真听讲:在阅读课文和分析课文环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3)积极参与: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踊跃参与角色扮演,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案例分析1. 优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动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不同环节都能积极参与。
(3)注重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坚持和勇气,培养学生的情感。
2. 不足(1)课堂提问过于简单:在分析课文环节,教师提问过于简单,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时,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课堂节奏较慢。
四、改进建议1. 提高课堂提问质量:教师应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优化教学环节: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节奏紧凑,提高教学效率。
3.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
自然观察法的案例
自然观察法的案例观察对象:小区里的流浪猫。
我住的小区有不少流浪猫,于是我决定用自然观察法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每天下班回家,我就像个“猫间谍”一样,悄悄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我发现有一只大橘猫特别机灵,它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小区花园的那个角落,那里有几丛长得特别茂盛的灌木。
有一天傍晚,我看到大橘猫慢悠悠地走向那片灌木丛。
它先是在周围闻了闻,就像个挑剔的美食家在检查食材新鲜度似的。
然后它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半趴在灌木丛下,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小路。
不一会儿,一只小麻雀飞了下来,在离它不远处啄着地上的面包屑。
这时候,大橘猫的身体瞬间绷紧,就像一个准备起跑的运动员,耳朵也竖得直直的。
不过它没有立刻行动,还是静静地趴着,眼睛一眨不眨。
我在心里想:“这橘猫还挺沉得住气啊!”突然,小麻雀又靠近了一点,大橘猫后腿一蹬,“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
那速度快得就像一道橙色的闪电。
可惜小麻雀反应也很快,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大橘猫扑了个空,它站在那里,看着飞走的麻雀,那表情就像个失落的孩子,特别搞笑。
除了捕猎,我还观察到它们的社交行为。
有一次,我看到几只流浪猫聚在一起。
有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带了个小“礼物”过来,原来是一块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的鱼骨头。
它把鱼骨头放在地上,其他猫就围了过来。
它们互相闻闻对方的鼻子,然后轮流去闻那根鱼骨头,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神秘的鱼骨头交接仪式。
那根鱼骨头被一只小灰猫叼走了,它跑到一边独自享用起来,其他猫也没有去争抢,各自散开了。
通过这段时间对小区流浪猫的自然观察,我发现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一只猫都像一个小小的“探险家”,在小区这个小世界里努力生存着。
观察法案例:大学生上衣着装和鞋子颜色喜好
观察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 男生偏重于黑色蓝色,我们的主观观点,认为这
两种颜色代表稳重,比较符合男大学生的风格 女生则偏重于红色和白色,红色代表热情有活力,
白色代表纯洁。而大学生基本上是18岁—25岁 的年龄阶段,是由纯真到成熟的过渡期,也正是 赶时髦的年纪。红色在我国古代倍受推崇。代表 吉祥的红色现如今被流行元素所包围,使红色成 为流行色。这也是红色占多数的原因之一。
CLICK TO ADD TITLE
大学生上衣着装和鞋 子颜色喜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一、关于上衣颜色喜好
方法:观察法 观察人数:205人(男生
100人;女生105人) 观察地点:西师一教楼附近 观察时间:星期五下午2:
00-2:30 观察者:张三、李四、王五、
陈六
观察地点:西师街
观察内容分类及每个类别的操作性定义:
性别:男、女 鞋的颜色分为:(1)黑色 (2)白色 (3)黄色 (4)绿色 (5)紫色 (6) 红色 (7)蓝色 (8)棕色 (9)其它
(说明:杂色的鞋子中,如果有一种颜色占1/2以 上就归为此种颜色,颜色平均就归为其它类。)
➢ 观察结果人数与百分比如下:
关
于
大
学
生 鞋 的
第
颜 色 偏
一
好 观 察
章
报
告
观察目的:现代大学生的衣着颜色各异, 五彩缤纷,鞋的颜色也不例外。下面我们 小组就大学生对鞋的颜色偏好作了系统的 观察。此实验没有查到有关的文献资料。
观察的对象:西南师范大学学生共60名 (男女各30名)
观察时间: ○ 2003年3月7日下午4:00—5:00
如选择的被试太少、操作性定义不强等。因此,此报告具有片面性。
教育研究观察法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观察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
本案例以某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某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2. 研究方法:观察法3. 观察工具:观察记录表、录音笔4. 观察指标: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参与度、小组合作效果三、观察过程1. 观察时间:2021年10月2. 观察地点:某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堂3. 观察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表现,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2)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发言次数、提问次数、完成任务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效果:观察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英语技能运用情况等,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1. 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观察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课堂氛围活跃。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倾听、尊重,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2. 学生参与度观察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较高。
在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发言次数较多,提问次数也较为频繁。
在完成任务环节,学生们能够认真负责,共同完成任务。
3. 小组合作效果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对英语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完成任务环节,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各项任务。
五、结论1.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观察法案例
心理学观察法案例心理学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来获取有关心理现象的信息。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心理学观察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案例一,超市购物行为观察。
在一家超市内,心理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观察实验,他们选择了不同时间段的超市购物者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在高峰时间段,购物者的行为更加匆忙,他们会快速地浏览货架上的商品,并且更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
而在非高峰时间段,购物者的行为更加从容,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货架上观察商品,并且更愿意购买一些新奇的产品。
这个案例说明了购物者的行为会受到时间段的影响,进而影响其购物决策。
案例二,学生课堂表现观察。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进行了学生表现的观察研究。
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上课时会保持专注,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他们会打瞌睡、玩手机或者四处张望。
通过观察这些学生的表现,教授得出了一些关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案例三,儿童游戏行为观察。
一项关于儿童游戏行为的研究中,心理学研究人员进行了对儿童游戏行为的观察。
他们发现,在游戏中,一些儿童更喜欢独自玩耍,他们会选择一些需要独自完成的游戏项目;而另一些儿童则更喜欢与他人合作玩耍,他们会选择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项目。
这个案例表明了儿童的游戏行为会受到个体性格特点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游戏方式和选择。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观察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和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
因此,心理学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数据来源。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心理学观察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结果六篇
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结果六篇观察目的:1、尝试大胆举手发言,不害怕。
2、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自信心。
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片段:在今天的语言活动《看云去》开展之前,我把某某请到了身边,拉着她的小手,亲切的与其交谈。
我问:“某某,喜欢上管老师的课吗?”她微笑着点点头,“管老师可喜欢某某上课时认真的样子呢,管老师一直希望能看到你举手发言,好想听某某回答问题,你愿不愿意呀?”她说:“愿意。
”“恩,管老师最喜欢在课上积极动脑,大胆举手发言的孩子了,你认真听清问题,想到了什么就可以举手说,大声的告诉大家,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大胆地表达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吗?”她点点头。
在活动中,当问及:“你刚才看到的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和“如果请你把云朵画下来,你准备怎么画?”时,某某也积极举手,终于能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大大的突破,我及时用她喜欢的图形宝宝奖励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分析:某某是个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平时就默默无闻,多数只与固定几个幼儿交流。
在教育活动中,更难见到她举手发言,有时被点到名字后,就一副害羞的样子,站着不说话。
平时我也力图不断的引导她大胆回答,却多是以失败告终。
指导策略1、我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当然今后我也会继续持之以恒地鼓励支持王静,帮助她形成积极动脑,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逐渐建立,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不同发展、表现、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支持,才能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
2、借助这个实例,鼓励教育其他不敢大胆表达的孩子也要积极勇敢,参加各项活动,增强自信心。
班级:某某记录人:某某姓名:某某性别: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行为表现今日开展了“我当小厨师”的种植活动,孩子们尝试制作凉拌萝卜丝。
徐书成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萝卜丝有两种不一样的形状,觉得十分的好奇。
“为什么都是萝卜,但萝卜丝的形状不一样呢”经过他的提醒,周围的小朋友也开始意识到了,他们一齐讨论寻找答案。
观察法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观念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观察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本文以幼儿园“玩具分享”行为观察与引导为例,探讨观察法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二、观察对象与情境1. 观察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共20人。
2. 观察情境: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玩具有限,孩子们争抢玩具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观察内容与目的1. 观察内容:幼儿在玩具分享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分享意愿、分享方式、分享结果等。
2.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在玩具分享方面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四、观察方法1.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幼儿在玩具分享过程中的表现。
2. 记录法:教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幼儿在玩具分享过程中的关键行为。
3. 访谈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访谈,了解其内心想法。
五、观察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部分幼儿有分享意愿,但不知道如何表达。
(2)部分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表现出犹豫、矛盾的情绪。
(3)部分幼儿在分享过程中出现争抢、推搡等不文明行为。
2. 观察结果分析(1)幼儿的分享意愿与分享能力密切相关。
部分幼儿虽然愿意分享,但不知道如何表达,需要教师引导。
(2)幼儿在分享过程中,情感体验丰富,但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矛盾。
(3)部分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行为规范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六、教育策略1. 引导幼儿认识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其分享意识。
2. 教授幼儿分享的方法,如轮流玩、交换玩具等。
3.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
4. 对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进行分享,巩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
小学教育观察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拥有12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的农村小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活动。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决定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教育教学观察活动,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案例描述本次教育教学观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堂观察,第二阶段为课后访谈。
(一)课堂观察观察对象:该校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教师张老师。
观察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上午第二节课。
观察内容:张老师讲授《月光启蒙》一课。
观察结果:1. 教学目标明确。
张老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
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 教学环节紧凑。
张老师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时间分配得当,保证了课堂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 教学评价及时。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课后访谈访谈对象:六年级某班学生、张老师。
1. 学生访谈访谈问题:你对张老师的这节课满意吗?你觉得张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优点?访谈结果:(1)学生对张老师的这节课表示满意,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学生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优点有:讲解清晰、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课堂互动等。
2. 教师访谈访谈问题: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访谈结果:(1)张老师认为自己的这节课整体上比较成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2)张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案例分析通过对张老师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张老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法观察法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社交技能发展情况,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对某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社交技能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二、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某幼儿园大班30名幼儿,年龄在4-6岁之间。
观察时间为一周,共计5天。
三、观察方法1.自然情境观察法: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自然情境中,观察幼儿的社交行为。
2.记录观察法:采用记录表格对幼儿的社交行为进行记录,包括社交行为类型、发生时间、参与人数、行为结果等。
3.访谈法:在观察过程中,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社交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四、观察内容1.幼儿的社交行为类型:包括友好交往、冲突解决、合作、求助、拒绝等。
2.幼儿的社交技能水平:观察幼儿在社交过程中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幼儿的社交环境:观察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等不同环境中的社交行为。
五、观察结果与分析1.友好交往观察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在友好交往方面表现良好。
他们能够主动与同伴打招呼、分享玩具、合作游戏等。
但在部分幼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依赖同伴、不懂得分享等。
2.冲突解决在冲突解决方面,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好的能力,能够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解决矛盾。
但也有部分幼儿在遇到冲突时,表现出逃避、攻击等不良行为。
3.合作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合作方面表现较好,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但在部分幼儿中,也存在竞争心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4.求助在求助方面,大部分幼儿能够主动寻求帮助,但在部分幼儿中,存在依赖心理,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
5.拒绝在拒绝方面,部分幼儿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在部分幼儿中,存在不懂得拒绝、过于顺从他人意愿等问题。
六、结论与建议1.结论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社交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部分幼儿在友好交往、冲突解决、合作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求助、拒绝等方面存在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法案例及分析
小学教育张颖
案例一: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时间取样法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表1),设计了时间取样表(表2)和观察记录表(表3)表1
游戏类型操作定义
无所事事儿童没有做游戏活动,只是随意观望能引起兴趣的情景。
如,没有观望的,便玩弄自己的身体,走来走去,跟从老师,或站在一边四处张望。
旁观儿童基本上是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做游戏的儿童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没有直接参加游戏。
单独儿童独自游戏,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平行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的影响,互不干扰。
联合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组织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合作儿童在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儿童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
表2 时间取样记录表
表3 儿童社会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得到儿童在一段的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行为发生的变化。
优缺点:较之描述法,时间取样法由于赋予了操作定义,可以克服观察者一定的主观看法,也比较省时省力;但是在观察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也可能只得到表面现场无法知道深层原因。
这个观察实验中如果给操作定义用符号来代替的话,可能记录时更加方便及时。
对教师来说,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状态,从而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案例二:达维(Helen C.Dawe)关于“儿童争持事件的研究”——事件取样法达维(Helen C.Dawe)对学前儿童的200例争执事件的研究分析,是在自然情景中运用事件取样技术的经典研究。
这项研究是在幼儿园的自由时间里,对儿童的自发发生的争执事件做了观察描述。
观察者对25个月至60个月的40名观察对象(女19人,男21人)进行了58小时的观察,记录争执事件200例,平均每小时3-4次。
主要观察内容
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
②争执持续的时间;
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
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等);
⑤争执者把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等);
⑥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
⑦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等);
⑧后果与影响(高兴、忿恨、不满等)。
经过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争执事件200例。
观察结果
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
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
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
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
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
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
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
分析:事件取样法的目标比较明确,一般在观察前就已经确定了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是针对性较强的一种观察方法。
优缺点:时间取样法可以全面了解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节省收集资料的时间,
适用性也比较广;但是由于观察者注重行为发生时的状况,可能对整个情境缺乏完整的了解。
对于我们将要走上教师岗位的人来说,事件记录法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对班级某种现象或是某个学生的特定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
案例三:陈鹤琴对儿子的观察——日记描述法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用日记方式记录了儿子陈一鸣自出生起来的发展,观察了808天,发表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
日记节选:
第一天
1.这个孩子是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
2.生后两秒就开始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
3.出生后45分钟就打哈欠。
4.出生后2点44分钟,又开始打哈欠,以后再打哈欠6次。
5.出生后的12十点钟,生殖器开始能举起,这大概是因为膀胱盛满尿的缘故,随即就小便。
6.同时大便是一种灰黑色的流汁。
7.用手扇他的脸,他的皱眉肌就皱缩起来。
8.用指头触他的上唇,上唇就动。
9.打喷嚏两次
……
分析:日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较早的一种方法,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反复观察幼儿的行为,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
优缺点:作为个案研究的记录可以对幼儿进行系统完整的纵向分析,并能发现一些儿童成长的规律;但是日记描述法取样有限不具有代表性,而且耗费时间和精力,效率比较低。
新发展:日记记录法的理念可以借助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来更好地实现,如用视频录像代替纸笔记录,利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得出更具科学性的结论。
案例四:《华盛顿邮报》在美国地铁里的一个实验——事件取样法与轶事描述法
(美国)埃莉·布劳恩·哈利陈荣生译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
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
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
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
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
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
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
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
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
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
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案例分析:
这是《华盛顿邮报》做的一个实验,在观察中综合使用了事件取样法和轶事描述法,从文中很清楚的看出观察者是以“驻足倾听”和“施舍”为记录的标准,对路人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并且标记了时间。
(遗憾没有找到观察实验中最原始的记录)这是一个有组织的观察实验,虽然文章中说是在实验后提出了几个问题,我认为在进行这个观察实验之前,组织者事先就进行了某种假设,这样才能选择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优点: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观察实验,观察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人物、时间、地点的选择)通过对事件的清晰记录,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引发了思考。
缺点:我认为,这个观察实验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在时间上,这里选择的是上午,上午正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人们可能出在一种急急忙忙的状态,赶着上班或者赶着上学,这种状态并不利于人们对美的感知,即使有人发现了这打动人心的音乐,也可能因为时间紧迫而不能停留下来欣赏。
(这其实大家都比较清楚的事实)
再观察:我认为,这个观察实验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一般音乐会是在晚上举行,那是人们比较空闲的私人时光,心态比较轻松。
观察实验可以选择在晚上,或者是周末(地点也不一定是地下通道,也可以是广场或者公园)再进行一次,看看人们在合适的时间但是在意外的、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不能发现身边的美,会不会停下来欣赏。